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合集下载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

年级:高一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制作人:不知名编号:2023-04《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生平、本文写作背景和田园诗的相关文学常识。

(2)识记诗中字音、字义等基础知识。

运用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3)赏析诗中所表现的田园风光和乡居生活,鉴赏其中的写景手法。

【学习重难点】(1)鉴赏其中的写景手法。

(2)运用课下注释翻译诗歌,理解诗歌内容第一课时【预学案】一、知识链接1. 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文学家。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他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家境贫寒。

青少年时,有“大济苍生”的抱负,曾做过几年小官。

中年时,出任彭泽县令,据说到任第81天碰到郡督邮来检查公务,县吏说:“应束带见之。

”陶渊明说:“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说完就挂冠而去,与官场决裂,直到贫病交迫去世。

其创作包括诗与文两部分,以诗歌成就最高。

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主要作品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等,另外还有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2.写作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

公元405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

3.常识积累田园诗派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田园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有的接近口语,有的近似歌谣,有的直抒胸臆,抒发热爱躬耕生活之情;语言平淡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预设目标:1、深入理解和掌握《归园田居》(其一)中的难点字、词、句。

2、通过设疑解难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握《归园田居》(其一)所写内容与所抒发的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田园,回归自然的质朴情怀。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通过对诗歌的初步学习后,小组合作,设置疑问并查找资料进行探究鉴赏。

学习难点:就各组需研讨的问题通过组间讨论的方式解疑答难,合作探究,深入挖掘,咀嚼品味。

学习时数:一课时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熟读文本,自主学习,寻找疑难。

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之上,每位同学通过自主诵读全诗提出至少一个问题。

(所提问题可以是对字词或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针对全诗甚至课外相关资料的探究性问题。

)二、精心组织,小组合作,研讨探究。

1、小组长负责收集组员问题,与组员一起分类整理所收集的问题,统筹协调,精心策划题目。

(注意所设置的问题应有层次、有梯度,分易、中、难三类,要求所设问题应具体并且具有针对性。

每组负责整理出1-2题。

)2、策划好各组问题以后,由小组长带领全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寻找答案,归纳整理,形成统一认识,让每个组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3、请组员中书写工整的同学用便贴纸把自己小组的问题写下来,(一式两份)统一张贴到教室墙上或者小黑板上,自己小组保留备份。

(请在便贴纸上标注好组名和提出问题的那位同学的姓名。

)然后由组长邀请对应的PK组查看问题并由其组长作好记录。

(第一组PK最末组,第二组PK倒数第二组,以此类推!)学有余力的小组可以顺带查看其他非PK组的问题,也作好记录。

4、每个小组记录好需回答的问题后由小组长负责组织组员查找资料,精心策划组织并编写好相应的答案,达成统一认识。

(答案应尽量做到全面详尽,最好是观点鲜明且能突出个性,有亮点,有创新。

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可以只列提纲。

)5、课前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书写工整的代表把自己组的问题书写到黑板上,划定区域并标明组别和提问之人。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

下面是《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和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方法,而且初中阶段已学过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粗略了解了陶渊明所生活的时代特点和隐士思想,但学生知识面还不是很开阔,对于理解作者的情感,对诗歌作出正确的评价,汲取诗歌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精华,从而对自己的人生形成积极有益的影响和启示还有一定得难度;对作者甘于贫困而悠然自乐的人生境界还难以真正的理解在这种现状下,主要尽可能地将学生已有的材料调动起来,重在对作者思想情感的分析,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多阅读和思考,少听一些说教通过他们的阅读,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教学难点: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课件、讨论教学过程:一、导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向往祥和安宁、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有这样一位隐士,他淡泊名利,陶然于耕种;有这样一位耕者,他一生种菊、爱菊,活得像菊花一样高洁、飘逸千年已过,我们还在回味那菊花的清香,品读那高洁的灵魂同学们,我刚才说的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归园田居》其一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退隐,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归园田居》《饮酒》等三、朗读课文四、文本分析1、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明确:“归”2、提问:围绕“归”我们思考四个问题(1)从何而归、(2)为何而归、(3)归向何处、(4)归去如何(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明确:官场生活(“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2)为何归来?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养家糊口,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动乱,门阀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B、守拙归园田提问:怎样理解“守拙这个词”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鱼”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拓展:“羁绊”、“池鱼”。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师版)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预习检测1、知人论世结合初中所学和档案卡补充,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思想、性格、朝代、爱好等方面考虑,用3个词语表达)结合小说人物形象概括题知识点,让学生概括,答案不唯一,但需要注意除了性格词汇外,还需给其定性,如文人、农夫、诗人等。

参考:一个安贫困乐道的文人,一个荷锄自娱的农夫,一个寄情田园的诗人。

【档案卡】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创田园诗一体,他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平淡自然,语言质朴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2、辨明字音羁鸟(jī)守拙(zhuō)荫后檐(yìn)(yán)暧暧(ài) 墟(xū)樊笼(fán)二、合作探究,吟咏诗韵以“归”字为核心解读诗歌1、从何而归?【明确】尘网、樊笼。

2、为何而归?【明确】原因1——性本爱丘山(本性);原因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重点)【明确】“守拙归园田”—归向园田(1)抓住诗中意象分析,在文中标注其营造的田园景色的特点?【明确】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意境:恬静淡雅、空阔简陋、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2)这些都是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为什么在陶渊明笔下显得那么美?明确:运用远近结合、以动衬静、白描手法简笔勾勒出一幅恬静幽雅,空阔简陋,一片祥和、美似仙境的田园美景,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

归园田居(导学案)黄尹

归园田居(导学案)黄尹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_______ 小组_______ 姓名_______【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朗读、背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围绕“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合作讨论、探究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掌握诗中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领悟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之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领会诗人的田园情怀,理解诗人追求自由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1、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2、学习并掌握诗中动静结合、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通过诗中形象及描写(白描手法)的分析来把握情景交融的意境。

【重点难点预测】学习并掌握诗中白描、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第一环节:课堂导入第二环节:吟咏诗韵1、学生美读(1)自由读(2)默读:看文中注释(3)学生朗读,学生评价(4)男女合作读(5)齐读2、教师评价第三环节:采访陶渊明,结合诗歌赏析1、假设你是陶渊明,采访你一个问题:你幸福吗?为什么?(结合诗歌文本作答)2、陶渊明现在过得很幸福,那他之前不幸福吗?从哪里看出来的?第四环节:以讨论、分享、情景还原等方式,讨论解决“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问题,结合诗歌内容、写作背景进行鉴赏。

1、诗人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由不幸福转到幸福?2、思考: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去何处?归去如何?3、作者介绍:陶渊明,又名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又自称作“___________”,死后世人称他为“_________”。

4、陶渊明是否一开始就想要隐居?第五环节:分析意境,把握情感1、官场如此黑暗,对比之下,田园生活如此美好,田园生活到底美好在哪里呢?2、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田园风貌。

3、现实生活中,陶渊明的归隐生活是否真的如此美好?第六环节:自由讨论陶渊明的人生选择,归隐还是做官?1、归隐or做官的行为,你会在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你如何作好你的生涯规划?。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并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借助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本。

2、能力目标:能用抓关键字和分析意象的方法鉴赏诗歌。

3、情感目标: 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和人生追求。

【学习重难点】解读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

【学习课时】1课时【学习过程】【课前学习】1、知人论世:根据《导学教程》和导学案上相关资料1中所给的资料,了解作者。

思考:陶渊明一生中,什么样的选择是他人生华丽的转身?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了这样的选择?2、落实字词:快速完成注音题。

羁.鸟()守拙.()荫.后檐()暧.暧()墟.里烟()樊.笼()3、请解释下列词语。

(1)适:(2)尘网:(3)故渊:(4)拙:(5)方:(6)荫:(7)罗:(8)尘杂:(9)虚室:4、自读诗歌,读准字音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课堂学习】一、诵读诗歌二、鉴赏诗歌1、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田园风光?(请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诗句,并结合自己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加以描绘,写在横线上)明确:2、陶渊明心境如何?(请从诗中找出能体现作者回归后的心境的诗句词语。

)明确:三、合作探究:陶渊明的思想和诗歌的主旨是什么?明确:四、课堂小结五、拓展提升1、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阴浓:树阴非常浓密。

蔷薇:花名。

夏季开花,有红、白、黄等色,美艳而香。

)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2、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楼上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释:撚:持取,捻弄。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附加:相关资料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初读起来,只觉得自然平淡,其实构思安排,颇有精妙。

教学时该如何导入呢?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桃花源记》,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陶渊明)在这篇文章中,他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风俗淳朴、鸡犬之声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和谐安宁的“世外桃源”,描绘了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理想的生活场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他所写的《归园田居》这首诗,去诗人所生活的田园去看一看,去感受他所追求的那种和谐安宁、闲适自在的田园生活。

(板书题目)二、了解作者在研读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了解一下作者陶渊明的生平。

有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明确:陶渊明,又叫陶潜,东晋末年伟大诗人。

曾几次做官,又几次辞官,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县令,但他只做了81天就辞官,直到63岁去世再未出仕做官,彻底归隐田园。

他有这样一句名言:“不为五斗米折腰”。

他这种不愿在污浊官场混迹,想要保持高洁、独善其身的文人情怀对后世文人影响很深,譬如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与此一脉相承。

也正是因为他生前的这种气节,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板书)。

同时,还有人叫他“五柳先生”,这是因为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一文。

三、学习朗诵了解了诗人的生平情况,现在就来看看大家的预习情况怎样。

《诗经》中的典型句式一般是四言,朗读节奏是什么(“二二”节拍)而这首诗是几言句式(五言)所以,它的朗读节奏是“二三”节拍。

好,今天早上我们已经听过名家的朗读了。

现在请一位同学试着模仿,来诵读这首诗。

请注意:要读准字音,把握诗歌节奏、停顿,读出情感。

有谁能自告奋勇地读一读呢(生读)同学们,刚才他读的怎么样是不是读出了情感呢(生答)(学生点评完后教师总结)所以今后大家朗诵诗歌时一定要注意节奏的停顿变化,读出诗歌中所蕴涵的情感,真正做到声情并茂。

归园田居 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 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对归田乐土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陶渊明的人生感悟和诗歌创作,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全面理解这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1. 领悟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用意《归园田居其一》描绘了陶渊明放弃官职归隐田园的志向和决心,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逸境地的追求。

通过这首诗,陶渊明表达了对世俗的烦扰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他对真实自我的追求和追求心灵安宁的渴望。

这首诗在思想上表现了儒家的隐逸情怀,艺术上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语言上展示了他对文学表现形式的创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2. 掌握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技巧《归园田居其一》是一首七言古诗,共计九句,每句文字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反映了陶渊明对自然景物和生活情感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描绘。

通过对诗歌韵律、格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意图,同时也有助于同学们提升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3. 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归园田居其一》通过对青山、绿水、红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向往,同时以宁静、自然的田园场景烘托出作者与世俗生活的区隔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诗中所表达的对安宁、纯真、自由的追求和对浮躁、功名、忙碌生活的拒绝,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意义和幸福来源的深入思考,使人们在欣赏诗歌的美感之外,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4. 拓展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归园田居其一》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和理想信念,对后世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产生了深远的启示作用。

同时,诗歌中所表现的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道德、人情的思考,也对现代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有着积极的倡导意义,对我们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修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实现人与自然、心灵与现实的和谐共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不少人开始追求归园田居的生活方式。

归园田居是世界上许多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体现。

今天我们将通过中学教材《归园田居(其一)》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来一起深入探讨归园田居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它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一、导入我们的世界正以不可逆转的方式变化着:城市化、工程化、电子化、网络化、全球化……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机器,它不断地吞噬着工业时代的残骸,让我们走向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种变革给我们带来了物质上的丰富和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生态环境的恶化、人与自然的疏离、文化的流失等。

因此,我们不妨来看一看传统文化如何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产生影响,了解归园田居对我们有何启示。

二、阅读理解1. 归园田居指的是什么?归园田居是一种生活方式,指人们离开城市,回归自然,向诗意生活追求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的主流。

2. 归园田居的内涵是什么?归园田居的内涵是“喜树荫而不喜桑落”,即“愿意在眼前的自然界之中,寻求最深刻的人生体验,同时为自然界的现状而忧虑。

”3. 归园田居有哪些优点?归园田居能够让人们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缓解内心的压力;能够培养人们的品味、审美和文化素养,增强人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能够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拓宽人们的视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4.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讲了什么?《归园田居(其一)》主要讲了朱自清先生亲身经历田园生活的感悟。

他提到了田园诗的美妙,描述了乡村的美景和生活,倡导了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三、思考探究1. 归园田居在当今社会中的意义是什么?归园田居意味着一种向内的回归,追求自由、自在、安详、平和的生活状态。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归园田居正是一种重新审视人与世界关系的文化图景。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2、训练学生欣赏诗歌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预习检查1、填空:陶渊明又名___ __ ,字__ __, 自号__ __,谥号靖节先生,是_____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语言平淡自然,简洁含蓄,情感真实,开创了_________诗风的先河。

2、生字词的读写羁.鸟()守拙.()荫.后檐()樊.笼()暧暧..()3、解释下面字词。

韵:_________ 荫:__________ 尘网:____________ 罗:_________暧暧:_____ _ 樊笼:_________ 尘杂:______ ___ 羁:__________ 三、感情诵读或背诵,读出节奏与情感自由读;抽生读、齐读。

四、品赏、探究1、品诗意。

全诗的“诗眼”是字,品赏诗意,找出原句回答以下问题并译句。

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2、品诗艺。

诗人描写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自行设计板书)3、合作探究:阅读链接材料,探究陶渊明为何会仕隐不定,多年后才毅然决然走向归田之路?五、品读陶渊明陶渊明的诗作和坎坷的人生历程带给你什么启示?请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附:链接材料①作者简介:陶渊明,东晋最杰出的诗人。

出身仕宦家庭,曾祖曾官至大司马,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到了陶渊明时,父亲早逝,家世没落,家境贫寒。

陶渊明少年大有“济苍生”之壮志,但得不到社会的重视。

29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

五六年后又做幕僚,为时不长,后又时隐时仕。

到39岁时他曾亲自参加劳动,后来又出任彭泽令,一直做官到41岁,他才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上了归田的道路,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

②《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熟知作者及其影响;学习诗歌的写景技巧。

2、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与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学习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歌中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习重点】理解作者厌恶世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同时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学习难点】领会作者塑造意境的描写手法。

【自主检测】1、作者简介:①陶渊明:(365—427),又名,字,自号,谥号。

(朝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②同学们课下自主预习,了解更多关于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2、给加点的字注音:(1)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樊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有余闲:..墟里烟:虚室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引导鉴赏】一、诵读诗歌,把握诗眼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

本诗的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解释诗歌题目),那么这首诗歌的诗眼是。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⑴诗人从何而归?⑵诗人为何而归?⑶诗人归向何处?找出描写田园生活情景的句子。

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幅美丽的图景。

⑷诗人归去如何?三、品诗艺赏析描写田园风光八句话的写作特色四、课后作业鉴赏田园诗(06年北京卷)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纪:经营1、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学习重点】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运用鉴赏诗歌的方法,独立分析。

【预习案】1.文学常识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

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

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

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

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

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此时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出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课本中所选是其中的第一首。

2. 给加点的字注音:(1)羁鸟() (2)守拙() (3)荫()(4)暧暧() (5)墟里() (6)樊笼()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中:羁鸟恋旧林: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 试着用/画出诗歌的节奏,反复诵读,把握感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整理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整理

2023年《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整理永顺一中彭永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安静美丽的田园风光,体悟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重点观赏田园风光,品尝画面美。

难点反复吟咏,感受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课时支配一课时学习方法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引导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了解(助读资料)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冲突尖锐,仕途布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绝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终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爽,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二、默读课文,正音释义羁鸟()守拙()荫后檐( ) 暧暧()墟里()狗吠()少无适俗韵:_________ 守拙归园田:_________榆柳荫后檐:_________ 暧暧远人村:_________依依墟里烟:_________ 鸡鸣桑树颠:_________虚室有余闲:_________学习过程一、朗读诗歌。

1、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

(提示:感情=语速+语调+节奏+重音)3、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二、品析诗歌1、解题.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示意很多有效的信息。

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2、研读田园风光.①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①诗人详细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请尝试把你最喜爱的一幅图景描绘出来,并说说喜爱的缘由。

①是按什么挨次描写的?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三、归纳主旨把一般的农村景物描写得如此美丽生动,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拓展练习一、拓展探究结合现代生活,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二、迁移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2、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个性、高洁的人格精神;3、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赏析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体会陶渊明诗歌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山水田园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

2、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知识链接】:1、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幼年家道中落,家境贫寒。

29岁出仕,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

陶渊明对现实极端不满,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这一年他41岁,此后终老农村。

2、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3、作品相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永顺一中彭永
课题《归园田居》(其一)课型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宁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体悟作者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

重点欣赏田园风光,品味画面美。

难点反复吟咏,感受意境,体会诗中情感。

课时
安排一课时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老师点拨引导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一、了解作者(助读资料)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
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


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
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
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二、默读课文,正音释义
羁鸟()守拙()荫后檐()暧暧()
墟里()狗吠()
少无适俗韵:_________守拙归园田:_________
榆柳荫后檐:_________暧暧远人村:_________
依依墟里烟:_________鸡鸣桑树颠:_________
虚室有余闲:_________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诗歌。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指导朗读。

(提示:感情=语速+语调+节奏+重音)
3、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二、品析诗歌
1、解题.
俗话说:眉目传情。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
多有效的信息。

那么大家认为《归园田居(其一)》这个标
题最重要的是哪一个字呢?
2、研读田园风光.
①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②诗人具体写了哪些田园景色?请尝试把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景描绘出来,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③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运用了哪些写景手法?
三、归纳主旨
作者把普通的农村景物描写得如此优美生动,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拓展练习
一、拓展探究
结合现代生活,谈谈你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二、迁移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②潺湲:水流动的样子。

也可以指流水声接舆:春秋楚一隐士一狂士。

①找出与陶诗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有异曲同
工之妙的诗句。

②此诗的首联与颈联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③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同学们描绘一幅自己喜欢的生活图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