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 论语

合集下载

三年级经典诵读-《论语》精选22句

三年级经典诵读-《论语》精选22句

《论语》精选22句【1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正人乎?孔子说:"进修事后时常复习学过的常识,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志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不也很快活吗?他人不懂得本身却不朝气,不也称得上是正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同伙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天天多次地检查本身:替他人处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同伙来往是不是说谎呢?先生传授的常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认为师矣.”孔子说:“普遍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常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融合,又能尽力接收新知以求融合贯通.做到如许的程度了,才可称为先生啊.”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念书却不思虑,就会困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虑而不念书,这是有害的.”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看待知与不知的立场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愚蠢(的做法)."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他的长处就像他进修,看见他的缺陷就检查本身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陷.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小我同业(在一路),个中确定有我的先生,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进修,看到本身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纠正."8.曾子曰:“士不成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认为己任,不亦重乎?逝世尔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人不成以不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侧重大的任务.旅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幻想看作本身的任务,不也很重大吗?直到逝世为止,不也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严寒的季候,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零的."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毕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毕生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精确是'恕(道)'吧!本身所憎恶的工作,不要施加在他人身上.”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常识),进修不认为腻烦,教人不知道疲惫,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说:“对于进修,知道怎么进修的人,不如快活爱好进修的人;快活爱好进修的人,又不如以进修为乐趣的人.”1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孔子在河道上说:“流逝的时光就像这河道一样,日夜不断.”14.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说:“我曾成天都不吃饭,整夜都不睡觉,全体用来思虑,(认为)没有利益,不如(把时光用来)进修.”15.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孔子说:“有益的同伙有三种,有害的同伙也有三种.与正派的人交同伙,与守信的人交同伙,与见多识广的人交同伙,是有益的.与阿谀迎合的人交同伙,与阳奉阴违的人交同伙,与花言巧语的人交同伙,是有害的.”16.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归纳综合,即:‘思惟纯正,没有险恶的器械.’”17.子曰:“正人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说:“正人襟怀胸襟宽广,小人忧闷哀痛.”1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怕没人懂得本身,就怕本身不懂得他人.”1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说:“人无信用,不知能干什么?20.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群情了,曩昔了就不要再追咎.”21.子曰:"正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孔子说:“正人平日成全他人的功德,不损坏他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整相反.”22.“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说:“本身做不到的事,不要强施加在他人身上.”。

小学生必背诗文《论语》(三下)

小学生必背诗文《论语》(三下)

《论语》经典诵读(三下)《泰伯篇》26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罕篇》2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8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3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篇》32子张问政。

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篇》34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6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篇》3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卫灵公篇》39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5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8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50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经典诵读《论语》拼音版第一二章

经典诵读《论语》拼音版第一二章

《论l ún 语y ǔ》学xu é而ér 篇pi ān子zǐ曰yuē:“学xué而ér 时shí习xí之zhī,不bù亦yì说yuè乎hū?有yǒu 朋pénɡ自zì远yuǎn 方fānɡ来lái ,不bù亦yì乐lè乎hū?人rén 不bù知zhī而ér 不bù愠yùn ,不bù亦yì君jūn 子zǐ乎hū?”有yǒu 子zǐ曰yuē:“其qí为wéi 人rén 也yě孝xiào 弟tì,而ér 好hào 犯fàn 上shànɡ者zhě,鲜xiǎn 矣yǐ;不bú好hào 犯fàn 上shànɡ而ér 好hǎo 作zuò乱luàn 者zhě,未wèi 之zhī有yǒu 也yě。

君jūn 子zǐ务wù本běn ,本běn 立lì而ér 道dào 生shēnɡ。

孝xiào 弟tì也yě者zhě,其qí为wéi 仁rén 之zhī本běn 与yú!”子zǐ曰yuē:“巧qiǎo 言yán 令lìnɡ色sè,鲜xiǎn 矣yǐ仁rén !”曾zēnɡ子zǐ曰yuē:“吾wú日rì三sān 省xǐnɡ吾wú身shēn :为wéi 人rén 谋móu 而ér 不bù忠zhōnɡ乎hū?与yǔ朋pénɡ友yǒu 交jiāo 而ér 不bù信xìn 乎hū?传chuán 不bù习xí乎hū?” 子zǐ曰yuē:“道dào 千qiān 乘shènɡ之zhī国ɡuó,敬jìnɡ事shì而ér 信xìn ,节jié用yònɡ而ér 爱ài 人rén ,使shǐ民mín 以yǐ时shí。

经典诵读《论语》拼音版第一二章

经典诵读《论语》拼音版第一二章

《论l ún 语y ǔ》学xu é而ér 篇pi ān子z ǐ曰yu ē:“学xu é而ér 时sh í习x í之zh ī,不b ù亦y ì说yu è乎h ū?有y ǒu 朋p én ɡ自z ì远yu ǎn 方f ān ɡ来l ái ,不b ù亦y ì乐l è乎h ū?人r én 不b ù知zh ī而ér 不b ù愠y ùn ,不b ù亦y ì君j ūn 子z ǐ乎h ū?”有y ǒu 子z ǐ曰yu ē:“其q í为w éi 人r én 也y ě孝xi ào 弟t ì,而ér 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 ɡ者zh ě,鲜xi ǎn 矣y ǐ;不b ú好h ào 犯f àn 上sh àn ɡ而ér 好h ǎo 作zu ò乱lu àn 者zh ě,未w èi 之zh ī有y ǒu 也y ě。

君j ūn 子z ǐ务w ù本b ěn ,本b ěn 立l ì而ér 道d ào 生sh ēn ɡ。

孝xi ào 弟t ì也y ě者zh ě,其q í为w éi 仁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与y ú!”子z ǐ曰yu ē:“巧qi ǎo 言y án 令l ìn ɡ色s è,鲜xi ǎn 矣y ǐ仁r én !”曾z ēn ɡ子z ǐ曰yu ē:“吾w ú日r ì三s ān 省x ǐn ɡ吾w ú身sh ēn :为w éi 人r én 谋m óu 而ér 不b ù忠zh ōn ɡ乎h ū?与y ǔ朋p én ɡ友y ǒu 交ji āo 而ér 不b ù信x ìn 乎h ū?传chu án 不b ù习x í乎h ū?”子z ǐ曰yu ē:“道d ào 千qi ān 乘sh èn ɡ之zh ī国ɡu ó,敬j ìn ɡ事sh ì而ér 信x ìn ,节ji é用y òn ɡ而ér 爱ài 人r én ,使sh ǐ民m ín 以y ǐ时sh í。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小学四年级国学经典诵读《论语》66则PDF版

《论语》选读四年级上学期学而篇第一1.子曰(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2)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3),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3)愠:音yùn,恼怒,怨恨。

【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1),而好犯上者,鲜(2)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3),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1)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2)鲜:音xiǎn,少的意思。

《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3)务本:务,专心、致力于。

本,根本。

【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3.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1)曰:“吾日三省(2)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3)乎?与朋友交而不信(4)乎?传不习乎?”【注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2)三省:检查、察看。

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

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

论语经典诵读50句(必背一)1 子曰:“研究之后要经常复,这样不也很愉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即使别人不认识你,你也不会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2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相处是否真诚,传授的东西是否真正研究了。

”3 子曰:“学生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重兄长,做事要谨慎可靠,广泛爱护人民,亲近仁德。

如果还有多余的精力,就要用来研究文化知识。

”4 子曰:“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你,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5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6 子曰:“只学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茫然无措;只思考而不研究,就会陷入危险。

”7 子曰:“由啊,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8 子曰:“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礼仪对他有什么用?如果一个人没有仁德,音乐对他有什么用?”9 子曰:“在里面有仁德是美好的,如果不选择与仁德相处,怎么能够获得智慧呢?”11 子曰:“早上听到了道理,晚上就可以死而无憾了。

”12 子曰:“君子注重道义,小人注重利益。

”13 子曰:“看到有才德的人,要向他研究;看到没有才德的人,要反省自己。

”14 子曰:“君子说话要谨慎,但行动要积极。

”15 子曰:“德行不孤单,一定会有相邻的人也有德行。

”16 子贡问:“孔文子为什么被称为文人?”子曰:“他聪明好学,不觉得问问题低贱,所以被称为文人。

”17 子曰:“品德胜过文化就是野蛮,文化胜过品德就是庸俗。

只有品德和文化都优美的人才是君子。

”18 子曰:“了解某件事情的人不如热爱它的人,热爱它的人不如享受它的人。

”19 子曰:“了解道理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了解道理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冷静;了解道理的人喜欢,有仁德的人长寿。

”20 子曰:“默默地思考并认真地研究,教育别人不会感到疲倦,这对我有什么不好的呢?”21 子曰:“志向要高远,以德为基础,依靠仁爱,追求艺术的境界。

五年级经典诵读

五年级经典诵读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论语名句填空集锦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经典诵读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

经典诵读论语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许多思想理念至今仍然深受人们推崇和借鉴。

以下是几条经典的论语,让我们一起来诵读:
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只学而不思考,那么学习出来的知识没有什么用处;只思考而不学习,那么思考得再多也无法对问题作出解答。

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相辅相成,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

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做自己不愿意被人做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对你不尊重,那么你也不应该对别人不尊重;如果你不愿意被人欺负,那么你也不应该去欺负别人。

3.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和正义,而小人注重的是个人的利益。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决定了他的处世态度和做事方式。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对一个事物真正热爱和喜欢,才能够把它做到极致。

只有真正喜欢某个事物,才会愿意去深入研究和了解它,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5.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聚和交流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当我们远离家乡和朋友时,得到他们的到来和关心,是一种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以上是几条经典的论语,它们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借鉴和实践。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第15篇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第15篇

国学经典诵读论语第15篇
论语第15篇为《子夏第三》。

以下是该篇的内容梗概:
孔子的弟子子夏问孔子关于做官的道理。

孔子告诉子夏,做官应当以道德为本。

做官应当有正直的品德,能够以正直的行为对待人民。

孔子强调,做官不应当追求权力和财富,而应当追求道义和仁爱。

孔子进一步指出,做官的目的是为了造福于人民,而不是为了谋取私利。

只有真正关心民众的福祉,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员。

此篇论语言简意赅,强调了做官的根本原则。

它告诫人们,做官不应当只追求权力和利益,而应当以道义和仁爱为基础。

这一观点对于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官员都有指导意义,提醒他们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工作。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精心整理国学经典诵读——《论语》一、学而1.子曰:“学而时习之,知而不愠(y ùn),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乎?传不习乎?”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则以学文。

”4.子曰:5.有子曰:6.子曰: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 ǎng)8.子曰:“由,诲(hu ì)汝(r ǔ)是知也。

”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其何以行之哉?”10.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

”11.子张学干禄(l ù)。

子曰:”多闻阙(qu ē)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d ài ),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y ú)矩。

””y ì)”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四、公冶长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w ū)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 “再,斯可矣!”五、里仁2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25.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 ǐng)也。

”27.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28.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29.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31.子曰:32.子曰:利仁。

”. 33.子曰:34.子曰:天命之谓性,率(l ǜ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shèn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shèn仲尼曰: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yǐ)乎!民鲜(xiǎn)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论语》经典诵读 (1)

《论语》经典诵读 (1)

孝敬.仁爱篇一、孝为根本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子曰:“事父母几谏。

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里仁》)二、克己复礼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学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三、仁以为己任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修身.君子篇一、忠.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学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二、宽.恕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公冶长》)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三、安贫乐道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儒家经典诵读

儒家经典诵读

儒家经典诵读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2.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离娄上》。

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论语.乡党》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5.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8.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论语.雍也》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10.子夏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11.子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1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13.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14.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孟子.告子上》15.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论语.尧曰》16.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孟子.离娄下》17.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1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大学》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不患人不知己,患不知人也。

2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初中生经典诵读 5.《论语》十二章 (2)

初中生经典诵读 5.《论语》十二章 (2)

又不越过法度。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啊。

”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 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学问和事业的人;爱好学问和事业的人,又不 如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在上面睡觉,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 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 (看到自己也有的)他的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是不可以改变的。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并且志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某同学学习只知道死记硬背,不会动脑筋,你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来劝解他,让他明白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2)文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3)文中表示既要广博的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当前的事情的句 子是:(4)新学期伊始的画面尚在眼前,时光匆匆,一晃又到了期末。

对此,我们联想到《〈论语〉十”两句。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孔 ○13殆(dài ):疑惑。

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 ○14箪(d ān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也有 陬邑(z ōu yì)(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 用芦苇制成的。

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15堪:能忍受。

②说:同“悦”,愉快。

○16之:代词,它,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慈。

③愠(yùn ):生气,恼怒。

八上《论语》《经典诵读200篇》背诵默写(2)

八上《论语》《经典诵读200篇》背诵默写(2)

八上《论语》《经典诵读200篇》背诵默写礼:克己复礼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3、子贡曰:“贫而无谄chǎn,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4、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xǐ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和:和而不同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7、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子衿先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宋代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学而第一》【原文】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并能经常践习,不是很高兴吗?能有共同志向的知心友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理解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原文】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为人孝悌却好犯上的人,不多;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从来没有。

君子注重(做人的)根本,根本确立了,人道也就有了。

好好的侍奉父母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吧!‛【原文】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容貌的人,是很少有仁慈的。

‛【原文】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否忠实守信了?教给学生的知识我实践了吗?(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我践习了吗?)‛【原文】1.5子曰:‚道(dǎo)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行政要严肃认真,恭敬而守信用,节约使用财力、爱护人民,役使民众要在农闲时节‛。

【原文】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tì),谨而信,汎(fàn)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要尊敬师长,谨慎忠信,要热爱世上的每一个人,亲近有仁德的人。

做这些有余力的时候,再去学习书本知识。

‛【原文】1.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视德行替代重视容貌;为父母做事,能够竭尽全力;为领导做事,能豁出性命;和朋友交往,说了要做到。

(能够做到这些)即使他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原文】1.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wù)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学的知识也不会牢固。

学习要以忠信为主。

世上没有完全不如自己的朋友。

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原文】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谨慎的对待养老送终的事情,追念祖先,会使社会的道德风俗变得淳厚。

‛【原文】1.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问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已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子禽对自贡说:‚老师每到一个地方,一定要打听当地的政事。

是他主动的求得的还是别人主动地告诉他的?‛自贡说:‚老师凭借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让来得到这些的。

老师求取他要知道的东西和别人的方法不一样吧!‛【原文】1.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父亲活着的时候要看儿子的志向(言所说的话),父亲离开人世后看他儿子的行动。

如果三年能不改变父亲在世时所立的规矩,这就是孝顺了。

‛【原文】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和谐为可贵。

先王治国,就以这样为美,大小事情都由此出发。

有行不通的时候,单纯地为和谐而去和谐,不用礼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原文】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道义。

说的话才可以实践。

恭谨要符合礼制,可以远离耻辱。

只有不失去所依据的,才可以不失为可遵守的好方法。

‛【原文】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住得好,做事勤敏,说话谨慎,按照正道修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了。

‛【原文】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子贡说:‚贫穷但不谄媚,富有但不矫情,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不如贫穷还快乐,富有还喜好礼节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孔子说:‚子贡,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

告诉你过往就知道未来了。

‛【原文】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要怕不了解别人。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2.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在自己的位臵众星就会四面环绕着它。

‛【原文】2.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思想纯正。

‛【原文】2.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去引导,用刑罚去规范民众,老百姓就可免于犯罪,但他们却不知道羞耻;用道德来教化他们,用礼制来约束他们,老百姓不但会懂得羞耻,还会自觉的遵守法律走在正途上。

‛【原文】2.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向学,三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人生立场,四十岁的时候不再困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六十岁的时候,就没有我不中听的事情了,到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随心所欲而不违背法度了。

‛【原文】2.5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不去顶撞父母。

‛樊迟赶车,孔子告诉他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对他说:‘孝就是不要违背’‛。

樊迟说:‚什么意思啊?‛孔子又说:‚老人活着的时候,要按照礼仪侍奉他们;老人死了的时候,要遵照礼节安葬她们,按照礼仪祭祀他们。

‛【原文】2.6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父母唯一担忧的是他生病。

‛【原文】2.7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现在讲的孝,是说能够养活父母。

牲畜也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不敬重父母,有什么差别呢?‛【原文】2.8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

孔子说:‚儿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这很难。

父母有事的时候,能够替他们去做;又好吃好喝的时候,让父母先享用,竟以为这样就是孝吗?‛【原文】2.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回也不愚!‛【译文】孔子说:‚我给颜回讲了一天的道理,他从不违背,好像很愚笨。

讲完之后我反思观察他的言行,发现他会不断的有新的发挥。

看来颜回不是愚笨啊!‛【原文】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译文】孔子说:‚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生活中的一贯表现,考察他一贯安于的习惯,他怎么可以隐藏呢?他怎么可以隐藏呢!‛【原文】2.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不断地重温和实践所学过的东西从而知道和发现更多新的东西,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2.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作器物。

‛【原文】2.13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什么是君子。

孔子说:‚君子要先做后说。

‛【原文】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原文】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惘,光思考不学习就会很危险。

‛【原文】2.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钻牛角尖,是很有害的。

‛【原文】2.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都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啊。

‛【原文】2.18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诲。

言寡尤,行寡诲,禄在其中矣!‛【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如何求取官禄。

孔子说:‚多听,把可疑的问题存留在心里,可信的谨慎的表述,这样就会减少过失。

多看,把可疑的放在心里,其余可信的要谨慎地实行,这样就会减少后悔。

说话少过失,行为少后悔,官禄就在这里啊。

‛【原文】2.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怎么做老百姓才会服从?‛孔子说:‚举用正直的人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顺从;举用邪曲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不服。

‛【原文】2.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老百姓敬重我,忠于我,为我效劳,该怎么做?‛孔子说:‚面对老百姓庄重,他们就会敬重你;用仁慈之心照顾老百姓,他们就会对你忠诚;推举好人并且教导能力不足的人,他们就会积极努力可与为你效劳了。

‛【原文】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为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有人对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说:‘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然后推广到政治上去。

’这就是参与政治,怎么做才算参与政治呢?‛【原文】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真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交往。

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怎么能行走呢?‛【原文】2.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问:‚十代以后的事情能够知道吗?‛孔子说:‚殷朝沿袭了夏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加的可以知道。

周朝沿袭了殷朝的礼制,废除的和增添的也是可以知道的。

以后继承周朝的国家,就算有百代也是可以知道的。

‛【原文】2.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祭祀不是自己该祭祀的鬼神,就是谄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