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合肥二模语文《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解说

合集下载

2021高三语文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含解析

2021高三语文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含解析

2021高三语文人教版一轮学案:第二部分专题七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含解析第二讲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错误!1.宏观把控,综合分析.古代诗歌阅读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但是其综合性明显加强,答题时需要全面分析诗歌。

2.体察入微,着眼细部.命题者经常会在细微之处设置陷阱,经常采用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牵强附会等方法设误。

3.关注选项,辐射全诗。

命题者设置的四个选项,其内容大多是正确的,对于解决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和理解全诗内容具有积极作用。

错误!选择题和主观题只是题型的区别,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

因此,答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仔细分析、认真比对,找到命题人设置选项的设误点,就可以顺利作答。

设误点1:词句理解有误释义命题人往往故意曲解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望文生义、以今律古等。

对此,考生应在总体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逐字逐句理解诗句。

典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劈头自问,暗含诗人无所事事的烦闷。

B.三、四句用“古树”象征着和杜甫的友情像古树一样长青。

C.一、二句是主观情绪的抒发,三、四句转向客观景物的描绘。

D.最后两句是说为了解除思念就跟随汶水一路南行.解B项,三、四句只是写生活环境,句子理解有误.析1.阅读下面这首元词,完成题目。

念奴娇朱唏颜倦怀无据。

凭危阑极目,寒江斜注。

吴楚风烟遥入望,独识登临真趣.晚日帆樯,秋风钟梵,倚遍楼东柱。

兴来携手,与君更上高处.隐约一水中分,金鳌①戴甲,力与蛟龙拒。

拟访临幕清夜鹤②,谁解坡仙神遇。

断壁悬秋,惊涛溯月,总是无声句。

胜游如扫,大江依旧东去。

注:①金鏊:传说大海里的神龟.②鹤:古人认为是一种神异的鸟,故称仙鹤。

2018二模题汇编:诗歌(学生)

2018二模题汇编:诗歌(学生)

2018年北京高考二模题汇编(诗歌鉴赏)一、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写诗人隐居山中,在苍茫的暮色中关闭柴门,远望余晖。

B. “鹤巢松树遍”写鹤在松林中到处筑巢,表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C. 尾联写渡头炊烟升起,人们采菱而归,与颈联形成鲜明对比。

D.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惬意的生活,但又透露出落寞的心情。

16. “渡头烟火起”一句中借“烟火”表明有人家在山中生活。

下列诗词语句没有..运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3分)A. 几家烟火依村步,何处渔歌似故乡。

(司马扎《晓过伊水寄龙门僧》)B. 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

(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C. 水曲山隈四五家,夕阳烟火隔芦花。

(徐积《渔父乐》)D. 更九衢、烟火近元宵,闻嬉笑。

(刘仙伦《满江红》)17. 王维与陶渊明都擅长写田园山水,在描写景物上各有特色。

请结合本诗和下面诗句加以分析。

(6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18.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文的一大特色。

如《桃花源记》:“土地平旷,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②,鸡犬相闻。

”再如《兰亭集序》:“此地有③,茂林修竹,又有④,映带左右。

”又如《苏幕遮》:“⑤,芳草无情,⑥。

”这些景物描写都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心情。

二、虞美人•无聊陈维崧①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

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

好风休簸②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

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

②簸:摇动。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2018二模题汇编:文学作品阅读(教师)

2018二模题汇编:文学作品阅读(教师)

2018年北京高考二模题汇编〔文学作品阅读〕一、冬天和春天老何和那个八岁的小孩子成了一对儿好朋友。

小孩子背个鼓囊囊的大书包,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从这里路过,瞅上老何几眼就匆匆走开了。

老何觉得这孩子有意思,这天,他站在路边,两手背在身后,问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来,漆黑的眼珠子忽悠转一下,反问老何,先说你是哪村的吧?老何就故意逗他,我问你哩!你先说,你是大人!好,我是这村的,你哩?你说这村的,我怎么没见过?小孩子将一根手指抵住嘴唇,目光盯在老何脸上,盯得很深。

老何笑着反问小孩子,说你吧,你哪村的?小孩子说,俺也是这村的!老何又故意沉起脸,说,哦,那你放学为嘛不回家呀,跑这么远?那孩子嘴角绽出一缕浅笑,踮起脚,伸手朝西一指,说,喏,那是俺家养鸡场。

老何朝西边眺望。

目光所及,横几排低矮的屋舍,旁边戳几间红砖房,都隐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

如今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养殖场,养鸡养鸭,养猪,也有盖家具厂、板材厂的,一家子就吃住在厂里。

老何喜欢黄昏来村西遛弯,就因为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相对清静一些。

自从和小孩子相识后,老何早上也来村西遛弯了。

他对老伴说,村西真是个好地方,对了,还有一个小孩子哩,他每天上学都从那儿过,嘿,像咱小孙子。

老伴笑话他是想孙子想疯了,见到小孩子就说像你孙子!老何撇撇嘴,想说什么,又把嘴紧紧抿住了。

一个小孩子怎么对他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老何似明白,又不明白。

晚上,老何接到了儿子进生的。

天凉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去城里住几天。

他和老伴非常高兴,比什么都高兴。

没过几天,老何和老伴就从城里回来了。

一进屋门,老何一甩手,就将那只鼓囊囊的大皮包扔到了沙发上。

真不该去!他发狠地说着,一歪屁股坐在另一只沙发上。

呸,咱贱——老伴倚住床沿儿,两手按住胸口张大嘴喘粗气。

从村北的公路上走回来,她有些累了。

你,你值当发那么大火呀?咱就,就当没这个儿子!又说,都是进生做不了大梅的主儿呗!纯粹一个窝囊废!老何狠狠地骂,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气,鼻头涨红得像酒糟鼻子。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备考高考】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题雄州①驿(宋)蒋兴祖女②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

白草黄沙,月照孤村三两家。

飞鸿过也,百结愁肠无昼夜。

渐近燕山,回首乡关归路难。

【注】①雄州:今河北雄县。

②蒋兴祖女:宜兴(属江苏)人。

父蒋兴祖,靖康时阳武令,金人入侵时死于国难。

其女被金兵掳去,北行途中作词题于雄州驿。

驿:古代专供递送公文的人或往来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1)“朝云横度,辘辘车声如水去”渲染了作者北上时的氛围,也点明了出发的时间是在________,词的上阙主要用了________的抒情手法。

(2)况周颐《蕙风词话》评此词“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请结合下阙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1)早晨;情融于景(借景抒情)(2)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④“回首乡关归路难”,写北上途中,不断南望,再次抒发对故乡的留恋,想起归路艰难,更突出了南归无望的凄恻。

【解析】【分析】(1)本题为填空题型,比较简单,从“朝云”可知是早晨。

第二问,考查对词的上阙抒情手法的理解,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用典抒情、借事抒情等。

从“朝云横度,白草黄沙,月照孤村”可知用的是情融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

(2)本题“寥寥数十字,写出步步留恋、步步凄恻”就是结合下阙分析诗中蕴含的凄恻之情。

①“飞鸿过也”,写北雁南飞,反衬自己被掳北上,突出了对故乡的留恋。

②“百结愁肠无昼夜”,用夸张手法写北上途中的愁苦之深,突出了被迫远离故乡,前途难测的凄恻。

③“渐近燕山”,一个“渐”字既描写接近金人领土的过程,又突出了内心的煎熬,离故乡越来越远,离敌国越来越近,可谓步步留恋、步步凄恻。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Word版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二轮复习文档: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Word版含答案

专题四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唐]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

②其那:怎奈。

鉴赏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为诗人的写怀之作,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平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

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

“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

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至暮年,处境维艰。

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优选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石鼻城①苏轼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①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写曾经是古战场的石鼻城,如今一派太平的景象,路上行人各自奔忙。

B. 颔联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用“新险”“残山”突出石鼻城地势险峻。

C. 颈联写“暗月朦胧”“奔河苍茫”,形象地表现了“独穿”“愁渡”的黯然迷蒙。

D. 尾联写向西南行进,风景逐渐优美,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

(2)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

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答案】(1)B(2)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解析】【分析】⑴本题中,颔联的意思“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所以“新险”“残山”是不同行进方向的人的感受。

故选B。

⑵本题中,“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其实是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要多方位把握,这首诗的意思:现在祖国统一了,但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依然闲不住,石鼻寨对北方人来说,是刚涉秦岭的险要之处,可对经剑阁栈道而来的蜀人来说,只不过是小丘陵。

在月色朦胧中渡过奔腾的渭河,渐向西南,风景渐变,修竹萧萧,流水潺潺。

由此可概括为答案为:①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②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③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5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5及答案 精品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古诗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5)及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得胜令四月一日喜雨张养浩万象①欲焦枯,一雨足沾濡②。

天地回生意,风云起壮图。

农夫,舞破蓑衣绿;和余③,欢喜的无是处。

注①万象: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现象。

②沾濡(rú):润湿,润泽。

③和余:连同我。

一说即“余和”,跟着一齐欢唱。

1.下列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从侧面写出了降雨前后作者的不同心情。

B.三、四句,作者以纤细的笔触,通过对天地、风云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这场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它的重大意义。

C.“农夫,舞破蓑衣绿”描写了农夫披着蓑衣在雨中狂舞,哪怕把蓑衣舞破也在所不惜的欢乐情景。

D.“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字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E.“无是处”是说没办法、不得了的意思,表现了作者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

2.这首小令的诗眼是什么?全曲是如何来表现诗眼的?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参考答案】1.BD[B项“纤细的笔触”错,三、四句对雨后广阔的宇宙空间的变化做了大笔勾勒,纤细的笔触和一景一物的描绘是难以表现这场雨的重大意义和带来的巨大变化的。

D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化静为动,写出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的勃勃生机;而“舞破蓑衣绿”中的“绿”则是说蓑衣因旧而枯黄,如今因雨仿佛得以返绿,并不是真变绿,只是借此表达了喜悦的心情,故选项有误。

]2.(1)诗眼是“喜”。

(2)①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雨后大地又有了生机、一切在风云突起中变得壮观雄奇,寄寓喜悦之情。

②直抒胸臆,通过写农夫起舞和作者自己的欢喜直接表现诗眼“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匡衡字稚圭,东海承人也。

衡射策甲科,调补平原文学。

元帝初即位,乐陵侯史高以外属为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前将军萧望之为副。

望之名儒,天子任之,多所贡荐。

高充位而已,与.望之有隙。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带解析1

语文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模拟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4.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学生版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学生版2018海淀二模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日近觚棱①,秋渐满、蓬莱双阙。

正钱塘江上,潮头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②去,琼玉琚玉佩鹓③鸿列。

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

天下事,吾能说;今老矣,空凝绝。

对西风慷慨,唾壶歌缺④。

不洒世间儿女泪,难堪亲友中年别。

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

【注释】①觚棱,宫殿的屋角瓦脊。

②天上,指朝廷。

③鹓,古代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

④唾壶歌缺,《世说新语》中说,王敦酒后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用如意击打唾壶,壶口尽缺。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想象友人即将赴任的临安,宫殿在阳光照耀下高大壮丽,似蓬莱般令人神往。

B.“正钱塘江上”两句,写江水气势磅礴,银白色的浪花奔涌着向前,极具画面感。

C.下阕开篇四个短句急促有力,“能”与“空”凸显了词人激切、无奈的矛盾心绪。

D.“不洒”两句说的是,莫因离别流泪而难为情,应如世间孩童般真实地表达心意。

16.本词结尾“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通过想象离别后的情景来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3分)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B.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C.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郑文宝《柳枝词》)D.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严仁《鹧鸪天·惜别》)17.本词与下面的诗歌都写送友人赴任,它们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内容加以分析。

(6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词说“丈夫儿、富贵等浮云,看名节”,屈原在《国殇》中也歌颂了将士们死而无悔的气节:“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及答案: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21页)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与模拟单元重组卷习题及答案: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21页)

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时间:100 分钟满分:121 分一、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 2 题。

(11 分 )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黄昏,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②数州信息断,愁坐正书空。

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 (殷浩 )被废,在信安,整天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 咄咄怪事 ?四字而已。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 .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凄惨情形;用) “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凄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严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况,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辛。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焚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暖和的盼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愁、对失散的亲人深切惦念而又无从着力的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混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穷交困、惦念亲人、愁苦无奈、悲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答案CE分析 C 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焚烧的情形,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形; E 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表现。

2.诗歌的第二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情形?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6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诗歌第二联描绘了傍晚云乱、风急雪紧的情形。

(2 分 )诗人借景抒怀,经过描绘飞雪的状态,表现诗人在战乱之中心里的凄凉; (2 分 )同时响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绘室内情形和抒发诗人感情作铺垫,有益于突出诗歌伤时感事的要旨。

(2 分 )分析从题干给出的信息看,本题共分二问。

第一问中抓住“乱云急雪”两个光景,将之串通概括即可。

第二问中,就“意图”的剖析,应从写作手法下手,剖析作者所要表现的感情,因为“雪”在此联中是第一次出现,又要考虑与标题的对应问题。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各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各地最新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部分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 题。

关山月鲍君徽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

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

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

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

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4.下列对过首诗的赏析,不恰当地两项是( 5 分)()()A 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问和地点。

B.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恩”表达成卒的思乡之情。

D.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成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E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15 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6 分)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14.D、E (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满分5分)【解析】D项,“侧面描写”“让敌人‘晾'表现戍卒杀敌报国的勇猛”错误,诗句写战马听到鼓声而震惊后退来表现战争带给百姓的灾难之深。

E 项,诗人发出的是对和平的呼唤,不是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15 【解析】回答问题可以根据诗句的内容进行,比如可以分析七、八句和九、十句分别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哪些内容。

七句,用了比拟的修辞,写草木的悲鸣;八句,用了衬托的手法,用风沙使对方军营变暗来写唐军生活的艰辛。

以此分析九、十句即可。

七、八句,用比拟、衬托的手法( 1 分)表现边地的荒寂悲凉和戍卒戍边的艰辛。

( 1 分)七句,用边地草木的悲鸣来衬托北风的猛烈;八句,用沙暗虏营来衬托唐军的艰辛。

( 1 分)九、十句,用夸张、比拟的手法( 1 分)描述戍边征战的困苦( 1 分)。

诗人写“佩剑凝霜”用的是夸张的手法,写“旌旗疲惫”用的是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困苦。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安徽省安庆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2018 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 二模 )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率先掌握铜冶炼技术之后,华夏民族逐渐发展出闪烁着民族文化精神和鲜明美学特质的金属艺术。

金属艺术熔炼着民族历史。

《左传》记述,夏朝君主夏启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鼎,刻以各州形胜之地和奇异之物,以一鼎象征一州,于是九州定鼎成为夏王问鼎天下的标志。

金属艺术凝聚着技术进步。

汉代长信宫灯不仅外观精美雅致,更是一件科学性、艺术性与实用性高度结合的艺术作品: 灯壁可开合转向,以调节灯光的强弱和方向; 灯烟经执灯宫女铜像右臂进入中空的体内,再进入盛水的灯座中,避免污染空气。

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巧妙独特的艺术构思令人叹为观止。

金属艺术也承载着一文化交流。

唐代墓金舞马街杯银壶就是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物证。

汉代丝绸之路带来中亚和西亚的金银器加工技术,与中原的技法交流融合,在唐代达到新的高度。

得益于精湛的捶探技法,银壶上骏马的细节才能表现清晰,口鼻眼的轮廓、躯干的肌肉线条都历历可见,形象呼之欲出。

而皮囊形的壶身,显然是借鉴了游软民族的器物形制。

能工巧匠们萃取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华,创造出国宝级艺术珍品。

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发展,我国古代金属艺术的工艺技巧日趋精湛,作品更加注重装饰性,强调复杂的手工技法,艺术风格越来越华丽繁复。

加之金属属于贵重材质,特别是黄金和白银是古代稀有的材料,用金银等加工制成的金属艺术品,更是华美珍贵的质料与精致繁复的技艺的结晶,具有市场和艺术的双重价值。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世界的现代化进程,科技的飞速进步、机械化大生产的普及使得各类金属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通信的发达和国际交往的频繁使得东西方艺术风格交流碰撞,追求简洁‘几何化的现代审美风格逐渐风靡。

而对于传统手工艺价值的反思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随之兴起,当代金属L 术在手工艺与机械工艺的碰撞之下应运而生。

‘当代金属艺术一方. 面重视体现传统手工艺的审美价值,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对非完美的宽容、对过程的展示和对感性的释放; 另一方面不断汲取机械工艺的优长,将新材料、新技术引入金属艺术创作,使金属艺术创作的材质从传统拓展到各类合金乃至综合材料,金属艺术工艺从传统发展到先进机械工艺乃至3D打印等。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 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 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 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颔联和颈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答案】(1)C(2)①颔联借景抒情。

借山风落石、月侵静楼,营造清冷寂静的氛围,委婉表达了诗人寓居他乡的悲凉痛苦之情。

②颈联引典(借典)抒情。

重门击柝,暗喻战争战事;“无衣”“同袍”以待战事,含蓄表达诗人对时局纷乱的忧虑。

【解析】【分析】(1)C项,“比如‘白雾昏’……采用了比拟手法”错误,“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而“白雾昏”意思是白雾缭绕让山间日色如昏,“白雾昏”既没有拟人,也没有拟物,所以没有采用比拟手法。

故选C。

(2)“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颔联中主要写了山风、落石、静楼、月等景物,这是描写山上夜中的见闻,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结合诗歌的注释“诗人移居夔州”可知,诗人借这些清冷之景抒发了旅居他乡的悲凉之情,这是借景抒情;“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结合注释可知,“击柝”和“无衣”都使用典故,“击柝,敲梆子巡夜。

寒雨中偶赋二首赏析 [22《雨中》片断赏析]

寒雨中偶赋二首赏析 [22《雨中》片断赏析]

寒雨中偶赋二首赏析[22《雨中》片断赏析]《雨中》的最大写作特点就是用词考究,耐人寻味。

师:下面请大家朗读孩子们想办法帮助姑娘的段落,画出写他们想办法的三个近义词,并联系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用?(生自读课文、圈画词语)师:谁说说你是画的哪三个近义词。

生:我画的三个词语是说、叫道、喊。

师:你认为作者用得好吗?为什么?请联系课文认真思考,看这三个词语能不能互换?(生自读思考)师:三个词语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生:我认为不能互换位置。

因为从听话的距离看,姑娘在身边,只要说就能听到,小朋友们在周围,要大声叫才能听得到,而小伙子在远处汽车的驾驶室里,只有大声喊才能听到。

师:好,你从听话者的距离分析,有道理。

生:我认为从说话的目的看也不能调换顺序。

第一句说话的目的是安慰,声音要轻,所以用说:第二句说话的目的是号召,声音要大些,所以用叫道;第三句说话的目的是警戒,所以声音要更大,所以用大声喊。

师:大家看看,几个词语,我们就品出了这么丰富的内涵,可见我们读书要把自己的心放到课文中去,反复读,反复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在用词造句上也费了相当的工夫。

这告诉我们写文章一定要精心选择词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真实感人。

师:这一节该怎么读,才能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呢?请大家自己读读,反复体会。

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互读评议。

(生自读体会、互读评议)师:谁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并抓住说、叫道、大声喊引导)师:是谁叫他们这样做的呢?如果你在场会怎么想、怎么说呢?(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略)师;下面请大家默读写其他人的内容,想一想写了那些人?你认为这些词用得好吗?为什么?思考好了同桌互相讨论。

师:谁告诉大家,这一节分别写了哪些人?各用什么词来写的?生:写了小伙于、老爷爷和过路的人,写小伙子用笑了、跳下、捡,写老爷爷用走下、捡,写其他人用来、捡。

师:找到近义词了吗?能不能对调位置呢?为什么?生:近义词是跳下、走下、来,位置不能对调。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安徽合肥市第一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熟云归岫②,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尘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尽参差③到夜深。

【注】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西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 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 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 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同:在两首诗歌中,诗人都借“梦”表达了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以“剑”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

异:何诗在悲愤中见绝望,辛词于悲愤中显壮怀。

何诗借“前世梦”“匣中剑”表达自己一身才华于世无济的悲愤,满心抱负无力回天的绝望。

辛词借“挑灯看剑”,“梦回”沙场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悲愤中有壮怀。

【解析】【分析】(1)B项,“颔联……‘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错误,选项对“遗民闲居”中的情态界定不准,这里的“云归岫”既不是隐居的悠闲之情,也没有闲人的聊赖之意,表达的是诗人避世隐居的痛苦。

2018合肥二模语文《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解说

2018合肥二模语文《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解说

2018合肥二模语文试题《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解说
太和一中李岩提供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
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

三国时公孙瓒筑起百楼进行防
御,却被袁绍攻破。

首联: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稀疏,齿根浮动。

光阴流逝,怎肯暂住。

表达了对时光飘然而逝的无奈和感伤。

颔联:感叹知音难觅的孤独凄婉寂寞。

驻地僻陋泥泞难行,自己多病无人关心,空寂的台阶上声声雨滴敲打着心扉,更何况又值深秋。

以环境、景象的清苦,来渲染空寂凄寒的氛围,表达知音难觅的哀伤,增添了人生的感伤情绪。

颈联:对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的人无情地批判。

采用对比、反问、用典手法,嘲讽了那些营私牟利并“筑百楼”以自保的人,表现出诗人高洁自守的坦荡胸怀。

尾联:表达作者对国事的担忧。

如果自己期盼的国家大事能够实现完成,自己也会为之欣喜,无妨饮酒自娱,优游卒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合肥二模语文《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解说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8合肥二模语文试题《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解说
太和一中李岩提供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
陆游
鬓毛萧飒齿根浮,徂岁翩翩肯暂留
穷巷多泥谁问疾,空阶滴雨又经秋。

自营可笑夸三窟,善守宁须筑百楼
但使胸中机事尽,一樽随处送悠悠。

【注】百楼:指古代瞭望敌情的高台。

三国时公孙瓒筑起
百楼进行防御,却被袁绍攻破。

首联:描述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白发稀疏,齿根浮动。

光阴流逝,怎肯暂住。

表达了对时光飘然而逝的无奈和感伤。

颔联:感叹知音难觅的孤独凄婉寂寞。

驻地僻陋泥泞难行,自己多病无人关心,空寂的台阶上声声雨滴敲打着心扉,更何况又值深秋。

以环境、景象的清苦,来渲染空寂凄寒的氛围,表达知音难觅的哀伤,增添了人生的感伤情绪。

颈联:对既想营一己之私,又自夸能以狡兔三窟来避祸的人无情地批判。

采用对比、反问、用典手法,嘲讽了那些营私牟利并“筑百楼”以自保的人,表现出诗人高洁自守的坦荡胸怀。

尾联:表达作者对国事的担忧。

如果自己期盼的国家大事能够实现完成,自己也会为之欣喜,无妨饮酒自娱,优游卒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