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小班任性行为的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任性行为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
任性行为是指幼儿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采取不恰当的方式,违背社会规范和他人意愿的行为。
任性行为不仅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还会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造成困扰。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纠正小班幼儿的任性行为,成为幼儿园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小班任性行为的表现形式1. 撒娇、哭闹:为了得到玩具、零食或其他物品,幼儿会通过撒娇、哭闹等方式向家长或教师提出要求。
2. 挑剔、攀比: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他人给予的关注和关爱过度依赖。
3. 挑战、挑衅: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会采取挑战、挑衅等行为。
4. 拒绝合作:在完成集体任务时,幼儿不愿意与他人合作,甚至拒绝参与。
5. 逆反心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立性,会故意与家长、教师对抗。
三、小班任性行为的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任性行为。
2.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风气、媒体传播、同伴影响等都会对幼儿的任性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生理因素: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体发育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产生任性行为。
4. 教育因素:幼儿园教育方式、教师的教育态度、班级管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的任性行为。
四、小班任性行为的预防和纠正策略1. 家庭教育方面:(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
(2)家长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3)家长要合理满足幼儿的需求,避免过度溺爱和忽视。
2. 社会环境方面:(1)社会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媒体要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渲染负面信息。
(3)同伴之间要互相尊重、关爱,共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3. 生理因素方面:(1)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的体育锻炼,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实践与研究1. 引言1.1 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情绪失控,幼儿可能会因为受挫或不满意的情况而大声哭闹或发脾气,甚至出现打人、踢人等行为。
其次是自我中心,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只顾及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考虑他人感受的行为,比如抢夺玩具、不愿意分享等。
幼儿任性行为还包括冲动行为,幼儿可能会因为一时冲动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比如突然扔掉玩具或推倒物品。
幼儿可能表现出固执己见和不服从的行为,拒绝接受成人的规则和指导,甚至表现出挑战性和顽固性。
幼儿任性行为的表现多种多样,但都体现了幼儿在情绪控制、社会交往和规则遵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引导。
1.2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重要性矫正幼儿任性行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商。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任性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矫正和引导,可能会演变成持续性的问题行为,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和未来的发展。
通过矫正幼儿任性行为,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情绪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任性行为的存在不仅会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困扰,更会对幼儿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矫正幼儿任性行为不仅是对幼儿个体成长的需要,也是对整个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需要。
只有及时、有效地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才能帮助他们顺利度过成长阶段,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未来社会栋梁。
2. 正文2.1 心理学理论与幼儿任性行为心理学理论对幼儿任性行为的解释和矫正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的任性行为是由外部环境条件所引发的,通过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可以有效地改变幼儿的行为。
这一理论强调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和调控,通过奖励积极行为和惩罚消极行为,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的任性行为是由于认知能力不足而导致的,幼儿在认知发展的某一阶段容易表现出任性行为。
幼儿任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治
幼儿任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治(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托班教案、小班教案、中班教案、大班教案、幼儿游戏、教育资料、幼儿管理、计划总结、家园教育、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nursery school lesson plans, small class lesson plans, middle class lesson plans, large class lesson plans, children's gam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hild management, plan summary, home educatio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幼儿任性的表现、成因与矫治家长会经常看到或感受到这样一幕:A:在商店里,孩子为了买这样或那样的玩具、食品,大哭大闹,,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这时家长要么对孩子大打出手,要么无奈地就范,依了孩子……B:在亲朋好友的聚会中,孩子们为了共同喜好的物品,争来抢去,互不相让,甚至还打了起来,让父母难堪尽了头。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第一篇:行为矫正的重要性近年来,儿童行为问题愈加普遍,其中任性行为成为了家长们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行为矫正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行为矫正主要是通过某种手段,使得孩子的不良行为逐渐转化为良好的行为。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年龄、性格、家庭教育背景等因素,从而制定出适合这个孩子的行为矫正计划。
首先,行为矫正可以降低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的行为不良一旦得到有效的矫正,家长们将不再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忧虑,同时也可以避免孩子的行为不良逐渐恶化。
其次,行为矫正可以提高孩子自我控制能力。
通过行为矫正过程中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乃至心理状态有改变,这将激发他们的自控意识,从而长远地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最后,行为矫正还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老师之间的沟通信任。
行为矫正不是只教了孩子正确的行为方式,同时也要让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孩子的内在情况,建立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与沟通。
这对未来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任性孩子的不良行为应及早得到行为矫正,这对孩子本身、家长和整个社会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多种多样,如打砸东西、撒泼打滚、顶撞、妨碍家务、叛逆情绪等。
具体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因孩子的性格、成长环境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良行为呢?很多家长普遍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任性,没有正常的教育训练,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是不完全正确的。
虽然孩子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幼儿行为,但更多是因为外部因素因素的作用。
例如,缺乏父母的良好引导、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小朋友之间互相影响、缺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缺乏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引导等。
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背后隐藏了一些因素,家长和教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背景,尽早制定出行为矫正计划,使得孩子逐渐成长为独立、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乖巧孩子。
对于有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正,家长和老师需要仔细分析孩子的行为表现,从而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行为矫正。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幼儿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常常会听到:“哎呀,我家那个小祖宗饭又不吃,真急人!”“我家的孩子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一点也不怕我们,无法无天了,真难管……”等等.其实幼儿的任性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它与幼儿生活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关。
而家庭原因是幼儿任性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家长放任孩子的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任性的孩子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于他人(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还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处理能力的发展等等。
所以,如今幼儿任性的心理、行为成了我们研究的焦点。
案例:刘瑾阳,男孩,5岁,是家庭独生子女。
该幼儿性格外向,聪明可爱,但和同伴不能友好相处,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发脾气,哭闹不止。
在幼儿园,每次活动时,都和同伴发生争执,如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就哭,有时还躺在地上打滚,直到老师进行不公平的处理后才可停止。
他和爸爸妈妈、姥姥生活在一起,家庭条件充裕,父母都是机关干部,平时工作都很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姥姥在家照顾他。
一家人非常疼爱他,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姥姥更是舍不得孩子受苦,在教育方面总是跟爸爸妈妈唱反调。
只要孩子发脾气,苦恼,就会迁就,时间一长,孩子对谁都不怕了。
每天家长接送时,他都要家长给他买东西,他看见什么都想要,不管是吃的还是玩的,家长不给他买就躺在地上打滚,大哭大闹。
开始时妈妈会轻生轻语哄他,可他一点都听不进去,继续哭闹。
妈妈生气了,批评了几句,这下他更无理取闹了,把想要的东西死死地拽在手里,小脸憋得通红,看着他声嘶力竭,上气不接下气,妈妈不忍心了……一、幼儿任性行为形成的原因分析儿童的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
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家长对孩子放纵、娇惯的现象随之增加。
在加上爷爷奶奶的溺爱,不少幼儿养成了任性的坏毛病。
任性行为表现为:当自己的目的没有达到或要求没有得到满足时,她们就又哭又闹、撒泼打滚。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和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而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之一。
任性行为指的是幼儿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任性、固执和不合群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幼儿自身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困扰。
对于有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正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行为分析是行为矫正的第一步。
分析幼儿的行为是为了找出他们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个性特点等。
通过观察和访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行为表现,并与其他幼儿的行为进行比较。
还可以与家长、教师和心理专家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幼儿任性行为的看法和处理方式。
通过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任性行为背后的原因,为行为矫正提供指导。
针对任性行为幼儿的行为矫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是幼儿行为发展的关键环境,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积极行为。
家长应该尽量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培养幼儿的社会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家长还可以通过规定明确的家庭规则和奖惩制度,引导幼儿正确行为。
建立适合幼儿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也是行为矫治的重要方面。
家庭和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序的学习场所和合理的学习任务。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行为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如奖励、惩罚、示范和引导等。
家长和教师还可以通过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对待学习的积极性。
针对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也是行为矫正的重要环节。
心理专家可以通过与幼儿和家长的个别或家庭会诊,了解任性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和辅导。
在心理疏导和辅导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对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行为矫正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同任务。
通过行为分析、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提供适合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以及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可以有效地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班任性孩子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在我国,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对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部分幼儿表现出任性、不听指挥等行为,给教师和家长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以小班幼儿小杰为例,探讨如何针对任性孩子的教育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杰,男,5岁,性格活泼,但在班级中表现出明显的任性特点。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我中心,不听指挥: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小杰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老师的指挥。
例如,在排队、洗手等环节,他总是擅自行动,导致班级秩序混乱。
2. 情绪波动大,易怒:小杰情绪波动较大,稍有不如意就会表现出愤怒情绪。
当其他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或打扰了他,他便会大声哭闹,甚至动手打人。
3. 自私,不懂得分享:在游戏中,小杰总是抢占玩具,不愿意与他人分享。
当其他小朋友想要玩他的玩具时,他会坚决拒绝。
三、教育策略针对小杰的任性问题,教师和家长应采取以下教育策略:1. 建立规则意识:教师应向小杰明确班级的规则,让他了解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例如,排队、洗手等环节需要遵守的规则。
2. 情绪管理教育: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教育小杰如何正确表达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例如,当小杰生气时,可以让他先冷静下来,然后教他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分享意识: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引导小杰学会分享,让他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例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可以让小杰扮演“小鸡”,让他学会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4. 家园共育:家长与教师应加强沟通,共同关注小杰的成长。
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遵守规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5. 树立榜样:教师应以身作则,成为小杰的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小杰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杰的行为有了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遵守规则:在班级活动中,小杰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不再擅自行动。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范文
认识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
以下是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以供大家参考!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1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邢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个案邢,男,3岁半,小班幼儿。
姥姥、姥爷带大,该幼儿任性、暴躁、易发脾气、习惯指挥他人、语言过激、爱哭等。
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他才肯让爸妈走。
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大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
与小朋友在一起,他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情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仿佛很冤就是个哭。
在班里,常常情绪暴发,有时说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过激的话。
不过,邢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一、家长性格脾气的遗传和影响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脾气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吵架,说话声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语。
在很大程度上对邢有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影响全家视邢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邢百依百顺,让其为所欲为,不愿听到别人说邢的“不”字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隔辈溺”。
父母有时脾气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从家长,便强制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10篇汇编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一)案例介绍某男孩,独生子,6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下,很快又会再犯。
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
”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子走去。
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
像这样的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
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玩。
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惊讶。
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
男孩的妈妈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发脾气摔东西。
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
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
2 . 教 育 不一 致 。全 家 人 都 视 默 默 为 掌 上 明 珠 , 特别爷爷 、 奶奶对默默百依百顺 . 不愿 意听到别人说默默一个“ 不” 字儿 . 甚至 “ 遮丑护短 ” , 祖 辈 过 度 溺 爱 孩 子 。 父 母 又 强 制 她 必 须 听
话。 信奉 “ 不打不成器” , 这 样 的爱 缺 乏 理 智 和 分 寸 。 家 长 错 误 的教育方式 最终导致孩 子养成任性 、 幼稚、 叛逆、 攻 击 性 等 不 良行 为 。
注意力的转移。 同时 , 家长 以榜 样 示 范 。 强化正确行为 。 要 求 默 默 的 父 母 对 孩 子 的错 误 要 事 先 了解 原 因 。 不 要 用 打 解决 问题 , 教 会 她 正 确 解决 冲 突 的 办 法 和 技 能 .引 导 与 他 人 相 处 时 要 和 气, 有礼貌 。 通过一 段时 间的教 育 、 矫治, 默 默 的 任 性 行 为 明 显 减 少
x - , j - 一 名 有 任 性 行 为 幼 儿 的 5 2 - " 析 与 矫 治
丁 慧
( 江 苏 省 建 湖 县 幼儿 园 , 江苏 建湖
幼儿期是人 生发展 的重要时期 . 是 个 性 和 行 为 习惯 发 展
2 2 4 7 0 0 )
互 助 友 爱 的基 础 之 一 。又 如 , 区域 活 动 “ 找朋友” 。 大 家 都 喜 欢
小班任性幼儿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是幼儿园小班的一名幼儿。
小明性格活泼开朗,聪明伶俐,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任性的行为。
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闹脾气,不听从老师和家长的劝导,甚至还会动手打人。
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任性可能与家庭教育有关。
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导致他们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小明。
在家庭中,小明可能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注而表现出任性的行为。
此外,小明的父母在教育方式上可能过于溺爱,导致小明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2. 环境因素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环境,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
小明所在的小班班级中,部分幼儿也存在任性、自私的行为,这可能与班级氛围有关。
此外,幼儿园的一些教学活动可能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小明的求知欲,导致他在活动中产生挫败感,进而表现出任性的行为。
3. 个性因素小明本身性格活泼开朗,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
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他可能会通过任性的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此外,小明可能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当他人劝导时,他可能会故意做出相反的行为。
三、教育策略1. 家庭教育指导针对家庭教育因素,我们向小明的父母提出以下建议:(1)合理安排时间,多陪伴小明,关注他的成长。
(2)教育方式要适度,既要关爱小明,又要培养他的自我约束能力。
(3)引导小明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2. 改善班级氛围针对环境因素,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开展班级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满足幼儿的求知欲。
(3)加强班级管理,对任性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
3. 个性化教育针对小明个性因素,我们采取以下策略:(1)了解小明的兴趣爱好,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2)在活动中给予小明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的自信心。
(3)引导小明学会控制情绪,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四、教育过程1. 家庭教育指导实施我们与小明的父母保持密切沟通,定期反馈小明的在园表现。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面临孩子任性的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孩子与他人的关系紧张或者在学校和社交场合得不到认可。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行为矫正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减小负面影响。
以下是对一名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分析和行为矫正的方法。
首先,针对任性的行为,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其成因。
幼儿可能出于某种原因出现任性行为,例如,在面对变化、焦虑、疲乏或其他不适感时,幼儿可能出现任性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此外,缺乏管教和规矩也会加剧孩子的任性行为。
家长应该耐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找到任性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其次,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规矩和纪律,对于任性行为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
有规矩可循的生活环境和严格的惩罚制度,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起明确的界限,自觉遵守规则,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但是,惩罚不能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松,需要在情理之中,恰到好处。
最后,家长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对于孩子的任性行为,家长不应该批评、责备或者失望,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引导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教育孩子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总结:行为矫正是一种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但是,在进行行为矫正之前,我们需要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变化和表达方式,找到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同时,家长应该对孩子施加恰如其分的压力,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家有小孩,难免会遇到任性的幼儿,这会让父母感到无奈和苦恼。
但是,面对幼儿任性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一些行为矫正策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
首先,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出现原因进行逐一排查。
幼儿任性行为的出现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亲子关系、性格、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原因。
如何矫正大班幼儿的任性行为
一、为何要矫正大班幼儿的任性行为矫正幼儿任性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需要,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经常看到这种情境,孩子在商店看到好玩的、好吃的就站在那不肯走了,不买便哭闹,有的孩子不只是哭闹,有的连哭带骂,有的又踢又打,甚至睡在地上,满地打滚。
当大人提出建议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再说,孩子就容易变的非常暴躁。
放任幼儿任性,将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因为任性的幼儿很难与同伴友好合作、分享、协商,他们往往随心所欲,很难作出利他(如关心、谦让、助人、同情等)的行为。
幼儿任性还会影响成人、同伴对他们的评价,并由此影响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如果这些消极行为经常发生,就会强化他们的不良个性品质。
同时,幼儿任性时通常会伴随着烦躁、忿怒的情绪。
一次情绪失控对身心影响不大,经常性的情绪失控,就会对健康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了。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
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幼儿任性是一个心理的需求和表现。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身心正处于迅速发育的过程中,可变性和波动性很大。
儿童期是施行心理卫生的黄金时期,在幼儿期及早帮助和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对幼儿有效地实施卫生保健,这样幼儿的任性行为会得到矫正,健全幼儿的人格。
那么,何为认性?所谓任性,就是任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
任性是幼儿常见的一种心理反映,具体表现为:自我意愿不受制约,一味地从心理上、行动上来求得满足,因此,一满足又刺激着更多、更大的不满足的心理冲动。
任性的孩子常常又表现为不达目的不肯罢休,非常执拗,甚至胡搅蛮缠。
会为了一些小事而莫名其妙地大声哭闹、嘶叫,甚至在地上打滚,坐在地上不愿起来,有的长时间赌气、不理人、不吃东西、乱掷和乱折东西等。
事实证明:那些从小倔强的孩子,长大后多成为有主见、有能力、有作为的人,其关键在于教育,任性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重,只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它,正确引导就可能培养出良好的意志品质:坚韧、顽强、有毅力。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任性行为是幼儿期常见的问题行为之一,给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负面影响。
行为矫正是一种针对幼儿任性行为的干预方式,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任性行为的主要表现是孩子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愿,缺乏合作精神和自制力。
这些行为包括拒绝服从,经常发脾气,对规则和约束不敏感等。
造成这种行为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等。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行为矫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干预:一是建立积极的肯定性关系。
父母或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起积极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注重肯定和鼓励孩子的努力和积极表现,以增强孩子们对自身行为的认知和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是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
制定明确的家规和班规,告知幼儿哪些是可以接受的行为,哪些是不可以接受的。
并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
三是提供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幼儿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奖励,从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动力。
对不当行为要适当惩罚,让孩子明白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并引导他们担当责任。
四是培养社交能力。
提醒幼儿注意他人感受,培养友善和合作的意识,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互动。
鼓励幼儿主动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
对于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行为矫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干预方式。
通过建立积极的肯定性关系、设定明确的行为规范、提供合理的奖惩制度和培养社交能力,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范。
这将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增强自控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设立明确的目标:明确目标,例如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培养合作精神,提高遵守规则的意识等。
2. 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增加亲子或师生之间的沟通,增加相互理解和信任,为干预创造有利条件。
4. 打造激励机制:提出明确而具体的奖励措施,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适时赞扬和奖励他的行为,并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奖励,如游戏时间、小礼物等。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4篇篇一: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一例多动症儿童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报告摘要:来访者因孩子的多动及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影响了自己和周围同伴的学习和生活,前来咨询,诊断为儿童行为异常问题——儿童多动症。
采用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消除孩子与母亲及同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在集体活动中不断提高自信心,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
经过治疗,较好的实现了治疗的具体目标和近期目标,并致力于促使孩子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关键词:多动症行为疗法家庭疗法一、一般资料小罗,男,11岁,小学四年级,身体发育正常。
他平时不太喜欢讲话,和同学及邻居小友接触较少,在学校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不能静坐,总习惯性的摆弄东西,如老师批评,可以安静几分钟,之后又摆弄起来。
他还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只要教师外面有动静,他总是立刻就转向声音的方向。
课间常揪女孩辫子,搞“恶作剧”,做作业时边做边玩,学习成绩中下,并经常扰乱别的同学听课学习。
家长反映,他常常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做其他事情,有始无终.还时常情绪不稳,心神不定,不按他人指示做事情,冲动任性,做事不顾后果,不听劝告,难以管教。
二、个人成长史小罗3岁的时候父母离婚,他一直和母亲一起生活。
母亲在生活方面对他非常溺爱,但在小罗的学习成绩以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上,要求极为严格。
小罗从小性格有些内向,在母亲高压政策下,逐渐出现“反抗”行为,并将这样的行为延伸至学校的同学,出现冲动好斗。
他的父亲一般不参与对他的教育,只在经济方面有些支持。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小罗,在同龄孩子中智力正常,但注意力涣散,活动过多。
在学校生活中,难以与同学相处,老师对他的行为也较为苦恼。
成为家长和老师心中的“问题孩子”。
个人陈述:在班级里,我是调皮、好动,总爱惹事,但本来我不是故意的。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分析与矫治三篇
行为矫正对于一名有任性行为的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本文将对行为矫正的分析与矫治进行探讨。
要对幼儿的任性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任性行为多半源于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他们常常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对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关注和体谅。
幼儿可能缺乏适当的情绪表达方式,通过任性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环境因素如家庭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也可能对幼儿的任性行为产生影响。
针对幼儿的任性行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矫治。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父母可以设置一些规则和奖惩机制,指导幼儿正确地表达情绪和需求。
教师和保育员也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活动规则,引导他们尊重他人,分享资源。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也非常重要,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需要注意的是,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
幼儿的行为习惯往往是长期养成的,改变它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引导。
在过程中,父母和教师要保持耐心和稳定的心态,避免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情绪化的行为。
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需要与幼儿积极沟通和交流,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和教师的关爱和支持。
幼儿任性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幼儿任性行为的分析与矫正发布时间:2023-06-20T05:23:58.447Z 来源:《教育学》2023年4月总第317期作者:孔令霞[导读] 孩子任性,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
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山东泰安271000摘要: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在此期间,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以及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在不断地形成和发展,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
而许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可能会成为他们形成健康心理及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隐患,从而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应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因此,孩子的任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必要从心理上加以纠正,分析原因、寻找对策,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任性行为原因分析对策孩子任性,从心理学角度看,是个性偏执、意志薄弱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的表现。
环境是导致孩子产生任性心理的主要原因。
一般说来,孩子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许多事情缺乏认识和判断能力,多少都有点任性。
但孩子任性心理不是天生的,而是家长不加约束,放纵教育的结果。
孩子任性同时也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随着心理发育,孩子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并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而不管这些事物是否对他适宜、有利。
家长则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
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
观察一:可可,4岁半,一个可爱的小女生,爷爷奶奶带大。
爱发脾气,爱哭;不愿上幼儿园,来园要满足她的条件;与小朋友在一起经常哭哭啼啼,常常是无原因张嘴就哭,老师询问也不理会;在班里经常会爆发情绪,情绪好的时候爱观察,会帮助比她小的同伴。
观察二:明明,5岁,高高瘦瘦的男生,一直由父母照看。
每天入园,老师出门接,明明会大哭、躲藏,从开始与家长讲条件,如下午离园带什么东西等;到边哭边大声喊叫:“我不上学,我打滚,我碰头。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
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幼儿任性行为的观察、分析和处理胡康康是这个学期新来的小朋友,今年四岁了.是一个聪明孩子.开学时他的妈妈向老师抱怨,说孩子淘气任性,不听话.想要的东西哭闹着要,不到手不罢休;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按照大人的要求去做,抗拒、不服从大人管教,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或者表面上答应、内心不服,当大人不在旁边时,就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长担心,孩子如此任性,将会严重影响其个人健康成长。
可是不知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他,让他改掉身上的坏毛病..我们根据家长的叙述,和观察他的行为表现,根据所掌握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了一下康康任性性格形成的原因:1、孩子的任性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是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当,对孩子过分宽容的娇纵的结果,康康任性性格是在父母的宽容、娇纵下慢慢形成。
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对孩子没有要求,不注意孩子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
不适度的爱和放松教育,无节制地满足孩子吃、穿、玩的要求下,无一定的生活常规和行为准则,则是孩子产生任性的温床。
2、由于康康自身年幼,自制力差,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父母用训斥、打骂等粗暴方法压制孩子的正当需要和意见或对待孩子的缺点.其实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造成康康的逆反心理,使康康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父母抗争,以执拗来抗粗暴,发泄不满.3、当康康不听话,父母的要求和愿望难以实现,父母感到无奈,束手无策,于是对孩子放任自流,久而久之导致任性的形成。
经过和家长的交流探讨,我们分析了康康任性的心理原因,并和家长达成共识,要正确冷静地对待康康的任性行为.当康康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幼儿园任性孩子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背景小明(化名)是幼儿园中班的一名学生,性格活泼好动,但同时也表现出任性的特点。
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情绪失控,比如得不到想要的玩具、不能满足他的要求等。
这种任性的行为不仅影响了他自己的情绪,也给其他孩子和老师带来了困扰。
二、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因素:小明的家庭教育可能过于溺爱,导致他在幼儿园里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和规则。
2. 社交技能不足:小明可能缺乏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技巧,导致他在遇到问题时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表现出任性的行为。
3. 情绪管理能力差:小明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因此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失控。
三、教育措施1. 家庭教育引导(1)与家长沟通,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
(2)指导家长如何正确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同时教会孩子学会等待和分享。
2. 社交技能培养(1)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小明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2)通过故事、绘本等形式,教育小明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关心和体谅他人。
3. 情绪管理训练(1)教小明识别自己的情绪,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引导小明进行深呼吸、数数等放松训练,帮助他控制情绪。
4. 行为矫正(1)制定奖励机制,对小明在幼儿园里的良好行为给予表扬和奖励。
(2)当小明表现出任性行为时,及时给予纠正,并耐心引导他理解错误。
四、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任性行为有所改善。
他在幼儿园里能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学会分享和等待。
同时,他在面对挫折时,也能够较为冷静地处理自己的情绪。
家长和老师对小明的进步表示满意。
总结:通过对任性孩子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关键在于家长、老师和幼儿园之间的密切配合。
通过家庭教育、社交技能培养、情绪管理训练和行为矫正等多方面的努力,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第2篇小明是幼儿园中班的一个孩子,性格活泼,但比较任性。
幼儿任性该处理范文
幼儿任性该处理范文
幼儿任性该怎么处理
因为儿子是独生子女,我渐渐发现孙子有点任性,想得到的东西一定要。
我就仔细观察,分析孩子任性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
1.认识害处一方面教育孙子认识任性的害处,用实例说明任性会使人做错事。
另一方面,要让孙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自己应负主要责任。
2.改变任性我鼓励孙子多参加群体性活动。
节假日安排出时间约几个小朋友一起进展游乐活动。
事先给孙子讲清要求,教育孙子要服从多数,不闹任何情绪。
3选择朋友矫正孙子任性,首先要矫正自己。
意志坚强,是良好的'品质,家长应予以支持,而任性那么不同,它是不分是非, ,不愿受任何约束,是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又不听劝告的一种表现。
对于这一点,家长可以选择孩子的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中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对于孩子正确的对抗我们应予理解、支持,以培养孩子成为一个有自尊心、有坚强意志、有毅力、有主见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a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
《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 因此,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是当今幼教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通过观察、分析、记录,以幼儿邢为例,浅谈一下任性幼儿的行为矫治。
个案邢,男,3岁半,小班幼儿。
姥姥、姥爷带大,该幼儿任性、暴躁.易发脾气、习惯指挥他人、语言过激、爱哭等。
开始时,不愿来园,待老师答应满足一些条件后,他才肯让爸妈走。
后来,能顺利来园,但经常是瞪大眼睛、满脸怒气、大摇大摆地进班。
与小朋友在一起,他经常无故推打小朋友,损坏他人的作品,胆小的幼儿经常被他弄哭,胆大的幼儿被他招惹后引发对立悄绪,他便说一些过激的话,还大嚷大叫,大哭大闹,老师问原因,他不理,仿佛很冤就是个哭。
在班里,常常悄绪暴发,有时说出“我拿菜刀砍了你、拿菜刀剁了你”等过激的话。
不过,邢独立性很强,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的不同与变化,反应快,能自信的对自己的发现做出肯定的判断,懂得关心比他小的小朋友,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一.家长性格脾气的遗传和影响在平时与家长的接触和交谈中了解到,家反脾气不太好,遇事好急,易急躁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吵架,说话声音大而且含不文明之语。
在很大程度上对邢有负面影响。
二.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对儿童的影响全家视邢为掌上明珠,关爱过度、疼爱有加,特别是姥姥、姥爷对邢百依百顺,让其为所欲为,不愿听到别人说邢的“不”字儿,甚至“遮丑护短”.“隔辈亲”演变成“隔辈溺” °父母有时脾气一上来就要求孩子必须听从家长,便强制使孩子听命,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 O这样的爱缺乏理智和分寸,过度包容孩子的行为和要求,致使孩子易形成任性、幼稚、反抗、神经质等不良行为。
对策1•采取游戏活动进行矫正。
针对邢的悄况,我在班上设计了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邢提高认识,积极协调自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
如,语言活动“我长大了”,通过观察、讲述,使邢对自己以前和现在进行比较,知道自己长大了,更懂事了。
以及语言活动“到XXX家做客”。
在活动中邢对小家庭产生兴趣,积极参加表演,在表演中,既当主人乂当客人,学习了不少的礼貌用语,而这些礼貌用语正是他学习热悄待人、互助友爱的基础之一。
乂如, 音乐活动“找朋友”,小朋友都喜欢找与小朋友友好的孩子,通过有幼儿不想找他,使邢明白以前的许多做法是不对的。
通过坚持不断的进行这些活动9使邢学会用推理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对自己的认识,领悟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减少任性、过激语言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2.实行短时间“冷处理”。
有时候,老师有必要对孩子的不ft行为故意忽略, 特别是对容易冲动的邢,必要时可以实行短时间的“冷处理” O例如一次午睡他故意捣乱、出怪音不想睡觉,老师说了一句:“别出音儿了,小朋友一会儿就被闹醒了。
-邢便大声说:“我告诉我爷爷去,拿菜刀砍了你。
”说完9便大哭起来。
当时我想去安慰他,可以前•的儿次告诉了我,那样只能火上浇油,小朋友醒的会更多。
于是我没理睬他,渐渐的他的声音变小了,见他基本冷静了,我悄悄对他说:“好孩子知错就改,老师格外喜欢当再活动时遇到他的任性行为,可暂时剥夺其参加某项活动的权利。
儿次下来,邢有了很大的进步。
3•抓住时机,及时鼓励。
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中有价值的教育契机,进行随机教育。
一次,郭小朋友做手工时因丢了自己的一个小动物而大哭,老师给他一个,他还不要,这时,邢也来安慰郭:“别哭了,老师再给你一个,不也可以做完吗?哭也没有用,下次保管好自己的手工别再丢了。
”我立即说:“瞧!邢说的多好啊,像个大哥哥,邢以后也不会为一点小事儿而哭鼻子了,对不对,邢?郭,别哭了,我们要向邢学习。
邢能做到吗?”从此,邢一旦要哭,我就以此事鼓励他,果然进步很大。
4•创设适宜环境进行疏导。
教育的U的是要使幼儿在家、在园、在社会都能保持积极愉快的悄绪、积极健康的悄感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家长的密切配合。
因此我与家长商议在家里设置一个“美劳角”,提供彩笔.剪刀、颜料及各种结构的拼插玩具。
让其尽情的施展,然后家长给予鼓励。
这既是一种心理疏导,乂是一种注总力的转移。
同时,以榜样示范、强化邢的正确行为。
要求邢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错误要事先了解原因,不要用打来解决问题,教会他正确解决冲突的办法和技能。
引导与他人相处时要和气,有礼貌。
5•建立“邢的故事”家园联系册。
邢爱看书、爱听故事,特别爱听自己的故事。
针对这一兴趣点,我为他建立了“邢的故事”家园联系册。
即,将他一日进步点和不足以故事的口吻写下来,然后配上简单的简笔画,交给家长,家长回家读给邢听。
使邢感受故事的快乐,增强自信,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同时,家长再将邢在家的表现写下来,第二天,我再读给所有小朋友听。
为了听到好听的故事,邢尽量做的更好。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矫治,邢的任性行为减少了,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
他能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活动中悄绪稳定了,与妈妈的要求也减少了。
变得爱画画,有耐心。
懂得与同伴友好地玩。
懂得遵守规则,不随意动手打人,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伴对他也很认可,经常推荐他当组长,这不断促使他努力控制自己不良行为。
但要使其完全消除任性行为,尚需幼儿园、家庭协同努力,循循善诱,逐步实现。
邢小朋友定会成为一个夭真活泼全面发展的孩子。
课题“矫正幼儿任性行为实践研究”是我们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
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实践一定能取得非常满意的实验效果,下面就本课题的研究背景.U标、意义及各项实施办法向各位领导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独生子女、留守儿童群体的增多,家庭教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多数表现为宠爱多,教育少.顺从多、要求少,致使许多幼儿从小养成了诸多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挑食、多动、注意力分散、任性、自私、霸道等。
我园就有很多幼儿存在一些任性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一名小朋友,爸妈山于生总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山和爷爷奶奶生活学习在一起,沾染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任性、遇到困难就耍小性子、易怒、爱哭等等。
现代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0-6岁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敬感期,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不仅容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而且易于矫正任性行为习惯。
在这一时期对任性行为幼儿的及时矫治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促进幼儿&好性格的形成,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健全的性格,进而优化幼儿全方位的教养环境,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幼儿任性行为现象有哪些,在幼儿园会如何表现,在幼儿园、家庭双方的配合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矫治幼儿的任性行为、促进幼儿开朗性格的形成,这些都是我们在课题中所要研究的U的。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中班幼儿:一般指年龄在四至六周岁左右之间的幼儿。
矫正:矫正是指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对具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追踪、分析,挖掘其失偏的动机和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手段和方法,矫正其任性行为,从而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从广泛意义上讲行为既包括了外显行为,也包括了内隐意识历程。
外显行为诸如写字、奔跑等,内隐行为诸如焦虑、恐惧等。
行为是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可以被观察、描述、记录、测量的,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的人们的所作所为。
行为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内隐的。
如思考就是一种隐蔽的行为,行为矫正主要集中于公开的领域。
行为矫正:人们通过良好的学习,学会了说话、认字等,获得了各种知识技能;形成了良好的品行,建立了良好的行为模式。
但是也有人在不利条件下进行了不正当学习,形成了任性的行为方式。
行为矫正技术的功能就是帮助这些人建立ft好的行为模式,改变任性的行为方式。
行为矫正主要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来处理行为问题,从而引起行为改变的一种客观有交往的方法。
幼儿任性行为:幼儿任性行为一般是指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它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徳的形成,主要表现为挑食、多动、注意力分散、任性、自私、霸道等。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中班普遍存在的幼儿任性行为,对具有任性行为的幼儿进行个案追踪,观察分析,努力寻找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研究出矫正的最佳途径、方法,使幼儿身心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一)研究现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a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W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 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
可见,在幼稚时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些任性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有可能是造成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任性的先兆。
(二)研究价值《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中明确指出:“应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在社会领域中也明确指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包括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乐童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培养幼儿&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强,既是养成良好行为的最佳时期,乂是沾染任性行为的危险阶段。
此阶段,如果不适时矫正幼儿的任性行为,便会错失良机,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
然而,当今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着重智力开发,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幼儿稍有不如童的就睡在地上打滚、哭闹不休、打人、咬人、喜欢吐口水、咬指屮等等,常此以往,幼儿形成诸多的任性行为。
任性行为严重影响着幼儿的社会交往以及个性发展。
这些问题的存在,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幼儿的任性行为迫切需要教师对幼儿任性行为加以矫正,以此促进我园中班幼儿能够从小养成健康、开朗、活泼的ft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ft好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我们实施研究的理论依据。
2,行为矫正法理论行为矫正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巴甫洛夫经典的反射原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和模仿原理。
模仿学习理论的代表之一班杜拉也认为: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U的。
虽然个体通过简单的观察学会某些行为,但为了使个体运用这些行为,就必须运用强化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