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2007年7月修订)课程编号: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时数:54学分:3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实验目的】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

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播客()、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六度分离实验()等。

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

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

【实验步骤】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1)博客()➢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新浪网的博客频道浏览➢老徐的博客:(2)播客()➢播客的由来与发展➢新浪博客专题频道:➢【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简介➢天下维客网站浏览:➢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4)交友网站➢微软:➢谷歌:➢交友网站:➢【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的比较分析(如功能、版面等)(5)六度分离实验()➢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六度分离网络实验:➢【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4、实验小结(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著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2.0环境下,大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等;➢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习题重点(精品课程)可以有很多方式的,没有固定答案,但实际工作中,要考虑实际来选择。

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一是使用信息管理系统,如OA系统、档案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ERP 系统等;二是利用网络平台,如局域网、门户网站、VPN网络;三是使用沟通交流平台,如BBS、电子邮件、新闻组等方式、企业qq、飞信、rss订阅等;四是将其编纂成内部刊物、出版物;五是其他方式,如利用宣传栏、宣传板宣传,甚至有的更强的在公司厕所也宣传。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一、教学目的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三、本章重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三个层次,四个阶段)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重要概念】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数据+背景=信息数据是载荷或记录物理信息的物质符号。

信息+经验=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取决于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普遍性和客观性、广延性和无限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传递性分类:按性质划分: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的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

以文献为主要载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要目标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完整word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完整word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复习要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第一章1、数据、信息和知识的区分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

(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荷载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知识:是信息接受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

(信息+经验=知识)数据>信息>知识三者的范围2、信息社会与以前社会形态的变化表现(1)信息、知识和智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2)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经济成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3)信息劳动者、知识阶层将发挥更大的作用(4)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1)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3)资源管理阶段:它的提出基于两个背景,一方面是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另一方面,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4、经济手段引进的原因(1)用于信息活动和信息管理的预算有限,需要合理分配各项并支(2)信息系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设施越来越昂贵,信息服务的耗费越来越大,需要对成本效益进行认真分析(3)信息和信息服务中的有偿成分增多,这些都需要用经济手段对信息和信息活动进行研究和管理5、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的局限性(1)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管理(2)仅关注记录型信息,忽视学习和创新的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3)对信息者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不够重视,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4)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第二章6、信息交流的定义定义: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

马费成_信息管理学基础一、信息的含义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

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资料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资料

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 自己整理的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 自己整理的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序言国家教育部于1998年7月6日公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原来的经济信息管理、信息学、科技信息管理、林业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合并为管理学科门类中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可以认为,这次合并既是学科相融的必然,也是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资料介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超过200所高校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经过60余年的高速发展,它对人类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影响最大、受益最多的当属管理和经济领域。

信息作为最主要的经济资源,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并且愈来愈受到重视。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信息资源的组织、开发和利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所实施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数字图书馆等工程直接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我国政府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举措,必将有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同时也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交叉学科,它不是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的简单组合,而需要融合管理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运筹学和计算机科学于一体,因此,必须要有一套具有本专业特点的知识结构体系和适合本专业需要的教材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1998年设立至今的10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在专业建设和教材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和学科的发展。

但是,由于该专业具有跨度大、内容新和变化快等特点,如何培养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对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科学出版社的直接推动下,在我国信息管理领域的知名学者薛华成教授、侯炳辉教授和马费成教授的指导下,在湖北省信息产业厅和经济贸易委员会及相关企业的支持下,武汉地区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20余所高校联合编写了这套针对本科生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规划教材。

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课件3信息交流

马费城信息管理学基础课件3信息交流
一般来说,普赖斯指数 越大,半衰期就越小, 文献老化的速度越快。
3.4.2 逐渐过时律
用纵坐标表示现在正被 利 (用引证)的文献的被引 量,坐横标表示时间,我们 可以制绘出文献的老化曲 线。相的应方程可表示为 :C(t)=ke-at ………(3-26)
式中:C(t)表示发表了t年的 文献的被引次数,k是常随 数学 ,科不同而异,a为老化 率。
二是确定相关论文在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具体方法则包括区域分析和图形描述,虽然两者 数值并不相等,但它所揭示的都是论文在期刊中的分 散规律。
·布拉德福定律主要揭示的是宏观层次的信息(文献)离 散分布,而对于微观层次的信息(内容单元)分布的研 究则基本上是空白。
3.2.2 齐夫定律
如果将一篇较长文章(约5 000字以上)中每个词按其出现 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 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 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 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
生产3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论文作者数的 (即 )
生产n篇论文的作者大约是生产1篇论文作者数的
3.3.2 普赖斯定律
在某一特定领域中,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 全中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
该定律可表示为:
(3-13)
式中,n(x)为撰写x篇论文的作者数;I=nmax为该学 科规定时期内最高产的作者数;N为该学科领域全部作 者总数。m可由下式确定:
Lg r
图3.3 齐夫词频对数分布分布曲线
图中的虚线表示理想化形式,一般地,斜率为b的任一直线可表示为
3.3 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
·信息生产者在信息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构中呈现何种规 律,这种规律对信息分布有何影响,这是一个意义重 大而又很难的课题。本节将以科学信息的生产为基础 来研究和回答这一问题。

信息管理概论知识要点

信息管理概论知识要点

信息管理概论知识要点1.古代封建社会的信息资源主要以文献信息资源为主,古代信息管理时期的信息管理对象以纸制手抄本、印刷本为主,此时的信息管理重心集中于藏,倡导的信息管理方式是:四部分类法。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3.马费成的四阶段说:传统管理阶段:以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资源管理阶段: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知识管理阶段:以知识的创造、学习、应用、理解、协商为核心。

4.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尤以国外学者为代表,信息过程说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其核心内容是围绕信息的收藏、整理、信息的传递、信息过程及成本效果。

国内比较尤代表的学者卢泰宏教授提出了三维结构理论,将信息管理的基本问题归纳为五个问题域,分别是存、理、传、找、用。

5.知识管理的三要素是:组织、人、信息技术。

6.知识管理技术如按过程分类,它包括知识的生产、共享、应用和创新。

7.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协同研究的产物,其中,对其影响最深、最主要的理论学科主要包括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传播科学。

8.按照主题的观察过程对信息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信息,它们分别是:实在信息、实验信息、实得信息;按照信息的加工深度和程度划分,又可以分为零次信息、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9.20世纪40年代,以申农的《通迅的数学理论》、维纳的《控制论》的问世为标志,信息论诞生了。

10.操作系统根据其运行的环境可以分为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和批处理操作系统_。

11.一项管理活动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它们分别是:一要有管理的主体,二要有管理的客体,三是管理的目的,四是管理职能的方法,五是管理环境和条件。

1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泰勒,其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标志着管理理论的诞生;行为科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梅奥提出的理论思想,被学术界称为: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企业中的工人不再是单纯追求金钱和物质收入的“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

《信息管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指导书课程编号:0500823实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时数:54学分:3编写者:马费成宋恩梅课内实验(一)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与模式(3个学时)【实验目的】1、巩固第2章“信息交流”理论学习的内容,加深对信息交流一般模式的认识;2、了解网络环境下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工具、原理;3、能够结合网站实例,对相应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进行分析;4、引发学生对于信息交流模式的演变、传统信息交流与网络信息交流比较等问题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实验内容】本实验课程为课内实验,时间为3学时。

首先简要回顾关于信息交流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具体网站实例对一些主要的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介绍,包括博客(Blog)、播客(Podcasting)、交友网站、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等。

在介绍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各人的学生机与老师的讲解对网站进行同步浏览和了解,期间也通过随堂提问和讨论的形式来加强互动沟通。

最后,对本次实验课程的内容和效果进行小结。

【实验步骤】1、简要回顾先前理论课程的学习内容,介绍本次实验课程的目的和内容。

2、网络信息交流模式和特点概述3、网络信息交流工具的介绍(1)博客(Blog)博客的兴起、发展与应用新浪网的博客频道浏览老徐的博客:/u/1190363061(2)播客(Podcasting)播客的由来与发展新浪博客专题频道:/zt/zhuanti.html【提问与讨论】播客与博客作为交流方式的比较(3)超文本协同式写作系统(Wiki)Wiki简介天下维客网站浏览:/wiki相关条目浏览,如流氓软件(4)交友网站微软windows live:/?mkt=zh-cn谷歌Orkut:Myspace交友网站:【提问与讨论】新型交友网站与先前的即时通讯工具(如QQ)的比较分析(如功能、版面等)(5)六度分离实验(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离与小世界理论介绍:六度分离网络实验:/index/php【讨论】六度分离理论在网络中的适用性和可验证性4、实验小结(1)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些特征: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交流的载体较之传统的交流载体有了很大的突破,方式上也更加多样化;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其交互性的显著特点为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了更强的关联度,特别是在web2.0环境下,大家的参与程度得到极大的加强;一些相关的理论开始兴起并得到人们的关注,如六度分离、小世界、社会性软件SNS等;信息交流中的“信息栈”理论在网络背景下需要重新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交流中的直接交流(零栈交流)与间接交流(有栈交流)的界限逐渐模糊,相对于传统的信息中介(代理)而言,网络中介的角色和定位也发生着改变。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1.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信息,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并且不断地生成和积累。

信息管理是对信息资源的全面管理,包括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组织、信息传输、信息存储和信息利用等过程。

2.信息行为与信息需求信息行为是一个人在面对信息时所呈现的各种行动,包括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和利用信息等。

信息需求是指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所感到的、对其中一特定信息进行寻求和获取的需要。

3.信息检索与信息推荐信息检索是指通过信息系统对已存储的信息进行查询,并从中获得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信息。

信息推荐是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推荐相关的信息。

4.数据库与信息组织数据库是指存储、组织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系统。

信息组织是指对信息进行分类、编目和标引,以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5.信息传输与网络技术信息传输是指将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网络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以及各种网络通信协议与技术,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基础设施。

6.信息存储与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特定的介质中,数字化技术是将信息转化为数字形式的技术,如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等。

7.信息安全与保护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资源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的能力。

信息保护包括控制信息的访问权限、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

8.信息利用与知识管理信息利用是指将信息应用于实际工作和决策中,以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组织、存储、获取和共享,以提高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9.信息资源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信息资源开发是对传统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再利用,以满足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了保护创造性思维的产出,如版权、专利和商标等。

10.信息政策与法律法规信息政策是指政府对信息业的宏观规划、指导和管理。

法律法规是指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利用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法律规定。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马费成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马费成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马费成【篇一: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马费成】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共享性2. 时效性3. 不可分性4.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9、information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简答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1)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来实现的,作为基本技术手段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是现代信息资源管理特别关注的重要领域。

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

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具有的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核算功能、监督功运用法律手段管理信息资源,就是各个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者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机构,运用经济法规来调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机构之间及各环节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处理经济矛盾,解决经济纠纷,惩办经济犯罪,维护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正常秩序。

行政手段是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

行政手段是信息资源管理必要的辅助手段,其合理运用有利于整顿经济秩序、加强组织、减少混乱,有助于更好地运用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武汉大学出版社)考研复习题及答案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武汉大学出版社)考研复习题及答案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信息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完善中)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2.强时效性:是指脱离母体的信息,因其不能在反应在母体新的运动状态和变化方式,它的效用会降低,乃至丧失。

3.信息资源:(广义)是指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各种信息及其相应的人才和技术,是与信息活动相关的资源的总称;(狭义)是指可供人类应用创造财富的各种信息。

4.信息管理:是指个人或社会组织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分析、提供利用的活动。

5.用户信息需求的马太效应与罗宾汉效应:信息需求量较大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将愈来愈高于平均水平;信息需求量很小的用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信息需求量则越来越低于平均水平,而大多数用户的信息需求量总是比较平衡的。

6.信息传递:是指通过一定的媒体使信息从时间或空间的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行为。

7.信息反馈:是指信息发送者把信息传递给信息接受者后,再将信息接收者所产生的反应或利用后的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传递发生影响的过程。

8.信息搜集:是指有关机构或个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将系统内外各种形态的信息采出并汇集起来的过程。

9.信息组织:是指对所搜集到的信息按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有序化,然后进行重新组织与控制的活动。

10.信息提供:是指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为其提供可资利用的信息或信息获取与查询工具。

11.管理信息系统(MIS):是指在系统的思想上建立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手段,以现代通讯设备为基础的传输工具,且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12.信息流通系统: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改变信息本身的结构和形态,只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

13.信息储存与检索系统(IAS):简称信息存取系统,是指利用计算机对大量信息进行存储与检索的信息管理系统。

14.决策支持系统(DSS):是指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教案

信息管理学基础讲课设计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一、讲课目标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认识信息的特色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讲课内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2.信息特色、性质、分类3.信息化的内容特色及重要作用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三、本章要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重要见解】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信息社会GII“三金”工程语用信息信息管理语义信息文件管理信息流社会信息化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简答】1、如何理解通信领域信息的含义?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色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见解。

2、信息特色、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色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第二章信息沟通一、讲课目标掌握信息沟通的条件和因素、掌握信息沟通流传过程的栈沟通,认识信息的社会代理沟通,掌握信息传达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沟通的实现系统。

二、讲课内容1.信息沟通见解、信息沟通行为2.信息沟通的基本条件和因素3.信息沟通流传的模式和特色4.信息的社会代理沟通过程,信息栈和栈沟通5.信息传达的基本规律6.信息沟通的实现与阻截三、本章要点1.信息沟通的条件因素2.栈沟通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4.信息沟通的实现系统【简答】1、简述信息沟通的含义与特色。

2、理解信息沟通与认识过程。

3、信息沟通有哪些条件和因素。

4、如何理解信息沟通与流传中的栈以及信息沟通传达中的代理。

5、简述 S、 R、 T 信息守恒的含义。

6、认识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由。

【本章知识点】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信息沟通行为的界定、信息沟通与流传模式、信息沟通与信息互换、信息扩散原理、信息守恒规律、信息沟通的阻截。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

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引自:信息管理学基础(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马费成,宋恩梅,2011信息组织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从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中汲取营养,使自身逐渐得到充实和完善。

尽管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理论方法被引人信息组织领域,而信息组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逻辑学、知识分类学,还有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自组织理论等。

(1)语言学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符号系统,是信息的载体。

语言是不依赖于其他任何交流工具独立存在的交流工具,它的服务领域非常广阔。

非语言的表述通讯一定要有相应的转换过程,人们才能得以交流。

语言不但是交流工具,而且是思维工具。

语言研究不仅是对信息及其相互沟通的研究,同时也是对思维及其对象的探索。

每种语言都是一个符合系统,语言符号系统中的基本符号单位是词(包括固定词组),它是由固定的语音形式与固定的语义内容结合而成的,是语言按语法规则进行组合、造句表意的基本单位。

要把庞杂分散的信息组织成有序优化的整体,就必须建立符号系统。

有了这种符号系统,信息系统的有序特征才能体现,信息单元的个体特征才能被揭示出来,各种信息单元才能对号人座,纳人到这种符号系统的框架之中,形成一个便于检索的序化信息集合。

尽管各种信息组织符号系统的形式不同,但都和自然语言一样,有着共同特征:有语词、有词汇、有语法。

这就是信息组织的语言学基础。

(2)逻辑学逻辑学是关于思维规律的科学。

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种形式。

人们的认识发展过程是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感觉、知觉和表象是形象思维形式,属于感性认识的阶段;概念、判断与推理是抽象思维形式,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信息组织属于抽象思维的范围,是在各种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因而,它必须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

也就是说,进行信息组织工作必然用到形式逻辑的一些方法,如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比较、分析与综合等。

信息组织的行为只有符合逻辑思维规律,才能保证信息组织的优化、序化。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 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解析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  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解析

信息资源管理第1章绪论小题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3. 经济信息源;4. 科技信息源;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完整版)《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第一节信息的含义【本章考点】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的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2、信息的特征3、社会信息化的含义及层次4、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5、信息管理的沿革发展【本章重难点】1、社会信息化2、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知识点详细讲解】一、信息概念的发展1、消息层面的信息早期,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是很肤浅的,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看做是消息的同义语。

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名句。

诗中的“信息”就是指音信、消息。

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和“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是相互通用的。

2、通信领域的信息概念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的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的开创研究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2)申农的负熵理论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和信道容量的方法和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的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3)维纳的控制理论1950年,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看做广义通信的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的过程看做是一种广义的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换。

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的信息概念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的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关注。

这些关于信息的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他领域的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的减少(信息的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的生物科学概念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他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的元素的数目以2为底的对数就是该集合的变异度。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武汉大学出版社)考研复习笔记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武汉大学出版社)考研复习笔记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笔记第1章 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的含义、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和性质★信息的定义:信息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而在通信领域,信息被看做有序程度(或组织程度)的度量和负熵,是用以不确定性的东西。

从本体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

即:“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

“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

“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

从认识论层次上来看,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即: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

在认识论层次上,没有主体就没有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

认识论层次和本体论层次信息概念比较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是同时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

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全信息: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语法信息: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信息的特征和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型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2、社会信息化发展阶段、我国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阶段:① 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② 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③ 企业信息化阶段④ 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我国经济信息化:☆ 1993年底,我国经济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和决策机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在北京正式成立,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担任主席。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信息管理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信息管理学的理论基础1.1信息科学基础信息的基本概念1信息的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特征, 运动方式, 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 是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2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动态性依附性相对性可传递性共享性可加工性信息的分类: 按领域: 物理信息, 生物信息, 社会信息按有无加工: 原始信息, 派生信息按表现形式: 消息, 资料, 知识按认识层次:语法信息, 语义信息, 语用信息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1 信息论: 狭义一般广义2 系统论3 控制论信息科学的方法论体系1 信息方法2 信息方法的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1. 2 管理科学基础管理和管理科学1 管理和管理科学的定义2 管理的特点: 管理是一门科学, 一门艺术3 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管理理论的发展演变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管理学派管理理论的新发展: 以波特为代表的竞争战略理论以哈默为代表的企业再造理论学习型组织及虚拟组织的提出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1系统管理: 整分合原则封闭原则动态原则人本原理: 动力原则能级对应原则潜能开发原则1...信息与管理管理活动中的信息1巴纳德社会系统理论的观点2西蒙决策理论的观点3明茨伯格经理角色理论的观点: 人际关系任务信息联系任务决策任务5资源三角形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 并促成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2信息是管理过程的媒介, 使管理活动得以顺利进行3信息是组织中各部门, 各层次, 各环节协调的纽带4信息是决策者正确决策的基础5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信息化对组合管理的影响1对组织结构的影响2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3对技术开发与创新的影响4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第二章信息管理的基本方法2.1 信息源及信息组织信息源的概念: 个人为满足其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 成为信息源。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课件(一)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课件(一)

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课件(一)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课件教学内容•信息管理学概述•信息管理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过程与方法•信息管理的技术与工具教学准备•课件: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电子版•讲义: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教师讲义•笔记:马费成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三版补充笔记•PPT模板:课程设计所需的PPT模板•计算机及投影仪:用于展示课件和PPT•白板及笔:备用教学目标•理解信息管理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掌握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过程•了解信息管理的主要技术和工具•能够应用信息管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说明本课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介绍了信息管理学的概述、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以及技术与工具。

采用简明扼要的方式,结合适当的图表和案例,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每个部分之后都设有小结和练习题,便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1.信息管理学概述–信息管理学的定义–信息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信息管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小结和练习题2.信息管理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信息管理的原则与规律–信息管理的条件与要素–小结和练习题3.信息管理的过程与方法–信息管理的过程–信息管理的方法–信息管理的步骤与流程–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小结和练习题4.信息管理的技术与工具–信息管理的技术概述–信息管理的主要技术–信息管理的常用工具与软件–信息管理的新发展与趋势–小结和练习题课后反思本次课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内容和充实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并且对信息管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在设计课后练习题时,应该更加贴近实际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管理学基础知识点(马费成、宋恩梅)一、信息与信息管理1、信息信息(本体论):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认识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全信息: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在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

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

2、信息的特征:(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3、信息链、数据、信息与知识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

“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客观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4、信息流当信息生产出来后(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5、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实质就是人类采用技术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人文的方法和手段对信息流进行控制,以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效用价值为目的的一种活动。

6、信息管理的视角(1)从技术视角,信息管理主要研究用手工方式和计算机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使之有序化存储、便于快速检索并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

这一直是信息管理研究的重点和目标。

(2)从经济视角,主要研究以信息的生产、流通和利用为基础的信息市场,包括信息产业、信息经济的形成、发展、特征和运行模式,信息资源和优化配置,信息技术的评价选择以及信息经济效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信息经济学是该视角下信息管理与经济学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3)从行政和法律视角,立足于政府职能,运用行政手段(政策、计划、规划)和法律手段,对信息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着眼于协调和解决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冲突、新的利害关系,促进社会更充分地利用信息,更好地发挥信息的社会功能,为实现某种发展目标服务。

信息政策与信息法律是该视角下的典型研究领域。

(4)从人文角度,立足于研究信息流控制中道德、伦理、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建设。

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人们的信息行为仅仅依靠行政和法律手段是难以有效约束的,必须通过人文精神的培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信息活动进行管理。

在此视角下,信息伦理、网络伦理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7、信息生命周期管理(1)信息创建阶段。

创建阶段是信息生命周期的初始阶段,是进行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起点。

在信息创建阶段需要保持文档格式、规范以及元数据描述的一致性。

(2)信息采集阶段。

采集是信息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的基础和起点。

信息采集的方法通常有两种:手工收集和自动获取。

(3)信息组织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为信息集合提供有序化的结构,使之形成一个有机化的整体,以便于对信息的存取和利用。

(4)信息存储阶段。

信息存储是实现信息价值的基础,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依托相关存储应用技术,将存储在相应载体和介质上的信息从不可得状态变为可得状态,可得状态变成可用状态,使得信息的管理、共享、保护、备份、恢复、复制等功能用自动化的方式实现。

(5)信息利用阶段。

信息利用是信息生命周期管理的宗旨,信息利用是对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有效地运用的过程。

(6)信息清理阶段。

随着信息老化失去价值,许多信息总会在一段时期后,没有再继续保存的价值。

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建立科学明确的数据回收的规则。

8、网络数字信息资源管理(1)网络资源(2)图书馆(3)信息网络(4)信息检索(5)信息组织(6)元数据(7)用户服务(8)评价(9)信息资源共享(10)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11)信息环境二、信息交流1、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信息交流规定交流双方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信息的来源必须是他人头脑(S)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自然或社会观察而获得信息。

如果我们将本体论层次的信息称为客观信息,那么信息交流的信息就全部都是从客观信息转换生成而来,生成转换器就是大脑,它是S认识的结果,属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我们称其为主观信息,它是一种间接信息。

2、信息栈信息栈:由于这些借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储、转换、处理、传递,如同商品流通中的货栈一样,我们就将这些节点称为“信息栈”。

信息交流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而信息传递又靠信息栈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信息栈的特征将其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信息栈虽然经常被接收者(R)当做直接信息源,但实质上像图书馆、信息中西这样的信息栈,它们仅仅是信息交流中的一个节点,其真正的信息来源是分散于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信息生产者S,他们是社会信息的初始来源。

一般来说,信息栈是信息交流的中介,对某些信息栈而言,它们一方面传递信息一方面又使用这些信息。

“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产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特点之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

3、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网络信息交流模式中,信息用户分为四种,分别是:①网络信息的生产者;②网络信息发布者;③网络信息执行者;④网络信息使用者。

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过程的三个阶段:(1)信息生产阶段(2)信息交流阶段(3)信息接收阶段三、信息分布1、信息内容的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如果将科学期刊按其刊载某个学科主题的论文数量,以递减顺序排列起来,就可以在所有这些期刊中区分出载文率最高的“核心”部分和包含着与核心部分同等数量论文的随后几区,这时核心区和后继各区中所包含的期刊数成1:a:a2 的关系。

齐夫定律:将一篇较长的文章中每个词按其出现频次递减排列起来(高频词在前,低频词在后),并用自然数给这些词编上等级序号,出现频次最高的为1级,其次为2级……这样一直到D级,如果用f表示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次,用r表示词的等级序号,则有:fr=c,c为常数。

2、信息生产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洛特卡以论文数(x )和作者数(y x )的对数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即logx 和logy )作图,得出论文数x 和作者数y x 之间存在着:x n y x =c ,c 为常数。

普莱斯定律:全部论文的半数系由该领域中全部作者的平方根的那些人撰写的。

(核心生产者分布的“平方根定律”)Nx m =∑+11)(n如果发表了n 篇论文的作者人数为a (n ),则a (n )名作者一共发表的论文为P (n )=n*a (n )3、信息对时间的分布规律(1)指数增长率①普莱斯曲线②生长曲线(2)逐渐过时律文献的半衰期: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

4、网络信息的老化因素:(1) 网络信息的增长(2) 网络信息的更新(3) 网络信息的消失(4) 网络信息的语用衰减四、信息获取1、信息源按不同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分类一次信息:凡是在科研、生产、经营、文化及其他各类活动中产生的原始信息,称为一次信息。

二次信息: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生的一类信息,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形式的检索工具。

三次信息:是在一、二次信息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而产生的信息。

人们把这类信息称为信息分析的成果,如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文献指南、书目之书目等。

2、零次信息源零次信息:零次信息是人们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信息,是信息客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的结果。

零次信息对经济活动和科技活动的作用:第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概念、新术语、新数据层出不穷,常常通过通过非正式渠道以零次信息的形式传播,获取零次信息可以补充记录信息和正规渠道的不足。

第二,如果组织机构信息系统不健全,信息工作者水平低,不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或者信息渠道不畅,也可以通过捕捉零次信息加以弥补。

第三,在市场环境中,零次信息占有较大比例,它反映市场供求、价格、竞争状态的变化,是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第四,在现在咨询服务中,零次信息具有特殊的意义,用户的需求通过零次信息反映出来,咨询人员所提供的知识经验正是他们携带的零次信息。

第五,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零次信息的传递超越了时空限制,传播量、速度和影响越来越大。

3、有价值的信息应具备的条件:(1)能够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提供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依据,即及时性;(2)信息的可信赖程度高,即准确性;(3)信息具有综合性;(4)信息容易获取,即易获取性;(5)信息的费用与目标吻合,即经济性。

五、信息组织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六、信息检索信息检索:是根据特定的需求,运用某种检索工具,按照一定的方法,从大量文献中查出所需的资料或信息的过程。

七、信息服务1、信息服务的含义和内容信息服务: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向用户提供所需信息的一项活动,它是以信息为内容的服务业务。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分散在不同载体上的信息就行收集、评价、选择、组织、存储,使之有序化,成为方便利用的形式;二是对用户及信息需求进行研究,以便向他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现代服务业:主要是指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或现代经营方法和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服务业。

2、信息服务的特性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1)知识密集程度高(2)信息用户参与度高(3)信息服务者与用户有较深的接触3、意义构建理论意义构建理论是信息研究范式转变的核心理论。

4、用户信息行为的特征和规律(1)用户所需解决的问题的重要性,或所需要的信息的价值的大小,是决定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否转化为信息行为的根本原因。

(2)信息和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以及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的易用性是决定情报用户是否利用某种信息服务的最重要因素。

(3)用户寻求信息的过程是,首先从个人的资料库中查寻,然后转向非正规渠道,取得同行的帮助。

只有在这些方法不能达到目的时才考虑到信息系统或信息中心。

用户的这些行为和可近性选择理论密切相关。

(4)任何信息用户,即通过正式渠道,也通过非正式渠道寻找所需要的信息。

而且,对许多用户来说,非正式渠道被认为比正式渠道更为重要。

(5)用户对提供信息服务及信息资料的时间要求有一个总趋势:更快更新。

(6)用户向信息中心的信息服务工作者提出咨询,会产生两种现象:第一,用户在向信息服务人员提出咨询时,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即他的提问所表达的往往是他认为该信息中心能够提供给他的东西,而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