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一、化学基本概念
-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物质的定义及分类
-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
二、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 元素的概念与分类
-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
三、化学反应
-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反应物和生成物
-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
- 化学反应的分类和常见类型
四、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 物质的多样性和变化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合成和分解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五、离子与离子化合物
- 离子的概念和形成
- 离子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方法- 离子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六、原子与分子
-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及区别
- 原子的相对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 分子的概念和简单分子的结构
七、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和非金属的特征和区别
- 金属的常见性质和应用
- 非金属和半金属的特性和应用
八、氧气与酸碱中和
-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和意义
九、水与溶液
- 水的性质和分子结构
- 溶液的概念和分类
-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和应用
十、化学实验与安全
-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 常见实验仪器和装置的使用方法
- 安全操作和事故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绝对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整理(绝对好)一、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 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状态:物质可以存在三种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多种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二、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化学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 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按照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比例。
三、反应与方程式-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
化学反应:物质之间的转化过程,包括原子的重新组合和化学键的断裂。
-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和化学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四、常见化学实验- 无水氢氯酸制备和收集氯气实验:通过反应制备氯气并用一定方法进行收集。
无水氢氯酸制备和收集氯气实验:通过反应制备氯气并用一定方法进行收集。
- 制备和收集氧气实验: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并用水银法收集。
制备和收集氧气实验:通过分解过氧化氢制备氧气,并用水银法收集。
五、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制造业等领域。
- 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非金属多为难导电、难导热的物质,常用于电绝缘材料、磁材料等。
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 物质及其变化
-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空气与燃烧
-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燃温度
- 燃烧的类型: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3. 酸、碱和盐
- 酸的性质:酸味、腐蚀性和指示剂变色性质
- 碱的性质:苦味、腐蚀性和指示剂变色性质
- 盐的性质:无味、溶解性和晶体结构
4. 金属和非金属
- 金属的性质: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 非金属的性质:不导电、不导热和脆性
-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单质反应和化合物反应
5.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 原子的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 元素的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表示和相对原子质量计算
- 原子与化合物的组成关系:元素的化合和化合物的分解
6.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的组织:周期、族和周期表的属性规律
- 典型元素的性质:钠、氯和碳的性质和应用
-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和元素的分组
7.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 化学反应的表示: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式
-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和原子守恒
-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摩尔比例和物质的量计算
以上是教科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二化学知识点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最密切。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碱?????????????????????????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5.6.7??8.a.b.????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K2O?CaONa2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BaO+H2O=Ca(OH)2????Na2O+H2O=2NaOH?K2O+H2O=2KOH?c.注意:CO和H2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二元酸(H2SO4、H2S、H2CO3)和三元酸(H3PO4)?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10.????11.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NaCl、Na2SKNO3? ?无氧酸正盐叫“某化某”Na2S_______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含氧酸盐叫“某酸某”KNO3_________BaSO4______________Na2CO3______?b.酸式盐(多元酸里的氢部分被金属取代,H夹在中间)?NaHCO3____________、Ca(HCO3)2_____________、NaH2PO4_____________??常见的酸式盐的酸根有:HCO3-、HSO4-、H2PO4-、HPO42-?c.碱式盐(化学式的中间有“OH”):Cu2(OH)2CO3?第二种分类方法?按盐中相同部分的离子称为某类盐:含碳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碳酸盐、含硫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硫酸盐、含硝酸根离子的盐称为硝酸盐、含铁离子的盐称为铁盐,等等。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化学的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
- 元素:由相同原子组成,具有一定化学性质的物质。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化合而成,具有新的化学性质的物质。
2. 原子结构
- 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 原子核由质子(带正电)和中子(无电荷)组成。
- 原子的核外层存在着电子,电子带负电。
3. 元素周期表
-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或电子排布)顺序排列的元素的表格。
- 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周期和族分布。
-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部分有周期表格、周期表中的元素和副族。
4. 金属与非金属
- 金属:典型性质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可塑性。
- 非金属:不具备典型金属性质,某些非金属具有高的电负性。
5. 金属元素的常见性质
- 金属元素常见的性质包括金属光泽、电导性、导热性、延展性和质地硬度等。
6. 电化学基础
- 电流:电荷在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电量。
- 电导率:物质导电能力的大小。
- 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
7. 金属元素的电离反应
- 金属元素在溶液中能够失去电子,形成带正电的离子,称为阳离子。
8. 非金属元素的电离反应
- 非金属元素在溶液中能够获得电子,形成带负电的离子,称为阴离子。
9. 元素的化学式
- 化学式表示元素的种类和数量.
- 包括分子式、离子式、实验式等。
这些是八年级上册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
初中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一、空气。
1. 空气的组成。
-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N₂)78%、氧气(O₂)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₂)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 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水倒吸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等于消耗氧气的体积。
- 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5。
- 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二、氧气。
1. 物理性质。
- 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
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 化学性质。
-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 + O₂{点燃}{===}CO₂,现象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 硫在氧气中燃烧:S+O₂{点燃}{===}SO₂,现象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₂{点燃}{===}Fe₃O₄,现象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3. 实验室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
- 过氧化氢分解:2H₂O₂{MnO_2}{===}2H₂O+O₂↑。
- 氯酸钾分解:2KClO₃{MnO_2}{{===}{}}2KCl + 3O₂↑。
- 高锰酸钾分解:2KMnO₄{}{===}K₂MnO₄+MnO₂+O₂↑。
- 实验装置。
-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装置,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锥形瓶、双孔塞、导管等。
- 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固体加热型装置,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 收集方法。
- 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答: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物理变化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化学变化3)纸张燃烧。
—化学变化4)瓷碗破碎。
—物理变化5)铁生锈。
—化学变化6)石蜡熔化。
—物理变化3.为什么说点燃蜡烛时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答: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4.下列哪些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哪些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为什么?1)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物理性质2)水沸腾时能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3)食物在人体中消化,最后能变成水、二氧化碳等。
—化学性质4)以粮食为原料能酿酒。
—化学性质5)铜的密度是8.9g/cm3,熔点是1083℃—物理性质6)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性质7)酒精能燃烧。
—化学性质8)酒精能挥发。
—物理性质二)化学是一门以尝试为基础的科学1.你家里用什么燃料烧水做饭?燃烧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燃料燃烧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答:目前,我国家庭使用的燃料品种很多,主要有化石燃料(煤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煤气等)和生物质燃料(薪草、沼气、粪便等。
)尽管这些燃料燃烧的现象不一定相同,但肯定都属于化学变化。
燃料燃烧是当前人类利用化学变化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
2.在家中帮助家长洗碗或玻璃杯时,你怎样检查碗或玻璃杯是否洗干净了?答:洗过的碗或玻璃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集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透露表现已洗干净。
第二单位我们周围的空气一)空气1.利用家庭中的经常使用物品设计一个证明空气存在的小尝试,简述步调和方法。
答: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把空杯子口向下压入水面以下,水不能进入,说明杯子中有空气,它阻止了水的进入。
2.你去过城镇繁杂的街道或乡村广阔的田野吗?在这两处的感受是不是一样?这两处的主要不同是什么?答:在城镇繁华街道附近,一般空气质量较差,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污染物较多、机车尾气、灰尘、细菌等,噪声也较大;乡村广阔的田野空气质量好,平静。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
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有一定组成和性质的永久或暂时存在的实体。
2、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形状、质量、占体积、密度、可塑性、导
电性等性质。
3、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原子、离子、分子等组成。
4、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二.原子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最小的具有独立化学性质的物质组成单位。
2、原子的构成:原子由核、电子组成。
3、原子的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
子的电荷为零。
4、原子的电子构成:电子绕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电子云又分
为原子能级和化学电子层:原子能级由多个能量级组成,能量级由多个电
子构成;化学电子层由多个化学电子组成,化学电子云的形状决定了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
三.物质的混合
1、物质的混合:物质的混合是指将不同物质混合起来形成的混合物。
2、物质混合的形式:物质混合可分为混合液、混合气体、混合固体
三种形式。
3、物质混合的分类:物质混合可分为集中混合和分散混合两类。
四.溶液
1、溶液的定义:溶液是由溶剂和溶质混合而成的一种混合物。
2、溶液的性质:溶液具有清澈、透明、无色或有色等性质。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 . .. . .22 22 2 4点燃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 化学真奇异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1、自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原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进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究等二、观看化学变化1、镁条燃烧(1) 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2) 结论: 镁+氧气氧化镁Mg OMgO 2、锌与稀盐酸反响 (1) 现象:产生气泡(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 H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响〔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 ↓ Na SO 4、化学变化:生成物质的变化(1) 特征:有物质生成. ....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物质的变化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是否有物质生成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抱负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奇特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其次节体验化学探究一、从问题开头:擅长觉察问题和提出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根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试验、进展试验等〕、获得结论、沟通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展反思走进化学试验一、生疏常见的化学仪器. 专业.专注.. .... .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二、试验根本操作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2、用量:(1)严格按试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3、剩余药品的处理:三不一要〔1〕不能放回原瓶〔2〕不要任凭丢弃〔3〕不要拿出试验室〔4〕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固体药品的取用:(1)块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操作为“一横二放三慢立”(2)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取,操作为“一横二送三慢立”5、液体药品的取用:(1)较多量:倾倒法〔瓶塞倒放、试管倾斜、标签向手心、瓶口挨着管口〕(2)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一捏二吸三悬空,不能倒置或平放〕(3)极少量:用玻璃棒蘸取6、肯定量药品的取用:(1)固体:用托盘天平称量A、构造:托盘、指针、分度盘、标尺、平衡螺母、底座、游码。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化学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元素与周期表1. 元素是由原子组成的,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子质量和物理性质。
2.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排列,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布成列,称为同一族或同一元素群。
3. 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数是指元素外层电子能级的数量,每一个新的周期都比前一个周期多一个电子能级。
4. 周期表中元素的主族数是指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列,同时这些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相同的化学性质。
5.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也分别排在周期表中的两条附加线上,它们具有特殊的电子排布,因此在化学性质上具有特殊的性质。
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式是指标识化合物中每个元素原子种类和数量的代号组成,分为分子式和离子式两种。
2. 分子式是包含化合物中每个元素的简称和原子数量的表示法,例如H2O表示水。
3. 离子式是表示化合物中离子结构的符号,常见的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如NaCl表示氯化钠。
4.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表示方法,包括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由箭头隔开,反应物在左侧,生成物在右侧。
5. 化学方程式还要满足物质的守恒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即反应物的量等于生成物的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电性质相等。
三、化学反应1.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化学价值不变,原子数和质量守恒。
2. 化学反应还可以分为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有不同的特征和规律。
3. 燃烧反应是指有机物或无机物与氧气发生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4.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反应,产生盐和水的化学反应,还可以用pH值来表征其性质。
5.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中产生氧化或还原的反应,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四、物质的分子结构1.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化学结合而成的,是一些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的基本单位。
2. 分子中的原子通过共价键相连,共享一定数量的电子,共价键的共享方式和位置决定了分子的形状。
3. 物质中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决定分子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化学知识点大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变化和组成的科学,是科技发展与生产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作为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化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生动有趣,是学生打牢科学基础的重要学科之一。
下面笔者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化学的各个知识点。
1. 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它主要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种。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不能被普通化学手段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在一定比例下组成的,可以被化学手段分解成更简单的物质;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其组成不固定,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2. 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含了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而电子则环绕在原子核外层。
学生需要掌握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概念,并熟悉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周期、键结构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规律性。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的物理状态、组成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涉及到反应物、生成物、摩尔比、反应方程式、化学计量等概念。
学生需要熟悉化学反应的分类、特点和常见反应类型,能够识别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变化,并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操作知识。
4.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当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时,会产生水和盐类的化合物。
学生需要掌握酸碱性和酸碱指示剂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的规律和应用,例如测定硬度、酸中和度等。
5.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分别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金属是一类在常温下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导电性的元素,常用于制造各种工业产品和消费品。
非金属元素则大多数存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如氮、氧、氢等。
学生需要掌握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应用,例如钠的化学反应、氧气的氧化反应等。
6. 化学能与化学储能化学能是物质进行化学反应时产生或消耗的能量,其单位是焦耳(J)或千焦(kJ)。
初二化学知识点汇总
初二化学知识点汇总如下:一、常见物质的颜色与状态1.固体的颜色:o红色固体:铜、氧化铁o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o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蓝矾、胆矾)o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o淡黄色固体:硫磺o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o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o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等o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o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等1.液体的颜色:o无色液体:水、双氧水o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o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o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o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o紫色溶液:石蕊溶液1.气体的颜色:o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o黄绿色气体:氯气o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二、物质的性质与俗称1.常见物质的俗称:o氯化钠(NaCl):食盐o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o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o氧化钙(CaO):生石灰o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o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o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o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o甲烷(CH4):沼气o乙醇(C2H5OH):酒精o乙酸(CH3COOH):醋酸o汞(Hg):水银o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三、化学基础知识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2.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3.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4.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5.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6.三大化学肥料:N、P、K。
7.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8.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
四、化学变化与反应1.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重点知识点第一章化学的科学方法和常用实验仪器-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 化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制定实验计划→ 实施实验→ 记录实验结果→ 分析实验结果。
- 常用实验仪器:三角瓶、燃料棒、显微镜、左旋糖、拉曼光谱仪等。
第二章空气的组成和净化-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组成的。
- 空气中的杂质包括固体颗粒、液体颗粒和气体颗粒,需要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方式进行清洁。
- 空气中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等,需要进行控制和净化。
第三章离子的生成和检验- 离子是由带电荷的原子或团簇组成的。
- 离子的产生方式包括化学反应、电解和辐射等方式。
- 检验离子的方法包括一些实验操作,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氯离子检验反应等。
第四章化学式和化学计算- 化学式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的组成,包括分子式、离子式等。
- 化学计算的类型包括化学反应计算、物质计算、电化学计算等。
- 化学计算需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例如:摩尔质量、摩尔比等。
第五章酸和碱- 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离子(OH-)的物质。
- 酸碱中和反应可以产生盐和水。
- 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第六章氧化还原- 氧化指的是物质失去电子,还原指的是物质获得电子。
-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损失和获得必须是相等的。
- 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单质氧化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等。
第七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 非金属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与金属元素有很大区别。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之间可以产生化学反应,例如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反应。
第八章金属材料的生产和加工- 金属材料的生产包括选矿、冶炼和精炼等步骤。
- 金属材料的加工包括热加工和冷加工两种方式。
- 金属的加工性与其晶体结构、组织结构等相关。
第九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热- 化学反应会产生热,这就是化学反应热。
八年级化学第一册知识点
八年级化学第一册知识点简介化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界物质变化和组成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
化学知识点众多,其中八年级化学第一册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八年级化学第一册的知识点,让大家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是一门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元素、化合物、分子、离子等。
物质是构成自然界的基本单元,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结合形成的物质,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结合而成的单个物质基本单位,离子是由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的。
二、化学计量化学计量是化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它包括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关系等。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守恒不变,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质量和物质的关系,化学计量关系是在化学方程式中表示元素的质量比和物质的分子数比等。
三、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是八年级化学第一册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原子结构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电子是带负电荷的云状物质,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物质,中子是不带电的粒子。
元素周期律是指把化学元素按照各自原子编号的大小排列,相邻元素的物化性质具有周期性的规律。
周期表中根据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将元素划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等几类。
四、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所组成的一种复合物。
溶质是指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指溶解溶质的物质,溶液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内溶质的质量与溶剂体积之比。
在八年级化学第一册中,溶液的浓度计算和物质的溶解度是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五、酸碱与盐酸碱与盐是化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酸是指具有酸性质的物质,碱是指具有碱性质的物质,盐是由酸和碱反应生成的复合物。
在八年级化学第一册中,需要了解酸碱的定义、性质及中和反应等知识点,还需要了解盐的种类、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研究的对象o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
2.物质的变化o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伴随现象包括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如燃烧、腐蚀、生锈、酿酒、食物腐烂等。
o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溶解、结晶、挥发等。
o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o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o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
4.性质与变化的区别o性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变化是一个过程。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实验观察的内容o变化前: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等。
o变化中:观察是否发光、放热、颜色变化、是否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o变化后: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药品取用的原则o三不原则:不闻药品气味;不尝药品味道;不能用手触摸药品。
o节约原则:按实验规定用量取药,不要浪费。
若没说明,应取最少量(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o剩药处理原则: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不能随意丢掉,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里。
3.基本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o药品的取用:块状固体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粉末状固体的取用(一斜、二送、三直立);液体的取用(瓶盖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
o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三不”(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时用灯帽盖灭,不可吹熄)。
o加热操作:给固体加热时,先预热,用外焰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给液体加热时,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试管外壁不能有水。
o量筒与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天平使用时,应调零,左物右码,先大后小,后调游码。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o实验现象:红磷燃烧,冒出大量白烟,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液面上升约1/5。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1. 基本概念和性质- 化学的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 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 元素的定义:由原子组成,不能进一步分解为物质的物质。
- 化合物的定义: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比例固定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判断,不影响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
- 化学性质: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涉及物质的内部结构和组成的改变。
2. 常见元素和化合物- 常见元素:氧、氢、碳、氮等。
- 常见化合物:水(H2O)、二氧化碳(CO2)等。
- 元素符号:元素的简化表示方法,如氧的符号为O,氢的符号为H。
3. 分子和离子- 分子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电中性物质。
- 离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以是正离子或负离子。
4. 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
- 反应物:参与反应的物质。
- 生成物: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物质。
5. 完全燃烧反应- 完全燃烧反应是指燃料与足够的氧气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 燃料:可以燃烧的物质,如木材、煤炭等。
- 反应方程式:燃料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6. 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 酸:能够产生H+离子的物质。
- 碱:能够产生OH-离子的物质。
- 中和反应方程式:酸 + 碱 -> 盐 + 水。
7. 化学式和化合价-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中元素的种类和个数。
- 化合价:元素在某种化合物中的化学结合能力。
8.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同时按照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的表格。
9. 常见化学反应- 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 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 金属的溶解反应。
- 金属的铁器腐蚀反应。
以上是八年级化学上册的部分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章:酸、碱和盐- 酸的定义和性质- 碱的定义和性质- 酸碱中和反应- 盐的定义和性质- 盐的命名和化学式第二章: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金属的化学反应- 非金属的性质和分类- 非金属的化学反应第三章:烧火与安全-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燃烧与氧气的关系- 燃烧的种类与应用-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措施第四章:碳与碳的化合物- 碳的性质和应用- 碳的同素异形体- 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 碳的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 碳的化合物:醇、醛、酮、酸第五章:化学能和化学反应速率- 功和能的关系- 化学能的转化- 化学能的释放和吸收- 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控制第六章: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分类和特性- 溶质和溶剂的定义和性质- 溶解度和饱和度的关系- 胶体的特性和应用- 胶体的稳定和失稳第七章:离子反应- 离子的概念和分类- 离子反应的基本规律- 阴离子和阳离子的识别- 离子反应的应用-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平衡第八章: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的组成和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的适用范围和限制- 反应热和反应的能量变化-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的应用第九章:金属活动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 金属元素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金属活动性与溶液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与气体的反应- 金属活动性的应用第十章:氧的性质和制备- 氧的性质和物理特性- 氧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氧的应用领域和意义- 氧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空气的组成和特点-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成分和含量- 空气中的杂质和污染物- 空气污染的成因和影响-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防治第十二章:水和溶胶- 水的性质和晶体水合物- 水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水的应用和意义- 水的结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溶度和溶解度的规律第十三章:电解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性质- 电解的条件和过程-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和电流- 电解的应用和意义-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第十四章:电与电源- 电流和电荷的概念和性质- 电流的表达和计算方法- 电流的测量和实验方法- 电源的原理和种类- 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一、物质的变化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可以”、“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知识点2 分子和原子考点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等微粒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考点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考点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考点四、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3 化学语言考点一、元素1、含义: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注意: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这类原子的质子数相同因此: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2、元素与原子的比较:3、元素的分类: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三种(考点二)4、元素的分布:①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②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O和Ca③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二、元素符号(考点三)1、书写原则: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表示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3、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
因此当元素符号前面有了系数后,这个符号就只能表示原子的个数。
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2H:表示2个氢原子。
小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考点九):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非金属气体单质、酸和多数氧化物(如CO2、H2O、SO3、HCl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由离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碱、盐2、物质的组成、构成的描述:①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元素组成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物质的构成:××物质由××分子(或原子、离子)构成例:水由水分子构成;铁由铁原子构成;知识点4 空气考点一、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装置图(见书P27)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冒出白色浓烟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原理:化学方程式: 4P + 5O2 2P 2O 55、注意事项:A 、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否则测量结果偏小)B 、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C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 、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6、实际在实验中测得的结果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A 红磷量不足;B 装置气密性差;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D 、没有预先在导管中装满水 考点二、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N 2)78%,氧气(O 2)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CO 2)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空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考点三、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例如:空气、雨水、溶液、碳酸饮料、牛奶等)注意:划分纯净物、混合物的标准是根据物质的种类来划分的。
只含一种物质的就属于纯净物,含有几种物质的就属于混合物, 考点四、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点燃考点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和烟尘。
2、污染来源: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3、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CO2含量过多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SO2、NO2引起)、臭氧空洞(飞机的尾气、氟里昂的排放)。
4、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态、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5、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知识点5 氧气考点一、氧气的物理性质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排水法收集),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考点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1、木炭(黑色固体)燃烧实验现象: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点燃气体。
化学方程式 C + O 2 CO 2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的氧气)。
2、硫粉(淡黄色)燃烧: 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化学方程式 S + O 2 SO 2注: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红磷(暗红色固体)的燃烧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化学方程式:4P + 5O 22P 2O 5(白固)注意:五氧化二磷(P 2O 5)是固体,不是气体 (二)与金属(镁、铁)的反应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化学方程式:2Mg + O 22MgO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点燃点燃点燃化学方程式:3Fe + 2O2 Fe3O4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
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呼吸作用,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酒醋的酿造等等。
总结: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
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大小成正比;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
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火星。
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考点三、氧气的用途(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考点四、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 +B +…… → E (简称“多合一”)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 →A +B +……。
(简称:“一变多”)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
知识点6 实验室制取氧气考点一、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空 气196℃),先蒸发出来183℃)考点二、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药品:过氧化氢(H 2O 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 2)B 实验原理:表达式:过氧化氢(H 2O 2) 水(H 2O ) + 氧气(O 2)化学方程式: 2H 2O 2 MnO2 2H 2O+ O 2 ↑注:MnO 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C 、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