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编著 PT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23618)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 TCP/IP 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 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 ISP 结构的 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 (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 (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 (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 (Internet Standard)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 WAN:远程、高速、是 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是由华中科技大学的谢希仁教授编写的教材。
该教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从传输介质、数据链路、网络层和传输层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传输介质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是指网络传输信息的物理媒介,如电缆、光纤以及无线通信设备。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了传输介质的特性、传输性能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传输介质,以及介绍了不同介质间的优缺点。
二、数据链路数据链路是从发送端到接收端的通信链路,用以保证传输的数据正确的到达接收端。
本章介绍了数据链路的特点、错误控制以及介绍了常见的数据链路传输协议,如无连接(SLIP)和点对点协议(PPP)。
三、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本章详细介绍了IP协议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包括IP地址的分类和执行子网划分、路由协议、路由算法和路由器等内容。
四、传输层传输层定义了两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和端到端数据传输过程中所需的相关机制。
本章讲解了传输层的主要角色、不同协议及其特性,如TCP协议和UDP协议,并且对不同协议之间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五、应用层应用层是网络的最上层,通过该层介绍的各种协议,应用程序可以实现从一个计算机到另一个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本章具体介绍了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HTTP、SMTP、FTP以及DNS等。
总之,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所介绍的知识内容和理论体系非常完整和全面,能够让读者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工作原理,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入的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
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读者可以对计算机网络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技术,为其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有所作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网络(第6版)
AP1
AP2
一个基本服务集可以是孤立的,也可通过接入点 AP 连接到一个主干分配系统 DS (Distribution System), 然后再接入到另一个基本服务集,构成 扩展的服务集ESS (Extended Service Set)。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9 章 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续)
9.4 蜂窝移动通信网 9.4.1 蜂窝移动通信简介 9.4.2 移动 IP 9.4.3 蜂窝移动通信网中对移动用户 的路由选择 9.4.4 GSM 中的切换 9.4.5 无线网络对高层协议的影响 9.5 展望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9.1 无线局域网
当源站发送它的第一个 MAC 帧时,若检测到信 道空闲,则在等待一段时间 DIFS 后就可发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为什么信道空闲还要再等待
CSMA/CA 协议
无线局域网不能使用 CSMA/CD, 而只能使用改进的 CSMA 协议。
改进的办法是把 CSMA 增加一个碰撞 避免(Collision Avoidance)功能。 802.11 就使用 CSMA/CA 协议。而在 使用 CSMA/CA 的同时,还增加使用 停止等待协议。 下面先介绍 802.11 的 MAC 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移动站与 AP 建立关联的方法
被动扫描,即移动站等待接收接入站周期性发 出的信标帧(beacon frame)。 信标帧中包含有若干系统参数(如服务集标识 符 SSID 以及支持的速率等)。 主动扫描,即移动站主动发出探测请求帧 (probe request frame),然后等待从 AP 发回 的探测响应帧(probe response frame)。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 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 nternet (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 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复杂而又重要的学科,谢希仁教授所著的《计算机网络》第六版更是这一领域的经典教材。
书中的课后习题对于我们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一、物理层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它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只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规程与协议有什么区别?规程专指物理层协议,而协议的范围更广,可以涵盖多个层次。
规程更侧重于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规则,而协议则是对通信过程中各种规则和约定的总体描述。
3、试给出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并说明其主要组成构件的作用。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包括源点、发送器、传输系统、接收器和终点。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发送器将源点产生的数字比特流转换为可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传输系统用于传输信号,接收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数字比特流,终点接收数字比特流并进行处理。
二、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封装成帧是为了在链路上以帧为单位传输数据,便于接收方识别帧的开始和结束。
透明传输是为了确保数据中的控制字符不会被误解释为帧的边界。
差错检测是为了发现传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比特差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1011011。
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X4 + X + 1 。
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
首先,将生成多项式转换为二进制:10011。
然后,在数据后面添加 4 个 0,得到 11010110110000。
用这个数除以 10011,得到余数为1110。
三、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哪两种?是比较其优缺点。
网络层向上提供的服务有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
计算机网络(第6版)(完整课件)
1.1 计算机网络 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 21 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 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 的信息时代。
• 网络现已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 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 网络是指“三网”,即电信网络、有线 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
•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 网络。
(host)。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请注意名词“结点”
• “结点”的英文名词是 node。 • 虽然 node 有时也可译为“节点”,但这
是指像天线上的驻波的节点,这种节点 很像竹竿上的“节”。 • 在网络中的 node 的标准译名是“结点” 而不是“节点”。 • 但数据结构的树(tree)中的 node 应当译为 “节点”。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
•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 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 已从最初的教育科研网络逐步发展成为 商业网络。
• 已成为仅次于全球电话网的世界第二大 网络。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因特网的意义
• 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 大的变革。
• 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 已离不开因特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 最重要的功能
• 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 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 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软 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1 章 概述(续)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完整word版)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习题复习重点
第一章概述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2)城域网:城市范围,链接多个局域网。
(3)局域网:校园、企业、机关、社区。
(4)个域网PAN:个人电子设备按用户:公用网:面向公共营运。
专用网:面向特定机构。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1-20 网络体系结构为什么要采用分层次的结构?试举出一些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
答: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②灵活性好.当某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其接口关系不变,则这层以上或以下的各层均不受影响。
③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④易于实现和维护。
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与分层体系结构的思想相似的日常生活有邮政系统,物流系统.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任课后习题答案(部分)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任课后习题答案(部分)《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为用户提供了两个最重要的功能:连接和共享。
1-3尝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消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消息交换将用户的消息存储在交换机的内存中。
当所需的输出电路空闲时,信息被发送到接收开关或终端,接收开关或终端以“存储转发”的方式在网络中传输数据。
消息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的利用率高,可以在一条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用户,可以实现不同速率和程序的终端之间的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
基于消息的存储转发具有较大的网络传输时延,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消息交换适用于传输消息短、实时性要求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共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本质上是在“存储转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具电路切换和信息切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使用动态多路复用技术来传输按一定长度分成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在识别每个数据包后,在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以同时传输多个数据包。
来自用户发起人的数据临时存储在交换机的内存中,然后在网络中转发。
到达接收端后,移除数据包头并按顺序将每个数据字段重新组装成完整的消息。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具有更高的电路利用率、更小的传输延迟和更好的交互作用。
1-5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一网络ARPANET发展到互联网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作业:计算机网络第一章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连通性:用户在计算机网络上可以相互间交换信息,就好像彼此计算机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信息共享、软件共享、硬件共享等资源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
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一章(谢希仁第六版)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本章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计算机网络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本章要求主要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和功能以及分类;✧建立对网络协议栈结构的概念,需要对各层协议的功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协议、接口和服务等重要的概念;掌握带宽、时延、往返时延RTT和时延带宽积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早期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单机–大、中、小型机—庞大,昂贵,资源无法共享–计算机构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计算机网络产生始于1950’s,产生的原因:–资源共享的需求(计算能力、外设、软件、数据)–大型项目的合作(进行工程项目协作)–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通信)•从体系结构来观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三代网络):1. 以主机为中心的联机终端系统“计算机-终端”系统✧特征:终端(Terminal)共享主机(Host)的软硬件资源单台主机:执行计算和通信任务多台终端:执行用户交互(终端集中器/终端服务器)✧连接方式:本地或远程✧例子:飞机订票系统◆HOST(航空公司总部)◆Terminals(订票点)◆通信线路(电话线路)✧缺点1) 主机负荷重——数据处理+通信2) 线路利用率低3) 集中控制方式,可靠性低✧改进1) 终端集中器(近/远距)2) 前端处理机(Front End Processor, FEP),通信任务分离2. 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主机互连“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征1)多个终端联机系统互联,形成了多主机互联网络2)网络结构从“主机-终端” 转变为“主机-主机”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层次化结构,并对每层进行了精确定义主机-主机网络的演变•演变阶段1–通信任务从主机中分离,由通信控制处理机(CCP)完成–CCP:处理主机之间通信任务的专用计算机•两层网络概念的出现–由CCP组成的传输网络——通信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建立在通信子网基础上的主机集合——资源子网,提供计算资源•演变阶段2–通信子网规模逐渐扩大•私有→社会公用–公用数据通信网•PSTN•X.25–优点•降低用户系统建设成本•提高通信线路利用率•兼容性好•例子–因特网的前身——ARPANET•美苏冷战时期由美国军方建立的实验性网络•最初4个节点→70’s的60多个节点•地域跨越美洲、欧洲•具有现代网络的许多特征,例如•分组交换•分层次的网络体系•较为完善的通信协议因特网(Internet)的发展•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以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谢希仁著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 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 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2)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 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 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六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 (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限域名服务器
这就是前面已经讲过的负责一个区的域 名服务器。
当一个权限域名服务器还不能给出最后 的查询回答时,就会告诉发出查询请求 的 DNS 客户,下一步应当找哪一个权限 域名服务器。
由于 FTP 使用了两个不同的端口号,所以数据连接 与控制连接不会发生混乱。
使用两个不同端口号的好处
使协议更加简单和更容易实现。 在传输文件时还可以利用控制连接(例如,
客户发送请求终止传输)。
6.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用户界面
控制进程
数据传送 进程
FTP 客户端
TCP 控制连接
因特网
TCP 数据连接
控制进程
数据传送 进程
FTP 服务器端
两个不同的端口号
当客户进程向服务器进程发出建立连接请求时, 要寻找连接服务器进程的熟知端口(21),同时还要 告诉服务器进程自己的另一个端口号码,用于建立 数据传送连接。
接着,服务器进程用自己传送数据的熟知端口(20) 与客户进程所提供的端口号码建立数据传送连接。
DNS 域名服务器都把数据复制到几个域名服 务器来保存,其中的一个是主域名服务器,其 他的是辅助域名服务器。
当主域名服务器出故障时,辅助域名服务器可 以保证 DNS 的查询工作不会中断。
主域名服务器定期把数据复制到辅助域名服务 器中,而更改数据只能在主域名服务器中进行。 这样就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6.3 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6.4 万维网 WWW
6.4.1 概述 6.4.2 统一资源定位符 URL 6.4.3 超文本传送协议 HTTP 6.4.4 万维网的文档 6.4.5 万维网的信息检索系统 6,4.6 博客、微博和轻博
第 6 章 应用层(续)
6.5 电子邮件 6.5.1 电子邮件概述 6.5.2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 SMTP 6.5.3 电子邮件的信息格式 6.5.4 邮件读取协议 POP3 和 IMAP
6.1 域名系统 DNS
6.1.1 域名系统概述
许多应用层软件经常直接使用域名系统 DNS (Domain Name System),但计算机的用户只 是间接而不是直接使用域名系统。
因特网采用层次结构的命名树作为主机的名字, 并使用分布式的域名系统 DNS。
名字到 IP 地址的解析是由若干个域名服务器程 序完成的。域名服务器程序在专设的结点上运 行,运行该程序的机器称为域名服务器。
(比较少用)
根域名服务器
递归查询
顶级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
权限域名服务
递归
查询 的 IP 地址
需要查找 的 IP 地址
6.2 文件传送协议 6.2.1 FTP概述
域名的解析过程
主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递归查询。 如果主机所询问的本地域名服务器不知道被查询域名 的 IP 地址,那么本地域名服务器就以 DNS 客户的身 份,向其他根域名服务器继续发出查询请求报文。
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是采用迭 代查询。当根域名服务器收到本地域名服务器的迭代 查询请求报文时,要么给出所要查询的 IP 地址,要么 告诉本地域名服务器:“你下一步应当向哪一个域名 服务器进行查询”。然后让本地域名服务器进行后续 的查询。
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迭代查询
根域名服务器
迭代查询
顶级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
权限域名服务
递归 查询
的 IP 地址
需要查找 的 IP 地址
本地域名服务器采用递归查询
发送完一个文件块后就等待对方的确认,确 认时应指明所确认的块编号。
发完数据后在规定时间内收不到确认就要重 发数据 PDU。
发送确认 PDU 的一方若在规定时间内收不 到下一个文件块,也要重发确认 PDU。这 样就可保证文件的传送不致因某一个数据报 的丢失而告失败。
6.3 远程终端协议 TELNET
(1) 每次传送的数据 PDU 中有 512 字节的 数据,但最后一次可不足 512 字节。 (2) 数据 PDU 也称为文件块(block),每个 块按序编号,从 1 开始。 (3) 支持 ASCII 码或二进制传送。 (4) 可对文件进行读或写。 (5) 使用很简单的首部。
TFTP 的工作很像停止等待协议
DNS 服务器的管辖范围不是以“域”为单位, 而是以“区”为单位。
区的不同划分方法举例
根
根
org
com
edu
域
区
abc
x
y
org
com
edu
域
区
abc
x
区
y
uvw t (a) 区 = 域
uvw t (b) 区 < 域
域名只是个逻辑概念,并不代表计算机所在的 物理地点。
变长的域名和使用有助记忆的字符串,是为了 便于人来使用。而 IP 地址是定长的 32 位二进 制数字则非常便于机器进行处理。
域名中的“点”和点分十进制 IP 地址中的 “点”并无一一对应的关系。点分十进制 IP 地址中一定是包含三个“点”,但每一个域名 中“点”的数目则不一定正好是三个。
计算机网络(第 6 版)
第 6 章 应用层
第 6 章 应用层
6.1 域名系统 DNS 6.1.1 域名系统概述 6.1.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6.1.3 域名服务器
6.2 文件传送协议 6.2.1 FTP 概述 6.2.2 FTP 的基本工作原理 6.2.3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
第 6 章 应用层(续)
本地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对域名系统非常重要。 当一个主机发出 DNS 查询请求时,这个
查询请求报文就发送给本地域名服务器。
每一个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或一个 大学,甚至一个大学里的系,都可以拥 有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
这种域名服务器有时也称为默认域名服 务器。
提高域名服务器的可靠性
树状结构的 DNS 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
… 顶级域名服务器 org 域名服务器 com 域名服务器 edu 域名服务器
权限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
abc 公司有两个 权限域名服务器
域名服务器有以下四种类型
根域名服务器 顶级域名服务器 权限域名服务器 本地域名服务器
TELNET 是一个简单的远程终端协议,也是因特 网的正式标准。
用户用 TELNET 就可在其所在地通过 TCP 连接 注册(即登录)到远地的另一个主机上(使用主 机名或 IP 地址)。
TELNET 能将用户的击键传到远地主机,同时也 能将远地主机的输出通过 TCP 连接返回到用户屏 幕。这种服务是透明的,因为用户感觉到好像键 盘和显示器是直接连在远地主机上。
根域名服务器
——最高层次的域名服务器——
根域名服务器是最重要的域名服务器。所有的 根域名服务器都知道所有的顶级域名服务器的 域名和 IP 地址。
不管是哪一个本地域名服务器,若要对因特网 上任何一个域名进行解析,只要自己无法解析, 就首先求助于根域名服务器。
在因特网上共有13 个不同 IP 地址的根域名服 务器,它们的名字是用一个英文字母命名,从 a 一直到 m(前13 个字母)。
… bj
edu com
… 三级域名 mail
www
… tsinghua
pku
四级域名
www
6.1.3 域名服务器
一个服务器所负责管辖的(或有权限的)范围 叫做区(zone)。
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来划分自己管辖范围的区。 但在一个区中的所有节点必须是能够连通的。
每一个区设置相应的权限域名服务器,用来保 存该区中的所有主机的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顶级域名 TLD (续)
(3) 基础结构域名(infrastructure domain): 这种顶级域名只有一个,即 arpa,用于反 向域名解析,因此又称为反向域名。
顶级域名 二级域名
因特网的域名空间
根
… … … aero
com net org edu gov
cn uk
… cctv
ibm hp
TFTP 是一个很小且易于实现的文件传送协议。 TFTP 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和使用 UDP 数据报,
因此 TFTP 需要有自己的差错改正措施。 TFTP 只支持文件传输而不支持交互。 TFTP 没有一个庞大的命令集,没有列目录的功
能,也不能对用户进行身份鉴别。
TFTP 的主要特点是
6.1.2 因特网的域名结构
因特网采用了层次树状结构的命名方法。 任何一个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都
有一个唯一的层次结构的名字,即域名。 域名的结构由标号序列组成,各标号之间用点
隔开:
… . 三级域名 . 二级域名 . 顶级域名
各标号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域名。
域名只是个逻辑概念
客户服务器方式
现在由于 PC 的功能越来越强,用户已较少 使用 TELNET 了。
TELNET 也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在本地 系统运行 TELNET 客户进程,而在远地主 机则运行 TELNET 服务器进程。
和 FTP 的情况相似,服务器中的主进程等 待新的请求,并产生从属进程来处理每一个 连接。
根域名服务器共有 13 套装置 (不是 13 个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