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海绵城市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下沉式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雨水净化与利用方面,例如程江等 学者就下沉式绿地对雨水径流污染物的削减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 沉式绿地对COD、NH4-N和TP的平均削减率范围分别为52.2%~41.3%, 49.0%~44.1%和47.4%~39.0%;余绍武等对下沉式绿地的雨水蓄渗效益及 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绿地下沉深度、绿地面积比例、土壤稳定入渗系数、 设计暴雨重现期是影响其雨水蓄渗效益的主要因素。
行人通过内涝的马路
大雨中两名环卫工人在清理下水管道
装载机搭载市民通过积水坑
市民一起抢险被困在积水中的汽车
车主纷纷“弃车”离开低洼地带
下水道井盖出现“趵突泉”
二、海绵城市理念
❖ 建设海绵城市,即构建低影 响开发雨水系统,主要是指 通过“渗、滞、蓄、净、 用、 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 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2 生物滞留带防渗膜修复
3 生物滞留带雨水口设置
4 生物滞留
5 其他措施
2、主要设计技术要点
(1)透水铺装
近年来还出现了高承载高透水高透气铺装。该路面强度即可达到高运 量道路标准,又可实现强降雨时,表面径流趋近于零,透水、储水的效果, 同时满足铺面下树根与生态系统能够呼吸,以及允许炎热天气时地下水蒸 发而出,并满足平价、耐用和易维护等条件。
2、生物滞留带防渗膜修复
(4)生物滞留
生物滞留指设置较浅的洼地并种植当地的耐旱及短时耐淹植物,通过 植物、土壤及微生物作用滞蓄、净化自身及屋面、路面等硬化下垫面的径 流雨水,通常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换土型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 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分为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和 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一般主要由蓄水层、覆盖层、种植土壤层、砂 滤层、排水层、溢流口等部分组成。
4、成功案例及课题
4.1.1 荷兰鹿特丹雨水广场
广场主要有两部分:运动场和其中的山形游乐实施。运动场相对于地平 面下沉了一米,周围是人们可以用来观看比赛的台阶。山形游乐实施由多 个处于不同水平面的可坐、可玩、可憩的空间组成。广场的周边由草地与 乔木围合而成。大多数时候(几乎一年里90%的时间),雨水广场是一个干 爽的休闲空间(图10)。即便在常规的雨季里,广场仍保持干燥,雨水将 渗入土壤或被泵入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
演讲内容
1
海绵城市背景
2
海绵城市理念
3
海绵城市之透水铺装材料
4
海绵城市之生态滞留带
5
国家文件、政策
一、海绵城市背景 1、现状问题--城市内涝
※据建设部2010年对349个城市内涝情况调研的情况,2008-2010年共有289个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占调查城市数的80%。 ※发生范围广、积水深度大、积ຫໍສະໝຸດ Baidu时间长。 ※城市绿化面积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不透水道路和地坪。
4、成功案例及课题
4.1国外成功案例
4.1.1 荷兰鹿特丹雨水广场
荷兰鹿特丹是一个地处海平面以下的城市,当暴雨袭击时 ,城市雨水管道难以迅速排出大量的雨水,造成城市的淹水危 机。城市工程师采用景观与工程相结合的途径,将城市内的公 共空间与蓄水空间结合,发展出了下沉广场、灵活的街道断面 、拦截坡面的坝等多个公共空间原型,应用于城市不同环境场 所。
图2 海绵型城市示意图
图1 雨洪管理思路转变
❖ 利用透水铺装材料、生态滞留带等 景观要素,重建接近自然的水循环 过程,将雨水分散蓄留、逐步净化 和缓慢吸收,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 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维持或恢复城市的“海绵”功能。
2、主要技术要点
主要技术要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1 透水铺装便道砖及透水混凝土 研究结论
2、生物滞留带防渗膜修复
生物滞留带
2、主要设计技术要点
(5)其他措施
除上述列举的常用措施外,还有许多措施可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如渗透沟渠、渗井、雨水过滤池、生态浮床、生态堤岸等。除工程性措施 外,非工程性措施也是实现低影响开发目标的重要组成。
图8 生态浮床
图7 生态堤岸
图9 世博园雨 水收集利用示
相较而言,我国的雨洪调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多限于城市 小区尺度,以工程设施的探讨为主,相对缺乏以雨洪管理、水质保护和景 观综合效应为目的宏观尺度雨洪管理规划。
3、国内外研究现状
董淑秋等对北京首钢工业改造区进行雨水利用规划研究,本规划结合 “生态排水+管网排水”雨水排除新模式,融合雨水开发应用领域最新的 可持续发展及低影响开发等理念,构建“生态海绵”雨水利用地区的规划 理念。
----6cm厚透水砖 ----2cm厚中砂 ----10cm厚透水混凝土 ----15cm厚透水级配碎石
----土基
图3 透水路面结构示意图
1、透水便道砖及透水混凝土研究结论
结论: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实验得到的透水砖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有些能 满足规范要求,具体结论如下: (1)石家庄顺泽水泥厂生产的透水砖,强度为 9.05MPa,透水系数为2.171×103cm/s,其强度和透水系数都不满足规范要求。 (2)对于 PO42.5 号水泥,5 号方案强度和石家庄顺泽水泥厂强度相同,其透水 系数满足规范要求。 (3)对于 PO52.5 号水泥,方案 1、2、3 的透水系数都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强度 最高也就 20MPa,不满足规范要求的 30MPa;通过对比方案 4、5 可知,细集料 砂的用量不能太多,太多会堵塞孔隙,透水系数显著降低。 (4)对于面层结构,建议采用粒径为 1.18-2.36 的单级配砂,不仅强度较高,透 水系数也较大。 (5)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在透水砖生产厂现场成型的透水砖相对于实验室成 型的透水砖其抗压强度没有明显提高,而其透水系数也没有明显降低。这说明透水 砖生产厂的制备工艺和实验室的制备工艺差别不大,制备出来的透水砖在性能上的 差别很小。
意图
3、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从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对雨洪 调蓄进行研究,关注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净化,以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宗 旨,注重与植物、绿地、水体等自然景观结合的生态设计。借助场地中的 景观要素,通过渗透、过滤、蓄存、挥发和滞留等天然的水文控制措施, 将径流控制在源头,减少了暴雨径流集中管理的需要,技术措施方面主要 是采用下凹绿地、植被渗沟、雨水塘、雨水湿地、绿色屋顶、雨水花园、 街道浅沟等方式,也利用景观水体收集调蓄雨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