18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年)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机构进行分级管理,并要求各级医疗机构按照规定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提供相应级别的医疗服务。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机构开展的各项医疗工作进行质量控制,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三、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纠纷进行及时、公正、合法的调解和处理。
2.适用范围:适用于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产生的纠纷。
四、医疗诊疗规范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五、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进行严格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的生产、流通、使用。
六、医院感染防控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机构内的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七、医疗收费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机构的收费进行规范化管理,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八、医疗保险制度1.基本概念:对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并保障其合法权益。
2.适用范围:适用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
九、医疗人才培养、使用、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人才进行培养、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十、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十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措施保障医疗安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
十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1.基本概念:对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维护进行规范化管理,保障医疗服务的质量。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文档模板】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医院管理制度1. 医院管理体制a. 医院组织结构b. 医院领导职责c. 医院部门设置及职责划分2. 医疗质量管理a.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b. 医疗巡查与评估办法c. 强化医疗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3. 安全管理制度a. 医疗设施安全管理b. 药品器械管理制度c. 病房、手术室及医疗设施的清洁消毒4. 信息管理制度a. 病案管理制度b. 电子病历管理要求c. 医疗信息保密制度二、医生执业制度1. 医生职业道德要求a. 医生责任与义务b. 医生与患者的关系c. 医生执业纪律2. 诊疗规范a. 诊断与治疗规范b. 手术操作规程c.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3. 继续教育与专业发展a. 医生继续教育安排及要求b. 临床技术培训规定c. 医生学术研究要求三、医疗费用管理制度1. 医疗价格管理a. 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与调整b. 医疗服务价格监管与检查2. 医疗费用核算a. 医疗费用管理与核算系统b. 医疗费用管理与报销c. 医疗费用统计与分析3. 费用补偿与支付a. 医保及商业保险报销规定b. 费用补偿方式与标准c. 医疗费用支付流程四、药品管理制度1. 药品分类与管理a. 药品分类标准与申报流程b. 确保正规药店药品销售2. 药品采购与供应a. 药品采购程序与监控b. 药品供应保障与控制3. 药品使用管理a. 药品使用规范b. 药品库存管理c. 药品效果与不良反应监测五、护理管理制度1. 护士执业管理a. 护士职业道德要求b. 护士职责与权限c. 护理工作流程2. 幕僚与照护管理a. 护士工作情况登记与考勤b. 床头协作与照护要求3. 护理质量评估与改进a.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b. 护理工作改进措施【文档结尾】1、所涉及附件如下:a. 医院领导组织结构图b. 临床技术培训计划表c. 医疗费用报销申请表d. 药品供应合同范本2、如下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a. 医疗价格管理法:指国家对医疗服务价格制定与调整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门诊医疗制度1.1 门诊挂号规定1.2 门诊就诊流程1.3 门诊医保结算规定2. 住院医疗制度2.1 普通住院流程2.2 重症监护室(ICU)入住规定2.3 住院医保结算规定3. 药品管理制度3.1 药品采购规定3.2 药品出库及储存规定3.3 药品使用及处方规定4. 医疗设备管理制度4.1 医疗设备购置规定4.2 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规定 4.3 医疗设备报废及更新规定5. 医疗质量管理制度5.1 医疗风险管理规定5.2 医疗事故报告与处理规定 5.3 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控规定6. 医患沟通制度6.1 医患沟通流程6.2 医患纠纷处理规定6.3 医患隐私保护规定7. 医学伦理与道德规范7.1 医疗行为规范7.2 患者知情同意规定7.3 医学研究伦理规定8. 护理质量管理制度8.1 护理岗位职责规定8.2 入院护理评估流程8.3 出院护理指导规定9. 医疗费用管理制度9.1 医疗费用收据规定9.2 报销费用明细规定9.3 医保外费用报销规定10.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0.1 医疗安全教育规定10.2 医疗事故预防措施规定 10.3 医疗安全报告及处理规定11. 感染防控制度11.1 感染防控管理规定11.2 感染监测与报告规定11.3 感染防控培训规定12. 医学影像管理制度12.1 医学影像采集与存储规定 12.2 医学影像报告规范12.3 医学影像隐私保护规定13. 中医药服务管理制度13.1 中医诊疗规范13.2 中医药保健服务规定13.3 中医药文化传承规定14. 急诊医疗制度14.1 急诊流程与规范14.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措施规定 14.3 急诊医疗资源调配规定15. 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15.1 互联网医疗服务资质管理规定 15.2 互联网医疗服务信息安全规定 15.3 互联网医疗服务争议处理规定16. 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16.1 医疗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规范 16.2 医疗信息安全管理规定16.3 医疗信息共享与交换规定17. 学科带头人管理制度17.1 学科带头人评定与选拔规定17.2 学科带头人职责与义务规定17.3 学科带头人绩效考核规定18. 制度执行监督与评估18.1 制度执行考核规定18.2 制度执行监督与纠察规定 18.3 制度改进与优化规定附件:1. 门诊挂号流程图2. 住院流程图3. 药品管理流程图4. 医疗设备购置流程图5. 医疗质量评估指标表6. 医患沟通示范对话7. 护理质量评估指标表8. 医学影像管理流程图9. 中医药服务评估指标表10. 急诊医疗资源调配流程图11. 互联网医疗服务审批流程图12. 学科带头人考核评分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 门诊挂号规定:指医疗机构门诊部门对患者进行预约或现场挂号的具体规定。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文档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总则1.1 目的和范围旨在规范医疗服务,保障患者权益,提高医疗水平,促进医疗领域的发展。
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二、患者权益保障2.1 信息透明2.2 平等就医2.3 纳入医保范围2.4 明码标价2.5 合理用药2.6 合理检查2.7 独立第三方评估三、医疗质量管理3.1 临床路径管理3.2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3.3 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3.4 医疗纠纷调解四、医疗费用管理4.1 合理定价4.2 检查费用公示4.3 限制高价医疗器械使用4.4 医保报销及结算规范4.5 医疗费用追溯五、人才培养与管理5.1 医疗专业人才培养5.2 专业技能评价5.3 岗位职责明确5.4 离职与转岗管理5.5 勤勉尽责附件:1. 《医疗服务合同范本》2. 《医疗执业许可证样本》3.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名录》4. 《医疗费用明细清单模板》5. 《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服务合同:医务人员与患者签订的规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文件。
2. 医疗执业许可证:医务人员获得执业资格的凭证。
3.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第三方机构。
4. 医疗费用明细清单:详细列出患者就医过程中产生的费用明细。
5. 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医疗机构进行人才培养和发展规划的计划。
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困难:医疗机构人员培训难度大,缺乏统一的培训标准。
解决办法:建立统一的医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要求,加强培训师资力量。
2. 困难:医疗费用公示不规范,患者缺乏费用了解渠道。
解决办法:要求医疗机构明码标价,公示费用清单,提供费用咨询渠道。
3. 困难:医疗纠纷处理不及时,患者权益未得到及时保障。
解决办法:建立医疗纠纷调解机构名录,及时处理医疗纠纷,保障患者权益。
4. 困难:医疗费用追溯困难,不便于监督和管理。
解决办法: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费用追溯机制,确保费用真实性和合理性。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公司名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医院管理制度1.1 院内管理制度1.2 院内卫生管理制度1.3 院内病人管理制度1.4 院内医疗质量管理制度1.5 院内药品管理制度1.6 院内设备管理制度1.7 院内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8 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2. 医生管理制度2.1 医生执业管理制度2.2 医生绩效考核管理制度2.3 医生职业道德管理制度2.4 医生医疗纠纷处理制度2.5 医生病历书写管理制度2.6 医生医疗知识更新制度2.7 医生学术交流制度2.8 医生巡诊管理制度3. 护士管理制度3.1 护士执业管理制度3.2 护士绩效考核管理制度3.3 护士职业道德管理制度3.4 护士医疗纠纷处理制度3.5 护士护理记录管理制度3.6 护士护理常规操作规范制度3.7 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制度3.8 护士护理知识更新制度4. 医技管理制度4.1 医技人员执业管理制度4.2 医技人员绩效考核管理制度4.3 医技人员职业道德管理制度4.4 医技人员医疗纠纷处理制度4.5 医技科室设备使用管理制度4.6 检验科室标本采集管理制度4.7 放射科室射线防护管理制度4.8 药学科室药品调剂管理制度5. 药品管理制度5.1 药品采购管理制度5.2 药品入库管理制度5.3 药品库存管理制度5.4 药品发放管理制度5.5 药品使用管理制度5.6 药品报损处理制度5.7 中药房管理制度5.8 防止医院内盗窃制度6. 财务管理制度6.1 预算和报销管理制度6.2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6.3 财务数据及报表管理制度6.4 税务管理制度6.5 资产管理制度6.6 收费管理制度6.7 医保结算管理制度6.8 住院费用预交管理制度7. 病案管理制度7.1 病案归档管理制度7.2 病案书写和质量控制制度7.3 病案统计分析管理制度7.4 病案修改和核对制度7.5 病案资料补录和整理制度7.6 病案借阅和归还制度7.7 病案存储和保密制度7.8 病案登记和归还制度8.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8.1 感染病例报告制度8.2 传染病患者隔离措施制度8.3 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制度8.4 高风险患者感染控制制度8.5 医疗设施清洁和消毒管理制度8.6 医疗废物处理和消毒管理制度8.7 职业暴露和事故处理制度8.8 感染控制培训和教育制度9. 病人权益保护制度9.1 病人知情同意制度9.2 病人隐私和保密制度9.3 病人意见反馈和解决制度9.4 病人申诉和求偿制度9.5 病人权益教育和宣传制度9.6 病人家属陪护管理制度9.7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9.8 病人离院和转院制度10. 病人满意度调查制度10.1 病人满意度调查程序制度10.2 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制度10.3 病人满意度调查改进措施制度10.4 病人满意度调查反馈和回访制度10.5 病人满意度调查记录和报告制度10.6 病人满意度调查监测和评价制度10.7 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制度10.8 病人满意度调查培训和推广制度附件:1. 院内管理制度相关附件2. 医生管理制度相关附件3. 护士管理制度相关附件4. 医技管理制度相关附件5. 药品管理制度相关附件6. 财务管理制度相关附件7. 病案管理制度相关附件8. 感染控制管理制度相关附件9. 病人权益保护制度相关附件10. 病人满意度调查制度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法律名词1:注释2. 法律名词2:注释3. 法律名词3:注释4. 法律名词4:注释5. 法律名词5:注释6. 法律名词6:注释7. 法律名词7:注释8. 法律名词8:注释9. 法律名词9:注释10. 法律名词10:注释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1. 困难1:解决办法2. 困难2:解决办法3. 困难3:解决办法4. 困难4:解决办法5. 困难5:解决办法6. 困难6:解决办法7. 困难7:解决办法8. 困难8:解决办法9. 困难9:解决办法10. 困难10:解决办法以上为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详细文档内容。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医疗定点制度1.1 医疗机构定点1.1.1 急诊医疗机构定点1.1.2 门诊医疗机构定点1.1.3 住院医疗机构定点1.2 定点医疗机构评估和监督2. 目录管理制度2.1 医疗服务项目目录2.2 药品目录管理2.3 诊疗项目医保目录管理3. 医保支付制度3.1 基本医疗保险支付3.1.1 门诊费用支付 3.1.2 住院费用支付 3.2 大病保险支付3.3 医疗费用结算管理4.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 4.1 医疗服务价格监管 4.2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 4.3 医疗服务价格监督5. 医保基金管理制度5.1 医保基金筹集5.2 医保基金分配5.3 医保基金支出5.4 医保基金监督6. 个人账户管理制度6.1 个人账户设立与管理6.2 个人账户资金使用7. 医保信息系统管理制度7.1 医保信息管理7.2 医保信息系统建设与运维 7.3 医保信息安全管理8.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制度8.1 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8.2 住院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8.3 急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9. 医疗诊疗规范管理制度9.1 门诊诊疗规范管理9.2 住院诊疗规范管理10. 医疗人员管理制度10.1 医疗人员招聘与培训 10.2 医疗人员绩效考核 10.3 医疗人员执业管理11.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11.1 医疗事故及纠纷处理 11.2 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12. 医疗卫生科技管理制度12.1 临床试验与药品审批 12.2 医疗科技创新管理13.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13.1 医疗器械注册与监管 13.2 医疗器械价格管理14. 医学伦理管理制度14.1 人体试验伦理管理14.2 医学伦理审查15. 疾病分类管理制度15.1 疾病分类与统计15.2 疾病预防与控制1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16.1 基层医疗机构分类与管理 16.2 全科医生培养与管理17. 医疗保险政策法规管理制度17.1 医疗保险法律法规管理 17.2 医疗保险政策解读18. 医疗保障制度18.1 医疗贫困救助制度18.2 统筹城乡医保制度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 医疗机构定点申请表附件2: 医疗服务项目目录附件3: 药品目录附件4: 诊疗项目医保目录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医保基金:指国家和个人共同筹集的用于支付医疗费用的资金。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而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则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这些制度涵盖了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为医务人员的行为提供了规范和准则。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首诊负责制度是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首诊医师要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
如果遇到疑难病症或复杂情况,首诊医师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报告科室负责人。
在诊断明确前,不得随意转诊患者。
二、三级查房制度三级查房制度是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
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检查医嘱执行情况,解决疑难问题等。
住院医师对所管患者要每日至少查房两次,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
三、会诊制度会诊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内不同科室或专业之间,为了解决患者的诊断或治疗问题而进行的协同诊疗活动制度。
按会诊范围,会诊分为机构内会诊和机构外会诊。
机构内会诊包括科内会诊、科间会诊、全院会诊等。
会诊医师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会诊,并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
对于紧急会诊,会诊医师应在 10 分钟内到达现场。
四、分级护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是指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或)自理能力进行分级别护理的制度。
护理级别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
特级护理适用于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一级护理适用于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二级护理适用于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三级护理适用于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通过值班和交接班机制保障患者诊疗过程连续性的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一、医疗质量保障制度医疗质量是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最基本要求和期待。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患双方的权益,我国在2018年推出了新版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1. 医疗机构质量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医务人员的入职和培训、医疗设备的维护和监测、医疗操作规范等,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和有效性。
2. 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建立医疗纠纷处理机制,明确医患双方的权益,加强医疗纠纷的预防和解决工作,保障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3. 医疗技术评估制度加强医疗技术的评估和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4. 院感管理制度建立院感管理制度,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控制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医疗服务监管制度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我国在2018年新增了一系列的监管制度。
5. 医生执业管理制度对医生的执业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和管理,确保医生具备执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6. 药品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监管,杜绝假药和劣药的流入市场,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性。
7. 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管,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防止因器械问题导致的医疗事故的发生。
8. 医生处方权管理制度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避免滥用处方权,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医疗费用管理制度医疗费用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保障患者在看病过程中的合理负担,我国在2018年出台了一系列的费用管理制度。
9. 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医疗费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避免因医疗费用过高导致民众就医难问题。
10. 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11. 药品价格管理制度对药品价格进行监管,遏制药价过高的情况,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12. 医疗收费管理制度建立医疗收费标准和管理规范,避免医疗机构乱收费、加大患者负担的问题。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明确不同级别医师的查房职责和频次。
2.查房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3.查房医师应当及时处理患者的诊疗问题和医嘱执行情况。
4.查房医师应当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和协作,确保患者诊疗质量和安全。
三、会诊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内或跨机构之间,由专家会诊组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和诊断结果进行讨论、研究和决策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明确会诊组成员和会诊程序。
2.会诊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3.会诊意见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4.会诊后应当及时反馈结果和建议,确保患者及时得到诊疗。
四、分级护理制度一)定义指根据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将患者分为不同级别,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明确不同级别患者的护理标准和护理措施。
2.护理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3.护理人员应当按照护理标准和措施进行操作,确保患者护理质量和安全。
4.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反馈患者病情和护理效果,协助医务人员制定诊疗方案。
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各科室在不同时间段内,安排医务人员值班和交接班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明确各科室值班和交接班的时间和人员。
2.值班和交接班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3.值班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处理患者紧急情况和医疗问题。
4.交接班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情况、诊疗方案和医嘱等信息详细记录,并进行交流和确认。
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内或跨机构之间,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研究和决策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明确讨论程序和参与人员。
2.讨论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3.讨论应当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形成共识和方案。
4.讨论结果应当及时反馈和执行,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
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一)定义指医疗机构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抢救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1.明确抢救程序和参与人员。
2.抢救记录应当真实、完整、及时。
3.抢救人员应当按照抢救程序和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抢救质量和安全。
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2018年度)
医疗安全十八项核心制度目录(1)首诊医师负责制度。
(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会诊制度.(5)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6)手术分级分类管理制度.(7)术前讨论制度。
(8)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9)查对制度。
(10)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11)值班与交接班制度.(12)分级护理制度。
(13)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14)危急值报告制度.(15)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16)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7)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18)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第一次接诊的医师或科室为首诊医师和首诊科室,首诊医师对患者的检查、诊断、治疗、抢救、转院和转科等工作负责.二、首诊医师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必要的辅助检查和处理,并认真记录病历。
对诊断明确的患者应积极治疗或提出处理意见;对诊断尚未明确的患者应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及时请上级医师或有关科室医师会诊;三、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的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四、对急、危、重患者,首诊医师应采取积极措施负责实施抢救.如为非所属专业疾病或多科疾病,应组织相关科室会诊或报告医院主管部门组织会诊。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住院或转院者,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如接诊医院条件所限,需转院者,首诊医师应与所转医院联系安排后再予转院.五、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任何科室、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或拒绝.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查房实行正(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三级查房。
危重者入院后当天要有上级医师查房;夜间病重者入院后,次日要有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二级医师书写三级医师查房记录,一级医师书写二级医师查房记录,查房前各级医师对需要进行讨论诊断和治疗的病例,事前应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作好充分准备,以提高查房质量。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建立以居民为中心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以居民为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得到满足。
2.实施医疗保障全覆盖:医疗保障全覆盖的目标是让全民都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需求得到满足。
3.发展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旨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质量,促进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供应。
4.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服务过度、药品价格过高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5.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一制度的目标是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6.推进医联体建设:医联体建设是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手段,旨在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7.建设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卫生需求而建设的,这一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8.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改革:深化医疗卫生领域综合改革是为了解决当前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9.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这一制度的目标是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10.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是为了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信息化管理是这一制度的目标。
11.推进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药品需求得到满足,这一制度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提高药品供应的质量和效率。
12.加强医疗器械监管:医疗器械监管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这一制度的目标是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1.建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医疗卫生全覆盖。
2.确立公立医院以公益为主体、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促
进医疗服务公平。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
平。
4.加强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独特作用。
5.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让群众享受全方位的医疗保健服务。
6.推进诊疗分离,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
率。
7.强化药品监管,加强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
全。
8.加大医疗设施、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9.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合理调整医疗费用,保证医疗服务质
量和效益。
10.加强医患关系管理,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环境。
11.加强医疗纠纷调解和仲裁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医患纠纷。
12.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病历全面应用。
13.加强医学伦理建设,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患者权益。
14.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提高抗击重大疾病能力。
15.加强对医学科技的支持和引导,加速医学科技创新,提高医
疗卫生服务水平。
16.加强国际医疗卫生合作,积极开展医疗援助和技术交流。
17.应急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快速响应公共突发事
件。
18.推进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
平。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医药分开制度1.1 分离医药生产和经营1.2 建立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度1.3 建立药品注册制度1.4 推行药品目录管理制度2. 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2.1 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2.2 推行按病种付费2.3 完善医疗费用报销制度3. 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3.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3.2 大病保险制度3.3 医疗救助制度3.4 商业医疗保险制度4. 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透明化4.1 建立医院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和使用信息公开制度 4.2 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信息公开度4.3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监管机制5. 加强医疗机构建设和管理5.1 完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5.2 推进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5.3 加强医疗机构质量安全管理5.4 加强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6. 加强医疗技术和质量管理6.1 推行医疗技术评价与审批制度6.2 建立医疗技术与质量管理信息平台6.3 实施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6.4 完善不良事件报告制度7. 完善医疗纠纷多元化解机制7.1 建立医疗纠纷预防机制7.2 推行医患纠纷调解机构建设7.3 完善医疗事故赔偿制度8. 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1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8.2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3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9.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9.1 推行公立医院改革三年行动计划 9.2 完善公立医院董事会治理结构9.3 推进公立医院分级诊疗制度建设10. 发展中医药服务体系10.1 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10.2 推动中医药服务标准化建设10.3 加强传统中医药保护与利用11. 建立健全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制度11.1 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执业许可管理 11.2 强化医院感染管理11.3 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督管理12. 加强公共卫生预防体系建设12.1提高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12.2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12.3 加强预防接种工作13. 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13.1 加强医务人员教育培训13.2 建立健全医务人员考核评价制度13.3 推行医务人员职业注册制度14. 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14.1 推进电子病历应用14.2 完善医疗信息安全保护体系14.3 建立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标准15. 加强医学科研和创新能力建设15.1 提高医学研究伦理水平15.2 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15.3 加强重点领域研究和创新16. 建立健全药品监管体系16.1 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和检验检测16.2 提高药品监管信息公开度16.3 加大药品监管力度17. 推进医养结合发展17.1 加强养老院服务质量监管17.2 支持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发展17.3 推进医养结合机构建设18. 加强医疗安全管理18.1 加强药品安全管理18.2 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 18.3 完善医疗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附件:1. 相关统计数据2. 政策文件和法规引用3. 操作手册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药分开制度:指医疗机构与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分开经营的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医疗核心制度]索引:1. 序言2.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制度3. 委托服务管理制度4. 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制度5. 风险防范与责任共担制度6.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7.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制度8. 传染病防控制度9.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10. 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督制度11.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12. 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制度13.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14.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15. 重大疾病救治制度16. 互联网医院建设与服务管理制度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18.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1. 序言旨在规范医疗行业的核心制度,保障人民的健康权益,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凡与该行业相关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中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2.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制度2.1. 医疗机构分类和分级制度2.2. 医疗资源统筹与调配制度3. 委托服务管理制度3.1. 医疗机构委托服务管理制度3.2. 医疗人员行为规范制度4. 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制度4.1. 医疗价格制定与调控制度4.2. 医疗费用公示与报销制度5. 风险防范与责任共担制度5.1. 医疗事故风险防范制度5.2. 医疗纠纷责任分担制度6. 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制度6.1. 医疗纠纷预防制度6.2. 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制度7.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制度7.1.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制度7.2. 医疗卫生信息化应用制度8. 传染病防控制度8.1. 传染病预防与监测制度8.2. 传染病治疗与隔离制度9.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9.1. 药品生产与流通管理制度9.2. 药品供应保障制度10. 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督制度10.1. 医疗服务质量监督制度10.2. 医疗安全管理制度11.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11.1. 医疗机构管理制度11.2. 医疗机构评审与认证制度12. 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制度12.1. 医疗服务监督制度12.2. 医疗机构考核与奖惩制度13.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13.1. 医疗纠纷仲裁组织与程序制度13.2. 医疗纠纷仲裁机构监管制度14. 医疗纠纷调解制度14.1. 医疗纠纷调解组织与程序制度14.2. 医疗纠纷调解机构监管制度15. 重大疾病救治制度15.1. 重大疾病救治机构管理制度15.2. 重大疾病救治技术与服务规范制度16. 互联网医院建设与服务管理制度16.1. 互联网医院建设与管理制度16.2. 互联网医疗服务管理制度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17.1. 基层医疗机构分类与定级制度17.2. 基层医疗机构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18. 绩效考核管理制度18.1. 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18.2. 医疗人员绩效考核制度[附件]1. 医疗机构分类和分级制度详解2. 医疗资源统筹与调配制度实施方案[法律名词及注释]1.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指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一、首诊负责制度二、三级查房制度三、会诊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六、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七、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八、术前讨论制度九、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十、查对制度十一、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十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十三、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十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十五、病历管理制度十六、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十七、临床用血审核制度十八、信息安全管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要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在诊疗活动中对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的一系列制度。
根据《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项。
本要点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实施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首诊负责制度(一)定义指患者的首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在一次就诊过程结束前或由其他医师接诊前,负责该患者全程诊疗管理的制度。
医疗机构和科室的首诊责任参照医师首诊责任执行。
(二)基本要求1.明确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责任主体。
2.保障患者诊疗过程中诊疗服务的连续性。
3.首诊医师应当作好医疗记录,保障医疗行为可追溯。
4.非本医疗机构诊疗科目范围内疾病,应告知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并建议患者前往相应医疗机构就诊。
二、三级查房制度(一)定义指患者住院期间,由不同级别的医师以查房的形式实施患者评估、制定与调整诊疗方案、观察诊疗效果等医疗活动的制度。
(二)根本要求1.医疗机构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查房制度。
三个不同级别的医师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
2.遵循下级医师服从上级医师,所有医师服从科主任的工作原则。
3.医疗机构应当明确各级医师的医疗决策和实施权限。
4.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明确查房周期。
工作日天天至少查房2次,非工作日天天至少查房1次,三级医师中最高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2次,中间级别的医师每周至少查房3次。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 (2018版)第一部分:医疗机构管理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1.1. 已有医疗机构的管理1.1.1. 给予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的管理要求1.1.2. 对医疗机构的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和检查1.1.3. 加强医疗机构的安全管理1.1.4. 发展和规范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1.2. 新设医疗机构的管理1.2.1. 严格审批新设医疗机构的申请1.2.2. 加强对新设医疗机构的规范和指导2. 医疗机构人员管理2.1. 医疗机构人员配备2.1.1.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人员配备标准2.1.2. 人员配备不足时的处理办法2.2. 医疗机构人员的职称评定与晋升2.2.1. 职称评定的原则与标准2.2.2. 职称晋升的条件与程序2.3. 医疗机构人员绩效与薪酬管理2.3.1. 绩效考核指标与方法2.3.2. 薪酬管理的原则与标准3. 医疗机构财务管理3.1. 财务收支管理3.1.1. 国家统一核算制度的实施3.1.2. 财政补贴和医疗机构自负收入的管理3.2. 资产管理3.2.1. 医疗机构资产的登记与管理3.2.2. 医疗机构不动产的管理3.3. 资金管理3.3.1. 医疗机构资金的使用管理3.3.2. 医疗机构银行账户管理4. 医疗机构药品管理4.1. 药品采购管理4.1.1. 药品采购的程序与要求4.1.2. 药品价格的监督与管理4.2. 药品库存管理4.2.1. 药品库存的计划与管理4.2.2. 药品库存的监督与检查4.3. 药品使用管理4.3.1. 药品使用的合理性与安全性管理4.3.2. 对药品使用行为的监督与检查5.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管理5.1.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5.1.1.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5.1.2. 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估与反馈5.2. 患者满意度调查与分析5.2.1. 患者满意度调查的方法与程序5.2.2. 患者满意度分析及改进措施第二部分:医疗全程记录6. 医疗全程记录的建立与管理6.1. 医疗全程记录的重要性与目的6.2. 医疗全程记录的编写要求与格式6.3. 医疗全程记录的保存与传递7. 医疗全程记录的内容要求7.1. 诊疗过程记录7.1.1. 患者基本信息7.1.2. 主诉与现病史7.1.3. 体格检查结果7.1.4. 辅助检查结果7.1.5. 诊断与治疗计划7.2. 手术记录7.2.1. 手术操作过程的详细记录7.2.2. 手术操作中的特殊情况记录7.2.3. 术前和术后的注意事项7.3. 会诊记录7.3.1. 会诊请求的内容与要求7.3.2. 会诊意见的详细记录8. 医疗全程记录的规范与标准8.1. 载入时限与记录详细度要求8.2. 记录的格式与书写要求8.3. 记录的核查与审核附件列表:1.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办法》2. 《医疗机构人员配备标准》3. 《医疗机构职称评定办法》4. 《医疗机构人员绩效考核指标》5. 《医疗机构财务收支管理办法》6.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办法》7. 《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指标》8. 《医疗全程记录编写要求与格式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机构: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其他街道办事处、乡镇卫生部门批准设立的用于提供诊疗服务的固定场所。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2018最新18项医疗制度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2018最新18项医疗制度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第一条义务救治制度: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当履行义务救治职责,对生命危急的患者实行紧急救治,应当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对病情危急的患者实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第二条规范医疗行为制度:医务人员应当严守医德医风,遵守职业规范,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依法从事医疗活动。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职责和特点,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
第三条应急医疗救援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根据需要参与应急医疗救援,建立相关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治的准备工作。
医务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医疗原则和应急处置规定。
第四条医疗质量安全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医疗安全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开展医疗质量评估和安全检查。
医务人员应当加强医疗风险控制和医疗纠纷处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信息化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信息化管理体系,完善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信息化建设,保证医疗信息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第六条药品管理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从采购、储存、配送到使用环节,严格控制药品质量。
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使用药品,减少药品滥用和错误用药。
第七条费用公示制度:医疗机构应当明码标价,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公示,公开医疗服务价格标准和相关政策法规,提高医疗价格公开透明度。
第八条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服务评价制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医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和服务水平。
第九条医保支付制度:医保部门应当建立医保支付制度,按照医保目录规定,对参保人员享受的医疗服务和药品进行支付。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第十条疾病防治制度:医疗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疾病的防治工作,建立疫情监测制度,开展疾病预防和科普宣传。
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发现和报告疾病疫情,开展病例分析和防控指导。
第十一条临床应用指南制度: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应用指南,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文档名称】: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目录】:一、概述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三、医患信任建设制度四、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五、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七、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制度八、药品采购和使用制度九、医疗纠纷调解制度十、医疗技术评价和临床路径制度十一、医疗信息化建设制度十二、医药卫生行业监管制度十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十四、医养结合推进制度十五、医师执业注册制度十六、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十七、国际医疗合作与交流制度十八、急需用药和稀缺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正文】:一、概述1.1 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建设,并制定相应政策法规。
1.2 本制度旨在改革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1.3 本制度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相关部门。
二、医疗资源配置制度2.1 统筹协调医疗资源的供给和需求,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2 加强医疗设施建设,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
2.3 完善医疗资源统计和监管制度,及时了解和解决地区和专科医疗资源不足问题。
三、医患信任建设制度3.1 加强医患沟通,促进医患关系良好发展。
3.2 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3 加强医患纠纷调解和仲裁机制建设,维护医患合法权益。
四、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制度4.1 建立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4.2 加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4.3 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行为。
五、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5.1 推进医疗服务价格市场化改革,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
5.2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管,防止价格虚高和不合理涨价。
5.3 完善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和查询机制,提高价格透明度。
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制度6.1 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由按项目付费向按病种付费转变。
6.2 加强医保支付标准管理,控制医疗费用总额。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 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2018版)1. 医疗人员执业注册管理制度:1.1 医师执业注册管理制度1.1.1 医师注册资格的取得与注销1.1.2 医师职业道德规范1.1.3 医师执业行为规范1.2 护士执业注册管理制度1.3 其他医疗从业人员执业注册管理制度2. 医疗机构准入管理制度:2.1 医疗机构设立审批制度2.2 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2.3 医疗机构经营许可管理制度2.4 医疗机构名录管理制度3. 医疗机构绩效管理制度:3.1 医疗机构绩效考核制度3.2 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评价制度3.3 医疗机构信息公开制度4. 医务人员综合考核制度:4.1 医务人员考核评价指标与方法4.2 医务人员考核结果运用与奖惩办法5. 医疗机构药品采购管理制度:5.1 药品供应商准入管理制度5.2 药品集中采购制度5.3 药品采购合同管理制度6. 医疗收费管理制度:6.1 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6.2 医疗收费标准制定与调整6.3 医疗服务费用清单管理制度7. 医疗保险制度:7.1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7.2 大病保险制度7.3 医疗救助制度8.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8.1 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制度8.2 医疗安全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8.3 医疗纠纷调解与仲裁制度9. 医疗技术评审与应用管理制度:9.1 医疗技术评审制度9.2 医疗技术应用管理制度10. 医疗信息管理制度:10.1 医疗信息收集与整合制度10.2 医疗信息标准与分类编码制度10.3 医疗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制度11. 医疗工程管理制度:11.1 医疗设备采购与更新管理制度 11.2 医疗设备维护与管理制度11.3 医疗环境卫生管理制度12. 医学伦理与人文关怀制度:12.1 科研伦理管理制度12.2 临床试验管理制度12.3 患者权益保护与人文关怀制度13. 医疗危机管理制度:13.1 医疗危机应对预案制定与实施13.2 医疗事故调查与处理制度13.3 医疗突发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置制度14. 医疗教育与培训制度:14.1 医疗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制度14.2 医疗机构内部培训与继续教育制度15. 医患关系与沟通管理制度:15.1 医患信息披露与知情同意制度15.2 医患冲突调解与纠纷解决制度16. 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制度:16.1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16.2 慢性病管理制度16.3 疫苗管理制度17. 医疗巡诊管理制度:17.1 医疗巡诊计划与实施制度17.2 巡诊医疗问题解决与指导制度18. 医疗卫生科研管理制度:18.1 科研项目申报与评审制度18.2 科研数据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附件:1. 医疗人员执业注册申请表2. 医疗机构设立申请表3. 药品供应商准入申请表4.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申请表5. 医疗技术评审申请表6. 医疗信息收集与整合指南7. 临床试验管理流程图8. 医疗突发事件应急响应预案范本9. 医疗巡诊工作记录表10. 科研项目申报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机构设立审批:指医疗机构依法申请设立,并经相关部门审批合格后正式成立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首诊负责制度一、患者首先就诊的科室为首诊科室,该科室接诊医师为首诊医师。
二、首诊医师须及时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做出初步诊断与处理,并认真书写病历资料。
三、诊断为非本科疾病时,应及时转至其他科室诊疗。
四、诊断不明或合并有多科疾病时,需其他科室会诊的按会诊制度执行。
若会诊意见不一致,参加会诊科室医师须分别请示本科上级医师,直至本科主任,若双方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由首诊医师负责处理并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协调解决。
五、对急危重症患者,首诊医师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及时予以救治,同时向上级医师汇报。
危重症患者如需检查或住院,首诊医师应陪同或安排医务人员陪同护送。
六、复合伤或涉及多科室的急危重患者抢救,在未明确由哪一科室主管之前,除首诊科室负责诊治外,所有的有关科室须执行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协同抢救,不得推诿,不得擅自离去。
各科室分别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七、首诊医师对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须先抢救,同时由患者陪同人员办理挂号和交费等手续,不得因强调挂号、交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
八、首诊医师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前不宜转院,因医院病床、设备和技术条件所限,需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亲自察看病情,决定是否可以转院,对需要转院而病情允许转院的患者,须由首诊医师(必要时- 1 -由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先与接收医院联系,准备好相关病历资料、对途中注意情况、护送相关事宜等均须作好交代和妥善安排,与患方沟通好再予转院。
九、首诊医师下班前,应将患者移交接班医师,把患者的病情及需注意事项交待清楚,并认真做好交接班记录。
十、凡在接诊、诊治、抢救患者或转院过程中未执行上述规定、推诿患者的,将追究首诊医师、当事人和相关科室的责任。
十一、非我院诊疗科目范围内的疾病,接诊医师应告知患者或家属并建议其前往相应的医疗机构就诊。
第二章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为了确保三级医师负责制的认真执行,保证各级临床医师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患者得到连贯性医疗服务,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各级医师的诊疗水平,培养良好的医疗行为和医疗习惯,制定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查房频次及时限㈠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科室内尚无此职称人员由科主任代替执行):每周至少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等有关人员参加,住院期间对一般病情的新入院患者的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72小时内完成,对急危重患者应即时查房。
㈡主治医师查房:对一般病情的新入院患者的首次查房应在其入院48小时内完成,每周至少3次,应由住院医- 2 -师及有关人员参加,由住院医师负责记录和落实诊疗计划。
对危重患者应随时查房。
㈢住院医师查房:对所管患者要实行24小时负责制,对一般患者每日至少查房两次,急危重患者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检查处理,执行上级医师指示,书写整理病历,及时完成病程记录,汇总、归纳、整理、分析各种检查化验结果,出现情况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负责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参加科室值班。
㈣手术患者术者必须在术前和术后24小时内查房。
二、查房基本规范㈠查房前,在交班会上应明确查房的患者及患者数,以掌握本次查房的概况并能对查房时间加以控制,避免顾此失彼。
㈡下级医师及参加查房的护理人员应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如病历、影像学资料、化验检查报告、所需检查器材等。
㈢查房应严格掌握医师级别,做到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不能越级行使权利。
㈣查房时做到衣着整洁、佩戴胸卡、防范严密(必须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进行操作),站立时应有站姿,不得斜倚乱靠。
查房不得交头接耳,更不允许说不适宜的语言,以免造成不良影响及后果。
㈤查房时各级医师站位应予严格规定。
主任(副主任)医师站立于患者右侧;主治医师站立于主任(副主任)医师右侧;住院医师站立于患者左侧,与主任(副主任)医师相对:护士长站立于床尾:其余相关人员站于周围,但应与主要查房人员保持一定距离,以确保充分的检查空- 3 -间。
㈥带教学生应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各种检查与操作,并必须征得患者本人同意方可进行。
三、查房内容要求㈠科主任、主任(副主任)医师查房:应及时解决疑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审查对新入院疑难病症或危重患者的诊断、治疗计划。
审查重大手术的适应证及术前准备情况。
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包括对各级医师的指导,重点帮助主治医师解决在诊疗中未能解决的问题。
抽查医嘱和护理执行情况及病历书写质量。
㈡主治医师查房:要求对新入院、危重、诊断未明、分型不清、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听取医生、护士的反映、倾听患者陈述,对出、转院标准进行判断并及时上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对下级医师的病历和病程记录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具体帮助和指导。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
㈢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急危重、疑难、新入院、诊断不清者及手术患者,同时有计划地巡视一般患者。
审查各种检查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意见。
检查医嘱执行情况。
修改医嘱及开特殊检查医嘱。
听取患者对治疗和生活方面的意见并提出建议。
负责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病历,帮助实习医师做好新入院患者的体格检查及病历书写工作。
住院医师要详细记录上级医师的诊疗意见,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批示,并及时向上级医师报告。
负责书写病历相关内容,要求对急危重患者随时检查并记录。
- 4 -第三章会诊制度一、总则㈠凡经本专科诊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或考虑需他科协助诊治者、或需多学科联合治疗的疑难、复杂、危重症患者,应及时申请会诊。
㈡根据会诊涉及范围,分为科间会诊、院内多科联合会诊、院外会诊;根据患者病情缓急程度,会诊又分为急会诊和一般会诊。
㈢申请会诊必须开具会诊医嘱,并规范填写会诊申请单,内容应包括患者病情及诊疗情况摘要、申请会诊的理由和目的,会诊申请单上应明确标示会诊的种类及申请时间。
㈣如申请会诊目的为专项技术会诊,申请科室应在会诊申请单中说明有关要求,会诊科室应尽量派具备专项技术特长人员前往会诊。
㈤各科室应有相应的机制保证每日有相对固定的人员负责接收会诊通知,安排医师按规定及时进行会诊。
㈥应邀会诊的医师应详细了解病情并认真检查、分析,完成会诊后书写书面会诊意见并注明会诊时间,禁止在未查看患者、仅查阅病历情况下简单下达会诊意见。
院内多科联合会诊,因由医务科组织,会诊意见由主管医师整理记录在病历中。
㈦所有形式的会诊,由申请医师(主管医师)完成会诊准备工作,负责汇报病情并陈述申请会诊的目的,全程参与会诊,并在病程记录中及时记录包括会诊意见及执行情况。
- 5 -㈧院内多科联合会诊,科室各级医师、护士长均应参加。
各会诊医师须按会诊时间参加并全程参与,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的,应提前与申请科室做好沟通。
二、科间会诊㈠一般科间会诊由主管医师提出,会诊申请由上级医师审签。
会诊科室应在24小时内安排主治及以上资质医师完成会诊。
申请科室因特殊情况需会诊科室在短时间内完成会诊的,应与会诊科室事先做好沟通,并在会诊申请单上明确会诊时间要求。
㈡应邀科室在会诊时若遇疑难问题无法提供明确的诊疗意见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生必须尽快前往会诊,不得电话会诊。
㈢低年资医师连续会诊2次以上,患者仍未确诊或病情未得到明显控制,科室再次申请会诊时,会诊科室须安排更高级别的医生参加。
㈣科间急会诊1.严格把握急会诊指征,原则上非病情紧急不应申请急会诊。
2.急会诊除在提交会诊申请外,应同时电话通知会诊科室,简单交待患者病情。
3.接到急会诊申请,会诊医师须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会诊。
4.急会诊时,被邀请科室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不在时,由值班医师立即前往会诊,会诊后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不能处理者,应请上级医师再次会诊。
三、院内多科联合会诊㈠主要适用于疑难、危重症涉及多科疾病或多种治疗- 6 -方法、需联合诊疗的患者。
㈡多科联合会诊时,会诊申请应由科主任签字同意,确定会诊时间,提前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通知各会诊科室按时参加会诊。
㈢多科联合会诊由申请科室主任或副主任主持,会诊医师应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人员参加。
㈣遇特殊复杂病例、或涉及其他非诊疗技术问题的会诊必要时可请分管院领导参与并主持。
四、院外会诊㈠适用于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并且患者及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同意,或患者、家属有坚持请院外专家会诊的特殊要求者。
㈡会诊申请经科主任签字同意后,报送医务科审批,由医务科负责与所邀请单位医务管理部门联系。
㈢院外会诊由申请科室科主任主持,科室各级医师、护士长应参加。
㈣涉及多家医院的重大会诊时,科室各级医师、护士长应参与,医院分管院领导、医务科科长应亲自参加。
五、门诊间会诊㈠门诊首诊医师诊治有困难的病例,可请本专科上级医师会诊。
㈡门诊首诊医师诊治的病例,如发现(或高度考虑)有超出本专科的疾病,而且需要及时处理的,首诊医师必须按照“首诊负责制”记录好门诊病历,进行必要的初步处理后,联系相关专科医师会诊。
㈢门诊患者就诊3个专科或在一个专科就诊3次以上尚未明确诊断的病例、涉及多科疾病或多种治疗方法、需- 7 -要联合诊治的病例,接诊医师在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后可提出院内多科联合会诊申请。
第四章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分级护理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确定并实施不同级别的护理。
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护理4个级别。
在住院患者一览表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标识,特级和一级用红色标志,二级用黄色标志,三级护理可不做标识,患者床头卡标注相应的护理级别。
护士实施的护理工作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正确实施治疗、给药及护理措施,并观察、了解患者的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照顾和帮助;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一、特级护理㈠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
㈡护理要求:- 8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㈠病情依据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㈡护理要求: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