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旅夜书怀》高考诗歌鉴赏_081d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优秀6篇《旅夜书怀》是由杜甫所创作的,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自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本文范文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杜甫《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篇一《旅夜书怀》[唐]杜甫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解释:1、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二句就近而小者写旅夜之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个人处境,连用“细”“微”“危”“独”四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旅夜独宿的情景,而且深细入微地传达出诗人孤寂悲凉的心情。
2、大江,指长江。
二句是就大而远者写旅夜之景,意象生动,境界壮阔,气势磅礴。
“垂”“阔”“涌”“流”四字,力透纸背,表现了诗人处于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平的感情。
3、二句反言见意。
正言之则为名实因文章而著,官不为老病而休,而以“岂”“应”二虚字反言之,则愈见其悲愤之情。
4、飘飘,不定貌。
沙鸥,一种水鸟,飞于江海之上,栖息沙洲。
二句以沙鸥自比,抒发漂泊流离中抑郁不平之气,用一问一答形式,愈见苍凉悲郁。
赏析:永泰元年(765)秋,杜甫由忠州(今重庆忠县)去云安(今重庆云阳)舟行途中夜泊时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穷愁潦倒,漂泊江湖,有志难骋的悲愤抑郁心情。
情调虽凄苦,却不衰颓。
壮阔的境界,磅礴的气势,反映出诗人在危苦穷促中依然能保持阔大眼界、旷远胸怀。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篇二《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⑴。
星垂平野阔⑴,月涌大江流⑴。
名岂文章著⑴,官应老病休⑴。
飘飘何所似⑴,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杜甫《旅夜书怀》全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文及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旅夜书怀》作者: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解】: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评析】: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
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
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
后半写“书怀”。
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
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杜甫《旅夜书怀》赏析1《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题解所谓“旅夜书怀”,就是在行旅的夜里抒写自己的胸怀或怀抱。
这首诗一向被认为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草堂以后,沿长江乘舟东下,秋天抵达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时所作。
但是,首先,诗中“星垂平野阔”句所描画的图景,与忠州一带的峡谷地貌不合。
其次,“细草”本是象征春天的景物,也与秋天不符,所以秋天写于忠州的结论是有疑问的。
那么此诗究竟写于何时呢?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在春天,二是在广阔的平野之中,三是在漂泊于大江上的船里。
同时满足这三条的,有如下两个时间:①大历三年(768)春天,杜甫离开夔州,穿过三峡后,向江陵(今属湖北)航行时。
②大历四年或五年春天,漂泊在湘江上时。
长江贯流的湖北江汉平原,和湘江沿岸的湖南平野,都能与“星垂平野阔”所描绘的空间相应。
但杜诗提及“大江”的二十多例子里,一个指湘江的也找不到。
所以,将这个事实和“细草”的春意,“星垂平野阔”的平野综合考虑的话,《旅夜书怀》诗的写作时期应该确定为大历三年春。
此前杜甫已经滞留夔州近两年,除因受到夔州都督柏茂琳的优待以外,大约也是为了等候朝廷任命新职。
因为作为夔州都督的柏茂琳,可能向朝廷推荐过杜甫。
但是,唐代宗没有起用他。
这时,他感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希望完全破灭了。
于是在这年的正月,五十七岁的杜甫下定决心离开夔州。
舟出三峡,顺着大江,进入江汉平原的江陵一带,他回想一生的坎坷遭遇和朝廷的黑暗腐败,抒发了“官应老病休”的愤激之情。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全诗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旅夜书怀》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原文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
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杜甫诗词《旅夜书怀》的诗意赏析《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旅夜书怀》【年代】:唐【作者】:杜甫【内容】细草微风岸,危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赏: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
这首五言律诗大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
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旅夜书怀》全文与赏析
《旅夜书怀》全文与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的诗作。
全诗如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开篇两句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高耸立的桅杆和孤独的夜舟相依相伴。
细草的柔弱与微风的轻柔,更加凸显出夜舟的孤独和漂泊无依。
这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诗人所处的环境,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千古名句。
繁星低垂,平野显得格外辽阔;月光随着江水涌动,滔滔不绝。
这两句展现出了一幅雄浑壮阔的景象。
然而,在如此广阔的天地之间,诗人却独自一人置身于这小小的舟中,更加强化了他的渺小与孤独。
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凄凉。
广阔的天地本应是充满希望和机遇的,但对于此时的诗人来说,却只是一片空寂和迷茫。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声名和仕途的感慨。
他认为自己的名声并非因文章而显著,而自己的官职却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免。
这其中既有对自己才华未被充分认可的愤懑,也有对官场黑暗和不公的无奈。
诗人一生追求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却始终未能如愿,心中的苦闷可想而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将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孤独漂泊的沙鸥。
沙鸥渺小而孤独,随风飘荡,不知何处是归宿。
这一比喻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和孤独寂寞的心境。
他在这茫茫天地之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只能像一只沙鸥一样,在风雨中飘摇。
整首诗以景衬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
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在艺术手法上,诗歌对仗工整,语言凝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深思。
从创作背景来看,这首诗是杜甫在离开成都草堂后,沿长江东下途中所作。
当时,杜甫的生活陷入困境,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心情极度苦闷。
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境遇下的真实写照。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旅夜书怀》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活象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旅夜书怀》赏析诗作于代宗永泰元年(765),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
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
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
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
后半写“书怀”。
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
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旅夜书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阁,月酒大江流。
名岂文章普,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因与严武意见不合,辞去剑南节度使幕府里的参谋和工部员外郎之职,回到草堂。
四月,严武病死。
五月,杜甫携家离开成都,经嘉州(乐山)、戎州(宜宾)、渝州(重庆)、忠州(忠县),于九月到达云安(云阳)暂住下来。
此诗作于舟经忠州一带的旅途中。
首联:“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写船行大江之中所见的景色。
白天,大江两岸,细草微风;夜间,船桅高耸,孤舟夜泊。
细、微、危独四字,将水陆两方面的景色包容起来颔联:“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再从岸上与江面人笔写景。
遥望天际(陆地),星垂如挂,星光灿烂,原野广阁,一望无际;俯视大江(江面),水流不息,波光荡漾,明月好像出没于大江之中。
承接上联,将秋天雄浑壮阔的大江景色展现了出来,为下面的秋思“书怀”埋下伏笔。
颈联:“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说自己知名于世难道是因为文章好吗?诗人素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由于受压抑长期不能施展,而名声竟因文而著,这是诗人迫不得已之事。
做官,因年老多病,便应该退休。
这是反话,诗人的休官不是“老”、“病”,而是受排挤。
这一联饱含愤慨之意!尾联:“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说自己这种飘泊无依的生活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一只飘泊无定的水鸟。
即景自况,以抒飘泊江流的感慨!这首诗前四句紧扣“旅”和“夜”,后四句紧扣“书怀”,情由景生,景由情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抒发了他因不得志而郁郁寡欢、孤凄潦倒之感。
《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旅夜书怀》原文和赏析【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
【赏析】岂:难道。
著:显著。
我的声名,难道是想借文章而显著吗?我的官职,是该随我的老病而退休了。
作者表示自己胸怀坦荡,并不把世俗名利放在心上。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鉴赏】肃宗乾元元年关内大旱,杜甫举家迁移到成都,后由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推荐,任官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便乘舟东下,途经渝州(重庆)、忠州(今四川忠县)一带,此诗约作于永泰元年(765)。
前半首写旅夜情景。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两岸细草,月夜中一只桅杆高高的孤舟停泊着。
这里的“细草”、“孤舟”已不仅仅是实景,而是寄托着杜甫当时凄凉的心境。
接着,“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平野上空星星闪烁,如直垂大地,使平野更呈开阔;波涛汹涌中托出一轮明月,大江在激流中浩荡东去,好一派雄浑开阔的气象。
象一首乐曲,开头是轻盈中微呈幽怨,接着奏出了阔远、悠扬的旋律,使读者进入到一个辽阔的境界。
抑和扬,近景和远景,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夜晚景色。
然而诗人写阔大的景色,只是用来衬托他当时孤寂的心态。
和他在《江汉》中所写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一样,也是用开阔的景象来反衬他孤单无告的心境。
诗的下半首是抒怀。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一个人的名声卓著,难道是由于他文章写得好?年老多病,做官应是退休了。
这两句诗写得很含蓄,对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从深层来理解它。
杜甫满怀经邦致世的抱负,但无法施展。
所以,这两句诗实际上是杜甫内心深处的慨叹。
也是在《江汉》中诗人写道:“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明明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满怀抱负的诗人,最后只落得象飘零在天地间的沙鸥一样,孤单无依。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及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可是一首相当经典的古诗呀!咱们先来看看原文: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嘿,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想象一下,在那微风轻轻吹拂的岸边,细细的小草在那晃悠着。
而江面上呢,孤零零地停着一艘高高的船,那船上的桅杆啊,高高耸立着,在这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突出。
这画面是不是一下就出现在您眼前啦?我记得有一次,我去江边散步,也是这样一个有点微风的晚上。
岸边的小草就跟诗里写的一样,轻轻摆动。
不远处的一艘小船,安静地停在那里,桅杆笔直地立着。
那一刻,我突然就特别能感受到杜甫写这诗时的那种孤独和寂寞。
再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哇,这景象多壮观!星星好像低垂在广阔的平野之上,月亮倒映在奔腾的江水中,随着江水涌动。
那场面,简直让人惊叹!我曾经在一个郊外的夜晚,躺在草坪上看星星。
周围特别安静,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看着那满天的繁星,真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就像这天地间的一粒尘埃。
当时我就想到了这句诗,那种辽阔和苍茫的感觉,真的是难以言表。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在这儿感慨自己的名声居然是因为写文章得来的,而当官呢,却因为年老多病而罢休。
这得多无奈啊!咱们想想,要是咱们辛辛苦苦工作,结果因为一些不可抗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心里得多难受。
最后“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把自己比作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飘来飘去,没有依靠。
这让我想起有一回我在海边,看到一只海鸥独自在海面上飞翔,周围没有同伴。
它飞呀飞,不知道要飞向哪里,那种孤独和迷茫的感觉,就跟杜甫诗里写的一模一样。
整首诗啊,杜甫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还有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把那种孤独、漂泊的心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里既有壮阔的景象,又有深沉的情感。
咱们读的时候,仿佛能看到杜甫站在那江边,望着远方,满心的忧愁。
这就是《旅夜书怀》,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古诗。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杜甫《旅夜书怀》译文及赏析
旅夜书怀
江湖静守夜,萤火虫点点。
披衣闲坐窗,思量深远天。
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
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
译文:
夜晚宁静,江湖守护着它,萤火虫在点点灯火。
我披着衣裳,闲坐在窗前,思索深远的天空。
月光明媚,清晨曙光初现,江鸥唱着晚风中的烟雾。
书窗中多出了一份思念,空旷的山岭更加令我惆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作者以自然的景象和宁静的心境,表达出思念的情绪。
诗中“披衣闲坐窗”,“月明清晨曙”,“江鸥唱晚烟”,“书窗添思愁”,“空山倍惆怅”等字句,描绘出
了夜晚的宁静景象;而“思量深远天”,“书窗添思愁”,“空山
倍惆怅”等字句,则表达出了作者思念的情绪。
诗的语言优美,抒情动人,给人以宁静、淡然的感受。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旅夜书怀》诗词赏析
一、诗歌主题
《旅夜书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佳作,主要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漂泊之感,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全诗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诗人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
二、艺术手法
1.情景交融:杜甫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使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情感的载体,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2.象征手法:诗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句,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3.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三、意象解读
1.“旅夜”:诗人通过对旅途中的夜晚进行描绘,展现了漂泊中的孤独和无助。
2.“平野”、“大江”:这些意象象征着广阔无垠的自然,与诗人的孤独形成对比,突显了诗人的渺小和无助。
3.“星垂”、“月涌”:这些意象既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激昂与不屈。
四、创作背景
《旅夜书怀》创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携家人从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
当时国家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自身也面临生活困境,这种背景下,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苦闷无法排遣,只能通过诗歌表达出来。
综上所述,《旅夜书怀》一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巧妙的艺术手法、丰富的意象和特定的创作背景,展现了杜甫卓越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
《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旅夜书怀》是我国唐代杜甫诗人所作,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旅夜书怀》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旅夜书怀》全文与赏析
《旅夜书怀》全文与赏析杜甫的《旅夜书怀》是一首意境深沉、情感真挚的佳作。
全诗如下: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孤寂的画面。
微风吹拂着岸边的细草,高高耸立的桅杆和那孤独的夜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细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仿佛诗人自身在这茫茫天地间的处境。
而那高耸的桅杆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某种坚守和执着,但在这寂静的夜晚,只有这一艘孤舟相伴,更凸显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是全诗中最为壮阔的景象描写。
繁星低垂,原野显得格外辽阔;月亮倒映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涌动而起伏。
这样的景色,本应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但在诗人的笔下,却透露出一种无尽的苍凉。
辽阔的平野和奔腾的大江,反而衬托出诗人的渺小和孤独。
在这广袤的天地之间,诗人如同沧海一粟,漂泊无依。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
诗人认为自己的名声并非因为文章而显赫,而自己的官职却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免。
这里既有对自己才华未被充分认可的无奈,也有对官场黑暗和不公的愤懑。
诗人一生追求的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的打击下,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以沙鸥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之感。
沙鸥在天地间孤独地飞翔,不知道何处是归宿,这正是诗人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诗人一生坎坷,四处漂泊,此时的他感到自己就像那只沙鸥一样,孤独、迷茫、无助。
整首诗以景衬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悲愤和无奈。
诗中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诗人深沉的情感,让人读来不禁为之动容。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对仗工整。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组对仗不仅在形式上整齐美观,而且在内容上相互映衬,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同时,诗人运用了以景寓情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色之中,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澜。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旅夜书怀》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也是杜诗五律的名篇,历来为人称道。
作品原文: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⑴,危樯独夜舟⑵。
星垂平野阔⑶,月涌大江流⑷。
名岂文章著⑸,官应老病休⑹。
飘飘何所似⑺,天地一沙鸥。
词句注释: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⑶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⑷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⑸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⑹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⑺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白话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创作背景: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作品鉴赏: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旅夜书怀诗词鉴赏
旅夜书怀诗词鉴赏《旅夜书怀》赏析第1篇【诗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
【意思】名声岂能是因文章而显著?做官老了,理应退休。
唉!如此飘泊的生活象什么?正象天地间一只孤独的沙鸥。
【赏析】声名哪能因文章好而显著,官职就该因老病而辞休。
这里诗人用反语,含蓄地表明自己本欲立志报国,然而却以文章出名,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自己确实年老又多病,但休官的原因却不在此而在于受人排挤。
接着用一设问句,自问自答:漂泊的生涯同什么相似?就象天地间一只漂泊的沙鸥。
借飘零的沙鸥自喻,抒发内心无依,孤独漂泊的伤情。
字字含泪,十分感人。
【全诗】《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①危樯:船上高高的桅杆。
②“名岂”二句:这两句立意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抱负,却长期被压抑,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不是诗人的心愿。
诗人休官主要原因不是老和病,而是因为受到排挤。
【鉴赏】经历了几年的辗转漂泊,在朋友的资助下,诗人好不容易在成都郊外建造了一处简单的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所,也度过了几年相对平和安定的生活。
但客居在外,自己的遭遇总是和他人、和朋友紧紧相连。
永泰元年(765)正月,诗人辞去了节度使参谋职务。
同年四月,他的好友严武去世。
这样,他在成都赖以生存的所有条件都失去了。
失去了一份糊口的职务,更失去了他长久依存的好友,他只能如一只飘零的大雁,携雏另觅新的居所。
于是,他带着家人离开生活数年的成都草堂,乘舟东下,漂泊岷*、长*流域。
这首诗作,便作于诗人飘零途中。
*岸,细草绵绵,微风轻拂。
*边,是一叶扁舟,高高的桅杆正孤独地耸立,一如诗人此番孤独地心绪。
细味此句,不觉感受到诗人的寄慨遥深之处,在写景背后,是诗人的情感在支撑这片诗境。
那微风轻拂的,又何止是细细的草儿,那是天地间渺小的一个个体——诗人,更是诗人那颗脆弱的心。
旅夜书怀 赏析
旅夜书怀赏析
老杜写这首诗的时候啊,那心情肯定是复杂得很。
诗的开头“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你看,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一下子就把那种孤独的氛围给造出来了。
细草在微风里轻轻晃悠,孤孤单单的小船就停在岸边,那高高的桅杆啊,就像一个孤独的巨人似的。
感觉杜甫当时就像那只小船,在这茫茫的世界里没个依靠。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哇哦,这两句真的是绝了。
星星垂在广阔的平野之上,月亮就随着大江的水流涌动。
那场面,就像一幅超级宏大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可这么美的景色里,又透着杜甫的那种渺小和无助。
他看着这么大的天地,自己却漂泊无依,心里肯定是又感慨又难受的。
再看“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老杜这时候有点发牢骚啦。
他心里肯定在想,我难道就因为文章写得好才出名的吗?这官当不下去了,就说是因为老了病了才不干了。
其实啊,我们都知道他心里的苦,他是有大抱负的,可这世道不让他施展啊。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读到这的时候,真的是有点心疼杜甫呢。
他就像那一只在天地间飘来飘去的沙鸥,没个安定的地方。
沙鸥多自由啊,
可杜甫的这种自由是被迫的,是无奈的。
他在这旅途中,看着周围的一切,想着自己的一生,那种孤独、失落还有不甘,都在这一句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就像是杜甫的一场内心独白,他把自己的境遇、心情还有对这个世界的看法,都揉进了这些诗句里。
每读一次,就好像能看到那个在旅途中孤独的杜甫,对着夜空、对着江水,倾诉着自己的心事。
他的诗就有这种魔力,能让我们穿越千年,去感受他当时的喜怒哀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教学参考
0914 1427
杜甫《旅夜书怀》鉴赏
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公元七六五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
这首五言律诗大概是他舟经渝州、忠州一带时写的。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象江岸细草一样渺小,象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
前者写宜于表
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
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