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王之波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小说的基本常识,理解含义深刻、感情丰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培养准确把握小说主题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认真学习。

教学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方法
品读讨论引导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寄语领悟
板书设计
最后一课
人物鲜明爱国情深
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传统、经典的短篇小说,主题鲜明突出,意在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这篇课文,我首先制定了简单可行的教学目标,即学习运用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感悟小说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这些教学目标,我主要让学生在理清文章内容的基础上, 运用品读、讨论、引导等方法,把握文中重点语句,感受丰满的人物形象。

课堂上,我注意围绕目标开展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注意课外作业与课内教学的整合与延伸。

通过本次公开课的教学,我受益颇多,既锻炼了自己,也获取了经验,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会勤反思、多运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概述文章内容,赏析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受小说中传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情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产生情感共鸣。

2.品析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深入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问题探究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小说内涵,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背景、介绍小说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2.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3.精读品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指导学生深入品味,体会人物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

4.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加深对小说内涵
的理解。

5.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
自我评价等。

2.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程度。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docx

7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学习冃标仁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品析关键语句,感受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概括故事情节导入二、口标一:跳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自学指导一:跳读课文,结合下列问题,分析人物形彖1、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心里的句子,分析作用2、在最后一节课上,小弗郎士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本的变化?说说他的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分析它们的作用。

自学检测练一1、速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弗朗士心里的句子,分析作用。

A、“原先觉得课本,那么讨厌「现在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说明小弗朗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B、“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儿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

”表明小弗朗士增强了民族自尊性,产牛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C、“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表明小弗朗士的爱国主义情感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D、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徳国话唱歌吧!”表明了小弟朗士对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2、在最后一节课上,小弗郎士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根木的变化?说说他的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认真学法语怕老师理解同情敬爱留恋老师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恨敌人原因是韩麦尔先生爱国思想的教育爱国精神的感染和爱国行为影响3、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分析它们的作用。

A、外貌描写:韩麦尔先生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表示他对耍失去的国土的敬意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囤的东西,好像要把这教室里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最后一课》。

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知识,做到温故而知新。

大家还记得这篇课文的体裁吗?对,小说。

那么小说的三要素有哪些呢?谁来回答一下?上节课我们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要素做了划分和梳理,在梳理文章线索时,老师曾留下了一个问题,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和上课中的思想感情并不一致,他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分析来寻找答案。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找出小说中描写小弗朗士的句子,分析小弗朗士上课前、上课中的形象,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讨论好,看同学们的反映,相信你们已经讨论出结果。

各小组汇报一下,上课前的几段文字中对小弗朗士是怎样的形象?各小组汇报的很好,你们抓住了文中“我想就别上学了……”“这些景象比分词的用法有趣多了……”“我想他在开我玩笑……”这样的句子,从小弗朗士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描写中我们概括出了他天真、贪玩、不爱学习的性格特点。

那么他在最后一课上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同学们找出最后一课上描写他的句子,并具体分析?第一组,你们来说一下。

找的很准确“心里万分难过”。

在下一段还有一句也可以很直接的表达小弗朗士的心情,能找到吗?“我多么懊悔”,难过和懊悔,是小弗朗士情感转变的基调。

他懊悔什么?又为了哪些事情难过呢?第七组,出个代表,说说。

概括的非常好,对逃学,没认真学习的后悔,对那些侵略者的态度也转变为厌恶,对老师的也是理解和不舍的。

到这里小弗朗士的思想情感彻底的发生了变化,从上课前的贪玩、天真不爱学习到难过懊悔、不舍理解。

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和课堂上有如此大的反差,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转变呢?同学们很聪明,直接影响小弗朗士的是韩麦尔先生。

那么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有什么样的魅力影响小弗朗士呢?请同学们接着讨论,找出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并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分组讨论看大家讨论的差不多了,各小组继续汇报从韩麦尔先生的描写中,能看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各小组分析的很透彻,有小组抓住了喊麦尔先生的外貌,他衣着的反常证明了对最后一课的重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3.7 课题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 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5、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6、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教学目标1、找出“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不同的内容,说说这种不同表明了什么。

2、理解小说主题,明确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3、揣摩重点语句,说出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人物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4、学习法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找出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能够说出其作用。

2、理解小说主题,明确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法国人明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编号:11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谈话导入:继续分析小说结构。

以时间推移为顺序按情节发展可把文章分为:一、上课路上二、上课前三、上课中四、下课后二、精读品悟(一)、阅读课文第7-10节(上课前),到了学校、小弗郎土发现哪些情况不同往日?请填写下表 P35生根据文章7-10填写P35表格,师巡查学情。

讨论这些不同表现了什么?1、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朗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是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学生跳读课文,勾画语句,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紧扣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来品析。

)2、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融在上一活动中)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了爱国主义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各小组都能提出有见地的观点。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角色扮演活动兴趣不大。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采用更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爱国主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课堂氛围非常好。但在引导与启发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提问技巧上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提出更具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最后一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他们通过分析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人物形象,感受到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对于国家和文化的深厚感情。课堂上,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到课文的情境中。
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能迅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总的来说,本次教学在达到预期目标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心理变化,分析情感转折的原因。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相关的历史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国主义情感。
-设计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情感,从而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最后一课》,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增强运用语言表达情感、观点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6《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小学最后一堂课上的所见所感。

通过描绘课堂上的细节,表现了教师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学生离别的不舍。

课文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共鸣,同时,也富含教育意义,引导学生珍惜时光,感恩老师。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册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对于这篇课文,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情感细节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细节和寓意,感悟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相关图片:用于展示课文中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然后提问:“你们还记得小学最后一课的情景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最后一课的课文——《最后一课》。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朗读节奏。

朗读结束后,教师简要概括课文大意,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2.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氛围,但也需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教学主题。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6.教学评价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课堂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a.能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b.能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4.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a.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能够通过作文等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d.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e.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最后一课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能从课文中发现并解读作者对小弗朗士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b.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能理解并体会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

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篇一:最后一课第二课时教案】【篇二:最后一课优秀教案】《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2、初步了解阅读小说从情节入手的方法。

3、能分析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过程及原因;能分析塑造小弗郎士这个形象的意义。

4其思想性格。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讲清小说的三要素;2.教学方法:自由阅读法、品味体会法、研讨分析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租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学法与教法:1、文献法:指导学生预习时搜集作品写作背景、了解作家及历史。

2、诵读法:通过默读、品读、理清思路、熟悉情节,并用简要语言复述出来。

3、探究法:在边读边议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与变化,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而理解人物的品质、个性特征及社会意义。

4、创新法: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写作迁移。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激发兴趣完成积累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先生有这样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仲淹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这些体现出来的都是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

不论古今中外,所有爱国志士的爱国深情都是一样的。

同样,不论年龄的长幼,他们的爱国之情也是可以相通的。

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体现的便是法国人民的深厚的对母语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二、、第一个教学板块:检查预习1、检查词的音形义2、明确学习目标3、在预习中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呢?4、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小说家,生于没落的丝绸商人家庭,15岁时由于家庭破产,被迫辍学谋生,一生创作了13部长篇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一个剧本,以短篇小说集《磨坊书札》,长篇小说《小东西》赢得声誉。

七年级语文下册7《最后一课》(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7《最后一课》(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7、《最后一课》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2、教材分析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3、中招考点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综合河南中招试题来看必考考点: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寻找小说线索。

高频考点:语段作用、分析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概括文章主旨。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小说这一体裁了解不多,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还停留在浪漫感知阶段,不能清晰地描述出来,对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还比较浅层次。

二、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能说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答题格式。

(2)通过分析环境描写的语句,能说出环境描写的作用。

(3)通过练习归纳本课主旨,能总结出归纳文章主旨的方法和答题格式。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A组织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B组织思考:韩麦尔先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A通过出示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B班内组织发言讨论环境描写的作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研读课文仔细读课文,分析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

教师出示思考题: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找出相关语句,分析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另行设计几个问题,待学生回答后再小结:1.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的穿戴有何特别?其用意是什么?2.韩麦尔先生讲了哪些话?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哪几点?这些话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3.品析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动作、语言和表情。

学生相互带着问题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评点,然后积极发言,想到交流,明确:1.韩麦尔先生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他穿上这套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韩麦尔先生的讲话大致可概括为三点:①宣布“最后一课”,希望孩子们用心学习;②批评家长并检讨自己对孩子们的学习不够关心;③赞美法国语言。

这些话鲜明地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与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1)表情:“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

(2)语言:“我的朋友们啊,我——我——”(3)动作:“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韩麦尔先生的表情、语言和动作一方面表现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4.小结:作者从外貌(穿戴)、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细致地刻画韩麦尔先生,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感情。

二、质疑探究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教师可准备几个问题供学生探究:1.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小弗郎士这一形象在文中除了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3.小说的情节是怎样组织的?教师宜作出提示:第1题可从比喻的修辞角度去分析,第2题可从叙述线索与视角方面去体会,第3题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二课时

教学设计
年级七科目语文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3.8 课题 6.最后一课授课类型新授
课标依据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
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
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借助资料了解小说知识以及写作背景;
2.会读写“读读写写”;
3.理清故事情节,学会圈点勾画做批注。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学会圈点勾画做批注。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意识。

编号:11
教学
理清故事情节,学会圈点勾画做批注。

难点
教学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程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意图:背景导入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习方法。

意图:学习小说的方法,从情节入手。

意图:培养学生圈点勾画的能力。

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5(七年语文下)

最后一课(第2课时)教案5(七年语文下)
1.必做:导航基础
日记补写:《走在回家的路上》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补写。
2.选做:导航课外阅读
小组合作找出文中的人物描写。
试结合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分析性格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语心动神的描写分析性格
理解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发现别人展示中的闪光点,学会表扬别人。
教学内容及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含德育渗透点)
自备、集备补充
(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文章语句的赏析
(1)你认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是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祖国语言、有强烈爱国之情的乡村教师。
五、强化训练,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热爱我们的汉语。
板书设计
人物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课后反思
围绕目标达成、教与学的方式、学校理念体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反思
从贪玩,不爱学习—爱学习、热爱法语;
从怕老师—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从幼稚不懂事————热爱祖国,痛恨敌人,有强烈的爱国情感。
(2)什么使小弗郎士发生了这么大变化?
(3)你认为小弗郎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学课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最后一课》这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向我们讲了两个主要人物?(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对,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起走进他们的世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感悟其思想感情。

2、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二、自学质疑:
1、围绕目标1、
2、3质疑,并把相应的疑问写在黑板上。

预设问题:
(1)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4)"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2、老师对学生的质疑进行筛选、归类,比北方、
3、小组为单位,选择质疑对象,准备释疑。

三、互动释疑
1、小组讨论在自学环节中出现的有价值问题。

2、小组展示自学情况:学生答疑,老师点拨。

(1)分析第一阶段。

——幼稚、怕提问
*“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

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可看出小弗郎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
发展埋下了伏笔。

不是一个坏孩子:不爱学习,天真贪玩;有较强的意志力;恨敌
人;有较强的自尊心。

分析第二阶段。

——疑惑、诧异
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分析第三阶段。

——难受、懊悔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14段:“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懊悔。

分析第四阶段。

——悲愤、懂事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明确:充满讽刺意味,对敌人的憎恨。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2)、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 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语
言、动作、心理描写)
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a、他原本就不是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
能管住自己”。

b、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
的教育作用。

c、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

d、但更重要的,
是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震撼。

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主人公)
(3)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结合:习题二)外貌描写:习题二、1(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
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 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充
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
推到了最高峰。

)
语言描写: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
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

柏林
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

新老师明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
难受的了这就是了。

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
再学也不迟。

'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

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
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
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
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

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
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

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 表现了他对祖国、对祖国语言、对自己工作的热爱,对祖国儿童深厚的爱和无限的希望,以及对国土沦陷的深切的悲哀和痛苦的思想感情。

)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
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含义: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4)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

"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

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

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

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

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小结: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

(受人尊敬、自我反省、恪尽职守、热爱祖国)
四、反馈延伸
1、总结课文:
1)、归纳中心思想
文章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写作特点:
a、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b、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来表现人物性格。

c、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转变,暗示时代背景。

d、成功使用细节描写: (极细微的动作,表情,衣饰,等叫细节),本文
如小黑丝帽,郝叟的书和大眼镜,操练军号声,金龟子,(用来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提示主题)
2、完成:习题三
五、作业:
1、复习巩固,完成《巴蜀1号》中的练习。

2、試自学:8、9课。

六、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