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合集下载

抗生素在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治疗指南

抗生素在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治疗指南

抗生素在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治疗指南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袭皮肤、皮下组织、深部软组织,触及肌肉、血管、神经和骨骼等结构,并引起明显的炎症反应。

由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易导致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并且对治疗的抗生素选择和应用产生较大影响,因此编制一份针对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依据现有的文献和临床实践,就抗生素在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的治疗指南进行探讨。

一、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分类与病原微生物选取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细菌等尤其是厌氧菌所致;慢性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则常由革兰阴性菌、放线菌或真菌感染引起。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致病菌定植情况以及抗生素的药物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对于急性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等广谱抗生素可作为首选。

而对于慢性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特异性抗菌谱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利福霉素及抗真菌药物等。

二、常用抗生素的使用原则1. 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及许多革兰阴性菌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耐药菌的覆盖率较低。

应谨慎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避免造成耐药性,同时关注患者的过敏史。

2. 高级头孢菌素:高级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的杀菌效果迅速而强力。

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高级头孢菌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3.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治疗重症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重要药物之一。

但由于其肾毒性和耳毒性的副作用,使用时需注意剂量的控制及监测肾功能。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和某些厌氧菌均有较好的活性。

但目前已广泛出现耐药菌株,使用时应慎重,避免滥用。

5. 利福霉素:利福霉素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感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导言:单纯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仅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感染,通常由常见的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引起。

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指的是感染范围更广、严重程度更高的感染,常涉及深部软组织、关节和骨髓等。

研究指导原则:1. 根据临床表现和危险因素选择抗菌药物:对于单纯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针对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是首选。

如果患者对这些药物过敏或耐药,可考虑使用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

对于复杂性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氨苄西林/舒巴坦(ampicillin/sulbactam)或替卡西林/克拉维酸(ticarcillin/clavulanate)。

2.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在临床研究中,应优先考虑使用致病菌敏感的抗菌药物。

因此,在治疗之前,应收集病原细菌的分离物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如果革兰阳性球菌对氧化物酶敏感,则可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高危和免疫抑制患者的治疗:高危和免疫抑制患者的感染往往需要更加积极和持久的治疗。

这些患者常常存在多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所以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5. 外科切口感染的治疗:对于外科切口感染,除了合适的抗菌药物,还应该进行手术引流。

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可以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对于革兰阴性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可以考虑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结论: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菌的敏感性以及抗菌药物的特点来确定。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潜在的耐药性问题。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毛囊炎、疖、痈通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脓疱病几乎都由溶血性链球菌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

手术切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腹腔、盆腔手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亦常见。

创伤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复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菌之一,早期更多见,此外还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后者以医院感染多见。

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褥疮感染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治疗原则】1.轻症皮肤、软组织感染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只需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如碘伏)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

2.中、重症或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需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3.抗菌药物治疗前应争取将感染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查,全身感染征象显著的患者应同时做血培养。

慢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尚应送脓液作抗酸涂片及分枝杆菌培养,必要时做病理检查。

4.获病原检查结果后,根据治疗反应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5.注重综合治疗及基础疾病治疗,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经验治疗】见表 4-23。

表 4-23 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经验治疗感染伴随情况病原体宜选药物可选药物毛囊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可自愈,不需抗菌治念珠菌、铜绿假单疗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局部用莫匹罗星、念珠菌感染可局部使用抗真菌药物如克霉唑、咪康唑疖,痈病情轻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部治疗为主,莫匹罗星软膏、鱼石酯软膏SMZ/TMP,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病情复杂可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病情重,伴脓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SMZ/TMP、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针毒症或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针对MRSA 可选糖肽类对 MRSA 感染可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或替加环素脓疱病金黄色葡萄球菌,A 莫匹罗星软膏局部使组溶血性链球菌用,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SMZ/TMP,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针对MRSA 感染可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A 组溶血性链球菌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唑林等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烧伤创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根据感染情况选择苯唑铜绿假单胞菌、A 组西林,或头孢唑林,或溶血性链球菌、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杆菌、肠球菌等头孢哌酮/舒巴坦伴脓毒症者,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感染伴随情况病原体宜选药物可选药物手术切口感染不涉及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的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轻症,不伴毒血症状:仅需通畅引流;伴全身毒血症状:须通畅引流,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或头孢唑林,或头孢呋辛怀疑 MRSA 感染:糖肽类或利奈唑胺;重症可选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或替加环素手术切口感染涉及消化道和女性生殖道的手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科细菌、拟杆菌属等轻症,不伴毒血症状:仅需通畅引流;伴全身毒血症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第三代头孢或头孢哌酮/舒巴坦+甲硝唑怀疑 MRSA 感染: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重症可选碳青霉烯类+糖肽类或达托霉素或替加环素动物咬伤猫、猪,狗、蝙蝠、鼠等咬伤多杀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多西环素、头孢呋辛、克林霉素气性坏疽产气荚膜梭菌等克林霉素+大剂量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头霉素类,多西环素糖尿病足溃疡,表浅炎症小于 2cm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少数为链球菌SMZ/TMP 或氟喹诺酮类或米诺环素口服第二代或三代头孢菌素溃疡,表浅炎症大于 2cm,且累及筋膜常为混合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A 组溶血性链球菌、B 组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SMZ/TMP,或氟喹诺酮类口服伴有毒血症状者,静脉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怀疑MRSA 时使用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坏死性筋膜炎A、C、G 组溶血性链球菌、梭菌属、厌氧菌、MRSA 或混合感染大剂量青霉素+ 克林霉素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若怀疑伴有MRSA 感染加用糖肽类或达托霉素或利奈唑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综合征产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第一代头孢如头孢唑林青霉素过敏或针对 MRSA 可选糖肽类或利奈唑胺或达托霉素【病原治疗】见表4-2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201. 引言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和预防细菌感染的药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也在不断增强。

因此,为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制定适用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2020年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 确定感染类型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感染类型。

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不同类型的感染所需的抗菌药物也不同。

3. 考虑药物的光谱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要考虑药物的光谱。

广谱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杀灭多种细菌,但也容易导致抗药性的发展。

因此,在指导原则中,应鼓励合理使用狭谱抗菌药物,以避免不必要的抗药性。

4. 首选和备选药物根据感染类型和药物的光谱,指导原则应列出首选和备选药物。

首选药物是治疗该类型感染的首选药物,备选药物则是在首选药物无法使用或无效时可以考虑的药物。

这样的选择遵循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5. 细菌耐药性和监测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力增强,导致药物失效。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监测变得尤为重要。

指导原则应包含对常见细菌耐药性的介绍,并提供相应的监测方法和建议。

6. 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和剂量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也包括确定使用抗菌药物的时机和剂量。

在指导原则中,应明确不同类型感染的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和剂量的建议,以便医生和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决策。

7.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包括过敏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

指导原则应包含对不良反应的介绍,以及如何监测和处理不良反应的建议。

8.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在最后一部分,指导原则应强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过度使用不仅会导致抗药性的增加,还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医生和患者应共同努力,遵守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定。
2. 2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
2. 2. 1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目的 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本原则
以及清洁 - 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 3. 1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表 1)
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3. 1. 1 基本原则 许多抗菌药物在人体内主要经肾排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 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 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 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 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 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 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1. 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 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 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 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 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病人必须在开 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 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 需要开展药敏工作。
抗菌药物不易达到的部位的感染( 如中枢神经系统感 染等),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 治疗剂量范围高限); 而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多数药物尿药浓度 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 治疗剂量范围 低限)。
1. 4. 3 给药途径
1. 4. 3. 1 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 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 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 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 给药。 1. 4. 3. 2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 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 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 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 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 例如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到治疗浓度时可 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此情况见于治疗中枢 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裹性厚 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以及眼科感染的局部用 药等。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等黏膜表面的感染 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但应避免将主要供 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 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 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 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 局部滴耳。 1. 4. 4 给药次数 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 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 β 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 1 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 1 日给药 1 次(重症感染者例外)。 1. 4. 5 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 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 72 ~ 96 小时,特殊情况, 妥善处理。但是,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 膜炎、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 扁桃体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 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1. 4. 6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 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 指征联合用药:①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 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 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 2 种以上病原菌感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
【治疗】
1.给予抗菌药物前留取清洁中段尿,做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经验治疗时按常见病原 菌给药;获知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后,根据经验治疗效果及药敏试验结果酌情调整。
2.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初发患者,首选口服用药,宜用毒性小、口服吸收好的抗菌药 物,疗程通常为 3~5 天。
3.急性肾盂肾炎伴发热等明显全身症状的患者应注射给药,热退后可改为口服给药,疗 程一般2 周。反复发作性肾盂肾炎患者疗程需更长,并应特别关注预防措施。
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支气管扩张合并急性细菌感染时,最常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 血杆菌,其次为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少见星形诺卡菌、曲霉、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及分枝杆菌等。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原则】 1.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门诊或住院治疗,以及是否需要入住 ICU,并尽
早给予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2.注意结合当地病原体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选用抗菌药物。 3.住院患者入院后应立即采取痰标本,做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
菌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的药物。获病原学检测结果后应根据治疗反应 和检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3.初始治疗时需静脉给药;病情好转后可改为口服或肌内注射。
骨、关节感染
骨、关节感染包括骨髓炎和关节炎。急性骨髓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如 1 岁以上小儿亦可由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引起,老年患者可由革兰阴性杆菌引起。需要注 意的是慢性骨髓炎患者窦道流出液中分离出的微生物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感染的病原体。
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的患者。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 急性细菌性中耳炎的病原菌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 最为常见,少数为 A 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治疗】 1.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产β-内酰胺 酶菌株多见时,也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2.其他可选药物有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头孢菌素。 3.用药 3 天无效的患者应考虑为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可选用 大剂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口服或头孢曲松静脉滴注。 4.疗程 7~10 天,以减少复发。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

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是指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要考虑药物选择、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疗程以及联合用药等原则,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以下是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详细讨论。

1.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根据致病菌的敏感性结果,选择对致病菌敏感、具有良好组织渗透性、能达到治疗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肾功能、肝功能、年龄等因素,并且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计病原菌进行合理的药物选用。

2.合理确定用药剂量:用药剂量的确定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来确定,以达到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特殊群体如老年人、儿童、孕妇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剂量的选择需要额外慎重,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者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3.合理选择用药途径: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合理选择用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使用等。

对于不需要立即起效的疾病,可以选择口服给药,而对于需要迅速起效或者无法口服的疾病,可以选择静脉给药。

同时,还应注意用药途径对药物浓度的影响,不同途径的用药剂量可能有所不同。

4.合理确定疗程: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致病菌的类型、患者的耐药性等因素,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疗程。

对于急性感染,一般建议用药7-14天。

对于慢性感染或复杂感染,可能需要更长的疗程。

同时,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监测疗效并及时调整疗程。

5.注意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联合使用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

例如,在治疗严重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时,联合用药可以提供广谱的覆盖,减少耐药菌的机会。

但是,需要注意合理选择联合用药的药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联合使用。

6.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同时,需要注意抗菌药物使用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肾脏损伤、肝脏损伤等,并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应用指征:抗菌药物的应用应基于明确的感染证据,如细菌培养结果、临床表现等。

对于没有明确感染证据的情况,应避免使用抗菌药物。

2. 合理选择药物: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药敏试验结果以及药物的抗菌谱、药动学特点、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优先选择窄谱、高效、低毒、价廉的药物,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3. 确定用药剂量和疗程:用药剂量和疗程应根据病原体的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用药剂量应足够,疗程应足够长,以确保病原体被彻底清除。

4. 遵循用药原则: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早期、足量、足疗程、联合用药”的原则。

同时,应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如过度使用、频繁更换药物等。

5.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6. 遵循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
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禁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不良反应或药效降低。

总之,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应遵循科学、规范、合理的原则,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同时,医生和患者都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理解,共同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皮肤软组织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皮肤软组织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细菌性感染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目录一、概述 (3)(1)前言 (3)(2)目的及应用范围 (3)(3)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概况 (3)(4)临床试验前提 (4)二、临床试验规划和方案 (5)(一)总则 (5)1、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定义 (5)2、目标病原菌 (5)3、目标人群 (5)4、有效性评估 (5)5、安全性评估 (6)6、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 (7)7、药物敏感性折点 (7)8、批准上市后的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研究 (7)(二)临床试验方案 (7)1、试验设计 (7)2、试验人群 (8)3、主要入选标准 (8)4、主要排除标准 (8)5、中止标准 (9)6、特殊人群 (9)7、药代动力学/药效学评价 (10)8、研究药物剂量的选择 (10)9、对照药的选择 (10)10、先前抗菌药的使用 (10)11、辅助治疗 (11)12、合并用药 (11)13、有效性评估 (11)14、安全性评估 (13)15、试验访视及评价时间 (13)16、统计学要求 (14)17、说明书撰写 (15)主要参考文献 (15)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1)前言“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于2015年由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在我国颁布并实施。

该指导原则对全身用的各种抗菌药临床试验的技术要求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为药品注册申请人和临床试验研究者规划、设计、实施临床试验提供了技术指导。

在此总体框架下,进一步制定系列治疗不同细菌性感染临床适应证药物研发的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非常必要,旨在为注册申请人及临床试验研究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技术帮助与指导。

本“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抗菌药物研发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即为该系列技术指导原则之一。

(2)目的及应用范围制定本指导原则旨在为药品研发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办者)和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研究者(以下简称研究者)在研发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Acute Bacterial Skin and Skin Structure Infection, ABSSSI)全身治疗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的总体规划、设计、实施和试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以促进和尽力保证对研发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确切评价。

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

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

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摘要:1.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背景和意义2.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实施对象和试验目的3.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步骤4.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结果判断和处理5.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6.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推广和应用正文:一、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导致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峻。

为了有效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降低耐药风险,抗菌药物皮肤试验应运而生。

皮肤试验作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前的必经环节,旨在评估患者对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以确保用药安全。

二、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实施对象和试验目的抗菌药物皮肤试验适用于所有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

试验主要目的在于检测患者对抗菌药物是否存在过敏反应,以降低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严重过敏事故。

三、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试验方法和步骤1.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病情、抗菌药物过敏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皮肤试验。

2.准备试验材料:准备好试验用的抗菌药物、注射器、酒精棉球、镊子等物品。

3.患者准备:患者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化妆品、香水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物质。

4.试验操作:选择前臂内侧等无毛发、色素较少的部位,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然后使用注射器将抗菌药物注射到皮肤表面,形成直径约2-3 厘米的药膏。

5.观察结果:试验后20-30 分钟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红肿、皮疹、瘙痒等症状,即为阳性反应。

四、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结果判断和处理1.结果判断:试验结果为阳性时,表示患者对抗菌药物过敏;结果为阴性时,表示患者对该抗菌药物无过敏反应。

2.结果处理:对于试验结果阳性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抗菌药物,并根据病情选择其他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阴性患者,可按照医生建议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五、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1.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感染;试验后24 小时内避免接触水、刺激性物质等。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是一系列旨在帮助企业开发治疗感染的抗菌药物的指导原则之一,所提供的信息可帮助申办者规划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正确执行并适当监控临床研究的实施,收集用于分析的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分类与分析。

参照本指导原则设计及开展的临床研究应能为管理机构在判断所研究抗菌药物治疗特定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提供必需的信息。

本指导原则重点关注治疗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的开发。

二、背景近年来,管理机构已经针对创新性抗菌药物研发的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及结果分析等进行了广泛研讨,并撰写完成了“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该项指导原则系抗菌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性指导原则,但感染性疾病种类繁多、特点不一,难以在该指导原则中针对特定病种的重要技术内容进行一一反映。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治疗该类疾病的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在病例入选、分组、病原菌的收集和处理、结果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多特殊性,因此,本指导原则为“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下的一个分支,旨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具体特点对该类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三、单纯性及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一)研究的一般考虑1.研究特征建议通过能满足统计学要求且有良好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来阐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类似于或优于已批准药品的有效性)。

总样本量中应保证下列各种感染患者的比例不少于20%:单纯性脓肿(simple abscesses)、脓疱疮、疖和疖病、蜂窝织炎。

研究治疗这些感染的试验药物的临床试验方案应有十分明确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定义,应将临床疗效作为该类感染的主要疗效参数。

至少50%的临床可评价患者应能同时进行细菌学评价,以获得足够数量的特定致病菌阳性的可评价病例,用以评价针对特定致病菌的总体有效性。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抗菌药物的应用是治疗这类感染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制定,能够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抗性发生率。

下面将从单纯性和复杂性感染的定义、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以及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单纯性和复杂性感染的定义有所不同。

单纯性感染主要是指局部感染,如脓疱、浅表性切割伤、浅表性烧伤等,通常无其他系统感染的迹象。

这类感染一般由单个病原体引起,治疗相对简单,通过外用药物或口服抗菌药物即可控制感染。

复杂性感染则指深部组织感染、骨髓炎、脑膜炎、深部切割伤、严重烧伤等,感染病变较为严重,并常伴随全身化脓性炎症反应。

这类感染往往由多种病原体引起,治疗相对复杂,需要全身抗菌药物治疗。

其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在单纯性和复杂性感染中也有所不同。

对于单纯性感染,治疗原则是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可以满足对多种致病菌的覆盖。

对于复杂性感染,治疗原则则要求选择更为强效的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充分考虑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避免使用已经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

最后,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制定,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指导医生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在临床试验中,应充分选择研究对象,明确疾病的诊断标准,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应合理设计试验方案,包括研究药物的剂量、途径和疗程等,以及对照组的选择和随访时间等,能够更好地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此外,还应注意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评价和监测,以及对药物的耐药性进行评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的制定,对于指导医生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临床试验设计和评价,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抗性发生率,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

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

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摘要:一、前言二、皮肤试验的目的和意义三、皮肤试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四、皮肤试验的方法和步骤1.皮肤试验前的准备2.皮肤试验的具体操作3.皮肤试验后的观察和记录五、皮肤试验结果的判断和处理六、皮肤试验的注意事项七、结论正文:一、前言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也日益受到重视。

皮肤试验是检测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一种重要方法。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操作,我国制定了《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

本文将围绕该指导原则,对皮肤试验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二、皮肤试验的目的和意义皮肤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患者是否对特定抗菌药物过敏。

通过皮肤试验,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抗菌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三、皮肤试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皮肤试验适用于怀疑对特定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

禁忌症包括: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史、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严重的皮肤病、感染性疾病活动期等。

四、皮肤试验的方法和步骤1.皮肤试验前的准备: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试验。

2.皮肤试验的具体操作:在患者的前臂内侧进行皮肤试验,采用点刺法或皮内注射法。

3.皮肤试验后的观察和记录:观察皮肤试验部位的变化,记录试验结果。

五、皮肤试验结果的判断和处理皮肤试验结果分为阳性、阴性和不确定。

阳性结果表示患者对特定抗菌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阴性结果表示患者对特定抗菌药物不过敏,可正常使用;不确定结果需要进一步评估。

六、皮肤试验的注意事项1.皮肤试验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2.皮肤试验过程中,患者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试验。

3.皮肤试验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

七、结论《抗菌药物皮肤试验指导原则2021》为我国抗菌药物皮肤试验的实施提供了依据。

皮肤软组织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皮肤软组织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皮肤软组织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皮肤软组织感染是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浅表深层软组织等部位的感染病变,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主要针对这一类型感染所进行的临床试验进行规范和指导,以下是相关的指导原则:一、试验设计:1.选择合适的对照组:-正性对照组:使用已知有效的抗菌药物作为对照,用以验证试验药物的相对疗效;-安慰剂对照组:使用安慰剂进行对照,验证试验药物的绝对疗效;-阴性对照组:用于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病情改善或痊愈。

2.随机分组:-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随机数表或随机数生成软件进行分组,以减少偏倚和偏差。

3.盲法:-双盲设计是优选的,既医生不知道给予试验药物还是对照药物,患者也不知道自己所接受的是试验药物还是对照药物,以减少主观评价的干扰。

二、入选标准:1.临床诊断标准的明确化:-确定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如化脓性感染、深部组织感染等;-完成感染病原学检测,准确鉴定病原菌的种类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2.入选患者的特征:-年龄范围的限定,排除儿童和老年人的干扰;-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缺陷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

三、随访及评价指标:1.治愈、好转、难治性治疗失败的定义:-治愈:病情完全消除,患者无临床症状,无任何迹象表明感染存在;-好转:病情明显减轻,临床症状得到控制,无进展趋势;-难治性治疗失败:患者不愿继续接受试验药物治疗或试验药物治疗无效。

2.指标选择:-主要评价指标:治愈率、有效率、复发率、耐药率等;-次要评价指标:疼痛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局部炎症消退时间等。

四、临床试验步骤:1.药物剂量的确定:-根据患者的特征、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进行初步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2.治疗时间的确定:-根据临床经验和文献报道确定治疗的时间,通常为7-14天;-对于难治性感染,可以延长治疗时间。

3.安全性和毒性监测:-记录和评估患者在试验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监测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的变化。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之一,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疾病。

但是,不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以下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导原则:1. 根据细菌药敏试验选择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当进行细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对感染细菌敏感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不必要的使用。

2. 严格掌握用药途径和剂量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掌握用药途径和剂量。

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导致疗效不佳或药物副作用。

3. 观察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如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药物不耐受的情况,应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避免病情加重或产生严重后果。

4. 合理选择疗程时间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疾病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合理选择药物的治疗疗程时间。

避免过短或过长的治疗时间导致疗效不佳或提高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5. 防止滥用抗菌药物为了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增加,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避免滥用。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应谨慎选择,并避免在治疗不需要的情况下过度使用抗菌药物。

6.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抗菌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导致疗效降低或药物副作用增加。

因此,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结语总的来说,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必须严格按照指导原则合理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细菌耐药性的风险。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要慎重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使用,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毛囊炎、疖、痈、淋巴管炎、急性蜂窝织炎、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及褥疮感染等。

毛囊炎、疖、痈及创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金葡菌;淋巴管炎及急性蜂窝织炎主要由化脓性链球菌引起;褥疮感染常为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或有合并症者,属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不伴以上情况者为单纯性皮肤、软组织感染。

【治疗原则】
1. 皮肤、软组织感染中病灶小而表浅、数量少者如脓疱病,只需局部用药。

病灶广泛,并伴发热等全身症状时宜同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

轻症感染患者可口服给药,严重感染患者可静脉给药。

2. 局部用药以消毒防腐剂(如碘伏)为主,少数情况下亦可用某些主要供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如莫匹罗星等。

3. 轻症患者可针对常见病原菌进行经验治疗。

全身感染征象显著的患者,应做创面脓液培养,并同时做血培养,获知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必要时据以调整用药。

4. 有脓肿形成时须及时切开引流。

【病原治疗】。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引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和滥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寻找新的抗菌药物和合理应用现有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作为新药开发和合理用药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

一、抗菌药物临床研究的伦理原则1.尊重个体权益: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应遵循人体伦理原则,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包括知情同意、自愿参与、隐私保护等。

2.不利受益原则:研究设计应明确标明可能的风险和不良反应,并确保有充分的保护措施,不能将受试者处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3.公正原则: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应合理选择研究人群,研究结果应公正可靠,不能有选择性地报道结果。

二、抗菌药物临床研究设计原则1.随机对照实验: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应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以减少实验偏倚并提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剂量确定:研究过程中应根据科学原理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包括最佳给药途径、疗程长度等,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毒副作用。

3.安全性评估: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应注重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包括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确保研究过程的安全性。

三、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和评价原则1.效果评价: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应通过严格的数据分析方法和研究设计,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效果,包括临床疗效、微生物敏感性等指标。

2.安全性评估:应对药物的不良事件进行及时监测,并进行合理评估和处理,确保药物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

3.经济性评价:抗菌药物临床研究也应注重对药物的经济性进行评价,包括药物的成本、效果与成本的关系等,以指导临床决策和合理用药。

四、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合理用药原则1.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只应用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并遵循临床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合理的抗菌治疗。

2.多学科合作:抗菌药物临床研究应强调多学科的合作与沟通,包括临床医生、药师、微生物学家等专业人员的参与,以确保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目录I. 前言: (4)II. 背景: (4)III. 单纯性和复杂性的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5)研究的一般考虑:A. (5)B. ........................................................................................................入选标准:7 排除标准:C. (8)药物剂量及用药方案:D. (9)评价:E. (10)疗效分类:2F. (11)统计学考虑:G. (13)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I. 前言:本指导原则是一系列旨在帮助企业开发治疗感染的抗微生物药品的指导原则中的一个。

本指导原则提供的信息可帮助申请人规划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正确执行并适当监控临床研究的实施、收集可用于分析的相关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分类与分析。

参照本指导原则设计及开展的临床研究应能为管理机构在判断所研究抗微生物药物治疗特定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提供必需的信息,对于与本文相关议题的基本信息,读者可参考题目为“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已于2008年在SFDA网站公示征求意见,目前正待颁布)。

本供企业用指导原则重点关注于单纯性和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抗菌药物的开发。

II. 背景:近年来,管理机构已经针对创新性抗菌药物研发时临床试验设计、实施及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讨,并撰写完成了“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该项指导原则已于2008年在SFDA网站公示并征求意见,其最终修订稿正待颁布。

该项指导原则系抗菌药物临床试验的一般性指导原则,但感染性疾病种类繁多、特点不一,难以在该指导原则中针对特定病种的重要技术内容进行一一反应。

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巨大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该类疾病的抗菌药物临床试验设计在病例入选、分组、病原菌的收集和处理,结果评价等方面存在较多特殊性,因此,本指导原则为“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下的一个分支,旨在“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一般性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具体特点对该类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III. 单纯性及复杂性的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A. 研究的一般考虑:1. 研究特征:建议通过满足统计学要求且良好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来阐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类似于或优于已批准药品的有效性)。

患者的总数中应保证下列各种感染的患者的比例不少于20%:单纯脓肿、脓疱病皮损、疖、蜂窝织炎。

研究治疗这些感染的试验药品的临床试验方案应建立十分明确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疗效定义,应将临床疗效作为供此类感染使用的主要疗效参数。

至少应对50%的临床可评价患者同时进行微生物学评价,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携带特定致病菌的可评价病例,来评价针对特定致病菌的总体有效性。

采用仅对一个或两个特殊分类的单纯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进行了研究的临床研究进行NDAs申请,则应仅批准其用于这些特定感染的治疗。

请注意以下四个提示:●在菌培养中观察到仅有一过性的或寄植于皮肤的细菌单纯生长的患者不应作为可进行微生物学评价的患者。

在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适应症及用法的章节中所列出的致病菌应是提交的数据中所证实的致病菌,且提交的数据同时也能够反映目前已知的这些致病菌在这些类型的皮肤感染中的致病性。

另外,应获得符合要求的微生物学培养样本,从而可根据数据做出具有生物学意义的结论。

●研究中大多数无法进行微生物学评价的患者应是具有在低致病菌痊愈为标准做出诊断的患者(如,蜂窝织炎)。

通过采用前瞻性的严格病例定义,可支持此类病例作为可能的细菌性感染病例。

●分析这些感染的治疗效果时,应按照是否采取治疗性外科干预措施来进行分层分析。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由于研究药物的失败需要采用外科治疗方法作为辅助或后续的治疗方法以成功治疗单纯性皮肤感染,此时,该病例应作为治疗失败的病例接受评价。

●数据分析通常应能证实(通过与独立的95%置信区间检验的指示进行比较)总体临床可评价患者、以及可接受临床及微生物学评价的患者亚组的治愈成功率。

同时,分析应能够在可接受临床及微生物学评价的患者亚组中建立临此外,应提交能够充分支持研究药物治疗某种疾病的临床有效性的微生物学数据以及人体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数据。

此类研究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方面,如组织分布研究,该项研究应证实,在NDA申请中的给药方案下,研究药物或其它经过验证的替代标记物渗透入皮肤及表皮结构组织中的量能在足够时间内达到并超过预期的药物敏感致病菌的MIC90。

如果某位申请人选择在某一适应症进行一个以上的充分的良好对照的试验(如,通过研究建立供药品使用的充分的总体安全性数据库),则与该适应症相关的、特定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数据通常不是必须提交的。

2.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研究特征:建议通过满足统计学要求且良好对照的多中心试验来阐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即,与已批准的用于治疗这些类型感染的药品或某一治疗方法相比,具有类似或更好的有效性)。

在这个适应症的研究中,应纳入患有感染性溃疡、烧伤、以及严重脓肿患者或其它接受抗微生物药物但还需要外科干预治疗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深部软组织感染的患者。

研究中入选的患有上述各种类型感染的患者的数量应能够保证该适应症被批准。

采用仅对一个或两个特殊类型的感染进行研究的临床试验进行NDAs申请应仅被批准用于这些特定感染的治疗。

治疗此类感染的研究药物的试验方案应具有十分明确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评价标准以及疗效定义,临床疗效应作为该种感染的主要有效性参数。

尽管如此,至少应同时对70%的临床可评价患者进行微生物学评价,以获得足够数量的携带特定致病菌的可评价病例,来评价对特定致病菌的总体有效性。

在这些感染中的治疗结果分析应按照是否采取治疗性外科干预措施来进行分层。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出现由于研究药物的失败而需要采用外科治疗方法作为成功治疗这种感染的辅助或后续的治疗,此时,该病例应被评价为治疗失败的病例。

3. 病种的定义:由于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多种多样性,因此很难对每一种疾病分别进行研究。

此外,由于很多类型的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常常是由相同的致病菌引起的(例如,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脓疱疮,丹毒,蜂窝组织炎、以及单纯脓肿,均主要由化脓性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且对相似的抗微生物药物治疗产生相似的效应,因此可在对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研究中对该系列疾病进行研究,或可在两种宽泛类别中进行研究。

分类的名称为“单纯性皮肤及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复杂性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单纯性类别的感染包括诸如单纯脓肿、脓疱病皮损、疖、以及蜂窝织炎。

在临床试验中应不包括通过简单外科处理即可治愈的感染,如孤立(意指单一孤立区域的感染)的疖肿或毛囊炎。

复杂性类别的感染包括深层软组织感染或需要有效的外科干预治疗的感染,如感染性溃疡、烧伤、以及大的脓肿或那些可能使治疗应答复杂化的重要基础疾病下。

在某一解剖部位的浅表感染或脓肿,如直肠区域,由于厌氧菌或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累及该部位的风险较高,故应被视作复杂性感染。

临床上也存在一些难以归类至以上两大感染类型中的情况。

同时,也存在不属于这两种类型的情况:烧伤患者中活动性感染的治疗或在相同试验组内感染的预防性治疗等。

一些罕见的感染(例如,坏死性筋膜炎),因为存在那些可能影响某抗感染药物疗效正确评价的基础病情(例如,异位性皮炎或湿疹的二次感染)、或存在免疫缺陷的患者(例如,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中出现坏疽深脓疱病)、或者与修复(prosthetic)材料相关的感染(例如,导管隧道感染)等,而使感染复杂化的情况,均不应包括在关键的临床研究中以支持新药的批准。

尽管在此类病情下与某一药物疗效相关的数据是十分有价值的信息,但罕见性和/或涉及到的复杂因素将使研究药物的正确评价变得十分困难。

某些浅表性的损伤应是广泛程度达到需要接受抗微生物药物治疗要求的病情。

4. 病种的分解:申请人在进行单纯性或复杂性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的研究时,应努以纳入更广泛种类的病种。

因此,为了充分评价某一药物抗单纯性皮肤感染的疗效,申请人应入选数量具有可比性的患有小脓疱疹损伤、单纯脓肿、以及蜂窝织炎的患者。

当进行复杂性皮肤感染治疗的研究时,应入选相似数量的感染性溃疡、复杂性或广泛性脓肿、以及深层软组织感染的患者。

由于涉及到的致病菌和病理生理不同,故应分别研究这两类疾病(单纯性和复杂性)。

在申请人尚没有完全了解所研究病种的情况下,在药品说明书中通过明确说明哪些病种已在足够数量的患者中进行了研究的方法来反映出此种情况。

5.其它考虑:该适应症是一个微生物学相关的适应症,且应尽力来确保治疗前样本培养有足够的阳性率。

存在治疗前培养样本中显示有致病菌生长的患者的百分比低的情况,如在蜂窝组织炎中见到此类情况。

但是,其它情况下,治疗前培养阳性百分比通常较高。

对于单纯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而言,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是两种最常见的致病菌。

实际上,由于其它微生物无法被确认为该适应症的致病菌,而更适合被看作是定植菌或污染菌,因此,传统上,该适应症仅包括了这两种致病菌。

如果申请人考虑在该适应症(单纯性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中增加另一种微生物,则应提供科学依据,以证明为何将该微生物被视为这些感染中真正的致病菌。

对于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而言,可能的致病菌数量具大,且取决于临床病情、损伤/感染的部位、患者个体的既往病史等因素。

另外,由于相同的微生物可以二者之一,而现有临床设施的情况,通常难于从某一致病菌中分离出寄植菌,因此,准确获得微生物学样本、并且在研究方案及报告中对所采用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是十分重要的。

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另一个问题是其致病菌也许不是通常所发现的任一微生物。

因此,列于该适应症中的微生物应依赖于总体研究结果,并应反映出哪个微生物最常被发现。

之前,当该适应症得到许可时,可同时加以陈述,如“在数量低于10例的临床病例中对该微生物进行了研究”,以警示临床医生,某一特定微生物的实际治疗经验可能不够充分。

当研究单纯性或复杂性的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时,纳入满足要求的各种临床病情是十分重要的。

这将有助于获得足够的微生物学数据以助于合理地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

B. 入选标准:若要被入选入某一评价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研究中,该患者应具有与上述两类中任意一个相符的某一感染:可以是单纯性皮肤及浅表皮肤软组织感染,也可是复杂性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入选的患者应同时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

在开始治疗研究前,所有患者应接受微生物学样本的采集。

申请人也应对下列信息进行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