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三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三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设计

上课解决方案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表面积的意义,初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教学过程板块一趣味成语,引入新课e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画面,你能找到这则成语,并解释吗?预设生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生2:外表像金、像玉,里面却是破棉絮。

比喻外表很华丽,而里面一团糟。

师:我们要做一个有内涵、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要外表看着一表人才,实则不学无术。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外表,像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也有外表,就是表面,长方体或正方体外表的面积的大小,我们就叫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学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触摸外表,体会表面积。

师:看一看,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都是由6个面组成的。

师:什么叫作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生: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作它的表面积。

操作指导先通过猜成语,在游戏中让学生初步体会什么是外表,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触摸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建立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引起学生研究长方体或正方体表面积的想法,同时引发学生的讨论,使学生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块二演示操作,形成表象活动1小组合作,引发思考手工操作,尝试总结求表面积的方法。

出示合作提纲:(1)在长方体纸盒棱的边缘标上长、宽、高。

(2)把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沿一些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长方体哪些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3)长方体每个面的面积怎么求?小组合作标长、宽、高,剪开长方体纸盒并展开,找到每个面的长和宽。

《长方体的体积》(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长方体的体积》(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观察上表: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展示与交流: ① ② ③

展示与交流: ⑤



……
分析验证
长方体所含体积单 位的个数就是长方 体的体积。
长方体的体积 = 每排摆的个数×排数×层数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长方体底面的面积叫作底面积。

底面 宽
长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小组合作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用24个棱长为 1 cm 的小正方体 拼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
2.在课本第29页表格里记录相关数据,如它们的 长、宽、高、体积各是多少?
3.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交流自己的发现。
1.把小展组内示摆与法交不同流的:长方体的相关数据填入下表。



小正方体的 长方体的
个数
体积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24÷12 =2 厘米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2×3×2×2 =24 立方厘米
2 2 2 22
课堂小结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a=V÷bh b=V÷ah h=V÷ab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h
S=V÷h h=V÷S
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体积? 长方体的宽变小了,长和高不变, 体积随着变小了。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和什高么有关?
长方体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体积? 长方体的高变大了,长和宽不变, 体积随着变大了。
猜想与验证:
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长方 体的长、宽、高有关。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验证猜想, 探究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100÷20 =5(dm)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行简单的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二、内容安排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例1、例2例3例1、例2例6(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8~22页)a、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面、棱、顶点。

b、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c、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d、理解和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形成正方体的概念。

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e、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f、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本小节学生应掌握的基本技能正确找出长方体横放、竖放、侧放几种不同情况下摆放的长、宽、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例如:用附页的图样做长方体和正方体;用小棒、橡皮泥做长方体框架;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搭一搭等等。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练习五中的第6题,学生要明确需要的彩灯线实际上是哪些棱长之和。

再例如练习五的第9题,要教给学生做这类题的方法对例题的理解主题图教材首先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

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其落脚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为进一步研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做准备。

看完主题图后,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然后从实物图中抽象出长方体的几何直观图,让学生观察这个长方体,图中有什么?学生回答有面、线段、顶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教案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是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一次重要转化,系统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通过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可使学生对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教科书非常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概念理解,注重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分三小节编排: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主要教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名数的换算,并探索了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直观地认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立体图形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一些基本特征。

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系统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其中,表面积是学生对面积概念的拓展,体积对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且学生对“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这句话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故事、实验、比较等方法,让学生切实感悟到物体占有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为后面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作铺垫。

1.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通过指、摸、比、剪、倒、估等操作实验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共47张PPT)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共47张PPT)

每个面的面积:_2_×__2_=__4_(_d_m_2_)_____。 正方体的表面积:__4_×__6_=__2_4_(_d_m_2)______。
五年级下册数学习题课件-3 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版(共47张PPT)
4. 一个不锈钢花瓶的形状是正方体,棱长和是36 cm,制作这个花瓶至少需要 不锈钢板多少平方厘米? 36÷12=3(cm) 3×3×6=54(cm2)
20×30×2+8×30×2+20×8=1840(cm2)
3. 一个长方体包裹,它的长、宽、高分别是5 dm,4 dm,2 dm。如果实际用纸 是表面积的1.4倍,那么包装这个包裹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5×4+5×2+4×2)×2×1.4=106.4(dm2)
4. 小区门前的水池的形状是长方体,它的宽是6 m,长是宽的1.5倍,深1.2 m。 如果把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上瓷砖,那么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长:6×1.5=9(m) 9×6+9×1.2×2+6×1.2×2=90(m2)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1课时 长 方 体
1. 仔细想,认真填。 (1) 同学们正在用一些小棒和橡皮泥拼搭长方体的框架。
① 上图是小明已经拼搭好的部分,他还需要( 5 )个橡皮泥小球、( 1 ) 根9 cm小棒、( 2 )根5 cm小棒、( 3 )根3 cm小棒,就可以拼搭成一个长 ( 9 )cm、宽( 5 )cm、高( 3 )cm的长方体框架。 ② 长方体框架上面是( 长方 )形,长是( 9 )cm,宽是( 5 )cm。 ③ 长方体框架( 左 )面和( 右 )面的长是5 cm,宽是3 cm。 ④ 把长方体框架的所有棱都粘上胶带,至少需要( 68 )cm长的胶带。 (2) 在长、宽、高不全相等的长方体中,最多可以有( 2 )个面是正方形。 在这样的长方体中,有( 4 )个长方形的面相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1.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学生能够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并能够使用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升、1毫升的表象,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学生能够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本小节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形状,学生需要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面、棱、顶点,并能够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而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本小节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及名数的换算。

同时,学生需要理解表面积的含义,并能够计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容积和容积单位本小节介绍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容积的含义,并能够使用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进行换算。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本小节介绍了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学生需要探索并掌握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

总体来说,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需要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同。

第二个价值是通过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建议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12条棱分成三组?为什么这三组棱分别叫长、宽、高?通过思考和操作,学生会逐渐理解长、宽、高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练五是应用题,要求学生根据长方体的特征计算面积、体积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运用。

难点
1.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彩色粉笔、教学实物模型等。

2.学生准备:文具、作业本。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特点。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矩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相邻面互相垂直。

2.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方法。

–长方体容积公式:V = 长 × 宽 × 高
–正方体容积公式:V = 边长³
实践
让学生分组进行容积计算的练习,包括简单的计算和应用题。

拓展
让学生通过拼凑实物模型,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增减变化。

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计算的方法,及时纠正容易犯的错误。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

2.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
教学反馈
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弥补知识漏洞。

以上内容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数学人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数学⼈教版新版五年级下册《长⽅体和正⽅体的体积》教案设计第三单元长⽅体和正⽅体长⽅体和正⽅体体积第⼆课时《长⽅体和正⽅体的体积》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教学内容⼈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9、30页教学内容。

教学⽬标知识技能:1.使学⽣经历操作、观察、猜想、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公式,能应⽤公式正确计算长⽅体和正⽅体的体积,并能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理解体积的含义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过程与⽅法:使学⽣在活动中进⼀步积累探索数学问题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对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探索,发展学⽣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的推理能⼒。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掌握长⽅体和正⽅体的体积计算⽅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法通过⼩组⾃主合作探究等⽅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长、正⽅体模、长、正⽅体形状的纸盒。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课题1.提问:什么是体积呢?2.请同学们拿出4个边长为1厘⽶的正⽅体,把它们拼在⼀起摆成⼀排。

教师:谁能说⼀说拼成了⼀个什么图形呢?这个长⽅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预设:因为这个长⽅体由4个1⽴⽅厘⽶的正⽅体拼成的,所以它的体积是4⽴⽅厘⽶。

师追问:如果再拼上⼀个1⽴⽅厘⽶的正⽅体呢?教师:要计量⼀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出⽰长⽅体和正⽅体教具)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计算长⽅体和正⽅体的体积。

板书课题:长⽅体和正⽅体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使学⽣初步认识体积,从⽽激发学⽣的好奇⼼,为学新知识奠定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组合作,探究新知(⼀)教学长⽅体的体积。

(1)教师:请同学取出20个1⽴⽅厘⽶的⼩正⽅体。

问:它们的体积⼀共是多少?教师:请同学们四⼈为⼀组,⽤这20个⼩正⽅体来拼摆长⽅体,并分别记下摆出的长⽅体的长、宽、⾼。

同学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1课时长方体》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第三单元《第1课时长方体》人教版

3.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20cm的小纸箱, 在所有的棱上沾上一圈胶带,至少需要多长的胶带?
(40+30+20)×4 =90×4
=360(cm) 答:至少需要360cm的胶带。
4.(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3条
(2)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那几条? b,c和b,c平行同时与a垂直的上面两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1)长方体有( )个面。
右图的图形哪一个是这个长方体6个面中的一个?用“√”标出来,并注明有几个这样的面。
(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现在要在柜台各边都安上角铁,至少需要多少米的角铁?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为迎接“五一”国际劳动节,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乐部的四周装上彩灯(地面的四周不装)。
(3)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长方体的特征: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3)长:5.1cm 宽:3.5cm 高:2cm (4)最多能看3个面。
2. (1)这个纸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 和它相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形 24厘米;9厘米; 后面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状?长和宽各是多少?和它相 同的面是哪个?
长方形 12厘米;9厘米; 左面
(3)哪几个面的长是24cm,宽是12cm? 上面和下面
总结:
长方体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 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 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巩固新知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4)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你们猜一猜这类立体的图形是什么呢?
1.剪下本书附页中上面的图样,按要求做。 (6)长方体有( )个顶点。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朵什镇松林初中何顺川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体的认识》,下面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反思四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8—19页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使学生掌握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根据这一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突破本课的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景演示,引导观察,操作实践,思考交流接下来,我来说一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

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几个长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从点到线,从平面到立体,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脉络。

用学生熟悉的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引入长方体,充分说明长方体是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公式集合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正方体公式集合

1、长方体总棱长公式:C=(a+b+h)×4总棱长=(长+宽+高)×42、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2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2 3、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体积=长x宽x高长方体1、长方体总棱长公式:C=(a+b+h)×4总棱长=(长+宽+高)×42、长方体表面积公式:S=(ab+ah+bh)×2表面积=(长x宽+长x高+宽x高)×2 3、长方体体积公式:V=a×b×h体积=长x宽x高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m,宽3m,高2m。

求它的总棱长、表面积和体积?(1)总棱长C=(a+b+h)×4(5+3+2)×4=40 ( m )(2)表面积S=(ab+ah+bh)×2(5x3+5x2+3x2) ×2=62 ( m )(3)体积V=a×b×h5X3X2=30 ( m )答:总棱长是40米,表面积是62平方米,体积是30立方米。

已知长方体的长为5m,宽3m,高2m。

求它的总棱长、表面积和体积?(1)总棱长C=(a+b+h)×4(5+3+2)×4=40 ( m )(2)表面积S=(ab+ah+bh)×2(5x3+5x2+3x2) ×2=62 ( m )(3)体积V=a×b×h5X3X2=30 ( m )答:总棱长是40米,表面积是62平方米,体积是30立方米。

1、正方体总棱长公式:C=a×12总棱长=棱长×12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a×a×6表面积=棱长×棱长×6 3、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正方体1、正方体总棱长公式:C=a×12总棱长=棱长×122、正方体表面积公式:S=a×a×6表面积=棱长×棱长×6 3、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体积=棱长x棱长x棱长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5m。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应用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应用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应用题1.如图,这两个长方形分别是一个无盖长方体鱼缸的前面和左面。

如果在鱼缸接缝处内外都涂上玻璃胶,涂玻璃胶的长度至少是多少厘米?2.把一个棱长是6dm的正方体钢锭铸造成一个长9dm、宽6dm的长方体,它的高是多少分米?如果每立方分米钢材重7.8kg,这块钢锭重多少千克?3.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9dm、宽9dm、高6dm,缸内装着5dm深的水,现将一个棱长为7dm的正方体铁块放入缸中,缸内的水会溢出多少升?4.一个长80cm、宽45cm、高40cm的长方体水箱里放着10个铅球水面高25cm,把10个铅球拿出后,水面降到21cm。

每个铅球的体积是多少?5.一个金鱼缸的长是6dm,宽是2dm,里面装有4.4dm高的水,放入8条小鱼后,水面上升到4.5dm,请你算一算,平均每条小鱼的体积约是多少?5.一个正方体木块,棱长1m,沿水平方向将它锯成2份,每份又锯成3长条,每长条又锯成4小块,共得大大小小的长方体木块24块。

这24块长方体木块的表面积的总和是多少?6.把一个底面为正方形且边长是3dm、高是5dm的长方体石料凿去一部分,尽量加工为体积最大的正方体那么凿去的石料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7.一个底面长和宽都是2dm的长方体玻璃容器,里面装有5.6L水,将一个苹果浸没在水中,这时量得容器内的水深1.5dm。

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玻璃厚度忽略不计)8.小聪给高老师做了一个教师节礼物,他用一个长方体纸盒装礼物,长方体纸盒的长是45厘米,宽是30厘米,高是8厘米.将它用彩带包扎,打结处需要用20厘米,如图所示.那么共需彩带多少厘米?9.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dm,宽4dm,高4dm,原来水深3.5dm。

如果放进一个长4dm、宽2dm、高2dm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会溢出多少升?要使水不会溢出,原来水深最深是多少分米?10.用3个长5cm,宽4cm,高3cm的长方体木块,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长方体,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1.一个长、宽、高分别为85cm、60cm、35cm的长方体礼盒,在所有的棱上粘上一圈透明胶带,至少需要多长的透明胶带?12.淘淘和壮壮拿来一个长方体木块,准备切出一个正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体》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长方体》课件

(3)观察这个鞋盒,一次最多能看到( 3 )个面。
3.下面是老师为同学们准备的小棒(有多余),试着用这些 小棒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形框架。
小棒长度 9 cm
7 cm 4 cm
根数 3 8 5
(1)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长多少厘米? 答: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长7cm、7cm和4cm。
分析:要装彩灯的是长方体的2条长、2条宽和4条高。
2×90+2×55+4×22 = 378(m) 答:工人叔叔至少需要378m的彩灯线。
2.做一个底面周长是18 m、高3 m的长方体铁丝框架,至少 需要多少厘米的铁丝?
周长 =(长+宽)×2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宽+高)×4
= 底面周长×2+高×4
不相等

宽 高
长方体有_4__条长;_4__条宽;_4__条高。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__4_条__长__+__4_条__宽__+__4_条__高_________
= _(__长__+_宽__+_高__)__×__4_____________
思考:把长方体其中的一条棱隐藏起来,还能画出原来的样子吗?
(1)把图样中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涂
上同样的颜色。
(2)用这个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3)量一量所做长方体的长、宽、
高各是多少厘米。
(4)观察这个长方体,最多能看到
图1
几个面?
2.(教材P21第3题)
你还能发现什么?
a
c b
(1)和a平行的棱有几条? 答:有3条。 (2)和a相交且垂直的棱是哪几条? (3)和b平行的棱有几条? 答:有3条。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件

合作交流 探索新知
例1.制作尺寸如下图所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保温箱, 各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泡沫板?(单位:dm)
组内讨论:怎样计 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想:长方体有6个面。 上、下每个面,长__6_d_m__,宽__5_d_m__,面积是_3_0__d_m_2_; 前、后每个面,长__6_d_m__,宽__4_d_m__,面积是_2_4__d_m_2_; 左、右每个面,长__5_d_m__,宽__4_d_m__,面积是_2_0__d_m_2_。
5 cm
(2) 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9
(高) cm(长)
4
cm(宽)
(3)
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 叫作它的表面积。
例1.制作尺寸如下图所示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保温箱, 各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泡沫板?(单位:dm)
求需要多少平方 分米的泡沫板就 是要求什么?
求保温箱的表面积,就是计算保温箱6个面的面积之和。
一个面的面积: 5×5 ×6
棱长×棱长
=25×6
=150(平方分米)
答:制作正方体保温箱需要150平方分米的泡沫板。
小结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文字
棱长:表面积,a:棱长)
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
1.选一选。
(1)如图,一个长方体木箱,箱底和左侧面被虫蛀, 修理工需重新配置的两块木板的面积分别是( B )。
3 把一个棱长46 cm的正方体纸箱各面都贴上红纸,作为 捐款箱。(教材P25第6题)
(2)如果只在棱上粘贴一圈胶带纸,一卷4.5 m长的胶带纸 够用吗?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6×12=552(cm) 552 cm=5.52 m 5.52 m>4.5 m 答:一卷4.5 m长的胶带纸不够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12:50:4712:50:4712:504/3/2021 12:50:47 PM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1.4.312:50:4712:50Apr-213-Apr-21

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12:50:4712:50:4712:50Saturday, April 03, 2021
五年级(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021/3/20
1
知识点
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积×高
2021/3/20
2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
(2)
4dm 6m
3dm
6m
2021/3/20
3
例题讲解
例题2.(★★)下面是一种药盒的展开图。这种药盒的体积 是多少?(单位:cm)
2021/3/20
6
例题讲解
例题5.(★★)潜能开发题|计算下面零件的体积。(单位:cm)
1 11
1
3
5
2021/3/20
7
知识小结
1、熟练的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 问题。
2021/3/20
8
谢谢!
2021/3/20
9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1.4.321.4.3Saturday, April 03, 2021
4 6
8
2021/3/20
4
例题讲解
例题3.(★★)把一个棱长是8cm的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 底面积是32cm2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厘米?

《正方体与长方体》(讲义)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正方体与长方体》(讲义)五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五年级年级下册数学:《正方体与长方体》知识点+练习时间:___________ 学生:________ 授课老师:_______课堂安排:新课一、长方体特点:(1)有6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2)一个长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二、正方体特点:(1)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2)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3)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相同点不同点面棱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6个面都是长方形。

(有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相对的棱的长度都相等正方6个面都是正方形。

12条棱都相等。

体针对练习一【对应练习1】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________,它是特殊的________。

【对应练习2】用棱长为2cm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

【对应练习3】正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都是()形,有()条棱,12条棱长度(),叫做正方体的棱长,有()个顶点,正方体是特殊的()。

【对应练习4】正方体是特殊的( ),是长、宽、高都( )的长方体。

三、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a=L÷12针对练习二【典型题1】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厘米,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的和是( )厘米。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整理与复习》课件
(1)(30×20+30×15+20×15)×2=2700(平方厘米)
(2)(30÷5)×(20÷2)×(15÷3)=300(块)
4.一个长方体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0厘米的正方 形,高为40厘米,如果把它的高增加5厘米,它 的表面积会增加多少?
6.至少要(8 )个小正方体才能拼成一个大正方体,小正方体的 棱长是2cm,那么大正方体的表面积(96c)m,2 体积是(64c)m3
7.一根长20分米的长方体钢材,沿横截面截成两段后,表面积 增加0.8dm2,这段钢材的体积是(8dm)3。
8.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高12厘米的长方体木块放在桌面上, 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 )平方厘米。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整理与复习
知识树
意义 计算
表面积
棱 面
顶点
特征
意义 单位、进率 计算

体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相同点
不同点
联系
形体
面 棱 顶点
面的 形状
面的 面积
棱长
长方体
6 12 个条
正方体
6个面都是长 相对的 方形,有时相 两个面
相对的棱
的长度相 等
正方体
对的两个面是 的面积 棱长和 是一种
2.用一段铁丝,正好可以做一个长7厘米、宽6 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段铁丝 做一个正方体的框一根长52厘米的铁丝,恰好可以焊接成 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高多少厘米的长方 体?
4、用96厘米长的铁丝焊接成一个正方体的框 架,然后用纸给它的表面包裹起来,至少需 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
=71.4+50.4 =121.8(米²) 粉刷面积=51+121.8―35.8=137(米²)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1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 条被,相对棱长度相等;有8 个顶点。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一、填空题。

1.同学们正在用一些小棒和橡皮泥拼搭长方体的框架。

①如图是小红已经拼搭好的部分,她还需要()个橡皮泥小球,()根9cm长的小棒、()根5cm长的小棒、()根3cmnen 长的小棒,就可以搭成一个长()cm、宽()cm、高()cm的长方体框架。

②长方体框架上面是()形,长是()cm,宽是()cm。

③长方体框架()面和()面的长是5cm,宽是3cm。

④把长方体框架的所有棱粘上胶带,至少需要()cm长的胶带。

2.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都相等的特殊()。

3.正方体是由()个正方形围成的()。

它有()条棱,并且它们的长度都是(),有()个顶点。

4.如图是由棱长为1cm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大正方体,它的棱长是(),棱长和是(),每个面的面积是()。

5.如下图,绳子的长是()厘米。

6.有4种不同规格的纸板,每种纸板的数量都足够多。

要从中选一些组成一个长方体。

①小红选了2块A纸板和2块B纸板,她应该再选()块()纸板。

②小明选了2块B纸板和2块C纸板,他应该再选()块()纸板。

③小刚选了4块A纸板,他应该再选()块()纸板。

二、判断题。

(对的画“√”,错的画“×”。

)1.所有的长方体都有六个面。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可能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

()10.长方体中相对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5.如果一个长方体有3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6.正方体的棱长和是24cm。

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cm。

()7.8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8.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180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和是45厘米。

()三、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一个长方体长13厘米,宽8厘米,高6厘米,把它切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
毛皂寄宿制学校
从图画中,你发现了那些形状的物体?
实验: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分别装同样多的水
其中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块石头, 观察这个量筒里水面
有何变化呢?
探究新知:
一、认识长方体的面
1、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3、那些面完全相同?
结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 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结论: 长方体有八个顶点
四、长方体的画法
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五、小结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一般是由 6 个长方形(特殊情
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 围成的立体图 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 完全相同 , 相对的棱长度 相等 。
六、长方体的长、宽、高
分组讨论:
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二、认识长方体的棱
摸一摸长方体纸盒每两个面相交的 地方。我们给这些地方起个什么名字呢?
1、数一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 2、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
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互相平行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1、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
顶点
方,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2、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2、组成长方体的6个面只能是长方形 。 ( × )
3、长方体的长宽高不能相等。
( ×)
4、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
(√ )
3×4+6×4+4×4
=12+24+16 =52(dm)
3dm
6dm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12棱;棱分长、宽、 高,每组4条要记牢;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 样。
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 等吗
想一想:
①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 叫长方体的什么吗?
②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 有没有关系?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Leabharlann 高决定的。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一、判断 1、黑板的表面是长方体。
二、下图是用铁丝围成的长方体框架,做这 ( × ) 个框架共用了多少分米铁丝?(接头处忽略不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