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的翻译方法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视野下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

◎程光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事业也取

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大学建设和发展中的一些新的问题也日渐凸显。在当前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各类大学不

断重组与整合的关键时期,回归“应然”,从哲学的视角对一般意义上的大学理念、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作出反思和追问,进而对大学发展的根本方向进行探求,无疑会对大学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

一、大学理念

理念是一个哲学范畴,是同类事物最完美最完全的本质,是事物的共性。与

此相应,大学理念即是对“大学”这一社会存在的最完美最完全的本质和特性的规定,是其本然或应然的状态,是大学之所以为大学的共性和根本规定性,它指引和决定着大学的功能、定位、价值选择和发展方向,决定着大学精神的基本内

涵和特质,规约着大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讲,大学是人类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与小学

相对应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大学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文献记载,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大学”早在两千年前即已在中国出现。

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直到19世纪末才在中国正式出现,但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汉代的“太学”及后来的“国子学”、“国子监”、宋代的“书院”等等,都可以看作是与“教人识文字、学洒、扫、应、对等日常事情为主”的“小学”相对应的“以传授为人之道为根本”的高等学府一一“大学”。这些古代大学的基本目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提高学子的学术修养和个人修养,进而教其明了人之为人的根本道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标明了中国古代大学的根本价值取向,人文学术的崇高价值和社会地位,构成中国古代大学的鲜明特色,“传道、育人”成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根本目的。

在西方,最早出现的“大学”(高等教育实体)当属古希腊的“学园”。公元前387年,哲学家柏拉图在雅典创办高等教育实体“学园”(Academy),其

基本职能就是传授知识、为社会培养精英人才、围绕“善”的理念对哲学、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不同领域展开研究。追求哲学理念和崇高价值成为这类学园的基本目的和精神。尽管东西方古代高等教育实体在文化性格存在着差异,但是,传授知识、研究学问构成它们共同的内容,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它们

共同的追求。这些古代的高等教育实体虽然和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存有差距,但是,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所崇尚和追求的目的和价值却为现代大学所继承,成为现代大学理念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近现代大学直接起源于12、13世纪的欧洲中世纪。在欧洲,“大学”一词的含义源于拉丁语“行会” (u ni versitus),指学者们为保护自身利益而形成的学术行业团体。法国的巴黎大学和意大利的波罗那大学是最早产生的两所中古大学。中世纪大学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主,以培养高贵的、有教养的人为追求,基本上游离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之外,对社会的直接影响较小。其内部实行学者

自治,主张多学科并存,主要培养神职、法律及医学人才。

中世纪古典大学的大学理念随着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兴起而逐渐被超越

和打破。以19世纪洪堡主持创立的柏林大学的诞生为标志,大学开始与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密切联系,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正式出现。柏林大学改变了中世纪古

典大学的培养目标,把原来大学主要为国家培养官吏和神职人员转变成为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国家学术水平的中心。洪堡明确提出了“育人” “科研”并重的大学理念,推崇“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强调大学不但要成为人才培养的中心,还要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把科学研究作为

大学的重要功能,标志着“现代大学”的一些基本价值和制度特征已经形成。

19世纪30年代,美国大学的兴起,使大学理念发生了进一步的变革。美国

的一些大学如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明确提出,大学要对社会开放,并对社会

产生作用,大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大学以前所

未有的速度融入社会,教学、科研与直接的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大学从社会的边缘逐渐置身于社会的中心,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不仅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更对社会的文化进步和思想创新有着巨大的示范和幅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后,全球化浪潮使大学理念发生进一步变化。新的大学理念

提出,大学的成果是人类的文明发展的结果,它的成果理应为全人类所共享,所以,大学应成为一个人类文化交流的中心,体现一种多元化的碰撞和冲击,从而为建设人类最先进的文明作出贡献。

从大学的演变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大学理念随时代的变化经历了从传统到

现代的变革过程。但是,在对大学从古至今的历史考察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大学理念的变化沿革中却有不变者存在:育人启智、传承文化、研究学问、推进文明、教化社会是古今大学的共同追求,构成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和大学的基本职

能。虽然每个大学都可以提出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但是,作为大学之一般,作为大学共性的大学理念却对其发展有着根本的制约和导向作用,并由此而决定了

现代大学所应具有的根本精神。

二、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蕴涵在大学理念之中,是人们投射到大学这种社会设置上的一种精神祈望与价值建构,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积淀而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和文明成果,是大学发展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的本质特征在精神层面上的反映,是大学的灵魂和大学生命力的源泉,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之

所在,更是大学之为大学的确证依据。“大学精神”的内涵可以通过其本质特征

进一步展开,而对其本质特征的分析又可以深化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并重。科学和人文代表了人类精神的两个基本方面。

也构成了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科学精神是一种理性精神,是一种“求真”的精神,其追问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是”,它给予的是客观、求实和无私利的

精神。大学是开展科学研究、培养科学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学、科研是大学的基本职能,“求真”是大学精神的基本要求。人文精神是以价值和伦理为核心的精神,是一种“求善”的精神,它追问的是“应然”和“应当如何”,它体现了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它给予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永恒的道德精神和人之为人的基本原则。其内容展开则是:对生命及个人独特价值的尊重、对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关怀、对人的整体性的认同、对不同观念的宽容、对群体合作生活的真诚态度等等。大学是“育人”的场所,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决定了人文关怀在大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实然层面来看,由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追问方式和取向的不同,在现实特殊的历史境遇中,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产生了矛盾和分裂。但是从应然性层面来讲,二者的根本精神和目的又是内在统一的,它们应共同服务于人

性的养成和社会的整体进步。大学“育人启智”的这一根本性任务决定二者之间必须做到整合与协调,必须将对科学的追寻和探索统一于达至人性境界提升的目的之中。

同时,作为理性精神最典型的文化形态一科学和技术在价值上中立的性质,

决定了它们本身无法给出恰当的价值选择。科学技术知识一旦游离了人文精神的

约束,摆脱了价值坐标的有效范导,就难免导致悲剧性的后果。这已经为历史事

实所反复证明。人格的全面培育和学问的扎实研究是大学的教育目标,人文精神追求“善”,科学精神讲究“真”,科学与人文协调统一,大学才能体现一种真正的精神之“美”,才能真正陶冶一代代大学人的精神气质,形成他们的科学良

心和科学道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的职能,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类的精神家园。

独立精神与自由精神的统一。独立精神是与自由精神联系密切而又有着不同内涵的一个范畴。就大学而言,独立是指品格的独立、人格的独立,自由则是思

想的自由、学术的自由。独立精神是自由精神的前提和保证,自由精神则是独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