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一、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1.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确立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 汉朝初期基本沿袭秦制;汉武帝时期,皇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确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4. 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彼此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5. 两宋时期,形成“二府三司”体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

另设置台谏掌监察。

6. 元朝,形成一省二院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长官,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

7.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8.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

1. 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2. 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3.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5. 宋朝,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这些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线索十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
科技文艺
时间
科技
文学
两汉
造纸术
汉赋、乐府诗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朝 清朝
建安文学、田园诗、南 朝骈文、南北朝民歌
印刷术、火药、 赵州桥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火药用于军事、《梦 溪笔谈》
宋应星《天工开物》 《永乐大典》
唐诗 宋词、元曲
小说
《四库全书》
史学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水 利 灌
线 索 九 : 中 国 古 代 农
线 索 八 : 中 国 古 代 历
线线线 索索索 七六五 ::: 中中中 国国国 古古古 代代代 的历的
线 索 四 : 中 国 古 代 的
线 索 三 : 中 国 古 代 选
线 索 二 : 中 国 古 代 经
中 央 制 度
地 方 治
线 索 一 : 中 国 古 代 政
两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金朝:大定之治 清朝:康乾盛世
线索六: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战役和起义
商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秦朝:陈胜、吴广起义;楚汉之争 东汉:黄巾大起义 三国两晋南北朝: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唐宋:黄巢起义;靖康之变;岳飞抗金 明清:戚继光平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李自成起义;雅克萨之战;白莲教起义
中 国 古 代 《
中 外
史 历
史 纲
线 要
中 国
索 史
部 分
梳 》
( 第
课理
·
1-15
思 想 领 域
科 技 文
线 索 十 三 : 中 国 古 代
线 索 十 二 : 中 国 古 代
货 币 演 变
市 场 发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1、春秋战国:2、秦汉:统一国家的建立3、三国两晋南北朝:4、隋唐:5、宋元:6、明清:专题一先秦文明【单元综述】中国境内至少在170万年前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

经过漫长的岁月,原始人类完成了从氏族、部落到国家的发展。

公元前21世纪,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奴隶社会经历了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发展和西周的强盛,到春秋时期开始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变革,中国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到了封建社会的转变。

【知识网络】大变革时代军事上: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的标志,水利工程政治上:思想上:时期:表现专题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秦汉) 【单元综述】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的时期。

政治方面,从国家制度来看,秦始皇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强化皇权,建立了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统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到汉代,统治者继续采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地位。

从地方制度看,否定了分封制,实行了郡县制,而西汉初年,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

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虽然时战时和,但是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形式主要有:战争、和亲、迁徙、设机构。

对外关系方面,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方面,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史学有杰出成就。

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知识网络】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秦王扫六合”建立起我国巩固灭亡:秦末农民战争政治:创立制度文化:,作为全国通用的文字经济:思想:民族:北;南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政治:颁布,削夺侯国经济:将收归中央,统一思想:军事:汉武帝大一统措施造纸术:前期发明,东汉改进。

数学:《九章算术》医学:华佗与麻沸散;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文学:司马迁《史记》秦汉文化汉朝的民族关系汉元帝时,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汉武帝时,;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笔记]高三复习中外历史基本线索

[笔记]高三复习中外历史基本线索

高三复习中外历史基本线索高三复习中外历史基本线索0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

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

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

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中国古代史线索简表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①农业:耕作方式:石器锄耕;土地制度:井田制。
②手工业:青铜时代;冶铜、冶铁、制瓷、丝织等。
③工商食官,手工业、商业由官府控制。
官府垄断;
文字发展。
春秋战国
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①政治——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同时也推动了民族融合,各国变法。
②经济——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井田制逐渐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秦的统一;
秦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中朝”和“外朝”、郡国制、“七王之乱”、推恩令、察举制。
①农业:(无)
②手工业:冶铁、炼钢、制瓷。
③商业:秦汉统一对商业发展的影响;汉朝商业发展概况;丝绸之路。
①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汉武帝尊儒措施。
②文化:《九章算术》、《氾胜之书》、张仲景;汉赋;书法;绘画。
①政治——中央集权加强,由政权并立到逐步统一。
②经济——封建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已南移。商业繁荣、市民阶层扩大,民间文化迅速兴起。
③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④思想——儒学思辨化(哲学化),发展为理学。
⑤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全面繁荣,影响深远。
宋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魏晋
南北朝
民族大融合时期: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①思想:儒学受佛、道挑战
②文化:《齐民要术》;书法、绘画。
隋唐
封建社会繁荣时期:
①政治——封建国家统一强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农业发展;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外经济交流频繁。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华民族漫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线索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淀。

从原始社会的形成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再到隋唐盛世和宋元明清的兴衰,中国古代史呈现出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命运。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阐述中国古代史的不同阶段及其基本线索。

一、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21年)1. 原始社会的形成和发展(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2100年)人类最早生活在原始社会,凭借狩猎、渔猎和采集维持生存。

随着农业的出现,人类逐渐过渡至农业社会,并建立起最早的氏族和部落组织。

2. 夏、商、西周时期(约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发端。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个王朝,商朝以商汤建国,西周时期实行封建制度,王朝更迭。

3.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东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阶段,周朝衰落,列国混战。

春秋战国时期有众多历史名人如孔子、孟子等,也有著名的兵家、儒家等思想学派形成,为后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奠定基础。

二、封建社会和帝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1368年)1. 秦汉帝国的崛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实行郡县制、均田制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制度改革。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历史名人和文化繁荣,但也存在着统一分裂的局面。

3. 隋唐帝国的辉煌(公元581年-公元907年)隋唐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帝国之一,隋炀帝统一南北,隋朝建立后倾向统一中央集权,随后唐朝取代隋朝,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

三、宋元明清时代(公元960年-公元1840年)1. 宋朝的兴衰(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北宋南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新的高度,以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特征,但战乱频仍导致南宋灭亡。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中国历史基本线索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三国(220—280年) 曹魏(220—265年):洛阳、曹丕 蜀汉(221—263年):成都、刘备 东吴(222—280年):建邺、孙权 西晋(265—420年):洛阳、司马炎 东晋(317—420年):建业、司马睿(顾恺 之、王羲之)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宋、齐、梁、陈(建康)南方经济 北朝:北魏(孝文帝改革)、 东魏—北齐 (《齐民要术》 西魏—北周
北洋军阀统治 袁世凯独裁 军阀割据混战(黎元洪、段祺瑞、 府院之争) 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任)、护国运 动、护法运动、袁世凯复辟、《二 十一条》、张勋复辟、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1、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 (1919—1927年) 2、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 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五代辽宋夏金元907—1368 五代(907-960年)(后梁、后唐、 后汉、后晋、后周)政权更替频繁 十国:割据、相对稳定
北宋(960—1127年):开封(汴京) 陈桥兵变、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禁 军、文臣当地方官、澶渊之盟、靖康 之变、王安石变法、 南宋(1127—1279年):临安(杭 州)、赵构、岳飞、韩世忠 程朱理学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沈括与“十 二气历”、三大发明、宋词、《清明 上河图》
(2)战略相持:诱降、奴化、三光、 掠夺 汪伪政权、 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皖南事变 枣宜会战(张自忠) 豫湘桂战役 国统区的独裁统治和经济掠夺 百团大战 根据地建设(三三制、减租减息、整 风)
(3)战略反攻: 中共七大(1949年春、延 安、毛泽东思想) 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 日、9月2日)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1.原始社会(170万年前——前2070年)(1)原始人群: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2)氏族公社:山顶洞人、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文化2.奴隶社会(前2070年——前476年)(1)形成:夏(前2070年——前1600年)(2)发展:商(前1600年——前1046年)(3)鼎盛: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如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礼乐制等,是疆域空前的文明古国。

(4)瓦解:春秋(前770年——前476年)3.封建社会(前475年——1840年)(1)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前475——前221)、秦(前221)、西汉(前202)、东汉(25)(2)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3)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隋(581)、唐(618---907)(4)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907-960—1271--1368(5)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朝(前期)1368—1644入关--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春秋:应运而生——战国:初步发展——秦朝:遭到打击——西汉武帝:正统思想——魏晋南北朝:面临挑战——隋唐:新发展——宋明:新体系(理学)——明清之际:批判继承,构建起具体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维新变法:利用——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文革十年:全盘否定并政治化——改革开放后:正确认识和继承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地主阶级:继续把儒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农民阶级:洪秀全对儒家思想的利用,将儒家大同思想与西方基督教义以及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理论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赋予儒家思想新的内容,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后----继续受冲击,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学校不读四书五经,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约公元前
1300年
约公元前

商 1600年

夏亳
商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一、商朝建立:
公元前1600年,汤灭夏,建立商朝
二、国家体制:内外服制
1、“内服”和“外服”
“内服”:商王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 (今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外服”:间接管辖的畿外之地(四方) 内外服关系: • 商与方国存在松散的联盟关系 — 方国联盟 ― 商王是共主 • 方国的向背影响商朝的兴衰
2、地位: • 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 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 • 与文献和考古资料结合,印证商朝为信史
c)典型: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存 i. 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址 ii. 发掘石制和骨制的生产工具 iii. 出土了很多青铜器和玉器的礼器和祭器 d)折射的历史 i.社会分化已经很明显 ii.居民的生活以农业为主 iii.已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iv. 具有了显著的国家特征 e)作用: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1)工艺成熟,数量众多 典型:司母戊鼎
(2)以礼器为主,专用礼典、祭祀活动 (3)青铜器的功能:
身份地位的象征、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
2、商朝的农业
马永铜盉(盛酒器,商代后期) 从中可以透视到哪些历史信息?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二) 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 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的文字。
商卜狩猎的牛胛骨
这是一块完整的牛胛骨。 牛骨长32.2厘米,宽19.8厘 米,正面刻辞四条,背面2 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 刻辞所记内容为商王武丁 狩猎、祭祖和当时的天象。 这片刻辞巨大完整,是研 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 象的重要资料。
三、青铜时代(夏、商、西周)

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的主干知识和基本线索我们将中国古代史分为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五条线索进行一些分析和提示:一、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问题古代政治史在20C历年高考中比较突出的地位已经作了提示。

从教材看,古代政治主要呈现为两个主要问题,当然,从这两个主要问题中还可以衍生出更多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扎实地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要点以后,灵活的思考和运用。

1.统一与分裂古代历史上,统一和分裂这一对矛盾长期存在。

但是,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第一,先秦时期中国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国家发展的早期阶段,或称为“部族国家”阶段,它的政治、法律和选官制度,都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用分封制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世卿世禄制作为各级政权的基本管理方式。

这些问题教材中没有展开,我们只需将它作为理解下面的问题的背景即可。

西周的分封制是古代部族国家发展的最完善的形态,到了西周末年,分封制度危机,王室衰微,中国政治进入到一个大变革的时期。

向统一的中央集权过渡的历史进程也逐渐展开。

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朝觐和纳贡。

诸侯之间为争夺土地、人口、霸权而频繁战争,大量的诸侯国在这个过程中被兼并。

到了战国时期,整合为七个大诸侯国,在一定的意义上,是一种局部的统一和集权。

战国时期,统一的因素更加明显。

在政治上,教材涉及了两点:其一,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逐渐强大,与东方六国的战争兼并和统一的含义日益突出,直至发展为前3世纪后期的统一战争。

其二,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际上准备了统一后的新的中央集权的行政模式。

当时各诸侯国普遍的出现了县制取代世卿世禄的情况。

在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商业发展,各地区的联系加强。

在思想意识上,韩非子提出了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通过战争和经济交流,中原的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联系和融合的趋势加强,为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至前221年,秦赢得了统一战争的最终胜利,并在全国普遍推行郡县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此进入统一和中央集权为主的阶段。

中国古代史分类线索

中国古代史分类线索
(1) 政权更替频繁,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先后经历了三国(魏、蜀、吴)鼎立、西晋的短期统一、东晋十六国的对峙、南朝(宋、齐、梁、陈)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的对峙。最终由北周统一北方,为隋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 政治制度:士族制度。魏晋以来,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了士族制度。东晋时期得到充分发展。东晋南朝时,士族的势力很大,他们在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经济上占有很多土地和劳动力,文化上崇尚清谈。当时的皇帝都得依赖士族支持。由于士族日益腐化,南朝末年,士族势力逐渐衰落,庶族地主逐渐取得政治地位。
第一单元 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
【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3)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都超过了前代水平,表现在外来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南北作物相互推广、种植区域扩大、手工业部门增多,除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矿冶业发达外,还出现了新兴的棉织业,城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3) 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魏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政治上迁都洛阳,采取汉族地主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上改革鲜卑旧俗。孝文帝的改革,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的改革,不仅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更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
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的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也都有远古人类的遗迹。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以后华夏族主干。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战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共17张PPT)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 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 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 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一条鞭法
明朝 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分摊在田亩上,征银两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摊丁入亩
清朝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线索十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
隋唐
印刷术、火药、 赵州桥
唐诗
贾思勰 《齐民要术》
书法:“书圣”王羲之 祖冲之圆周率 《禹贡地域图》 绘画:顾恺之
孙思邈、 《唐本草》
僧一行测算本 书法:“颜筋柳骨” 初子午线 绘画:“画圣”吴道子
宋元 指南针、活字印刷
术、火药用于军事、 宋词、元曲
《梦溪笔谈》
司马光 《资治通鉴》
王祯《农书》
明朝 宋应星《天工开物》 《永乐大典》
司母戊鼎 陶瓷业
纺织业
原始社会:养蚕缫丝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丝织品远销欧洲 隋唐:出现缂丝技艺 宋朝:棉花传入中国 元朝:黄道婆革新防治技术 明清: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原始社会 陶器
秦朝 兵马俑
东汉 青瓷
魏晋 白瓷
唐朝 唐三彩
宋朝
五大名窑、 瓷都“景
德镇”
元朝
青花瓷 (彩瓷)
明朝
斗彩、五 彩
清朝
粉彩、珐 琅彩
思想领域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阴阳家 法家
代表人物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墨子 邹衍 韩非
思想主张 思想核心“仁”;施行“仁政”,恢复周礼;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等 性善论;提倡“仁政” 性恶论;隆礼重法 辩证法;无为而治 崇尚逍遥自由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提出了“尚贤”的政治主张 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思想

中国古代史线索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线索知识点归纳

1979 改革 农村: (农村: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责任制; 城市: 城市: 国企改 革)
19821997 邓小平 理论 十二、 (十二、 十三、 十三、 十四、 十四、 十五大) 十五大) 十五大 确立为 党的指 导思想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制 度
19 19 97 99 香 港 回 归 澳 门 回 归 台 湾 问 题
1、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导火线: 2、时间:1914-1918 、时间: 3、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根本原因: 政治发展部平衡 4、交战双方:三国同盟(德、意、 、交战双方:三国同盟( 奥匈) 三国协约 三国协约( 奥匈)VS三国协约(英、法、俄) 5、战役:凡尔登战役 、战役: 6、结果:三国同盟战败 、结果:
1、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时间: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世界格局取决于经济 经济取决于科技 2、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 第三次科 3、特点 、 技革命 4、影响 、
(二)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
新 中 国 成 立 (1949-1956) 新民主主义巩固时期 (1956-1966) 探索社会主义时期 (1966-1976)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49
1951 西藏 和平 解放 (时间、 时间、 时间 意义) 意义)
1950-1952 土地 改革 (文 件、 意义) 意义)
1953-1957 “一五” 一五” 一五 计划 (成 就)
1954 1953-1956 第一 部宪 法 三大 改造
1958 大跃 进、 人民 公社 化运 动
原因、 原因、 最大的冤 案、结束 标志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50年代 年代 70年代 年代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线索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形成、发展与衰落,强调“文明发展史观”。

一、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政治、经济、思想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原始社会:原始人群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蓝田人:(距今100万-65万年)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我国境内最有代表性的原始人群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开始: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左右◎旧教材18000年) 旧石繁荣:半坡氏族(距今五、六千年)黄河流域新石河姆渡氏族(距今6000多年)长江流域父系氏族: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四、五千年)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对立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走向解体:黄帝时期:部落战争、黄帝打败炎帝、蚩尤炎黄结盟,构成华夏族主干相关传说尧舜禹时期:禅让制:部落联盟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禹治水尧舜禹时期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主和奴隶两大阶级形成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前2070-前1600年)政治:禹建夏朝启承父职,破坏禅让制,王位世袭桀暴虐、夏朝被商汤灭亡。

经济:铜器没有用于农业生产、农具有木制耒耜、石刀蚌镰有原始水利灌溉技术。

发展:商朝(前1600-前1046年)政治:汤建国。

盘庚迁殷。

(前1300年)奴隶制残酷:刑法残酷“人祭”、“人殉”经济:农业:种植黍稷麦稻桑麻、奴隶集体耕作畜牧业:饲养猪牛羊马狗手工业:青铜器制造文化:天文历法:有日食、彗星、哈雷彗星、太阳黑子记录文字: 甲骨文鼎盛:西周(前1046-前771年)政治:1.武王建国继承文王事业发动讨商战争牧野之战来商,建立西周2.周初实行分封制,巩固政权3.后期厉王贪暴、国人暴动、共和行政(前841年)4.末期王室衰微,犬戎族来西周(第一个被少数族灭的)经济:井田制—西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性质: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农业发展,作物品种包括后世的大部分手工业分工细,“百工”;丝织业发展;青铜铸造技艺成熟;工商食官,官营手工业发达瓦解:春秋(前770-前476年)政治:平王东迁(前770年);大国争霸、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改革经济:开始使用铁(钢)、牛耕,生产力显著提高私田增多,鲁国“初税亩”、齐国“相地而衰征”,封建剥削方式产生,井田制瓦解手工业、商业文化:老子、孔子、《诗经》、数学(九九)封建社会开端:战国﹙前475-前221年﹚政治: 战国七雄;变法运动(商鞅变法)经济:农业:推广牛耕、铁器,兴修水利(都江堰);土地私有手工业:冶铁,私营手工业发展商业:私营商业兴起,重农抑商政策文化:科技:《甘石星经》(最早)《黄帝内经》司南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文学艺术:屈原楚辞《离骚》夏、商、西周(前21世纪至前8世纪)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经济1、农业:刀耕火种,耒耜助耕、青铜农具二个发展阶段。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和 烟 火 在 13 器传入欧洲后,
(2)唐朝末年,火药
世 纪 传 入 阿 对欧洲的火器制
火药 开始运用到军事领
——
拉 伯 地 区 , 造和作战方式产
域。
14 世 纪 初 又 生了巨大影响,
(3)宋元时期,火药
经 阿 拉 伯 人 推动了欧洲社会
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传入欧洲 的变革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名称
概况
对中国的作用
传播
对世界的影响
(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技术成
就,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巨大贡献。
(2)四大发明在中国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总结 (3)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丝绸之路对四大发明的传播提供
了重要途径;四大发明在传播过程中或传播到当地后,都得到了
国航海事业(郑
阿拉伯国家, 的开辟和资本主
针 (2)北宋末年,指 和 下 西 洋 ) 和 海 后来又传到欧 义国家的殖民扩
南针应用于航海 外贸易的发展

张创造了条件)
事业
微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名称
概况
对中国的作用 传播
对世界的影响
(1)唐朝时,中国人
中 国 的 火 药 中国的火药和火
已经发明了火药。
西汉 巩固 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 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
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 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
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统治的 交流与交融,推动了统
隋唐 完善 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三省 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
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济、社会的发展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

中央集权的四大焦点 1)皇权与相权 2)中央与地方
3)思想的控制
4)官员的选拔
从周朝到秦帝国的社会大变革、社会大转型
经济
政治
思想文化 民族关系
西周
(原型)
东周 (转型)
秦朝 (定型)
转型的实质: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大变革、大转型.
主要 代表人物 学派 儒家 法家
道家
主要思想
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锁国, 影响),康熙帝抗击_____入侵.
特点:经济交流 汉唐之际的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明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从“______”到“_______”
_________制(特点: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体制
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______为典型)
君 创建 三点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 巩固 汉承秦制、_________制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线索 神话与考古(内容、意义)、文明的特征、核心地区
青铜器(功能)和甲骨文;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 法探究历史 礼乐制度(目的、内容、作用、发展) 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汉初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泥活字印刷、火药武器、梦溪笔谈 几何原本的翻译;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 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四库全书及狱 西周起源(敬天保民明德)——春秋战国创立(孔孟 之道)——秦朝遭打压(焚书坑儒)——汉初逐渐复 苏(黄老思想)——汉武帝时代发展并确立正统地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富国强兵
要,受到当政者欢迎;
促成统完成.局限性:
专制独断、严刑峻法,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中国古代史历史线索
①早期人类:元谋人、北京人、蓝田人
原始社会(170万—前2070年)②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
大汶口文化、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③工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弓箭
①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夏朝(前2070—前1600年)②奴隶制国家机器建立1600—前1046
③使用铜器,有了“夏历”(甲骨文、青铜器、酿酒)
①分封制和井田制①春秋(前770—前476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②西周晚期使用铁器东周②战国(前475—前221年)
③“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
①建立中央集权制,颁布秦律
221—前207)②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206—前202)
③焚书坑儒,实行暴政
西汉(前202—公元9年)新(9—25年)东汉(25—220年)
十六国(304—439)北朝(439—581)魏(220—266)西晋(266—316)
263年东晋(317—420)南朝(420—589)
三国蜀(221—263)280年
吴(222—280)
东魏北齐
北朝(439—581):北魏
西魏北周隋(581—618)
589年
南朝(420—589):宋(刘裕)齐梁陈
五代(907—960):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唐朝(618—907)
十国(907—979):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
辽(916—1125)金(1115—1234)1234年
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6)元朝(1271—1368)明朝(1368—1644)夏(1038—1227)1227年
清朝(1644——1840——1912)。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中华文明的源泉。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史(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1840年)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前21世纪以前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1世纪—前5世纪)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公元19世纪)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朝代歌谣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先秦时期1.夏( 约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2.商( 约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

3.周( 约公元前1046~249年)①西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史称西周。

②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ⅱ.战国(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二)秦汉时期1.秦( 公元前221~207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2.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①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东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的统治,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刘备据西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公元229年改成皇帝,建立吴国。

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2.晋①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政治方面: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二、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1、古代思想文化的概况: 中华文明起源……商朝……西周……东周……两 汉……宋……明……清
时代变化与儒学内容及其地位变化间的关系
1)中华文明的起源(神话传说): 2)商朝的青铜器和甲骨文: (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 ) 3)西周的礼乐文化 4)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秦汉至明朝前期,中国科技发明领先于世界其 它国家。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 经济发展(3)对外交往,民族融合的加强(4) 继承前代文化的成就(5)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 明朝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明落后 于世界。原因:(1)封建制度衰落(2)文化专 制(3)闭关自守(4)西方制度先进,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5)人文主义、理性主义促进了科技发 展。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1、民族融合的基本概况:
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宋元……明清……
1、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融合的开始,通过经济文化 交流和频繁的战争,华夏族和其他民族(如北:匈奴; 东:胡;西:戎;南:越)逐步融合,这为统一的多 民族国家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2、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北:匈奴;南: 越) 3、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北:匈奴; 西:西域;西南:西南夷和百越) 4、魏晋南北朝:多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 双向的民族融合)。 5、隋唐: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民族融合的范 围更广,数量更多(如西北:突厥、回纥;东北:靺 鞨;西南:南诏、吐蕃),形式多样(战争、设机构、 册封、和亲)。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3、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意义:
意义: ⑴有利于少数民族的进步。 ⑵有利于国家的巩固和统一。 ⑶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⑷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了民族凝聚力。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1、古代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 西汉……唐朝……宋朝……明朝……清朝……
西汉——开辟丝绸之路(汉朝对丝路的管辖——西域都护府) 唐朝——丝绸之路全盛,唐文化在东西两线的吸纳与辐射
(唐对丝路的管辖、丝路上往来的商人、经济文化的交流、遣唐使、 东亚文化圈)
宋朝——海上丝绸之路(丝路繁荣的原因、宋对贸易的管辖、著
名的港口、交往的国家和贸易物品、意义)
明朝——朝贡贸易(特点、影响) 清朝——从海禁到闭关锁国(海禁——开禁——闭关,影响)
专题四: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2、古代对外关系的特: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评价: 消极: ①政治: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 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经济: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和发展。 ③文化: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限制古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
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距今1万年前后……西周……东周……三国……南北朝时期南 朝……宋朝……清朝…… 1)原始农耕: 2)西周井田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东周)经济领域的变革:
3)三国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 4)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情况: 5)宋朝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6)康乾盛世时期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农业、手工业、商 业):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历程:
①商鞅变法建立县制,法家思想; ①初步形成: (战国) ②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②正式建立: (秦朝) ③加强: (西汉) ③推行内外朝制、刺史制、“推恩 令”、 “独尊儒术”、察举制;
④完善: (隋唐) ⑤强化: (宋朝) ⑥发展: (元朝) ⑦顶峰: (明清)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
2、中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评价: 在封建社会初期(以积极为主):促进农业以及 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如商鞅变 法),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 序,巩固封建统治。 后期(以消极为主):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使自然经济长期延续,这是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 要经济原因之一。
• 专题1 • 专题2 • 专题3 • 专题4 • 专题5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经济发展 古代民族关系 古代对外关系 古代思想文化
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问题
一、集权体制的发展 二、选官制度的沿革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1、中央集权体制的概念: 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特点是地方政 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 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 概念。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具体说就是 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 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
二、中央集权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两大基本矛盾及发展趋势: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2、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
战争:民族间掠夺战争、民族间征服战争、 平定民族叛乱的战争。
和平:和亲、册封、设置机构管辖、民族 改革;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3、民族融合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 ①友好交往是主流 ②中心是扩大汉族文化的影响,是少数民族封 建化的进程。 ③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大统一又促 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古 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④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 统一体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3、对儒家思想的正确认识:
在封建社会形成和上升阶段,儒家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加 强中央集权,发展封建经济,缓和阶级矛盾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 作用,在封建社会衰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过消极影响。 儒家思想在当今世界上仍有巨大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中包 含着许多合理的因素:如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强调宽容,做人的讲节气、道德,主张建立宽松、 和谐、协调的人际关系,既为当今政治家治国执政提供借鉴,也 为平民百姓确立为人准则和社会交原则提供了依据。 儒家对维 护家庭人际关系的和睦,保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 别是在当今商品经济激烈竞争、尤其是尔虞我诈、不正之风泛滥 的社会环境中,儒家所强调人对社会的义务、责任感、和谐的内 聚力,尤其引起人们的重视。
5)汉初的黄老思想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6)宋朝程朱理学及活字印刷、火药、《梦溪笔谈》: 7)明朝中期后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意义: 8)清朝文化典籍的整理与编纂 (四库全书)及文字狱: 9)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春秋……战国……汉朝……宋 朝……明朝……)
专题五: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2、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世界地位变化及其原因:
6、五代辽宋夏金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 展。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少 数民族政权积极汉化(如辽:契丹、耶律阿保机; 西夏:党项族、元昊;元:蒙古族、忽必烈),此 外,民族间的和战、民间交流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元的大一统,疆域空前辽阔,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 融合(汉疆民族大迁移、回族的形成、对西藏、台 湾的管理)。 7、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注重同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蒙古、新疆、西 藏、东北、西南、台湾),加强对我国边疆地区的 防卫与管辖(册封、设机构、设台湾府),多次粉 碎分裂企图(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统一台 湾),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1.政治思想方面:儒家思想辐射东亚,远播西方。对越南、 朝鲜、日本等国影响深远,形成儒家文化圈(史实)。启蒙 运动中,伏尔泰将儒家的哲学思想、政治理论、道德伦理、 人性观念、社会法则等加以综合研究,建构了一套对西方社 会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新的社会学说。中国文官制度特别是科 举制度对西方文官系统的形成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推动作用。 1570—1870年的300年间,西方国家出版的有关介绍中国文官 制度与政治制度的书籍竟多达70种。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梳理
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
是以农耕经济为生产方式,以中央集权为制度特征,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价值观。 ①中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端,内陆幅员辽阔、资源丰 富,分布有大规模的江河流域和肥沃平原。②天然的广 阔内陆有利于政治上的整合,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 家。③肥沃的土地丰富的内陆资源,为相对封闭的自给 自足的农本经济提供了天然根基。④在世界文明史上, 古代中国具有罕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上的连续性 与稳定性,这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⑤ 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不是历史发展与区域文明形成的唯一 决定性因素,但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因素。
①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 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明清时,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 上升。 ②外贸政策由开放到闭关。 ③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主,而以加强友好往来为主。 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最精美的工艺品、丝绸 和瓷器,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相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 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 ④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 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 ⑤外贸促进了民族融合。 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 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三、选官制度的沿革
先秦:世袭制 魏晋南北朝: 秦朝:军功爵制 两汉: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隋唐:科举制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1)夏朝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 2)商朝的内外服制(方国联盟): 3)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
4)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以商鞅变法为典型):
5)秦朝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的创建 : 5)汉朝(汉承秦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6)隋唐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以及科举制的创建: 7)宋朝文官体制的建立: 8)元朝的行省制度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上海设县: 9)明朝的内阁制度: 10)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