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英语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英语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英语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英语语言学是研究英语语言及其发展历史、语音、语法、词汇、语用等方面的学科。

以下是一些英语语言学的知识点总结:
1. 英语语音学:英语语音学主要研究英语的发音、声调、重音等语音现象。

其中,英语的发音规则主要包括元音、辅音和声调等方面的规则。

2. 英语语法学:英语语法学主要研究英语的语法结构和规则,包括句子结构、时态、语态、名词、形容词、副词等语法范畴。

3. 英语词汇学:英语词汇学主要研究英语的词汇构成、演化和使用情况,包括单词、词组和习语等方面的研究。

4. 英语语用学:英语语用学主要研究英语的语用功能和语境,包括语言交际、暗示、礼貌、语用失误等方面的研究。

5. 英语语音语调学:英语语音语调学主要研究英语的语音语调系统,包括英语的发音、声调、重音、节奏等方面的研究。

6. 英语文体学:英语文体学主要研究英语的文体风格和语言习惯,包括正式文体、口语文体、文学文体等方面的研究。

7. 英语词汇记忆学:英语词汇记忆学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记忆英语词汇,包括词汇记忆的方法、技巧和策略等方面的研究。

8. 英语跨文化交际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学主要研究英语在不同文化中的交际和使用,包括跨文化沟通、文化差异、交际礼仪等方面的研究。

以上是一些英语语言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
和融合也在不断推进着英语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完整版)英语语言学超强总结

(完整版)英语语言学超强总结

语言学总结一、语言和语言学1、语言的差异性特色:Design of features of language任意性arbitrariness指语言符号和它代表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二重性duality指语言由两层结构组成创立性creativity指语言能够被创立移位性displacement指语言能够代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及的物体、时间、见解2、语言的功能(不是很重要)信息功能informative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施为功能performative感情功能emotive function寒暄功能phatic communication娱乐功能recreational function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function3、语言学主要分支语音学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产生、流传、接受过程,观察人类语言中的声音音位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和音节结构、分布和序列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构词规则句法学syntax 研究句子结构,词、短语组合的规则语义学semantics不但关心字词作为词汇的意义,还有语言中词之上和之下的意义。

如语素和句子的意义语用学pragmatics在语境中研究意义4、宏观语言学macrolingustics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人类语言学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计算机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5语言学中的重要差异规定式和描述式:规定式:prescriptive 说明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描述式: descriptive 说明事情本来是怎么样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共时:synchronic 研究某个特准时期语言历时: diachronic研究语言发展规律语言和语言:语言:langue 指语言系统的整体语言: parole 指详尽实质运用的语言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乔姆斯基(chomsky 提出 )能力: competence 用语言的人的语言知识储备运用: performance 真实的语言使用者在实质中的语言使用二、语音学1、语音学分支发音语音学声学语言学听觉语音学articulatory phonetics 研究语言的产生acoustic phonetics 研究语音的物理属性auditory phonetics 研究语言怎样被感知2 IPA (国际音标)是由daniel Jones 琼斯提出的三、音位学1、最小对峙体minimal pairs2、音位phoneme3音位变体allophones4互补分布 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5自由变体 free variation6差异特色 distinctive features7超音段特色 suprasegmental feature音节syllable 重音 stress 语调 tone 声调 intonation四形态学1词的组成语素 morpheme 自由语素 free morpheme 粘着语素bound morphemeRoot 词根词缀affix词干stem屈折词汇和派生词汇inflectional affix and derivational affix2特有的词汇变化 lexical change proper新创词语 invention 混拼词 blending 缩写词 abbreviation首字母缩写词 acronym逆构词汇 back-formation 例: editor— edit类推构词 analogiacal creation 例: work-worked,,slay-slayed外来词 borrowing五句法学1范围 category 数 number性 gender 格 case 时 tense 体 aspect一致关系 concord支配关系 govenrment2结构主义学派 the structure approach组合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 词和词组合在一起聚合关系paradigmatic 拥有共同的语法作用的词聚在一起结构和成分construction and constituents : 句子不但是线性结构liner structure 还是层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句子或短语被称为结构体,而组成句子或短语即结构体的称为成分) 3直接成分解析法immediate constitutional analysis指把句子分成直接成分-短语,再把这些短语依次切分,获取下一集直接成分,这样层层切分,直到不能够再分4向心结构和离心结构 endocentric and exocentric constructions向心:指一个结构中有中心词,例an old man ,中心为 man离心:指结构中没有明显的中心词。

语言学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与语言演化的规律

语言学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与语言演化的规律

语言学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与语言演化的规律语言学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与语言演化的规律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涵盖了丰富广泛的知识领域,其中包括语言结构和语言演化的规律。

通过学习语言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奥秘,并且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总结语言学学习过程中对语言结构和语言演化规律的研究。

1. 语言结构语言结构是指语言中的组织形式和规则。

在语言学中,我们可以将语言结构分为音韵结构、词汇结构和句法结构三个方面来研究。

1.1 音韵结构音韵学是研究语言中音位和音系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语音的发音特点和规律。

在学习语言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国际音标来准确地表示语音,并且了解不同语言中的音位系统和音变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语音表达能力。

1.2 词汇结构词汇学是研究词汇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词的构成和意义。

学习语言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语言中的词法规则,包括词根、词缀和构词法等。

同时,还需要学习词义学,研究词汇的语义组织和义项之间的关系。

1.3 句法结构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句子的语序、成分和句法关系。

在学习语言学时,我们需要了解不同语言中的句法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动词时态、语态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句法差异,以便更好地掌握语法规则。

2. 语言演化语言演化是指语言在历史上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语言演化的规律,我们可以了解语言是如何逐渐发展和变化的。

2.1 语言家族语言家族是指具有共同起源的语言群体。

通过对不同语言家族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追溯不同语言之间的历史变化和关系。

常见的语言家族包括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

2.2 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通过研究语言接触的情况,我们可以了解语言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例如,在语言接触的情况下,语言中可能会出现借词、语法借用等现象。

2.3 语言变异语言变异是指语言内部的变化和发展。

语言变异可能是由于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变化的影响。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旨在探讨语言的结构、使用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对语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对语言学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言声音的科学。

其主要内容包括音位、音节、音系、音变等。

音位是指在某种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声音单位。

不同语言的音位系统各有特点,例如英语中的/t/和/d/在不同位置上发音时可能存在音变现象。

音节是指语言中具有独立发音的最小单位。

一个音节通常由一个或者多个音位组成,其中必须有一个元音。

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的全部音位的系统。

例如英语的音系包含了辅音和元音,它们可以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和描述。

音变是指语音在特定语音环境下发生的变化。

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这种现象就叫做音变。

二、词法学词法学研究的是词语的形态和构词规律。

词法学主要包括词的分类、词义、派生等方面的研究。

词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

不同类别的词在语法和词义上有各自的特点。

词义是指词的意义。

一个词可以有多个意义,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具体的意思。

语境对于词义的理解非常重要。

派生是指通过添加前缀、后缀或者改变词形来创造新词。

派生是词语演化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句法学句法学是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句子中词语的组织和句子之间的关系。

短语结构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组织形式。

一个句子可以被分解为若干个短语,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句子的结构。

句法关系是指不同短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关系。

例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句法关系对句子的理解和翻译都非常重要。

四、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词语和句子的意义。

它试图解释语言中的概念和关系,了解句子的真实含义。

词义是词语的基本意思,通过词的定义、例句和上下文来解释词的意思。

句义是指句子的意义。

句意可以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理解。

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和交际功能。

它关注语言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进行交流。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

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语言学学习总结——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分支领域,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是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

语言结构指的是语言中词汇、语法以及语音等元素在组织上的规律,而语言变化则涉及语言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本文将对语言结构与语言变化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语言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语言结构的研究与分析语言结构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词汇、语法和语音。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它由单词构成,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词类。

语法是研究词汇如何组织形成句子的规则,包括主谓宾结构、时态、语气等。

语音是语言的声音组成部分,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

在语言结构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关注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例如,单词之间的组合形成短语和句子,句子之间的连接形成篇章。

这些关系可以通过语法规则来描述和分析。

此外,我们还需要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与比较,以了解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语言结构的研究既要从整体上把握语言的规律,又要从细节上观察语言的微妙变化。

例如,某些语言存在语序的差异,即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会影响句子的意义。

这种差异在不同语言之间常常存在,还有一些语言以词缀的变化来表示单复数、时态等概念。

二、语言变化的研究与分析语言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会发生变化。

语言变化是指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社会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变迁。

语言变化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关注语言在历史上的变化和演变。

语言变化可以体现在词汇的使用上。

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词汇不断涌现,而一些传统的词汇则逐渐被遗忘。

此外,语法结构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了"字在古代是表示结束的意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则发生了语义上的扩展,表示了一种完成的状态。

语言变化的研究还包括方言的演变和语音变化。

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 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语言学概论自学考试 知识点总结 详细版

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1.人类的语言跟动物的“语言”相比较,有哪些显著特点?P50(1)“内容更多”。

人在各种场合都可以说话;人也可以用各种方式说话;人还可以说各种各样的话。

(2)“用处更大”。

交际功能;标志功能;记录功能;思维功能;认知功能。

(3)“能够创造”。

人类的语言有极强的生成能力和极高的运转效率;其他动物无论自身多么完善,都无法做到这一步。

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类具有语言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语言。

2.为什么不能以“相互能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P51-52【简】单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确定方言和语言不但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且很可能会在政治上引起严重后果。

如果单凭这一条标准来衡量,则英国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等,说话相互能听懂,因此他们所说的话就都应视为英语的“方言“才对,然而这样处理,他们在民族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

另外,北欧的瑞典,挪威,丹麦三个主权国家的语言差别很小,相互都能听懂,如果按“相互能听懂”来处理,这三个国家使用的就是同一种语言,至少是同一种语言的各个方言,但这三个国家又是不同的民族,应当承认他们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

因此,不能以“相互能够听懂“为标准来区别方言和语言。

3.简述“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P53【名/简】不同的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有所不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将语言分为“语言的谱系分类”和“语言的形态分类”。

1)从语言“历时”演变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谱系分类”,也叫“语言的亲属关系分类”。

根据各种语言在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是否有共同的来源和相似性的大小对语言进行的分类,就是语言的谱系分类。

2)从语言“共时”状态角度来划分不同的语言,就可以建立“语言的形态分类”,也叫做“语言的结构类型分类”。

4.语言的谱系分类是个层级系统,从大到小分别是:P53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次方言(土语)5.“语言”和“言语”P54 【名/简】“语言”—说话使用的工具(比如英语、汉语)。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4*6=24)1、孤立语:孤立语又称词根语,其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靠词序和虚词来表示,汉语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孤立语。

例如,“我喜欢他”中的“我”是主语,“他”是宾语,主要取决于词序。

又如,“买菜”是述宾结构,“买的菜”是偏正结构,主要取决于虚词。

汉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一个名词性词语无论是充当句子的主语还是宾语,词性都不曾发生变化。

除了汉语外,属孤立语的还有越南语、彝语、苗语、缅甸语等。

2、屈折语:屈折语的特点是通过各种屈折方式来表示语法意义。

屈折可以分为内部屈折和外部屈折。

内部屈折指通过词的语音交替(改变部分语音)来构成不同的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阿拉伯语以固定的辅音框架表示语汇意义,以元音交替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外部屈折指通过附加词缀的方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

例如英语的book(书,单数)在后面加上词缀-s,就表示复数意义books(书,复数)。

屈折语的一个构型词缀可以同时表示几种语法意义,例如英语的-s在动词后面表示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主动语态,如works.同样的语法意义,在不同的词里也可以用不同的词缀来表示,如俄语中性名词单数主格的词尾有-o(如neop钢笔),-e(noπe田地)。

屈折语的词根和构型词缀结合得很紧,如果去掉构型词缀,词根往往就不能成词,如俄语nepo去掉词尾-o,nep-就不能独立使用。

印欧语系各语言以及阿拉伯语等,一般都属于屈折语,其中俄语和德语是最典型的屈折语。

3、音位:是某种语言中能区别语素或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是依据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来的语音类别。

音位本身并不含有任何意义。

音位只有在和别的音位组合成高一层级的单位后才能负载意义。

如单个的/k/和/ae/或/t/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他们组合成了[caet](cat)之后就有了“猫”的意义。

因此,音位只有区别音形进而区别意义的作用,而没有表达意义的作用。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

语言学概论—重点知识总结第一章:语言和语言学第一节认识人类的语言1.只有人类才有语言;与动物鸣叫的区别:内容更多、用处更大、能够创造;语言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三者关系复杂语言是最直接、最易识别的民族标志;同一民族可以有多种语言;2.语言的类型历时-谱系分类:亲属关系——英语、德语都属于日耳曼语系;汉语、藏语都属于汉藏语系;共时-形态分类:孤立语(汉语:突出语序和虚词的作用);形态语(英德俄-屈折语;日韩维-黏着语)3.语言的表现形式:语言和言语、本体和外围、口语和书面语1)语言和言语语言:说话的工具,是约定成俗的;比如:普通话、英语;言语:说话,包含言语作品和言语动作,比如:说:“翠花,上酸菜”;2)选择/名词:本体和外围本体:语言内部包含的要素,比如:语音、语法、语义;外围:语言和其他事物的关系,比如:语言和思维、语言和历史、语言和民族文化;3)口语和口语口语:说的话;第一性的,是书面语产生的基础书面语:写的字;第二性,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第二节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1.语言符号必须同时具有表示具体意义的物质实体(红绿灯)和物质实体所表示的特定意义(红灯停绿灯行);2.语言的符号特性:能指和所指、约定和任意、不变和可变;1)能指和所指(口诀:能声所意)能指:把语言符号中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声音称为“能指”;所指:把语言符号中有特定声音表示的意义称为“所指”;2)约定和任意约定:人为的规定任意:符号表示意义没有必然联系,只需人人都认定或气就行3)不变和可变可变性的根本原因在于任意性3.语言的结构特性:线性和离散、组合和聚合、层次和层级1)线性和离散:构成语言结构的基础条件;线性:语言符号只能一个一个按工夫顺序成一条线排列;离散性:语言符合可以分解还原成一个一个的符号(词);2)组合和聚合组合:哪一个成分在前、哪一个成分在后的结构特征;(又叫句法功用)聚合:同一类成分可以相互替换的结构特性;3)层次和层级层次:一个小单位内部的成分组合叫做“层次”;(语素组合成词、词组合成词组、词组组合成句子)层级:各个小单位之间的联系叫做“层级”;(词和词一级的内在分别)第三节研究语言的科学1.学科研究的方向分类:本体研究、语言与心理、语言和使用;1)本体研究:对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的研究;2)语言与心理研究:语言和心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3)语言与应用研究:语言学和信息处理,把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2.语言与哲学1)“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出自XXX的《正名篇》;2)“小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3.语言研究1)XXX的《通俗语言学教程》提出了“结构主义语言学”“能指和所指”,是结构语言学的奠基人;2)XXX:北美结构主义学家,间接成分分析法;3)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包括普遍语法、句法自治等观点;第二章语言的物质载体——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人说话的声音”,更严格地说,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于人与人之间交际并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一、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一种符号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语言使用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来表示事物和概念。

2. 语言具有交流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通过语言可以传达思想、交流情感、传递信息。

3. 语言具有社会性:语言是社会行为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

4. 语言具有文化特性:不同语言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科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音位与音素:语音学将语音分为不同的音位,而音位又由音素组成。

2. 发音器官:语音的产生与发音器官的构造和功能密切相关,如喉、口腔、舌等。

3. 音节与音变:语音学研究了音节的构成和变化规律。

4. 语调和语音语调:语调是语音的音高变化,而语音语调则是语言的音高、音长和音强等变化。

三、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规则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词类与句法关系:语法学将词语分为不同的词类,并研究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关系。

2. 句子结构与语序:语法学研究句子的构成和语序的规律,如主谓宾结构、主谓一致等。

3. 句法关系和语法功能:语法学研究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如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4. 语法规则和语法变化:语法学研究了语法规则的形成和变化,如词形变化、语法变异等。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词义和词汇关系:语义学研究词语的意义和词语之间的关系,如同义词、反义词等。

2. 句义和句子意义:语义学研究句子的意义和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如逻辑关系、语义角色等。

3. 语用学:语义学研究语言使用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如语境效应、指称和暗示等。

五、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语言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语言变化研究语言变迁的原因和规律,语言接触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借用现象。

六、语言习得与语言教学语言习得研究儿童和成人习得语言的过程和规律,语言教学研究如何有效地教授和学习语言。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知识点总结语义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词汇和句子意义的构成和表达。

本文将对语言学中的语义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以简洁美观的方式呈现,以助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一、词汇语义学1. 词的意义词的意义是指词所表示的概念或者事物。

在语义学中,词的意义可以分为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两种。

字面意义是词的直接、表面上的意义,而隐喻意义则是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段所产生的意义。

2. 词汇关系在词汇语义学中,词之间存在多种关系。

最常见的关系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和上下位关系。

同义关系是指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之间的关系,反义关系则相反。

而上下位关系则是指词汇之间的上下级别关系,如水果-苹果。

3. 词义的组成词义是由几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的。

其中最重要的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是指最基本的、最普遍的意义,而引申义则是通过语境的作用所产生的其他意义。

二、句法语义学1. 句子的意义句子的意义是由词汇意义的组合和句法结构所决定的。

句法语义学研究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整体的意义。

其中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关系等。

2. 语法词汇和逻辑词汇语法词汇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语法功能的词汇,如冠词、连词等。

逻辑词汇则是指在句子中起到表示逻辑关系的词汇,如因果词、转折词等。

这些词汇在句法语义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篇章语义学1. 篇章结构和语义关系篇章语义学研究文本中句子之间的组织关系和意义关系。

其中包括衔接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等。

这些关系决定了整篇文章的意义和连贯性。

2. 信息结构信息结构是指篇章中信息的安排和呈现方式。

其中包括主题句、背景信息、前提条件等。

通过合理的信息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清晰、连贯。

四、语用语义学1. 语言的使用和意义语用语义学研究语言的使用情境和意义的关系。

语言在不同的情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意义,而这种意义的变化通过语用语义学可以进行解释和分析。

2. 言语行为言语行为是指在交际中通过语言完成的各种行为,如陈述、询问、命令等。

语言学知识总结

语言学知识总结

TEM-8 语言学知识复习总结重要概念梳理CNU 张旭ZX第一节语言的本质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1.任意性Arbitratriness:shu 和Tree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meaning)3.多产性productive: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4.移位性Displacemennt: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5.文化传播性Cultural Transmission: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文化环境中掌握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1. 1. 传达信息功能Informative: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2. 2. 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3. 3. 行事功能performative: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naming,and curses4. 4. 表情功能Emotive: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exclamatoryexpressions5. 5. 寒暄功能Phatic: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天儿真好啊!”等等6. 6. 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书”三、语言学的分支1. 核心语言学Core linguisticl 语音学Phonetics: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言中的单音。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语文学:指公元前4至3世纪到公元19世纪20年代的语言研究,主要是为了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专门对古人留下的经典著作进行语言上的注释。

中国、印度、希腊-罗马是语文学的三大发源地。

2、小学:我国传统的语文学研究,包括音韵、文字、训诂。

3、语言学学科分类(一)个别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研究对象)(二)共时语言学与历时语言学(三)微观语言学(内部语言学)与宏观语言学(外部语言学)(四)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与应用角度)应用语言学狭义:狭义的和最早的应用语言学指以语言教学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即语言教学法。

4、中国、印度、希腊—罗马、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5、现代语言学的标志性著作是“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6、为什么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各种信息传递形式中,身势等非语言的形式,独自传递的信息有限,多半是辅助语言来传递信息,文字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在编码形式,旗语之类则是建立在语言或文字基础之上的再编码形式,所以,语言是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

第二章1、符号:是社会约定的代表某事物的标志,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2、征候:预示一定信息的事物的自然属性3、语言符号: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

形式(语音)叫能指,内容(语义)叫所指。

能指和所指不是必然的,而是约定俗成的。

4、语言符号的特点:<1>任意性和强制性:<2>线条性: <3>约定俗成性<4>渐变性5、组合关系:符号和符号横向组合起来的关系。

索绪尔称为句段关系。

6、聚合关系:在言语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彼此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索绪尔称为联想关系。

●7、语言的层级体系:单面单位:音素(音位)、音节----语音系统义素、义项---------语义系统双面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音义结合体首先,语言的层级体系可以分为底层和上层。

语言学知识复习总结

语言学知识复习总结

语言学知识复习总结-------重要概念梳理第一节语言的本质一、语言的普遍特征(Design Features)1. 任意性Arbitrariness: shu 和tree 都能表示“树”这一概念;同样的声音,各国不同的表达方式2.双层结构Duality:语言是由声音结构和意义结构组成(the structure of sounds and meaning)3.多产性Productive:语言可以理解并创造无限数量的新句子,是由双层结构造成的结果(Understand and create unlimited number with sentences)4.移位性Displacement: 可以表达许多不在场的东西,如过去的经历、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者表达根本不存在的东西等5.文化传播性Cultural Transmission: 语言需要后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掌握二、语言的功能(Functions of Language)1.传达信息功能Informative: 最主要功能The main function2.人际功能Interpersonal: 人类在社会中建立并维持各自地位的功能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ir identity3.行事功能Per formative: 现实应用--判刑、咒语、为船命名等Judge, naming, and curses4.表情功能Emotive: 表达强烈情感的语言,如感叹词(句)exclamatory expressions5.寒暄功能Phatic: 应酬话phatic language,比如“吃了没?”“天气真好啊!”等等6.元语言功能Metalingual: 用语言来谈论、改变语言本身,如book可以指现实中的书,也可以用“book”这个词来表达作为语言单位的“书”三、语言学的分支1.核心语言学Core linguistic●语音学Phonetics: 关注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着重考察人类语言中的单音。

语言学导论期末总结

语言学导论期末总结

语言学导论期末总结一、引言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语言本身。

通过学习语言学导论课程,我深入了解了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了解了语言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在本文中,我将对语言学导论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对自己在这门课程中的收获进行分析和反思。

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研究语言的结构、功能、变化和使用等方面的问题。

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概念,我对语言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语音学语音学研究语音的组成和运用规律,包括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的问题。

在语音学中,声音的特征(如音高、音量和音色等)以及语音的表达方式(如辅音和元音等)都是研究的重点。

通过学习语音学,我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相关的声学原理,了解了声音的分类和语音的表达方式。

2. 语法学语法学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和规则,包括句子的形成和组织方式等。

在语法学中,常常关注句子的结构和成分,以及句子中的词汇和短语等。

通过学习语法学,我了解了句子的基本结构和常用的句型类型,了解了句子的组成成分和语义关系。

3. 语义学语义学研究语言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包括词义和句义等方面的问题。

在语义学中,常常关注词汇的意义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学习语义学,我了解了词汇的义项和搭配规律,了解了句子的语义结构和关联关系。

4. 语用学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包括语言的言外之意和语境依赖等方面的问题。

在语用学中,常常关注语言的交际和沟通功能,以及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意图表达等。

通过学习语用学,我了解了语用推理和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了解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境的重要性。

三、语言学的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包括描述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两种类型。

描述性研究是对语言事实的描述和总结,旨在建立语言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

理论性研究是对语言问题的解释和分析,旨在建立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和解释框架。

《语言学纲要》重点知识总结(考研+期末)

《语言学纲要》重点知识总结(考研+期末)

《语言学纲要》重点知识总结(考研+期末)●一.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

●1.语言现象是人类社会普遍具有的现象,是人类生活中最司空见惯的现象●一些古代神话传说已经反映出古人对于语言在交流信息以及沟通思想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几大古代文明如中国、古印度、古希腊-罗马,那时的哲学家们都开展过对语言现象的研究。

这些对语言的最初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2.语言学的发展过程●(1)古代的语文学●在古代,人们把语言的知识看作阅读古书的工具,利用语言的知识对古书进行注释和校勘,帮助人们阅读古代的典籍,由此产生了古代的语文学。

古代语文学家研究古代书面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的成果在文学、哲学、历史、逻辑等学科的文献阅读、整理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语言学三大发源地成就●1⃣️中国●文言是中国古代具有正宗地位的书面语言,具有口头语言无可比拟的典雅性和简洁性。

自先秦开始,文言便作为古代正统文学所使用的语言为后世所沿袭。

“五四”白话文运动开展之前,正式的书面语一直使用文言文的形式●训诂学、文字学、音韵学是中国古人研究语言文字的三门学问,统称“小学”●2⃣️古代印度●古代印度的语言研究主要是解读经典。

这些经典主要是宗教典籍,所用的语言是古代的梵语。

最初这些经典是靠口耳相传,后来由文字记载●古梵文的语音、语法与古印度口语表达之间的巨大差异性促使学者加紧了对语音、语法的研究●3⃣️古希腊-罗马●古希腊哲学家在语法研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自柏拉图起,古希腊人就不断地对古希腊语的词和句子进行语法分析。

为了保存《荷马史诗》等典籍的需要,在亚历山大里亚出现了注释、考证、校勘《荷马史诗》等古代文献的语文学派。

大约在公元前1c起,特拉斯把前人的研究成果编成了《语法术》,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古希腊语语法●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语言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化的书面拉丁语研究。

语言学课程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的基本理论

语言学课程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的基本理论

语言学课程学习总结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变化的基本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和语言的演化变化等方面。

在语言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和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本质和特点。

本文将对这些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研究。

一、语言结构的基本理论1.1 语音学语音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各种语言中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感知等方面。

通过学习语音学理论,我们了解到不同语言中的语音系统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是由语音的音素和音韵规则所决定的。

比如,汉语中的拼音系统采用了声母和韵母的结构,而英语则使用了辅音和元音的组合。

了解语音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正确发音和分析语音的规则。

1.2 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语言中句子的结构和规则的学科,它包括句法、短语结构、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内容。

通过学习语法学理论,我们能够了解不同语言句子的构成和运作机制。

例如,汉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而英语的语序则是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

语法学的学习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1.3 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它涉及语言单位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意义关系。

通过学习语义学理论,我们了解到语言单位的内涵和外延,以及语义关系的建立和扩展。

例如,词汇的语义包括字面意义和隐喻意义,而句子的语义则通过逻辑关系和上下文推断来确立。

语义学的学习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表达。

二、语言变化的基本理论2.1 语音变化语音变化是指语言系统中的声音规则和发音方式发生的变化。

通过学习语音变化的理论,我们了解到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声音的演变是如何发生的。

例如,英语中的大量元音变音规律(Great Vowel Shift)是英语发音历史中的重要变化之一。

了解语音变化的理论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的演变过程。

2.2 语法变化语法变化是指语言中句法结构和语法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

通过学习语法变化的理论,我们了解到语言的意义结构是如何随着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

语言学概论总结

语言学概论总结

语言学概论总结引言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它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总结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概念。

语言的定义和特点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

它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 符号系统:语言使用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来表示概念和事物。

- 双重性:语言具有双重性,即语言单位可以被组合成无限的句子。

- 文化载体:语言反映了人类的文化和思维方式。

- 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它为人们提供了共享经验和建立联系的方式。

语言学的分支语言学按照研究方法和内容可以分为多个分支: 1. 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的演化和变化。

2.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和形态变化。

3. 句法学: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4. 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和发音规则。

5. 语义学:研究词和句子的意义。

6. 语用学: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7. 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社会的关系。

语言的层次结构语言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 1. 音位学层面:研究语言音素(音位)的特征和系统。

2. 形态学层面:研究词的形态结构和词性变化。

3. 句法学层面:研究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

4. 语义学层面:研究词和句子的意义。

5. 语用学层面: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交际功能。

语音学与语音系统语音学研究语音的产生和发音规则。

语音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1. 语音音素学:研究语音的基本单位(音素)及其特征。

2. 音系学:研究语音系统中不同音位之间的关系。

3. 语音变体学:研究语音的变体和音变规律。

形态学与词的结构形态学研究词的形态结构和词性变化。

形态学的核心概念包括: - 词根:词的基本意义部分。

- 词缀:附加在词根上的语素。

- 派生:通过添加词缀来构成新词的过程。

- 屈折:通过词尾的变化来表示词性、时态、人称等语法关系。

- 复合:由两个以上的词根组合而成的词。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总结整理1-20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总结整理1-20

语言学纲要知识点整理1-20一.语言学研究对象是语言语言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这只是一种宽泛的说法。

对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语言学研究的内容。

人们直接面对的一般不是确切的语言,而是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

语言学透过语言现象探索语言的本质,这个研究对象的确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语言学的发展过程。

而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也是在发展中形成的。

语言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是在语言学的历史发展中逐步确定的,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这个问题。

二.语言和思维的关系1.语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词汇和语法规则的总和,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2.思维:思维是反映客观事物一般特征、规律及相互间联系、区别的认识过程,是人类大脑特有的一种机能。

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重要方面。

思维的时候需要用语言,语言和思维不可分离。

3.思维在传统上是哲学和逻辑学的概念。

逻辑学关注的思维的形式、过程、生理机制都和语言密切相关。

逻辑学把概念、判断、推理看作是思维的基本形式,这些思维的基本形式都依靠语言。

哲学中把思维看作是人类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放映。

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的出储存所。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思维是知识的认知,获取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客观的现实通过认知转化为主观化的信息必须要有一套符号,人类使用的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语言符号帮助人打成对外界的认知,储存认知的成果,并且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证明,思维作为人脑的活动,具有大脑神经生理的基础。

大脑中有专门控制语言功能的区域,和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密切相关。

由此可见,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的思维功能是语言的基本属性。

4.思维离不开语言:(1)思维以语言为工具。

(2)思维的成果需要语言来巩固。

(3)语言可以帮助思维逐步深化。

(4)语言可以帮助思维条理化。

(5)语言可以帮助将思维成果传递给别人。

语言学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

语言学基础教程知识点总结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学科,它涉及语音、语法、语义、语用、语言变迁等多个方面。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语言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四个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读者能够对语言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能够在相关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一、语音学1. 语音学概述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主要涉及语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

语音学包括音韵学和声学两个方面,音韵学主要研究语音的基本单位音素,声学则研究语音的物理和声学特性。

2. 语音的分类语音可以根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式进行分类。

根据发音部位可以分为唇音、齿音、舌音、软腭音和喉音等;根据发音方式可以分为清音、浊音、塞音、擦音、鼻音、侧音等。

3. 语音的产生机制语音的产生主要通过呼吸、发音器官和声带的协调完成。

呼吸提供气流,发音器官包括喉、嘴和鼻腔等,声带则通过震动产生声音。

4. 语音的变化规律语音的变化规律主要包括语音变调、重音位置和音位变异等方面。

语音的变化规律是语音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语言变迁的基础。

二、语法学1. 语法学概述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结构和句子构成规律的学科,它包括句法学、词法学和形态学等内容。

语法学主要研究句子构成规律、词类和句法成分等方面。

2. 句子成分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等。

不同语言的句子成分可能存在差异,但大致都包括这几个方面。

3. 句子结构句子结构主要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宾结构等。

句子结构是句法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句子的基本构成规律。

4. 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是语言中的基本规律,它包括词汇、句法和语用等方面。

语法规则是语法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语义学1. 语义学概述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学科,它主要包括词义学、句义学和话语义学等方面。

语义学主要研究词义、句义和话语意义的内在规律。

2. 词义及词义辨析词义是词语的意义,它包括词语的词义、义项和词义辨析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6Cognition is the mental process or faculty of knowing, including aspects such as awareness, perception, reasoning, and judgment.There exist three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 the formal approach, 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and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The Formal approach basically addresses the structural patterns exhibited by the overt aspect of linguistic forms, largely abstracted away from or regarded as autonomous from any associated meaning.The Psychological approach looks at langu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atively general cognitive systems ranging from perception, memory, and attention to reasoning.The conceptual approa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patterns in which and the processes by which conceptual content is organized in language. Structure will be used to refer both to patterns and to process, the conceptual approach can more simply be said to address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conceptual content.Psycholinguistics is the study of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language; it usually studies the psychological states and mental activi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language.Six aspects of research within psycholinguistics: ①Acquisition ②Comprehension ③Production ④Disorders ⑤Language and thought ⑥NeurocognitionLanguage acquisition: ①Holophrastic stage ②Two-word stage ③Stage of three-word utterances ④Fluent grammatical conversation stage Connectionism in psycholinguistics claims that readers use the same system of links between spelling units and sound units to generate pronunciations of written words like tove and to access the pronunciationsof familiar words like stove, or words that are exceptions to these patterns, like love.Language comprehension: ①word recognition ②comprehension of sentences ③comprehension of textCohort model: the first few phonemes of a spoken word activate a set or cohort of word candidat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input. Interactive model holds that higher processing levels have a direct, “top-down” influence on lower levels.The race model doe s not agree “top-down” effects, it has two routes that race each other----a pre-lexical route, which computes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 from the acoustic signal, and a lexical route, in which the phonological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word becomes available when the word itself is accessed.Serial models propose that the sentence comprehension system continually and sequentially follows the constraints of a language’s grammar with remarkable speed.Parallel models emphasize that the comprehension system is sensitive to a vast range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grammatical, lexical and contextual, as well as knowledge of the speaker/writer and of the world in general.In resonance model, information in long-term memory is automatically activated by the presence of material that apparently bears a rough semantic relation to it.Language production: ①Access to words ②Generation of sentences ③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Functional planning process assigns grammatical functions such as subject, verb or direct object.Positional encoding uses the retrieved lexicon-grammar units and the functions they have been assigned to generate syntactic structures that capture the dependencies among constituents and their order.Cognitive linguistics is based on human experiences of the world and the way they perceive and conceptualize the world.Construal is the ability to conceive and portray the same situation in alternate ways through specificity, different mental scanning, directionality, vantage point, 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etc. Construal operations are th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ed and resources employ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nguistic expressions.①Attention/Salience ②Judgment/Comparison ③Perspective/SituatednessTrajector refers to a dynamic figure and landmark to the ground of a moving figure.Deixis involves linguistic forms that point at something from the speech situation.Categor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 classifying our experiences into different categories based on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Th ere are three levels in categories: ①the basic level ②the superordinate level ③the subordinate levelThe categories at the basic level are those that are most culturally salient and are required to fulfill our cognitive needs the best. Superordinate categories are the most general ones. The members of a superordinate category do not have enough features in common to conjure up a common gestalt at this level.Image schema is a recurring, 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 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cture to ourexperience. ①A center-periphery schema: It involves a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core and edge, and degrees of distance from the core② A containment schema: It is an image schema that involves a physical pr metaphorical boundary, enclosed area or volume, or excluded area or volume.③A cycle schema: It involves repetitious events and event series. ④A force schema: It 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causal interaction.⑤A link schema: It consists of two or more entities, connected physically or metaphorically, and the bound between them. ⑥A part-whole schema: It 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wholes along with their parts and a configuration of the parts. ⑦A path schema: It involves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movement from place to place, and consists of a starting point, a goal, and a series of intermediate points. ⑧A scale schema: It involves an increase or decrease of physical or metaphorical amount. ⑨A verticality schema: It involves “up” and “down” relations. Metaphor involves the comparison of two concepts in that one is construed in terms of the other.The target domain is the experience being described by the metaphor and the source domain is the means that we use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Three categori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ontological metaphors, structural metaphors, and orientational metaphors.Ontological metaphor means that human experiences with physical objecets provide the basis for ways of viewing events, activities, emotions, ideas, etc., as entities and substances.Structural metaphor plays the important role because it allows us to go beyond orientation and referring and gives us the possibility to structure one concept according to another.Orientational metaphor gives a concept a spatial orientation. They are characterized not so much by structuring one concept in terms of another, but by a co-occurrence in our experience.Metonymy is defined as a cognitive process in which the vehicle provides mental process to the target within the same domain.We have three ICMs in ontological realms: ①Sign ICMs ②Reference ICMs ③Concept ICMsBlending theory or integration theory is a cognitive operation whereby elements of two or more “mental spaces” are integrated via projection into a new, blended space which has its unique structure.Chapter 7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Context of situation:A.The relevant features of the participants: persons, personalitiesⅰ. The 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ⅱ. The non-verbal action of the participants.B.The relevant objects.C.The effects of the verbal action.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 an authoritative research framework of our time in a linguistic study of social and cultural factors. The essential elements suggested by this framework include ①speech community ②situation, event and act ③mnemonic speaking components.Sapir-Whorf Hypothesis: our language helps mould our way of thinking and, consequently, different languages may probably express our uniqu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Following this argument, two important points could be captured in this theory. On the one hand, language may determine ourthinking patterns; on the other, similarity between languages is relative.Linguistic determinism: one of the two points in Sapir-Whorf hypothesis, . language determines thought.Linguistic relativity: one of the two points in Sapir-Whorf hypothesis, . there’s no limit to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languages.Dur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there are five types of sub-culture we should be fully aware of: ①ecological culture ②linguistic culture ③religious culture ④material culture ⑤social cultureLinguistic universality is the similarities possessed by most languages, instead of their assumed differences.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objectives for us to teach culture in our language class:1.To get the students familiar with cultural differences2.To get the students transcend their own culture and see things asthe members of the target culture will3.To emphasize the insepar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language andunderstanding culture through various classroom practicesS ocial factors of influencing our language behavior in a social context: a) class b) gender c) age d) ethnic identity e) education background f) occupation g)religious beliefWomen register’s features:1)Women use more “fancy” color words such as “mauve” and “beige”2)Women use less powerful curse words3)Women use more intensifiers such as “terrible” and “awful”4)Women use more tag questions5)Women use more statement questions like “Dinner will be ready at seveno’clock” (with a rising intonation at the end)6)Women’s linguistic behavior is more indirect and, hence, more politethan men’s.Linguistic sexism: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language use are brought about by nothing less than women’s place in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one of the two things in sociolinguistics, in which we want to look at structural things by paying attention to potential sociocultural factors in a social context.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 one of the two things in sociolinguistics, in which we try to understand sociological things of society by examining linguistic phenomena of a speaking community.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 speaker’s knowledge of the total set of rules, conventions, etc. governing the skilled use of language in a society. Sociolinguistics has made som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1.Sociolinguistics has contributed to a change of emphasis in thecontent of language teaching2.It has also contributed to innovations in materials and activitiesfor the classroom3.It has contributed to a fresh look at the nature of languagedevelopment and use4.It has contributed to a more fruitful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ripartite model for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1.try to look at things from other persons’ point of view2.try to sense their feeling to a given issue3.try to understanding their way of knowing the worldGender difference: a difference in a speech between men and women is “gende r difference”Variationist linguistic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akers’social starts and phonological variations.Chapter 8 Language in UsePerformative: an utterance by which a speaker does something does something, as apposed to a constative, by which makes a statement which may be true or false.Constative: an utterance by which a speaker expresses a proposition which may be true or false.Locutionary act: the act of saying something; it’s an act of conveying literal meaning by means of syntax, lexicon, and phonology. Namely, the utterance of a sentence with determinate sense and reference. Illocutionary act: the act per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its force is identical with the speaker’s intention.Perlocutionary act: the act performed by or resulting from saying somethi ng, it’s the consequence of, or the change brought about by the utterance.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the extra meaning not contained in the literal utterances, understandable to the listener only when he shares the speaker’s knowledge or knows why and h ow he violates intentionally one of the four maxims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ooperative principle:Quantity1.Make your contribution as informative as is required (for the currentpurpose of the exchange).2.Do not make your contribution more informative than is required.QualityTry to make your contribution one that is true.1.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2.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RelevanceBe relevant.MannerBe perspicuous.1.Avoid obscurity of expression2.Avoid ambiguity3.be brief (avoid prolixity)4.Be orderly.Entailment: relation between propositions one of which necessarily follows from the other: . “Mary is running”entails, among other things, “Mary is not standing still”.Ostensive communication: a complete characterization of communication is that it is ostensive-inferential.Communicative principle of relevance: every act of ostensiv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es the presumption of its own optimal relevance. Relevance: a property that any utterance, or a proposition that it communicates, must, in the nature of communication, necessarily have. Q-principle: one of the two principles in Horn’s scale, . Make your contribution sufficient (of quantity1); Say as much as you can (given R). R-principle: on e of the two principles in Horn’s scale, . Make your contribution necessary (Relation,Quantity2,Manner);Say no more than you must(given Q).Division of pragmatic labor: the use of a marked relatively complex and/orexpression when a corresponding unmarked (simpler, less “effortful”) alternate expression is available tends to be interpreted as conveying a marked message (one which the unmarked alternative would not or could not have conveyed).Constraints on Horn scales: the hearer-based Q-Principle is a sufficiency condition in the sense that information provided is the most the speaker is able to.Chapter 12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 The Prague School, The London School, American Structuralism,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Three points of Prague School:1.It was stressed that the synchronic study of language is fullyjustified as it can draw on complete and controllable material for investigation but no rigid theoretical barrier is erected to separate diachronic study.2.There was an emphasis on the systemic character of language.nguage was looked on as functional in another sense, that is, asa tool performing a number of essential functions or tasks for thecommunity using it.Trubetzkoy’s contributions to phonological theory:1.He showed distinctive functions of speech sounds and gave an accuratedefinition for the phoneme.2.By making distinctions between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and betweenstylistic phonology, he defined the sphere of phonological studies.3.By studying the syntagmatic and paradigmatic relations betweenphonemes, he revealed the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 between phonemes.4.He put forward a set of methodologies for phonological studies, suchas the method of extracting phonemes and the method of studying phonological combinations.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is a theory of linguistic analysis which refers to an analysis of utterances in terms of the information they conta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