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3f2b58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1.png)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而儿童观则是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中的儿童观是我们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
下面,我将为大家归纳一下这个考点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考试。
一、儿童观的定义与内涵1.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儿童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和需求。
2.儿童是发展中的个体:儿童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成长变化,为他们提供适合的环境和条件。
3.儿童是具有潜能的个体:每个儿童都有无限的潜能,我们应该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4.儿童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应该关注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二、儿童观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1.尊重儿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严,关注他们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2.关注儿童发展:我们要关注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挖掘儿童潜能:我们要发现和挖掘儿童的潜能,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
4.因材施教:我们要关注儿童的个性差异,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
三、儿童观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考点1.儿童观的基本概念:考生需要掌握儿童观的定义、内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儿童权利:考生需要了解儿童的权利,包括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
3.儿童发展特点:考生需要掌握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特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4.儿童教育方法:考生需要了解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如尊重儿童、关注儿童发展、挖掘儿童潜能、因材施教等。
5.儿童保护法规:考生需要熟悉我国儿童保护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四、儿童观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案例分析案例:某幼儿园教师发现小明在画画时总是把颜色涂得很乱,于是耐心指导他,让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创作。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儿童观考点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儿童观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2a206a0531b765ce050814a8.png)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儿童观考点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儿童观考点,幼儿教师招聘笔试渐渐落下帷幕,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在招聘面试中,试讲或说课的过程是最重要的,但其他的细节问题也不容小觑。
今天幼儿教师考试网和大家分享一下儿童观这个考点。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幼儿是发展中的人是指幼儿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发展的过程。
幼儿不同于成人,正处于发展之中,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成长特点,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人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幼儿。
(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
幼儿发展的规律性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上,不同阶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身心特征,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依据幼儿教育目的,采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创设必要的教育环境,调控幼儿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①身心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正常情况下,幼儿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
②身心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幼儿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幼儿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从而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
③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人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
在学前期的不同时间内,幼儿的发展速度也不同。
幼儿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
关键期和危机期是发展不平衡的表现。
幼儿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年龄段,称之为“关键期”。
如果在这个年龄段为幼儿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就很难弥补。
幼儿教育教资考试综合素质知识:儿童观
![幼儿教育教资考试综合素质知识: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96709af0e87101f69f319529.png)
幼儿教育教资考试综合素质知识:儿童观儿童观所谓儿童观,就是对儿童的认识、看法和观点。
主要包括俩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儿童在人类社会中应享有的地位与权利,二是儿童期的意义、特点以及生长发展的形式与原因等。
古今中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背景所产生的儿童观也是不同的。
常见的儿童观有以下几种:(一)社会本位的儿童观社会本位的儿童观是指仅以社会(或者国家群体)的利益为标准看待儿童的地位和价值的观点:把儿童看做是国和家的财富,家族延续和传承的工具,未来的劳动者和兵源。
也就是说,社会本位的儿童观仅仅把儿童看做国家的附属品,其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因此,儿童是没有自己独立的价值的,不能享受任何权利,甚至基本的生存权也得不到保障。
例如:认为儿童是国家的财富和兵源,是国家繁衍的工具。
(二)个人本位的儿童观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使人们开始尊重个性,歌颂任性,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儿童逐渐被当成人来看待,并发现儿童具有与成年人不同的身心特点,从而初步形成了个人本位的儿童观。
其主要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的利益服务。
洛克的“白板”,卢梭的“自然论”,福禄贝尔“第一所幼儿园”,杜威“儿童的儿童中心教育”等都体现了这一观点。
例如:尊重儿童和儿童所有的各种权利,儿童一出生就具有一切道德的、理智的、身体的能力萌芽,教育机会均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三)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育人为本的涵义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实施幼儿教育的主导思想。
教育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是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2.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幼儿健康成长(1)以幼儿发展为本,提高身体素质(2)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智力发展。
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处于大脑开发,特别是语言、感知觉等发展的敏感期需要开展适宜的早期教育。
(3)一幼儿发展为本,促进人格健康发展3.优选保教活动方式,促进幼儿个性发展(1)以适当的教学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知识点
![《幼儿园综合素质》第一章 职业理念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cac42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12.png)
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教育观的概念:是指人们对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等教育要素及其属性相互关系的认识,还有人们对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关系的看法2.教育观的核心:教育的目的(确定正确的教育观,需要正确认识教育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教育活动的各种内部关系)3.素质教育的内涵:(1)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2)根本目的: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3)根本特征: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的教育(4)根本宗旨:提高国民素质(5)两个重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6)三大要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A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全面发展是理论依据,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并举,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性,教育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D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教育是核心,是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4素质教育的特点:全体,全面,基础,主体,发展,合作,未来5.素质教育的目标(1)总目标:全面提高国民素质(2)具体目标:A促进学生身体的发展B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C造就平等的公民D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品质E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F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G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6.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1)体上: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2)智上:开发幼儿智力(3)德上:促进人格健全(4)美上:培育美感,促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5)劳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适应学校生活做准备7.幼儿教育的特点:(1)生活化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应该源于幼儿生活,并贯穿于幼儿生活(2)游戏化游戏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能够满足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3)活动性因为幼儿的行为性和形象性的认知方式和认知特点,使得幼儿园课程必须以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性活动为其基本的存在形式和构成成分(4)保教结合性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都是保教合一的前提下进行的,保中有教,教中有保(5)先导性和启蒙性幼儿教育的启蒙性应该与学生的现实发展联系起来,启于未发,适时而教,循序渐进8.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1)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办园目标(2)提高院长和教师队伍的水平(3)将素质教育落实到教学之中(4)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培养幼儿的素质(5)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互相配合(6)加强教育改革、完善课程设置9.学前教育观的树立(1)热爱儿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2)尊重儿童:信任儿童,尊重隐私,鼓励儿童,帮助儿童建立信心,保护儿童自尊心,杜绝体罚儿童(3)全面教育儿童:德智体美诸多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制约(4)寓教于活动之中:为儿童提供操作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观察,散步娱乐等方面活动的机会,潜移默化教育儿童(5)教育要儿童化:教育要符合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儿童化,不能“小学化”“成人化”(6)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学前教育活动的成功有赖于全班集体活动,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的相互结合,相互补充(7)因材施教学前教育应该根据每个儿童的具体情况施于教育,扬长补短,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更好的成长(8)争取家庭配合要调动家长在儿童成长发展中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学前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第二节儿童观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以幼儿为主体,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1)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幼儿:①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发展具有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②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幼儿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④幼儿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幼儿是独特的人: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幼儿是独一无二的人(3)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独立性选择性调控性创造性自我意识性(4)幼儿是权利的主体:幼儿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幼儿作为拥有权利主体,并且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在保教实践中的应用(1)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本,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幼儿①以幼儿的个性为本②要在以幼儿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幼儿,遵循幼儿个性发展规律(2)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①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歧视幼儿②做到自觉学习,提高修养③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④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尊重个体差异⑤实事求是,奖罚分明⑥面向全体,点面结合(3)给幼儿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①实现角色转换②深入研究幼儿③构建独特环境④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强项(4)设计丰富多样的保教活动①保教活动的设计原则: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渗透性②保教活动的内容设计:启蒙性,生活性,参与性,游戏性,情境性等③保教活动的形式设计: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5)树立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意识①服务于幼儿的身心,提高其身心素质②服务于幼儿的学习③服务于幼儿的生活④服务于幼儿的终身发展,使教育成为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增强幼儿的适应能力第三节教育观1.新课程倡导的教育观(1)现代教师角色的转变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④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2)现代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①对待师生的关系来看,强调尊重,赞赏②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③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2.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即教师专业成长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①积极乐观的情绪②豁达开朗的心胸③坚韧不拔的毅力④广泛的兴趣(4)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①忠诚于人名的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团结协作精神④良好是师德素养4.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③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④专业能力的提高⑤教师的专业人格⑥专业自我的形成5.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①师范教育②入职培训③在职培训④师徒结对⑤同伴互助⑥自我教育6.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2)福勒和布朗关于教师成长的阶段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③关注学生阶段7.终身学习的必要性8.终身学习的意识①又不断学习的意愿②安排出一定的学习时间进行学习③把学习与工作改进、生活改进等联系起来④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学习的效率9.教师终身学习的内容①学会学习②通晓自己所学的学科,成为学科专家③学习有关教育的学问④学习信息技术10.教师终身学习的方法①参加系统的终身学习②参加校本学习③参加各类成人教育④借助媒体学习11.教师终身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②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③带动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整理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
![整理幼教《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c93f08dd844769eae109edbb.png)
《综合素质》幼儿园《综合素质》(幼儿园)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能够以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儿童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相关内容;了解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幼儿保护熟悉幼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教育法规,保护幼儿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幼儿教育工作中幼儿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2023年教师资格统考幼儿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考点
![2023年教师资格统考幼儿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cbb5b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8.png)
教师资格统考幼儿《综合素质》之职业理念考点考点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积极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主线特性的教育。
考点二: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提倡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所以在实行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
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我国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定受教育者成为有抱负、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认知特性、不同的欲望需求、不同的爱好爱好、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发明潜能铸造了个性迥异的学生。
因此,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充足发展学生的个性。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作为国力竞争基础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主线所在。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区别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主线所在。
考点三: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行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其实,“全面发展的教育”“身心和谐发展”,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要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这便是幼儿素质教育的内涵。
考点四:国家实行素质教育的基本规定1.面向全体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教育,要尽量面向全体幼儿,使他们在进入小学前就培养一些良好的习惯,掌握一些学习知识的方法。
幼儿综合素质考试复习资料1.2儿童观
![幼儿综合素质考试复习资料1.2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56d217345727a5e9856a61ac.png)
第二节儿童观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这一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内容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决定于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获得的发展机会也不相同。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社会发展史的考察指出,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城市和农村的分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旧的社会生产分工和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是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
人的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人的片面发展在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中发展到了极端的地步。
3,机器大工业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道路。
首先,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需要。
其次,机器大工业生产也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
因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创造了极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社会财富,缩短了劳动时间,使工人有物质条件、时间、精力去从事学习,发展自己。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制度条件机器大工业生产所提供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在资本主义社会并不能充分地实现。
只有消灭剥削,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全体劳动者提供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活动特别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指出: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性活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
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
教资幼儿科一《儿童观》必背知识
![教资幼儿科一《儿童观》必背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8d4a806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d.png)
儿童观
我国所倡导的儿童观:“育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念依据。
1.概念: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体力+智力+道德)
2.基本内容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根本途径)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重点,一定要背下来,并能灵活应用。
1.儿童是发展的人
①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②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2.儿童是独特的人
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
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
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①儿童和成人具有平等的地位和相同的价值;
②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4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
记忆口诀:二主独发。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15)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归纳(15)](https://img.taocdn.com/s3/m/dfe9032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c.png)
【综合素质】第一章幼儿园教师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全面推进一,素质教育思潮与实践背景的形成素质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我国许多有识之士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要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育为主。
二,价值导向与初步实验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基础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
”三,中小学乃至大学较大面积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阶段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到2020年)》(简称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1.教育对象的全体性2.教育内容的基础性3.教育空间的开放性4.教育目标的全面性5.教育价值的多元化6.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7.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8.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三):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把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起来,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手册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75500100029bd64793e2c3c.png)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高频考点速记手册第一章职业理念考点1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性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记忆口诀】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考点2 :““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幼儿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幼儿(1)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及个体差异性)。
(2)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幼儿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
2.幼儿是独特的人(1)幼儿是完整的人。
(2)每个幼儿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幼儿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1)在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2)任何教育影响必须经过幼儿的主动吸收、转化才能生效。
(3)幼儿认识外界是幼儿内部的主动活动的过程。
4.幼儿是自身权利的主体(1)幼儿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2)幼儿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
(3)幼儿作为权利主体具有特殊性。
考点3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
好课就在跟谁学(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
(3)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考点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e131ee20242a8956bece45f.png)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第二章儿童观考点归纳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的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3.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异化从而造成人的畸形发展而提出了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目标,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同时,他们也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实践过程。
2.幼儿全面发展教育(1)幼儿全面发展的含义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
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6c8728d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38.png)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1. 儿童的天性在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中,首先要理解并尊重儿童的天性。
儿童天生活泼好动,喜欢探索和学习新事物。
幼儿园教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儿童,不断激发和引导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发现和探索世界。
2. 儿童的个性每个儿童都拥有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幼儿园教师需要耐心倾听、观察和理解每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展潜能,健康成长。
3. 儿童的需求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还包括对儿童需求的关注和满足。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得到安全、关爱、尊重和合理的启发。
教师应当以儿童为中心,积极关注儿童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满足这些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4. 儿童的发展幼儿园教师要对儿童的发展有清晰的认识,理解儿童的发展阶段和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1. 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教育技能,了解儿童成长发育的相关知识,掌握幼儿教育的各项原则和方法,能够有效地教育和管理儿童。
2. 儿童观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特点,关爱他们,以专业的眼光和态度指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要重视儿童的需求,关注并满足儿童在情感、认知、社交等方面的需求。
3. 沟通与合作能力幼儿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家长、同事和学校管理层有效沟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儿童的成长。
4. 热爱和责任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儿童教育事业,怀着一颗爱心和责任感对待每个孩子,努力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5. 自我提升作为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参加相关专业培训,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养。
幼儿园教师的儿童观和职业素养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儿童观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希望所有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教师们,都能够用心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4cc7a7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f.png)
幼儿教师资格证考点归纳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是众多想要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跨越的一道门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下面将对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常见考点进行归纳。
一、综合素质(一)职业理念1、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在幼儿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理解幼儿教育作为人生发展奠基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2、儿童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关爱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
3、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
2、教师权利和义务熟悉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履行教师的职责。
3、幼儿保护了解幼儿合法权益的保护,掌握幼儿权利受到侵害时的救济途径。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师德师风热爱教育事业,具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关爱幼儿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
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的良师益友。
3、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四)文化素养1、科学常识了解常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知识,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人文常识熟悉中国和世界的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3、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学作品。
(五)基本能力1、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要义,准确分析和概括文章的观点和态度。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考点全梳理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考点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3e829f78d0d233d4b04e6903.png)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考点全梳理第一部分职业理念考点一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把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创新要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授人予鱼不如授人渔,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让学生学会,更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考点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1.儿童是发展的人。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④个别差异性(2)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2.儿童是独特的人(1)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3)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考点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0c5edf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1.png)
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一)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他们有发展的潜能和发展的需要,教师要给与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成熟和发展。
模块一职业理念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方向性和顺序性、连续性和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2.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教育观——素质教育稚性和全面性(一)素质教育的内涵(二)儿童是独特的人1.儿童是完整的人,教师要时刻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①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情感体验,关注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2.儿童是独一无二的,要注重因材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施教,促进全面发展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三)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儿童是教育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⑤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个体性和主动精神的教育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允许幼儿提出疑问、选择学习内容、方式,引导他们主动⑥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探索、创新。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四)儿童是权利的主体1、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学生,使每一个儿童享受人的一切权利和自身特有的权利,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幼儿,维护幼儿的权益,保护幼儿的安全。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一)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3、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学习生活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中尤为重要,我们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际2.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要想有所创新,必须以主动性地发挥3、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鼓励幼儿存疑、探索、获得主动认知。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生观”“儿童观”知识点归纳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中“学生观”“儿童观”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ff13bc6647d27284a73516f.png)
《综合素质》中“学生观” “小孩观”的知识点概括作者:刘珍珍根源:巨智教育在《综合素质》笔试纲领中,对中小学教师和少儿园教师的考试内容模块和要求是不完整同样的。
今日我们安徽巨智教育给大家概括下《综合素质》(中小学)和《综合素质》(少儿园 ) 中在教课对象方面的不一样要求。
在少儿教育中,教师要具备的是“小孩观”,着重地是“育人为本”,而在中小学教育中,教师要具备的是“学生观”,着重地是“以人为本”。
在《综合素质》(中小学)笔试纲领中,教师主要认识的“学生观”主要有四个知识点:第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第二,在教育教课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第三,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课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区、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点等鄙视学生。
第四,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合的教育教课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综合素质》(少儿园)笔试纲领中,教师主要认识的“小孩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第二,理解“育人为本”的涵义,爱少儿,尊敬少儿,相信每一个少儿都拥有发展潜力,保护每一个少儿的人品与权益。
第三,运用“育人为本”的少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少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区、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点等鄙视少儿。
第四,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合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少儿的个性发展。
教育观和小孩观的考点主要有:1.学生观的含义学生观是赐教育者对学生在教育教课活动中的性质、地位、特色和详细实践活动的基本见解与认识。
2.人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取全面而充足发展,在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都有均衡的发展。
主要表此刻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发展、社会素质的全面发展、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个性的充足发展。
2.“以人为本”的性质和含义( 1)性质:“以人为本”是一种一定人的作用和地位,重申尊敬人、解放人、依赖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2)详细含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保护生态均衡的前提下知足人的生计需要;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正公正的前提下知足人的发展需要;人与人的关系:在保护公正正义的前提下优良优酬、兼备公正;人与组织的关系:在自发与共享的前提下知足个人的发展需要。
2024下幼儿园教资重点笔记
![2024下幼儿园教资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8e30cf5d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b.png)
2024下幼儿园教资重点笔记一、综合素质部分。
(一)职业理念。
1. 教育观。
-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不能只关注个别幼儿的发展,要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教育活动中受益。
- 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各个方面,不能只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发展。
例如,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仅要有教学活动,还要有游戏、户外活动等,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全面发展。
- 素质教育是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如有的幼儿喜欢绘画,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绘画的机会和资源。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在游戏和手工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在幼儿园里,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
比如在故事教学中,可以让幼儿先说说自己对故事的想法,然后再进行讲述。
- 教学从“教会幼儿知识”转向“教会幼儿学习”。
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如教幼儿如何观察、如何思考等。
-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幼儿的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重要,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在探索、尝试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成长比最终的游戏结果更有价值。
-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还要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2. 儿童观。
- 幼儿是发展中的人:- 幼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即使幼儿现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也不能轻易否定他们的未来发展。
例如,有的幼儿在刚入园时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语言环境熏陶和引导,可能会有很大的进步。
- 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如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从直观形象到抽象逻辑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多采用直观的教具和游戏方式。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总复习知识点考点-儿童观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总复习知识点考点-儿童观](https://img.taocdn.com/s3/m/e4bedc8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e.png)
教师资格证《幼儿综合素质》总复习知识点考点:儿童观一、选择题1.范老师很少留意那些考试成绩一般的学生,而是把主要精力用于培养成绩优秀的学生。
范老师的做法()。
a.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b.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c.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d.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答案】d【解析】教育公正强调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
2.王老师得知红红偷了同伴的玩具,没有当着全班幼儿的面批评红红,而是把红红红叫到办公室耐心引导。
王老师的做法()。
a.正确,幼儿需要赏识b.不正确,幼儿是有个性的人c.正确,幼儿需要尊重d.不正确,幼儿是有发展潜能的人【答案】c3.老师在组织游戏时,发现有孩子开小差。
老师应采取的措施是()。
a.点名批评,制止这种行为b.继续游戏,完全视而不见c.大发雷霆,把幼儿赶出活动室d.轻拍幼儿,提醒幼儿集中精力【答案】d4.依据育人为本的理念,教师的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特长b.发展学生潜能c.尊重学生个性d.私拆学生信件【答案】d5.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张老师的做法()。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答案】b6.某幼儿园分班布置画展。
张老师精心挑选部分“好的幼儿作品”展出,李老师则将每个孩子的作品展出。
两位老师的做法中()。
a.张老师对,应支持优秀儿童的绘画表现b.李老师对,应支持每个儿童的绘画表现c.张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体现水平d.李老师对,班级画展需要平衡家长关系【答案】b二、材料分析题亮亮喜欢打人,经常有小朋友因此找王老师告状。
今天,小朋友们坐在餐厅等待吃饭时,明明经过亮亮身边,顺手戳了亮亮一下,亮亮还手打了明明一下。
这时,王老师经过,看见亮亮打人,一把抓住他,用力狠狠戳他的头,推得他直摇晃,并生气地说:“看你还打人!”见到此情景,小朋友纷纷数落亮亮曾经打了自己,王老师听后更生气了,她用力拍打亮亮的肩膀,同时生气地大声吼道,说“你真是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问题: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价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8bdc2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6.png)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知识点对于想要成为幼儿园教师的朋友们来说,通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在《综合素质》这一科目中,有许多关键的知识点需要牢记于心。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必背的知识点。
一、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能只关注少数优等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体、美、劳等其他方面的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二)儿童观1、幼儿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2、幼儿是独特的人,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3、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师观1、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要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2、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3、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要积极与社区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1、了解教育法的体系,包括宪法中的教育条款、教育基本法、教育单行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等。
2、掌握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和内容。
(二)教师的权利和义务1、教师享有的权利,如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等。
2、教师应履行的义务,如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
童观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教师资格考试之幼儿综合素质职业理念考点归纳:儿童观第二章儿童观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育人为本"的含义,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一个幼儿都具有发展的潜力,维护每一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
3.运用"育人为本"的幼儿观,在保教实践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
4.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保教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
它是指人的自我意志获得自由体现,人的各种需要、潜能素质、个性获得最充分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获得高度丰富等。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范畴。
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对人的异化从而造成人的畸形发展而提出了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并把它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同时,他们也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由可能向现实转化的实践过程。
2.幼儿全面发展教育
(1)幼儿全面发展的含义
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
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
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
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2)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的意义
①体、智、德、美四育的意义
A.体育
在幼儿个体发展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幼儿一切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同时,幼儿的健康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健康水平。
重视幼儿体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
B.智育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智力的早期开发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智育在开发幼儿智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智力品质,激发幼儿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启迪幼儿的智慧,帮助幼儿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认知,为其今后不断地、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创造新知识打好基础。
开发智力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对个体要求的需要。
C.德育
幼儿期是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对幼儿实施德育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
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代表着未来社会的文明程度,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民族精神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D.美育
美育通过艺术形象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幼儿的心灵,使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发展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并产生美好的情感和情绪体验。
②体、智、德、美四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发展中,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不能相互取代。
几个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
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否则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
二、育人为本
1.育人为本的内涵
育人为本是教育的生命和灵魂,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诉求。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人的当前发展,还要关注人的长远发展,更要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被育之人、育人之人,还要关注所服务之对象~一~国家和人民,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2.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主要目标
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教育与人的幸福、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以现代人的精神塑造人、以全面发展的广阔视野培养人。
第一,坚持德育为先。
第二,坚持教育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本。
第三,坚持学校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第四,坚持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导。
第五,坚持尊重个性和承认差别。
第六,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七,坚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
三、因材施教
1.因材施教的含义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要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2.因材施教的原则
(1)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2)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3)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
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
(4)教师不仅自己要分析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风格特点,促使学生把学习风格转化为学习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
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