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pdf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

古典音乐的殿堂--贝多芬
目录
教
学教
教 教 教教
材 情 学 学 法 学学
分 分目 重
过反
析 析标 难
程思
点
教材分析
《贝多芬》是人音版教材第十三单元第二 十五节内容。
本课程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鉴赏:《第九 “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
学情分析
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对音乐在一定程 度上有自我鉴赏能力,但这种能力对于古典音乐的 鉴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总结
贝多芬天赋异禀,名满天下,却屡屡在生活中受挫,但 这些反差巨大的因素,造就了他敢于与命运抗争、渴望追求 自由的强硬性格,作品上更是开创浪漫主义的先河,基于古 典主义音乐之上,他更多的追求个性,抒发自己的情感,更 注重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再拘泥于形式。
这部作品不仅首次在交响曲中加入多种形式的人声,还 采用了他一生钟爱的诗作--席勒的《欢乐颂》,作为歌词, 这神来之笔,声势庞大,震撼人心。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第九交响曲》第四 乐章展开,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带着问题 聆听音乐的方式,有目的的鉴赏,让学生 了解音乐要素对作品的作用;通过学唱主 题旋律,加深旋律印象,为下个环节问题 的探讨起到铺垫作用。考虑到学生的音乐 基础参差不齐, 问题的设置上由易到难, 循循善诱,环环相扣。
莫扎特
贝多芬
谢谢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大家相亲又相爱! 朋友!在那天堂上, 有一位仁慈的上帝永世长存。 亿万人民团结起来! 大家相亲又相爱!
---席勒《欢乐颂》
合唱第四部分
四重唱
合唱
四重唱
合唱
合唱第四部分
力度逐渐增强,想要表达人类经过自己的艰苦 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欢乐;
音乐欣赏教案:感受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音乐欣赏教案:感受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介绍在本篇教案中,我们将一起来感受并欣赏世界伟大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们将了解这部作品的背景、主题和结构,并学会如何从音乐中感受到情感和意义。
一、作品背景1.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简介:了解贝多芬是一位德国作曲家,他对于音乐创作的影响。
2.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探讨贝多芬在创作这部交响曲时所面临的挑战和动机。
3.了解交响曲:简要介绍什么是交响曲以及它与其他音乐形式之间的区别。
二、作品分析1.第一乐章:探索第一乐章的旋律、动态和节奏特点,并说明其音乐表达上所要传达的情绪。
2.第二乐章:分析第二乐章中主题变化以及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讨论其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
3.第三乐章:解读第三乐章中使用的合唱和独唱的方式,并探讨其背后表达的主题和意义。
4.第四乐章:了解第四乐章所采用的歌颂文本和其重要性,以及贝多芬在这里旨在传递什么样的信息。
三、音乐欣赏1.识别主题:指导学生们辨认出交响曲中的主要主题,理解它们在不同乐章之间的相关性。
2.情感表达:帮助学生们分析贝多芬如何通过音色、速度和动态等手法传递情感,激发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共鸣。
3.创造性思考: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对于作品意义和观点,以及与他人分享对音乐跨越时空之力量所引起的反思。
四、活动建议1.合唱演绎:组织学生们进行小规模合唱团体演唱部分第三部分《合唱》。
通过参与其中,加深对歌曲内涵理解。
2.创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创作一段个人感悟或音乐小品,展现对于贝多芬音乐的表达。
3.比较分析:引导学生们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跨文化比较分析,探讨不同指挥家和歌唱团体对第九交响曲的诠释差异。
五、评估1.听力测试:通过演奏片段播放或教师制作的听力测试题,来考察学生对于交响曲中不同主题和乐章之间联系的理解程度。
2.创意写作或绘画:要求学生回答关于他们对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个人观点和情感反应的问题,并通过创意写作或绘画展示出来。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沪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2.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魅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欣赏和辨析不同类型的音乐。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和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段),并引导学生聆听,让学生自己感受和想象这首乐曲给人的感觉。
并带领学生谈谈这首乐曲背后的故事。
2.讲解1.告诉学生这首乐曲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在音乐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讲解这首乐曲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通过分析旋律、节奏、和声、乐器运用等方面,让学生了解这首乐曲的特点和特色。
3.讲解这首乐曲作为经典音乐作品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贝多芬作为音乐大师的重要地位。
3.欣赏老师再次播放这首乐曲,让学生仔细聆听。
同时,老师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关于这首乐曲的背景知识,如演出历史、作曲家、作曲时期等。
4.活动1.分配小组,让学生自选或老师提供一个由《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改编的乐器演奏或歌唱版,让学生在小组里进行演出。
2.让学生选择一段音乐,从颜色、画面、情感、动作等角度创作音乐表演,通过演示,让同学们来猜出演示的题目,并谈谈表演的感受。
5.总结老师复习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和重点,让学生谈谈感受和收获。
并讲解一些与这首乐曲相似的音乐作品和作曲家,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
四、教学评估1.学生在听完《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片段)后能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活动,展示他们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在听完这首乐曲后能对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分析它的演奏方式和特点。
五、教学资源1.音乐播放器2.课件、黑板3.小组活动所需的乐器,音乐道具等。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目标:1. 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重要性。
2. 能够分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3.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贝多芬和他的第九交响曲的背景。
2. 引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经验。
主体(30分钟):1. 分析乐曲结构:向学生解释第九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即第一乐章的快板,第二乐章的慢板,第三乐章的舞曲和第四乐章的合唱。
2. 分析主题:引导学生聆听乐曲,帮助他们辨认出乐曲中的主题和变奏。
3. 听音乐会录像: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音乐会录像,让学生通过观看演奏家的表演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表达和情感。
活动(20分钟):1.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章进行分析,并分享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2. 创作歌曲:鼓励学生根据乐曲的主题和情感,创作自己的歌曲歌词,并在班级中展示和演唱。
总结(5分钟):1. 回顾学生对乐曲的认识和理解。
2. 强调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达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古典音乐和其他音乐作品。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对乐曲结构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创作歌曲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音乐学院,亲身体验古典音乐的演奏。
2. 鼓励学生研究其他著名的古典音乐作品,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音乐会或表演,展示他们对古典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活动。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尊重每个人的意见。
3. 提供足够的音乐资源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授课年级:高一年级课题: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学校:深圳市坪山高级中学课型:音乐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一、教学目标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并喜爱贝多芬的音乐。
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介绍以及引导学生聆听及浅析,以《第九交响曲》片段、《悲怆》奏鸣曲片段来了解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2.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及创作背景人物生平等的研究激发学生对于贝多芬的喜爱知识与技能目标:1.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以及《悲怆》奏鸣曲第三乐章有初步的体验2.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3.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真正认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及贝多芬对音乐发展作出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和奏鸣曲的结构形式。
四、教法启发开放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五、教学过程导入:导入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于贝多芬作品的学习兴趣。
导入方式:音乐导入导入内容:范唱《欢乐颂》合唱主题。
引出贝多芬及其作品《第九交响曲》导入策略:通过范唱,以及对《欢乐颂》词曲作者的介绍,引出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简要介绍该曲的曲作者贝多芬。
精讲:精讲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内容,对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初步的体验,精讲内容:1、介绍交响乐的相关知识及交响乐团的队形和编制2、第九交响乐的基本曲式结构。
播放电影《复制贝多芬》交响乐公演片段,重点让学生赏析:①前两个乐章的感情基调,②主题的出现意义及发展,③第三乐章的柔版男女声部旋律的交替运动,④第四乐章最后的高潮,⑤光明动机和黑暗动机的数次交织和碰撞。
3、从第九交响曲中探究贝多芬音乐的革命性和斗争性4、结合视频最终的观众特写镜头及相关历史时期的介绍,提炼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的划时代意义。
精讲方式:体验法、提问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精讲策略:1、先介绍交响乐和《第九交响曲》的大致结构特征。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教学设计
执教者: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通过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感受不同段落的音乐情绪,以及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2.艺术表现:通过聆听、视唱音乐主题等方式,探究《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题的呈现方式及音乐特点;能够通过对音乐主题的体验、分析、欣赏,积累鉴赏大型音乐作品的经验与方法;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内在情感中的作用。
3.文化理解:感受《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振聋发聩、激越动人的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得到熏陶与感染,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他人、对人类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能对其艺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有所认同与思考。
教学重点:
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进行体验、分析、欣赏,感知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在表达音乐内在情感中的作用,探究主题的呈现方式及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贝多芬创作风格以及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赏荷兰鹿特丹交响乐团抗疫线上视频。
2.师生交流。
3.出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了解贝多芬生平及《第九交响曲》创作背景。
2.简介作品及“交响曲”体裁。
3.出示《贝九》第四乐章音乐内容结构。
4.分段赏析:
(1)观赏第四乐章第一部分讲解视频。
(2)对比第四乐章第二、三部分乐曲创作方法。
(3)边思考边聆听第四乐章第四部分音频。
5.全曲欣赏
6.课堂小结。
第15节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

第八单元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 刘洋 第十五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感受、体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 主义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简单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 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在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作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四、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
第九交响曲教案

第九交响曲教案一、前言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的创作历程和音乐内涵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因此,在音乐教育中,第九交响曲也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第九交响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经典之作。
二、教学目标1.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2.理解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特点;3.能够欣赏第九交响曲,并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晚年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822年至1824年间。
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失聪后创作的最后一部交响曲,也是他最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作品之一。
第九交响曲的历史意义在于,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的作品,也是贝多芬对人类精神和自由的赞颂。
2. 第九交响曲的音乐结构和演奏特点第九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是:1.第一乐章:慢板 - 快板 - 慢板,采用了奏鸣曲式,主要表现了对命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追求;2.第二乐章:舞曲,采用了三段式,主要表现了对爱情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3.第三乐章:慢板,采用了变奏曲式,主要表现了对神秘和宗教的探索;4.第四乐章:合唱 - 声乐独唱 - 合唱,采用了奏鸣曲式,主要表现了对人类精神和自由的赞颂。
第九交响曲的演奏特点在于,它要求乐手和指挥家具备高超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
尤其是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要求合唱团和独唱者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力,才能完美地演绎出贝多芬对人类精神和自由的赞颂。
3. 第九交响曲的欣赏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录音或现场演奏的方式,让学生欣赏第九交响曲。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和情感表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部经典之作。
在欣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朗诵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第九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受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交流和思考。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

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音乐鉴赏》教案前言音乐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给我们带来强烈的感受。
而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响乐更是音乐的巅峰之作,它集结了一支庞大的乐团,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和美妙的和谐。
在许多经典的交响乐作品中,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一。
其中第四乐章的选段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感受到无比的力量和希望。
而本教案就是以《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为基础,与大家一起分享贝多芬的音乐世界。
课程设计课程目标1.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和音乐风格2.理解《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选段意义和背景3.分析音乐元素,理解和弦、旋律和节奏的含义4.通过听与欣赏,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适用对象学生在音乐素养、审美能力等方面已有一定基础的初高中生。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介绍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1.引入: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基本风格和节奏。
2.介绍贝多芬生平和音乐成就,重点介绍他的创作思路和特点。
3.介绍《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意义,重点介绍第四乐章的选段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第二部分:分析音乐元素1.以《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为基础,分析音乐元素。
2.分析和弦、旋律和节奏的含义,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构成和表达。
第三部分:欣赏音乐1.播放《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选段)-湘文艺版》完整版。
2.让学生配合音乐,跟唱某些独特部分,提高听力和理解能力。
课程效果通过以上三个部分的教学,学生将会对贝多芬和《第九交响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对音乐也将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受。
同时,学生也将会提高音乐素养、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语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无疑是一种非常特殊和重要的艺术形式。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并通过音乐的丰富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创造和自我表达能力。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教学设计

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赏析教学设计教学思想:时下由于媒体的炒作,高中生对流行音乐可以如数家珍,津津乐道,但对于高雅音乐却知之甚少,岂不知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
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而高雅音乐乃世界艺术宝库的瑰宝,经常聆听可以使人心胸豁达,气质优雅,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思想性都堪称瑰宝之中的瑰宝。
大师的音乐虽然好但由于时空的距离学生还是会觉得难以理解,而且贝九第四乐章是宏伟的巨著,光第四乐章欣赏一遍,就需半个小时,半小时让学生安静地坐下聆听是很不现实的,笔者曾教高一整个年级,高一共32个班,所以每个班都有尝试,曾在我校最好的班级宏志班测试学生,完整听贝九第四乐章,还不到十分钟学生已经坐不住了,现在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流行,因为流行接近他们的生活,接地气,他们喜闻乐见,耳濡目染,容易产生共鸣。
所以如何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喜欢高雅音乐,只有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星偶像来引导,拉近同学生的距离。
所以1,我选择龚琳娜,庾澄庆等梦想合唱团演唱的欢乐颂来导入《第九合唱交响曲》,使古典音乐有时代感,激起学生的热情。
2,通过观看快闪令人感动的贝多芬激发对交响乐的认同,对各种乐器的了解。
3,聆听中外不同合唱团的演唱,拓宽学生眼界,提高鉴赏水平。
4,学当指挥家的设计进一步使学生体会交响乐的魅力,深入感受贝多芬音乐带给人的光明和力量。
教材版本:人音版教学年级:高一教学目的:聆听《第九(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作品的音乐内涵,了解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的一般情况和风格特征。
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和特征。
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和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聆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理解作品所反映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崇高理想和精神内涵。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课前预习,能够通过网络、电视等手段搜集相关资料。
欢乐颂——《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选修 歌唱教案

欢乐颂——《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选修歌唱教案介绍本文是一份针对《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的选修歌唱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此曲的歌唱技巧,提高其表演水平。
曲目介绍《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简称人声乐,又称《欢乐颂》是由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822年作曲的管弦乐作品。
该乐章以男高音、女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四位独唱者以及合唱团的合唱为主要声乐部分。
该曲配器奇特,并融合了经典乐器与人声,表达了对生命、理智、自由、和平和团结的赞美。
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1.熟悉《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的基本曲式和乐理知识;2.熟练掌握该曲的歌唱技巧,包括发音、节奏、气息等;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技巧,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演出能力。
步骤本教案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熟悉曲调和基本乐理知识首先,学生需要听一遍《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并简要描述其曲调、节奏和基本乐理知识,例如调式、节拍等。
第二步:学习歌唱基本技巧进入正式学习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歌唱的基本技巧,包括发音、声音的调节、气息的控制等。
教练应该向学生演示这些技巧,并让其练习。
第三步:分段学唱在这一步骤中,教练应该将该曲分成几个小节,让学生分别练习。
每个小节应该包括歌词、歌唱技巧和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第四步:表演学生熟练掌握后,可以进行表演。
表演应该包括演唱、表情、动作等方面。
教练可以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表演水平。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练可以选择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曲调实操2.歌唱技巧的掌握和使用3.表演技巧和个人风格的表现4.教学感悟和自我评价总结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人音版,掌握其歌唱技巧和表演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意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并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教练需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不同程度的指导,帮助他们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音乐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

音乐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动机;2.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发展;3. 研究欣赏和评价音乐作品的方法;4.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和欣赏经验。
二、教学内容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介绍和创作动机;2. 乐曲结构的分析和主题发展的讲解;3. 音乐欣赏和评价的指导;4. 学生对乐曲的个人感受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导(5分钟)通过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片段,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力量和美感,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动机,包括作曲家的生平背景以及此曲的特殊意义。
3. 乐曲结构分析与主题发展(15分钟)解释乐曲的结构和曲式,让学生了解整个乐曲的组成和主题的发展变化。
通过演示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乐章划分和主题的演进。
4. 音乐欣赏与评价(20分钟)播放完整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引导学生聆听、欣赏,并提供一些问题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传递。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乐曲的感受,并进行个人评价。
5. 学生互动与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就乐曲的创作意图、表达和感受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验,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乐曲。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延伸拓展。
可以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音乐历史和其他著名交响乐曲,扩展对音乐的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的质量以及个人表达的规范程度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提交的个人写作作业来评价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同时,也要注重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独特的音乐欣赏风格和个人见解。
五、教学资源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完整录音;2.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介绍和注释材料;3. 学生个人评价和感受写作的参考范文。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合集5篇)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合集5篇)第一篇:《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3《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教学目的:通过听、唱、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学重点:了解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基本情调和结构体式,了解命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于1841年出生在布拉格附近一个贫寒的家庭中。
经过刻苦的努力,他获得了奥地利文化部的奖学金,得以全身心地从事音乐创作。
他曾九次访问德国、英国和俄国,并亲自指挥乐队演奏他的作品,备受欢迎。
1891年他任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892年应邀赴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1895年回国继原任,1904年去世,捷克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二、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2、唱a主题,讲故事。
第九交响曲音乐教案

第九交响曲音乐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教案目标:1. 了解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主题。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提升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及他的音乐作品,特别是第九交响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和音乐元素。
探索乐曲:3. 分析第九交响曲的结构,包括四个乐章的顺序和特点。
4. 向学生介绍乐曲中的主题和动机,让他们理解音乐中的重复和变化。
5. 分组让学生合作,分析和讨论乐曲中不同乐器的角色和演奏技巧。
理解乐曲:6. 引导学生聆听整个第九交响曲,让他们尽可能地感受乐曲的情感和表达。
7. 分析乐曲中的高潮和转折点,引导学生思考贝多芬可能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8.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他们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表达与创作:9.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段乐曲进行再创作,可以改编成不同的风格或加入自己的创意元素。
10. 学生进行排练并准备表演自己的创作作品。
11.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作,分享他们对第九交响曲的理解和创意。
总结:12. 回顾学生在整个教案中的学习和表达过程,总结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13. 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探索音乐,培养他们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教案评估: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讨论表现。
2. 学生对第九交响曲的分析和理解的书面作业。
3. 学生的创作作品和表演表现。
教学资源:1. 第九交响曲的录音或视频片段。
2. 贝多芬及第九交响曲的相关资料。
3. 乐器演奏示范视频或音频。
教案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音乐厅或观看现场演出,亲身体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魅力。
2. 探索其他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比较他们与第九交响曲的异同。
3.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音乐分析,例如探索乐曲中的和声、旋律和节奏等元素。
第九交响曲音乐教案

第九交响曲音乐教案第九交响曲音乐教案【篇一: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设计方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微课程设计方案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微课程学习任务单【篇二:音乐教案】第七课重温学过的音高与节奏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喜爱。
2.在学习词语,积累词汇的同时,提高学生认识事的能力。
3.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字。
重点::认识生字箫、笙、钹、琵琶几个比较难记的字。
难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关键::会写4个生字。
课时:2课时教具:生字卡片学具:生字卡片相关知识点:乐器的名称教学突破点:随图识字教学过程:一、先声夺人,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老师今天给你们放一首好听的曲子。
你想听吗?(播放春节序曲)这首交响乐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自己的小乐队演奏的,今天我们就学习《我们的小乐队》。
(板书课题)这么好听的曲子,是哪些乐器演奏出来的呢?今天老师就把这些乐器请到了我们的身边。
二、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识字。
1.实物展示,学习金字旁的锣、钹。
第一位朋友呀,嗓门最大了,你看,它来了!(出示实物锣)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出示字卡读锣,这个字怎么记呢?(学生说出是形声字,用形声字的方法来记即可)组词语。
锣鼓喧天,好热闹啊,把另外一个嗓门大的朋友也吸引来了,它说我比锣的嗓门大呢!出示实物钹,它叫什么名字呢?出示字卡读钹,反复读,读准字音。
这两个字有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为什么都是金字旁呢?你还能说出一些金字旁的字吗?2.唢呐声声,学习口字旁的乐器。
还有一种乐器,也是金属制成的,不但嗓门大,而且声音高亢,不信你们听。
它是谁?(播放音频唢呐的音乐)出示词卡唢呐,这两个字怎么记呢?唢字右边我们没写过,大家注意观察,把它写出来好吗?指导学生书写唢。
呐字读准音,然后组词语。
3.竹字当头,学习竹字头的字。
乐器的材料不同,字形也不一样。
像这种乐器,同学们都很熟悉。
出示笛子图片,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读词卡笛子,这个字为什么是竹字头呢?还有许多的乐器是竹子制成的,你们想见见它们吗?出示笙箫古筝图片,读词语笙、箫、古筝。
第九交响曲教案

第九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第九交响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并认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包括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古典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其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合唱演唱和讨论,共同理解和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贝多芬及其作品的重要性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古典音乐作品,了解交响曲的基本概念。
主体:3. 分享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包括其作为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以及首次引入合唱部分等。
4. 播放第九交响曲的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乐章结构、旋律和情感表达。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中所传达的情感。
6. 引导学生学习第九交响曲的歌词,并进行合唱排练。
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歌词进行演唱,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其他适合的合唱曲目。
7.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演唱,展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总结:8.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对音乐保持兴趣和热爱,并继续探索更多古典音乐作品。
9. 鼓励学生将音乐与生活联系起来,思考音乐对人们情感和情绪的影响。
教案扩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和其他重要作品。
- 安排学生参观音乐厅或参加音乐会,亲身体验古典音乐的魅力。
-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可以是歌曲、乐曲或者合唱曲目。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合唱演唱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的合唱演唱录音或视频,并对其音准、节奏和表达进行评估。
- 通过学生的书面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理解和感受。
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适当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学习和创作活动。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初中音乐教案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初中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音乐及其代表性作曲家贝多芬;2. 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3. 理解交响乐器的演奏特点及其在乐曲中的作用;4. 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背景信息;2. 欣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乐章;3. 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演奏特点。
教学准备: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音频或视频资料;2. 乐谱或歌词书;3. 录音设备;4. 课件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认识贝多芬以及他在古典音乐史上的地位。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古典音乐和交响乐的概念。
二、欣赏古典音乐作品《贝多芬第九交响曲》(10分钟)1. 教师播放《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让学生静心去欣赏。
2. 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可以做简单的记录,例如自己对乐曲的感受、乐器的声音等等。
三、了解《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背景(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典乐史上的瑰宝。
2. 教师可以简要介绍该乐曲的创作背景、受众反响等信息,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分析乐曲结构和演奏特点(20分钟)1. 教师以轻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乐曲的结构和演奏特点,重点介绍乐队和合唱团的合作部分。
2.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乐谱或歌词书,理解乐曲中各部分的演奏方式和音乐表达手法。
五、分组讨论交流(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段乐章的演奏特点、表达意义等。
2.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六、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们可以通过表演、朗诵、写作等方式,展示他们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理解和情感表达。
2. 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和总结,对他们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能够了解古典音乐及其代表性作曲家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合唱)-苏少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背景介绍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有“音乐史上的里程碑”之称。
贝多芬在此曲中采用了合唱和独唱的形式,展示了人类对爱、自由和幸福的追求。
这首曲子的第四乐章则是合唱部分,体现了团结互助、和平友爱的精神。
因此,学习这首曲子对于孩子们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型交响乐曲的基本结构和音乐特点2.学习唱诗班的合唱基本技巧3.感受音乐的情感表现和内在意义三、教学内容第一课1.了解第九交响曲的背景、乐曲结构和基本音乐特点2.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人文的关系,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音乐的情感表达第二课1.学习唱诗班的合唱基本技巧,如正确的气息掌握、发音准确等2.模仿和演唱合唱部分3.了解合唱曲的特点,如表现情感、突显主旋律等第三课1.学习唱诗班的齐唱和分唱技巧2.配合其他乐器合奏,感受和谐的音乐效果3.对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与其他风格作品的不同之处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生对于大型交响乐曲的理解和感受2.唱诗班合唱的表现技巧和配合默契度的提高五、教学方法1.听课并听取专家意见2.隔空授课和小组讨论结合的方式3.理论授课,演唱和合奏结合的方法六、教学方式1.线上教学和面授相结合的方式2.个别化教学和群体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七、教学评估1.考核学生对于乐曲结构和音乐特点的掌握情况2.测试唱诗班合唱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掌握情况3.学习笔记和课堂表现的综合评估八、教学总结通过对于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学习,孩子们能够从音乐和人文的角度,对于世界的历程和人类的前程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对于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 陈奕嫦
一、学习目标:
(一)感受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及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二)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重点、难点:
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
内容 ——贝多 芬
(一)贝多 芬生 平及代表 作品
欣赏视频资料,提问: 1、生平 : 贝多芬( 1770— 1827)去世 , 所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 , 一 生贫病交加 , 却创作了世界上最 伟大的音乐作品 , 在音乐史上成 为里程碑式的人物。 耳聋的贝多芬在指挥 3、贝多芬代表作品: 《英雄》交响曲, 《田园》 交响曲,《合唱》交响曲,钢琴 曲《献给爱丽丝》等。 4、教师小结:贝多芬—— “乐圣”,他是集古典主义音乐 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 的伟大人物。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
(四)师生合作用器乐、声乐、指挥形式等表现音乐。
(五)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
教学评价设计
(一)以提问的方式,检测学生对教学中所设计的问题理解情况。
(二) 探究讨论贝多芬 《第九交响曲》 第四乐章的音乐情绪、 音乐风格, 理解音乐内容。
(以组为单位交流,教师评价) 。
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古典主义的音乐特征。
教学内容安排:
(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
音乐情绪表现,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几个音乐主题,特别是《欢乐颂》主题。
(三)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亲自指挥的状况以及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
用。
(四)引导学生探索音乐创造的风格特征与忍受经历的关系。
(三)教师对学生演唱主题及四声部时的评价。
(四)师生合作表现音乐时对学生表演的评价。
(五)学生写一篇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后的感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导入] 引 出本课
教师活动 播放《命运》音乐主题 提问:乐曲作者及名称?
学生活动 思考:乐曲作者及名称?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 内容的关注、切人主题
完整聆听全曲 聆听思考 学生讨论
完整聆听全曲感受基 本音乐情绪
激发兴趣、
[ 展开讨 论]
(二)教师出示乐曲结构示 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 脉络。
提问:乐曲的表现形式? 奏鸣曲式: 奏鸣曲: 交响乐: 古典主义音乐的特点: (三)指导学生演唱主题及 四声部。
聆听思考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 展开讨论
初步懂得奏鸣曲式、 奏鸣曲、交响乐的含义
学生练习演唱音乐主题
对比聆听,思考讨论
[ 深入探
(四)教师引导学生用器
究]
乐、声乐、 指挥形式等表现 《欢
体验四部合唱 师生合作:
乐颂》音乐主题。 教师为学生伴奏、指挥
[ 拓展学 习]
(五)欣赏柏林爱乐乐团现 场音乐会视频资料
1、学生用器乐形式表演 主题音乐、
教学资源:
(一)教材及配套资料,贝多芬生平、创作背景及高水平乐团《第九交响
曲》第四乐章的演出视频资料。
教师示范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音乐主题。
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如:器乐、声乐、指挥等激发兴趣、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完整聆听全曲
(二)出示乐曲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了解乐曲发展的脉络。
2、学生声乐演唱表现音 乐。
学生讨论: 感受音乐从阴暗与绝望、 痛苦与沉思、 痛苦与斗争的发 展,走向全人类的自由和解 放、胜利与欢乐、 团结和友爱。
调动情绪
活跃气氛。
理解贝多芬《第九交 响曲》的思想内涵
(六)引导学生从贝多芬音 乐中感悟音乐与人生。
写一篇聆听音乐后的感 想来自感受交响乐的艺术魅 力
通过聆听音乐引导学 生对人生的思考
聆听并思考: 了解贝多芬 生平及代表作品
学生讨论
了解贝多芬生平及代 表作品、历史贡献。
聆听音乐 (二)贝多 芬第九交响曲
(一)播放贝多芬 《第九交 响曲》第四乐章
提问: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旋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何特 点?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在他 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是他在交响乐领域中伟大成就 的总结。集中体现了他创作的思 想境界、革命热情和艺术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