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件精编版PPT共52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件精编版PPT共52页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 件精编版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 垂 髫 ,并怡 然自乐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有的人》笔记
《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的手法,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号召人们为创造公正、平等的社会而努力。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个方面:
1.主题和思想:这篇课文的主题是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考,它引导我们
思考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通过鲁迅先生的事例,我理解到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取决于他的地位和财富,而应该取决于他为他人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2.结构和逻辑: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和价值观,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文章更加鲜明有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

3.语言和表达:这篇课文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生动有力。

作者运用了各种
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使得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4.重点和难点: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遇到了一些困难。

例如,对于一些生
词和复杂的句子,我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和理解。

同时,对于文章中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也需要进行更多的了解和探究。

5.笔记和总结:在阅读这篇课文后,我进行了详细的笔记和总结。

我记录了
一些生词、短语和句子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整理了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这些笔记和总结,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

总之,《有的人》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思考,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我相信这些启示和思考将对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素材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 教学设计 图文详解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知识点多音字:给:gěi给力jǐ给予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词语解释: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近义词:伟大——崇高情愿——甘愿永远——永久抬举——器重课文主题: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答:不同。

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

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课文原文及赏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课文原文及赏析《有的人》课文原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课文赏析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先生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作者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诗歌分为七节,每节四句。

第一节总领全诗,提出了生与死的辩证观点。

第二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上作对比,“骑”字形象地揭露了反动派的骄横无耻,“俯”字生动地描绘了像鲁迅这样的革命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三节从两种人对待人生的目标上作对比,“刻入”与“情愿”形成强烈对照,表现出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第四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上作对比,“摔垮”与“记住”形成鲜明对比。

第五节从两种人的下场作对比,“烂得更早”与“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形成强烈反差。

第六节从两种人的影响作对比,“下场可以看到”与“抬举得很高很高”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最后一节总结全诗,点明主旨,抒发了对鲁迅先生及像鲁迅先生一样具有崇高精神的人的赞美之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笔记1. 有的人教版语文人教版语文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重视。

在六年级上册的课程中,有的人是一个重要的教材内容,本文将从不同章节的内容出发,为大家整理一些重要的笔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

2.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课堂笔记第一单元:《有的人》1. 课文内容:课文描写了一些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让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艰辛与幸福。

2. 重点词语:品学兼优、持之以恒、长者、挣扎。

3. 重点句子:勤奋好学,品学兼优。

品学兼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第二单元:《学习的树》1. 课文内容:通过讲述学习和努力是如何塑造一个人成长的,从而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2. 重点词语:杂木林、轰轰烈烈、各具特色、徘徊不前。

3. 重点句子:学习就像一棵大树,须努力浇灌,方能茁壮成长。

第三单元:《太行山上有坝子》1. 课文内容:通过描述太行山上村民修坝蓄水的故事,寓意艰辛奋斗,坚韧不拔的精神。

2. 重点词语:山民、蓄水、筑坝、咆哮。

3. 重点句子:太行山上有坝子,石头打穿了手指,工人们也没有一声怨言。

第四单元:《一个都不能少》1. 课文内容:课文讲述了一个孩子家庭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家庭的重要性。

2. 重点词语:颤抖、背影、身影、剧烈。

3. 重点句子:即使是一个人少,也让人感到空虚。

第五单元:《勇敢的菜鸟》1. 课文内容:通过一个小菜鸟的故事,引导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积极进取。

2. 重点词语:踌躇满志、勇往直前、慌张、逡巡。

3. 重点句子:勇敢的小菜鸟,不再是宝贝了。

3. 总结以上是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有的人课堂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整理,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在成长中拥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成为有品德、有知识、有梦想的新时代少年。

对于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中的《有的人》这一单元,学生们需要对课文内容和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优秀5篇《有的人》教案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鲜明的爱憎情感,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死亡的道理。

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明白自己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比照手法的运用。

1课时多媒体课件一、词语铺垫导入,揭示新课1、词语铺垫。

丑陋渺小鸿毛卑微唾弃灭亡美丽伟大泰山崇高爱戴永生2、本单元我们已学过关于鲁迅的哪些文章?你了解到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生简单汇报。

3、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指三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正确。

2、根据朗读表现,简单评价。

及时指导字音,呵在诗中读啊的音。

呵平时读———笑呵呵,还可以读—————呵斥,呵在这应该读第———四声。

试着读好这一句。

三、范读引领,指导朗读1、听读录音。

〔今天,我帮大家请来了一位老师。

听,他来啦!〕2、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一小节,指名练习第二小节,自由完成三到七小结。

〕3、学生自由展示朗读,把握节奏。

4、齐读,慢慢读出诗的味道。

读出了诗的味道!我相信你们已经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

四、比照品读,理解内容,体验情感1、可是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明显的节奏,更表现在它独特的写法上。

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生默读体会〕2、生汇报发现:比照的写法,读出相应诗句。

再读读,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每小节中还有比照,2、3、4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5、6、7小结比照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果;其实这两局部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

〕3、根据学生汇报的适时出示插图和文字,图文对照,男女生比照朗读。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有的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

01课文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有的人》创作背景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东诸城人;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三届代表,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第三届理事、顾问,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第六、七届荣誉委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代表作品:《难民》、《老马》、《罪恶的黑手》、《有的人》等。

臧克家简介及代表作品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时代背景文学地位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对比手法简洁明了情感表达030201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关键语句解读与赏析0102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反面人物形象正面人物形象对比效果03知识点梳理与拓展Chapter重要字词注音、解释及运用举例骑(qí)马骑马是一种运动,也是古代重要的交通方式。

例句:他骑着马儿在草原上奔驰。

摔(shuāi)倒指身体失去平衡而倒下。

例句:他不小心踩到了石头,摔倒在地。

鞭(biān)子一种用来驱使牲畜前进的工具,也可以用来比喻督促人前进的力量。

例句:老师的话像鞭子一样,激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修辞手法讲解及实例分析比喻对比相关文化背景知识补充鲁迅(1881-1936)臧克家(1905-2004)04思考与讨论环节Chapter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引导思考问题二问题一作者通过比较“有的人”的不同表现,想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或思想?问题三小组讨论,分享各自见解和感受分享对“有的人”不同理解01交流阅读感受02讨论课文主题03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

总结小组讨论成果对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出小组成员对于课文的不同理解和感受。

提出个人见解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个人见解,如对课文的独特理解或对作者情感的共鸣等。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知识与技能: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2、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3、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过程与方法:学会按要求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通过本组的学习,你对鲁迅有怎样的印象呢?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他吗?(学生评价)鲁迅图片:/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2%B3%D1%B8&in=13064&cl= 2&lm=-1&st=&pn=0&rn=1&di=46082234010&ln=1988&fr=&fm=&fmq=1329916407862_R&ic=&s=&se=&sme=0&t 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46082234010&objURLhttp%3A%2F%2Fa1.att.hudong. com%2F87%2F05%2F01300000362797124037055918665.jpg&fromURLhttp%3A%2F%%2Fs %2F%25E9%2598%25B4%25E5%259F%258E%25E9%2583%25A1%2B%25E5%2590%258D%25E4%25BA%25BA%2Fxgtupia n%2F22%2F7&W230&H306&T7174&S36&TPjpg2、这样一个伟大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

六年级语文第27课《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语文第27课《有的人》笔记

六年级语文第27课《有的人》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课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文章中提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种是“有的人”贪图名利,追求物质享受,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财富。

另一种是“有的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真理。

通过对比这两种人生态度,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人生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和权力,而是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文章还通过一些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两种人生态度的本质。

例如,“有的人”像狐狸一样狡猾,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和财富而不择手段;而“有的人”则像梅花一样高洁,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总之,《有的人》这篇课文是一篇非常有深度的文章。

它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同时,它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字、词、句、篇四个方面深入解读文本,联系实际生活,感悟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使学生能够: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上进行一次预热,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朗读练习环节,学生们的表现整体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节奏和韵律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在课后找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和朗读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升审美情趣;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强化文化意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悟其崇高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课文笔记《有的人》是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是臧克家。

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描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以达到颂扬某些人高尚品质和批判某些人丑恶行为的目的。

以下是《有的人》的课文笔记:1. 主题思想:这篇课文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颂扬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批判了利己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主题思想是倡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 内容结构: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子,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来引出主题。

第二部分是主体,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为人民服务的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包括革命家、科学家、教育工作者等。

第三部分是结论,通过与前文的对比,强调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3. 写作手法:这篇课文采用了对比手法、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主题思想。

同时,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4. 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和主题思想的内涵。

难点是理解文章中抽象的概念和深奥的思想,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领悟。

5. 学习方法:建议采用朗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其次,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深入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最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

6. 学习价值:这篇课文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深刻认识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奉献,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024版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2024版年度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目录•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知识点梳理与归纳•拓展延伸与思考题•课堂互动与练习•总结回顾与自我评价CONTENTSCHAPTER01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与写作动机时代背景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变革的时期,各种思潮和势力交织在一起。

写作动机作者通过对比不同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观念,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深切关注。

作者生平及主要成就作者生平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

主要成就他的诗歌以凝练的诗句、鲜明的形象和深邃的思想著称,被誉为“农民诗人”。

代表作有《烙印》、《老马》等。

文学地位与影响文学地位《有的人》是臧克家的代表作之一,被选入多种语文教材和文学选本,广为传诵。

影响该诗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不同人的生存状态和思想境界,对读者进行了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教育。

同时,该诗也展现了中国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CHAPTER02文本解读与赏析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本文采用对比手法,通过两种不同人的描述,展现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作特点作者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了两种人的形象。

同时,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既有对事实的叙述,又有对人物的评价和议论,使得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人物形象塑造本文通过具体的事例和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一种是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另一种是消极颓废、无所事事的人,他们只关注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人物特点两种人物形象的特点鲜明,对比强烈。

积极向上的人具有乐观、坚韧、勤奋等优秀品质,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和希望;而消极颓废的人则具有懒惰、自私、冷漠等不良品质,他们的生活黯淡无光。

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作者通过对比两种不同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表达了自己对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同时对消极颓废、无所事事的人表示了不满和批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

以下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向大家推荐,希望对大家有用。

教学目标:1、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2、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重点难点: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计算机课时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的大诗人之一。

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手》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

二、检查预习1、了解鲁迅,了解作者2、我的积累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播放视频文件)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生平。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有的人》教案20*有的人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课前准备:鲁迅的诗《自嘲》。

教学过程介绍新课程并揭示主题1.导入:人都有生死。

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

哪个同学能举出这两方面的例子?学生给出例子、老师的评论和总结。

2.根据本课内容,介绍鲁迅的《自嘲》和散文诗集《野草》。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内容3.听录音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学生们自己读诗。

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区分诗歌的结构层次。

(这首诗的第一节描述了两种“生”和“死”,是整首诗的总纲;第二、第三和第四节描述了两个人对人的不同态度,这是平行关系;第五节、第六节和第七节分别对应上述三节,并写出两人的不同结尾。

)小组合作,阅读研讨1.找出哪首诗写下了诗人对鲁迅的记忆?(每首诗的最后两行)2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活着”和“死”有什么区别?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感情。

点名读诗,读出每一段的真情。

(如果学生不确定,可以引导他们反复朗读,或改变音调和语调,使学生真正掌握诗歌的内在感受)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

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细读诗歌,体会诗歌对比的写法。

(教学反思参考文献1)有些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是大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学,热情赞扬鲁迅先生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呼吁人们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我安排了一节课来完成它。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有的人》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件+教案+单元试题)《有的人》说课稿

《有的人》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有的人》是一篇教读课文,在内容编排上此单元属于人生体验类,选文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生活经历的体验,通过对生活中美与丑、得与失、生存与自然等的感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认识。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两个具有高度概括的形象,颂扬鲁迅先“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

诗歌的朗读及对比手法的运用是重点,化抽象的思维转为形象的表述是难点。

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学习《有的人》以前,,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相对充分的认识,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试着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但由于我所教课的班级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休眠”,教学中我用朗读并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完成教学的任务,目的也是为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以获得成就感。

三、目标定位知识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

3、展开想象,训练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的诵读及重组课文内容再读的方法让学生走进课文及作者。

2、在引导发现及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深入诗歌,领会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两种人的对比中,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课文音频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运用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选择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这是重点之一,又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他们所了解的关于鲁迅的生平事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有的人》,询问他们对这个题目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

三、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分析课文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对比手法,让学生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深入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三、写作实践1.教师给出一个写作话题,如“有的人”,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邀请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味。

二、课文背诵1.学生自主背诵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欣赏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歌,如《将进酒》、《登高》等。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 —— 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认识本课生字词,理解并积累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o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o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以及对不同人生观的深刻思考。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语言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o引导学生抓住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学习他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o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对比手法和象征意义。

•体会诗歌表达的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与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对比和象征元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将诗歌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资料•诗歌相关背景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你们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他有哪些代表作品?他的精神品质对你有何影响?2.揭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是如何纪念鲁迅先生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思考?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朗读诗歌,师生共同评价,注意诗歌的节奏和停顿。

3.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初步感受到了什么?三、再读诗歌,深入理解1.对比手法的分析:o提问:诗歌中使用了哪些对比手法?这些对比手法是如何体现的?o学生自由读诗歌,找出相关诗句,并汇报。

o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以及它如何突出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和无私精神。

2.象征意义的理解:o提问:诗歌中有哪些象征元素?这些象征元素代表了什么?o学生自由读诗歌,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课堂笔记内容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课堂笔记内容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有的人》内容分析一、多音字给gěi 给力送给jǐ给予补给场chǎng 场地操场cháng 场院二、近义词:伟大——崇高俯下——低下不朽——永恒情愿——甘愿摔垮——摔坏永远——永久三、反义词:伟大——渺小情愿——被迫永远——暂时抬举——贬低四、生字拼音组词朽xiǔ:老朽、朽月、衰朽、速朽五、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段落大纲: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六、理解词语伟大:品格崇高;才识卓越。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七、课文主题思想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

诗中不只是单纯地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和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并且热情歌颂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那些人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有的人》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的最后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集中了关于鲁迅先生4篇文章,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鲁迅先生的感人事迹,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

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课件、二上大禹治水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7、《有的人》课件、二上大禹治水

1 填空
⑴《有的人》是为了纪念_鲁__迅__先__生__逝__世__1_3_周__年___而写的,诗的副标 题是___纪__念__鲁__迅__有__感__________。
⑵作者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_____活_____与_____死_____进 行鲜明的___对__比_____,摆出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
绍兴有个禹陵,还有禹庙,你 们去过吗?是纪念什么人的?对,是 纪念禹的。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 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 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15 大禹治水
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 再读感悟 当堂检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
nàn

音序:N 部首:隹 结构:左右
组词:灾难 逃难 造句:战争时期,人们无 处逃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四 笔在竖中线上,第二横在横 中线上。
dào
道 音序:D 部首:辶 结构:半包围
组词:知道 道理 造句:我知道明天要举行 歌咏比赛。
书写指导:第五笔竖在竖中线 上,横折从横中线上起笔,辶 的最后一笔要舒畅。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对比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前后呼应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内容上的对比:4--7 )
有的人
前后呼应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齐读第1小节分析、对比: 首节中的两个“活”与两个“死”的含义相同吗?分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重点: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

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的,而要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的。

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

请大家认真读这7个小节28行诗。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更加强烈;
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照应,结构严谨。

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的?读一读找一找。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做出了完整的回答?
在这几行诗中哪一个字集中代表了这一类人的形象?你看到了一副怎样的嘴脸?
看到欺压百姓的人,我们怎样痛斥他们?看到忙着树碑立传的人,我们怎样警告他们?对那些眼里容
不下别人的人,我们又该怎样评价他们?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清楚,谁是他们的敌人,谁是他们的朋友。

群众的力量又是伟大的,人民的敌人痴心妄想“不朽”,最终却只能落得──板书:遗臭万年。

六、品读“虽死犹生”。

人民的朋友呢?鲁迅先生呢?他又是怎样对待人民的?
这几句诗中,哪个字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做法和态度?这个字让你想到了了解到的鲁迅的哪些事迹?(俯下身子给黄包车夫疗伤、亲切地和工人聊天……)
小结:鲁迅先生不仅为人民做牛做马,还情愿做野草。

先生有一本文集就叫《野草》。

鲁迅就是野草,野草就是鲁迅,野草能烧尽吗?是的,他活着是为了……其实,前面课文中有和这句意思差不多的句子……(“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的民族,一位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
他为谁想得多?(劳苦大众、祖国、民族)善有善报,给人民做牛马的……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七、品读课题。

这首诗是写给谁的?为什么不直接以“鲁迅赞”“赞鲁迅”“鲁迅颂”为题呢?
这首诗还可以献给历史上的哪些人?你准备把哪一句献给他?
八、总结升华。

是啊,想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涌现出了多少像鲁迅先生一样的、人民的朋友和恩人啊,正因如此,中华民族才堪称一个伟大的民族。

历史长河一如滚滚江海,大江东去浪淘尽,首先卷走这些遗臭万年的人民的敌人吧,他们作威作福“骑”在人民头上的丑恶嘴脸,早已在人民心中死去。

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流芳千古不是刻进石头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写在黑板上可以做到的;写在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之际的这首诗,当然不再单单是为纪念鲁迅。

你有你心中的“有的人”,我有我心中的“有的人”,大家都有了深切的感受,索性就让它们都留在心头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