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齐全的初级摄影教程
摄影入门指南
摄影入门指南摄影是一门让人们通过镜头来记录并表达自己的艺术形式。
无论是对摄影技术感兴趣的初学者,还是想要提升自己摄影技能的专业摄影师,本指南将为你提供一些简单易懂的入门技巧和指导。
一、摄影器材的选择选择一台适合自己且能够满足需求的相机是摄影入门的第一步。
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相机可供选择,如单反相机、微单相机和便携式数码相机。
除了相机本身,还需要考虑选择适当的镜头、存储设备和三脚架等辅助设备。
二、掌握基本摄影技巧1. 曝光:曝光是摄影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了解光线如何影响照片,并学会合理地使用快门速度、光圈和ISO等参数来实现正确的曝光。
2. 对焦:清晰的焦点是一张好照片的关键之一。
通过学习不同对焦模式和对焦点的使用,以及掌握合适的对焦技巧,你可以拍摄出清晰锐利的照片。
3. 构图:构图是指在取景时把主体和其他元素布置在画面中的技巧。
了解黄金分割、对称和对比等基本构图规则,并尝试运用它们来创作独特而吸引人的照片。
4. 使用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学会观察光线的强度、方向和颜色,并在拍摄中灵活应用。
黄昏、黎明和阴天的光线可能会给照片带来非常有趣的效果。
三、拍摄主题的选择与创作选择一个具有个人兴趣和意义的拍摄主题是摄影的一项重要任务。
你可以尝试拍摄风景、人像、街拍等不同主题,通过不断尝试,找到自己独特的拍摄风格和创作思路。
四、后期处理与分享后期处理是在拍摄完成后使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饰。
通过调整色彩、对比度和裁剪等,可以提升照片的效果和质量。
在完成后期处理后,你可以选择将作品分享给他人,以获取反馈和展示自己的摄影技巧。
五、持续学习与实践摄影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形式。
参加摄影展览、读摄影书籍、观摩他人作品等都是提升自己技能的途径。
同时,不要忘记尽可能地走出去,勇于探索新的摄影场景和主题,不断挑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六、总结摄影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记录、分享、传递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
摄影基础知识入门与技术一、摄影基础知识入门1.1 摄影的定义和历史摄影是通过光线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图像的过程。
摄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但真正的摄影技术始于19世纪初。
1.2 摄影机构成和原理摄影机由镜头、快门、感光元件等组成。
镜头负责调节光线,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感光元件记录图像。
1.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镜头口径大小的表示,控制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快门控制曝光时间,即相机感应器接收到光线的时间;ISO是感应器对于光线敏感度的设置。
1.4 曝光三要素曝光三要素是指在不同环境下合理地设置曝光参数,以保证照片质量。
三要素包括: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
二、摄影技术2.1 构图技巧构图是指将画面中各个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视觉上达到一定效果。
常用构图技巧包括:对称构图、黄金分割构图、对角线构图等。
2.2 焦距和景深焦距是指镜头中心点到感应器的距离,控制拍摄主体大小;景深是指照片中清晰的区域范围,受光圈大小、镜头焦距和拍摄距离等因素影响。
2.3 光线控制技巧光线控制技巧包括:反光板、闪光灯、补光灯等。
反光板可用于反射阳光或其他强光源,以达到柔和的效果;闪光灯可用于低照度环境,提供额外的补充照明;补光灯则可用于室内或暗处拍摄。
2.4 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技术后期处理技术包括:色彩调整、剪裁、修饰等。
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技术可以使照片更加完美。
三、总结本文介绍了摄影基础知识入门和一些常见的摄影技术。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和技巧,可以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并创造出更加优美的照片作品。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一、光圈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
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
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
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按下快门后:(1)后幕帘开启(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
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
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
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
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
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初学摄影入门教程大全初学摄影入门教程1一、拍摄1、光圈优先大多用在拍人像以及风景时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2、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的情况下通过相机测光而获取光圈值。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特别是在体育运动拍摄中最常用。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总之,在光圈优先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轻松地控制景深,而在快门优先的情况下,利用不同的光圈对运动的物体能达到很好的拍摄效果。
这两者都要灵活运用,满足我们不同情况下的拍摄要求。
二、人像拍摄首先,要用到长焦,3――4倍的长焦非常适合拍人像,广角端会使得人像有些变形,不好看,超过4倍甚至更长焦会使得人脸过于扁平,不够生动。
其次,光圈优先,选择大光圈,大光圈可以使得快门变快,减少晃动,并且使得背景尽可能的虚化。
最好选择点测光,对人脸点测光,并使用曝光锁定。
因为其他测光方式容易受到衣服颜色的影响,使得人脸曝光不正常。
最后,构图。
人像最好占到1/3-1/2,并且脸部在上方1/3处(从下看是处)。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教程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教程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像机记录和捕捉图像。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摄影师,需要学习一些摄影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摄影入门的基础知识教程,以帮助初学者快速入门。
一、摄影器材1.相机:学习摄影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一台合适的相机。
常见的相机类型包括单反相机、无反光相机和傻瓜相机。
初学者可以选择傻瓜相机或手机相机作为起始设备,以更便宜和易操作的特点来入门。
2.镜头:镜头决定了摄影的视角和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
初学者可以选择一个适用于多种场景的标准镜头来开始摄影旅程。
3.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提供稳定的拍摄环境,特别是在长时间曝光或远距离拍摄时。
选择一个轻便且稳固的三脚架可以提高摄影效果。
二、光线与曝光1.光线:光线是摄影的基础,它影响照片的亮度、色彩和质感。
了解不同光线条件下的拍摄技巧可以提高照片的质量。
常见的光线类型包括自然光、室内光和闪光灯光。
2.曝光:曝光是指相机感光介质(胶片或数码传感器)接收光线的时间。
掌握好曝光可以获得适当的亮度和对比度。
通常,曝光由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来控制。
三、构图与视角1.构图:构图是指将物体、人物和景色有机地布置在画面中的过程。
合理的构图可以增强照片的艺术感。
常见的构图技巧包括规则三分法、对称构图和前景引导。
2.视角:视角是指摄影师拍摄主题时所处的位置和拍摄角度。
选择不同的视角可以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常见的视角包括鸟瞰视角、蛙眼视角和平视视角。
四、快门速度与光圈1.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相机曝光的时间长度。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快速运动的主题,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捕捉到运动的模糊效果。
2.光圈:光圈是相机镜头的一个属性,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较大的光圈可以进一步减少景深,将主题与背景分离;较小的光圈可以增加景深,保持整个画面清晰。
五、焦距与景深1.焦距:焦距决定了镜头的视角和放大倍率。
较长的焦距可以产生近距离拍摄效果,而较短的焦距可以拍摄大范围的景象。
适合初学者的摄影入门教程
合适初学者的摄影入门教程合适初学者的摄影入门教程有哪些对于才接触摄影不久的初学者来说,面对众多的相机参数设置以及拍照模式的挑选,常常感到没有头绪,不知道从何学起,针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学习摄影的体会,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合适初学者的摄影入门教程,期望对您有所帮助!合适初学者的摄影入门教程1.光圈使用诸如f/1.2、f/1.4、f/1.8这样的大光圈。
50mmf/1.8只要几百块,是一支很棒的镜头。
在APS-C画幅相机上,50mm镜头的等效焦距是80mm,非常合适拍照人像。
2.阴影与平均光线让模特位于阴影区域,且照在模特面部的光线要平均。
让模特站在阴影当中面向光源最好。
3.对眼睛对焦如果你使用大光圈镜头,就务必要保证焦点在眼睛上。
浅景深下脸部的其他区域会有稍微的脱焦。
想加强这种成效的话你需要靠近模特拍照,最好是拍照特写。
4.谨慎挑选光圈如果你想拍照全身像,就要谨慎挑选光圈,以保证模特的所有身体部位都在景深之内。
如果还使用比如f/2.8这样的大光圈,景深就会过浅。
将光圈收缩到f/5.6,同时保证快门速度不低于1/125s,必要时提高感光度或者补光。
这个组合只是一个建议,你可以尝试不同组合来寻觅最佳设置。
5.手动模式很多文章都建议使用光圈优先模式。
在你刚接触相机的第1个月里这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你期望拍得更好,就必须学会使用手动模式。
6.眼神光确保模特的眼睛里有一定反光。
即便在阴影中也能够做到这一点,保持模特与光源的方向就好。
7.道具不要让模特空着手,给他们点东西拿着。
常用的道具是花束,即便是男人也能够拿着花束拍照。
8.注意背景让背景有光或者处于阴影,总之要保持简单,模特才是画面的主体。
在室外拍照时,最好挑选开放性的背景,而不是一片灌木丛或一堵墙。
9.衣饰花点精力关注模特的衣饰。
服装和饰品也是画面中的一部分,作为视觉创作者你应当有所挑选。
10.学会Photoshop学习使用Photoshop非常有助于你的编辑工作。
入门摄影基础(共9张PPT)
第1页,共9页。
第一章 相机的分类
相机主要分为三大类 一是传统的胶片照相机,另一类为数字照相机,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数
码照相机。还有一种是单镜头反光相机,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单反。
第2页,共9页。
第二章 相机的爱护
一、防尘—— 二、防水—— 一、一般情况下,我们依靠相机内置的测光表,就能获得比较高的测光精度,我们按测光表的读数曝光即可。
例级如改, 变根曝据光测的光“括表弧的”。读数,使用F8、1/125秒拍摄后,再使用F8、1/60秒和F11、1/250秒各拍摄一张,然后再从中选择最为理想的一张
快门—— 。例如,根据测光表的读数,使用F8、1/125秒拍摄后,再使用F8、1/60秒和F11、1/250秒各拍摄一张,然后再从中选择最为理想的一张
具体操作是:先根据测光或估计的正确的曝光量拍摄一张,然后按曝光量的等级递增、递减再拍2或4张,犹如在基准曝光的两侧加上逐
五、防火星—— 级改变曝光的“括弧”。
我们如何才能获得一张好的照片?恰当的用光便是极为关键的一环。 例如,根据测光表的读数,使用F8、1/125秒拍摄后,再使用F8、1/60秒和F11、1/250秒各拍摄一张,然后再从中选择最为理想的一张
第3页,共9页。
第三章 常用专业术语解释
焦距—— 二、逆光摄影:逆光摄影时,如果我们仍按照测光表的读数去曝光,曝光量就会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拍摄失败。
由于夜景曝光量的计算比较复杂,在这里不宜详细讨论。
光圈—— 二具、体逆 操光作摄是影::先逆根光据摄测影光时或,估如计果的我正们确仍的按曝照光测量光拍表摄的一读张数,去然曝后光按,曝曝光光量量的就等会级严递重增不、足递,减从再而拍导2或致4拍张摄,失犹败如。在基准曝光的两侧加上逐
想学好摄影不妨试试这39个基本功训练方法
想学好摄影不妨试试这39个基本功训练方法第一单元:摄影基本功训练训练1. 景深练习被摄体:花卉、大场景风光、城市建筑等景物。
要求:画面全部清晰。
建议:首先使用广角镜头:24MM—35MM拍摄,光圈:F11—16,光圈优先模式。
训练2. 对焦练习要求:使用单点AF区域模式进行精确对焦,实现画面局部清晰的效果。
建议:中长焦镜头。
85MM以上,光圈F5.6或更大,光圈优先模式。
训练3. 凝固运动瞬间练习被摄体:体育运动、移动中的汽车、火车、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将正在运动的被摄体的瞬间动作或瞬间表情记录下来。
建议:高速快门1/1000秒以上、快门优先模式。
训练4. 运动效果拍摄练习被摄体:体育运动项目、动态的人、流动着的水、瀑布等。
要求: 运动员和动态人的身体的一部分虚化或动体实背景虚,流动着的水,瀑布等有流线感。
建议:慢速快门1/15秒-11秒,先从1/30秒开始练习,然后1/15、1/8、1/4、1/2、1秒逐段练习,使用三脚架。
训练5、取景练习要求:主体突出,能够表现画面主题。
画面简洁,能传达出被摄场景的气氛,此项训练是构图训练的基础。
建议:使用定焦镜头。
训练6、特写练习被摄体:花卉、静物、昆虫等。
要求: 被摄体占画面的比例尽量大,突出被摄体的形状和有趣的部分,高清晰度。
建议: 使用微距镜头,最近对焦距离,镜头与被摄体保持平行,使用三脚架及快门线。
训练7、各种焦距镜头练习利用各种焦距镜头进行拍摄练习,借此了解镜头各个焦距的特点,理解画角及透视关系,活用各焦距段的不同景深。
标准镜头: 焦距50MM左右的镜头——极其自然,没有夸张。
广角镜头: 焦距35MM以下的镜头——强调远近感。
中长焦镜头:焦距为85MM~135MM的镜头——与人眼最接近的透视(远近)感,能正确体现被摄体的形状,多用于人像摄影。
长焦镜头:焦距为200MM以上的镜头——淡化距离感,有压缩效果。
(易抖动,尽量使用三脚架,没有三脚架开启防抖,没有防抖尽量提高快门速度)第二单元:画面构成和构图训练练习8、横画幅、纵画幅构图被摄体:山河、建筑、人像、静物等。
摄影基础教程(前期篇)
曝光
二、曝光和对焦
关于长时间曝光:会导致反差增大。 控制反差才能曝光准确。
更无把握的曝光——M档,设置不同曝光组合, 同一画面包围式曝光。
曝光
曝光 曝光方法 半按快门释放按钮锁定测得的曝光值(或M档设置测得曝光值),全按快门释放 按钮进行曝光。 曝光补偿 简称EV,是一种增加或减少曝光值的方式。 原理——相机测得的曝光值,都是一个中性值。 原则——白加黑减(对于数码摄影来说,可以不那么严格)。 目前主流数码相机以1/3EV为间隔,有: -2.0、-1.7、-1、-1.0、-0.7、-0.3和+0.3、+0.7、+1.0、+1.3、+1.7、+2.0
焦平面
二、曝光和对焦
对焦
4.景深、焦平面和锐度
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图
二、曝光和对焦
对焦
4.景深、焦平面和锐度
景深、焦平面关系图
二、曝光和对焦
对焦
4.景深、焦平面和锐度
锐度 成像的清晰程度。 和锐度有关的因素: 焦点——焦点平面上的成像锐度最好; 镜头——不同镜头对成像锐度有不同影响; 后期处理——机内设置或电脑软件。
二、曝光和对焦
曝光
二、曝光和对焦
曝光
二、曝光和对焦
b. 测光方法(相机测光系统) 光圈先决(A档)——设置光圈,相机设置快门。多数情况下常用。 快门先决(S档)——设置快门,相机设置光圈。需要高速快门速度时常用。 手动(M档)——自己设置光圈和快门。夜景、有经验者常用。 程序档(P档)——相机控制光圈快门,自己可调整。入门爱好者常用。 自动(Auto)——相机控制,不可调整。想省事者、没有把握者常用。 c. 测光过程 数码单反相机的测光元件, 一般都安装在目镜里面, 通过镜头来测光(TTL测光)。 一般来说,对焦框就是测光区域。 半按快门,进入测光状态。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
新手必学的20个基本的摄影构图技巧0.构图的定义《辞海》:“造型艺术”术语。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了解完了何为构图之后,马上进图正题吧。
1. 三分割法(英: Rule of Thirds)摄影的基本技巧之一,国也把它称之为“九宫格构图法”。
用两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将画面九等分,将主题元素置于线的交点之上,既突出主题,又能使画面更为舒适。
三分割法-例图1三分割法-例图22. 对称法(英: Centered position and Symmetry)对称是构图的基础手法之一,主要作用是使画面具有稳定性。
左右对称适用于道路、建筑摄影。
上下对称适用于反射、倒影等情况。
上图可谓是三分割法和对称法的完美结合之作。
3. 突出前景营造深入感。
(英: Foreground Interest and Depth)将感兴趣的主体置于前景中,有效追加深入感,可以营造立体氛围。
例图1-1例图1-2上例的下图将石头作为前景,更突显出石头的质感。
例图2-1例图2-2上面的例子,仔细对比一下,下图的主题元素是不是更有立体感呢?4. 框中框构图法(英: Frame within the Frame)框中框构图法-例图1上图利用拱形门作为里面的教堂的图框,给人一种向里面延伸的立体感。
框中框构图法-例图2框中框不一定是人工的拱形建筑或者窗户,像上图就是有效利用了树干作为非完全封闭的Frame,带给人一种立体感。
5. 引导线构图法(英: Leading Lines)引导线有助于将看图的人的视线集中在最重要的元素上。
可以利用道路、墙壁、规则图形等作为引导线。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1上图有效利用地板图案上的线条作为引导线,将我们的目光引向照片的主题元素--埃菲尔铁塔。
同时该图还采用了上述的左右对称法。
引导线构图法-例图2如同上面的例图一样,引导线可以不必是直线,有时候曲线更有魅力。
摄影基础PPT课件精选全文
照相机的光圈与快门
收
缩
光
光圈的主要作用在于调节、控制进入镜头的的光线投射
圈
到胶片上的进光照度。光圈开的越大,进光照度增大;光圈
好作品的要素 美源于发现
好作品的要素
什么是好作品?如何评价一幅 摄影好作品呢?每个人心中的 目标的标准可能是很不同的。 有人说,技术上没有问题的照 片是好照片;有人说,充满情 趣的照片是好照片。好的作品 必须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引
起观众的共鸣。
一幅好的作品一定存在其内在的魅力。这种魅力主 要来源于三个要素:
偏振镜可以作为中性灰密度镜使用两篇偏振镜相叠加,偏 振镜就可以起到中性灰密度镜使用,达到阻光的目的。
THANKS
Photographic basis
Photographic basis
快门线
释放固定在三脚架上的照相机快门,目的在于避免手按相机快门造成的震动,提高影响的清晰度。
照相机的附件
照相机的附件
摄影包
摄影包的内层应有衬垫作为减震设施,在外出拍摄中,非常需要一个十分顺手、 可用的摄影包。
相机背带
不要小看照相机的背带,给照相机装上背带,套在颈部,可以非常有效地防止 照相机滑落。
好作品的要素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技术 标准。曝光正确、构图完整、画面简洁这些 都是一幅好作品应该达到的基本技术指标。
拍摄雪景对摄影师是一个考验,需要 精湛的曝光技术,才能为我们描绘这 令人神往的境界。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摄影,是一门用光线和画面来表达情感与故事的艺术。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构图技巧是踏入摄影世界的重要一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摄影的奥秘。
一、摄影入门基础知识1、相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相机的各个按钮和功能是第一步。
比如,快门按钮用于控制拍摄瞬间,光圈调节控制进光量从而影响景深,感光度(ISO)则影响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
不同的拍摄场景需要不同的设置组合。
2、光线的运用光线是摄影的灵魂。
顺光使物体明亮均匀,侧光营造出立体感和质感,逆光则能创造出迷人的轮廓光。
在不同的时间,光线的强度和角度也会变化,早晨和傍晚的柔和光线常常能带来温馨的氛围,而中午的强光则需要巧妙处理。
3、构图的基本原则构图的目的是让画面有秩序、有重点。
常见的原则包括对称平衡、三分法、引导线等。
对称平衡给人稳定、庄重的感觉;三分法将画面分为九宫格,把主体放在交叉点或线上更能吸引眼球;引导线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到主体上。
4、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角度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效果。
俯拍适合展现宏大的场景,仰拍能突出主体的高大,平拍则更贴近人的视角,显得亲切自然。
二、17 种摄影构图技巧1、中心构图将主体放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主体的重要性,这种构图简单直接,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2、对称构图画面左右或上下对称,给人一种平衡、稳定、和谐的美感。
常用于建筑、倒影等场景。
3、三分法构图如前文所述,将画面横竖三等分,把主体放在四个交叉点或分割线上,使画面更具平衡和美感。
4、框架构图利用窗户、门框等框架元素将主体框住,能够聚焦观众的视线,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纵深感。
5、引导线构图利用道路、河流、栏杆等线条元素引导观众的目光到主体上,增强画面的吸引力和故事性。
6、对角线构图主体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分布,使画面充满动感和张力。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这种构图具有安定、均衡但不失灵活的特点。
最齐全的初级摄影教程
最全初级摄影教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
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
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1(2(3(42(1)3、墙等。
4、1(1(2在阴天,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
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
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
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
“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
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
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
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
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
摄影初级教程 ppt课件
CCD和CMOS
2/3英寸 1/1.8英寸 1/2.5英寸 1/2.7英寸 1/3.2英寸
CCD/CMOS尺寸越大,感光面 积越大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 CMOS(Compli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ISO: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 iso值越低,相片的质量越高,亮度越低; iso值越高,相片的质量越差,亮度越高。
摄影初级教程
景深和虚化 景深是被拍摄物体的清晰范围,不清晰的范围叫做虚化。
摄影初级教程
摄影初级教程
景深小
摄影初级教程
弥散圆
摄影初级教程
摄影初级教程
什么是镜头
镜头:聚集来自前面 的光束,并在感光元 器件上聚焦成像的光
学透镜组合。
摄影初级教程
1.镜头的构成
摄影初级教程
焦距和视角
焦距: 透镜中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 亦是照相机中,从镜片中心到底片或CCD等 成像平面的距离。 短焦比长焦更容易对焦准确。
数码相机的存储介质
• CF卡, • SM卡, • MMC卡、SD卡, • SONY记忆棒 • 微硬盘(与CF卡接口通用),容量上G。 • 磁光盘MO、CD-R/W、DVD-R/W,移动硬盘……
摄影初级教程
Ⅰ、CF卡 CF卡是由SanDisk公司于1994年研制成功的,
具有重量轻、体积小、速度快、造价低的优点,应 用极为广泛。
• 通常CCD分为四种尺寸,由大到小依次为:APS、 2/3英寸、1/1.8英寸、1/2.7英寸。
• CCD面积越小,制造成本就越低,通常消费者在 使用的时候会明显感觉,CCD面积小的数码相机 在光线比较弱的情况下,快门速度会非常慢,在 暗部的表现不理想,即便在光线很好的时候,在 色彩方面也不能完全的还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和镜头有关系,但CCD不能摆脱干系。
零基础学摄影全套教程
零基础学摄影全套教程摄影是一门艺术,通过摄影可以用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各种精彩的瞬间。
对于许多人来说,学习摄影可能是一项令人望而却步的任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无论您是从零开始,还是有一些基本了解,本文将为您提供一套全面的零基础学习摄影的教程。
第一节:摄影的基本原理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是学习摄影的第一步。
摄影的关键在于光线的控制和捕捉。
首先,您需要了解光的三要素:亮度、对比度和色温。
亮度是指照射到物体上的光的强度。
对比度是指画面上黑色和白色之间的差异程度。
色温则决定了照片的整体色调。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后,您需要学习如何正确使用相机。
掌握手动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它允许您完全控制曝光、焦距和快门速度。
此外,了解ISO和光圈值的作用也很重要。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您可以获得所需的光线和景深效果。
第二节:构图和视觉语言构图是摄影中的关键要素之一。
它决定了照片的整体布局和观感。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排列元素,以及使用线条和形状来构建有吸引力的画面都是很重要的。
除了构图技巧,了解视觉语言也是必不可少的。
视觉语言是一种通过图像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方式。
学习如何运用颜色、纹理、对比度和重复等视觉元素,可以帮助您传达更具表现力的照片。
第三节:不同类型的摄影摄影并不仅限于拍摄风景或人物。
了解不同类型的摄影可以帮助您发展自己的风格和技巧。
人像摄影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它要求您能够捕捉被摄对象的真实情感和个性。
风景摄影则着重于捕捉美丽的自然景色,需要您有一定的眼光和技巧。
静物摄影则是指拍摄静物或对象,它要求您能够通过构图和光线来展现物品的美感和细节。
除了这些常见的类型,还有许多其他的摄影类型,如街头摄影、纪实摄影和微距摄影等。
通过尝试不同的摄影类型,您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风格,并进一步提高技术。
第四节:后期处理虽然摄影中的后期处理并不是必要的步骤,但它可以帮助您进一步提升照片的质量和表现力。
后期处理涉及到图像的调整、修饰和增强,以达到您想要的效果。
《摄影初级培训教程》PPT课件
黄金分割法则
对角线法则
九宫格布局法
构图 方法
S型构图
对比法则
框架构图
突出主体之黄金分割法则
黄金分割法,也称为三等分法。请看下图:
突出主体之黄金分割法则
突出主体之对角线法则
对角线构图,体现动感、上升、延展之势。请看下图:
突出主体之对角线法则
突出主体之九宫格构图法
九宫格构图法,是三等分法则的延伸。九宫格构图法更适用于画面 中有单个较为突出的主体,且想要表现主体背景的照片的拍摄。
● 过度曝光是由于相机的设定没能很好匹配环境光线造成曝光过度,画面过 白主体消失。数码相机设定为自动拍摄时,可能会因环境光线变化太快造 成反应不及时从而产生过曝。解决办法:半按快门让相机适应环境。
● 曝光不足同样是因相机设定没能匹配环境光线造成的,画面过暗。数码相 机设定为自动拍摄时,可能会因为环境光线变化太快造成反应不及时从而 产生欠曝。解决办法:半按快门让相机适应环境,或使用闪光灯。
思考:如何裁剪图片?
人物很重要
● 人物在画面中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新闻性质的图片里。 实际上,在工程摄影中,除了纯粹的工程记录与证据留 存的拍摄,都需要有“人”的参与,照片才能生动。
人物很重要
这张图片在场景抓拍、角度的选择以及光线的把控上都较为理想。画面中主体突出, 表达清楚。大家可以试想:一个同样的场景从另外的角度来拍是什么样?
工程摄影 实用基础知识培训
目录
1. 前言(工程摄影的重要性) 2. 工程摄影的预备 3. 照片的几个基本要素 4.如何在杂乱的工地拍照
前言
❖ 摄影词汇简释
❖ 曝光Exposure :指照到CCD的光量(CCD) ❖ 快门Shutter:控制进光时间长短 ❖ 光圈Aperture:控制照相机的进光量 ❖ 感光度ISO:胶片对光的敏感度的定义[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齐全的初级摄影教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最全初级摄影教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要先由基本做起。
要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掌握基本的摄影知识。
一、正确持机方法在拍摄的基本知识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拿稳相机。
无论其它的摄影要素和技术掌握得有多好,只要拍摄的一瞬间有震动,照片的质量一定会因影像模糊而大大降低。
虽然可以用三脚架来减低震动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时候是以手持相机拍摄为主,而且在“决定性的瞬间”内,往往不允许摄影者再花时间去放置三脚架并固定照相机。
数码照相机相对于传统照相机而言,它对拍摄稳定性的要求更高。
这是因为,电子元件存储信息需要一段额外的时间,通常称为“时滞”。
1、持机的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无论是站立、坐下还是跪下,持机的正确姿势都应该是:(1)、右手紧握相机一侧的握手位,食指轻触快门键,以备随时拍摄。
(2)、以左手手掌托住机身底部,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相机来稳定镜头。
(3)、两手上臂紧贴身体,尽量保持自然下垂的状态并向身体靠拢。
千万不要耸起双肩。
因为长时间用耸起双肩的姿势拍摄,双肩关节会出现疲劳感,更难稳定相机。
(4)垂直握持相机拍摄时,一般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也要注意左臂紧贴身体。
2、站立或坐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1)、站立摄影时,双脚宜微张,或以前后步方式站立,以便将整个身体的重量平放到双脚上。
如果能借助一些固定的物体作为依靠,例如背靠树干或墙壁等,则效果更佳。
(2)、坐下摄影稳定性已经很高,但仍可借外物进一步稳定身体。
以椅子的靠背或桌子作依靠是不错的选择。
3、跪下摄影时的注意事项跪下摄影时左脚应该弓起,右脚跪地,托起机身底部的左手则支撑在弓起的左脚上。
一般情况下,跪姿拍摄较难稳定身体,最好也能借助固定物体作依靠,如树、墙等。
4、相机带的重要作用将相机带套在手腕上,握在虎口中绕两圈再拉紧,以拇指穿过带圈后再握紧相机,使相机和右手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减轻手的颤动,而且可以在不小心松手时将相机拉住,不至于掉到地上而损坏。
二、光线的运用照片是光与影的艺术产品,将光线称为摄影的灵魂一点也不为过。
要拍摄好照片,就不能不掌握光线这个关键的元素。
1、光线的性质(1)直射光在晴朗的天气里,阳光没有经过任何遮挡直接射到被摄者身上,受光的一面就会产生明亮的影调,不直接受光的一面则会形成明显的阴影,这种光线称为“直射光”。
在“直射光”下,受光面及不受光面会有非常明显的反差,因此容易产生立体感。
当太阳被薄云遮挡,阳光仍会穿透白云扩散,这时所产生的照明反差将会降低,非常适宜于人像摄影。
(2)散射光在阴天,阳光被云层所遮挡,不能直接射向被摄对象,只能透过中间介质或经反射照射到被摄对象上,光会产生散射作用,这类光线称为“散射光”。
由于散射光所形成的受光面及阴影面不明显,明暗反差也较弱,光影的变化也较柔顺,因此产生的效果比较平淡柔和。
“直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强的光线,致使阴影较浓厚,调子变化较少,所拍出的影像线条及影调较硬。
而“散射光”会产生反差较弱的光线,故阴影较淡,调子变化较丰富,会得出较软的柔和的影像线条及影调。
所以摄影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光线。
2、光线投射的不同方向拍摄同一个景物,运用不同方向投射来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顺光从照相机背后而来,正面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顺光”。
“顺光”照明的特点是:被摄对象绝大部分都直接受光,阴影面积不大,对象的影调比较明朗。
这种光线形成的明暗反差较弱,对象的立体感主要不能靠照明光线反映出来,而是由本身的起伏表现出来。
因此立体感较弱。
(2)前侧光从照相机左后方或右后方投向被摄对象的光线叫做“前侧光”。
受光的对象大部分都会受光,产生的亮面大,所以影调也较明亮,对象不受光而产生阴影的面积也不会太大,但已可以表现出对象的明暗分布和立体形态。
这类光线既可保留比较明快的影调,又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态。
(3)侧光来自照相机左侧或右侧的光线叫做“侧光”。
它会使被摄对象的一半受光,而另一半则处于阴影中,有利于表现对象的起伏状态。
由于“侧光”照明使对象的阴影面积增大,因此画面的影调不亮不暗,明暗参半,不及由“顺光”和“前侧光”产生的那样明快,但亦不会太阴沉。
立体形态表现会较好。
(4)侧逆光来自照相机的左前方或右前方的光线叫做“侧逆光”。
它令对象产生小部分受光面和大部分的阴影面,所以影调会较阴沉。
这种照明方法在对象上产生的立体感会比“顺光”的好一些,但仍然偏弱。
(5)逆光“逆光”是由被摄对象背后射来,正面射向照相机的光线。
被摄对象绝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
因光线的对比较弱,所以立体感也较弱,影调比较阴沉。
可是,“逆光”可以用来勾画物体的侧影和轮廓,还可以突现物体的质感和形状,清楚地展示对象的线条。
在明朗的天气下使用“逆光”更会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反差。
(6)顶光光线由被摄对象上方而来的谓之“顶光”。
日正当中的太阳光便是一个好例子。
“顶光”常会在被摄对象上造成强大的阴影,若用于人像摄影,则人脸部的鼻下、眼眶、颚下等处会形成浓黑的阴影。
(7)底光“底光”的光源位于被摄物的下方。
这种光线在日常生活经验中较少见,故有怪异和戏剧性的效果,在一般摄影场合应用较少。
3、光线的反差“反差”指的是被摄对象上“最亮” E摄影天堂与1“最暗”的色调关系。
所谓“反差强”,是指光线在主体身上呈现的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大,而且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剧烈,对比度非常强烈。
相对的,“反差弱”,表示最亮部位与最暗部位的差别不太大,由最亮到最暗的转换过程中变化非常柔顺,令色调很丰富。
三、摄影的构图构图是在照片有限的空间内处理人、景、物的关系,并将三者安排在画面中最佳的11 E摄影天堂位置以形成画面特定结构的过程。
构图最主要的目的是如何强调及突出主题景物,同时把繁琐的、次要的东西恰当地安排为陪衬。
好的构图令照片看起来均匀、稳定、舒服、有规律,而且可以引导视线到主题点。
构图不当,会出现杂乱、左右不平衡、头重脚轻及因主题过多反而变成没有视觉焦点等问题。
1、构图注意事项要获得好的摄影构图,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照片不应太过单调,否则照片会显得呆板。
但也不应太复杂,否则会令人觉得混乱。
(2)要选择适合的背景。
好的背景不但有助于衬托主题及突出主角,亦会丰富照片的内容,增添画面的色彩。
(3)要了解人、景、物三者在照片中的关系,并适当地安排它们,以有效地表达主题,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
(4)要考虑各个景物色彩上的对比。
鲜明的对比有助于突出主题,但若颜色混乱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5)要掌握光线的照射角度以及所产生的明暗阴影,它们都会影响照片的色彩和效果。
(6)要多利用照明、透视、重叠和影纹的层次变化,这将有助于在平面的照片内增加立体感。
2、以不同的拍摄角度造出不同的构图大多数拍摄对象都是立体的,它们呈现出许多面。
有正面、侧面、背面、顶面及底面。
同一个对象,拍摄的方位角度不同亦会令画面展现出多种多样的构图效果。
所以在拍摄之前应选取不同的方位、角度对物体作观察及比较,从中找出一个最佳、最可表达主题、最生动的视点,以找到最合适的构图。
(1)正面拍摄正面拍摄是一种最常用的摄影角度。
正面拍摄可以产生庄严、平稳的构图效果。
但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
而且很多时候会因为对象的受光情况相似而不能突显对象应有的立体感。
(2)侧面拍摄用斜侧的摄影角度,画面上原来的并行线条变成了斜线,具有纵深感,能将人的视线引向深处,增强立体感。
而视线跟随斜线延伸,也会使画面变得生动。
随斜侧方位的角度变化,其透视效果也会出现有趣的改变。
(3)仰视拍摄仰视拍摄指的是向斜上方的角度进行摄影,多用于拍摄高大的景物。
这种拍摄角度既可以拍到高大景物的全景,又可以形成垂直地面的线条向上汇聚的透视感觉。
还可以突出对象的高耸特性,增加压逼感。
(4)俯视拍摄俯视拍摄就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
在高处作俯视的拍摄可以将大范围的景物都拍下来,所以在广角的风景摄影中会经常应用到。
在人像摄影中使用俯视拍摄方法,可以为主角带来一种纤秀的效果。
构图的“三分法三分法” 3、构图的三分法“三分法”是由希腊的数学家提出来的。
摄影者将其运用在照片的构图上,往往可以拍出很多和谐悦目的照片。
具体做法是:用两条直线和两条横线将画面平均分为 9 个同样大小的方格。
拍摄时将主题放在直线和横线的交叉点上。
“三分法”可以应用在任何人物和景物的摄影上。
4、背景与前景的选择背景或前景与主题在色彩、形状、线条、质感、明暗上的不同会造成反差,形成对比,有突出主题之用。
(1)简单柔和的背景简单的背景不会抢去主题的地位,有利于突出主题。
但过于简单及单调的背景却会使照片过于呆板。
(2)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使照片看起来非常混乱,更甚者会令人辨别不出主题是什么。
(3)避免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如果前景有太多的人和物,将难以突出主体,会严重破坏照片的整体效果。
5、摄影构图的基本模式(1)构图均衡平稳均衡,就是平衡。
它区别于对称。
用这种形式进行构图的画面不是左右两边的景物形状、数量、大小、排列的一一对应,而是相等或相近形状、数量、大小的不同排列,给人以视觉上的稳定,是一种异形、异量的呼应均衡,是利用近重远轻、近大远小、深重浅轻等透视规律和视觉习惯的艺术均衡。
当然均衡中也包括对称式的均衡。
均衡式构图,给人以宁静和平稳感,但又没有绝对对称的那种呆板无生气,所以是摄影家们在构图中常用的形式,均衡也成了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之一。
要形成均衡式构图,关键是要选好均衡点(均衡物)。
什么是均衡点呢这要从艺术效果上去找,只要位置恰当,小的物体可以去与大的物体相均衡,远的物体也可与近的物体求均衡,动的物体也可以去均衡静的物体,低的景物同样可均衡高的景物。
要多加实践和学习,用好这种艺术技巧。
(2)打破均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些新潮的摄影家认为均衡刺激性不强,反映不出新时代的生活节奏和特点,他们主张打破均衡,而且也在实践他们的观点,拍出了一些不均衡的作品。
我们把这些作品的构图形式,称为非均衡式构图。
生活是多种多样的,现实生活中既有均衡也有不均衡。
只要是内容的需要和创作意图的需求,形式可以任意选择。
非均衡式构图具有不稳定,不和谐,紧张刺激、动荡不安等特点。
从景物形象上来表现动势较为理想;从心理反映上用来表达烦燥不安的情绪、不协调的动作或不一致的注意力和不同的表情等,具有优势;如展示战争的残酷、革命风暴、狼藉现场等场面,亦可取得好的视觉效果。
(3)框架式构图框架式构图是用一些前景将主题框住。
常用的有树枝、拱门、装饰漂亮的栏杆和厅门等。
这种构图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有助于突出主题。
另一方面,焦点清晰的边框虽然有吸引力,但它们可能会与主体相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