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学八年级下《 因式分解》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因式分解

一.教材分析:

因式分解是代数的重要内容,它与整式和它在分式有密切联系,因式分解是在学习有理数和整式四则运算上进行的,它为今后学习分式运算,解方程及方

程组及代数式和三角函数式恒等变形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学好因式分解对于代数知识的后继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节是因式分解的第1小节,它主要让学生经历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过

程,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类比思想,分解的思想,逆向思考的作用,体会数学思维之间的整体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熟悉乘法的分配律及其逆运算,并且学习了整

式的乘法运算,因此,对于因式分解的引入,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它为今天学习分解因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由整式乘法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种逆向思维过程,而逆向思维对于八年级学生还比较生疏,接受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再者本节

还没有涉及因式分解的具体方法,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寻求因式分解的方法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

2.认识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互逆关系(即相反变形)。

3.通过对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的观察与比较,培养变形与化归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四.教学重点:因式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复习回顾(整式乘法),自主探究概念,小组合作学习,检测巩固,小结。

(一)复习回顾

1.整式乘法有几种形式?

(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3a4ab=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a(m+n)=_______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a+b)(m+n)=_____________

2.乘法公式有哪些?

(1)平方差公式:(a+b)(a-b)=_______

(2)完全平方公式:(a±b)2=___________

(二)自主探究:

1、填写下表,你能发现这两组等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吗?它们的左右两边有何特点?

a(a+1)=a2+a=

(a+b)(a-b)=a2-b2=

(a+1)2= a2+2a+1=

特点:特点:

2、总结定义:

把一个化成的形式,我们把这种变形叫做;我们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

3、理解概念: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乘法?哪些是因式分解?

(1).x2-4y2=(x+2y)(x-2y)

(2).2x(x-3y)=2x2-6xy

(3). 6x2y3=3xy.2xy2

(4).(x+2)2=x2+4x+4

(5).2πR+ 2πr= 2π(R+r)

4、下列代数式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吗?

(1)a2+a=a(a+1)

(2)(a+3)(a-3)=a2-9

(3)4x2-4x+1=(2x+1)2

(4)x2-3x+1=x(x-3)+1

1

(5)x2+1=x(x+)

x

(6)18a3bc=3a

2b.6ac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2、你能举出几个因式分解的例子吗?(小组讨论)

(四)检测巩固:

1、连一连:

x -y

9-25x

x +2x+1

xy-y

(x+1)

y(x-y)

(3-5x)(3+5x)

(x+y)(x-y)

2、拓展研究 :

手工课上,老师给小明同学发下一张如左图形状的纸张,要求他在恰好不

浪费纸张的前提下剪拼成右图形状的长方形,作为一幅精美剪纸的衬底,请问 你能据此写出一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吗?

2 2

2

2

2 2

b a+b

a b

a a-b

(五)小结:

(1)你能说说什么是分解因式吗?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应该怎样认识“因式分解”?

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六.教学反思

关于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热点讨论的话题,也是难题,

而真正有效的数学概念课教学是要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概念的意义,并学会灵活运用。

本节课以学生的思维进程发展为主线,采用逐步渗透,螺旋式类比方法,在概念引入时,从分解因数到分解因式的类比,到概念强化阶段,又以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的过程类比,因式分解过程中正反两例的类比,逐渐加深学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从一开始一连串的知识性问题引入,到后来环节中多次提出

思考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做进一步的猜想、探究,这种循序渐进的思维进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新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