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与家风有关的名人事例(精选10篇)
与家风的名人事例与家风有关的名人事例(精选10篇)一般来说,我们对名人的故事总是抱有好奇之心,那么他们都有哪些故事值得我们学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与家风的名人事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与家风的名人事例篇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与家风的名人事例篇2郑板桥,山东潍县(即今山东潍坊市)当知县,他为官清廉,关心民生,政绩甚佳,百姓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后来,这一地方碰上了灾荒年,他请求赈济灾民,却因此而获罪,便辞官回到家中,以卖书画为生。
郑板桥出身贫寒,所以能理解贫苦人的艰辛,从来不以富贵贫贱论人。
当他还是个秀才的时候,偶而翻检家中的旧书箱,见到家中佣人的前辈所签的卖身契据等,就马上拿去烧掉。
他决不还给佣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细看看契据的内容,就是怕佣人知道了感到难堪。
真是体贴佣人,心情入微啊!郑板桥长大后,自己当了家,在雇用佣人的时候,从来不要求对方和自己立契约。
佣人自己如果觉得合适,就留下;如果不满意,就自由离去。
郑板桥的用意,是不想让后世子孙借此逼勒、苛求家中的佣人。
郑板桥后来到山东范县、潍县等地做官,他不放心家中,经常写信回家,教育在家中当家的堂弟郑墨。
他谆谆告诫郑墨,不要以富贵贫贱论人,要宽厚对待家中的佣人,并将自己当年悄悄烧掉佣人的前辈所订立的契据、从不要求佣人立契据之事,讲给堂弟听;又教育郑墨与人为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要光看别人的短处。
他给郑墨的信中有这样的话:“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矣。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中国名人家风家教的故事
本篇文档将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人,他们的成功不仅得益于自身的才华和努力,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
以下是一些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 1. 孟子的母亲
孟子的母亲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家庭教育家,她非常重视孟子的教育。
孟子小时候,她多次搬家,就是为了让孟子能够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她还通过“孟母三迁”的故事教育孟子要勤奋好学,不要懒惰浪费时间。
2. 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
他父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曾经写下《诫子书》一文,教育诸葛亮要勤奋好学,珍惜时间,不能贪图享乐。
3. 颜之推
颜之推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庭教育。
他曾经写下《颜氏家训》一书,教育子孙要注重德行,勤俭持家,尊重长辈,勤奋好学。
4. 鲁迅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他的家庭教育非常严格。
他的母亲非常注重他的学习,曾经多次为他请老师授课。
鲁迅自己也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曾经写下《我们怎样做父亲》一文,强调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这些名人的家风家教故事,不仅展现了他们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家庭教育的理念。
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的故事简短
古今中外家风家训的故事简短1. 曾国藩的家风:爷爷常跟我说,曾国藩可是个厉害人物呀!“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
”就像我家,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爸爸妈妈一直很重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都陪着我做作业,这不就是一种传承嘛!- 日常例子:我在房间做作业,有点不耐烦了,就喊:“哎呀,太难了,不做了!”这时爸爸走进来,摸摸我的头说:“宝贝,你想想曾国藩爷爷说的话呀,我们要努力学习呢!”我看着爸爸认真的眼神,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继续写了。
2. 傅雷的家训:“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
”妈妈给我讲傅雷家书的时候常提到这句话。
在我家,爸爸妈妈也总是教我要先学会做人,再去追求其他的呀!- 日常例子:有一次我和小伙伴闹矛盾了,气呼呼地回家,妈妈知道后耐心地说:“宝贝呀,要像傅雷说的那样先好好做人呀,和小伙伴好好相处。
”我想想觉得自己太冲动了,第二天就主动和小伙伴和好了。
3. 孟母三迁:哇,孟母可真伟大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为了孩子能有好环境,不断搬家呢。
我也很幸运有个好的成长环境呀!- 日常例子:周末我们一家去公园玩,看到一些小朋友在打闹,妈妈就说:“看,环境对人多重要,就像孟母一样要给孩子选好环境。
”我点点头,觉得自己要好好珍惜现在的一切。
4. 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爸爸常拿这句话来教育我。
虽然我还小,但我也知道不能太浮躁呢!- 日常例子:我考试没考好很沮丧,爸爸就跟我说:“别灰心,要像诸葛亮说的那样保持宁静的心呀,下次努力就好。
”我听了心里慢慢平静下来。
5.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多有力量呀!就像我们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我家也经常教育我要爱国呢!- 日常例子:国庆节那天,我们一家人看电视里的阅兵式,我激动地说:“我长大了也要保卫国家!”妈妈笑着说:“对呀,要像岳飞一样有爱国精神。
”6. 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这句话我可是牢记在心呢!每次吃饭我都不会浪费粮食啦。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家风家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孩子是父母的缩影,我们若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应从我们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家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下面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精选20个),希望大家喜欢!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名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和故事,践行和传承了这一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1、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为了培养孟子的品德和行为,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和家训。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源于孟子的家庭背景,她通过不断搬家来为孟子寻找更好的成长环境。
2、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公正、刚直著称。
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的家训中有一句名言:“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这句话一直被包氏家族传承至今。
3、钱学森: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他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才华,还能够拥有优秀的品德。
”这句话对钱学森的影响非常大,也成为了他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父亲邓叔群曾说过:“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句话成为了邓稼先一生的座右铭,也成为了邓氏家族的家训。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的传承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名人的优秀品质和家风家
训,为自己和家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经典家风家训故事
经典家风家训故事1. 曾国藩的家风故事:曾国藩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对家人的要求那叫一个严格。
就说他要求子女勤奋读书吧,这可不是随便说说啊!他自己每天都早起读书,给孩子们做榜样。
他还经常写信教导子女要勤俭节约,这就像给树苗不断地浇水施肥,让他们茁壮成长!这种家风多厉害啊!2. 傅雷的家书故事:傅雷写给儿子的家书,那真的是字字珠玑!在信里,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就像一位老船长用心指引着小船在大海中航行。
他教导儿子要真诚待人,要有高尚的品格,这不就是给孩子点亮了前行的灯塔吗!你们说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3. 包拯的家训故事:包拯啊,那可是铁面无私的代表人物!他留下的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哇,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啊!这就像一道坚固的堤坝,拦住了贪婪和腐败的洪水,厉害吧!4. 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竟然三次搬家,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就好像一棵小树苗,为了能沐浴到更好的阳光,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地方。
这种为了孩子的未来不顾一切的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5. 岳母刺字的故事: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这是多么伟大的举动啊!这四个字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激励着岳飞奋勇杀敌,保卫国家。
这是一种怎样深刻的爱国情怀呀,我们能不被感动吗?6. 陶渊明的家风故事:陶渊明虽然生活简单,但他对子女的教育可是十分重视的哟!他教导子女要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宁静。
这就像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多难得呀!这种家风是不是也让我们向往呢?7. 朱子家训故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多有道理啊!它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粮食和物品。
这么好的家训,我们不应该好好传承吗?8.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司马光是个大文学家,他对家人的教导也毫不含糊。
他要求家人要善良、诚实,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
这种家风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家族的血脉中,多么美好啊!。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
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家风家训是指家庭中代代相传的家族价值观、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一位家族的家风家训,往往体现了这个家族的文化传承和优良品德的积淀。
古今名人中,许多人的家风家训都成为后世引以为戒或者学习的榜样。
以下是一些古今名人的家风家训故事。
1.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家庭的教育和家风的传承。
据说孟子有一次讲学时,听到有人说:“没有儿子的人,怎么这么关心后代?” 孟子听后回答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 孟子的这一家风家训告诫我们,好好尽孝养儿女,为家族留下后代,是最重要的。
2. 杨家将:“精忠报国,不忘封疆。
” 杨家将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家族,以抗金护国有功,被封为“忠义门”。
家族的家风家训是“精忠报国,不忘封疆”,以忠诚和奉献为核心。
在抵御外族侵略、保卫家国的历史时刻,杨家将们以壮烈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展现了家族的家风家训。
3. 孝感郭家:“读书熬夜,痴心不悔。
” 孝感郭家是中国湖北省孝感市的一个家族,出了许多有声望和才华的子弟。
这个家族的家风家训是“读书熬夜,痴心不悔”,强调努力学习和毅力的重要性。
这个训诫来自于一个故事,家族中的一位先辈在夜晚继续翻阅书籍,他的儿子问他:“你已经老了,还需要读书吗?” 先辈回答:“读书过程艰辛,但痴心不悔,才能有所成就。
” 这个故事告诫家族中的后代,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
4. 王阳明:“知行合一,心想事成。
” 王阳明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和军事家,他的家风家训是“知行合一,心想事成”。
他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这个家风家训源于王阳明自己的人生经历,他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并将自己的心愿化为现实。
5. 爱迪生:“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 爱迪生是美国发明家和企业家,他的家风家训是“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这个家训告诫后人,只有通过刻苦努力和不断实践,才能变得出类拔萃。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0个)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0个)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1孝感动天舜,传奇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屡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祥。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特别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能,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看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探望父亲,仍旧恭尊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经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留意进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盛,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3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突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召唤自己,便背着柴快速返回家中,跪问原因。
母亲说:“有客人突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古代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4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英勇,非常孝顺。
早年家中贫困,自己经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名人家训家规故事
名人家训家规故事
在古代,许多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家训和家规,这些家训和家规不仅是他们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名人家训家规的故事。
故事一:孔子的家训《为政》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家训《为政》是他为家庭成员制定的行为准则。
孔子教导他的家人要守礼谦虚、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忠诚和正直,使家庭成为一个和睦、守纪、有序的地方。
故事二:爱因斯坦的家规《爱与宽容》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家规注重培养家人之间的爱与宽容。
他鼓励家人互相帮助、包容和理解,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感受他人的需求和痛苦,以建立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
故事三:牛顿的家训《勤奋和坚持》
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的家训注重培养家人的勤奋和坚持。
他告诫家人要有毅力、坚韧不拔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要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故事四:济慈的家规《热爱艺术与关怀他人》
济慈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家规注重热爱艺术和关怀他人。
他鼓励家
人要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并且要时刻关注他人的需求和痛苦,积极帮助他人,以建立一个充满艺术氛围和关爱他人的家庭。
这些名人的家训家规不仅对他们自己的家庭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不仅是名人成功的秘诀,更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无论是对待家人还是对待他人,这些价值观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践行。
通过遵循这些家训家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同时也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
关于家教家风的名人故事1、孟母三迁说起中华经典家风故事,小编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著名的人物,在完善儒家的学说方面,孟子贡献非常的大,但是孟子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的热爱学习,这都归功于他的母亲逐步教化的结果。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孟母认为这个地方依旧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这回孟子学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于是孟母安下心来,认为这才是孩子该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这便是《孟母三迁》的故事,为了给孩子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迁居,这才成就了旷世大儒...2、曾国藩家训古今名人家风家训故事有不少,令人印象为深刻的当属曾国藩家训的故事。
曾国藩教子与治家的理念和实践,是社会公众一致认可并极力推崇的。
他一生戎马倥偬,但对子女、对家庭的教育却从未放松过。
曾国藩特别强调“勤以持家”,还强调“和以治家”,更是以此为家族宗旨,而他自己也是一丝不苟的言传身教。
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其家教、家训基本都体现在他写的家书中。
他前后写了一千余封家书,事无巨细,谆谆教诲,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他独特且朴实的治家育人理念。
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人都十分赞赏他的治家方略,直到现在,众多家庭仍然在学习与践行他的家训。
3、祖昌教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
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关于家风的名人故事简短
关于家风的名人故事简短一·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
小时候孟子擅长模仿大人做事,孟母发现后经过三次搬迁,最终把家安在学府旁边,使孟子接受文化的熏陶,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二·祖昌教孙南北朝时期的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高级官员。
他的孙子不爱读书,常常被望子成龙的儿子祖朔之骂。
因长期被骂,孙子越来越讨厌读书。
祖昌觉得儿子的教育方法不对,告诫儿子说到“他读书不行,说不定干别的事灵巧。
做大人的,要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加以诱导。
”之后,祖昌常常把孙子带去工程现场。
孙儿对大山大河、田野村庄和各种建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天文学知识,特别喜欢。
于是,祖昌带着孙子拜访了天文学家何承天,学习了很多天文知识。
这个孩子后来的成就大大超过了祖辈和父辈,他就是祖冲之。
这则家风故事说明,要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施教者(教师和家长)应该循循善诱,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出来,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三·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跟随着她在她后面边走边哭。
曾子的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来后杀猪给你吃。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想抓只猪准备杀了它。
他的妻子马上阻止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儿子开了个玩笑罢了。
”曾子说:“不可以与儿子开玩笑。
儿子什么都不懂,他只学习父母的,听从父母的教导。
现在你欺骗了他,这就是在教育他欺骗人。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再相信他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于是曾子就煮猪给孩子吃了。
关于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20篇)
关于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关于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
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
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通用20篇),欢迎鉴赏!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1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朱德委员长对自己的女儿同样是严格要求。
他的女儿朱敏,一九五三年从莫斯科师范大学毕业,回国后,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工作。
开始她和父亲住在一起,朱德委员长金工次提出要她住到职工宿舍去,并给她讲这个方面的道理:“你们住在我这里,对你们没有什么好处,会使你们脱离群众,滋长优越感。
你们不能靠父母过日子,要自力更生,学会独立生活,要和群众在一起,要能够吃苦。
不能吃苦,总有依赖思想,就会变。
”后来,朱敏怀孕分娩,生了第一个孩子,产假刚满,老人就催促她去上班。
他对女儿说:“我们都是搞社会主义革命的,也要互相帮助嘛。
你去上班,孩子就放在我这里,我替你安排好,你不要惦记。
”并一再叮嘱说:“你去上班后要住宿舍,不要老回家,要好好工作,和群众打成一片。
”有时朱敏想孩子想急了,就悄悄地跑回家去看看孩子。
委员长知道了,很不高兴地批评女儿不听话,不安心工作。
朱敏只得遵照父亲的嘱咐,在学校里安心工作。
每逢节假日才回家看望父母和自己的孩子。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2梁启超教子有方梁氏一族拥有非常优秀的家教和家风,造就出了梁启超。
梁启超先生被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是近现代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同时,他又是一名非常成功的家长。
梁启超一生养育了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历代名人的廉洁家风家训故事
历代名人的廉洁家风和家训的故事有很多,以下列举一些著名的例子:
1.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创始人,他非常注重廉洁。
有一次他亲自前往农田视
察,看到一片田地干旱,他立即下马将自己的饮水婢女的水倒进耕地,表示执政者不应享受特权,而是要为民众着想。
2.沈括: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学者,他以治学严谨而著称。
据传,他一生廉洁自律,也严守家训。
有一次,他的妻子丢失了一百两黄金,但他坚决不让家人去找,最后妻子才发现黄金掉在缝纫机里。
沈括为了维护廉洁,宁愿默默承受损失。
3.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一条著名的家训:“节用财物,生民如子”,他倡导
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反对奢华和浪费。
他本人也非常节俭,经常用普通的农具耕种田地,从不享受特权。
4.袁宏道:明朝宰相袁宏道是一个以廉洁闻名的官员。
据说他在担任官职时,每次回
家都要请邻居到家中检查他的家产,以示他贪污受贿的绝无可能。
这些家风家训的故事都展示了名人们对廉洁自律的追求和家庭的独特教育方式,对于我们今天仍然是一个很好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7篇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1曾国藩是近代史上有争议的人物,但其对子女的教育却留给后人很多可借鉴的内容。
勤奋、俭朴、求学、务实的家训家风一直为曾家后人所传承。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风:“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以俭持家。
曾国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俭朴,远离奢华。
他在京城见到世家子弟一味奢侈腐化,挥霍无度,便不让子女来京居住。
他的原配夫人一直带领子女住在乡下老家,门外不许挂“相府”、“侯府”的匾。
曾国藩要求“以廉率属,以俭持家,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
”夫人在家手无余钱,亲自下厨、纺织。
勤于治学。
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
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
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重视家教。
曾国藩有3子5女,小女儿曾纪芬最长寿,活到91岁。
1875年,曾纪芬嫁入湖南聂家。
曾国藩规定,每个女儿出嫁,嫁妆不得超过200两银子,同时嫁妆中还有父亲亲手书写的功课单。
曾国藩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勤俭持家的家庭主妇,实际上女儿做得比父亲期望的更好。
中国名人的家风家教小故事篇2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宁夏政府主席。
19,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中华经典家风故事家风家训的故事
好的,以下是为你找到的几个中华经典家风故事: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
她认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
2. 《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是清末湘军的首领,他非常注重家庭教育,曾经写下了多封家书,教导子孙如何做人处世。
他的家训强调了勤奋、诚信、孝道等价值观,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傅雷家书》:傅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中,表达了对儿子的深情关爱和对艺术、人生的深刻见解,强调了独立思考、勤奋努力、诚实守信等品质的重要性。
这些故事都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家风家训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它们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
名人家风家训故事
名人家风家训故事家风,是指家庭的风尚和家族的传统。
一个家庭的家风,往往能够代代相传,影响着家族成员的行为举止和处世态度。
名人家风家训,更是体现了优秀家风的典范,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吧。
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家风家训。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的家风,教导子弟要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勤奋好学,诚实守信。
他自己也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深受弟子和后人的尊敬。
孔子的家风家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林则徐的家风家训。
林则徐是清朝末年的名臣,他在家庭教育上非常严格,要求子女要孝顺父母,勤奋好学,正直诚实。
他本人也是以身作则,廉洁奉公,勤政爱民。
他的家风家训,不仅在家族中得到了传承,也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李鸿章的家风家训。
李鸿章是清朝末年的名臣,他提倡家教严谨,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讲究礼仪。
他本人也是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深得人民的爱戴。
他的家风家训,对他的子孙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社会树立了榜样。
通过这些名人家风家训的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和家风家训,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是深远的。
良好的家风家训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后代,也能够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今天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我们更应该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只有让优秀的家风家训代代相传,我们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后代,也才能够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够重视家风家训的传承,让优秀的家风家训成为我们社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小故事
中国古代名人家风小故事集锦
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一些名人的家风小故事,旨在传承家庭美德,弘扬中华
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家训占据着重要地位。
许多古代名人都重视家风传承,他们的家风小故事不仅教育了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名人的家风小故事:
1. 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她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至关重要。
为了给孟子提供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次搬家,终于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勤奋学习,后来成为了儒家大师。
2. 岳母刺字
岳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母亲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在岳飞小时候,他的母亲在他的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长大后能够为国家做出贡献。
岳飞后来成为了抗金名将,被誉为“民族英雄”。
3. 曾国藩教子
曾国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
他常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子女,告诉他们要勤奋学习、诚信做人。
曾国藩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了有用之才。
4. 颜之推教子
颜之推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他常常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子女,告诉他们要诚实守信、勤奋好学。
颜之推的子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了优秀的人才。
这些名人的家风小故事,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高中作文素材:名人的家风家训的故事
1.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2.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家风家训小故事
一、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二、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
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
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
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三、钱基博严格教育子女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
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
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
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
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
”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
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
”希望钱钟书能“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四、梁启超教出全能儿女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
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
家梁思礼。
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
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
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
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
他对
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
用去”。
五、丰子恺,让孩子享受应有的快乐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
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
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
香蕉早已不知去向。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
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
1947年,
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同时,子女独
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