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届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卷(解析版)1. 《周礼》记载,周代设医师掌管国家的医药政令,负责王室和邦国内疾疫的预防和治疗,每到岁终,医师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其级别和俸禄。
这反映了当时A. 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B. 形成中央集权的医疗保障体系C. 医药政令得到邦国认同D. 医疗管理制度已达到较高水平【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周代有专门的官职来负责医药事务,还有针对医师的考核政策,由此可以看出在医疗管理制度方面已达到较高水平,故D项正确。
材料强调根据医生的医疗成绩优劣制定不同的级别和俸禄,而不是医疗队伍出现等级分化,故A项错误。
中央集权不符合史实,故B项排除。
邦国认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排除。
2.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材料放映了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 儒道思想互相借鉴与融合D. 百家争鸣的局面再次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的最终确立在西汉汉武帝时期,这时候是东汉,故A项错误;材料中“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五经十四博士”,说明儒家下不同师法之间可以并列存在,但这并不是百家争鸣说明学术氛围比较宽松,故D项错误,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道家的,故C项错误。
点睛:材料“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五经十四博士”是解题的关键。
3. 北宋时,商品经济发展,营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
这表明A. 土地兼并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B.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C. 土地作为商品较多地进入流通领域D. 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答案】C【解析】材料不涉及土地买卖对国家财政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放映的是民间经济现象,非官方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由“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间舍”可以看出土地已经作为商品流通了,故本题答案选C项;D项错误,土地制度没有发生变化。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地理命题人:审题人: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国河流和城市分布示意图及首都气候资料图。
2017年1月30日,第28届某大洲联盟首脑会议在该国开幕,其主题是“通过投资青年利用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该国首都气温表述正确的是①7月气温日较差小于1月的主要原因是7月昼长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大②7月气温日较差小于月的主要原因是7月雨天多,云量大③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小④气温日较差的年变化小的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终年云雾天气多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该国首都被称为“鲜花之城”,鲜花出口到荷兰等欧美国家,与荷兰相比其花卉种植业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 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B. 四季如春,气候生长期长C.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D. 光照强,病虫害少3. 对该大洲的描述,以及为了通过投资青年、充分利用人口红利,当地政府采取的应对策略,两者组合正确的是A. 劳动力丰富,环境压力较小加大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和销售数量B. 就业压力较小,人口迁移明显积极引导更多的青年无偿投入到环境保护当中C. 出生率较低,教育投资加大加快廉价劳动力在非洲南部的流动速度D. 人口负担较小,经济发展加快积极组织培训,提高劳动力素养并适度发展高科技工业“工业梯田”指在荒山或荒坡上开发工业用地,将荒山荒坡建设成台阶式的“梯田”,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利用模式。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1.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
2.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3.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江浙地区从粮食重地变成了布纱重地,这属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选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均是在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从粮食到布纱,这属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4. 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 理(含解析)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理(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理(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理(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数学(理科)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
设复数满足,则 ( )A. B。
C。
D. 2【答案】C【解析】复数满足=故选2。
下列推理是归纳推理的是 ( )A. 为定点,动点满足,则动点的轨迹是以为焦点的双曲线;B。
由求出猜想出数列的前项和的表达式;C。
由圆的面积,猜想出椭圆的面积;D。
科学家利用鱼的沉浮原理制造潜水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A选项用的双曲线的定义进行推理,不符合要求. B选项根据前3个S1,S2,S3的值,猜想出S n的表达式,属于归纳推理,符合要求. C选项由圆x2+y2=r2的面积S=πr2,猜想出椭圆的面积S=πab,用的是类比推理,不符合要求. D选项用的是演绎推理,不符合要求.故选B.考点: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归纳推理的定义,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的区别联系,属于基础题3. 已知向量,则∠ABC等于()A。
30° B. 45° C. 60° D。
120°【答案】A【解析】因为向量,所以,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点睛:(1)平面向量与的数量积为,其中是与的夹角,要注意夹角的定义和它的取值范围:;(2)由向量的数量积的性质知,,,因此,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解决与长度、角度、垂直等有关的问题.4。
2018届高三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5级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工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工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这反映出当时儒学的特征是A. 思想内涵的丰富性B. 核心理念的多样性C. 治国措施的深刻性D. 传播阶层的广泛性【答案】A【解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具有丰富的内涵,兼内在修身和外在事功于一体,孔子死后,“儒分为八”,表明他的弟子从不同角度继承他的思想,后来分为“主内”和“务外”两派,故A正确;“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B错误;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弟子对儒学的继承,无法体现“传播阶层的广泛性”,排除D。
2. 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经营相对独立。
但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民间资本的经营方式较为落后B. 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C. 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D. 私营工商业承担高额赋税【答案】C【解析】根据“在汉武帝之后,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以田庄为代表的以农为主、辅以工商的混合型经营模式逐渐壮大”,结合所学,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国家垄断经营和实施专卖制度,使民间资本大量由工商业向农业转移,故C正确;A是材料信息的表现,不是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的日益加重”,排除B;D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表现,不属于最主要原因,排除。
2018年高考历史 冲刺卷及详解答案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卷及详解答案历史★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24.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贵族生活腐化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D.社会等级森严【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
D项符合题意要求;A项与题意差距较大,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可排除;C项与题意无关,可排除。
正确答案选择D项。
【答案】D25.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A.强调法治B.强调德性修养C.重视教育D.人性本善【解析】从材料看,二者都强调德性修养,这是共通的地方,B项符合题意;A项与题意无关;C项指向不明,与材料信息不吻合;材料信息没有反映D项内容。
正确答案选择B。
【答案】B26.《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
”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解析】把“动机”放在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中分析,主要指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项说法与题意有关,但不完全符合,可排除;C、D项与题意较远,可排除。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冲刺诊断考试试题(含解斩)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置于“民国学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
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隐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
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
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楼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
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
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
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辨》莫属了。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共七套)2018年高考历史冲刺押题试卷及答案(一)一、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2.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3.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突出表现为法国的民族主义和德国的民族主义.前者的指是一个民族的“自决权”,后者强调的是民族特征.梁启超是中国揭示和宣传近代民族主义的第一人,他宣传、介绍和接受的是德国的民族主义.究其原因是()A.中国经济发展更接近于德国经济B.德国的民族主义更适合中国国情C.梁启超企图效法德国君主立宪制D.法国大革命过于激进与改良不符4.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遵循革命军与袁世凯的秘密协议,特申“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至专制政府既倒,民国卓立于世界,即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同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说明()A.孙中山对民主执着追求B.袁世凯得到人民的认可C.中国社会发展出现倒退D.民主革命任务已经完成5.针对1962年以来农村地区出现包产到户的新情况,邓小平表示:“生产关系究竟以什么形式为最好,恐怕要采取这样一种态度,就是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说明当时中国农村()A.地方自主权明显扩大B.摆脱“左”倾错误的束缚C.经济政策有所调整D.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
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冲刺诊断考试试题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冲刺诊断考试试题24.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25.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 B.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26.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经济结构发生转型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7.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
这些做法A.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B.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28.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这一变化表明A.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B.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 D.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29.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C.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 D.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30.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 文(含解析)
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文(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文(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数学冲刺诊断考试试题文(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诊断考试试卷数学(文科)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求解不等式得集合M和N,求交集即可。
详解:集合,,所以.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描述法和集合交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2。
已知复数z1=3+4i,z2=a+i,且z1是实数,则实数a等于( )A。
B. C. — D. —【答案】A【解析】分析:计算,由z1,是实数得,从而得解.详解:复数z1=3+4i,z2=a+i,.所以z1,是实数,所以,即.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复数共轭的概念,属于基础题.3。
已知点P(x,y)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运动,则z=x-y的取值范围是( ) A. [-2,-1] B。
[—2,1] C. [—1,2] D。
[1,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由z=x ﹣y得y=x﹣z,利用平移求出z的取值范围.详解: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由z=x﹣y得y=x﹣z,平移直线y=x﹣z,由平移可知当直线y=x﹣z,经过点C(2,0)时,直线y=x﹣z的截距最小,此时z取得最大值,代入z=x﹣y得z=2﹣0=2,即z=x﹣y的最大值是2,经过点A(0,1)时,直线y=x﹣z的截距最大,此时z取得最小值,代入z=x﹣y得z=0﹣1=﹣1,即z=x﹣y的最小值是﹣1,即﹣1≤z≤2.故选C.点睛:本题是常规的线性规划问题,线性规划问题常出现的形式有:①直线型,转化成斜截式比较截距,要注意前面的系数为负时,截距越大,值越小;②分式型,其几何意义是已知点与未知点的斜率;③平方型,其几何意义是距离,尤其要注意的是最终结果应该是距离的平方;④绝对值型,转化后其几何意义是点到直线的距离.4. 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x,则事件“0≤sin x≤1”发生的概率为( )A。
2018年甘肃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与答案
2018年甘肃省高考历史押题卷与答案(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汉代中期以后在司法实践中开始以儒家经典《春秋》中的原则与精神作为案件裁量依据的司法审判模式。
据此可知()A.“三纲五常”成为法律规范B. 西汉中期国家法制遭到严重破坏C. 儒家刑罚思想取得正统地位D. 春秋以来百家争鸣局面的终结2. 据统计,唐代每年铸钱大致是八十万贯,而到宋朝神宗年间每年铸钱额是五百多万贯,同时市场上还流通着大量的有价证券和票据。
这说明()A. 宋代的货币制度日趋混乱B. 唐代市场上货币数量不足C. 宋代的货币贬值现象严重D.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3.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
”这说明明代() A.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 B.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C.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 D.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4.历史学家徐中约认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不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力图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
这种见解()A.抹杀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反侵略求独立的反抗史B.避免了仅仅使用“外因”来解释中国近代史的变迁C.夸大了近代中国人民主动融人世界潮流的奋斗精神D.批评了部分历史学家不顾事实崇洋媚外的治史态度5.清末,英国照会清政府履行与列强签订的诸条约,时任驻英公使曾纪泽表示赞同,但要求列强也守约,并据条约及国际法明细了列强在华的活动。
最新--甘肃省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年甘肃省第二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A.实行内外朝制度 B.实行察举制C.分封同姓王 D.推行刺史制度25.唐代长安日暮即闻鼓鸣,百业歇息,开始宵禁了。
而宋朝,无论是东京汴梁还是南宋的临安皆不夜禁,不但不夜禁反而通宵达旦,当时人们称娱乐场所为‚瓦舍‛、‚瓦肆‛、‚瓦子‛或‚勾栏‛,在这些娱乐场所中兴起了‚市民文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科学技术创新推广 B.城市建设的变迁 C.商品经济趋向繁荣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26.《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
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
‛由此可见明朝政府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27.《中华文明史》记载:‚中国的近代化运动很大程度上是由军事所牵动,近代化改革也多从军事改革开始,……但中国的近代化由军事所牵动也有相当的负面作用,当转型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时,……军事体制中那种与生俱来的层次化、制式化、纪律化、统一化又恰恰具有某种反现代的品性,这不能不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影响。
‛材料的核心观点是A.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对外战争 B.统治者局限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C.军事部门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核心 D.军事改革牵动的近代化转型缓慢28.毛泽东在《新民主义论》中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它区别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甘肃省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精品)
2017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24.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皙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齐国积极维护周天子权威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25.南宋曾丰在《缘督集》中说:“居今之人,自农而为士、为道、为释、为技艺者,在在有之,而唯闽为多。
闽地褊,不足以衣食之也,于是散而之四方。
故所在学有闽之士,浮屠老子宫有闽之道释,阛阓有闽之技艺。
其散而之四方者固日加多,其聚而在闽者率未尝加少也。
”材料反映出A.区域内人口流动频繁 B.佛教、道教发展冲击经济C.商业移民促进城镇发展 D.农耕经济基础严重动摇26.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
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
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
这里朱熹强调A.理与气缺一不可 B.气是万物的本原C.理直接生成万物 D.理与气同属第一性27.甲午战争时,日本以“文野战争”之名,举国之力上下整体动员起来对中国作战。
而黄海战后,李鸿章曾试图调南洋舰队北上,没成。
李鸿章说:“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
”郭嵩焘也说:“中国官民之势,隔悬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
”这反映出A.日本已经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B.中日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备战上C.中国缺乏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D.洋务运动未能实现中国的富强民主28.1882~1891年间,在上海经商打工的外地人中,精通外语者、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的以南京人为主。
这反映了当时的上海A.加强了商业活动的管理 B.外来人口成为居民主体C.新的阶级成分开始出现 D.快速发展成为中心城市29.学者李泽厚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说:“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冲刺诊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1.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
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
这表明A. 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B. 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C. 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D. 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答案】D【解析】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
2.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3.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的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
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经济结构发生转型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长途贩运贸易繁荣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江浙地区从粮食重地变成了布纱重地,这属于经济结构发生转型,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均是在明清时期,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从粮食到布纱,这属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4. 明清政府要求各地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
这些做法A. 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B. 反映了商业发展冲击儒家思想C. 促进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D. 标志着中央政府推行改土归流【答案】A【解析】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由材料“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这有利于促进土司阶层对国家认同,故选A;材料无关商业发展,排除B;材料反映加强地方管理的信息,排除C。
由“承袭土司之职”,可见无关改土归流,排除D。
5. 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
1908年,梁启超撰写《王安石传》,从此以后,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其声望越来越高。
这一变化表明A. 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B. 清末的执政理念出现重要变化C. 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D. 著名学者能引领学术研究方向【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908年”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而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王安石重新被推崇,与当时中国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故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王安石变法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A项。
材料没有涉及清末新政的信息,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学术研究方向,而是强调近代危局中求变意识的不断增强,排除D项。
6. 下表是1931年《申报》发表的关于华北三省农村耕地占有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这一调查结果表明在华北地区A. 革命根据地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 农业经济地域差异明显C. 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D.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拥有10亩以下和10—50亩以下的户数所占比例较大,说明农村主要经济形态是小农经济,故答案为C项。
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农业经济地域差异很大的结论,排除B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拥有50—100亩以及100亩以上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数量较少,无法反映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排除D项。
7. 1936年9月20日,法国巴黎成立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以“联合全欧侨胞,不分党派、职业、阶级、信仰,实行全民团结、抗日救国并增进华侨福利”为宗旨,率先实现跨国家、跨地区华侨抗日团体的统一,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反映了A. 日本全面侵华,华侨积极支援抗战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C. 国际社会支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 全民族抗战思想被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日本全面侵华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排除A;西安事变和平倔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于1942年元旦,排除C;材料仅仅反映的是华侨的“全民团结、抗日救国”主张,排除D。
8. 1953—1957年,中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第二次革新。
共颁布了五个教学计划,其中在1953—19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中,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
1956年国家正式发行第二套中小学教科书,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这反映了A. 我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 改革适应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C. 标志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形成D. 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答案】B【解析】由时间“1953-1957年”,当时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需要大批劳动者和建设人才,所以出现“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和“特别注意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故选B;A是1965年,排除;体现的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排除CD。
9. 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对其弟弟说:“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我们是在王法之下生活,我们不得不低下我们高贵的头颅,你的价值就体现在为了王法的威严而贡献出你高贵的生命。
”这句话成为后世罗马法的永恒宗旨。
这反映了古罗马时期A. 王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B. 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发展C. 法律为维护君主专制而创制D. 法律的权威植根于历史传统【答案】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在罗马的传说中,罗马人的祖先罗慕洛……任何亲情莫大于王法”,学生可以正确理解传说植根于历史传统,据此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0. 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
这反映了A. 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 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C. 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D. 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答案】D【解析】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说明英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说明君主立宪制在逐步确立。
故选D;材料无关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和,排除B;材料主旨不是说明责任内阁制度已经确立,排除C。
11.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创立资源保护队,主要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
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开辟了740多万亩国有林区和大量的国有公园。
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最受欢迎”,“最无争议”,也“最为成功”。
上述评论的主要依据是A. 政府将环境保护与失业救济并举B. 坚持生态文明发展理念C. 政府把资源保护放到新政的首位D. 有效解决社会保障问题【答案】A【解析】材料中的“创立资源保护队”“到1941年为止,共计招募了250多万青年人参加”,表明这一措施一方面是进行环境保护,另一方面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可知正处于大危机期间,实行这样的措施可以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
故答案为A项。
B项对材料信息认识片面,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兴办公共工程,是为了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排除D项。
12. 下面为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
这反映了A. 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B. 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C.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D. 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由1965——1995年期间不同类型国家的国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示意图,可知发达国家依然占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故选A;材料是饼状图而非柱状图,无法体现国际贸易总量逐渐增加,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贸易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无关,排除C;经济全球化开始出现于新航路的开辟,排除D。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
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材料二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
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
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
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
如钱乘旦所言。
“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答案】(1)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因素日益成长;西学传播深入,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冲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存在冲突;开明知识分子的不断探索等。
(任4点目的:学习西方,探索独立富强之路。
(2)特点:热爱自由,崇尚民主,尊崇理性,宗教宽容。
不同取向的历史影响:①中国:一方面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促进了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另一方面照搬西方文化的做法,也未能在近代中国实现独立富强。
②英国:坚持回归传统文化的做法,促进了宗教改革和思想解放,确立了君主立宪体制,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和自由主义体制的确立;但过于尊崇传统文化的风尚,也阻碍了英国在近代后期的深入创新和持续发展。
【解析】(1)由材料“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