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共9套)(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共9套)(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31d2bee009581b6bd9ebce.png)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期中试题1套,期末试题2套,共9套)第一单元检测卷(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6分)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挡”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我们了解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的(遗嘱/遗愿)设立的,是为了(奖励/鼓励)那些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中国姑娘吕伟在第9届亚运会中夺得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雄姿/英姿),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朗读《一着惊海天》,我们心潮彭湃,豪情万丈,①②③,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è)锐不可挡B.歼.灭(qiān)心潮彭湃C.击溃.(kuì)豪情万丈D.冠.军(guān)震耳欲聋(2)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遗嘱鼓励英姿B.遗愿奖励雄姿C.遗愿奖励英姿D.遗嘱奖励英姿(3)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追思与缅怀②光荣与梦想③决心与信念B.①光荣与梦想②决心与信念③追思与缅怀C.①追思与缅怀②决心与信念③光荣与梦想D.①光荣与梦想②追思与缅怀③决心与信念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锐不可当(抵挡)摧枯拉朽(腐朽)B.翘首而望(抬起头来)屏声敛息(收敛)C.引吭高歌(喉咙)所向披靡(倒下)D.一丝不苟(敷衍了事)殚精竭虑(尽)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8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声敛息的一刹那。
B.这两位美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
C.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立志夺冠。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959ecc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e.png)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狼藉B. 狼籍C. 狼籍D. 狼籍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古文?A. 《岳阳楼记》B. 《滕王阁序》C. 《醉翁亭记》D. 《出师表》3.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易经》的哪一部分?A. 乾卦B. 坤卦C. 震卦D. 巽卦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指的是什么?A. 道路B. 河流C. 草地D. 花园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
7.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_________》。
8.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_________》中的诗句。
9.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_________》中的名句。
10.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以下文段,回答问题。
(文段略)11. 文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5分)12. “他”在解决问题时采取了哪些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进行分析。
(5分)13. 文段中有哪些描写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5分)14.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想要传达什么主题或思想?(5分)15. 如果你是文中的“他”,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请简要说明。
(10分)四、作文题(共40分)16. 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内容具体,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注】本测试题仅为示例,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能力进行调整。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086e5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30.png)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基础知识(1 - 5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俨然(yǎn)间隔(jiàn)阡陌(qiān mò)黄发垂髫(tiáo)B. 诣太守(yì)垂髫(tiáo)平旷(kuàng)便要还家(yāo)C. 屋舍(shè)怡然(yí)语云(yù)及郡下(jùn)D. 刘子骥(jì)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chí)【答案】A。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缘溪行(沿着,顺着)B. 渔人甚异之(惊异,诧异)C. 便扶向路(沿着、顺着)D. 欣然规往(打算,计划)【答案】B。
【解析】“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是意动用法,而不是“惊异,诧异”的意思,所以B项错误。
3.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忘路之远近。
B. 渔人甚异之。
C. 具答之。
D. 闻之,欣然规往。
【答案】A。
【解析】A项“忘路之远近”中的“之”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B项“渔人甚异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桃花林的美景;C项“具答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桃花源中的人;D项“闻之,欣然规往”中的“之”是代词,指代渔人发现桃花源这件事。
所以A项与其他三项不同。
4.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答案】D。
【解析】D项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叔远甫”是对人的字和尊称,不应该断开。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答案】D。
二、文言文阅读(6 - 15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696ae68183d049649b66587a.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本卷120分,完卷120分钟)学校单元寄语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没有硝烟,没有战争,而是桃红柳绿,月白风清,但我们也有必要重温一下鼓角争鸣、刀光剑影的岁月。
是的,就在那峥嵘岁月里,我们仍然能体味到生活之乐趣,但是这种生活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又有和不同?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仔细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完成这套试题,我们会在平庸的生活中异常感动的。
一.积累与运用(30分)1.请用规范、美观的字体写出下面拼音对应的句子。
(2分)shìjiâhãshízhùjiàn wãi lí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题。
(8分)孩子们对未来的的 A ,对生命的 B ,对死亡的 C ,对亲人的 D ,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yùn()律中,响切云霄....,响遍山谷.回音在顷泻..的雨中liáo()绕不绝.2、改正加点词中书写有误的字,根据拼音书写汉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方格内.(4分)3. (4分)选项:恐惧呼唤憧憬喜悦反抗哀伤A. B. C. D.4.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2分)材料一:据统计,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共发生战争14 513次.只有329年是和平的。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大战,61个国家和地区,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
参战兵力超过一亿人,大约9 000万士兵和平民伤亡,3 000万人流离失所。
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影响。
回首二战,那一幅幅残酷而血腥、雄伟而悲壮的历史画面,永远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令人难以忘怀。
材料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战争的完全胜利。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9cef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92.png)
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测试卷第二单元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6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蜜的须发。
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脸庞(________)胡髭(________)yǒu(________)黑(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本段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
2.(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列夫·托尔斯泰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无垠的宇宙。
B.鲁迅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
D.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只是众神之一,影响不大,从未享受过顶礼膜拜的待遇。
3.(2分)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a7f2d533d4b14e85246833.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达标题第一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命题人:范秋霞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1分)A.仄.歪(cè) 飒.飒(sà)寒噤.(jìn) 惊骇.(hài)B.瓦砾.(lì) 疟.子(yào) 地窖.(yáo) 纳粹(suì)C.赃.物(zāng) 静穆.(mù) 谋.杀(móu) 荒谬.(miù)D.竹篙.(gāo) 制裁.(cái) 拂.晓(fó) 阻遏.(jié)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1分)A.眼花瞭乱晨曦血腥闪烁B.臭名昭著闪烁绸缎珐琅C.永垂不朽杀戮箱箧揣摩D.精疲力竭绥靖鞠恭铁锈3.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1)我已歼.( )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 ),封锁长江。
(2)孩子们对未来的chōnɡ()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xiāo( ),响遍山谷。
4.为下列一段文字添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1分)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人就那样年年不间断地表达他们的历史感①没有仇恨②没有愤怒③只有悲哀④只有记忆⑤只有警告⑥世间永远不能再有战争和屠杀了。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1分)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军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d77b3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02.png)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3分共计6分)1.(1)鞠躬尽瘁 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后出师表》)1.(2)捐躯赴国难 _______________ (曹植《白马篇》)1.(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_______________ (李纲)1.(4)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 (陆游《病起书怀》)【答案】(1)死而后已【解析】(1)注意“已”的正确书写【答案】(2)视死忽如归【解析】(2)注意“忽”的正确书写【答案】(3)不可以尺寸与人【解析】(3)注意“尺”“寸”的正确书写【答案】(4)忘忧国【解析】(4)注意“忧”的正确书写2.(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2)________ 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3)万籁此都寂 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4)__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2.(5)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________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7)陆游《卜算子·咏梅》中赞美梅花即使化成泥土也不忘向人间播撒芳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此题要注意“涯”“蒸”“磬”“贱”等字词的书写【答案】(2)气蒸云梦泽【解析】略【答案】(3)但余钟磬音【解析】略【答案】(4)黄发垂髫【解析】略【答案】(5)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略【答案】(6)浮云游子意【解析】略【答案】(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略二、默写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_______________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3.(2)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3.(3)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3.(4)八方各异气 _______________ (曹植《梁甫行》)3.(5)_______________ 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3.(6)黄鹤一去不复返 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3.(7)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_______________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答案】(1)仍怜故乡水【解析】(1)注意“怜”的书写【答案】(2)归雁入胡天【解析】(2)注意“雁”的书写【答案】(3)岂不罹凝寒【解析】(3)注意“罹”的书写【答案】(4)千里殊风雨【解析】(4)注意“殊”的书写【答案】(5)馨香盈怀袖【解析】(5)注意“袖”的书写【答案】(6)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6)注意“载”的书写【答案】(7)如琢如磨【解析】(7)注意“琢”的书写4.(1)_______________ 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4.(2)_______________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4.(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 _______________ (鲁迅《学界的三魂》)【答案】(1)无情未必真豪杰【解析】(1)注意“豪”的正确书写【答案】(2)世界上本无路【解析】(2)注意“世”“界”的正确书写【答案】(3)中国才有真进步【解析】(3)注意“进”的正确书写5.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①晓战随金鼓 ________ (李白《塞下曲》)②蒌蒿满地芦芽短 ________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③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④________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⑤那________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⑥________ 任意东西(吴均《与朱元思书》)⑦________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⑧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________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⑨浮光跃金 ________ (________《岳阳楼记》)【答案】①宵眠抱玉鞍②正是河豚欲上时③羌笛何须怨杨柳《凉州词》④月黑雁飞高⑤那清脆如弹拨者⑥从流飘荡⑦屋舍俨然⑧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⑨静影沉璧范仲淹【解析】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是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宵、鞍、豚、羌、凉、州、拨、俨、诈、璧,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七岁善书()②不盈期月()③书便大进()④流涕曰()6.(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6.(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②此子必蔽吾名!6.(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①②两小题用自己的话回答)①作为王羲之启蒙老师的卫夫人“流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②除了老师和父母教导得当王羲之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③文中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健劲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擅长(善于), ②满, ③书法, ④眼泪【解析】(1)①句意七岁就擅长书法善擅长(善于)②句意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盈满③句意书法便大有长进书书法④句意流着眼泪说涕眼泪【答案】B【解析】(2)该句句意为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力渗入木板三分“晋帝时”作句子的状语其后可断开排除A、D两项“笔入木三分”中“笔”作“入木三分”的主语结构完整应在“笔”前断开排除C项故选B【答案】(3)①(父亲)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②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掩盖过)我的名声【解析】(3)①语告诉尔人称代词你授教授传授②必一定蔽遮蔽掩盖【答案】(4)①为自己教出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为王羲之成材而感到高兴), ②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③入木三分【解析】(4)①结合卫夫人的话“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以及注释④可知卫夫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中看到他的老成大器作为他的师傅卫夫人为自己教导出一个好弟子感到欣慰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②从“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可知王羲之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就偷来读并且很快就掌握了书法的要领因此王羲之的成功原因是他天资聪颖好学上进③“入木三分”指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笔力健劲7.(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从流飘荡从 _______________②鸢飞戾天者戾 _______________7.(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7.(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横柯上蔽在昼犹昏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7.(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答案】(1)①随着顺着, ②至到达【解析】(1)①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从随着顺着②那些像鸢鸟一样想要一飞冲天极力高攀的人戾至到达【答案】D【解析】(2)A项凭借/背东西B项绝妙/断C项笔直/一直D项皆都故选D【答案】(3)①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②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解析】(3)①横柯横斜的(树枝)柯树木的枝干上名作状上面的蔽遮蔽句子翻译为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②经纶治理筹划反通假字同“返” 返回句子翻译为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答案】(4)示例宁静淡泊(或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解析】(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说追求名利和忙于事务的人都会因这美丽的景色而放下自己的功名利禄之心由此可归纳出作者淡泊名利的情怀向往宁静闲适生活的态度四、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8.(2)结尾长叹“青衫湿”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A. “秋容如拭”一句传神地写出明丽的秋景表现了中秋佳节的美好B.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表现了词人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C.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一组三字短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D.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关注世事民生痛恨封建专制【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秋容如拭”意思是秋色明净拭是“擦”的意思写的秋天十分迷人BCD.正确故选 A【答案】(1)A(2)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走向社会【参考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秋色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突破了家庭的牢笼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我的一颗心那些俗人怎么能懂我呢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者情感的能力注意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概括词句表达了一种知音难遇的情怀下片主要是词人回想以前的生活表达了词人没能冲出家庭、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答案(1)A(2)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走向社会【参考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秋色明净四面的歌声渐歇突破了家庭的牢笼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我的一颗心那些俗人怎么能懂我呢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9.(1)下面是对本诗的理解品析有误的一项是()9.(2)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A. 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B. “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C. 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衬托松之“端正” 突出了环境的恶劣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答案】A【解析】(1)A项“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表述有误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答案】(2)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希望【解析】(2)解答本题需要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松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称颂成为秉性坚贞不向恶势力屈服的象征作者咏松柏咏它们的风骨棱然这正是诗人自身高洁之性、坚贞之节、远大怀抱的写照也表明自己对堂弟寄寓了无限希望据此分析概括答案五、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名著阅读(1)班级开展名著《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就“怎样阅读《西游记》原著”这一问题大家观点不一有人建议从西游记中“品读诗意语言感悟人生哲理” 有人建议“精读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请仿照前面的形式写出一条你的阅读建议要求不能和前面内容雷同字数大致相同 ____________(1)阅读选段填空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此段是《西游记》第 27回节选该节讲述了________的故事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唐僧具有________的性格特点(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取经成功径回东土五圣成真请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写出两条你认为取经成功的原因________【答案】跳读奇幻情节把握故事脉络,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打白骨精), 示例唐僧不辨妖魔不辨是非耳根子软(立场不坚定)无主见无原则的仁慈等 , 要有信仰、有理想意志坚定不畏艰难领头人品质优良自身要有过硬的本领有高人指导和帮助【解析】(1)本题考查句子仿写的能力仔细分析例句的结构我们可以得知动宾短语+动宾短语然后结合《西游记》相关内容提出阅读建议进行仿写即可示例速读故事情节领略神话世界(2)本题是对名著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考查从“一堆骷髅”“白骨夫人”可知这是这是《西游记》中经典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从“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可知唐僧没有主见听信谗言昏庸糊涂从“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唐僧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由此分析可见唐僧人妖不分善恶不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对《西游记》内容分析能力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是最关键的是“有远大的理想” 唐僧有远大理想目标清晰善于激励而且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气神猪八戒要闹分裂唐僧不为所动最有本事的孙悟空发脾气回了花果山唐僧也是下定决心一路向西毫不动摇其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一路上遭遇九九八十一难但是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都没有放弃所以最终取得了成功。
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3e5d9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75.png)
山东滕州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一、基础知识综合我们取道黑首,抵达高地,沿途不乏秀色美景。
有一处需经隧道,穿山而过;__________峡谷,只见其间一股清流急湍,__________,岩壁巉峻,丘岗葱绿,美不胜收。
整个黑首道上,到处瀑布倾泻,轰鸣作响。
抵达阿冉提村前约莫半小时,在一道呈V字形的山口中间,一座巨大的白雪穹顶骤然__________。
日照其上,光艳耀目。
原来我们已目睹了被称为“阿尔卑斯之王”的勃朗峰。
A我们拾阶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
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山峰奇形怪状①都为浅棕色的光秃尖岩。
B有些顶端尖峭,并微微倾向一旁,宛如美女的纤指;有一怪峰,形如塔糖。
因巉岩太过陡峭,皑皑白雪无法堆积,只能在分野处偶见几堆。
《登勃朗峰》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岩壁巉峻( )(chán chàn)B.瀑布倾泻( )(qīn qīng)2.“拾”在《汉语词典》中的读音有(shí)(shè)两个读音,义项有:①数目“十”的大写;②从地上捡起东西;③轻步登上;④整理。
A.“拾阶而上”中“拾”的义项是( )B.“拾金不昧”中“拾”的义项是( )3.文中第①处正确使用的标点符号是()A.冒号B.逗号C.破折号D.感叹号4.下列词语中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A.环顾四周俯瞰脚下仰面遥望B.逗留高地返光灼灼纷至沓来C.饱览独特映入眼帘稍作驻留D.俯瞰脚下环顾四周映入眼帘5.针对画波浪线A、B两句分析判断正确一项是()A.画波浪线A句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B.画波浪线A、B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峰的形状。
C.画波浪线B句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勃朗峰周围山峰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的特点。
D.画波浪线A句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了人们登上勃朗峰的感受。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fa001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2.png)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选项中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宾语是仙人掌)B. 母亲一生不曾脱离劳动(句子的主干是母亲脱离劳动)C.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疑问句)D.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列夫·托尔斯泰》(比喻、夸张)【答案】B【解析】B项对于提取句子的主干首先要明确句子主干是主语中心词+谓语中心词+宾语中心词这个句子的主语中心词是“母亲” 谓语中心词是“不脱离” 宾语中心词是“劳动” 所以句子的主干是母亲不脱离劳动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B.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园欺凌预防、干预和处理机制保障每个孩子健康成长C. 国家博物馆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新出土的一大批海上丝路文物D. 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超大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答案】B【解析】A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去掉“在”和“中”C项语序不当应是“新出土的一大批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的海上丝路文物”D项有歧义“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飞虎队一直没赢另一种是海燕队没赢过飞虎队故选B3.下列的文化文学知识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社戏》选自《呐喊》“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B. 我们现在常用的“世外桃源”这一成语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常用来指理想中的美好世界C. 《小石潭记》的作者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D. “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孤”指“老而无子” “独”指“幼而无父”【答案】D【解析】D项“孤”指“幼而无父” “独”指“老而无子”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对下列画线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①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②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4.(3)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之一比较本文与《小石潭记》简要说明作者写景抒情上的异同A. 殆不可数殆几乎B. 以效兹丘之下效呈现C.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匝满遍D. 过而陋之陋简陋【答案】D【解析】(1)D项句意为走过也鄙视它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简陋【答案】(2)①(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②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解析】(2)①怜喜爱售买②虽即使焉这儿这里【答案】(3)《小石潭记》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写游鱼的悠然自得写潭水的空明清凉写环境的清冷幽寂寄情于山水暂时的喜、喜后的忧抒发了柳宗元贬谪到永州的寂寥、落寞、凄凉之情本文写小丘的基本情况、小丘美好奇特却被主人抛弃的遭遇、小丘带给自己的享受柳宗元感叹同样一个小丘在繁华之地被争相购买在穷乡僻壤遭人鄙视字面祝贺小丘得到赏识真正用意是表达自己被贬谪的不公平待遇、气恼、忧伤通过“贺兹丘之遭”来发泄胸中的积郁【解析】(3)《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小石潭的曲径通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写游鱼的悠然自得“水尤清冽”写潭水的空明清凉“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写小石潭环境的寂寥清幽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同时在对景物描绘中结合着作者自身的遭际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到永州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钴鉧潭西小丘记》不是客观描摹自然风景而是蕴藏着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本文写小丘的基本情况、小丘美好奇特却被主人抛弃的遭遇、小丘带给自己的享受作者慨叹这样美好的风景在繁华之地被争相购买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字面祝贺小丘得到赏识正是借以倾吐自己的抱负和才能被埋没、遭打击的不平之鸣通过“贺兹丘之遭”来发泄心中的积郁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诗歌的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5.(2)本句的“暂”有什么意味?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首联上下句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现贬谪之地的荒凉偏远和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流露出愤懑不平之情)【解析】(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抑郁的基调【答案】(2)暂暂且、姑且姑且借朋友的安慰和眼前的美酒来振奋精神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一个“暂”字表明诗人的旷达是惆怅中的旷达旷达之中也有隐隐的感伤【解析】(2)“暂凭杯酒长精神” 意思是只有喝了一杯酒后才会稍微振作起来“暂” 暂且、姑且表达了对朋友情义的感谢也有一种悲凉、无奈、对未来的隐忧的情感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6.(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动词恰当的一项是()6.(2)选文的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两次提及自己“聪明” “聪明”在这里有什么含义?6.(3)选文的第二自然段中两次写“我”流泪分别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心境?6.(4)赏析选文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A. 吊缩拉B. 攀勾搀C. 攀缩倾D. 吊勾扶【答案】C【解析】(1)通过选文第二自然段中“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可知此时“父亲”是要爬上月台所以应是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应是再向上“缩” 而身体应是向左“倾”故选C【答案】(2)反语(褒义词贬用)在这里是“糊涂、愚蠢”的意思这是作者对当初自以为是、不能理解父爱的一种愧疚与自责的心理【解析】(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两次提及自己“聪明” 第一次是在“父亲”和脚夫们讲价时“我”觉得“父亲”讲话不够漂亮非要自己插嘴第二次是在“父亲”嘱托茶房照顾“我”时“我”觉得他这样做毫无用处作者两次说自己“聪明” 并不是在赞美自己而是表达对自己当初自以为是、不能理解父爱的一种愧疚与自责的心理所以此处“聪明”是反语表达的是“糊涂、愚蠢”的意思【答案】(3)第一次看见父亲爬月台为“我”买橘子的样子“我”被深深的父爱感动得流泪了第二次与父亲分别“我”内心不舍于是眼泪又涌上来了【解析】(3)选文第二自然段“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写“我”第一次流泪“我”因为看见父亲在为“我”买橘子的路上艰难地爬月台的样子为父亲对“我”的爱而感动“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是“我”第二次流泪写“我”与父亲分别后忍不住掉下眼泪体现了“我”对父亲的依依不舍之情【答案】(4)外貌描写照应前文“家境惨淡” 与上文“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凸显父亲对“我”的爱【解析】(4)作答本题首先要找准赏析的角度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重点词语等然后结合语境作具体分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是对“父亲”着装的描写属于外貌描写通过“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可看出“父亲”的穿戴很一般这就照应了前文“家境惨淡”的描述而与上文“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形成了对比写出了尽管“父亲”生活拮据也努力把好的东西留给“我” 凸显了父亲对“我”的爱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7.(1)原先设想的问题不合适的原因是什么?7.(2)怎么问才比较恰当请你重新设计这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显得唐突(冒失)不礼貌【解析】(1)在其父母面前这样问显得对他们一家的能力有质疑有揭短之嫌【答案】(2)示例① 叔叔、阿姨有没有辅导你学英语?示例② 你爸爸妈妈有没有帮助你学英语?示例③ 你们一家是不是常常在一起讨论如何学习英语的问题?【解析】(2)原问题太过直接询问时应委婉些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8.(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全部注音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8.(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浓稠(cóu)轻盈(yíng)清风明月(qīng)B. 肃穆(mù)蝉声(chán)始作俑者(yǒng)C. 宁静(níng)澎湃(bài)才高八斗(dǒu)D. 分外(fēn)妖娆(rǎo)星汉灿烂(chàn)【答案】B【解析】(1)A项“浓稠”的“稠”应读作“chóu”C项“澎湃”的“湃”应读作“pài”D项“分外”的“分”应读作“fèn” “妖娆”的“娆”应读作“ráo” “星汉灿烂”的“灿”应读作“càn”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暄嚣”应写作“喧嚣”【答案】B【解析】(3)A项清风明月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使用正确B项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褒贬误用应改为“风流人物”C项才高八斗形容文才非常高使用正确D项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使用正确故选B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9.(1)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昆虫记》为什么既是一部科普巨著又是一部文学经典9.(2)《昆虫记》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昆虫世界请根据相关提示在括号里填写对应序号【答案】(1)从“松树金龟子的幼虫有烂叶、朽木吃就足够了成虫也只是啃啃松针从不贪得无厌”中我们可以了解松树金龟子的食性获得科普知识“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松树金龟子的美丽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经典的语言魅力【解析】(1)解答本题要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昆虫记》科学性和文学性的表现“松树金龟子的幼虫有烂叶、朽木吃就足够了成虫也只是啃啃松针从不贪得无厌”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食性体现了《昆虫记》的科学性“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松树金龟子写出了松树金龟子的美丽体现了《昆虫记》的文学性【答案】(2)③, ④, ②, ①【解析】(2)根据《昆虫记》的内容可知①“像是一座骆驼毛造的房子又像是伊斯玛依人的帐篷只不过是倒置的”描写的是克罗多蛛的窝②“用上颚衔着自己的一小块土出去飞到远处再将携带着的土块抛掉”描写的是胡峰挖掘洞穴时的情景这里的“它”指的是胡蜂③根据“歌声单调、尖锐”“七月午后”可知这里的“它”指的是蝉④“它用带有两排锯齿的有力后腿踩踏着土地一边倒退一边耙地把无用的泥土扫出摊成一个斜面”描写的是蟋蟀筑巢时的情景这里的“它”指的是“蟋蟀”。
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9f206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4.png)
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走进·互联网时代(39分)【第一站:互联网+云技术】(6分)近年,随着“云”技术的发展,“云上演出”纷纷亮相,内容丰富多彩,令人【甲】(A.张目结舌 B.眼花缭乱)。
“云录制”“云互动”等科技手段,不断刷新观众对“云魅力”的认识。
科学家们dānjīnɡjié lǜ( ),数字技术发展和媒体迭代,让“云艺术” 乙(A.势不可挡 B.锐不可当)。
“云”技术正在“扩容”文艺生态。
如何更好地发挥云技术的积极作用,让文艺繁荣发展具有lián mián bù duàn()的动力,我们拭目以待。
1.小深在摘抄这段文字的时候有几个词语不会写,只好用拼音代替。
请你根据拼音,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分)dānjīnɡjiélǜ() lián mián bù duàn()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
(只填序号)(2分)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3.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句子的主干”的知识,请你运用这些知识,提取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主干。
(2分)【第二站:互联网+艺术馆】(4分)清明假期,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每天接待游客近万人。
班里准备开展“‘红飘带’红色文旅”主题活动,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品味红色文化、缅怀革命先烈。
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4.班委会拟写了一份到数字科技艺术馆“红飘带”参观的温馨提示。
其中有两处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
(2分)温馨提示①请同学们明天上午在学校门口集合,乘车前往艺术馆参观。
②乘车系好安全带,不把头、手伸向窗外。
③排队入馆,有序观看。
不拥挤推搡,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
④保持场馆整洁。
不带零食进入场馆,不乱丢垃圾。
⑤保持场馆安静。
文明观看,不高声喧哗。
⑥尊重演员表演。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册,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b9c9c2998fcc22bcd10dc6.png)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36分)1、请从下列选项中选填合适的词语:(4分)(选项:恐惧呼唤憧憬喜悦)孩子们对未来的 ,对生命的 ,对死亡的 ,对亲人的 ,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填写下列成语:(8分)锐不可眼花乱然无存月明风名其实丰伟绩转弯角永垂不3、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阻è管xiá寒jìn jū躬4、常识填空:(6分)A、新闻结构的五部分是、、、背景和结语。
B、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有《》、《》。
C、《芦花荡》的作者是。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3分)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 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6、默写。
(8分)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2),_______________。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伴随着战争,产生了丰富的战争文化。
请你展示:A、有关战争的成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B 有关战争的诗句:,。
7、根据下面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个字)。
(3分)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二、阅读(34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b047b8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8.png)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绯红(fēi) 不逊(xùn) 诘责(jié) 深恶痛疾(è)B.愚钝(dùn) 匿名(nì) 轩昂(xuān) 藏污纳垢(ɡòu) C.侏儒(rǔ) 锃亮(zènɡ) 禁锢(gù) 广袤(mào)无垠D.椽子(chuán) 犀利(xī) 教谕(yú) 光大门楣(méi)(B 解析:A项“恶”应读“wù”;C项“儒”应读“rú”;D项“谕”应读“yù”。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B.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诌诌的。
C.一绺绺灰白的绻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D.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定好的课本送给他。
(A 解析:B项“诌诌”应为“绉绉”;C项“绻”应为“鬈”;D项“定”应为“订”)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我毫无办法,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B.他们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C.《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连老师都做不出来的题目,这位新同学两分钟就算出来了,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C 解析:C.“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情节。
)4.(宜宾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f76db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8.png)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3分,共计15分)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所以它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漫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B. 每年蝉的初次出现是在夏至。
在阳光暴晒的道路上有好些小圆孔,孔口于地面相平。
C.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答案】A【解析】A项,“涂漫”应写作“涂墁”。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画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涯(qún yǐ pái yá)。
B. 河水萦带(yǐng dài),群山纠纷。
C.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xuàn)不见人。
D. 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dì qiào)寻求宝藏。
【答案】D【解析】A项,“群蚁排涯”应写作“群蚁排衙”。
B项,“萦带”应读作“yíng dài”。
C项,“敻不见人”的“敻”应读作“xiòng”。
故选D。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社戏》中鲁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B. 《回延安》一文中,作者回忆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美了延安的巨变,展望了延安的未来,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C.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他是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本文出自《陶渊明集》。
D. 《安塞腰鼓》主要使用了对比、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表达了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愿望。
全国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2023年上册)试卷完整版
![全国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2023年上册)试卷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d45b5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5.png)
选择题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俨然(yǎ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ǐn)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ā)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ū)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ɡ)【答案】B【解析】B. 窈窕(yǎo)、造诣(yì)。
故选B。
选择题下列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B.略无阙处C.左手倚一衡木D.皆若空游无所依【答案】D【解析】A. 要:同“邀”,邀请。
B. 阙:同“缺”,缺口。
C. 衡:同“横”,横着。
D. 无通假字。
故选D。
选择题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随即,不久)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标志,标记)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像狗的牙齿那样)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使……快乐)【答案】B【解析】B.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动词,做标记。
)故选B。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B.在河之洲忘路之远近C.其两膝相比者欲穷其林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答案】B【解析】A. 以其境过清(因为);全石以为底(用、把)。
B. 在河之洲(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 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欲穷其林(代词,这片林)。
D.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并列);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
故选B。
选择题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代表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C.《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诗经》。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ce0936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9.png)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3分共计12分)1.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A.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在西安B. 《藤野先生》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作为内在线索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围绕藤野先生的崇高品格组织材料C. 《列夫·托尔斯泰》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先抑后扬的写法二是传神的肖像描写三是大量运用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D. 《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回忆性散文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重艺术表现【答案】B【解析】A项“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在西安”错误应该是他在华采访的主要地点在延安C项“三是大量运用对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错误课文中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回忆性散文”错误《列夫·托尔斯泰》是人物传记故选B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B.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等C. 《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南方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D.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答案】B【解析】B项《朝花夕拾》是散文集3.下列各句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lòu)B.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嚼(jiá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腾C. 数百吨高能燃料开始燃烧八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chì)热的火焰D. 写作的各个方面他都非常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tiě)决不放松【答案】C【解析】A项“锋芒毕露”的“露”应读作“lù”B项“咀嚼”的“嚼”应读作“jué”D项“妥帖”的“帖”应读作“tiē”故选C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老王》的作者杨绛是著名作家钱钟书的夫人课文叙写了一个普通人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写出了他的苦与善也表现了作者对普通的穷苦人的关心、理解与尊重B. 《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命名为《资治通鉴》C.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的敬佩和怀念D. 《木兰诗》一文描述了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答案】B【解析】B项“北宋司马迁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错误应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3分共计3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春天pīng 婷走来满园的春色摇 yè在我们的眼________ 一转头瞥见墙角的一簇三角梅生机勃勃的妖娆在春风里顿时让倦怠的我们自惭形________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pīng________婷摇 yè________眼________自惭形________【答案】眸, 秽, 娉, 曳, 眸móu, 秽huì【解析】娉曳 móu huì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6.(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6.(2)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6.(3)赏析下面句中画线的词①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②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6.(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答案】(1)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外婆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外婆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解析】(1)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对相关段落进行归纳总结第②段写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第③④段写“我”带外婆出去闲逛第⑥段写“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第⑦段写“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第⑩段写“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答案】(2)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是为了提醒“我”她对“我”的爱和陪伴以及她对“我”的牵挂与不舍【解析】(2)根据第⑥段“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可知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系布条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根据第⑩段“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可知外婆回到四川前仍然在门上系了布条从中可以看出外婆对“我”的牵挂和关爱以及对“我”的不舍之情【答案】(3)①运用了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②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解析】(3)①“眼巴巴”本义指形容急切的盼望是对外婆的神态描写“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她在封闭的环境下孤独寂寞急切盼望“我”下班回来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②“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是对外婆的语言描写照应前面的“指指点点” 表现出外婆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童真【答案】(4)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解析】(4)解答本题时要仔细阅读课文从文中第③段“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四面张望” 第④段“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可以看出“我”领着外婆出来闲逛她总是表现出城市的陌生和好奇喜欢东张西望这是她“奇异的世界” 从文中第⑤段“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第⑥段“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可以看出她不熟悉周围的环境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这是她“难以想象的世界” 从文中第⑧段“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光” 第⑨段“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可以看出外婆的精神世界是封闭的、孤独的没有朋友亲人无法时常陪伴也不能真正理解她内心的需求她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这是她“孤独的世界”7.(1)故事情节围绕着父母阳台种植的事情展开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7.(2)文中三处画线句是对母亲的三次语言描写分析母亲分别用了怎样的说话语气?母亲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7.(4)文章⑯⑰小节独立成段分析其作用【答案】(1)①母亲征用父亲花盆种菜, ②父亲遵命割草时摔伤病危住院, ③母亲提出种花父母互相谦让【解析】(1)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提示找到文中相应段落然后再以简洁语言进行概括即可“父亲种花母亲种菜”对应第①~②段“父亲败下阵来成为母亲的种菜助手”对应第⑥~⑨段由此可见第①空可根据第③~⑤段内容概括为母亲种菜受到鼓舞征用父亲花盆“母亲让父亲去割草盖菜”在文中第⑩段“父亲清醒后担心母亲受刺激母亲亲自照顾父亲”在文中第⑫~⑭段由此可见第②空可根据第⑪段内容概括为父亲遵命割草时摔伤病危住院第③空可根据第⑮~⑰段内容概括为母亲提出种花父母互相谦让【答案】(2)画线句的三句话依次用了炫耀(得意)、命令(指使)和商量的语气母亲对父亲的态度由强硬到温和(前两句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是高高在上的第三句母亲对父亲的态度温和平等)【解析】(2)第一处由“她有些得意地对父亲说”可见母亲说话语气带着得意有炫耀之意第二处由“今天你送完孙子后割些草来”可见母亲说话带有命令(指使)语气这两次母亲对父亲说话时态度强硬高高在上第三处由“母亲又买了几个花盆用商量的口气对父亲说”可见母亲的语气变为商量态度变得温和平等不再强硬【答案】(3)读书出身的父亲退休后养花怡情和同事下棋散步他是一位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父亲把帮母亲种菜作为自己规律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他包容随和的个性父亲清醒后不许子女提自己摔倒的原因体现出他对母亲的关心和体贴【解析】(3)通读全文“悠闲中的父亲在楼房顶层的阳台上种起了花草”“上午和以前的老同事玩牌下棋、散散步、聊聊天”刻画了一位儒雅的知识分子形象根据“下午接孙子们回家后再帮着母亲提水浇菜”“这次他照样败下阵来并成为母亲种菜的得力助手经常帮助母亲培土、施肥、浇水”可知父亲把帮母亲种菜作为自己规律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他包容随和的个性“清醒后的父亲趁母亲出去的间隙……她的心脏病严重别再让她受刺激’”体现出他对母亲的关心和体贴【答案】(4)内容上突出表现了父母互为对方考虑结构上与标题“老爸种花老妈种菜”遥相呼应(形成对比)表现出文章的主旨家人相处中要照顾对方的感受【解析】(4)解答本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父母各为对方着想父亲让种菜母亲不再强硬要求改种花体现了文章的主旨家人相处要为对方着想结构上与标题形成呼应和对比首尾圆合结构完整8.(1)阅读文章②一⑧段概括补充“守桥”的情节开端老葛看见洪水涌来一棵大桃树堵在了桥洞口发展 ________高潮 ________结尾村长和年轻人合力拉开了堵在桥洞口的大桃树8.(2)第②段画线句描写洪水来时的情景有什么作用?8.(3)品味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①老葛看着大树心里轰的一声大响大叫一声“坏了”(“轰的一声大响”有什么表达效果?)②校长一听愣了一下走上前紧紧地拉住老葛的手啥话都没说眼里慢慢地就开始了湿润(“愣”“紧紧”“慢慢”“湿润”反映了校长怎样的心理变化?)8.(4)文章以“守桥”为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答案】老葛和妻子拼力拉扯卡在桥洞口的大桃树, 老葛跳到河里,横坐在树上用锯子锯卡在桥洞口的大桃树【解析】(1) ①老葛和妻子拼力拉扯卡在桥洞的大桃树;②老葛跳到河里,横坐在树上用锯子锯卡在桥洞的大桃树;【答案】①渲染紧张氛,突出洪水的来势之猛;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老葛冒着生命危险守桥做铺垫;③烘托人物紧张担忧的心情使老葛的性格更加鲜明【解析】(2) ①渲染紧张氛突出洪水的来势之猛;②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老葛冒着生命危险守桥做铺垫;③烘托人物紧张担忧的心情,使老葛的性格更加鲜明;【答案】心理描写写出了老葛看到桃树枝堵住桥洞口的震惊,表现出老葛对桃树堵住桥洞会导致石桥垮塌的紧张和担忧校长先是感到意外,没想到老葛会提上课的要求;随之理解了老葛的心情,被老葛的举动深深打动;最后对老葛充满敬意,毕竟像老葛这样全心全意为教育的人太少了【解析】(3) 心理描写写出了老葛看到桃树枝堵住桥洞的震惊,表现出老葛对桃树堵住桥洞会导致石桥垮塌的紧张和担忧校长先是感到意外,没想到老葛会提上课的要求;随之理解了老葛的心情,被老葛的举动深深打动;最后对老葛充满敬意,毕竟像老葛这样全心全意为教育的人太少了;【答案】①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或概括了老葛平日守桥、洪水中护桥、洪水后修桥的主要内容) ;②具有深层含义,暗含老葛守护孩子、守护自己心中的教育信念;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人物性格;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寄寓了作者的情感【解析】(4) ①文章的线索贯穿纹(或概括了老葛平日守桥、洪水中护桥、洪水后修桥的主要内容) ;2具有深层含义,暗含老葛守护孩子守护自己心中的教育信念;③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突出人物性格;④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寄寓了作者的情感9.(1)简要概括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9.(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9.(3)“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9.(4)末句中的“这”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9.(5)“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答案】(1)①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②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③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解析】(1)根据文章第①②段中“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等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即可【答案】(2)①鼓励, ②宝贵【解析】(2)①勉励指劝人努力鼓励一般用在长辈对晚辈的鼓励着重于督促、劝勉而使受到鼓励鼓励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着重指使精神和行动更积极、更努力多用于褒义激励激发鼓励着重指激发情感而使受到鼓励根据语境“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应选择“鼓励”②珍贵指价值高意义大宝贵珍爱重视贵重价值高值得重视宝贵极有价值不易得珍贵也指重视珍视等根据语境一般用“宝贵”搭配“财产”【答案】(3)抒发了对母亲的悼念之情表达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由爱母亲推广到爱劳动人民由赞美母亲到赞颂劳动人民感情升华了主题深化了【解析】(3)解答时需要整体感悟结合全文的主旨作答答题的关键点是抓住作者把母亲融入到千百万普通劳动人民当中并对他们进行赞美的目的【答案】(4)“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解析】(4)根据最后一段中“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可以概括得出答案【答案】(5)“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解析】(5)解答时可通过把握“了”和“着”所表示的时间意义进行判断“了”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着”一般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因此两者位置不能调换否则就不符逻辑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0.(1)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指的是什么?发动者是谁?中共派谁去谈判?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10.(2)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后其最终解决在当时有何意义?【答案】(1)①西安事变, ②张学良、杨虎城, ③周恩来【解析】(1)根据“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可知事件发生的地点是“西安” 故“这场军事政变”为“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主导下这场政变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答案】(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解析】(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卷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e894cd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a.png)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根据你的积累用古诗词填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树树皆秋色,”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晴川历历汉阳树,”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是塞外大漠雄浑壮丽之美。
“,”是春冬之时三峡水之美。
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奇山幽谷,吴均产生了鄙弃尘俗之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抒发的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思乡之情。
2.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素湍.绿潭(tuān)B.林寒涧.肃(jiàn)夕日欲颓.(tuí)属.引凄异(shǔ)C.藻、荇.交横(xìng)泠.泠作响(lěng)互相轩邈.(mào)D.千转.不穷(zhuǎn)鸢飞戾.天(lì)横柯.上蔽(gē)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属引.凄异下车引.之B.哀转久绝.天下独绝.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蒙论议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虽乘奔.御风B.晓雾将歇.C.四时俱.备D.经纶..世务者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绝巇/多生/怪柏B.实是/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D.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6.下面文段中的A、B两句都有语病,请分别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4分)文化是一种精神,不是一种商业资源。
【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把文化做深,只要做深才能留得住。
【B】现在,已经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俗消失了,民间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最重要的就是传承人。
非遗若没有人传承就会消亡,古老的民间艺术就像一把火炬,融汇着我们的城市性格,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火燃得更旺,传给下一代,而不是让它在我们手中灭掉。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1b56bc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4e.png)
八上第六单元测试一、积累与运用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
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与志趣?本单元,我们所学习的一些古代经典名篇从不同角度回答了这一问题。
它们或以ruì智A雄辩论述人生理想与担当,或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的追求,或以生动事迹B彰显人物品格,或以诗意语言抒写人生感悟与思考。
在这些作品中,有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有坚忍执着、持之以恒的愚公,也有司马迁为我们C钩勒出的治军严明、【甲】的“真将军”周亚夫形象。
诗歌既有描绘悠然心境的《饮酒》,也写抒写国破家亡、妻离子散的沉痛的《春望》,还有赞颂疆场战士浴血奋战的《雁门太守行》,有慨叹空有才化无从施展的《赤壁》,有对D沉闷现实不满与对理想境界热切向往的《渔家傲》。
它们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这些作品,能使我们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胸襟,增加我们的文化积淀。
【乙】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会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增长,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ruì智胸襟2.画线词语书写有误的是,该词语的正确书写应为:3.【甲】处横线上可填的成语是()A.刚正不阿B.刚愎自用C.处心积虑D.刚柔并济4.【乙】句是句病句,请修改。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南岸。
“河阳之北”中的“阳”指水的北面。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在古诗文中通常代指战争、战事。
B.《愚公移山》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这篇神话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凡事只要不怕牺牲,坚持斗争,最终都会取得胜利。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
鲁迅称赞这本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首先运用排比列举古之贤人在经受艰苦磨炼后终成大事的事例,接着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受磨炼的好处,最后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单元测试题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抄在田字格中。
解放军斗志锐不可挡,邮递员工作长途拔涉。
2、给下面带点字注音。
老王在几间塌败()的小屋中去世了,作者对他一直心存愧怍()。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大家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A....B.大半生穷愁潦倒的他,却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令人敬佩。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D.老师天天为我们备课、上课、批作业,真是微不足道。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近年来,由于我国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使信息网络得到了快速普及。
B、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汉语的规范化使用,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日前,中央财政已安排50亿元资金对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因大气污染导致的雾霾天气进行专项治理。
D、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众多的优秀人物活跃在襄阳的历史舞台上,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经久不衰的历史故事。
5、下面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始终保持敏感的好奇心,唯如此,才能时时捕捉到鲜活的生活素材。
②我们大家很清楚,作文无它途,唯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到生活中去,才能找到写作的广阔天地。
③当然,我们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用心去思考,用思考去像磁铁一样吸附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事物,使之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④只要我们做到了留意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我们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文。
⑤我们还要把眼睛和心思放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或感兴趣的方面上,这样才会有独到的体会和感受,写出来的文章才不会内容空洞、思想贫乏。
A、④①③⑤②B、②①③⑤④C、②④①③⑤D、①③⑤②④6 、名著导读。
( 2分)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名著中的这两句话中的“他”是指,他的最大梦想是。
7、古诗文默写。
常恐秋节至,。
,猎马带禽归。
迷津欲有问,。
欲济无舟楫,。
晴川历历汉阳树,《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也被抓走的句子是,。
中轩敞者为舱,。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柯蓝告诉同桌,她和最要好的朋友廖淼吵架了,心理很不舒服,想去主动和解,又怕没面子,左思右想不知该怎么办?假如你是柯蓝的同桌,你会怎样设身处地地劝说她主动去和朋友和解呢?(2分)9、最近几年,全球各地地震频发。
从汶川到海地,从智利到玉树,给全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惨重损失。
请你参加下列活动。
①学校准备为玉树受灾民众举行一场爱心捐赠,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②假如你是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致一个简短的开幕词。
(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30字)③如果你要办一期关于地震常识的版报,请你为这期板报再设计两个栏目。
栏目:地震前兆,,。
④假如一位灾区的同龄人在网上发帖,地震造成了他的父母悲惨离世,自己也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你准备怎样跟帖留言。
三、阅读与欣赏。
(一)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
( 4分)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的景色(2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二)文言文对比阅读。
(11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益:长进。
③损:减损。
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
⑥视:看,比照。
⑦化:融和。
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赐好说不若己者13.下列四组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则商也日益香远益清B、何陋之有吾死之后C、孔子云不知其子D、斯是陋室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4.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②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15、【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
【甲】段中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
16、【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不知其人,视其友”、“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涉及的都是“交朋友”的话题。
在“交朋友”方面你有怎样的个性化感悟?请联系文段的内容自选角度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答:(三)阅读《韭菜饺子》,完成17—21题(13分)韭菜饺子(徐立新)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
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候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之后,儿子便到屋里睡觉了,可母亲却没有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回来。
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好,好。
”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
母亲又说:“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
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之后终于找到了。
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
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这一切都做完了是凌晨3点多了。
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热乎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脸。
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
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
”“是呀,先吃,先吃。
”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7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18 、文章以“韭菜饺子”为标题有什么好处?(2分)19 、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请简要分析概括。
(3分)20 、文中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儿子想哭得原因有哪些?(3分)21 、读完选文后,你的内心一定有所感触,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3分)(四)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22—25题。
(13分)留在脑海深处的记忆①母亲年龄大了,记忆力严重减退,而且越来越严重。
常常手里拿着钥匙,她还在翻箱倒柜地到处找;拎着篮子出去买菜,碰上熟人,说上几句话,她会又拎着空篮子回来,把买菜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炉子上烧着开水,她怕忘,不敢出门,一边看电视一边守着,结果水烧干了,她还坐在电视机旁……②奇怪的是,母亲记得我的生日。
每年的4月15日,母亲都会打电话叫我回家,还不忘准备一大桌好吃的,每道菜都是我喜欢的。
我喜欢吃的点心和水果,她也一样不落地全买了回来。
母亲还记得我出生时几斤几两,记得我小时候生过几次病、打过几次针,记得我得过几次奖状,记得我每晚做作业到几点……可是,她却记不清,那时候她自己在做些什么。
③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母亲的记忆如此奇怪?只要是关于儿女的事情,她都记得;而关于她自己的,她都记不得。
④一次,我跟一位朋友晓林聊起这些事,晓林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⑤晓林的母亲70岁了,患有老年痴呆症,家人她一个都不认识了。
晓林站在她面前,她居然会问:“你叫什么名字?你是谁家的孩子?”疾病抹去了她脑海中所有的记忆……可是,有一件事,晓林的母亲却记得十分清楚。
20年前,晓林独自到外地打拼,母亲细细地为他收拾行囊,连牙刷、牙膏都塞进包里,恨不得把整个家都让儿子带上。
如今,20年过去了,母亲已经不认识儿子了,却始终记得儿子出发的时间,记得儿子行囊里装的每一样东西。
每逢家人搀扶她出去散步,不一会儿,老人家就急匆匆地要回家,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我儿坐下午两点的火车,我得送他到车站。
我得告诉他,背包夹层里有一小包土,水土不服时,用水冲了喝。
还有他喜欢吃的饼,我烙了几张放在包里,饿了就拿出来吃。
还有一双我亲手做的布鞋,累了就换上,穿着脚会舒服些……”似乎20年前有关送儿子所有的记忆,瞬间在她脑海里复苏。
此时的老年痴呆患者,好像又变成了当初那位对儿子千般不舍、万般挂念的慈爱母亲。
⑥每次听到母亲念叨这些旧事,晓林都眼眶泛红,心里像被一团棉花堵着,软软的,却又堵得他快要窒息一样。
⑦那天看新闻,看到马英九谈起自己的母亲。
马英九说:“母亲已经90多岁了,记性越来越不好,可是她老人家背古文很棒,《桃花源记》能一字不漏地背下来,《左传》也记得清清楚楚。
”原来,当初,母亲放弃工作,在家专心教子,这些文章都是那时她要求马英九背的。
如今,儿子已经记得不全了,90多岁的母亲却还能完整背诵。
⑧原来,天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
当岁月的磨砺和疾病的折磨损坏了她们的记忆功能时,她们会忘记自己的模样、忘记自己的年龄,可是,永远不会忘记儿女的琐事。
当年龄越来越大、记忆力越来越差时,母亲会本能地把“不需要”的东西从记忆里删除,只留下“宝贵”的东西存在脑海深处。
这些被留在记忆里的、被母亲认为宝贵的东西,往往都是关于儿女的。
⑨母亲这种选择性记忆,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爱。
她们是世界上最爱儿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