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鬼字及鬼神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宾学院毕业论文
课题名称《从鬼及鬼部字看中国古代鬼神文化》学生姓名刘馨芮
学号 ********* 专业语文教育
班级 2011级7班指导教师高正伟
2004 年 9 月
摘要:传承几千年的鬼神文化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间接或是直接的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各个方面与各种内涵,呈现出精彩纷呈的中国古代文化风貌。而鬼字及鬼部字的演变和发展又是汉民族鬼神文化以抽象的方式在语言上的具体表现,因此,在中国历史长河中,鬼神文化和由此产生的鬼神意识在传统文化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关键字:字形意说文解字鬼神崇拜恐惧
一、鬼神探源
我们都知道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有限,在他们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没有办法科学地了解自然和生产的矛盾变化,比如在我们现在看来的常识性的许多问题:宇宙是什么、日月是如何运行的、火山爆发与洪水的危害等等,都让当时的人们感到惊讶、神秘甚至是恐惧,因此当时的人们就把自然界的各种突变与神秘都归结为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
是在被一个高高在上的权威的神或者说是鬼操纵着、控制着。在他们的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给人格化了。
虽然就目前而言上古典籍还比较缺少,原始人类社会的鬼神文化业尚未确切明晰,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根据现有的部分历史材料来对我们的先民们的原始鬼神观念进行再现与复原。
在《说文》中:“鬼,人所归为鬼。”段注:“鬼、归二字以叠韵为训,鬼之为言归也。”也就是说人死后灵魂是不灭的,这样不灭的灵魂也就是鬼。郭璞注《尔雅》引《尸子》云:“古者谓私人为归人。”人死后灵魂不灭,飘归祖先坟地与已死亲族一起过生活,这就是原始社会公共墓地生成的基础,而古人之所以要修建墓地也就是为他们认为的不灭的灵魂修筑起一个归宿,从而使得逝者的灵魂得以安定。
那么,鬼神一词中鬼与神在古代又是否有区别呢?通过对大量古籍资料的研究我认为鬼与神是有区别存在的,《礼记》中记载到:“魂气归与天,形魄归于地。”也就是说“归人”可分为魂、魄两部分,而古代“魂”、“魄”两字的含义与今天又有所不同。《说文》中写到“魂,阳气也。”而“魄,阴神也。”古人认为“魂”是阳气所以归于天,而“魄”是阴神所以归于地。人死以后,灵魂出窍,但魄仍然留在了尸体本身。《大戴礼·曾天子圆》北周卢辩注:“神为魄,灵为魂。魂魄者,阴阳之精,有生之本也。及其死也,魂气上升于天为神,体魄降于地为鬼,各反其所由出也。”简单的来说古人认为鬼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但仍具有一定区别,神往天上去,而鬼游荡人间。
二、鬼神崇拜
如前文所说到的,古人们相信世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以及结果,都是强大的鬼神意志的体现,并且他们也相信通过虔诚的方式去祭拜和取悦这些鬼神,就能对神鬼的意志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改变鬼神的决定并对自己产生神秘的保护作用。就这样,原始的鬼神崇拜和形式就产生了,并且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普遍的祭祀活动。
那么上古先人们对于鬼神崇拜的对象主要有哪一些呢?通过对鬼部字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主要包括了“人魂”“物魂”“天神”这三个方面。属于天神的有上帝及日、月、星、斗、宿、风、云、雷、雨诸神以及神兽;属于地只的有社稷、山川、五岳、四渎之神;属于人鬼的主要是各姓的祖先及崇拜的圣贤。后世人们做法事,如建醮坛,设斋供,即古人祭祀的礼仪;唱赞词、诵宝诰,即含有言辞悦天神之意;上表章、读疏文,也便是申诉和祈祷之用。
所谓人魂也就是前文所讲到人死后的灵魂,《说文》“魂”、“魄”二字是古人对死者观察与分析的概括,如前文提到的称死人的魂魄为“阴神”,也表明古人对入土之鬼的崇拜心理。
而物魂字面上看十分的好理解,就是指依托在世间各种物品上的鬼魂,因为我们的先民们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有灵魂的。比如《说文》中的“鬽”字正是反映了物魂、物鬼。《说文》中写道:“鬽,老物精也。”《论衡》:“鬼者,老物之精也。”这都反映我们的先人笃信万物灵性。《礼记·祭法》有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谷,见怪物,皆曰神。”又云:“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他们认为自然万物有灵性,故称之为“神”、
“命”。此“神”、“命”不是体内的“小我”,而是“精”或“精气”,是天地间的“大我”。《淮南子·精神训》:“精神者天之有也,而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形骸反其根。”《管子·内业篇》:“凡物之精,此之为生。下生王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故在先民的意识中有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都具有这样的自然崇拜。《周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鬽。”注曰:百物之神曰鬽。该字也反映了上古先民对物之精、物之神也就是物魂的崇拜之情。
那么关于神兽,我们都知道上古有四大神兽,其中鬼部字有“魋”字,《说文》中解释为“神兽”,此种“神兽”应为开明兽。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幽冥世界里有一道门叫做“九门”,这道门也是鬼怪们出入的通道,而开明兽就是“九门”的守护者。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写到:“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行,瞪视昆山,威慑百灵。”(这与《论衡》里提到的身荼、郁垒十分的相似)这里的“昆山”应该就是指“昆仑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昆仑山一直就是“天堂和地狱之山”,古代有关于幽都的记载,地点大多在这个地方。而开明兽的形状、职司,与北欧神话中血斑大犬很相似,一样都是幽冥世界大门的守护者。而我们从这些对对开明兽以及其他神兽的描写中也可以看出古人对这些神兽的崇敬之心。
而我们的古代先民要将对于鬼神的崇拜之情抒发出来就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也就是前文提到的普遍的祭祀行为,而祭祀就是通过固定的仪式向神灵致以敬意,并且用丰厚的祭品供奉它,请求神灵帮助人们实现靠人力难以达成的愿望。祭祀的对象包括祭天,祭祖,祭鬼
神等许多方面,其中,祭天是华夏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起源与上古时期。是人与天的“交流”形式。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通过祭天来表达人们对于天滋润、哺育万物的感恩之情,并祈求皇天上帝保佑华夏子民。而祭祀先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在春节期间进行的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而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普是普遍的意思,度是广度堕落三恶道的众生早日离开,超登三善道,甚至超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大乐。所谓三恶道是指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的众生早日超脱。三善道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在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不管佛教还是道教,到了这一天,都会举行“普度”,希大家能够以慈悲心来同情一切生灵的产命,不要乱杀害,可以用香花、水果、素菜等来供奉祭祀普度,这才不会辜负释迦佛祖的慈悲心及目连的大孝心。对于在每年的鬼节进行打扫坟茔,祭祀鬼神,超度亡灵,放河灯等习俗,后来发展成为在鬼节进行郊外踏青,悼念先祖的活动我们将其称为祭鬼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些祭祀看做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