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1.GDP: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DP平减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3,均衡产出: 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4,乘数: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税收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重置成本。
投资边际效率:由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上涨而被缩小后的资本边际效率R,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
(表示投资和利率间关系)6,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7,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8,流动偏好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
9,LM曲线:表示在货币市场中,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时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10,挤出效应(对投资或消费的挤出):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11,财政体系:税收政策、支出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政策体系。
货币体系:包括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1.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其相互关系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区别:以解决经济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为对象来划分研究:微观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研究资源利用问题2.均衡:指一种不再变动的状态3.实证分析:分析收入差距现状如何,变动趋势如何,造成差别扩大原因是什么等()规范分析:研究收入差距扩大好不好,该不该,公平不公平等()4.内生变量:指由经济模型内部结构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不是由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而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变量5.需要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需求曲线:用图示法把需求表中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就可以得到一条曲线.表示需求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的曲线需求量的变动指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的位置移动需求的变动:在商品每一自身价格水平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6.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曲线是表示商品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供给量的变动;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表现为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供给的变动: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量的变化,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7.影响需求的因素:商品价格的本身,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的收入,其他商品的价格,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气候,消费者人数,时间影响供给的因素: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生产要素的价格, 其他商品的价格, 对未来的预期,气候,厂商数量,时间8.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别:Ed=0需求完全无弹性,无论价格怎么变动,需求量都不会变动Ed=无穷大,需求弹性无穷大,在既定的水平下,需求量是无限的Ed=1需求是单位弹性,表示需求量与价格按照同一比率发生变动Ed>1需求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Ed<1,需求富于弹性,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大于价格变动的比率9.均衡价格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10.供给不变,需求增加时均衡价格提高供给不变,需求减少时均衡价格降低11.需求不变,供给增加,均衡价格降低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均衡价格提高12.Dasd13.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商品数量的增加,人们从消费中得到的总效用在开始的时候不断增加,逐渐达到最大值,然后又逐渐减少.14.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15.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够购买的不同商品之组合16.消费均衡:消费者使用有限的收入取得最大的效用或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17.生产函数: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18.总产量:是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以得到产出量总和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边际产量:是增加或减少1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19.要素报酬递减:在一定技术水平和制度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20.机会成本: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些产品生产上最大的收益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利息,保险费,广告费及税金隐含成本:是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平均成本:平摊到每单位生产中耗费的成本21.成本函数: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依存关系22.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是市场上只存在一个厂商的一种市场结构23.Asd24.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表现:垄断者可以对市场进行分割,对对不同团体的顾客收取不同的价格对给定的消费者,依据其购买数量的多少来确定价格水平垄断者对每一个消费者所购买的每一单位的产品分别定价25. 洛伦茨曲线(收入分配曲线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的贫富差别程度26.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个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产生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7.国民生产总值的意义: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测试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指的仅仅是一个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而不是一定时期内所出售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一定时期内生产的的价值,故包含时间因素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不是一个国民概念除少数例外,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指为市场而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包括在内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有什么关系28.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生产总值有什么关系29.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30.宏观经济学中的产出和劳务是什么31.产出等于收入中,产出指什么,收入指什么32.产出等于支出中,产出指什么,支出指什么33.两部门经济收入是如何循环的,如何居民增加储蓄对企业部门有什么影响,如果居民增加支出对企业部门有什么影响34.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收入法,支出法为什么两种方法结果一致35.收入法: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支出法:国民收入=个人或家庭消费支出(C)+投资(I)+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X-M)(货物和劳务的进出口)36.进出口:进出口差额方面的支出居民增加国外产品的购买对净出口有什么影响37.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净投资折旧:资本消耗为什么需要有折旧38.政府购买支出包括;设置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举办学校,雇请公务员,学校老师,建立公共设施,造潜艇,39.国民生产净值是国民生产总值扣除即折旧以后的价值个人可支配收入指缴纳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留下的可为个人所支配的收入40.均衡产出是和总需要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家庭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Y(产出或收入)=C(消费)+I(投资)41.家庭消费的一般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例,也就是新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42.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例43.储蓄函数:消费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比例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着收入增加的比率递增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斜率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44.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比率45.央行的主要职能:作为发行的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开户吸收存款,作为政府的银行代办政府预算收支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货币供给46.三部门宏观均衡条件: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Y=C+I+G/C+S+T=C+I+G/S+T=I+G/T-G=I-S政府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47.举例说明央行如何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48.央行收缩或扩张货币有哪些影响49.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影响IS曲线右移的因素:投资需求增加,储蓄意愿减少,政府支出及税收减少,净出口额增加50.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影响lm曲线右移的因素:货币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51.何为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52.总需求函数:是指物价总水平与经济社会的均衡总支出或均衡总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出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53.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下降的过程通货膨胀的类型:(物价上涨速度分类)爬行的,温和的,飞奔的,恶性的(原因分类)需求拉上的,成本推进的,结构性(预期分类)已预期到的,未预期到的(以经济模式中市场机制起多大作用分类)放射性的,抑制性的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再分配效应(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靠变动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会得益,对储蓄不利,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产出效应(产出增加,导致失业,极度膨胀导致经济崩溃)54.失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恒量:55.失业的类型:摩擦性,季节性,周期性,需求不足型,技术性,结构性,自愿,非自愿失业的代价:给失业者及家庭造成损失,失业工人及其家庭的地位和声望应失业而下降56.充分就业57.失业与膨胀的关系58.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自动稳定器: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或税收减少时,货币需求会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的投资会受到抑制,产生政府支出挤出私人投资的现象59.功能财政:经济较热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只能用紧缩的货币政策反之60.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如何变动货币供给量: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变动法定准备金率,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存在流动性陷阱,对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效果很小,如果货币流通速度改变货币供给变动对经济的影响就小,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也影响政策效果61.扩张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
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总结

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总结在大一接触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时,我们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
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国家经济运行的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一西方经济学宏观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 GDP与国民收入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它衡量了一国一年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收入指的是一个国家居民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分配和享受的全部收入。
GDP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密切,GDP可以通过收入法、支出法和产出法来计算。
2. 效率与效益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经常讨论经济的效率和效益。
经济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生产效果的能力。
经济效益则是指综合考虑成本和效果后所达到的最优结果。
经济的效率和效益有助于评估和优化各种经济政策和决策。
3.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问题。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而失业则是指劳动力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着一种叫做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即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
4.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它是国家经济强大和繁荣的基础。
而经济发展则是指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包括社会进步、人的全面发展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经济增长与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生产力、资源配置、科技进步等多种因素。
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预算、税收和支出等手段来影响国家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
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调节经济波动和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6.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是不同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方式。
全球化则是指不同国家之间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相互依存程度不断加深的现象。
《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和宏观部分)讲义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1.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中,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并得到各种收入;厂商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并向居民户提供产量与劳务,居民户用收入购买产量与劳务。
2.三部门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
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
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
3.四部门的宏观经济是指包括了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四个部门。
(二)国民收入概念1.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
2.理解国内生产总值概念需要注意的问题:⑴GDP 包括所有经济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同时包括劳务。
⑵它是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的,之所以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来计算,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统计中可能出现的重要计算,因为最终产品是直接进入消费的产品。
⑶货币价值以市场价值来计算,市场价值以经济活动中的价格总额来计量,所以,在统计过程中会产生以下情况,第一,凡是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不容易出现误差,但大量的未经过市场交换的最终产品,在统计过程中极易遗漏,如农民生产的用于自己消费的那部分粮食的价值;家务劳动的价值等;第二,经过市场交易交易但是逃避登记的经济行为如走私等地下经济活动的形成的交易量,也会被疏漏;第三,市场价格经常变动,所以衡量GDP 的增长必须以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变动的GDP 称为实际GDP ,而没有扣除物价变动了GDP ,称为名义GDP.3.国内生产净值(NDP ):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年内新增价值之总和,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折旧后的总值。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点

②成本推动。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又称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 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升。 ③结构性因素。结构性通货膨胀指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 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 的变动造成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 社会各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和提高速度不同, 发展趋势不 同,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不同,但由于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结构不容易使生产要素从落后部门、 衰落部门、封闭部门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开放部门转移,另一方面落后部门、衰落部门、封 闭部门却又要求在工资、价格等方面向先进部门、兴起部门和开放部门看齐,结果就会导致一般 价格水平上涨。 通货膨胀的影响 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货膨胀的物价上涨,使价格信号失真,容易使生产者误入生产歧途,导 致生产的盲目发展,造成国民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使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畸形化,从而导致 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失调。 当通货膨胀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畸形化需要矫正时, 国家必然会采取各 种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结果会导致生产和建设的大幅度下降,出现经济的萎缩,因此,通货膨 胀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 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通货膨胀的货币贬值,使一些收入较低的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使广 大的居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当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就有可能造成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宁。 ③对对外经济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会降低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 引起黄金外汇储备的外流,
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EDP) 消费函数或消费倾向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 比率,也就是增加的 1 单位收入中用于消费部分的比率,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 乘数理论 凯恩斯在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乘数原理,乘数原理的经济含义可以归结为,投资变动 给国民收入带来的影响,要比投资变动更大,这种变动往往是投资的变动的倍数。 投资乘数 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
1. 政治经济学: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
2.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如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
主要关注经济的总体规律和稳定性。
3.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如供求关系、价格形成、企业竞争策略等。
主要关注个体决策对市场效果的作用。
4. 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同产业的特点、结构和竞争情况,如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
5. 金融经济学:研究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包括股票、债券、期货市场、银行业务、投资组合管理等。
6. 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问题,如贫富差距、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
7. 环境经济学:研究环境和资源的经济价值、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关注经济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8. 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就业和工资决定等问题,如劳动力供求、工资差距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9.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包括技术
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长等。
10. 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和国际经济关系,如国际贸易理论、外汇市场和国际经济合作等。
以上仅为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常见知识点,实际上,经济学是一个广泛且深入的领域,包含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内容。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和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西方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微观经济学部分(一)供求理论需求指的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商品自身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偏好以及消费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商品自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以及生产者对未来商品价格的预期等。
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商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关系。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追求效用最大化。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商品价格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状态。
(三)生产者行为理论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中存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即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四)成本理论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隐性成本是指厂商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知识点总结

⾼鸿业《西⽅经济学》第⼗⼆章国民收⼊核算知识点总结第⼗⼆章国民收⼊核算⼀、宏观经济学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分⽀的诞⽣可以迫溯到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在《通论》出版之前的时代,“古典主义”的思想占据着经济学界主流,经济学家对于经济问题的考察⼤都集中在微观领域。
在《通论》出版之后,经济学家开始注重从宏观的⾓度出发来分析经济问题。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
宏观经济学通过宏观经济数据来衡量整体经济运⾏的状况,在解释这些数据的过程中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般理论。
3、三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1)实际国内⽣产总值GDP:是指⽤以前某⼀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通货膨胀率:是报告期物价⽔平同基期物价⽔平的⽐率,⽤来飾量物价上升的速度。
(3)失业率:衝最失去⼯作的劳动⼒的⽐例。
就业者和失业者的总和祢为劳动⼒,失业者占劳动⼒的百分⽐就是失业率。
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者的联系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互为补充。
微观经济学是在资源总量既定的条件下,通过研究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经济⾏为及其后果来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则是在资源配置⽅式既定的条件下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第⼆,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这是因为任何总体总是由个体组成的,对总体⾏为的分析⾃然也离不开个体⾏为的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了供求均衡分析的⽅法。
微观经济学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决定产品的均衡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学通过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研究社会的⼀般价格⽔平和产出⽔平。
(2)⼆者的区别第⼀,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经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问题。
西方经济学 考点总结 宏观

经济政策含义和目标:含义: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而对经济活动有意识的干预。
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他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产生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平衡国际收支: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交往情况,还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
财政政策的定义,构成,工具定义:为促进就业水平提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构成:政府收入和支出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转移支付:指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收入:税收,公债。
税收:是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的,无偿的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分类: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主要增值税)。
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自动调节指西方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地抑制经济波动的作用,即自动稳定器;主动调节指政府有意识的实行所谓反周期的相机抉择的积极财政政策。
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减少;在税率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也会自动减少一些,从而使消费和需求自动地少下降一些。
在实行累进税率的情况下,繁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高的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西方经济学知识点总结(一)1.供需关系供需关系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基础,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数量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市场上的需求增加时,价格通常会上升,这通常会刺激供应商生产更多的商品,从而提高供应量。
反之,当市场需求减少时,价格通常会下降,这会导致供应商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应量。
2.弹性弹性是描述市场对价格变化的响应速度及程度的指标。
在需求方面,价格弹性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变化程度。
在供应方面,市场上的供应商将生产出更多或更少的商品,以响应价格变化。
当产量变化与价格变化相同时,称为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小于价格的变化时,称为不完全弹性。
当产量的变化与价格的变化无关时,称为不弹性。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因销售商品而获得的总价值,减去为生产和销售所花费的总成本。
它将生产者的价值与他们的实际成本相比较,以确定生产者从生产中获得的净收益。
生产者剩余是一个市场的效率指标,因为它测量了生产者的产出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成本。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而获得的总收益,减去所支付的总价格。
它将消费者为商品所付出的成本与他们享受的收益相比较,从而计算出他们的净收益。
消费者剩余也是市场效率的指标,因为它测量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价值是否超过了他们所支付的价值。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无法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有多种形式,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天然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市场失灵形式可能导致市场出现效率和公平性的问题。
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例如建立监管机构,实施税收政策或提供补贴。
6.垄断垄断指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商或供应商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市场条款或政府政策的原因。
垄断可能导致价格偏高,生产量低和市场效率低下。
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法规来限制垄断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7.外部性外部性是指作为交易结果而影响到既非买方也非卖方的第三者的情况。
西方经济学重点解读

西方经济学重点解读西方经济学是指自欧洲启蒙时代以来,在西方社会形成并发展的一门经济学流派。
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强调个体利益、自由竞争、供求关系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解读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观点,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机制的规律。
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包括需求与供给关系、效用理论和成本理论等。
需求与供给关系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
根据西方经济学观点,需求和供给的变动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市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的平衡决定的,供需关系决定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效用理论认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是基于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原则。
个体在面临选择时,会根据其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来决策,追求效用的最大化。
成本理论是理解企业经营行为的重要工具。
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企业为了获得最大利润,需要在成本与效益之间寻求最优解。
二、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关注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周期等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包括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等。
总需求与总供给关系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西方经济学认为,总需求的变动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有着直接影响,而总供给能力则决定了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
货币供应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
西方经济学强调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增长。
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西方经济学中的主要理论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新古典增长理论等。
这些理论试图解释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以及如何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三、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投资与金融关系,以及全球经济的互动与合作。
核心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经济政策等。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模式和效应。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

西方经济学宏观知识点整理全WORD格式十二章1936年,凯恩斯,《就业。
利息。
货币通论》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国或地区(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真实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支出法计算的GDP组成:Y=GDP=C+I+G+NX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净出口NX消费C:家庭购买的所有商品与服务的价值.投资I:资本项目的支出(投资于生产要素)。
为了将来使用的商品购买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居民固定资产投资,存款投资)政府支出(G)包括所有政府用于商品与服务上的支出.消费品物价指数(CPI):消费者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生产物价指数(PPI):生产物价指数指企业购买一篮子物品和劳务的物价指数。
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积极找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总人数的比例: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1):GDP是一个市场活动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2):GDP是一个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6):GDP包括物品和劳务。
3):GDP是一个生产概念。
7):GDP是一个价值增值的概念。
4):GDP是一定时期的概念。
使用GDP(或GNP)衡量国民财富有什么缺陷?1)GDP(或GN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交易活动得不到反映。
2)即使GDP(或GNP)反映了所有交易活动,也不能正确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GDP(或GNP)难以反映那些严重影响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内容4)GDP(或GNP)难于比较两国的物质生产水平5)GDP(或GNP)难于反映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状况国民收入循环图十三章宏观均衡:社会所有企业的生产即总供给等于该社会全体购买者对这些产品的总需求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即计划总支出)相等的产出。
知识点: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三)

知识点:西方经济学宏观重点(三)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重要)本章为宏观中很重要的一章,考试多次涉及,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其中主要用到IS和LM曲线的分析方法。
(1)重要概念挤出效应(99年,01年,回答时要全面)货币幻觉(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表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政府为制止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而采取的强制或非强制的限制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政策)财政政策乘数( 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和货币政策乘数(当IS曲线不变或者说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货币政策乘数(2)其他概念(要把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全部理解,彻底掌握)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效果大小(因IS斜率而异,IS斜率主要由投资的利率系数所决定,IS越平坦,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即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
若投资对利率反应较敏感,一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就是“挤出效应”越大,因此,IS越平坦,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时被挤出的私人投资就越多,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得就越少,即政策效果越小。
其他分析类似。
00年政经)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用IS-LM模型分析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类似上边的财政政策)(04年)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四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极端情况(在图中表示,要比较两种情况的区别)在什么情况下,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对于增加国民收入来说)?(03年)(3)本章有可能会出关于IS和LM曲线方程的计算题。
(01政经)凯程教育: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笔记总结(宏观+微观)

微观部分1.经济学:是指关于选择的科学,是对稀缺性资源合理配置进行选择的科学。
2.微观经济学:是指研究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
3.宏观经济学:是指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着,1776年出版。
批判了重商主义的错误观点,提出了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明确了劳动价值和利润来自于剩余劳动的观点;强调经济自由的思想,主张自由放任和充分发挥市场自由竟争的调节作用;强调国家不干预经济。
《国富论》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备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是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5.《就业、利息和货币统论》:简称《通论》,凯恩斯着,1936年出版。
在理论上批判了萨伊的“供给能自动创造需求”和资本主义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的错误观点,提出了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和资本主义不可能充分就业的理论;在方法上开创了以总量指标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在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强调国家干预经济,并提出财政赤字政策、收入政策、货币政策等三项重要的经济政策。
《通论》创建了宏观经济学,并使凯恩斯经济学开始成为正统经济学,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为资本主义各国所采用,被经济学界称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6.规范分析:是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作为决策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7.实证分析:是指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8.均衡分析:又称为瓦尔拉斯均衡。
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局部均衡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价格的作用,对个别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即分析商品的需要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是指在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所有商品的供求均衡状态的分析,后来发展为用数量关系来描述或反映一般均衡状态。
2023年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重要简答题

1. 最终产品:最终一种购置人购置所消费或一国在一年内所新发明旳价格和。
2.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国在一定期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3. 存量:一定期点上存在旳变量。
流量:一定期期内发生旳变量。
4.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国民所拥有旳所有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所生产旳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5. 国民收入: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后所得到旳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期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酬劳,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旳总和。
6. 折旧:固定资产折旧旳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旳那部分价值旳一种赔偿方式。
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赔偿旳措施称为折旧。
重置投资:用于赔偿在生产过程中损耗掉旳资本设备旳投资,亦即折旧。
7. 名义(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旳当年价格计算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8.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旳价格计算出来旳所有最终产品旳市场价值。
9.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旳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旳收入恰好等于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旳支出。
10. 投资乘数:收入旳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旳投资支出旳变化旳比率。
11.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步以相等数量增长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旳比率,它旳值为1。
12. 资本边际效率(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或折扣率,这种贴现率或折扣率恰好使一项资本品在有效期限内各预期收益旳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旳供应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3. IS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旳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旳利率和收入旳组合,在这样旳组合下投资和储蓄相等,即i = s, 从而市场是均衡旳。
向右下倾斜14. 流动性偏好:人们处在对现金流动性最强旳偏好以牺牲利息为代价而手中持有一定数量旳货币。
15. 凯恩斯陷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乐意持在手中旳状况。
16. LM曲线:一条反应利率和收入间互相关系旳曲线,曲线上旳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旳组合,在这样旳组合下货币需求与供应相等,即货币市场均衡。
西方经济学大一知识点笔记

西方经济学大一知识点笔记1. 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资源的学科,它涉及了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的研究。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中的个体行为,尤其是企业和家庭的决策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研究内容包括需求与供给、企业决策、市场结构等。
3.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的总体行为,包括国民经济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指标的研究。
它探讨经济增长、商业周期、货币政策等问题。
4.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涉及需求、供给、市场均衡等概念。
根据价格理论,价格的形成由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决定。
5.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进行某项经济活动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某种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性,这样的成本就是机会成本。
6. 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指对某个决策进行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以判断是否进行该决策。
根据边际分析,个人或企业应当在对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进行比较后作出决策。
7. 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描述市场中企业的数量、产品差异、市场进入和退出等特征。
常见的市场结构有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
8.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商品和服务的资源,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这些生产要素对经济活动和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9. GDPGDP全称为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总值。
GDP是衡量经济活动和国家经济总体状况的重要指标。
10.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货币流通中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价值下降,进而影响消费能力和投资环境。
11.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用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经济变量,以实现稳定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
12. 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活动。
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国家财富和福利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①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
②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
③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④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⑤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⑥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2.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转移支付只是简单的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4.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5.边际消费倾向MPC是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6.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7.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8.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
9.货币需求动机:①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大。
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
③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10.流动偏好陷阱,即凯恩斯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
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11.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
12.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
稳态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
13.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两个百分点。
14.摩擦性失业是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5.通货膨胀: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或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
16.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17.充分就业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18.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19.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20.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①失业保障机制。
②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③所得税税收体系。
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21.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22.货币政策工具:①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
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②法定准备金率。
③再贴现率。
2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假定:①经济由一个部门组成,该部门生产一种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的商品。
②该经济为不存在国际贸易的封闭经济且政府部门被忽略。
③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
④该经济的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及资本折旧的速度都由外生因素决定。
⑤社会储蓄函数为S=sY。
24.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或劳务。
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的产品。
25.乘数:每单位外生变量的变化所带来的引致变量的变动情况。
26.汇率:货币兑换比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间接标价法指以外币为本币标价。
直接标价法是用一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27.小型开放经济:资本自由流动的,对世界经济无影响的一国或一地区经济。
28.斟酌使用财政货币政策: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根据经济形势的判断,逆经济风向行事,主动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
在经济萧条时,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