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94de7a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6.png)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黔之驴》阅读附答案「篇一」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虎大骇 (2)觉无异能者(3)驴不胜怒(4)计之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
(2分)3.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
(2分)4.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5. 写出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6.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4分)参考答案:1、(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
意对即可。
)2、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
(2分)3、一鸣,一蹄。
(2分,一处1分。
)4、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
(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3)“近之”、“视之”、“近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
(2分。
意对即可。
)5、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6.不设统一答案。
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
![小学语文-有答案-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https://img.taocdn.com/s3/m/9e1bebe014791711cc7917fa.png)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寓言二则(掩耳盗铃、滥竽充数)》同步练习卷(5)一、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yuè lè)队就有三百人。
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到齐宣王那里,请求参加吹竽队。
齐宣王给他很高的待遇,把他编在吹竽队里。
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shǔ shù)。
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jué jiào)。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滑王也爱听吹,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一个挨(āi ái)一个地吹给他听。
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只好偷偷地溜走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发觉﹣﹣________ 装腔作势﹣﹣________(2)给文中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________”。
(3)把具体表现南郭先生“装腔作势”的句子画上“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齐宣王喜欢________,又喜欢________,所以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________。
齐湣王也喜欢________,但他不喜欢________,所以南郭先生偷偷地溜走了。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多选)()A.齐滑王知道南郭先生不会吹竽。
B.情况不明,好坏不分,会给投机取巧的人可乘之机。
C.做人要老老实实,要有真才实学。
D.要认真的考察人,使不学无术的骗子无法混下去。
2.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真题阅读)-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精选真题阅读)-2022-2023学年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a25820f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3.png)
第2单元主题阅读【知识梳理】知识点: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
本单元的文章都是寓言故事,围绕“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个主题展开,一共安排了四篇文章:《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
学习文言文《守株待兔》的时候,可以借助注释了解故事大意,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哲理。
《陶罐和铁罐》读读故事,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从它们不同的结局中,思考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鹿角和鹿腿》读故事,找找描写鹿对鹿角和鹿腿持不同看法的句子,体会鹿心情的变化。
说说鹿角和鹿腿哪个重要。
《池子与河流》读课文,在对话中体会池子和河流的内心想法,感受他们不同的价值观,感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注意抓住情节反转处,读懂故事,解寓意;同时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
知识点补充:寓言故事专题阅读一、寓言故事寓言通常用虚构的隐喻性的小故事说明一定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寓言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寓意深刻,具有较强的讽刺性和劝诫性。
二、寓言的结构:故事+道理、启示三、寓言考点:(1)拟写标题(2)概括内容(3)揭示寓意(4)感悟启示(5)写作训练四、阅读方法1.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从结构上来看,寓言大多分为故事和教训两部分。
所以首先要把寓言当成故事来读,弄清寓言叙述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
2.理解寓言的寓意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
寓言的教训部分,往往就是寓言的寓意,有时候文章会在最后直接给出寓意,有时候需要我们自己去归纳寓意。
3、归纳寓意的常用方法(1)看寓言的题目:寓言的题目一般都是对寓言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归纳寓意的方法。
(2)看寓言的开头和结尾(3)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精选真题阅读】1.(2022·唐山)滥竽充数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41f07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81.png)
二年级寓言二则原文
寓言两则一:亡羊补牢。
从前有个人,养了几只羊。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寓言两则二: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
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https://img.taocdn.com/s3/m/61786c1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69.png)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eebae6360cba1aa811dad6.png)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2) 《东郭先生和狼》阅读练习及答案(2)文章来自:《东郭先生和狼》主编/赵修玉编辑/乔安红徐崇峰王宾【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明确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渔夫的故事》的比较阅读【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加点字注音:中箭()作揖()屠宰()2、马中锡(1446-1512),故城人。
字天禄,号东田。
明朝大臣。
他能诗文,有《东田集》。
二、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关于东郭先生和狼之间的什么事?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小组讨论:分别用几个动作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人物形象。
东郭先生:狼:老先生: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三、合作探究1、讨论课后习题二。
2、词句品味积累。
从课文中挑出你喜欢的词句加以赏析。
【拓展延伸】下面是《东郭先生与狼》原文中的一段,是翻译为现代汉语。
丈人曰:“是皆不足以执信也①。
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
”狼欣然从之,信②足先生。
先生复缚置囊中,肩举驴上,而狼未之知也。
丈人附耳谓先生曰:“有匕首否?”先生曰:“有。
”于是出匕,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注释】①是皆不足以执信也:这些话都是口说无凭的。
是:指示代词,这。
②信:古字,通“伸”。
文章来自:《东郭先生和狼》主编/赵修玉编辑/乔安红徐崇峰王宾【学习目标】1、正确读写理解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
3、明确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和《渔夫的故事》的比较阅读【导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加点字注音:中箭()作揖()屠宰()2、马中锡(1446-1512),故城人。
字天禄,号东田。
明朝大臣。
他能诗文,有《东田集》。
二、整体感知1、课文主要写了关于东郭先生和狼之间的什么事?2、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角色?小组讨论:分别用几个动作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人物形象。
东郭先生:狼:老先生:4、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三、合作探究1、讨论课后习题二。
三年级语文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语文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9b1c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c.png)
三年级语文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含答案)三年级寒假班第9课寓言故事阅读(一)大禹治水大禹为人聪明机智,和蔼可亲,又意志坚强,非常讲信用。
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结婚才四天。
可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大禹毫不犹豫地告别了新婚的妻子涂山氏,与大臣益、后稷一起启程赴任。
大禹到任后,就积极着手制定治水措施。
他吸取父亲治水的经验教训,努力实践,终于找到了合理的治水方法。
他认为,父亲用堵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有劈开大山,开挖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入大湖和大海,才能根治洪水。
于是,大禹便带着成千上万的民工去开山挖河,治理洪水。
他拿着测量仪器,沿途测量地形地貌,查清何处需要开山,何处需要挖河。
他牢记父亲鲧治水失败的教训,决心治好洪水。
因此,他不辞辛劳,日夜苦干。
不论是酷暑还是寒冬,大禹不避风霜雨雪,总是在奔波劳碌,忙于治水。
他的儿子生下来后,他也没回家去看一眼。
有一次,天下着大雨,他带着治水的队伍路过家门,听见儿子在家里哭啼,他的心被牵动了,哪个做父亲的不爱自己的子女啊!他多么想进家门看一看,多么想去亲亲儿子可爱的小脸蛋。
可是,治水的工程在等着他,天下的黎民百姓在看着他,他不能因私废公。
于是,他深情地望了望家门,心里默默地说:“儿子,等着我,等我治好洪水再回来看你。
”然后,毅然转身,带着治水的人顶风冒雨又上路了。
在治水期间,大禹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可是他一次也没有进家里去看一下。
大禹带着人们治水,先从帝都冀州开始,完成了壶口工程。
接着又治理梁山和岐山,从太原地区到太岳山南面,从衡水到漳水,沿途开山挖河,一步步把洪水引向大湖和大海。
大禹带人疏导了九条河道,劈开了九座大山,修治了九个大湖,筑起了无数堤坝。
洪水终于被驯服了,顺着河道流向大湖、大海,艰苦卓绝的治水斗争终于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1、大禹是个、、、、的人。
本文讲的是的故事。
2、大禹带着治水的人,疏导了条河道,劈开了座大山,修治了个大湖,筑起了堤坝,终于驯服了洪水,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
![阅读下面一则寓言](https://img.taocdn.com/s3/m/48c72fc1da38376baf1faeb0.png)
例一: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例二: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健康。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邻居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的珍珠。
例三: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
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
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
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
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
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
”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例四: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
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2011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5篇)
![古代寓言故事(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8c435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7.png)
【导语】寓⾔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字,因为妙趣横⽣的寓⾔⼩故事能告诉孩⼦⽣存的⼤道理,可以令孩⼦受益⼀⽣。
下⾯是整理分享的古代寓⾔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古代寓⾔故事:呕⼼沥⾎谱华章 我国唐代诗⼈李贺,天赋极好,7岁时就能写出很精彩的诗歌、⽂章,受到当时⼀些有名望的⼈的赞赏,被认为是⼩神童。
尽管李贺聪颖过⼈,可他依然⼗分努⼒,从⽆丝毫的懈怠,作⽂、写诗都⾮常严肃认真,从不马虎草率。
李贺写诗、作⽂,有与众不同的习惯,他不是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分注重搜集材料、积累⼼得、捕捉灵感,他特别注意观察⽣活、实地考察。
他习惯于每天早上骑着家⾥那匹瘦马外出游览,每每有了什么见闻或⼼得体会,便当即记录下来,装进随⾝带的绣花锦囊之中。
当太阳落⼭的时候,李贺再往回家的路上⾛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灯时分,家⾥⼈早已吃过晚饭了。
李贺回到家,他母亲赶紧叫仆⼈端上热过的饭菜,可是李贺依然没有慌着去吃饭,⽽是将⽩天写的那些草稿从锦囊中取出来,及时修改、整理,然后誊写清楚,集中放⼊另⼀绣花锦囊之中,这才吃饭、休息。
李贺天天如此坚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办重⼤的红⽩喜事,他都从不停⽌这样做。
⼀天晚上,待李贺回家做完这⼀切躺下睡着后,他的母亲来到他的房间,取过锦囊将⾥⾯的东西全倒出来,⼀看,竟都是些诗稿、笔记,除此以外,别⽆他物。
他母亲想到这孩⼦⼀向体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惫不堪的样⼦,⼗分⼼疼⼜担忧地叹息道:“这孩⼦真是⾮要把⼼呕出来才肯罢休啊!” 李贺虽然很年轻时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诗作却成为⼈们喜爱的传世佳作,为了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呕⼼沥⾎的地步。
李贺的故事告诉我们,天赋再好也⼀样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做⽂章不能凭主观想象,⽽是要仔细观察⽣活、体会⽣活。
2.古代寓⾔故事:狗猛酒酸 宋国有个卖酒的⼈,为了招徕⽣意,他总是将店堂打扫得⼲⼲净净,将酒壶、酒坛、酒杯之类的盛酒器⽫收拾得清清爽爽,⽽且在门外还要⾼⾼挂起⼀⾯长长的酒幌⼦,上书“天下第⼀酒”⼏个⼤字。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https://img.taocdn.com/s3/m/241a64896137ee06eff91861.png)
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学案及答案7五古代寓言二则(1)《郑人买履》一、目标导学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郑人买履》的大意,掌握一些重要的词句。
(重点)2.理解《郑人买履》蕴含的道理。
(难点)二、自主预学1.帮你了解“寓言”。
“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一种具有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样式,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
优秀的寓言故事往往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以深刻的思想教育,增长人们的智慧和才干。
2.一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各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买履者()自度其足()持度()宁信度()遂不得履()(2)文学常识积累:《郑人买履》选自《》,作者韩非,________时期哲学家,________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3.二读《郑人买履》,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宁信度()无自信也()有欲买履者()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何不试之以足?()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三、互动探究(一)基础训练1.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通义:反归取之通义:2.一词多义。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何不试之以足()而: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二)1.翻译下列特殊句式:(1)郑人有欲买履者。
(提示:定语后置)(2)何不试之以足?(提示:状语后置)(3)无自信也。
(提示:宾语前置)2.翻译全文,译文写在下列横线上。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第一层:第一层:(六)深入研读课文。
1.《郑人买履》中的买鞋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寓言是怎样刻画这一形象的?2.说说《郑人买履》寓言故事的寓意,并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1.郑人最可笑的“言”是:(用课文原句填写)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而置之其坐B.而忘操之C.反归取之D.至之市(二)课内阅读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寓言类文章阅读(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寓言类文章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1bec55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8.png)
三年级下册期末复习专题——寓言类文章
阅读(含答案)
一、理解题
1. 请简要概括下列寓言故事的主题。
故事名称:《亡羊补牢》
{content}
答案:{answer}
2. 请简要概括下列寓言故事的主题。
故事名称:《守株待兔》
{content}
答案:{answer}
二、细节理解题
1. 在《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为什么羊会丢失?
答案:{answer}
2. 在《守株待兔》这个故事中,农夫为什么没有再次捕捉到兔子?
答案:{answer}
三、词语解释题
1. 请解释下列词语在寓言故事中的含义。
词语:亡羊补牢
答案:{answer}
2. 请解释下列词语在寓言故事中的含义。
词语:守株待兔
答案:{answer}
四、应用题
1. 请你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例子:{example}
答案:{answer}
2. 请你用寓言故事中的道理,给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
例子:{example}
答案:{answer}
五、主观题
1. 你认为寓言故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答案:{answer}
2. 你认为寓言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示?请简要阐述。
答案:{answer}。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a2429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b.png)
部编版小学语文《寓言二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课文原文: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赏析:
《刻舟求剑》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楚人丢失剑后在船上刻记号,然后按照记号下水找剑却找不到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固守陈规、不知变通的人。
这则寓言告诫我们,事物是不断变化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也需要随之调整,不能一味地拘泥于过去的经验和做法。
《郑人买履》也是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郑国人去买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但在去市场的路上忘记带尺子,最后因为市场关门而未能买到鞋的故事。
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过于依赖形式和规则,缺乏实际操作和应变能力的人。
它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应该相结合,不能只依赖规则和标准,而忽视实际情况和灵活应对。
这两则寓言都是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教育我们要有灵活的思维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不能拘泥于陈规和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应对。
同时,这些故事也提醒我们,对待问题要有批判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盲目跟从和迷信权威。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3be17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35.png)
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第二单元寓言故事(课内阅读)❆单元主题概述❆✪核心素养阅读训练✪一、(2022·陕西汉中·期末)课内阅读。
二、(2021·贵州黔西·期末)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三、(2022·单元测试)阅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四、(2021·课时练习)课内阅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守株待兔》【解析】本题考查对寓言的记忆。
这篇寓言故事的名字是《守株待兔》。
讲了一个农民偶然拣到一只撞晕在树桩上的兔子,幻想自己从此可以不用干活,只要守着树桩就能吃饱饭,最后什么也没有得到的故事。
2.sòng shì【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宋”字的声母是平舌音“s”,而不是翘舌音“sh”,故音选“sòng”。
“释”是四声,音是“sh ì”。
3.B【解析】本题考查对字意的理解。
结合句子的意思选择字意。
“因释其来而守株”意思是于是放下手中的工具守着那个树桩子,其中“因”是“于是”的意思。
故选B。
4.A【解析】本题考查对字意的理解。
结合句子的意思选择字意。
“冀复得兔”意思是希望再次得到兔子。
其中“冀”是“希望”之意。
故选A。
5.那个农夫不好好劳动,幻想凭运气过好日子。
他把一个偶然发生的现象当成了一定会发生的事情。
最后他既没有得到兔子,又荒废了自己的田地,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解析】本题考查了对古文内容的理解。
“而身为宋国笑”这句古文的意思是: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
因为农夫将兔子撞死在树桩子上这件事看作必然发生的事情,心存侥幸地守在树桩旁边等待撞死的兔子,结果却一只兔子也没有得到,田地也荒芜了,所以这个人被宋国人笑话。
6.赶紧去种田吧。
你的田地都荒芜了,再不种田,来年你吃什么?兔子撞死的事情,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稀奇事,不可能经常发生,靠等兔子过日子,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小学寓言阅读题以及答案
![小学寓言阅读题以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105e13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7.png)
小学寓言阅读题以及答案小学寓言阅读题以及答案「篇一」小溪⑴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⑵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
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幻,山间晚雾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我一直没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
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
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是迟缓沉重的,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少时候,我俩是深相契连的。
⑶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
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
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⑷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小溪,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13、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2分)答:14、“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句中“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2分)答:15、“静静聆听小溪以她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这一句应怎样理解?(2分)(2分)答:16、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2分)答:17、“忙不迭地要将这好信息带给大家”中的“好信息”是指什么信息?(1分)答:18、作者在本文里主要是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把小溪写得活灵活现的?(1分)答:答案13、不好,“活泼”多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的生动自然不呆板;“活跃”多指行动进展积极有力。
14、指溪水流动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
寓言故事阅读理解
![寓言故事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5a6db2a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e6.png)
寓言故事阅读理解
寓言故事是一种以动物或其他非人类角色为主要人物,通过寓意或象征手法来
表达道德、哲理或社会现象的文学作品。
这些故事往往简短而生动,富有哲理,能够引导人们思考和反思。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则寓言故事来进行阅读理解。
第一则寓言故事是《乌鸦和狐狸》。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想方设法要得到一只
乌鸦嘴里的一块奶酪。
狐狸用甜言蜜语称赞乌鸦的美丽,说她一定也有一副美妙的歌喉。
乌鸦被狐狸的话蒙蔽了,高兴地张开嘴唱起歌来,结果奶酪掉了下来被狐狸抢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奉承,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的华丽所迷惑。
第二则寓言故事是《乌龟和兔子》。
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龟和一只兔子比赛跑步,兔子自以为跑得快,不屑一顾地在比赛中停下来休息,结果被乌龟赶超而输掉比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自负自己的能力,懒惰和骄傲会让我们失去成功的机会,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三则寓言故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
故事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在寒冷
的冬夜里卖火柴,最终因为寒冷和饥饿而死去。
但是她的灵魂却被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得到了安慰和温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在困难的时刻也要保持希望和善良,因为善良和坚持会得到回报,即使不是在这个世界上,也会在另一个美好的地方。
通过阅读以上寓言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和道理。
这
些故事不仅能够让我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还能够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寓言故事,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文章(寓言故事)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文章(寓言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7ee76dfb90d6c85ed3ac6eb.png)
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文章(寓言故事)小学三年级课外阅读文章(寓言故事)篇一鹦鹉救火:有一只鹦鹉,离开家去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飞了几天,它又累又饿地来到了一座山林,打算暂时在这里安身。
一只小松鼠看到了这只来自异乡的鹦鹉,马上蹦蹦跳跳地跑遍了整个山林,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所有的动物:“快去看哪,来客人了,来客人了!”动物们为鹦鹉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鸟儿们唱起动听的歌,小鹿们翩翩起舞,小猴们为鹦鹉采来了好多好多美味的浆果,让它吃了个饱。
鹦鹉面对这一切,十分感动。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待鹦鹉特别好,鹦鹉也尽自己的能力为大家做事,大家都很喜欢它。
虽然生活得很快乐,但是时间一长,鹦鹉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于是它向大家告别说:“这么多天来,大家对我的照顾,使我非常感激,但我必须回家去了,希望你们多多保重。
”动物们依依不舍地把鹦鹉送了一程又一程,还是不得不两下分手了。
过了些日子,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这座山林忽然起了大火。
这场火烧得可厉害了,烈焰滚滚,映红了半边天,百里之外都看得见。
山林中的动物们无处逃窜,死伤无数,情况让人惨不忍睹。
鹦鹉远远地望见了这边的大火,心中暗叫“不好”,它不辞劳苦地日夜赶路,赶到了着火的山林边。
它一次次地飞到附近的河边,将羽毛在水中沾湿,然后把水洒向山林。
也不知这样来来回回飞了多少趟,鹦鹉累得头昏眼花,几次险些被热浪吞没,身上的羽毛也被烧焦了,但是火势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越烧越旺。
鹦鹉毫不气馁,还是不断地洒着水。
天上的天神看见了,就对鹦鹉说:“你也太自不量力了,凭你用羽毛洒的那一点水,是根本扑灭不了山火的,你这是何必呢,搞不好还会把自己的性命都搭进去!”鹦鹉回答说:“我知道也许帮不了什么忙,可是我曾经寄住在那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非常善良,待我非常好。
无论如何,我一定要为它们竭尽全力,决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活活被烧死!”天神听了这番话,很受感动,立即扑灭了山林大火,鹦鹉的朋友们终于得救了。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阅读理解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c3d2610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0.png)
钱钟书《读<伊索寓言>》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读《伊索寓言》钱钟书(1)比我们年轻的人,大概可以分作两种。
第一种是和我们年龄相差得极多的小辈,我们能够容忍这种人,并且会喜欢而给予保护;我们可以对他们卖老,我们的年长只增添了我们的尊严。
还有一种是比我们年轻得不多的后生,这种人只会惹我们的厌恨以至于嫉忌,他们已失掉尊敬长者的观念,而我们的年龄又不够引起他们对老弱者的怜悯;我们非但不能卖老,还要赶着他们学少,我们的年长反使我们吃亏。
这两种态度是到处看得见的。
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
所以小孩子总能讨大人的喜欢,而大孩子跟小孩子之间就免不了时常冲突。
一切人事上的关系,只要涉到年辈资格先后的,全证明了这个分析的正确。
(2)从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
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
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
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
这样,我们的信而好古的态度,便发生了新意义。
我们思慕古代不一定是尊敬祖先,也许只是喜欢小孩子,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没有老头子肯承认自己是衰朽顽固的,所以我们也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3)这些感想是偶尔翻看《伊索寓言》引起的。
是的,《伊索寓言》大可看得。
它至少给予我们三种安慰。
第一,这是一本古代的书,读了可以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
第二,它是一本小孩子读物,看了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
第三呢,这部书差不多都是讲禽兽的,从禽兽变到人,你看这中间需要多少进化历程!我们看到这许多蝙蝠、狐狸等的举动言论,大有发迹后访穷朋友、衣锦还故乡的感觉。
但是穷朋友要我们帮助,小孩子该我们教导,所以我们看了《伊索寓言》,也觉得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2019年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期末复习)附答案
![2019年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 (期末复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f5ae5c2af90242a995e568.png)
2019年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期末复习)附答案一、叙事类文章阅读。
陌生人的红苹果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列车。
我躺在铺位上看杂志,忽然听到了一声温柔的(1)“小姑娘!”于是我侧过脸,看见对面铺位上一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
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2)。
夜深人静,我拿起那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很光滑的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我苹果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一口“陌生人”送的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准备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觉醒来,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我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
女孩子出门在外多长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
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
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如同她的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嘴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1.根据文意,在文中1、2两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理是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陌生妇女为什么要把红苹果送给“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在外面遇到有人给你吃的,你会怎么做?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写人类文章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
24.河里的鸳鸯——一对儿
2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6.乌龟看青天——缩头缩脑
27麻雀回家——叽叽喳喳
28.耗子掉到书箱里——咬文嚼字
29.乌龟笑鳖——彼此彼此
30.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31.狗抓耗子——多管闲事
3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3分钟
二、要领芳草地
(一)寓言的寓意。
阅读寓言,最主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寓意。弄清楚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人们应该从中吸取一个什么教训。
(二)如何归纳寓言的寓意。
1研读寓言结尾。
一般来说,寓言大多包括故事和经验、教训两部分,而经验、教训往往在故事的结尾(倒数第二段或最后一段)点出来,这就是寓意。
5.抓住重点语句。
故事中的有些语句,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我们只要反复推敲,就能得出寓言的寓意。
如《掩耳盗铃》,抓住把自己的耳朵捂住,以为自己听不到,别人也就听不到了这句话。重点理解整篇寓言,就可以推出其中的寓意是: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情偏要去掩盖。
(三)阅读范文。
毛驴和牛大哥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拥抱大树》告诉我们
;《》告诉我们科学在迅猛发展;《》告诉我们。
4.按要求给词语分类。
春暖花开波涛澎湃寒气逼人铺天盖地成千上万成群结队风平浪静凉风习习若无其事眉飞色舞
(1)表示数量的词语:
(2)表示季节的词语:
(3)表示人物的词语:
(4)表示大海的词语:
5.默写古诗《秋词》。
题目:
作者:
,。
,。
(二)阅读理解:
4.分析事情的发展过程。
分析事情的发展经过,找出存在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引出寓意。
如《亡羊补牢》,牧羊人一共丢了两次羊,第一次丢,没当回事。第二次丢失时,邻居劝告他赶快把羊圈的窟窿堵上吧。他很听话,立刻修好了羊圈。从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没有丢失过。根据这样的分析很容易归纳出寓意:受到损失以后,及时补救,还不算晚。
(四)课堂讨论: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用文中的话回答。
(师生讨论)
(五)老师总结。
同学们仔细阅读了,自然能说出来。答案是倒数第二段中的: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这寓意是从结尾中点出来的。
14分钟
三、歇后语学坊
(一)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语,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叶上的水珠
像一张大蒲扇似的荷叶,舒舒服服地铺在水面上。
有一天早晨,荷池里的鱼儿一打挺儿,溅起水花落在荷叶上。一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好看极了。有一个孩子欢快地说:“你们快看哟!那荷叶托着的水珠,多美啊!简直像一粒粒珍珠啊!”
水珠听了,得意忘形,它看着自己,仿佛看到了自己真的变成了一粒粒珍珠。它对荷叶说:“看看,由于我的存在,才使你增添光彩。人们到这里,不都是来看我的吗?”荷叶微笑不语。
18分钟
第三课时
一、自测试验园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蝙蝠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鸟兽间爆发了一场战争,蝙蝠暗自盘算:“现在我究竟是当鸟好,还是当兽好呢?有人说我是兽,有人说我是鸟。我最好还是观望观望,我要在一旁看一看,哪一边取胜我就属于哪一伙。”
这时,兽类大军和鸟类大军对阵交锋,展开了殊死的战斗。蝙蝠躲得远远的,它觉得鸟类正占上风,便跑到鸟群一边,但并不参战,它想:“等他们获得全胜,我再参加也不迟。”过了片刻,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兽类好像已经得胜。它急忙窜到兽类队伍宣布:“我的头和躯干同老鼠一模一样,我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后代,这些全是鸟类根本不具备的特征,我分明是兽。请接受我作为你们队伍中的一员吧!我将一生一世地为你们忠诚服务,永不背叛。”兽类们相信了蝙蝠的话,接受他为队伍中的一员。但是,这场战争最终还是鸟类取胜了,因为他们有一位勇猛无比的统帅——雄鹰。
天鹅带着乌龟,飞呀,飞呀,飞过一个村子,人们看见了一齐喊起来:“你们看啊,天鹅带着乌龟飞,天鹅真聪明!”乌龟听了,心里很不愉快。它想:“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怎么能说是天鹅呢!”
天鹅飞呀,飞呀,又飞过一个村子,人们看见了,一齐喊起来:“你们看啊,天鹅带着乌龟飞,天鹅真聪明!”乌龟听了,简直气炸肺了。
11.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2.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
13.老虎头上打苍蝇——好大的胆子
14.狗赶鸭子——呱呱叫
15.三个手指捏田螺——十拿九稳
16.鳄鱼的眼泪——假慈悲
17.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18.铁公鸡——一毛不拔
19.属蚂蝗的——吸血鬼
20.天下乌鸦——一般黑
21.回民赶集——猪(诸)事不问
课题
第二次课寓言类文章的阅读(二)
教学目标
1.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2.掌握理解知识点:歇后语
教学重点
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掌握寓言类文章的阅读要领(2):分析寓言中的寓意
难点突破
提高寓言阅读能力。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分享直通车
例如:“小葱拌豆腐———清(青)二白。”
又如:“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再如:“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二)歇后语的类型:
1.逻辑推理式的。
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
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
又如: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再如:百川归海——大势所趋
2.谐音式的。
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
么?
3.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你还听过或阅读过类似的什么寓言故事?简要讲讲。
解题思路:
题1:这些字都是形近字。要注意偏旁,大部分是形声字,理解字的意义,组词就正确了。答案:
(1)衔接繁衍(2)搬家一般(3)邻居
领导(4)炸弹诈骗(只要组词对即可)
题2:这种题目一般从原文中找。找到后,代到“这”的位置读一下,如果意思通达,那就对了。如果不对,再找,再代进去。答案:对人们说:“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
乌龟再也忍不住了,想对人们说:“这个聪明的办法是我想出来的!”可它刚一张嘴,就从天上掉下来了。
一只天鹅哭着说:“乌龟老弟你太傻了,让人去说吧!为这丢了性命,你不值得啊!”
1.根据所给的字组词:
(1)衔()(2)搬( )
衍()般()
(3)邻()(4)炸()
领()诈()
2.最后一段划线句中加点字“这”指得是什
这时候蝙蝠已吓得半死。蝙蝠决定逃跑,他跑进了深山老林,躲藏在树洞里。
直到如今,蝙蝠仍栖息在树洞里,生怕被发现。白天藏起来,入夜鸟儿归巢之后,他们才敢飞出来觅食。
1.选择正确答案。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
(2)这是一篇寓言故事。
(3)这是一篇民间故事。
(4)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打上“√”。
45.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46.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47.瞎子戴眼镜——装饰
4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49.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50.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22分钟
二、互动训练堂
(一)阅读寓言,回答问题。
天鹅和乌龟
一群天鹅要搬家了。一只乌龟舍不得它这些好
邻居离开,要跟它们一起走。它说:“我找一根树枝,衔在中间,你们衔住两头,带我一起飞吧。”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千斤。”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歇后语比赛题目及答案:
1.贵州驴子学马叫——南腔北调
2.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3.蚂蚁搬家——大家动口
4.屎壳郎戴花——臭(丑)美
5.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
7.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主要矛盾
8.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9.秋后的蚂蚱——蹦达不了几天
10.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3.有人说它是兽,有人说它是鸟,它兼具了双方部分特点。
4.时间顺序;这时——过了片刻——最终
5.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坚定的立场,明确的目标,摇摆不定,脚踏两只船最终会失败的。(意对即可)
14分钟
二、模拟攻擂台
(一)基础知识。
1.读拼音写词语。
(1)píláo( )(2)jìlǜ( )
(3)nuòyán( ) (4)jūjǐn( )
2.搞清题目的意思。
通过搞清题目的意思,从而弄清寓意。如《南辕北辙》,首先理解题目意思车辕本来想向南,可车子的痕迹却是向北,从而得出这篇寓言的寓意是:行动和目的相反。
3.关注人物的性格。
人物性格,决定做事的结果。以此人生的经验教训也能归纳出来。
如《守株待兔》那个在树桩旁等兔子的人不就是存在侥幸的心理才做出让我们觉傻乎乎的事吗?由此可以总结出寓意是: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期望得到意外收获。
(1)蝙蝠(biān piān)(2)兽类(sòu shò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