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绣何以为潮备课讲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绣何以为潮
潮绣何以为潮
[摘要]潮绣是广东潮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但潮绣的“潮”字因何而来,本
文将通过潮绣是在潮汕地区发展起来的、潮绣具有浓厚的潮汕特色、潮绣的代
表人物多为潮人、海外潮人是促进潮绣工艺走向世界的大功臣这四个方面来论
述“潮绣何以为潮”。
[关键词]潮绣;潮绣发展;潮绣特色;代表人物;海外潮人
........................................................................................... 潮汕地区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丰富,技艺精湛,文化积淀深厚,具有鲜
明的地方特色。潮绣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潮绣是粤绣两大流派之一。它源于
粤绣,因具有自身特色,而被称为潮绣。
一、潮绣是在潮汕地区发展起来的
潮汕地区这片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土地上,根植在这片沃土的潮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里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中国四大名绣之粤绣的主要流派。
(一)潮绣的起源
粤绣包括了广绣、潮绣二大流派,也即泛指广东区域内之刺绣。潮绣作为粤绣其中之一,发源并流行于现在的潮汕地区。大约在唐代,潮绣就在潮汕地
区出现了。早在唐代,潮州已盛产刺绣材料如“蕉葛”、“麻布”,“蚕亦五收”,所以刺绣工艺随之应运而生。据《潮州志》记载,韩愈被贬到潮州后,
提倡妇女外出要“以丝巾皂布丈余盖头蒙面双垂至膝”,后人称之为“韩公帕”。[1]由此可见,唐代潮州已有简单的剌绣工艺。
(二)潮绣的发展
最早提及潮州刺绣的文献,是宋宝二年(1254)潮州知州陈炜《题湖平石壁》诗(诗刻今存潮州葫芦山中麓),其颈联:“朱幡影里绣屏好,绿盖香中画
舫行。”[2] 意思是:太守夏日游湖,画舫在绿漪荷香中徐行,微风轻拂,在丽日辉映下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绣屏。这是中国最早对潮绣的文字记载,充分
证明了潮绣应用于潮汕地区的日常生活。
迟至明代,潮绣此时在潮汕地区形成专业性的生产区域,正如当时民谣所
说的:“东门晒渔网(织渔网),西门摆花规(刺绣),南门削竹箸(竹
艺),北门挲脚腿(即用手掌在大腿上推压成制鞋的鞋索,指制鞋业)。”时
至今天,潮州市区的西门仍是刺绣工艺的基地。
清代,刺绣在潮州民间更为盛行。在清朝乾隆年间,潮汕地区已广设绣
庄、绣坊,潮绣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乾隆年间,潮州西门外天地坛、布
梳街以及开元寺附近,已有绣庄20多家,绣品输向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一带,占领南洋市场,特别是带有民间浓厚地方特色的厅堂,佛庙摆设的绣品更
是供不应求。可见潮绣在清代已经大规模出口,对国外市场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
当时潮汕地区的女子普遍都会刺绣。据乾隆年间所修《潮州府志》载:“凡女子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治嫁衣,故织衽刺绣之功,虽富家不废。”府城潮州长期以来是潮绣的基地和大本营,潮州不仅出名女绣工,也出名男绣工。清末潮绣作品《苏武牧羊》在南京举办的全国工艺赛会上获过大奖。当时,潮州城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祝贺,绣工被誉为“绣花状元”。潮州绣品曾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展出并获奖的计有:大幅刺绣挂屏《苏武牧羊》、《丹凤朝阳》、《郭子仪拜寿》、《狮子头》等。这些参展的潮绣品,全由24名潮州男绣工通力合作刺绣,这24名绣工被誉为“刺绣状元”。[3]
(三)潮绣的高潮
潮绣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潮州市开创全国之先河,成立潮州市刺绣工业总公司、潮州市刺绣研究所、潮州市刺绣学会。总公司直辖管国有潮绣厂和60个绣衣厂、4个机绣厂和珠绣厂,再由这十几个大厂,分管街道、农村的刺绣厂社超过500家。潮绣品类繁多,绣工遍布潮汕城镇农村,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年产值超亿元,几乎“家家摆绣框,户户有绣娘”。当时潮汕地区的孩童从小耳濡目染,课余跟长辈学手艺,练就一手高难度的垫绣技艺。所以在平绣工种、珠绣工艺品大发展之时,绣工们驾轻就熟,得心应手掌握珠绣技艺,在潮州珠绣晚礼服、婚纱成为全世界最大生产基地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潮绣“九龙屏”和“吹箫引凤”于1982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种百花奖金杯奖。潮绣K金双面立体九扇屏风《龙腾盛世》荣获国际文博会特别金奖。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潮绣一直是国家领导人赠送各国首领和国际友人的重点礼品。上世纪70年代末,由潮绣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智成创作的《九龙屏风》挂屏在叙利亚展出时,深受好评,遂作为国家礼品赠给该国。还有一条双面绣的大披巾也被当作国礼品,赠予法国总统戴高乐。2004年,江泽民主席赠送了一幅K金垫绣《腾龙》予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出访加拿大时,赠送马丁总理一幅K金乱针绣《下山虎》。外交部也曾赠送给英国首相一幅双面立体垫绣——《丹凤阳》。潮绣先后为国家提供200多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和各国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二、潮绣有潮汕地区的特色
与其他地方的刺绣不同,潮绣因为在潮汕地区发展起来,受潮汕地区的人文风俗的影响,具有与众不同的潮汕特色。
㈠潮绣绣工多以男工居多
与其他地区的刺绣相比,普通刺绣皆以女性居多,因为女绣工性格文静,有耐心,心灵手巧。而在潮汕地区,潮绣多为男性,比起女绣工的手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还在潮绣行业闯出自己一片天地。据《岭南丛述》记载:“清代粤绣工人多是广州人和潮州人,特别是潮州绣工为上,皆男子为之,精于女工,为其他省市所罕见。”
清末宣统二年(1910)潮州绣品曾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南洋第一次劝业会,展出荣获奖励。而这些参展的潮绣作品,由24名男绣工通力合作完成的,一时轰动潮州城。这24名男绣工也因此被誉为“潮绣状元”。20世纪50年代,仍有杜进茂等20余男工在潮绣行业中坚持。
㈡潮绣品种繁多
潮绣由于绣制材料的差异,潮绣可以区分为线绣、绒绣、钉金绣、金绒混合绣、洋金银线绣、发绣和通锦绣七个绣种。这同其他名绣相比较,可以说是潮绣的第二个艺术特色。
1、线绣。线绣是潮绣中最为普遍和绣制难度较低的一个绣种,用各色真丝线或人造丝线进行绣制而成。潮绣的线绣图案花纹,以花卉为主,龙凤、山水、人物为辅,在花卉中以玫瑰、菊花、梅花最常见。无论是何种纹样,都是考张艳丽,装饰趣味浓烈。潮绣线绣又分为单面绣和多面绣两种。传统的产品主要有披巾、枕套等日常绣品,产品色彩鲜艳、雍容华贵,富有潮汕特色。
2、绒绣。绒绣是采用各种染色丝绒线,在丝、绸、缎等较高面料上绣出各种图案的刺绣。绒绣多采用平绣针法,绣出的效果平整、光华亮丽,在主要部位也略加棉花或粗棉线薄垫,以使绣品显得更加细腻精美。
3、钉金绣。钉金绣也称钉金银绣或金银线绣,是潮绣的代表性绣种,以金碧辉煌、粗旷雄浑的浮雕效果为特征,分钉金绣平绣和钉金绣垫绣两种。钉金绣的传统产品多为寺院庙宇、厅堂戏台的陈设或戏服服饰。
4、金绒混合绣。以金银线、绒线结合的绣制,并在主要部分加以垫浮,尤其应用对比强烈的色绒线刺绣,配以棕丝勾勒,以达到色彩瑰丽而不俗气,绣制浮凸而产生浑厚质感的艺术效果。
金绒混合绣的绣品往往带有一种灵活变化、色彩互相映衬又协调的效果,绣出的画面浑然一体、华丽耀眼。
5、洋金银线绣。顾名思义,是使用进口的金银线绣制,同国产金银线相比,有着另一番不同的艺术效果,故称洋金银线绣。线细而秀,以金盘地、针缀各色丝绒线,绣艺分轻工、针缀、满地花、散花等。其钉金技法细致、色彩雅丽,绣艺精美。产生主要多为短花衣、褂裙和仿古官服。
6、发绣。发绣是运用头发代替丝线绣制而成的绣品,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发绣以发代线,利用头发的黑、白、灰、黄、棕的自然色泽,以及细柔、光滑的特性,用不同针法刺绣,显示出其质朴素雅,针迹细密、色泽柔和的独特风格。
7、通锦绣。通锦绣以“通”为特色,以“绣”为主体,是融合了抽纱、刺绣两种工艺的特点,绘成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它既有潮绣的精致瑰丽,又有抽纱的淡雅清隽,给人以清新脱俗的艺术效果。
㈢“垫高立体”的工艺技法
一般刺绣都以平绣为主,潮绣则以垫高绣为主要特色。所谓垫高绣,也称潮绣“垫高立体”的工艺技法,是在施绣之前先用纸丁、棉絮垫定图案造型,然后在上面用金银线、丝绒线施绣,使作品产生类似浮雕的艺术效果,看起来更加生动形象。
其他绣种虽然也有类似潮绣垫高绣的针法,比如苗绣的凸绣绣法,沈绣的“肉入”针法等。但这些针法无非是用同色粗纱在轮廓中先刺绣垫底后,再用细纱细绒在上面密密绣满,这样小面积的普通垫高,在图案中也只起表现局部和辅助作用,与潮绣整体浮雕般的垫高有天壤之别。
潮绣这种“垫高立体”的工艺刺绣技法是潮州特有的处理方法,是其他绣种所没有的,也是潮绣主要区别于其他绣种的重要标志。
㈣构图饱满匀称,作品金碧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