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教案:诗歌的特点与欣赏共67页
诗歌的特点与欣赏ppt课件

也。”
8
四、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 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指出:“培养科学工作者 的老师们,要教会年轻人学会表达。表达是很重 要的,一个只会创造、不会表达的人,不能算是 一个真正合格的科学工作者。”
• “口若悬河,出口成章” • “侃侃而谈,语惊四座” • “即席赋诗,妙语连珠”
3
人类文化精神的载体——文学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整个民族精神文化 风貌的形象反映,如《论语》、《孟子》 、《荀子》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时代 的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主流。因而,从文 学的角度切入,精选诵读古今文学精品, 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需要。
4
重点不在解析篇章结构,概括段意的中小 学教学模式,重点在读解作品的文化内涵,获 得人生启迪,孕育高尚的人文关怀情操,树立 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如辛弃疾、食 指。
16
• 诗歌由意象构成
诗句由字词组装而成,所以由字和词来写诗是没问题的。 那为何有意象一词呢?
不管任何语言,字和词都是有限的,字和词可以指涉很多事物, 但是人们未必一定知道这个字或词的真实意义,而必须靠字词背 后指涉的事或物。这字词背后的事或物我们就称之为意象。 意是人们赋予它的意义,象是可知可感觉的物象或现象。
• 1、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 诗歌对现实社会生活纪录成高浓缩的语句,诗歌可以省去很多细 节的描述,所以那些省去的部分必须要靠形象事物的语句与想象 力来连接完成,所以概括性绝对必要。
• 下面以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
朱门,概括着权贵、富豪、高层、强权、奸商、暴力等等
酒肉臭,概括着奢侈、浪费、糜烂、可恶、贪婪、扰民、欺压等
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单元知识一:诗歌的特点与鉴赏一、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是世界上形式最古老、语言最凝练、抒情性最强且近乎音乐的文学体裁。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合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一起,统称为诗歌。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朱光潜则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区别诗与散文,给诗下了这样的定义:“诗是具有音律的纯文学。
”并指出:“诗是一种音乐,也是一一种语言。
音乐只有纯形式的节奏,没有语言的节奏,诗则兼而有之:”这些言论,大致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一种最精练的文学样式。
散文、小说、戏剧都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灵活自由地叙事、抒情、议论。
而诗歌,特别是近体诗,不仅篇幅字数受限,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
所以,诗人必须要用最少的语言,反映出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与情感内容。
这就要求诗人在表达时选取最能反映生活本贡或最富有特征的事物,道过最富有表现力的形象和精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歌是一种“形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
虽然任何文学作品都渗透者作者的思想感情,但跟散文、小说、戏剧相比,诗歌的感情色彩更强烈、更鲜明,所以说,诗歌是一种最富于感情色彩的文学样式。
“诗言志”的“志”,就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必须饱含情感;无情而叙事,往往会使人感到淡乎寡味,缺乏艺术感染力。
在饱含情感这一点上,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典范。
诗人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李、杨悲剧的始末,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主人公痛彻心扉的相思相恋之苦。
白居易就非常深刻地认识到诗歌的这一特点,他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现代著名抒情诗人郭小川也说:“没有感情,就没有诗。
”第三,语言凝练而富于形象性。
鉴赏诗歌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语言。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
2. 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品味词语、分析意象、感受节奏、体会情感等。
三、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难点:1. 诗歌意象的分析。
2. 诗歌情感的体会。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诗歌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诗歌基本特点的学习:介绍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情感等基本特点。
3. 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讲解如何品味词语、分析意象、感受节奏、体会情感等。
4. 实践鉴赏:让学生分组阅读提供的诗歌,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鉴赏。
5. 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是否能够在实际阅读中运用所学进行诗歌鉴赏?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节课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九、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整理笔记。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经典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诗歌鉴赏作业,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语言鉴赏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设计的教学内容,依次进行教学。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欣赏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欣赏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与欣赏,不仅可以增添我们的艺术修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
本文将从诗歌的定义、形式特点、意境构建和欣赏技巧等方面,探讨诗歌的魅力与应对。
一、诗歌的定义与形式特点诗歌,是通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运用音韵修辞等手法来创造意境、塑造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与散文相比,更注重语言的音韵和节奏,以及形式的规范性。
在形式上,诗歌有一定的限定,如古典诗歌通常有特定的词数和韵律要求,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而现代诗则更加自由,没有固定的韵律和格式要求。
此外,诗歌还常常使用较为独特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拟人等,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二、诗歌的意境构建诗歌的意境构建是指通过词句的精准运用,以及形象的描绘,营造出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情感共鸣的意境。
首先,诗歌通过准确的描写,形象鲜明地展现出观察对象的特点和细节,使读者产生联想与感悟。
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通过描绘春雨的情景,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其次,诗歌通过音韵、韵律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进一步增强作品的意境。
比如在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运用了平仄对偶的手法,使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更具魅力。
最后,诗歌通过抒发情感、哲理思考等方式,体现出作品的主题和内在含义。
诗歌的内涵往往更为丰富,与读者的共鸣也更加深入。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亲人的思念和无眠的痛苦,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三、诗歌的欣赏技巧要欣赏诗歌,首先需要培养对诗歌的敏感性和欣赏力。
以下是一些欣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1. 了解作者背景: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历史背景等,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例如,了解苏轼的生平经历,可以更加理解他的诗歌中表达的豪情和哲思。
2. 重点审视诗歌的意象:诗歌的意象往往蕴含着深层次的含义,需要通过充分的揣摩和感悟来理解。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诗歌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鉴赏诗歌,我们可以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大学语文课程中,对于诗歌的鉴赏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本文将从诗歌的定义、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鉴赏的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运用语言来表达感情、抒发思想、描述事物的艺术形式。
与其他文体相比,诗歌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和丰富的意象。
诗歌以其简短精炼的形式,通过音韵、形象、比喻等手法,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触与思考。
2. 诗歌的特点(1)押韵和节奏感:诗歌通常具有一定的韵律和音韵的结构,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同时,诗歌还追求一种节奏感,通过韵律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的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
(2)意象和隐喻:诗歌常常通过丰富的意象和隐喻来传达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意象和隐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抽象,并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
(3)语言的凝练与美感:诗歌运用的语言通常要求凝练、简练,追求用最精炼的语言来表达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诗歌的语言也要求具备一定的美感,通过优美的音韵和精确的表达,使读者产生审美的享受。
3. 诗歌鉴赏的方法(1)理解诗歌主题:在鉴赏诗歌时,首先要理解诗歌的主题是什么,诗歌的主题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通过读懂诗歌的主题,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图和情感。
(2)分析诗歌结构:诗歌具有一定的结构,包括诗歌的体裁、押韵方式、诗行长度等。
分析诗歌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诗歌,从而把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剖析诗歌语言:诗歌的语言魅力是其独特之处。
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中的意象、隐喻、修辞手法等。
这些语言元素常常是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关键,通过解析诗歌语言,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是情感的抒发,通过读懂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我们可以与诗人产生共鸣,进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
4. 结语通过对大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诗歌是一门需要细细品味和领略的艺术。
大学语文诗歌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登高》这首诗的背景、作者及主题。
2. 分析《登高》这首诗的意境、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重点:1. 理解《登高》这首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 分析《登高》这首诗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登高》这首诗的内涵。
2. 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诗歌《登高》原文及作者简介。
2. 教学PPT或黑板。
3. 学生预习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杜甫及其生平,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登高》这首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诗歌朗读1. 教师示范朗读《登高》,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学生跟读,尝试自己朗读诗歌。
三、诗歌分析1.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讲解诗歌的押韵和节奏。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修辞手法分析1. 介绍《登高》这首诗中运用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五、课堂讨论1. 让学生就诗歌的主题、意象、意境等方面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登高》这首诗的特点。
二、诗歌背诵1. 教师带领学生背诵《登高》,加深学生对诗歌的记忆。
2. 学生分组进行背诵,互相检查。
三、诗歌创作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登高》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2. 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了解更多杜甫的诗歌作品。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大学语文教案: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目录
壹
贰
诗歌
词曲
叁
肆
伍
散文
小说
影视 文学
第一单元
诗歌
1 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2 作品赏析
1
诗歌
诗歌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 节奏和韵律、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 情的文学体裁。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现最早, 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强烈的抒情性、突出的 形象性、鲜明的音乐性等特征。
(一)按照诗歌的表现内容,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您的路标斯题何写这?里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刚:坚硬,这里指薇的茎叶长大变老、变粗、变硬了。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阳春十月”。 王事:官府派遣的事,这里指当兵打仗。盬:止息、了结。启处:同“启居”。 孔:甚、很。疚:痛苦。我行不来:意思是我不能回家。来,归来。 尔:同“葡”,花盛开的样子。常:棠棣,植物名。华:同“花”。这两句的意思是: 那盛开的花是什么花啊?那是棠棣之花。 路:同“辂”,高大的战车。斯何:犹言“维何”。斯,语气助词,无实义。君子:指 将帅。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车子那么高大?那是将军的战车。 戎车:兵车。牡:雄马。业业:高大的样子。 定居:犹言“安居”。捷:同“接”,谓接战、交战。这两句的意思是:哪里敢安心驻 扎?一个月里不知道要和敌人打多少次仗。
诗
歌
叙事诗就是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有比较完整的故 事情节,但情节一般较为简单。
的 形 式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 情为特征,主要以抒发诗人的思想律诗和古体诗
诗
歌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

《大学大学语文教案》课件第一章:诗歌欣赏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培养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和特点诗歌的语言和形象诗歌的情感表达诗歌的欣赏方法1.3 教学步骤引入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探讨诗歌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诗歌欣赏1.4 教学活动诗歌欣赏讨论诗歌朗读和解读诗歌创作练习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二章:散文阅读2.1 教学目标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散文的语言和形象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的兴趣2.2 教学内容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散文的情感表达散文的欣赏方法2.3 教学步骤引入散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散文的语言和形象探讨散文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散文欣赏2.4 教学活动散文欣赏讨论散文朗读和解读散文创作练习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三章:小说欣赏3.1 教学目标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环境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兴趣3.2 教学内容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人物塑造小说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欣赏方法3.3 教学步骤引入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探讨小说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小说欣赏3.4 教学活动小说欣赏讨论小说朗读和解读小说创作练习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四章:戏剧欣赏4.1 教学目标理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分析和欣赏戏剧的情节、人物和对话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的兴趣4.2 教学内容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戏剧的情节结构戏剧的人物塑造戏剧的对话艺术戏剧的欣赏方法4.3 教学步骤引入戏剧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戏剧的情节结构探讨戏剧的人物塑造引导学生进行戏剧欣赏4.4 教学活动戏剧欣赏讨论戏剧朗读和解读戏剧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戏剧创作的质量第五章:文言文阅读5.1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培养阅读和欣赏文言文的兴趣5.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定义和特点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方法文言文的欣赏方法5.3 教学步骤引入文言文的概念和特点分析文言文的语言和语法指导学生阅读和翻译文言文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欣赏5.4 教学活动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练习文言文讨论和解读文言文创作练习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的质量第六章:现代文学作品分析6.1 教学目标掌握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特点学会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培养对现代文学的欣赏能力6.2 教学内容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方法6.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家分析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形式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批评方法深入解读现代文学作品6.4 教学活动现代文学作品讨论现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现代文学作品的批评练习6.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作品的批评质量第七章:古代文学作品鉴赏7.1 教学目标理解古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意象和风格培养阅读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7.2 教学内容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分析7.3 教学步骤引入古代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意象的创造与运用引导学生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风格7.4 教学活动古代文学作品鉴赏讨论古代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模仿创作练习7.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八章:外国文学作品探讨8.1 教学目标理解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主题思想培养对外国文学的跨文化欣赏能力8.2 教学内容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方法8.3 教学步骤引入外国文学作品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外国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探讨外国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和形式特点引导学生运用翻译和批评方法阅读外国文学作品8.4 教学活动外国文学作品探讨讨论外国文学作品朗读和解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和批评练习8.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第九章:比较文学研究9.1 教学目标理解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9.2 教学内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研究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步骤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文学作品9.4 教学活动比较文学研究讨论比较文学案例分析比较文学研究练习9.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比较文学研究的质量第十章:文学批评与写作10.1 教学目标理解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10.2 教学内容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文学批评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批评的定义和特点教授文学批评的写作步骤和方法10.4 教学活动文学批评写作讨论文学批评写作工作坊10.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文学批评文章的质量第十一章:现代诗歌创作11.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诗歌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诗歌的兴趣和能力11.2 教学内容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现代诗歌的鉴赏和批评11.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11.4 教学活动现代诗歌创作讨论现代诗歌朗读和解读现代诗歌创作练习1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诗歌创作的质量第十二章:现代散文写作12.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写作现代散文的基本技巧培养写作现代散文的兴趣和能力12.2 教学内容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现代散文的鉴赏和批评12.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散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散文的写作和鉴赏12.4 教学活动现代散文写作讨论现代散文朗读和解读现代散文写作练习1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散文写作的质量第十三章:现代小说创作13.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小说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小说的兴趣和能力13.2 教学内容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现代小说的鉴赏和批评13.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小说的创作和鉴赏13.4 教学活动现代小说创作讨论现代小说朗读和解读现代小说创作练习1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小说创作的质量第十四章:现代戏剧创作14.1 教学目标理解现代戏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学会创作现代戏剧的基本技巧培养创作现代戏剧的兴趣和能力14.2 教学内容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现代戏剧的鉴赏和批评14.3 教学步骤介绍现代戏剧的定义和特点教授现代戏剧的创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现代戏剧的创作和鉴赏14.4 教学活动现代戏剧创作讨论现代戏剧朗读和解读现代戏剧创作练习14.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解读的情况学生现代戏剧创作的质量第十五章:文学综合实践15.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文学知识和技巧培养文学作品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文学鉴赏和创作的综合素养15.2 教学内容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15.3 教学步骤介绍文学综合实践的项目和目标教授文学综合实践的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综合实践并进行评估和反思15.4 教学活动文学综合实践讨论文学综合实践项目实施文学综合实践成果展示和评价15.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讨论和实施的情况学生文学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学生对文学综合实践的评估和反思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的定义、特点和欣赏方法。
语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创作与鉴赏

语文课教案现代诗歌的创作与鉴赏教案主题:现代诗歌的创作与鉴赏一、引言现代诗歌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特点。
本节课将通过创作现代诗歌和鉴赏优秀现代诗歌两个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
二、创作现代诗歌现代诗歌的创作,不仅需要情感的表达,还需要运用现代的艺术手法。
通过以下步骤,引导学生创作一首现代诗歌。
1. 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强调个性和情感表达。
- 现代诗歌注重形象的建构和意境的营造。
- 现代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主题选择- 鼓励学生选择与生活、情感或社会现象相关的主题。
- 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寻找独特的切入点。
3. 创作要点- 学生可以选择自由诗或现代派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
- 鼓励学生使用多样的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如比喻、排比、押韵等。
- 提醒学生注意语言的简练、形象的鲜明和意境的质朴。
4. 创作实践- 学生按照自己选择的主题和诗歌形式进行创作。
-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批评,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三、鉴赏优秀现代诗歌鉴赏优秀现代诗歌,可以增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以下步骤,指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
1. 选择优秀现代诗歌- 教师准备数首优秀现代诗歌,并从中选择内容深刻、形式独特的进行鉴赏。
2. 诗歌欣赏- 教师朗读选定的诗歌,鼓励学生仔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 学生自由交流,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分析- 教师带领学生对诗歌的主题、艺术表现和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 学生参与讨论,从不同角度给出自己的见解和评价。
4. 诗歌创作借鉴- 引导学生从优秀现代诗歌中汲取创作灵感。
- 学生可尝试借鉴优秀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开展创作。
四、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现代诗歌的创作和鉴赏中,提高了对现代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师可对学生的创作和鉴赏进行总结,并推荐更多优秀现代诗歌供学生拓展学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创作现代诗歌并通过鉴赏欣赏优秀现代诗歌来提高学生对现代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语文诗歌赏析教学教案

语文诗歌赏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赏析的重要性和价值;2. 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和审美能力解读诗歌;3. 发展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学会识别和解读不同类型的诗歌;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诗歌赏析的意义和基本概念:说明: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赏析的重要性和价值,并对诗歌赏析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
2. 识别和解读不同类型的诗歌:说明:教师通过示范和分组活动,让学生学会鉴别不同类型的诗歌,如抒情诗、叙事诗、咏史诗等,并给予相应的解读。
3. 学习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说明:教师以示例为引导,讲述诗歌中常见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拟人等,并通过练习让学生进行体验和运用。
4. 表达个人感受和理解:说明:教师通过欣赏名家诗歌和生活中的韵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
5. 扩展活动和拓展阅读:说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活动,推荐一些经典的诗歌作品,激发学生对诗歌赏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术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授课法:通过教师讲解诗歌赏析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让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
2. 分组讨论法: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和研讨不同类型的诗歌以及相应的解读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能力。
3. 示范演示法:通过教师的示范表达和解读,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文学知识和审美能力解读诗歌,并进行个人感受和理解的表达。
4. 观摩演讲法: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并解读自己钟爱的一首诗歌,培养他们的演讲和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其他学生的兴趣和享受。
五、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对诗歌赏析的理解和表达情况进行评价,包括思维的敏捷性、语言的准确性以及对诗歌意境和情感表达的把握等。
大学语文诗歌创作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及创作技巧。
2. 学生诗歌创作的实践。
教学难点:1. 诗歌创作中的情感表达。
2. 诗歌创作的个性化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诗歌知识,激发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2. 提问:诗歌有何特点?如何创作一首诗歌?二、讲授新课1. 诗歌的基本特点- 抒情性:诗歌以抒发情感为主要目的。
- 简洁性:诗歌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音乐性:诗歌具有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 形象性: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事物。
2. 诗歌创作技巧- 选择合适的题材: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我。
-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 情感表达:真挚、自然、富有感染力。
- 结构安排:起承转合,层次分明。
三、学生诗歌创作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诗歌题材和主题。
2.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3. 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和技巧。
2. 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学习。
3. 教师点评学生的诗歌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基本特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诗歌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个性化风格。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比赛,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3. 邀请诗人或作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加强诗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文学诗歌欣赏教学案

文学诗歌欣赏教学案教学目标:1.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过程:一、导入(约10分钟)1. 通过课堂问答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联想到与诗歌相关的事物或体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思考。
2.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欣赏的重要性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诗歌欣赏(约30分钟)1. 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诗歌进行朗读,同时展示诗歌的文字形式。
2. 学生跟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意象等语言元素,并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学生围绕诗歌内容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三、诗歌创作(约4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和要求,如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等。
2. 学生根据自己的主题或情感体验,尝试创作一首诗歌,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如绝句、五言诗等。
3.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修改诗歌,提升创作质量。
四、诗歌分享(约30分钟)1. 学生主动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并解读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2. 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或评论方式与分享者互动,促进诗歌作品的交流和讨论。
3.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品和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
五、课堂反思(约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学生可以表达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教师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
教学资源准备:1. 适合学生年龄和能力的诗歌选集或教材。
2. 课堂展示设备,如投影仪或黑板。
3. 学生绘画或写作用的纸张和文具。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诗歌欣赏和创作环节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诗歌作品和分享记录。
3. 根据学生的发言和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诗歌作品,培养诗歌鉴赏的习惯。
大学语文诗歌之美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包括韵律、意境、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及表现形式。
2. 诗歌的欣赏方法及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把握诗歌的韵律、意境和意象。
2. 如何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诗歌吗?为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接触过的诗歌,分享诗歌的魅力。
(二)讲授新课1. 诗歌的基本特点a. 韵律:诗歌的音节、节奏和押韵。
b. 意境: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表现出的画面、情感和思想。
c. 意象:诗歌中的形象、色彩、味道等感官元素。
2. 诗歌的欣赏方法a. 把握韵律:注意诗歌的音节、节奏和押韵,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b. 感受意境: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c. 分析意象:关注诗歌中的形象、色彩、味道等,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3. 审美情趣的培养a. 多读诗歌:通过阅读不同风格的诗歌,拓宽自己的审美视野。
b. 交流分享:与同学、老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c. 创作实践:尝试自己写诗歌,锻炼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分析和欣赏。
2. 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1. 总结诗歌的基本特点、欣赏方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2. 强调诗歌在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尝试用现代白话文进行翻译。
2. 选择一首现代诗歌,分析其韵律、意境和意象。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大学语文教案:诗歌的特点与欣赏PPT67页

谢谢!
大学语文教案: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大学语文教案:诗歌的特点与欣赏67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大学语文教案:诗歌的特点 与欣赏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诗歌的特点与欣赏 ppt课件

• 深层意义 == 隐藏在字句表面之下更深一层的意义。常出现在以 下三种诗歌当中,1、富有含蓄迂回、深沉不露的深情之作;2、 具有哲思的作品;3、在景物中寄托了更深一层的意义。
学习语文的意义
• 一、语文是基础
• 大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 作的基础工具。
• 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早已把本国语文作为高等院 校必修的基础课。美国哈佛大学还作为“核心基 础课”,规定不及格要重修。语文是思考和理解 的主要手段,本国语文的基础不扎实,就很难成 为出色的科技工作者。
二、提高文学素养、审美情趣
3、具有高度凝练、含蓄而有音乐美的语言,富于 韵律美。
• 凝练语言的三项方法: • 精炼:就是用最少最简短的语句表达出完整的意思。
形象语句:形象语句是善用人们感官知觉(眼、耳、口 鼻、心、触觉、感觉等)可以直接体会的文字,而不是 抽象的字眼或叙述语句。 善用名词、动词:减少使用形容词(尤其非常抽象的形 容词,)
• 1、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
• 诗歌对现实社会生活纪录成高浓缩的语句,诗歌可以省去很多细 节的描述,所以那些省去的部分必须要靠形象事物的语句与想象 力来连接完成,所以概括性绝对必要。
• 下面以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来说明:
朱门,概括着权贵、富豪、高层、强权、奸商、暴力等等 酒肉臭,概括着奢侈、浪费、糜烂、可恶、贪婪、扰民、欺压等 等 路,概括着前途、道路、乡野、农村、贫穷、低阶层等等 冻死骨,概括着现实痛苦现象、不合理、无奈、不得以、凄凉等 等
诗歌的特点及阅读与欣赏

诗歌的特点及阅读与欣赏黄高才诗是最古老的文学样式,是文学中的文学,其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
诗美就是情美。
一部文学作品有没有诗意的美,关键是看它能不能给予读者内心深处强烈的感情撞击。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世界的折光,一切文学样式都是为表现人类的情感世界而存在的。
小说、散文、戏剧中那些抒情性强烈的地方,即情与景交融的地方,都会给人以诗美享受。
这里说的景是指小说、散文、戏剧所展现的生活画面。
不仅仅是文学艺术中的所有样式都能给人以诗美的享受,而且一切艺术门类都把具有诗美作为创造的高标。
每一位艺术创造者都希望能以自己的感情去打动鉴赏者。
从整个艺术领域看,诗无处不在。
人们把建筑艺术称为“立体的诗”,评价优秀的绘画作品时说“画中有诗”,将优秀的音乐作品誉为“交响诗”。
由此可见,诗渗透在整个艺术领域里,诗美是艺术美的第一要求和最高标准。
总起来讲,诗美不只蕴含在诗里。
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特质。
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出艺术疆界的艺术。
要懂得艺术,要懂得文学,首先要懂得诗;要从根本上提高艺术修养,提高文学修养,就得先从学习诗歌开始。
学习诗歌,首先是要能读懂诗歌,欣赏诗歌,要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诗美,获得强烈的审美享受。
而要读懂诗、欣赏诗,就必须了解诗,特别是要掌握有关诗歌的基本知识。
一、诗歌的基本特点柳永的《雨霖铃》诗味浓郁,让人百读不厌。
这浓郁的诗味来自何处?请看其中的词句:“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几句诗将主人公纯真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内心深处十分强烈的感情撞击。
这里的诗味就是纯真、美好的情味。
“执手”、“泪眼”、“无语”字字表现出了情的真、情的美。
由此,我们可以感悟到诗歌这种文学样式的基本特点。
(一)着重于抒情抒情,是诗歌的根本特点。
诗歌的其他特点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
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它所写的一切都是生活的感情化。
诗歌通过表现人的情感来反映生活,通过撷取生活中的感情浪花来表现客观现实。
大学语文诗歌试讲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对象: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类型、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提升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
4.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教学内容:一、诗歌概述1. 诗歌的定义及分类2. 诗歌的特点3. 诗歌的表现手法二、诗歌鉴赏1. 古代诗歌鉴赏2. 现代诗歌鉴赏3. 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三、诗歌创作1. 诗歌创作的原则与技巧2. 诗歌创作的实践指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播放经典诗歌朗诵,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提问:诗歌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它有哪些特点?二、诗歌概述1. 讲解诗歌的定义及分类,如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等。
2. 分析诗歌的特点,如节奏鲜明、韵律感强、语言凝练等。
3. 介绍诗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三、诗歌鉴赏1. 以古代诗歌为例,分析其鉴赏方法与技巧。
2. 以现代诗歌为例,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并分享鉴赏心得。
第二课时一、诗歌创作1. 讲解诗歌创作的原则与技巧,如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优美等。
2. 分享一些著名诗人的创作经验,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诗歌创作实践1. 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2. 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诗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全班进行点评。
三、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诗歌的基本知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欣赏诗歌,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鉴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鉴赏分享,评价其对诗歌的鉴赏水平。
3. 创作能力:通过学生的诗歌作品,评价其创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资源:1. 诗歌朗诵录音2. 诗歌鉴赏相关资料3. 诗歌创作指导书籍4. 互联网资源,如诗歌网站、文学论坛等备注:本教案为模板,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语文教案:诗歌创作与鉴赏

语文教案:诗歌创作与鉴赏一、诗歌创作的意义与方法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通过诗歌创作,学生可以培养对美的感受力、表达能力以及想象力。
本文将从诗歌创作的意义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诗歌创作的意义1. 培养审美情趣:通过创作诗歌,学生能够体验到文字与音韵结合所带来的美感,从而培养对于美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词汇、句法以及修辞手法等基本语言元素的认知,并激发他们对于语言艺术的热爱。
2. 提升表达能力:诗歌是一种凝练而富有表现力的文字形式,它要求作者用有限的字数精确地表达出复杂而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将不得不反复斟酌语言和结构,提高自己准确表达想法和情感的能力。
3. 发觉个人声音:每个人在诗歌创作中可以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主题。
通过创作诗歌,学生可以发掘自己与众不同的观察力、思考方式以及独特的见解。
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心,并从中找到个人价值。
(二)诗歌创作的方法1. 确定主题与情感:诗歌创作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鲜明的情感倾向。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个人经历、观察到的事物或是某种抽象概念作为起点,然后根据所选主题确定相应的情感色彩。
2. 勤于观察和思考:好的诗歌常常展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
学生需要培养观察力,留意身边发生的一些细微变化或是别人可能忽视的美丽之处,并运用想象力将其转化为文字表达。
3. 运用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能够增强表达力和形式美感。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进行文采修辞,让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和具有感染力。
4. 塑造鲜明的意境和节奏:诗歌是通过语言的音韵与韵律来产生美感的。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押韵方式、使用特殊节奏和声调等手段,形成独特的音乐美感,并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
5. 积极接受反馈与改进:诗歌创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与提高的过程。
学生需要勇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主动接受他人的评价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