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

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细目一:小儿年龄分期及生育一、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属于胎儿期。

目前国内将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二、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

三、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四、幼儿期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五、学龄前期3周岁以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称为学龄前期。

此期儿童易患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六、学龄期从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

学龄期 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

此期体格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及成人相同。

此期应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七、青春期女孩从11~12至17~18岁,男孩从13~14至18~20岁,称为青春期。

此期生殖系统发育迅速,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应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

【体格生长发育的常用指标】1.体重正常小儿出生时的体重平均为3kg,前半年每月平均增加700g,粗略估计小儿的体重公式:1周岁内: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体重(kg)=6+0.5×月龄2岁~12岁:体重(kg)=年龄×2+82.身长(高)(cm)=年龄×7+703.头围新生儿头围平均34cm,第一年的前3个月和后9个月头围都约增长6cm,1岁时头围为46cm,2岁时达48cm。

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头围过大常见于脑积水和佝偻病后遗症,过小见于脑发育不全及小头畸形。

4.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为胸围。

出生时胸围平均32cm,1~1.5岁时头围胸围相等。

5.囟门前囟约在1~1.5岁时闭合,前囟检查对儿科临证很重要。

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克汀病或脑积水;前囟饱满为颅内压增高,常见于脑炎、脑膜炎、脑肿瘤等疾病;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

6.脊柱脊柱的变化反映椎骨的发育情况。

3个月的婴儿能抬头时,出现凸向前的颈曲;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凸向后的胸曲;1岁会走时,出现凸向前的腰曲。

中西医结合儿科复习资料

中西医结合儿科复习资料

★1.稚阴稚阳:稚阴是指精、血、津液,也包括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皆未充实、完善。

稚阳指各脏腑功能均属幼稚不足和处于不稳定状态。

稚阴稚阳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

★3.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较多,但小儿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即引起运化功能失常。

故叫脾常不足。

★4.VD缺乏性佝偻病:是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以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而致骨骼病变为其特征。

★7.指纹:是从虎口沿食指内侧(绕侧)所显现的脉络(浅表静脉)。

★8.脱水:是指水分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引起的体液总量,尤其是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9.纯阳之体:指3岁以下的小孩禀受父母先天之气,真气未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

★12.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以咳嗽、咯血为主要症状,常累及气管,故又称急性支气管交气管炎。

★13.肺炎: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气困难及肺部固定湿罗音为主要表现的肺部炎症。

★14.肺炎喘嗽:为感受外邪郁闭肺络,肺失宣肃所致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翼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部苍白发绀的肺系疾病。

★15.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病变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部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为主要表现,冬春多发,小儿时期最多见的肺炎。

★16.哮喘危重症状态(哮喘持续状态):哮喘急剧严重发作,经合理用拟交感神经药仍不能在24小时内得到缓解。

★17.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18.急性肾小球肾炎:建城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变态)反应性肾小球疾病,急性起病,临床上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常见临床表现。

中西结合儿科学知识要点

中西结合儿科学知识要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绪论1.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记载的儿科医生。

2.《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终的儿科专著。

提出了“纯阳之体”。

3.北宋钱乙后世称其为“儿科之圣”。

4.明代世医万全系统的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等观点。

5.吴瑭不仅是温病大家,也是一位儿科专家。

其所著《温病条辨·解儿难》提出了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的病例特点。

第二章儿科学基础一、小儿各年龄分期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

孕期保健必须从妊娠早期(前12周)开始2、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内。

发病率,死亡率高。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

3、婴儿期:出生到满一周岁。

出生后6月被动免疫逐渐消失,易患疾病。

4、幼儿期:一周岁到满三周岁。

5、学龄前期:三周岁到6,7岁入学前。

6、学龄期:6,7岁到12,14岁青春期前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基本停止增长的时期二、小儿体格生长1、体重体重测量最佳时间在清晨空腹排尿后出生时平均体重3kg≤6月龄婴儿体重=出生时体重+0.7×月龄7到12月龄体重=6+0.25×月龄一岁至青春期=8+2×年龄(kg)2、身高出生时平均身长50cm,一岁75cm,两岁85cm2至12岁身高7×年龄+753、颅骨前囟,测对边中点连线为囟门大小,六个月后逐渐骨化变小,1至1.5岁闭合。

测量对儿科临床重要意义后囟,出生以很小或闭合,最迟6到8周。

颅骨缝,生后3到4个月闭合4、牙齿乳牙20颗,约6月起(4至10月)萌发,12个月未出为异常,最晚2岁半出齐,两岁内乳牙数目为月龄减4或6。

6至7岁换恒牙,28到32颗5、血压收缩压(mmHg)=2×年龄+80,舒张压为收缩压2/36、变蒸学说:古代医家阐述婴儿生长发育规律32日为一变,两变为一小蒸,两小蒸为大蒸。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一、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概述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指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诊断和治疗儿科疾病。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在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二、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基本理论1. 中医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由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通过辨证施治,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西医理论:西医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为基础,通过临床实验和科学研究,探索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西医注重病因学和病理学,通过准确诊断和药物治疗来治疗疾病。

三、中西医结合儿科的诊断方法1. 中医诊断:中医诊断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法来判断疾病的本质和病情。

包括望诊(观察患儿的面色、舌苔、舌质等)、闻诊(听取患儿的声音和呼吸情况)、问诊(询问患儿的症状、病史等)、切诊(通过脉搏来判断患儿的体质和病情)。

2. 西医诊断:西医诊断主要通过检查患儿的体征、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来确定疾病的诊断和病情。

包括观察患儿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等体征,询问患儿的症状、病史等,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四、中西医结合儿科的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理患儿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通过服用中药来调理患儿的脾胃功能,增强免疫力;通过针灸来调整患儿的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恢复。

2. 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来消除疾病的病因和症状。

例如,通过使用抗生素来治疗细菌感染;通过手术来纠正先天性畸形或进行病变切除等。

五、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典型疾病及治疗方法1. 儿童感冒:中医治疗可以通过中药汤剂来改善患儿的体质,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西医治疗可以使用退热药、抗病毒药等来缓解发热和症状。

2. 儿童哮喘:中医治疗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肺脾肾功能,减少哮喘发作的次数和程度。

中西医结合儿科重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重点总结

1.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知道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起为40周。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28天成为新生儿期。

此时小二开始独立生活,是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

3.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

这一时期包括了胎儿分娩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最大危险的时期。

4.核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l/dl),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当血中未结合胆红素过高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成为核黄疸,一般多留有后遗症。

5.缺氧血性脑病(HIE) 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所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功能损害,拾音器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

6.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在合理应用常规缓解药物后,仍有严重或进行性呼吸困难者,成为哮喘持续状态。

7.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

8.癫痫持续状态:指癫痫发作者持续30分钟以上,或反复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发作期间意识不恢复者。

临床分为惊厥性点此案持续状态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前者以局部或全身肌肉抽搐为主,后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或精神行为异常。

9.骨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出生两个月以后骨髓外造血停止(除淋巴细胞与吞噬细胞外)。

当婴儿遇到各种感染、溶血、贫血、骨髓受异常侵犯及骨髓纤维化等情况时,因骨髓造血储备力小,其肝、脾淋巴结可以随时适应需要,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

此时肝脾淋巴结肿大,周围血象出现核红细胞和油脂中性粒细胞。

这是小儿造血器官的一种特殊反应,成为骨髓外造血。

10.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MCLS):又称川崎病(KD),是一种i急性全身性中小动脉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血管炎综合征,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充血、口腔粘膜充血、手足红斑和硬性肿大以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中西结合儿科知识点总结

中西结合儿科知识点总结

中西结合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婴幼儿营养1. 中医养生理念中强调根据婴幼儿的体质和季节变化来调节饮食,注重防病强身。

2. 西医营养学认为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助于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

3. 中西合璧的饮食方案在确保婴幼儿各种营养素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平衡膳食,增加对婴幼儿消化系统的保护。

二、小儿常见疾病1. 中医宣称小儿常见病与季节、体质相关,通过中草药和针灸调理身体,增强儿童的自然免疫力。

2. 西医常见小儿疾病如感冒、发热、咳嗽等可通过抗生素、退烧药和止咳药进行治疗。

3.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常见病则是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药物治疗,通过调理体质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

三、小儿卫生保健1. 中医强调孩子的日常卫生习惯,如洗澡、穿衣保暖、饮食卫生等。

2. 西医强调小儿接种疫苗、定期体检、预防传染病等卫生保健措施。

3. 中西结合的儿科卫生保健则是以西医的预防医学为基础,结合中医的保健理念和方法,通过提高免疫力、加强体质调理等,提高小儿的健康水平。

四、小儿心理健康1. 中医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强调家庭教育和生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

2. 西医强调小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干预和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3. 中西结合的小儿心理健康工作则是通过中医养生理念和西医心理咨询方法相结合,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

五、小儿家庭医生1. 中医强调家庭医生应该根据家庭成员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2. 西医家庭医生的主要职责是定期体检、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等。

3. 中西结合的家庭医生则是从中医的养生理念和西医的临床诊疗技术相结合,为家庭成员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六、小儿整体健康管理1. 中医倡导孩子要“以病为师”,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养生防病。

2. 西医着重于小儿慢性病的管理,如哮喘、过敏性疾病等。

3. 中西结合的小儿健康管理则是充分运用中医养生理念和西医临床诊疗技术相结合,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全面提升小儿的整体健康水平。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考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考点

儿科复习总结儿科学习重点和注意事项:儿科学重点考试学习篇章:肺炎、支哮、新生儿黄疸、小儿腹泻、急性肾炎、肾综、疳证、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痄腮、厌食、积滞、急惊风。

第一部分:儿科考点重点,如:1、掌握钱乙、万全、夏禹铸、陈飞霞(陈复正)的共享、著作等相关信息?11、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稚阴稚阳”“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41、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机病理?(重点,尤其是ARH)何谓气道高反应性?109、麻疹、幼儿急疹、风疹、猩红热的鉴别?(重中之重)(这几个疾病都是超级重点的)第二部分:历年真题考点,如:3、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2月抬头,B、5月坐稳,C、7月翻身,D、9月爬行,E、可以站一下19、川崎病KD的主要死亡原因?第一部分:儿科考点重点1、掌握钱乙、万全、夏禹铸、陈飞霞(陈复正)的共享、著作等相关信息?2、婴幼儿的分期?3、婴幼儿、幼儿期的特点及注意问题?4、儿童生长发育的一半规律?5、儿童体重、身高的计算?6、儿童头围的测定?7、前囟闭合的时间?8、何时出乳牙?何时萌第一颗恒牙芽?9、小儿年龄越小,血压越低10、运动的分类:大运动、精细运动11、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稚阴稚阳”“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12、“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肾常虚”的含义13、新生儿的特殊生理?(马牙、螳螂子、假月经)14、婴儿期的喂养方法?15、母乳的喂养的优点?16、添加辅食的原则?17、小儿舌诊的特有种类?(重、连、木、吐、弄舌)18、小儿的“六纲脉”?19、了解小儿“十问歌”20、儿科病的治疗原则?21、按年龄计算药量?(较重点)22、中医内治法-“八法”23、消食导滞药中的麦芽、山楂、神曲、莱菔子、鸡内金消何种食?24、捏脊、刺四缝、割治疗法的操作、适用症、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重点)25、液体疗法应补充何几种丢失量?26、累积损失量的轻、中、重度脱水如何补液?(重点)27、望指纹的全部内容?(超级重点)28、为何易引起新生儿黄疸?(了解新生儿胆红素的生理)29、新生儿黄疸的病因30、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鉴别?31、核黄疸的定义?分期症状?四联症?(重点)32、胎黄的中医诊疗?33、肺炎的共同临床表现?34、肺炎的中医病机概括?35、肺炎的病理特点?36、肺炎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重点)37、肺炎咳嗽的中医治疗基本法则?(开肺化痰、止咳平喘)38、肺炎的中医治疗?(知道有哪些证型)39、肺炎的风热闭肺与痰热闭肺的鉴别?(重点)40、支气管哮喘的定义?(重点)41、支气管哮喘的西医病因病机病理?(重点,尤其是ARH)何谓气道高反应性?42、哮病与喘证的区别?43、小儿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很重点)44、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原则和治疗方剂?(重点,把各型方剂都记下来哦)45、支气管哮喘常用的西药?46、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47、小儿腹泻的定义?(重点)48、西医的病因分类?49、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特点?50、细菌性痢疾与小儿腹泻的鉴别?51、腹泻的中医治疗?(重点)52、腹泻儿科补液的量?(分口服和静滴)53、病毒性心肌炎的定义?54、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超级重点)55、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典型的5个特征?56、AGN的病因?57、AGN的病理?58、AGN的中医治疗?(重点)59、风水相搏的症状?(注意)60、AGN的西医治疗?61、AGN的诊断?(诊断)62、肾病综合征的定义?(重点)63、肾综的最根本生理改变:大量蛋白尿64、肾综的中医病机概括?(注意何谓标、何谓本、何谓制)65、单纯性肾综的诊断?(重点)66、肾炎性肾综的诊断?(重点)67、肾炎与肾综的鉴别?(较重点)68、肾综的中医治疗?69、肾综的西医治疗?(了解)70、缺铁性贫血的诊断?71、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治疗原则和中医治疗原则?72、缺贫的西医治疗首选?(重点)73、地贫的定义?(地贫的内容很难,所以老师说考的不多)74、地贫的治疗大原则?75、可以治疗的地贫有哪些类型?76、脑性瘫痪的定义?77、脑瘫的基本表现?(重点)78、脑瘫的临床分型?79、脑瘫的中医治疗优势?80、脑瘫的西医治疗类型?81、ADHD的定义?82、ADHD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何治疗以调阴阳为主?(重点)83、ADHD与脑瘫的区别?84、性早熟的定义?分类?(重点)85、性早熟的三大分类?病机?86、性早熟的诊断标准?(很重点)87、性早熟的诊断步骤?88、性早熟的中医治疗原则?89、JRA的定义?90、JRA的分型?各型的临床症状?(重点)91、JRA的诊断?(重点)92、JRA的中医治疗大原则?93、JRA的中医寒湿内郁型的用药?94、JRA的西医治疗?95、HSP的定义?(重点)96、HSP的病理?包括中医和西医(重点)97、HSP的临床表现?98、HSP与ITP的鉴别?(重点)99、何谓KD?(重点)100、KD的临床特征?西医诊断?101、KD的西医常用药?重点是阿司匹林。

中西医结合医师《儿科学》复习题(附答案)

中西医结合医师《儿科学》复习题(附答案)

XX年中西医结合医师《儿科学》复习题(附答案)xx年中西医结合医师《儿科学》复习题(附答案)儿科学是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的科目之一。

你知道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儿科学都考哪些知识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儿科学的复习题,欢送阅读。

1.关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B )A 出生体重缺乏1000克B 出生体重缺乏1500克 C出生体重缺乏500克 D 出生体重缺乏2500克 E出生体重缺乏750克2.一新生儿败血症患儿,护士发现其体温38.9℃,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D )A 冷盐水灌肠B 给退热药C 加被发汗D 翻开包被E 酒精擦浴3、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是由于( B )A 高热B 缺氧和产伤C 低钙血症D 过期产E 新生儿黄疸4、一Rh溶血患儿,出现嗜睡、尖声哭叫、肌张力下降,胆红素上升至342μmol/L,该患儿可能发生了( C )A 呼吸衰竭B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C 胆红素脑病D 颅内出血E 低血糖5、以下哪项符合生理性黄疸( B )A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B 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顶峰,7-14天消退C 血清胆红素>205.2μmol/LD 黄疸伴精神萎靡、拒食反响差E 生后1周黄疸持续加重6、患儿,女,生后2天,出现吃奶少、反响差,皮肤巩膜有黄染。

查体;T 35℃,精神萎靡,心肺(-),脐部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产前孕母有胎膜早破史。

该患儿可能的诊断是:( C )A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B 新生儿破伤风C 新生儿败血症D 新生儿硬肿症E 新生儿黄疸7、患儿34周早产,生后6小时出现呼吸性呻吟,三凹征,鼻扇,紫绀,X线检查可见两肺透亮度降低,支气管充气征。

该患儿可能患有( C )A 呼吸衰竭B 新生儿化脑C 肺透明膜病D 新生儿肺炎E 缺血缺氧性脑病8、足月新生儿室内温度应保持在( A )A 22-24℃B 28-30℃C 24-26℃D 26-28℃E 20-22℃9、一新生儿胎龄37周,出生体重2600g,其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15百分位,该新生儿是( B )A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B足月儿、适于胎龄儿 C早产儿、大于胎龄儿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E 足月儿、大于胎龄儿10、关于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错误的选项是( B )A 一般状况好 B以结合胆红素为主 C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小于256.5μmol/LD 生后2-3天出现E 足月儿黄疸持续时间不超过2周11、以下选项不符合足月儿外观特点的是( E )A 指甲长过指端 B乳晕明显,有结节 C皮肤红润,胎毛少D 耳窍软骨发育好E 足底光滑纹理少12、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错误的概念是( B )A 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B生后48小时内出现黄疸 C黄疸退而复现或进展性加重D 血清胆红素超过205μmol/LE 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μmol/L。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整理-儿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整理-儿科学重点

儿科学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一、小儿生长发育1、体重:1周岁内:1-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0.77-12个月=6+0.5*月龄2岁-12岁:体重=年龄*2+82、身长:出生约50cm,第一年长25cm2-12岁身长=年龄*7+703、头围:新生儿34cm,1岁头围46cm,2岁约48cm4、胸围:出生时32cm,1-1.5岁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年龄+头围-15、囟门:前囟关闭年龄是:12-18个月6、新生儿期呼吸:40-45脉搏:120-140血压:收缩压=80+年龄*2舒张压=收缩压*2/3二、小儿营养蛋白质10-15%脂肪25-30%――供给热量的重要来源糖50-60%――热量的主要来源维生素与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是:VitB三、小儿诊法小儿望神的重点是(察目),首选观察:眼神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四、小儿体液平衡1、小儿脱水程度:轻度:5%;中度:5-10%;重度:>10%2、补液(1)定量: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重度100-200(2)定性:原则:先盐后糖。

低渗脱水:补2/3张含钠液等渗脱水:1/2张含钠液高渗脱水:1/3-1/5张含钠液(3)定速:重度脱水:首选快速应用2:1含钠液高渗性脱水:输注速度宜稍慢第二单元新生儿疾病一、新生儿黄疸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2、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

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二、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轻度:体温30-35,皮肤硬肿范围<50%中医病机:阳气虚衰,寒凝血涩。

首先区别虚与实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一、上感主要病原:90%以上是病毒特殊类型: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

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二、急性支气管炎诊断肺部体征:双肺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啰音,咳嗽或体们改变可减少或消失。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

绪论●《颅囟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

书中提出了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北宋钱乙,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医家《小儿药证直诀》后世称为“儿科之圣”●陈复正《幼幼集成》,将繁杂的指纹望诊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并以三关测轻重,即“风轻、气重、命危”,至今为临床所采用第二章儿科学基础围生期(围产期):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

(胎儿晚期、分娩过程、新生儿早期)婴儿期:从出生到满1周岁。

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体重计算公式:①≤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时体重+0.7*月龄②1~12月龄婴儿体重(kg)=6+0.25*月龄③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2*年龄+8颅骨囟门闭合时间:①前囟:约在1~1.5岁时闭合②后囟:出生时已很小或已闭合,最迟约于生后6~8周闭合小儿的生理特点:①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清吴鞠通概括小儿脏腑“稚阴稚阳”)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之体《颅囟经脉法》“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稚阴稚阳:说明小儿在物质基础与生理功能都是幼稚和不完善的,需要不断地生长发育,充实完善所谓“纯”:指小儿未经情欲克伐,胎元之气尚未耗散所谓“阳”:以阳为用,说明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蓬勃景象●断乳年龄:当婴儿长到8~12个月时可以完全断乳●中医望闻问切——望诊(尤为重要)脉诊:小儿病脉不必细分28脉,而以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之纲,以辨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脱水性质:①等渗性脱水②低声性脱水③高渗性脱水第三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特征:①一般情况良好②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③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μmol/L(5mg/dl)④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上感相当于中医的“感冒”兼证①夹痰——肺脏娇嫩②夹滞——脾常不足③夹惊——神气怯弱,心肝有余中医病因病机p68肺炎:相当于中医的“肺炎喘嗽”。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

1、钱乙——《小儿药证直诀》2、医万全---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

3、围生期又称围产期,是指胎龄满28周至生后7足天。

4、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kg=2*年龄+82~12岁身高的估算公式:身高cm=7*年龄+705、颅骨缝在生后3~4个月闭合6、约自6个月起乳牙开始萌出7、脾常不足、肺常不足及肾常虚8、稚阴稚阳,纯阳之体的理论概括小儿生理特点9、母乳喂养有点:①母乳中含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各种营养素,易于消化和吸收。

②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活性细胞和其他免疫活性物质,可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

③母乳温度及泌乳速度适宜,新鲜无细菌污染,直接喂乳,省时省力,十分经济。

④母乳喂养可密切母亲和子女的感情,有利于对婴儿早期智力开发和今后身心健康发展。

⑤母亲产后哺乳可刺激子宫收缩,促进母亲早日恢复;哺乳期推迟月经复潮,不易怀孕,有利于计划生育。

还能减少乳腺癌和卵巢肿瘤。

10、添加辅食的原则有:从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天气炎热或婴儿患病时应暂缓加新品种。

11、网神色即观察小儿的精神状态和面部气色。

正常小儿的指纹隐约可见,色泽淡紫,纹形伸直不超过风关。

12、红,为红色,即指纹显红色,主寒证;紫,为紫色,指纹显紫色,主热证。

小儿病脉以浮、沉、迟、数、无力、有力六种基本脉象为纲。

13、小儿中药用量: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幼儿为成人量的1/2,学龄儿童为成人量的2/3 或成人量。

14、补液量:补液量根据脱水的程度决定,轻度脱水30~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计算总量先给2/3,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小儿体液组成已接近成人,补液量应酌减1/4~1/3.15、核黄疸:当血中央结合胆红素过高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

16、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是:①黄疸出现时间过早,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②血清胆红素值过高或上升过快,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257μmol/L(15mg/dl),或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过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μmol/L(2mg/dl)。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材料

1最早儿科医生: 扁鹊2颅囟经现存最早儿科专著,提出小儿“体属纯阳3钱乙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儿科著名医家:弟子阎季忠编著?小儿药证直诀?①生理特点:“脏腑柔弱〞②病理特点:“易虚易实、易寒易热〞③儿科四诊:尤重望诊;④辨证方面:首创小儿五脏辨证体系;提出“疳皆脾胃病〞⑤在用药上:化裁古方:六味地黄丸,张仲景?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创制新方:导赤散、泻白散4治疗痘疹:①寒凉派: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寒凉治痘疹②温补派:陈文中?小儿痘疹方论?与?小儿病源方论?,温补治阳虚不能托毒外出而内陷的痘疹5南宋刘昉?幼幼新书?集宋以前儿科学术成就,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

6明代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新书?三有余四缺乏:阳常有余,阴常缺乏,肝常有余,脾常缺乏,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缺乏〞的观点。

治病重保护胃气7,陈复正?幼幼集成?察指纹8年龄段分期: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共40周左右—十月怀胎。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婴儿期:出生28天到1周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周岁。

学龄前期〔幼童期〕:3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发育前,女12岁,男13岁。

青春期:第二性征出现到发育成熟身高根本停顿。

女:11-12到17-18岁,男:13-14到18-20岁8围生期—胎龄满28周—出生后7天—死亡率最高。

××月龄+6。

2岁以上:8+2×年龄10身高初生身长:50cm。

第一年增长25厘米,第二年10厘米。

2岁身长85厘米。

2岁-12岁:70+7×年龄11囟门前囟:1—1.5岁闭合. 后囟:出生时或生后6—8周内闭合异常:早闭—小头畸型;迟闭—解颅、佝偻病等.。

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

凹陷:脱水、极度消瘦12初生头围34, 胸围32一周岁穿插13 2岁内乳牙颗数:月龄-4/614=收缩压×2/3 16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1. 中西医结合的基本概念
- 中西医结合是将中医学和西医学相结合,综合运用的一种医
学理论和实践方法。

-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针对儿童的疾病,综合运用中西医理论
和诊疗方法的学科。

2. 中西医结合儿科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 综合分析:结合儿童的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综合分析。

- 个体化治疗: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断和治
疗方案。

- 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互补不足,提高治疗效果。

3. 常见疾病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1) 儿童呼吸道感染
- 中医治疗:应用中药药物进行解表、祛邪、清热、散寒等治疗。

- 西医治疗:抗生素和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退热药物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根据病情综合应用中西医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2)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
- 中医治疗:应用中药药物进行调理脾胃、调畅气机等治疗。

- 西医治疗:改善饮食结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促进消化系统康复。

4. 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前景
- 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前景广阔,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疾病的特点和需求。

-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为中西医结合儿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新思路和方法。

以上是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复习重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2版总复习知识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第2版总复习知识点

期末儿科复习一.总论1.最早记述儿科疾病的医书是《五十二病方》。

2.早期的妇儿科方书是《汉书.艺文志》3.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4.南宋刘昉等编著的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著作是《幼幼新书》40卷。

4.儿科四大要证包括( ABDE )A.痧B.痘C.厥D.惊E.疳5.小儿的生理特点:(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6.小儿病理特点:(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7.小儿个人史包括哪些?( ABCDE )A.胎次、产次B.是否足月产C.顺产还是难产D.出生时情况、体重E.母亲孕期情况8.捏脊:捏脊是小儿推拿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整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疳证、泄泻、遗尿及脾胃虚弱的患儿)操作方法:患儿俯卧。

医生两手半握拳,两示指抵于背脊之上,自尾椎两旁开始,以两手拇指伸向示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示指向前,拇指向后退,做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一直捏到大椎穴,如此反复5次,从第3次起,每捏3把,将皮肤提起1次。

9.小儿年龄分为几个阶段,分别是哪几个?(1)胎儿期(从受精卵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2)新生儿期(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出生后28天)(3)婴儿期(出生后29天至1岁)(4)幼儿期(1岁至3岁)(5)学龄前期(3岁至6~7岁)(6)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前)(7)青春期(11~12岁至17~18岁)注:围生期为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10.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遵循一定的规律:(1)生长发育有阶段性,呈非匀速性生长如婴儿期体重、身高最快,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为第二个生长高峰。

(2)生长发育的一般程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如运动发育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站、走;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先全手掌抓物,发展到手指的灵活运动等。

中西医结合儿科(老师划的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老师划的重点)

明代世医万全提出小儿“三有余四不足”具体内容是什么?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简述小儿个人史内容?①出生史:记录胎次,胎龄,分娩方式及过程,出生时有无窒息产伤,体重等②喂养史:婴儿喂养方式,喂养乳品种类,调制方式和量,辅食添加情况,饮食情况,食欲是否偏食③生长发育史:体格及智力的发育过程④预防接种史: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种类时间次数,是否有不良反应。

简述指纹的临床应用?临床根据指纹的浮沉,色泽,推之是否流畅及指纹到达的部位来辩证。

并以“浮沉分表里,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作为辩证纲领。

根据指纹在手指三关中出现的部位,以测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附近者,表示邪浅,病轻;指纹过风关至气关者,为邪已深入,病情较重;指纹过气关达命关者,是邪陷病深之兆;若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是所谓“透关射甲”,揭示病情危重。

纹色鲜红多属外感风寒。

纹色紫红,多主热证。

纹色青,主风证或痛证;纹色青紫或紫黑色,是血络闭郁;纹色淡白,多属脾虚。

如指纹浮而明显的,主病在表;沉隐不显的,主病在里。

纹细而色浅淡的,多属虚证;纹粗而色浓滞的,多属实证小儿感冒兼证包括哪些,为什么容易这些兼证?夹痰,夹滞,夹惊。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感邪之后,肺气失宣,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感冒夹痰。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稍有饮食不节,致使乳食停滞,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为感冒夹滞。

小儿神气怯弱,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宁,睡卧不安,惊剔抽搐,此为感冒夹惊。

1、从中医角度简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趁康复。

试述“脾常不足”对临床指导意义?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较多,但小儿脾胃薄弱,且不知饮食自节,易损伤脾胃引起运化功能失调出血呕吐,销滞,泄泻,厌食等。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引言: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是将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综合运用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儿童医疗服务。

本文将重点总结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关键知识,包括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童感冒: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时,可以采用中药辨证施治的方法,根据患儿的症状和体质,选用适当的中药进行治疗。

同时,西医的药物治疗和对症支持疗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2. 儿童哮喘: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时,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气机、增强体质,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治疗,达到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的目的。

3. 儿童腹泻: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时,可以运用中药调理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同时结合西医的补液、抗菌治疗,加速康复。

4. 儿童湿疹:中西医结合治疗湿疹时,可以通过中药调理体质、清热解毒,结合西医的外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减少复发。

二、中西医结合的优势1. 综合优势: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综合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既注重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又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药物治疗,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2. 强调预防:中西医结合儿科学注重疾病的预防,通过中医的养生保健和西医的疫苗接种等措施,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3. 个体化治疗: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强调因人而异的治疗原则,根据患儿的体质、病情和家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副作用减少: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在治疗过程中,通过中药的温和性质和西医的剂量控制,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三、研究进展1. 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儿童疾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2. 基础研究: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的基础研究涉及中药的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揭示中药治疗儿童疾病的科学基础。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细运动。

2、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的重要时期是围产期,此期是指从胎儿期28周至出生后7天。

3、婴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有:1.从少到多;2.由稀到调;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天气炎热或患病时,暂缓添加新品种。

4、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由上到下;2.由近到远;3.由粗到细;4.由简单到复杂;5.从低级到高级。

5、新生儿患肺炎时,可仅见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症状,而无肺炎的典型表现。

6、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的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

7、液体疗法输液总量:轻度失水约给90-120ml/kg;中度失水约给120-150ml/kg;重度失水约给150-180ml/kg。

8、小儿腹泻变证可分为气阴两伤和阴竭阳脱两型,治疗方药分别是人参乌梅汤和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9、液体疗法包括了补充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及继续损伤量。

10、肾病综合征病机可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其治疗以扶正培本为原则。

11、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晚冬、早春两季,本病的临床特征是腮腺肿大、疼痛。

1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期为发病直至腮部肿胀消退后3天;中医称痄腮。

13、猩红热好发于2-8岁,其病原体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4、水痘隔离期为3周,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治疗原则。

(二)名词解析1、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

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行和功能成熟。

2、纯阳之体:小儿在阴平阳秘的状态下,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坐高:即顶臂长,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与身长测量一致,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臂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4、毒窜睾腹:痄腮病犯,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复习重点(一)填空题1、运动发育可分为大运动(包括平衡)、细运动。

2、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得重要时期就是围产期,此期就是指从胎儿期28周至出生后7天。

3、婴儿添加辅食得原则有:1、从少到多;2、由稀到调;3、由细到粗;4、由一种到多种;5、天气炎热或患病时,暂缓添加新品种。

4、生长发育得一般规律:1、由上到下;2、由近到远;3、由粗到细;4、由简单到复杂;5、从低级到高级。

5、新生儿患肺炎时,可仅见不乳、口吐白沫,精神萎靡等症状,而无肺炎得典型表现。

6、胆红素脑病又称核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得胆红素为未结合胆红素。

7、液体疗法输液总量:轻度失水约给90-120ml/kg;中度失水约给120-150ml/kg;重度失水约给150-180ml/kg。

8、小儿腹泻变证可分为气阴两伤与阴竭阳脱两型,治疗方药分别就是人参乌梅汤与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9、液体疗法包括了补充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及继续损伤量。

10、肾病综合征病机可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其治疗以扶正培本为原则。

11、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晚冬、早春两季,本病得临床特征就是腮腺肿大、疼痛。

12、流行性腮腺炎隔离期为发病直至腮部肿胀消退后3天;中医称痄腮。

13、猩红热好发于2-8岁,其病原体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4、水痘隔离期为3周,以清热解毒利湿为治疗原则。

(二)名词解析1、生长发育:就是指从受精卵到成人得成熟过程。

生长就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得长大,可有相应得测量值来表示其量得变化。

发育就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得分行与功能成熟。

2、纯阳之体:小儿在阴平阳秘得状态下,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3、坐高:即顶臂长,就是头顶到坐骨结节得长度,与身长测量一致,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为顶臂长,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得生长。

4、毒窜睾腹:痄腮病犯,足厥阴肝经循少腹络阴器,邪毒内传,引睾窜腹,可见睾丸肿胀、疼痛,或少腹疼痛等症,此为毒窜睾腹之变证。

5、胆红素脑病:因血液中为结合胆红素增高,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得中毒性病变。

6、水凌心肺:属急性肾小球肾炎水凌心肺证,水气泛滥,阻遏气机,上凌心肺,肺失肃降,心失所养,则咳喘气急,胸闷心悸,甚则发绀。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以致正在生长得骨骺端软骨板不能正常钙化,造成骨骼病变为特征得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8、解颅:以颅囟应合而不合,颅缝开解,头颅增大,叩之呈破壶音,目珠下垂如落日状为主要表现得小儿疾病。

9、帕氏线: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色深红,期间有针尖大之出血点,形成深红色横行线,称为帕氏线。

10、脑瘫: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期间各种原因所致得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

(三)简答题:(1)简述母乳喂养得优点。

1、满足婴儿得营养需求;2、增强免疫;3、喂哺简便;4、增进母婴得感情交流;5、母亲产后哺乳可产生催乳激素,促进子宫收缩而复原;可抑制排卵,有利于计划生育。

(2)简述小儿腹泻西医治疗原则。

调整饮食,预防与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急性腹泻多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抗感染,迁延及慢性腹泻则应注意肠道菌群失调及饮食疗法问题。

(3)单纯性肾病综合征得诊断要点有哪些?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性+++~++++,1周内3次测定,24h尿蛋白定量≥50mg/kg);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4、不同程度得水肿。

以上四项中以1、2项为必备条件。

(4)简述肾病综合征得西医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利尿、降压、抗感染;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3、免疫抑制剂治疗;4、抗凝及纤溶疗法;(5)简述过敏性紫癜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得鉴别?1、过敏性紫癜: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尤以下肢伸面、关节附近为多,分批出现,对称分布,鲜红或深红得斑丘疹样紫癜,多高于皮肤,大小不一,常伴荨麻疹、腹痛及关节肿痛。

血小板不减少。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皮肤、黏膜皮下出血点及瘀斑,不高出皮肤,分布全身各处,无神经血管性水肿,无腹痛、关节痛等表现。

血小板计数减少、血块退缩不佳,出血时间延长,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减少。

(6)麻疹初热期证候表现、治法及代表方?证候:发热,咳嗽,微恶风寒,喷嚏,流涕,咽喉肿痛,眼泡浮肿,两目红赤,泪水汪汪,畏光羞明,神倦思睡或哭闹,纳呆口干,小便短少,大便稀溏,尿短黄。

发热第2-3天,口腔两颊黏膜红赤,可见麻疹黏膜斑。

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方药:宣毒发表汤加减(7)简述支气管哮喘得病因病机。

病因: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诱因;病机:主要为慢性气道炎症、气流受限及气道高反应性。

支气管哮喘得气道炎症就是特殊类型得慢性气道炎症,甚至在轻度哮喘也存在。

以肥大细胞得激活、嗜酸细胞与活化T淋巴细胞浸润、许多炎性介质产生为特点。

此时有四种原因致使气流受限。

即急性支气管痉挛、气道壁肿胀、慢性粘液栓形成、气道壁重塑。

(四)论述题(1)如何从生理病理特点上理解小儿“脾常不足”、“肾常虚”得含义?1、脾常不足:生理: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常不足,表现为纳运力弱,饮食乳哺宜有序有节,食物需软而易消化,否则易患积滞、吐泻,甚至疳症。

病理:小儿脾常不足,与小儿快速生长发育需求不相应,且不知自节饮食,因而易因喂养不当,乳食失节,食物不洁而损伤脾胃,受纳腐熟运化功能失健,导致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病证,其发病率在儿科仅次于肺系病症而居第二位。

2、肾常虚:生理: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水,小儿肾常虚,表现为肾精未充,肾气未盛,青春期前女孩无“月事以时下”、男孩无“精气溢泻”婴幼儿二便不能自控或自控能力较弱等,年幼儿童易患胎怯、胎弱等先天禀赋不足之证。

病理:小儿肾常虚就是针对其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需懒后天水谷精气得不断充养而逐渐充盛。

若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则肾精失充,肾气虚弱而出现发育异常、骨骼改变等肾系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遗尿、水肿等。

(2)如何理解前人“麻为阳毒”与“麻不厌透”之说?1、麻为阳毒,麻疹就是由于感受麻疹邪毒引起。

说其为阳毒,指麻疹得发病根本原因就是阳邪热毒所致,且其病势,由内向外,先起于阳,后归于阴;故麻毒最忌不得透解.此外,麻疹在发病过程中,多表现为阳热证。

2、“麻不厌透”就是历代医家对麻疹治疗原则得经验总结,意指麻疹治疗离不开宣透。

因麻为阳毒,其性由内达外,由里出表,务必使腠理开泄,微微汗出,麻毒随之达表为顺。

麻疹见形期得主要治法就是清热解毒,但此时麻疹若未完全布达仍宜佐以透疹,以免苦寒遏邪之弊。

(3)如何辨别麻疹得顺证与逆证?顺证,逆证得辨别主要可以从发热,出汗,呼吸,精神,皮疹5个方面着手。

1、发热麻疹顺证发热有其自身起伏规律,初起热势不高,出疹期须有高热方能透疹,疹齐之后,体温自然逐渐下降。

如初热应微热而反盛,出疹期应壮热反而体温不升,疹回期热应衰而不退,均提示有逆证得转变。

2、出汗顺证麻疹宜有汗,宜微汗不宜多汗。

初热有微汗能使透疹顺利,出疹期有微汗毒易从汗外泄,疹回期见微汗反映脏腑气机与畅。

若灼热无汗亦非佳兆,多汗则易伤津,往往提示气阴俱伤甚至属于内闭外脱。

3、呼吸顺证麻疹咳嗽而不气促,若见壮热咳嗽剧烈,痰声辘辘,呼吸急促,甚则鼻煽胸高,口唇青紫,则为逆证。

4、精神神志清楚,精神好,睡眠,饮食均尚正常为顺证。

若精神极差,嗜睡,或惊跳不宁,则病情多重,提示产生逆证。

5、皮疹麻疹见疹后,着重观察形态,色泽与分布次序。

顺证麻疹形态尖耸,根颗松活,疹与疹之间有健康皮肤,疹色红润,有光泽。

如出疹大片,颗粒不分,疹色紫暗或形态细碎若有若无,色泽淡红无华,属于邪毒过重,或正气不支,多为逆证。

顺证发疹先见于耳后发际,继而胸背,躯干,手足心,鼻准见点后2-3天,疹点依次而回。

若疹点逾期不出,过期不回,或出后即没,或躯干稠密,面部鼻准,四心无疹,均非顺候。

(4)论述肾病综合征得病因病机。

1、病因病机:1、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结构或电化学得改变可导致蛋白尿;2、非微小病变型肾内常见免疫球蛋白与/或补体成分沉积,局部免疫病理过程可损伤滤过膜得正常屏障作用二发生蛋白尿;3、微小病变型肾小球未见以上沉积,其滤过膜静电屏障损伤原因可能与细胞免疫失调有关;4、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与本病得发生有关。

2、病理生理:1、大量蛋白尿;2、低白蛋白血症;3、高胆固醇血症;4、水肿;3、病理:微小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与膜增生性肾炎。

总论1、《颅囟经》就是我国现在最早得儿科专著;北宋钱乙编写了《小儿药证直诀》;南宋刘昉《幼幼新书》;明代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片玉心书》。

2、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受孕至分娩断脐)、新生儿期(脐带结扎至满28d);婴儿期(出生后至1周岁)、幼儿期(1周岁指3周岁)、学龄前期(3周岁至6-7周岁)、学龄期(6-7周岁至青春期来临前)、青春期。

3、新生儿平均体重为3kg(男婴3、3±0、4,女婴3、2±0、4)。

≤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2-12岁=年龄*2+8、4、出身时平均为50cm,第一年约25cm,前3个月11-12cm,第二年约10cm;2-12岁估算公式为:年龄*7+70。

5、平衡与大运动:抬头:新生儿1-2s,3个月较稳,4个月稳;坐:6月双手撑坐,8月坐稳;翻身:7月;爬:8-9月双上肢向前爬;11月站;15月走;24月双足并跳;30月独足跳。

6、生理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7、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8、三有余,四不足:肝常有余、心常有余、阳常有余;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阴常不足。

9、儿科望诊包括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与部分望诊(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

10、指纹得辨证纲要: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

红主寒、紫主热、青主燥、黑主瘀。

11、一指定三关:医者用食指或拇指同时按压寸关尺三部,并以轻中重三种不同指力,取浮中沉三候,来体会小儿脉象得变化。

各论(一)新生儿黄疸胆红素代谢特点:1、胆红素生成较多;2、转运胆红素得能力不足;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4、肠肝循环。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得能力仅为成人得1%-2%,因此极易出现黄疸。

鉴别:1、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续到3-4周,一般情况良好。

2、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出生24h内),发展快,黄色明显,也可能消退后再次出现,或黄疸出现迟,持续不退,日渐加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