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路线图解读共37页

合集下载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PPT课件

《中国制造2025》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PPT课件
15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6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7
技术路线图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1.4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
18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2.1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
19
技术路线图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6.3智能网联汽车
70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3智能网联汽车
71
技术路线图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智能网联汽车
72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3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4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75
技术路线图 7、电力装备
7.1发电装备
《中国制造2025》 10大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1
背景
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 版)》电子版,明确了新材料产业等10大领域以及23 个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制造2025》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 需求,选择10大优势和战略产业作为突破点,力争到 2025年达到国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7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3航空机载设备与系统
38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39
技术路线图 3、航空航天装备
3.4航天装备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PPT演示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PPT演示课件
(3)垂直线 是一族平行的等分线,表示时间等分段。
(4)水平线 是一族平行的不等分线,表示各个车站中心线所在的位置

5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5)斜线 列车运行轨迹(径路)线,一般以上斜线表示上行列车,
下斜线表示下行列车。 (6)列车运行线与车站的交点
表示该列车到达、出发或通过的时刻。 (7)车号与车次
(2)站后折返 应办理的作业:
① 在站线上,开车门、乘客下车作业; ② 列车入折返线走行; ③ 在折返线上,列车换向作业; ④ 列车出折返线走行; ⑤ 在站线上,乘客上车、关车门作业。
22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t站
t站
t入线
t出线
t换向
t折停
2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4)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 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是指列车在折返站的最小出发间 隔时间。 取决于折返线的布置、采用的折返方式等。
4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铺画列车运行图时,应注意确保行车安全和乘客安全: ① 遵守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和列车停站时间标准; ② 遵守列车在折返站停留时间和列车折返出发间隔时间标准 ; ③ 遵守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和连发间隔时间标准; ④ 遵守乘务员作息时间标准; ⑤ 列车在车站折返时,停在折返站的列车数应与该站的站线 数相适应; ⑥ 列车在车站越行时,停在越行站上的列车数应与该站的侧 线数相适应。
8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2)二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2min为单位,以细竖线加以划分。 常用于市郊铁路运行图。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
(3)十分格运行图 横轴以10min为单位,用细竖线加以划分,半小时格用虚线 表示,小时格用较粗的竖线表示。 主要供调度在日常指挥中绘制实绩运行图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轨道结构精品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轨道工程轨道结构精品PPT课件

第四节 钢轨联接件
第四节 钢轨联接件
钢轨接头处有六颗螺栓,头尾应当交错安装,以防止 列车脱轨时将螺栓全部切断造成重大事故。
第四节 钢轨联接件
钢轨螺栓孔的直径比高强螺栓杆的直径略大,当钢轨 温度发生变化时,钢轨的两个端部在夹板之间可以做相 应的纵向移动。
第四节 钢轨联接件
钢轨与轨枕的联结件(扣件)主要由扣压件(弹条或扣板)、 道钉或螺栓、铁垫板、铁座、轨下和板下胶垫等零部件组成。
轨道系统基础知识一 轨道结构
目录
•第一章 轨道结构 • 第一节 轨道的功用及组成 • 第二节 钢轨 • 第三节 轨枕 • 第四节 钢轨联结件 • 第五节 道床 • 第六节 线路简介 •第二章 轨道的几何形位 •第三章 道岔 •第四章 无缝线路 •第五章 轨道受力分析及强度捡算
第一节 轨道的作用及组成
第五节 道床
碎石道床三要素:道床厚度(h)、顶面宽度(b=3m或3.1m)
及边坡(i=1.75)是道床横断面的三个基本要素
道床肩宽 路基肩宽
顶面宽度
路基肩宽
道床边坡
道床厚度
1-13
第五节 道床
道床厚度的定义: ➢直线上钢轨或曲线上内轨中轴线下轨枕底面至路基 顶面的距离。 轨枕埋置要求 ➢混凝土枕端部埋入道床深度为15cm,为防止轨枕中 间出现负弯矩,轨枕中部60cm范围的道床与枕面齐平 (不捣固,III型枕用)或低于轨枕底面3cm(I、II型 枕用); ➢木枕地段道床顶面低于轨枕顶面3cm;宽轨枕埋入 道床深度为8cm
阻止钢轨相对于轨枕的纵横向移动,确保轨距正常,并 在机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下,充分发挥缓冲减振性能,延缓 线路残余变形的积累。
第四节 钢轨联接件
钢轨接头联结件:由接头夹板、高强度接头螺拴、螺母、 弹簧垫圈等零部件组成。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PPT课件

7.2.1线路设计的技术资料
1.城市规划类 城市总体规划、分区 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路网规划、 客流预测、大型交通枢纽点规划、道 路规划红线、规划管线、规划人防设 施等。
第26页/共85页
• 2.现状资料 现状地形图、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水文气 象资料、文物保护及建筑物资料、主要构筑物及基础资料、市 政及人防设施资料等。
• 7)经过市郊铁路车站时,应设站换乘; 有条件时宜预留接轨联运条件。
第33页/共85页
2、主要技术标准
基本类型
正线
最小曲线半 辅助线
径(m)
车场线
正线
最大坡度 (‰)
辅助线 车场线
竖曲线半径 正 线
(m)
辅助线
钢轨
正线
(kg/m)
辅助线
道岔 (No/R。)
正线 车场
A 300~350
250 150 30~35 40 1.5
较短,乘客能同时上下车,可缩短停站时间, 减少费用。 • 缺点: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进路交叉,对行 车安全有一定威胁,客流量大时,可能会引 起站台客流秩序的混乱。
第50页/共85页
(2)站后折返 线
第51页/共85页
• 2)站后折返方式 • 站后折返由站后尽端折返线折返,可
避免进路交叉。此外,列车还可采用 经站后环线折返的方法。
• 了解:线路规划设计基本原则,线路敷 设方式,线路规划一般步骤。
• 理解:线路设计方法及相关技术标准。 • 掌握:线路走向与车站分布,线路平
纵断面设计原则和方法,相关的技术 规范与标准。
第1页/共85页
第七章 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
❖7.1线路总体设计 ❖7.2线路平纵断面设计 ❖7.3某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设计案

(完整版)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路线图解读

(完整版)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路线图解读
19
4. 发展重点——关键零部件
A 功率半导体器件 B 动力型超级电容器件 C 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 D 列车制动系统 E 通信信号装备 F 齿轮传动系统 G 车钩缓冲系统
➢ 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主化高速 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
4. 发展重点——关键零部件
A 功率半导体器件 B 动力型超级电容器件 C 高速动车组车轴/车轮 D 列车制动系统 E 通信信号装备 F 齿轮传动系统 G 车钩缓冲系统
9
3. 发展目标
2020
轨道交通装备研发能力和主导产品达到全球先进水平,行业销售产值超
过6500亿元,境外业务比重超过30%,服务业比重超过15%,重点产
品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2025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形成完善的、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体系, 在主要领域推行智能制造模式,主要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境外业务占比
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 30吨轴重重载电力机车
城际快速动车组
➢ 建立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技术平台,完成自主化 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产品系列工程化验证和运用 考核。
➢ 目标速度等级350km/h;编组方式: 8辆编组, 4动 4拖;轴重:≤17t的高效低噪新型高速动车组。
100%低地板现代有轨电车
中低速磁悬浮系统
大运量交通方式,轨道交通将成为“一带一路 ”的先锋,“一带一路”沿线及辐射区域形成庞大的轨
道交通市场需求。
7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行业概览 发展需求 发展目标 发展重点 应用示范 战略支撑与保障 技术路线
8
3. 发展目标
运能大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解读_图文PPT文档229页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解读_图文PPT文档229页
2.0.2 建设 construction 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 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 装、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 设备的采购、制造。
第二章 术语
2.0.3 运营 operation 为实现安全有效运送乘客而有组织开 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包括三个层次:列 车的运营管理、车站客运服务、车辆 设备维护。
第一章 总则
1.0.4 城市轨道交通应经验收合格后,才可投 入使用。
城市轨道交通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建设完 成后,投入运营前,必须经验收合格,确 保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投入载客运营。
第一章 总则
1.0.5本规范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基 本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 尚应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解读_图文
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解读
第一章 总则
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具技术特点,在本规 范的条款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的异同点,分别规定其技术要求。一些城市轨道 交通类型,如中低速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 统等,还缺乏足够的建设和运营经验,但在安全、 卫生、环保和公共利益上的要求与其他类别的轨 道交通是一致的。本规范并未对这类交通方式进 行过细的规定,就是为其发展留有余地,待成熟 时,结合本规范的修编来完善;一些新的系统类 型在建设和运营时,如果发现本规范中的一些条 款不适用这类新的交通系统,可以根据《建设工 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93号)和 《“采用不符合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新技术、新工 艺、新材料核准”行政许可实施细则》(建标 [2005]124号)的规定进行核准。
第一章 总则
➢建设和运营 建设是指新建、改建和扩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项目的规划、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施工安 装、调试验收和试运行,包括车辆和机电设备 的采购、制造;运营包括运营管理或行车管理、 客运服务和维修。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技术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技术PPT课件
第20页/共52页
直线电机城市轨道车辆基本原理
• 利用车轮起支承导向作用,这与传统轮轨系 统相似。
• 但在牵引方面却采用了短定子列车驱动直线 异步电机(LIM)驱动,定子(初级线圈) 设置在车辆上,转子(次级线圈)设置在感 应轨上,工作原理与日本HSST系统基本相 同。
• 车辆平稳运行时,定子与感应轨之间的间隙 一般保持在10mm左右。
第25页/共52页
感应板
感应板安装在走行轨之间。 加拿大在道床或轨枕上预埋螺栓,感应板固定在螺栓上, 铺装方便,易调整,端头可悬空。 日本在轨枕上预埋螺栓,采用扣压件扣压感应板; 优点是 稳定性较好; 缺点是感应板的调整量很小,对轨道的要求过高, 感应板端头不能悬空。
第26页/共52页
直线电机驱动轮轨车辆在中国的运用 • 广州地铁4—7号线。其中4号线已经开通; • 车体由南车四方股份提供;转向架由庞巴迪 (Bombardier)提供。
第七章
第1页/共52页
现代城轨车辆的主要特点
现代城轨车辆集诸多现代高新科学技术于一体, 其涉及机械、电气(强电、弱电)、计算机技术、 声学与光学技术领域.主要特点有:
➢ 现代的设计理念:轻量化、集成化、讲究性 能优良的同时,更注重安全、舒适、以人为 本,尽力追求低生命周期成本;
➢ 现代的设计、制造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及 制造(CAD、CAX、CAE等),三维立 体设计、仿真计算、有限元应力分析等;
第39页/共52页
德国常导磁吸型(EMS)磁悬浮列车
第40页/共52页
德国TR系统悬浮导向原理
第41页/共52页
德国TR系统的驱动原理
线性电机定子包布线中的交流电会产生移动磁场, 推动列车无接触向前行。
通过改变电流强度,列车的前行速度会作无极调 整。当列车制动时,电动机则变成发电机。

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技术PPT课件

轨道交通盾构施工技术PPT课件
第36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调头式过站)
第37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调头式过站)
第38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调头式过站)
第39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调头式过站)
第40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调头式过站)
第41页/共112页
第五章 盾构到达
(盾构机到达施工方案.doc)
3、手扳葫芦托动小车沿轨道 移动,主机与小车一起过站。
第四章 盾构过站(分体式过站)
• 纵移运输轨道
第25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分体式过站)
后配套过站
在盾体过站后,在车站底板上铺设后配套台车走行轨道,该轨道与隧 道内台车走行轨道对正连接在一起。后配套台车通过电瓶机车将其牵引就 位。
盾构机检修
整体式过站可以减少对盾构机的拆装次数,减少转场环节,还可以大大加 快施工速度、缩短施工的工期,提高地铁隧道施工的效率,而且还可以节省吊装 运输盾构机等设备所需的大笔费用,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1、整体过站的准备工作
掌握整个车站的构筑物情况,并确定整体过站的线形,过站线形的选择 要满足盾构机及后配套整体过站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过站线形呈“S”形布置。
2、“u”型导槽的施工
导槽的中心线与盾构机的中心线在水平投影上要相符,导槽的圆弧度要 与盾构机外壳的圆弧度相符,导槽施作的示意图如下图8所示:
第27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整体式过站)
整体式过站
预埋导向轨
盾构机 导槽
预埋支撑轨
钢精混凝土结构
整体过站导槽施作示意图
第28页/共112页
第四章 盾构过站(整体式过站)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

《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

(4)列车制动系统。

研制新一代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自主化高速动车组制动系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进口替代。

(5)通信信号装备。

突破列控系统车载ATP、车载ATO、地面RBC/ZC、地面列控中心、地面联锁设备以及无线通信宽带等关键技术,研制覆盖高、中、低速的自主化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装备。

(6)齿轮传动系统。

开展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齿轮传动系统技术攻关,突破齿轮热处理、轻合金箱体铸造、在线故障诊断等技术,开发出适合不同平台的齿轮传动产品。

(7)车钩缓冲系统。

突破城轨车辆和高速动车组车钩集成制造工艺、过载保护、吸能等技术,开发出半自动、全自动、半永久车钩系列产品。

3. 关键共性技术(1)新型车辆车体技术。

应用镁铝合金等新型材料,开发适用于城际快速动车组和现代有轨电车,并满足EN12663标准要求的轻量化车体。

(2)高性能转向架技术。

研制粘着重量利用高、动力学性能优、不同轴系列、不同机型配置的转向架系列。

(3)电传动系统技术。

完成碳化硅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与应用,推进馈能式双向变流技术的应用;推广永磁电机驱动技术与无齿轮直驱技术。

(4)储能与节能技术。

加快大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的研制,利用超级电容优异的充放电性能,实现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全线无供电网运营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运营。

(5)制动系统技术。

研究高速动车组、快速动车组、现代有轨电车制动控制技术,完成装置及关键零部件的自主化。

(6)列车网络控制技术。

自主开发适用于中国标准高速动车组、城际快速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系统,及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现代有轨电车用以太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平台。

(7)通信信号技术。

重点研究先进轨道交通安全处理平台技术、车地信息交换及安全通信技术、行车许可安全分配及优化技术、列车自动驾驶技术(ATO)、高速铁路列控系统全寿命周期维护保障技术、高速列车无线数据传输技术等。

5.1.4应用示范工程1.“绿色智能工程化样车”示范。

城市轨道交通(全)PPT课件

城市轨道交通(全)PPT课件
流的作用。
✓用房包括:管理用房和设备用房,设备用房一般分设在车站的两端,并呈 现一端大,一端小,中间为站厅公共区,用于客流均匀通向站台(或出站)。
✓管理用房:站控室及站长室。站控室一般设在站厅公共区的尽端、中部, 且高出站厅公共区600mm,视野开阔,能观察站厅中运行管理情况。站长室
紧连站控室,合于快速应变情况。
设计原则
➢合理组织人流路线,划分功能分区
(1)乘客与站内人员路线分开;(2)进、出站客流要尽量避免交叉和相互干扰;(3) 乘客购票、问讯及使用公用设施时,均不应妨碍客流通行;(4)换乘客流与进、 出站客流路线分开;(5)当地铁与城市建筑物合建时,地铁客流应自成体系。
➢车站宜设在直线段上
➢车站公用区应划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
伯 肯 黑 米法 尔兰 瓦克 特福 地 铁 站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迪拜地铁站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按运营性质分
中间站 终点站 区域站 联运站
❖ 联运站 ❖ 枢纽站 ❖ 换乘站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中间站 仅供乘客上下车
终点站 终点站除了供乘客上下车外, 还用于列车折返及停留。因 此一般设有多股停车线,还 可将线路延长作为中间站或
•进出站检票口及付费区和非付费隔离栏的设置
检票口检票机台数:
N2
M2K m2
出站客流总超量高峰系数,1.2-1.4 检票机能力,1200人/h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进出站检票机旁还需设置一定宽度的人工开启栅栏门,以便解决检票过程 中的特殊情况和较大行李的进出,也有利于站务人员的进出。
在检票口周围设有围隔的栏板,区分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一般非付费区面 积要比付费区面积大,因为客流一经检票就快速地进入站台候车,在付费 内很少停留。非付费区应几个通道口以利于客流出站后自由地选择出站通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PPT课件
第15页/共46页
2.规划范围 • 我国在进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特别是一些
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的规划范围应该是 全市域,甚至是覆盖整个城市群。轨道交通覆 盖范围的扩大必然需要相应的市域内的或者城 市群内的长距离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在法国巴 黎都市圈,大容量放射状的区域快线(ERE) 把城市中心区域距离50~60km的远郊卫星城 镇紧密联系起来。日本东京都市圈半径已经达 到65km。
2.1.3 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 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需求”要求: ① 土地发展 ② 出行 ③ 交通发展目标 ④ 城市重要建设项目的交通连接
第10页/共46页
2.1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概述
2.1.3 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 1.协调好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 “供给”要求: ① 线网合理规模 ② 线网合理构架 ③ 各条线路合理的运能规模和制式 ④ 正线、联络线、车站、车场的位置 • 2.实现城市土地规划发展目标
1)方便、快捷 2)舒适 3)安全
第38页/共46页
2.2.4 我国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 1.与城市总体规划联系不够紧密 • 2.对客流预测中的不确定性考虑不够 • 3.规划方案没有充分重视用地控制规划,使规划
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 4.网络规划缺乏层次性,难以体现发展重点 • 5.车站交通功能定位模糊,对交通枢纽认识较浅
• 概念规划的战略特点是在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前提下, 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找准每个城市发展的定位。
第27页/共46页
2.轨道交通对城市格局的引导作用(TOD)
• 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结构发展(the rail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TOD))就是通过大 幅度提高交通供给,引导周边土地高 强度利用。一般整个过程分四个阶段: 团状开发,波浪状开发、带状开发, 面状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