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中物探激电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实B 测的总取决于任务和地质情况。任务是找 井旁深部盲矿时,应在同一孔的激电测井曲线上读 取围岩地段的平均视极化率作为背景值。
进行地—井方式时,应在r=0地—井方式ηs曲 线上选取背景值,也可用r=0的ηs曲线为背景来处 理各方位测得的ηs曲线。
质量评价
观测的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精度要求,各种 误差是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明确主要 误差来源有利于保证质量。
V
a 2
一般应提交下列图件:
(1)工区地质和钻探工程分布图。 (2)激电测井和地—井方式单孔图,包括钻孔地 质部分和激电参数(ηs、ρs、 )V 2a ,并作出技术 说明布极示意(A极方位、MN等等)。(见下图示意) (3)地质物探综合剖面图;
图件
资料解释
利用地—井方式方位测量资料判定异常体的位置。
选择工作参数,包括: ①测量装置和点距选择; ②最佳r与方位数确定; ③定无穷远B极距离; ④选定参数和背景值。
确定测量装置和点距
常用梯度装置,一般取MN=5~10m,只 有当二次场电位差太小才加大极距。 点距: 一般取点距等于MN距,或取MN距之半。 根据情况在极值点、拐点、0值点进行加密 探测。
成
正比,且与供电UU1方2 向无U2关T。因此,在地面电法通常 采U T 用 的 U 电1 流 U 2 T 密度范围内,体极化效应实际上是线性的。为此引入一个称为极化
率
的参数,来表征体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其 值的计算公
式为
T,t和
均与供电电流成正比(线性关系),故极化率是
与电流T 无,t关 U 的U 2T T 常,t 数10 ,% 但0极化率与供电时间T和测量延迟时间t有关。 地U下T体 极化岩U2、T,t矿石的极化率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电子导电矿物的
其特点是: ①利用钻孔使测量电极接近被探测的目标体,
而使激电异常明显; ②可通过A极设置于不同位置来改变对目标体
的极化方向和强度。
地-井方式井场工作示意图
图
一.地—井方式的工作方法技术
将供电电极A、B置于地面,其中A距井口距离为r 米处和在r=0m的井口;B 极置于∝处。测量电极 M、N置于井中探测。
井中物探 简介
(2)
(杨 坤 彪)
井中物探
(2)
井中激发极化法
井中激发极化法是地面激发极化法在钻孔中的应用,其物理基础和探测对
象与地面方法相同,方法技术类似。 早期(五十年代)是保持供电电流不变记录断电后的激发极化二次场电位
差,用于油田、煤田勘探校验井剖面。其缺点特别是金属矿区因受电性影响这种 方式因而作用不大。
极在测量点产生的极化场电位与A极在该产生的极化场电位的百分
比,则有:
Rb h
1
2 3
Ra h
2
1 1
Ra为A极离井口的距离,
地—井方式探测常用两个参数:视极化率ηs和二次
参异数常和电位背差景。 值的选择
ηs=△V2/△V×100%;
V
a
2
—视极化率背景值,
V2aV2BV
V2—实测的二次场电位差,
容,计算ηs, 绘制ηs 草图或极化场电位差草
图。以便指导井场工作,如发现畸变点、疑问点便 于及时复查与加密。根据草图作出初步推断解释。 2.室内最终整理:包括对原始资料验收,各参数计 算、复算及绘制图件。
成果图示
图件内容与格式根据规范和地质任务确定。正 式图件应在观测资料和计算数据合格的基础上进 行。包括计算后的主要参数、辅助参数、推断解释 成果和必要的地质资料,随同文字报告提交 。
方位测量最佳r和方位数的确定
地—井方式激电异常的幅值与r有关,通常r大时,方位探测范围
也大,但非正比关系。通常:孔深500m以内r取100~300m;孔 深
为500~1000m,r取300~500m。
方位一般按勘探剖面方向取定四个正交方位,至少主反方位和r=0
的必测。
用梯度装置,设Rb为无穷远处B极距离,h为探测的井深δ为B
的误差等等。
质量要求
工作时下放电缆做原值测量 ,提升重复检查观测。
ηs大于3 %用A 相对误差 衡量,不大于3 %用
绝对误差1 ss2 1 s10000 A 1s s2
要求满足误差<5%~10%;要求工作量大于 原值的10%。(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 0204)
资料整理
1.井场实时整理:完整无误地计录井场所需项目内
被激发极化后,供电时间
为T时观测到的电位差为 U1
和 U2之T和称为总场电位差 U T U 1 U 2 T
(b)中的虚线b,便是按 U 2 T U T 式 得U 出0 的 充电曲线U2T, c为
实测放电曲线,在地面电法通常采用的电流密度范围
内,体极化效应实际上是线性的。为此引入一个称为极化率 T,t
体积百分含量及其结构。不含电子导电矿物的岩石,其极化率通常
很小,激电效应随岩、矿石中电子导电矿物含量增高而增强的物性
是电法成功应用于金属矿普查找矿的物理—化学基础。
井中激发极化法工作方式
地—井方式的工作方法 将供电电极A、B置于地面,其中A距井口距离 为r米 B置于∞处,测量电极M、N置于井中探测。
六十年代进而发展了时间域和频率域采用电位差比值的井中激发极化测 量。随着普查勘探隐伏矿体的需要, 按供电和测量装置所在位置不同,逐渐形成一 套井中激发极化法的工作方式。
该方法在用于发现井旁盲矿,定其空间位置以指导钻探施工圈定和追索矿 体、矿化带等方面取得实效;在油田生产井中利用井中激电测量预测远景区,研 究水淹层;水文地质定含水层含水性。
主要误差来源如下:
(1)无穷远B极在观测点产生的电位引起的误差。 (2)仪器器件、线路造成的误差。因而要求仪器高灵
敏又稳定。 (3)点位不准确引起的误差。因而必须对准点位。 (4)工作过程中供电电流变化引起的误差。应注意检
查电流。 (5)观测人员的视差。 (6)自然电位、电极电位的变化,以及外来干扰引起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方法都有待发展。 井中激发极化法包括激电测井和井中激电。激电测井与电阻率等地球物理测 井一样,只解决井壁的有关物性问题;井中激电则解决井周存在的问题。
激发极化机体
测量体极化标本激电性质的装置 (a)一块黄铁矿化岩石标本 的测量结果 (b)a—实测充电曲线;
b—换算的充电曲线; c—实测放电曲线
进行地—井方式时,应在r=0地—井方式ηs曲 线上选取背景值,也可用r=0的ηs曲线为背景来处 理各方位测得的ηs曲线。
质量评价
观测的数据必须符合一定精度要求,各种 误差是影响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明确主要 误差来源有利于保证质量。
V
a 2
一般应提交下列图件:
(1)工区地质和钻探工程分布图。 (2)激电测井和地—井方式单孔图,包括钻孔地 质部分和激电参数(ηs、ρs、 )V 2a ,并作出技术 说明布极示意(A极方位、MN等等)。(见下图示意) (3)地质物探综合剖面图;
图件
资料解释
利用地—井方式方位测量资料判定异常体的位置。
选择工作参数,包括: ①测量装置和点距选择; ②最佳r与方位数确定; ③定无穷远B极距离; ④选定参数和背景值。
确定测量装置和点距
常用梯度装置,一般取MN=5~10m,只 有当二次场电位差太小才加大极距。 点距: 一般取点距等于MN距,或取MN距之半。 根据情况在极值点、拐点、0值点进行加密 探测。
成
正比,且与供电UU1方2 向无U2关T。因此,在地面电法通常 采U T 用 的 U 电1 流 U 2 T 密度范围内,体极化效应实际上是线性的。为此引入一个称为极化
率
的参数,来表征体极化介质的激电性质,其 值的计算公
式为
T,t和
均与供电电流成正比(线性关系),故极化率是
与电流T 无,t关 U 的U 2T T 常,t 数10 ,% 但0极化率与供电时间T和测量延迟时间t有关。 地U下T体 极化岩U2、T,t矿石的极化率主要决定于其中所含电子导电矿物的
其特点是: ①利用钻孔使测量电极接近被探测的目标体,
而使激电异常明显; ②可通过A极设置于不同位置来改变对目标体
的极化方向和强度。
地-井方式井场工作示意图
图
一.地—井方式的工作方法技术
将供电电极A、B置于地面,其中A距井口距离为r 米处和在r=0m的井口;B 极置于∝处。测量电极 M、N置于井中探测。
井中物探 简介
(2)
(杨 坤 彪)
井中物探
(2)
井中激发极化法
井中激发极化法是地面激发极化法在钻孔中的应用,其物理基础和探测对
象与地面方法相同,方法技术类似。 早期(五十年代)是保持供电电流不变记录断电后的激发极化二次场电位
差,用于油田、煤田勘探校验井剖面。其缺点特别是金属矿区因受电性影响这种 方式因而作用不大。
极在测量点产生的极化场电位与A极在该产生的极化场电位的百分
比,则有:
Rb h
1
2 3
Ra h
2
1 1
Ra为A极离井口的距离,
地—井方式探测常用两个参数:视极化率ηs和二次
参异数常和电位背差景。 值的选择
ηs=△V2/△V×100%;
V
a
2
—视极化率背景值,
V2aV2BV
V2—实测的二次场电位差,
容,计算ηs, 绘制ηs 草图或极化场电位差草
图。以便指导井场工作,如发现畸变点、疑问点便 于及时复查与加密。根据草图作出初步推断解释。 2.室内最终整理:包括对原始资料验收,各参数计 算、复算及绘制图件。
成果图示
图件内容与格式根据规范和地质任务确定。正 式图件应在观测资料和计算数据合格的基础上进 行。包括计算后的主要参数、辅助参数、推断解释 成果和必要的地质资料,随同文字报告提交 。
方位测量最佳r和方位数的确定
地—井方式激电异常的幅值与r有关,通常r大时,方位探测范围
也大,但非正比关系。通常:孔深500m以内r取100~300m;孔 深
为500~1000m,r取300~500m。
方位一般按勘探剖面方向取定四个正交方位,至少主反方位和r=0
的必测。
用梯度装置,设Rb为无穷远处B极距离,h为探测的井深δ为B
的误差等等。
质量要求
工作时下放电缆做原值测量 ,提升重复检查观测。
ηs大于3 %用A 相对误差 衡量,不大于3 %用
绝对误差1 ss2 1 s10000 A 1s s2
要求满足误差<5%~10%;要求工作量大于 原值的10%。(井中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DZ/T 0204)
资料整理
1.井场实时整理:完整无误地计录井场所需项目内
被激发极化后,供电时间
为T时观测到的电位差为 U1
和 U2之T和称为总场电位差 U T U 1 U 2 T
(b)中的虚线b,便是按 U 2 T U T 式 得U 出0 的 充电曲线U2T, c为
实测放电曲线,在地面电法通常采用的电流密度范围
内,体极化效应实际上是线性的。为此引入一个称为极化率 T,t
体积百分含量及其结构。不含电子导电矿物的岩石,其极化率通常
很小,激电效应随岩、矿石中电子导电矿物含量增高而增强的物性
是电法成功应用于金属矿普查找矿的物理—化学基础。
井中激发极化法工作方式
地—井方式的工作方法 将供电电极A、B置于地面,其中A距井口距离 为r米 B置于∞处,测量电极M、N置于井中探测。
六十年代进而发展了时间域和频率域采用电位差比值的井中激发极化测 量。随着普查勘探隐伏矿体的需要, 按供电和测量装置所在位置不同,逐渐形成一 套井中激发极化法的工作方式。
该方法在用于发现井旁盲矿,定其空间位置以指导钻探施工圈定和追索矿 体、矿化带等方面取得实效;在油田生产井中利用井中激电测量预测远景区,研 究水淹层;水文地质定含水层含水性。
主要误差来源如下:
(1)无穷远B极在观测点产生的电位引起的误差。 (2)仪器器件、线路造成的误差。因而要求仪器高灵
敏又稳定。 (3)点位不准确引起的误差。因而必须对准点位。 (4)工作过程中供电电流变化引起的误差。应注意检
查电流。 (5)观测人员的视差。 (6)自然电位、电极电位的变化,以及外来干扰引起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仪器、方法都有待发展。 井中激发极化法包括激电测井和井中激电。激电测井与电阻率等地球物理测 井一样,只解决井壁的有关物性问题;井中激电则解决井周存在的问题。
激发极化机体
测量体极化标本激电性质的装置 (a)一块黄铁矿化岩石标本 的测量结果 (b)a—实测充电曲线;
b—换算的充电曲线; c—实测放电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