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南大网院大学语文期末试卷

南大网院大学语文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古代文学家被誉为“诗仙”?A. 杜甫B. 李白C. 王维D. 白居易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哪八个字?A. “通灵宝玉,妙不可言”B. “宝玉通灵,黛玉心伤”C. “通灵宝玉,大观园主”D. “宝玉通灵,人生如梦”3. 下列哪部作品属于现代小说?A. 《三国演义》B. 《水浒传》C. 《红楼梦》D. 《围城》4.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李清照《如梦令》B. 李煜《虞美人》C.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D. 杜甫《春望》5.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A. 莫泊桑B. 福楼拜C. 雨果D. 马克·吐温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篇经典?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孟子》7.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李商隐8. “千里共婵娟”出自哪首诗?A.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 李白《静夜思》C. 杜甫《月夜忆舍弟》D.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9. 下列哪部作品是鲁迅的代表作?A. 《阿Q正传》B. 《呐喊》C. 《彷徨》D. 《故事新编》10.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A. 王维B. 孟浩然C. 李白D. 杜甫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A. 《西游记》B. 《三国演义》C. 《红楼梦》D. 《水浒传》E. 《红楼梦》2. 下列属于中国古典诗词体裁的有:A. 词B. 诗C. 散文D. 传奇E. 唱和3. 下列哪些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墨子E. 韩非子4. 下列哪些是现代著名作家?A. 鲁迅B. 老舍C. 巴金D. 曹禺E. 张爱玲5. 下列哪些是文学流派?A. 现实主义B. 浪漫主义C. 自然主义D. 象征主义E. 抽象主义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唐诗三百首”的编纂背景和意义。

南京网院大学语文Word版

南京网院大学语文Word版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阅读《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章,然后回答问题:(20分)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三条?答: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第一,“求!无乃尔是过与”认为是祭祀东山的主人,不可伐;第二,“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认为是在国境之内,不必伐;第三,“是社稷之臣也”认为是社稷国家的臣子,不应伐。

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答:文中体现的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3.本文采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答:本文中采用了“对话“的方式来展开讨论。

4.本文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答:本文采用的驳论方式为“驳对方的论据”。

5.文中带下划线的一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答: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二、试以《滕王阁序》为例,简述骈文的几个特点。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一、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因此车夫姚纳的苦恼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社会给予他的孤独。

二、《苦恼》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

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

(一)、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契诃夫小说总体艺术特征是以小见大。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都是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反映整个社会或重大主题。

本篇小说车夫姚纳的故事本身极其简单,在常人看来,或者无可写之处,但是契诃夫却深刻挖掘其内涵,通过这件小事写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这正是他小说总体风格的体现。

(二)、小说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三)、对比手法与对应的暗示手法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作者先写了姚纳心中的苦闷三次与人倾诉都未成功,或者受人斥骂,或者受人嘲讽,或者根本不引人注意,三次与人倾诉,异中有同,总之是不被人理解和同情。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以月亮的阴晴圆缺比喻人间的悲欢离合。

2、“把酒问青天”中的“把”意思是拿。

3、“高处不胜寒”中“不胜”的意思是经受不住。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绮户”是指彩绘雕花的门户。

5、“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是指明月。

6、“弃甲曳兵而走。

”其中“兵”的意思是兵器。

7、“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其中“见背”的意思是背弃。

8、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其中“属”的意思是告诉。

10、“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其中“尔”的意思是这样。

11、“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其中“来”的意思是招来。

1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中“乃”的意思是你。

13、“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其中“过”的意思是登门拜访。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对偶、谐音、双关。

15、“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其中“是处”的意思是到处。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是:(C)A.孔子B.庄子C.孟子D.韩非子2、“数罟不入洿池”中“数”的读音是:(B)A.shùB.cùC.shuòD.shǔ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凶”的意思是:(B)A.凶恶B.饥荒C.危险D.不吉利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塗有饿莩而不知发”中解释全对的是:(D)A.检:检查;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B.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发展。

C.检:检查;塗:涂抹;莩:通“殍”,饿死的人;发:收尸。

D.检:约束;塗: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发:开仓济民。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题目及标准答案2020年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大学语文题目及标准答案2020年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鲁迅《秋夜》中的象征体系是怎样的?其中的天空、星星、月亮、繁霜、恶鸟和枣树、小粉红花、煤油灯、小青虫等等分别象征什么?(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 分)2. 阅读《论语·先进》“侍坐”章,然后回答问题:(10 分)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饑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⑴《侍坐》章记录了孔子亲自主持的一次小型主题班会的情况。

请问这次主题班会的讨论题是什么?⑵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分别是怎么发言的?⑶四位学生的发言分别体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和志趣?3. 汉乐府《陌上桑》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罗敷的外貌美和内在美的?(10 分)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大学语文(精品文档)_共7页

大学语文(精品文档)_共7页
夫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10.0 分) 答:1.运用对比论证方法。
为了阐明朋党有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作者主要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这 一点充分体现在全文的第二部分中。
第二部分的第二自然段,论述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区别,对比分析真朋与伪朋的 实质,是说理的对比。“同道”与“同利”是其结党的不同基础,“真”与“伪”则是其 朋党实质性差异。
答:视死忽如归"的精神,与屈原《国殇》篇末所歌颂的卫国英雄的"魂魄毅兮为鬼雄"的爱 国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都是对爱国英雄的慷慨礼赞。曹植在其笔下的人物身上倾注了自己 的崇高理想和满腔激情,抒发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由此创造出,白马英雄,这个历久不衰的艺术形象。
臾为社稷之臣;结论:伐颛臾非礼,对话的驳论形式。
(5)文中带下划线的一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0.0 分) 答:引用、呼告、比喻、反诘 6.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本文档下载后根据实际情况可编辑修改使用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 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 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 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 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於孔子,曰:“季氏将有事於颛臾。”孔子曰:“求! 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 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 求!周任有言曰:‘陈 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於柙, 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於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 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文德以 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 守也,而谋动干戈於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牆之内也。” (1)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理由有哪三条? 答:(1)先王封国不可伐(2)邦域之中不必伐 (3)社稷之臣不当伐 (2)本文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政治主张? 答:对战争、坚持礼治、均安民和、施行文德的“仁政”思想和主张 (3)本文采用什么方式来展开议论的? 答:以横向模式展从三方面来展开议论 (4)本文采取了哪种驳论方式? 答:属于演绎论证法。如“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

大学语文(本科)

大学语文(本科)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 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说明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

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联系课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和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 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歌大意:十五岁就去从军,到八十岁才得以返乡。

路上遇见老乡,赶紧打听家人的消息。

老乡不忍说破,让他自己远远的看。

他只看到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到家后才知道家人都已经在战乱中死绝,房屋成了野兔、野鸡的巢穴,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庭院中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荒草丛生。

_大学语文试题(精品文档)

_大学语文试题(精品文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答案: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论语》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做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下面的被管理者也会跟着行动起来;管理者如果自身不端正却要求被管理者端正言行,那么即使发出命令,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

”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我看李将军诚恳朴实像个乡下人,说话不善于言谈。

直到他死去那天,天下认识他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哀痛。

他忠实诚恳的品格的确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信赖么?谚语说:“桃林李树不会说话,但树下被人们踩出一条小路。

”这句话虽然说的是小事,但可以用来比喻大道理呀。

司马迁用古人的话和谚语来赞美李将军的品行,体现了司马迁对李将军这样一个朴实的英雄的赞美与敬仰,以及对政治管理的感慨!同时也是提醒管理者和后人要学会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案:周厉王怕别人议论他,采取一种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手法,压制言论,不听良言,最后落得个改朝换代的下场,虽经历千载,然所讲道理依然警醒世人,小到家庭,大到国家的掌权当政者,要善于听取别人合理建议,采取合适方法,化解矛盾,如果一味打压,一意孤行,采取不当措施,势必会引火焚身,自讨没趣。

大学语文题解

大学语文题解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 ,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1、车夫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如下:姚纳的苦恼就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她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她说话的人,最后她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

2、理解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这就是一件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作者借此提示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与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3、说明小说就是如何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与心态的。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与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与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与很强的表现力。

4、把握小说将人与马相类比的表现方法。

作者运用了将人与马相对应、相类比的暗示手法,马的处境、神态与遭遇,使人联想到车夫姚纳,暗示出社会下层人民的牛马一般的生活境况,充分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就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 (10 分) 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她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瞧过去就是您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近前瞧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就是菜。

大学语文 (1)

大学语文 (1)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一、《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开头两句是用描写自然环境来烘托气氛和心境。

这属于“赋、比、兴”中的哪一种《文心雕龙》和《诗集传》分别是怎样解释“兴”的《诗经》中的“兴”可细分为哪几种情况请一一举例说明之。

(10分)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比显而兴隐”,“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

”翻译过来就是:“比”是比附,“兴”是起兴。

比附事理的用打比方来说明事物,托物起兴的,依照含意隐微的事物来寄托情意。

(摘自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诗集传》为南宋朱熹作,其中对“兴”的解释是:“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这种比较简洁,诗集传的举例就可以用蒹葭。

二、下列《荀子·劝学》中的两段话:(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请问这两段话各是什么意思它们分别给您什么启发(10 分)答:(1)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事,待人接物,都不相同。

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

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

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也可以取得成就。

要热衷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切忌墨守成规,东施效颦,每个人应该常常反思,总结经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

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20分)答:本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1)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有害无益(2)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3)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4)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2、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0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3、《朋党论》写作上有哪两个显著特点(20分)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大学语文试题

大学语文试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一、阅读《水经注·江水》“巫峡”文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此文段是怎样分别描写三峡一带的四季风光的?其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二、什么叫“文眼”?设置“文眼”有什么好处?《史记·淮阴侯列传》的“文眼”是什么?请结合这篇传文具体说明之。

三、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四、阅读下列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大学语文简答题

大学语文简答题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1409—应用心理学—沈霞—学号--14090110315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1、司马迁在《史记·李将军列传》的末尾评论道:“《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请把这段评论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分析这段评语体现了司马迁的什么态度?(10分)答:《论语》说,“在上者本身的行为端正,他不用发布下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者本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便他发布命令,民众也不会听从。

”这大概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我看到李将军诚恳质朴像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

到他死的那天,天下人无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都为他竭尽哀思。

是因为他那忠实的品格,确实感动了将士们吧?谚语说:“桃树李树尽管不会说话,但由于它们的花果对人们有益处,所以树下自然地被人们踩出了小路。

”这话虽然说的浅近,却是可以用来比喻李将军伟大的人格的。

司马迁在传后的赞语中,引用了古人的话和民间谚语,写得言近而旨远,语浅而意深,既表现了司马迁对这样一位朴实的有才能的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予了很深的政治上的感慨,给后人以启迪。

2、周厉王压制民众的批评,最终的下场是什么?召公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於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於是乎生。

口之宣言也,善败於是乎兴。

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夫民虑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这些劝谏语有什么启发意义?(用250-350字回答问题)(10分)答:周厉王残酷剥削压迫百姓,引起了“国人”的反对,可他不但不听召公的劝告,反而派出巫者监视百姓,企图以暴力钳制舆论,结果引起民变,最终的下场是三年后,被“国人”流放到彘地(今山西霍县)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期末试卷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问答题 (共10题,总分值100)1.请谈谈契诃夫短篇小说《苦恼》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及小说要表现的主题。

(10 分)答:一、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姚纳的苦恼是妻子、儿子都相继去世,生活贫困、孤苦无助,他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然而偌大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好对着自己的小母马诉说,因此车夫姚纳的苦恼更是一个冷漠、自私的社会给予他的孤独。

二、《苦恼》小说要表现的主题:小说描写一个老马夫姚纳儿子刚刚死去,他想向人们倾诉自己心中的痛若,无奈偌大的一个彼得堡竟找不到一个能够听他说话的人,最后他只能对着他的小母马诉说。

作品通过无处诉说苦恼的姚纳的悲剧,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黑暗和人间的自私、冷酷无情,这正是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剪影。

《苦恼》的副标题是“我拿我的苦恼向谁去诉说?”这句话出自《旧约全书》。

(一)、小说用以小见大手法反映社会现实的特色。

契诃夫小说总体艺术特征是以小见大。

《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都是通过小事件小人物反映整个社会或重大主题。

本篇小说车夫姚纳的故事本身极其简单,在常人看来,或者无可写之处,但是契诃夫却深刻挖掘其内涵,通过这件小事写出社会下层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孤寂的心态,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与人关系的自私、冷漠,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

这正是他小说总体风格的体现。

(二)、小说用对话来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和心态。

姚纳与军人、三个年轻人的对话,不仅简洁生动,而且符合特定环境和场合下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能恰当地映射出人物此时此地的内在心理活动,具有鲜明的修改特点和很强的表现力。

(三)、对比手法与对应的暗示手法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

作者先写了姚纳心中的苦闷三次与人倾诉都未成功,或者受人斥骂,或者受人嘲讽,或者根本不引人注意,三次与人倾诉,异中有同,总之是不被人理解和同情。

文章结尾出,姚纳与马的谈话,简直是神来之笔,这一对比,一下子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完全映衬出来。

另外,作者在进行对比时,有意将人与马的处境、神态、遭遇一一对应。

比如那青年骂马“给他一鞭子”又骂“我要给你一个脖儿拐!”这样来暗示人与马的共同的可怜处境。

所以最后姚纳与马谈话时,“小母马嚼着干草。

听着,闻闻主人的手……”与那些人的粗暴无情形成强烈的反差,这就收到了感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成为全篇的画龙点睛之笔。

(四)、人与马的静态肖像描写人: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白色,像个幽灵。

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不动,身子向前伛着,伛到了活人的身体所能伛到的最大的限度,哪怕有一大堆雪落在他身上,仿佛也觉得用不着抖掉似的……马:他的小母马也是一身白,也一动不动。

它那呆呆不动的姿势,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棍子一样笔直的四条腿,使得它活像拿一个小钱就可以买到的马形蜜糖饼。

它大概在想心事吧。

……这是小说一开始对雪中的人和马静态的肖像描写。

这段描写一是细腻逼真,写得形神兼备,写出了人和马的艰难处境和木然失神的麻木痛苦的状态。

同时在描写人与马时处处加以对应,暗示着人与马的共同的可怜,为最后结尾时人与马的对话做艺术准备。

由此可见,这段描写实际上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巧妙之笔。

(五)、作品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即第一自然段,用一个街头即景画面,写车夫姚纳和他的小母马。

姚纳被失去儿子的痛苦折磨得麻木了,小母马也在默默地想心事,他们可怜地伫立在风雪之中,与周围喧哗、熙攘的世界格格不入。

第二部分从“姚纳和他的小马”到“就会呜呜地哭起来”。

这部分是小说的主干,主要写姚纳向人倾吐内心苦恼时的种种遭遇,它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他拉军人到维堡区去,写军人对他的冷漠;第二层,他拉三个寻欢作乐的青年上巡警去,写青年人根本不听他的苦诉;第三层,他遇到看门人,想跟他攀谈,可看门人指责了他;第四层,他和住处的小伙子诉说,小伙子却蒙头睡着了,写他遇到那么多人,竟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第三部分从“出去看看马吧”到全文结束,描写姚纳只能向马倾诉苦恼,马成了他唯一可以得宽慰的动物。

全篇作品以题记“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为情节线索,依次写出了姚纳与马各怀苦恼与心事,姚纳向人诉说苦恼的连续失败,向马倾吐内心感情的成功。

所有的情节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姚纳深怀苦恼倾诉苦恼的动机和行为展开。

首尾互相呼应并形成对照,首尾人与马的关系又与中间部分人与人的关系构成对比,因此全文结构紧密、中心突出,又如行云流水,浑然一体。

这篇描写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忧愤深广之作,读来令人震颤而又耐人寻味。

它的思想内含,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作品表现了黑暗现实中的小人物悲惨无援的处境和苦恼。

车夫姚纳身处社会的下层,军人可以向他发脾气,青年们随意取笑漫骂他,扬言“给他一个脖儿拐”边看门人和他的同行都对他的痛苦无动于衷、缺乏同情心。

他的生计也很艰难。

午饭前出来到“黄昏的暗影笼罩金城”,他还没拉到一趟生意;奔波到晚上十点钟,竟然“连买燕麦的钱还没挣到”。

他的遭遇又极其不幸,老婆早已去世,唯一可寄托希望的儿子又新近病逝。

作者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地位低下、苦苦挣扎、命运悲惨的小人物形象。

他的不幸,正是当社会压迫的结果。

然而,对姚纳来说,最苦恼的还不是他的现实境遇,而是他的痛苦无处诉说,无人理解和同情,心灵的孤寂和折磨比现实生活的不幸更难以承受。

作者写出了他在浩大无边的苦恼摧残下的内心麻木;他一动不动地任凭风雪的袭击,他无心拒绝不公道的车价,他相信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旨”。

但作为一个活人,他毕竟还有向人倾吐苦恼、与人交流情感的渴望。

然而在偌大的社会中,他却找不到一个关心同情、能分担他的苦恼的人,他只能在马身上实现他那小小的可怜的心愿。

一个小人物孤单寂寞,压抑滞重的心态由此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他的麻木、忍受和不觉悟,既是生活的赐予,也是他无法通过斗争改变自己命运的心灵桎梏。

作者哀其不幸之余,也不无怒其不争的意味。

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昏聩和人与人关系中的自私、冷漠。

作者通过马车夫姚纳一心想倾诉他的苦恼而结果却处处碰壁的情节,写出了现实生活和社会心态的一个缩影。

人们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人际关系被市侩意识支配,难以沟通感情、互相理解,从而显示出整个社会的黑暗和冷酷无情。

军人与追求享乐的青年对小人物的不幸漠不关心,这里有社会地位的隔膜。

然而,与穷车夫处于同一阶层的看门人和青年车夫也无动于衷,这就更深刻地提示了当时社会人与人关系中的冷漠无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令人窒息的社会氛围终于把姚纳推向小母马,他在对马的倾诉中得到了人间得不到的安慰和同情。

作品凸现了人不如马的昏聩现实。

作者以深沉的感伤和强烈的愤慨,对此加以无情的揭露和否定。

三、抒写了作者自己的无处言说的苦恼心境。

当时,契诃夫正为探求真理不得而苦恼。

他的这种心境,反映在《没意思的故事》的情节之中,也寄寓和流露在姚纳这个形象的塑造上。

在叙述马车夫不幸遭遇和内心苦恼的过程中,尤其在姚纳只得对小母马倾吐悲苦的描写中,作者本人的那种苦闷、悲哀和默默之情是溢于言表的。

题记:“我拿我的烦恼向谁去诉说”?更具有一种自我表白的意味。

小说写道:“那苦恼是浩大的、无边无际的。

要是姚纳的胸裂开,苦恼滚滚地流出来的话,那苦恼仿佛会淹没全世界似的,可是话虽如此,那苦恼偏偏没人看见。

那份苦恼竟包藏在这么渺小的躯壳里,哪怕在大白天举着火把去找也找不到……”这既是客观写实,也是主观移情。

作者在同情小人物命运、抨击社会黑暗的描绘中,又表现出自己的那种看不到前途和光明的无可奈何的态度,那种还在黑暗中摸索而苦无出路的心境。

2.阅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首先概述诗歌大意,然后说明其主旨,最后阐明其写作思路。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烹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0 分)答:诗词大意: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旨:《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3. 屈赋的重要特征有哪些?以此为验,可确信为屈原所作者有哪些?(10 分)答:忠贞爱国的情怀,独立不移的人格,瑰丽浪漫的想象,情词并茂的描绘,灵活多变的句法,富于乐感的楚声,由此可确信为屈原所作有:《离骚》、《天问》《九歌》和《九章》中的大部分。

4. 试析鲁迅《灯下漫笔》的艺术特点。

(10 分)答: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得出精辟的结论,明晰而深刻。

两部分不仅内容上联系十分精密,而且形式上联系页也很紧凑,第二部分开通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两部分行文节奏基本相应;尤其是两部分的买的末句“测试现在的青年的使命”,字句完全相同,有鳄鱼思思中的韵脚,把前后两部分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时有漫画式的特写,幽默而犀利。

比喻,反语、引用、成语的适当运通,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5.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於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这是烛之武说服秦穆公退兵的辞令。

你认为这段话可分析为哪几层意思?(10 分)答:《烛之武退秦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历史名著。

(一)、此段落的大意是:“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的严重性)!”(二)、此段落记叙了烛之武说服秦穆公的经过,最重要的是突出一个“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