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英文):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码:08S1116B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化学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1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二、课程目标(一)课程具体目标分析实验是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基础课之一,它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需要与分析化学理论课密切配合。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实验技能训练,分析化学实验课既注意与课堂教学的衔接,又注意实验教学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本课程以实验为主,单独设课。

主要设置3种类型的实验:基本操作练习--典型的定量分析实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加深巩固学生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及基本知识的理解。

熟练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典型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学会正确选择滴定类型及滴定操作。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2.确立“量”、“误差”、“偏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掌握影响分析结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环节,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以确保定量结果的可靠性。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8反思研究】3.通过实验加深对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指导实验设计及操作,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创新与探究意识,以及绿色化学的理念。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工作习惯,并具备初步的团队合作精神。

【毕业要求7综合育人】【毕业要求9交流合作】(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一)课程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关系实验一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实验类型】基本操作练习【目的与要求】1、学习掌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移液管的使用。

3、学习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用甲基橙、酚酞指示剂确定滴定的终点。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1)》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3025 学分:1.5 总学时:51 实验学时:46大纲执笔人:柴晓兰大纲审核人:张云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C1)。

《分析化学实验(1)》的任务是使学生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养成严谨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面向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三、实验基本要求1.掌握酸碱、配位及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2.了解并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及分光光度法等仪器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四、实验教学基本内容1.分析天平、容量瓶、移液管、酸式及碱式滴定管等仪器的使用,减量法称量及溶液的转移等基本操作。

2.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酸碱滴定终点的判断,常见酸碱试样的测定。

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金属指示剂的使用和终点判断,酸溶法对样品溶液的制备,配位滴定法对多种金属离子的同时测定。

4.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自身指示剂的使用及滴定速度的控制,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5.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间接碘量法对合金中铜的测定。

6.氟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和电位计的使用,总离子强度调节剂的概念,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加入法的原理和操作,直接电位法对水样中微量氟的测定。

7.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氢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和应用,复合电极的概念,电位滴定二阶导数法确定滴定终点的原理和计算方法,电位滴定法对混合碱的测定。

8.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操作,吸收曲线的制作和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工作曲线的制作和未知样品的测定原理,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对亚铁离子的测定。

9.作为开放实验,让每位同学学习自动扫描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的使用,测定邻二氮菲-亚铁的吸收曲线,并与722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作出比较。

五、实验内容、主要仪器设备及器材配置注:铵盐的测定(甲醛法)及沉淀滴定法对氯离子的测定2个实验中,选择1个,其余实验必做。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环境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试行)一、教学目的分析化学实验是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它与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理论课程教学紧密结合, 但又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其主要目的是: 加深对化学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习并撑握各种典型的分析方法。

确立“量”、“误差”和“有效数字”等概念, 学会正确、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 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为学习后续课程及将来的科技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及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二、教学基本要求1.课前认真预习, 领会实验原理, 了解实验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认真阅读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写出预习报告, 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与试剂、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等, 设计要记录和处理的实验数据的表格。

2.按时到指定实验室进行实验。

实验前应认真清点清洗要用的仪器, 注意记录, 积极思考,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提问, 不可做其他的事情。

3.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要求进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并及时记录。

要善于思考, 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实验中的问题。

实验数据必须记录在专用的、预先编好页码的实验记录本上, 不得涂改、编造实验数据。

认真书写并按时递交实验报告, 经老师许可, 方可离开实验室。

4、自觉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保持实验室内安静、实验台面的清洁整齐, 爱护仪器和公用设施, 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树立环保意识, 注意安全, 厉行节约。

5、值日生做好实验室的清洁卫生, 关好水、电、门、窗。

实验一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操作训练(4学时)实验二分析天平称量练习(4学时)实验三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4学时)实验四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五混合碱的分析(4学时)实验六 HCl—NH4Cl混合液中各组分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七水的硬度的测定(4学时)实验八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4学时)实验九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胃舒平中Al2O3和MgO含量的测定(8学时)实验十一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二铁矿石中铁的测定(无汞法)(4学时)实验十三铜合金中铜含量的测定(4学时)实验十四食盐中含氯量的测定(4学时)三、教材及参考书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2.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四、其它说明五、实验项目一览表清。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二、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三、开放实验项目数:无
四、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化学师范、化学工程与工艺二年级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
(一)教材
黄杉生编《分析化学实验》第1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
(二)参考书
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六、学时学分:
七、实验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目的:使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基本计算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为今后从事教学或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实验基础。

要求: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做到实验课必须做好实验预习工作,写好预习报告。

认真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

八、实验课考核方式:
1、考试
2、考核成绩按实验报告、实验操作考核等评判成绩。

其中实验报告60%,实验操作考核40%。

九、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大纲制定人:黄杉生
大纲审核人:陈兴凡
教学副院长:李新国学院盖章: 2012年9月。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 2330094
英文名称 Analysis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54 学分 3
实验项目数 18 验证性实验个数 4 综合性实验个数 13 设计性实验个数 1 预修课程 分析化学 适用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的主要基础课之一,旨在使学生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分析测试中的误差来源、表征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重点在于让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严谨的科学作风的的形成。

内容包括:定量分析中基本仪器的使用(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滴定方式的练习(直接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等)一些大型仪器的使用(马弗炉、分光光度计、酸度计、离心机等)共有18个实验,其中4个为基础实验,14个为综合性实验。

1。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供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Ⅰ前言《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析方法的一门科学。

分析化学的任务是鉴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并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及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术;熟悉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各类分析方法使用的仪器;培养耐心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和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

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分析,主要内容为经典化学分析法及部分电化学分析法;第二部分为仪器分析,主要内容为色谱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临床药学、制药工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使用。

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已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相对应,其中掌握和熟悉是学生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讲课46学时,实验课44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05:1。

四教材:《分析化学实验指导》,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3版,2013年;《仪器分析实验》,苏克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版,2005年。

Ⅱ正文实验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及水的硬度测定一教学目的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的方法以及水的硬度测定及计算方法。

掌握配位滴定中剩余滴定法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二)熟悉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三)熟悉水的硬度的方法及计算。

(四)熟悉铬黑T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及终点判断。

(五)了解水的硬度的测定意义和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

三教学内容(一)EDTA标准溶液(0.05 mol/L)的配制。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授课和实验操作,学生将学习分析化学基本理论、仪器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在实验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论目标(1)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理解实验操作中的原理和要点。

2.实践目标(1)学习使用常见的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2)掌握溶液制备、分离和测定的基本操作;(3)培养良好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分析化学基本理论和原理(1)分析化学概述(2)分析化学基本方程式(3)分析化学的误差和精密度2.常见的分析方法和技术(1)酸碱滴定法(2)氧化还原滴定法(3)浊度法(4)物质定量法(5)光度法(6)原子吸收光谱法(7)色谱法3.实验操作技巧(1)实验室安全和操作规范(2)实验设备的正确使用(3)实验前的准备工作(4)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5)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解释实验中的操作步骤和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的分析实验,并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3.实验数据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和规律。

五、教学评估1.实验报告学生每次实验完成后需提交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结论等。

2.实验技能考核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等。

3.理论知识考试对学生的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常见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2.实验室设备包括各种分析仪器设备,如pH计、天平、分光光度计等。

3.实验试剂和样品提供各种常见的化学试剂和样品,用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doc

课程编号:《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化学本科、应用化学本科开课学期:第3学期是否独立开课:是一、学时学分总学时:48 总学分:1.5 实验时数:48 实验学分:1.5二、实验目的和作用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正确和较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技能和基本操作,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未来的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课程简介本课程共安排15个实验,其中基本操作实验2个、综合实验11个、设计实验2个。

15个实验中,有14个实验均为3学时,有1个实验为6学时,合计48学时。

在实验的内容上,安排了“分析天平称量练习”和“滴定法操作练习”2个基本操作实验;酸碱滴定法中安排了1个综合实验和1个设计实验;络合滴定法中安排了2个综合实验和1个设计实验;氧化还原滴定法中安排了3个综合实验(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各1个实验);沉淀滴定与重量分析法中各安排了1个综合实验;吸光光度法中安排了3个综合实验。

分析化学实验的全部内容和分析化学理论相衔接。

四、实验基本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熟练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和撰写实验报告。

五、实验报告与考核办法(一)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记录实验过程与检验实验效果的重要依据。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应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按规范要求写明: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主要试剂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思考题等内容。

教师应认真批阅实验报告,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适当方式给出成绩。

(二)考核办法本实验课程为必修课,全部实验做完后应进行考试。

《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分:2学分(72学时)(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材料化学专业本科生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目的在于传授分析化学知识和分析化学实验技能、训练科学的思想和实验方法、培养科学的精神和工作能力。

本课程设置注重科学性、基础性和综合性。

目标与任务: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础化学实验在培养未来化学工作者的化学学科大学本科教育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通过基本操作、经典实验、研究式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等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规范和熟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定量基本操作,学习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加深对“量”和“误差”等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细致观察和规范记录现象的能力,培养正确归纳和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培养用语言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组织实验、研究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逐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先修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等后续相关课程: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有机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基础、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教材:《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I》(上、下册),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大学化学实验中心编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

先修课程与后续相关课程:主要参考书:1.理科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教学基本内容,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化学》,1999,14(2):9。

2.《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3.《有机化学实验》,王清廉、沈凤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 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 A081530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 独立设课适用专业: 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化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 42;课程总学分: 1.5;实验课总学时: 42 ;实验课总学分: 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 第二学期先修课程: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实验, 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 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

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 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

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

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 树立“量”的概念, 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 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 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 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

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 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分析化学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工科).

《分析化学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工科).

《分析化学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工科)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课程编号:03072021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课程负责人:开放实验项目数:一、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 32 实验学时: 32 课程总学分: 2 实验学分: 2二、适用专业及年级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

通过一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与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使学生深化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掌握误差,有效数字等重要概念。

通过一般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与动手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分析天平的称量练习,玻璃仪器与容量器皿的洗涤,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基本操作,溶液的配制,溶液的标定,重量法的基本操作。

要求学生深化对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定量化学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正确掌握误差,有效数字等重要概念。

四、主要仪器设备分析天平 15台,烘箱 1台,电热蒸馏水器 1台,滴定台32台。

五、实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六、考核方式实验操作考核七、实验教材(讲义、指导书)、参考书(一)实验教材《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四川大学化工学院浙江大学化学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二)参考书1.同上2.同上修(制)订人:石慕尔审核人:陈慧娟 2006年 07 月(备注:表中选择“必修”、“选修”栏请用“√”表示)。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试验教学大纲

实验类型:基础(必开)
目的要求:
1.掌握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及使用。
2.学习矿石试样的酸溶法和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
3.对无汞定铁法有所了解,增强环保意识。
4.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内容提要:
1.称量铁矿石,并对其进行溶解处理.
2.取处理过的试液,再进行Fe3+的还原,然后用K2Cr2O4标准溶液对其滴定,最 后计算铁的含量.
培养学生形成较强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统筹思 维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查阅手册资料并运用其数 据资料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实验报告)的能力等。在整个实验课过程中,要 利用一切环节进行能力的训练。
实验中所有测量数据都要随时记在专用的记录本上,不可记在其他任何地 方,记录的数据不得随意进行涂改。
很强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对各类常用化学分析 方法基本原理的理解;掌握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需要的综合性科研和应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素质,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细致的工 作作风、实事求是的数据报告;良好的实验习惯(准备充分、操作规范,记录 简明,台面整洁、实验有序,良好的环保和公德意识);团结协作精神;认真观 察实验现象、科学分析实验数据;强烈的求知欲望。
2.对自动催化反应有所了解,对自身指示剂的特点有所体会。
内容提要:
1.KMnO4溶液的配制 2.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
3.H2O2含量的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
酸式滴定管,锥形瓶,容量瓶,小烧杯,移液管,吸量管
6
实验 10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无汞定铁法)(3 学时)

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大纲,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实验学时:32实验学分:2.0课程性质:独立授课实验指导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适用专业:农科各专业应开实验学期:一年级第2学期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学时的50%,主要内容涵盖分析仪器的操作使用,溶液的配制,以及酸碱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等四大滴定分析方法,吸光光度分析。

分析化学实验根据分析化学理论课的特点,按照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把实验内容分为三大块,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包括基本实验仪器使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误差分析、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报告要求以及利用所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专业的特点,选定一些典型的实验作验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掌握分析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误差、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掌握直接、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同时通过这些验证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掌握分析化学的分析方法,让学生了解学习分析化学与各专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综合性实验: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技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设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利用所学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方法进行实验,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是在指导教师给定实验内容以及实验要求的情况下,同学自列实验方案,经教师审核后方能进行实验。

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分析实验作为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密切配合分析化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更能加深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求知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课程编号:A08153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属性:独立设课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二、课程简介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

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

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

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

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

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

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六、实验内容实验一、天平称量练习(4 学时)1、目的要求(1)学习分析天平和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

(2)掌握递减称量法操作(3)准确、简明地记录实验原始数据2、实验内容(1)固定质量称量法的操作。

(2)递减称量法的操作。

3、仪器与材料仪器:分析天平、表面皿、称量瓶、牛角勺、干燥器。

材料:邻苯二甲酸氢钾。

实验二、酸碱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比较(6 学时)1、目的要求(1)学习滴定分析常用仪器的洗涤和正确使用方法。

(2)学习配制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3)掌握利用酸碱指示剂酚酞、甲基橙确定滴定终点的原理和方法。

(4)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

2、实验内容(1)溶液的配制。

1、0.1mol.l-1HCl溶液的配制。

2、0.1mol.l-1NaOH溶液的配制。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

(3)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管、碱管、容量瓶、烧杯、锥形瓶、台秤、分析天平、干燥箱、称量瓶。

材料:氢氧化钠、盐酸、甲基橙、酚酞、95%乙醇。

实验三、硫酸铵肥料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4 学时)1、目的要求(1)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掌握甲醛法测定铵盐中含氮量的方法和原理。

(3)熟练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原理。

2、实验内容(1)0.1 mol.l-1 NaOH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2)甲醛溶液的处理(3)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3、仪器与材料仪器:碱式滴定管、容量瓶、烧杯、锥形瓶、台秤、分析天平、称量瓶。

材料:氢氧化钠、甲醛、硫酸铵试样、甲基红、酚酞、邻苯二甲酸氢钾。

实验四、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4 学时)1、目的要求(1)进一步掌握移液管和容量瓶的使用,掌握配制准确溶液的操作方法。

(2)熟练掌握滴定操作和递减称量法。

(3)加深对以下知识的理解:1、根据V1和V2可以判断混合碱的组成。

2、第一滴定终点的准确度将对第二滴定终点准确度产生影响。

2、实验内容(1)0.1mol.l-1HCl溶液的标定。

(2)混合碱分析:1、试样称取、定容。

2、指示剂:先酚酞后甲基橙。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分析天平。

材料:盐酸、酚酞、甲基橙、混合碱试样。

实验五、水的总硬度的测定(4 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EDTA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了解水的硬度的测定意义和常用的硬度表示方法。

(3)掌握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总硬度的原理和方法。

(4)掌握指示剂铬黑T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1)EDTA溶液的配制、标定。

1、0.02 mol.l-1EDTA溶液的配制。

2、CaCO3标定EDTA。

(2)水样的测定。

1、水样的提取。

2、EDTA滴定水样。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洗耳球、锥形瓶、分析天平称量瓶、容量瓶、量筒、干燥箱、烧杯。

材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碳酸钙、氯化铵、铬黑T、盐酸、氨水、三乙醇胺。

实验六、铅、铋混合液中铅和铋含量的连续测定(4 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利用控制溶液酸度来实现多种金属离子连续滴定的方法和原理。

(2)巩固酸效应对配位滴定的影响理论。

(3)熟悉二甲酚橙指示剂的应用。

2、实验内容(1)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1、EDTA溶液的配制。

2、金属锌溶液标定EDTA。

(2)Pb2+、Bi3+离子混合液的连续滴定。

1、混合液的移取。

2、二甲酚橙作指示剂Pb2+、Bi3+离子混合液的连续滴定。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洗耳球、锥形瓶、分析天平、称量瓶、量筒容量瓶、干燥箱、电炉、烧杯。

二甲酚橙、六亚甲基四胺、材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盐酸、硝酸3、、硝酸铋、硝酸铅、金属锌粒。

实验七、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4 学时)1、目的要求(1)了解返滴定方法,掌握置换滴定方法原理。

(2)学会铝合金的溶样方法。

2、实验内容(1)样品的预处理。

(2)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电热板、量筒、分析天平。

材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硝酸-盐酸-水(1+1+2)混合酸、二甲酚橙、盐酸、氨水、六次甲基四胺、锌、氟化铵、铝合金样品。

实验八、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4 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掌握草酸钠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滴定条件及终点的判断。

(3)掌握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内容(1)0.02 mol.l-1 KMnO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KMnO4溶液(0.02 mol.l-1)的配制2、KMnO4溶液浓度的标定(2)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洗耳球、锥形瓶、分析天平、称量瓶、容量瓶、量筒、干燥箱、微孔玻璃漏斗、烧杯。

材料:高锰酸钾、草酸钠、硫酸、过氧化氢。

实验九、铁矿石中全铁的测定(无汞定铁法)(4 学时)1、目的要求(1)熟悉重铬酸钾法测定铁矿石中铁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无汞法)。

(2)学习矿石试样的溶解法。

(3)了解二苯胺磺酸钠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实验内容(1)0.017 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的配制。

(2)铁矿石样品的处理及滴定。

1、铁矿石的溶解。

2、K2Cr2O7滴定铁矿样溶液。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洗耳球、锥形瓶、分析天平、称量瓶、容量瓶、量筒、干燥箱、研钵、电炉、烧杯。

材料:重铬酸钾、硫酸、盐酸、磷酸、铁矿石样品、氯化亚锡、钨酸钠、三氯化钛、二苯胺磺酸钠。

实验十、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4 学时)1、目的要求(1)掌握硫代硫酸钠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2)掌握碘量法测定铜盐中铜含量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

2、实验内容(1)Na2S2O3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1、Na2S2O3标准溶液的配制2、Na2S2O3标准溶液的标定(2)铜盐中铜含量的测定。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洗耳球、锥形瓶、分析天平、称量瓶、容量瓶、量筒、干燥箱、电炉、烧杯。

材料:硫代硫酸钠、碘化钾、重铬酸钾、盐酸、硫酸、硫氰化钾、硫酸铜试样、淀粉、氟化氢铵、硫氰酸铵。

实验十一、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测定(莫尔法)(4 学时)1、目的要求(1)学习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掌握沉淀滴定法中以铬酸钾为指示剂测定氯离子的方法和原理。

2、实验内容(1)0.1 mol.l-1AgNO3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0.1 mol.l-1AgNO3溶液的配制。

2、AgNO3溶液的标定。

(2)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1、可溶性氯化物试样的溶解。

2、用AgNO3滴定试样溶液。

3、仪器与材料仪器:酸式滴定管、移液管、洗耳球、锥形瓶、分析天平、称量瓶、容量瓶、量筒、干燥箱、瓷坩锅、烧杯。

材料:硝酸银、硫酸钠、铬酸钾、氯化钠、可溶性氯化物试样。

实验十二、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4 学时)1、目的要求(1)熟悉并掌握重量分析的一般基本操作,包括沉淀、陈化、过滤、洗涤、转移、烘干、炭化、灰化、灼烧、恒重。

(2)了解晶型沉淀的性质及其沉淀条件。

(3)掌握测定钡盐中钡含量的原理及方法。

2、实验内容(1)称样及沉淀的制备。

(2)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3)空坩埚的恒重。

(4)沉淀的灼烧和恒重。

3、仪器与材料:仪器:瓷坩埚(25mL 2~3个)、定量滤纸(慢速或中速) 、淀帚(1把)、玻璃漏斗(2个) 、电炉、马弗炉、烧杯。

材料:硫酸、盐酸、硝酸、硝酸银、氯化钡。

七、实验教材(讲义、指导书)、参考书(一)实验教材(指导书)1、王彤,姜言权. 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 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二)参考书武汉大学主编. 分析化学实验(第四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修(制)订人:李小平审核人:江雪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