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让词语为阅读探究开道铺路
让“词语理解”走向阳光地带
![让“词语理解”走向阳光地带](https://img.taocdn.com/s3/m/636f5d06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b.png)
45[2014.10]前段时间,笔者到一所学校听课。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学生感到非常为难,总是不能准确地说出某个词语的意思。
但是,我惊奇地发现,一个学生将课外学习资料上的词语理解抄写在书页上。
毫无疑问,这个学生在课前做了准备。
但是,也因此引起了笔者的深思:在课堂上,词语意思的理解如此走过场,学生怎么能感悟到语言的温度呢?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词语的“生命”,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一、创设一下情境案例一:在学习《蜗牛的奖杯》一文的时候,对于“遥遥领先”一词的理解,学生有点难度。
关键是对“遥遥”的感悟,学生没有切身体会。
于是在教学中,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蜗牛与其他小动物们参加飞行比赛的场景,生动地显示出蜗牛遥遥领先的场景。
这样一来,学生便对“遥遥”有了明晰的感悟。
思考: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很多抽象的词语。
学生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无法达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因此,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果这样的拦路虎不解决的话,将对学生感悟语言温度,体会文章主人公和作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很大的障碍,“文本对话”就会流于“形式”。
这样的阅读,无异于“无病呻吟”,阅读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于是,就低年级而言,一次简单的课件展示便会迎刃而解。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瞄准“遥遥”一词,将文中的插图以动态的效果,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蜗牛以前参加飞行大赛,是飞在最前面的。
这样一来,创设了与学生理解词语所匹配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进行有效探索,并结合同学的研究,理解了“遥遥领先”的意思。
二、感悟一下情感案例二:在教学《奶奶的白发》一文的时候,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操心”一词的意思,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奶奶平时是怎么样操心的。
于是,有的学生说:“我的奶奶每天清晨都会把我送到学校上学。
每天放学的时候,奶奶总会在学校门口等我放学。
”有的说:“每天一早,奶奶就起来准备早饭了。
有牛奶,有鸡蛋,有包子……奶奶真好啊!”有的学生说:“我生病的时候,奶奶和妈妈一起守在我的身边,直到我的病好了,他们才放心。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唤醒词语,丰盈语文教学细胞
![最新小学语文论文:唤醒词语,丰盈语文教学细胞](https://img.taocdn.com/s3/m/fd7fdc783b3567ec102d8a5c.png)
唤醒词语,丰盈语文教学细胞【内容摘要】词语教学应是贯穿语文教学始终的,然而教学实践中,词语只被当作阅读障碍,词语教学被“淡”出了课堂。
那如何让词语教学精彩起来,丰盈我们的语文课堂呢?本文就从这两方面展开阐述:词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哪些词语值得教;词语怎么教的问题——掌握词语教学的技巧。
本文结合在教学案例着重分析了词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词语理解筛选教学方法现状点击:分析词语教学的陋习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分别针对三个学段阅读教学有关词语教学的目标描述。
可见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词语教学应是语文教学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内容,它不应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
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里,词语教学的现状实在堪忧——【症状一】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也曾在一些公开课看到,在词语教学环节,有些老师在PPT中出示了很多词语。
细看这些词语,发现有本课生字、课内带拼音的、多音字等。
究其原因,执教者不清楚哪些词语真正值得教,所以把课文中出现的自认为有一点难度的都搬到课堂上。
执教者的做法表面上重视词语教学,实则只把它当作课文阅读教学的垫脚石。
【症状二】蜻蜓点水走过场我们很多教师在开课前常问学生:“课文大家预习过了吗?生字词都会了吗?那老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说完教师开始出示字词,指读一两个学生后就宣布此环节的结束。
不难发现词语教学正在被淡化。
有教师以预习为借口,将词语教学“淡”出课堂。
究其原因正是执教者忽视学生对词语认知、解读的主体性,也忽视了词语教学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词汇贫乏。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9dd0d9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8e.png)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重视习作,忽视阅读。
殊不知,阅读教学对于习作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词汇量,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习作提供素材和灵感;阅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写作的提升。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敏感和感悟能力。
而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途径。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章和课文,吸收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感,对语言有更加敏锐的感悟和领悟能力。
在写作中,语感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语言的韵律、音调和语气,使得文章更加生动、鲜活,更具有感染力。
阅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让他们有更多更丰富的词汇选择,从而提高表达的精准度和丰富度。
阅读对于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他们的写作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准确的语言素材。
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各种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体验,看到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些思想和情感的碰撞和撞击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敏锐的观察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写作时塑造更加丰富的情节和更加立体的人物形象。
在写小说时,一个有想象力的学生就可以通过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和模板,为自己的小说创作提供更多元化的素材和更深刻的描绘;而在写议论文时,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广泛的资料,从中获取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角度,从而为自己的论点提供更加有说服力的论据和更加独具特色的观点。
阅读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他们的写作提供更丰富和独特的素材和灵感。
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文章和课文,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从中学会思考和分析,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阅读课为作文教学架桥铺路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阅读课为作文教学架桥铺路_人教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8a862112a32d7375a41780c9.png)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阅读课为作文教学架桥铺路人教版新课标一、语言积累——作文的源头活水。
写作是一种释放,是自己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累,没有不断地吸收和充足的积累,就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
“厚积而薄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都是积累的重要性。
《莫高窟》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积累的语句,如描写彩塑的文字,用词准确,形象生动。
特别是描写飞天的这一组排比句,虽只是短短几句,但会句式整齐,很有气势,而且描写优美,富有感染力。
教者通过情境范读,启发学生想象,指导感情朗读,最后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积累背诵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读,把无声的语言转化成了有声的语言,通过想象把单纯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画面,把不熟悉的语言内化成了自己的语言,最终完成了语言积累,这样的积累建立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更易于被学生吸收,内化,运用,二、迁移运用——搭建释放积累的舞台。
死读书而不善用者,常被人称为“两脚书橱”。
李白曾写过一首《嘲鲁儒》诗,讽刺死读书的人,诗云:“鲁叟读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积累的最终目的在于灵活运用。
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量,但是这些积累,如果长久地让它睡在自己记忆的仓库中,不让其活用,它只能成为一潭死水,只能成为无用的库存,只能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在词语热身环节中,教者先引导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然后激发学生调动记忆仓库中的积累,初步让学生的积累有了展示的舞台,在学习彩塑的时候,教者又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来形容看到的彩塑,教者设计的舞台更广阔了,而且有了前面的热身,看了生动形象的图片后,学生平时在课外阅读,课堂上学到的词语被充分唤醒,运用词语简直是游刃有余,成为本课的一个亮点。
搭建了这个展示的舞台,相信学生积累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的。
三、创设情境——为学生练说插上翅膀。
在学习飞天这段内容时,我先是用声情并茂的配乐范读,把学生带入到优美的意境中,请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看到了什么?在练习说话中,使学生的想象和对句子的理解感悟融为了一体,学生的回答可以说是精彩纷呈。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e78aa23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8a.png)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当谈到学习写作时,我们常常会聚焦于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技能和创造力,但我们却忽略了让阅读教学成为习作的基础。
事实上,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知识、积累词汇、获取灵感、吸收语言风格等,这些都是写作所必须的基础。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更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素养和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增加他们的见识和思维广度。
这些知识和信息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素材和灵感,更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写作内涵。
而且,通过不同类型和内容的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作者和作品,了解各种不同的写作风格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艺术修养。
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才能进行准确、生动和多样化的语言表达。
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不断地接触和积累各种各样的词汇,从而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学习到词语的正确用法和搭配,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和仿写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逐渐领悟到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激情。
阅读是获取灵感和创作激情的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作品和作者,感受到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作品和作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激情。
而且,通过模仿和仿写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逐渐领悟到写作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可以渐渐明白,写作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从而更加乐于参与和投入到写作中去。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阅读教学论文:让阅读为作文铺路
![阅读教学论文:让阅读为作文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257abb046f1aff00bfd51e42.png)
《阅读教学论文:让阅读为作文铺路》摘要: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这样做的好处是促进学生去进行阅读积累,边读边摘抄,边抄边思考,边思考边感悟,并且这样积累的东西,学生印象比较深刻,如果教师再辅之以一定的应用方法指导,就能使之前的积累成效更明显了,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深化文本阅读,充分挖掘材料本身,并对材料本身的观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多途径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激活,并变得日益丰富、成熟阅读教学论文:让阅读为作文铺路[内容摘要]写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在选材上下功夫,扩充材料的积累。
为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多读”,还要指导学生“会读”,即科学阅读。
阅读搞好了,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素材,写作文也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作文;阅读;素材写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写作时往往是左思右想,无处下笔;或者写出的文章材料陈旧,千人一面,读其开头便知结尾,文章毫无新意可言。
仅就选材来看,记叙文无外乎对亲情、友情的讴歌,如母亲冒雨送伞、好友转学分离的题材屡见不鲜;议论文所选事例集中,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频频出现,提到名人便是霍金、牛顿、爱迪生、李白、杜甫等。
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因为选材是作文的基础。
一个毫无新意的选材即便是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使之发出耀眼的光芒。
要扩充材料的积累,除了观察生活,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阅读。
正如刘向所说的那样:“书犹药也。
善读则可以医愚。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并不低,但往往涉猎面较窄,仅将兴趣放在奇闻轶事上,对于政治、经济等读物极少涉足,或仅仅读完了事,并不留意积累阅读中鲜活的写作素材。
浅谈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词语理解-课改论文
![浅谈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词语理解-课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237120679563c1ec5da719c.png)
浅谈在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地渗透词语理解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而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扶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
为了帮助孩子们正确运用、区别每一个词。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巧妙地渗透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一、动作演示,体会词语。
二、利用画面,感受词语。
三、联系生活,体验词语。
四、加强运用,感悟词语。
五、迁移拓展,运用词语。
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完善情感的体验,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段语文阅读教学渗透词语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而儿童要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必须建立在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基础上,儿童要认识周围世界,进行思维活动,必须依靠词。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词语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扶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词语教学目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为了帮助孩子们正确运用、区别每一个词。
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我巧妙地渗透了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
一、动作演示,体会词语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
在学习课文时,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模仿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体验感悟。
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词语的内容,才能使他们在亲身的体验中领悟词语表达的意思,从而加深对重点词句的准确把握。
比如在教学《谁住顶楼》一课时,就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挠挠”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兴趣浓厚,很快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
在后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在遇到类似的词语时,他就能自主的用动作演示来理解意思了。
二、利用画面,感受词语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课文用词语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再现出来,一下子就变得那么具体,看得见也摸得着。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e3305e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9.png)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
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习作的基础,因为只有先读懂了作文才能写好。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是一个需要重视和探索的问题。
首先,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能力,包括理解词义、上下文关系、语法结构等多方面。
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更好地
掌握习作的素材和技巧。
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让学生
掌握如何快速识别关键信息,找出文本中的主题、观点等核心内容。
其次,阅读教学应该与习作教学相结合。
阅读和习作是相互依存的,只有充分掌握了
阅读材料,才能说出主题、提出观点,进一步写出语言表达。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
析阅读材料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概括主题、如何提
炼信息、如何排列语句等。
最后,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
只有学生对阅读感到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保证他们对读物的乐趣和掌握阅读的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新颖性的阅读材料,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总之,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注重阅读能
力和习作技能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
让阅读和习作实现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词语运用能力——《成功的路》一课词语运用训练片段评析
![结合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词语运用能力——《成功的路》一课词语运用训练片段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d8bb775acfa1c7aa00cc9a.png)
大 家 的夸 奖 , 他们 一个 个 乐 滋滋 的 。我们
组 一 定 要 努 力 ,争 取 下 一 次 成 功 夺 得 金 牌 。” 样 安 排 , 巩 固认 读 了字 词 , 这 既 又轻
松 地 进 行 了词 语 运 用 的 训 练 。
滋 ”毫 不 松 懈 ” 词 语 的意 思 后 , 运 用 “ 等 我 语言 描述一些 学生 生活 中的类 似情境 .
想 成 赛 跑 冠 军 , 白 马 驹 因 为 害 羞 放 弃 了 锻炼 . 马驹因为骄傲不再坚 持锻炼 , 黑 只 有 红 马 驹 毫 不 松 懈 , 天 坚 持 锻 炼 , 后 每 最 夺 得 赛 跑 冠 军 的故 事 .让 学 生 懂 得 面对 嘲笑 不 灰 心 , 了进 步 不 骄 傲 , 有 坚 持 有 只 不 懈 地 刻 苦 努 力 ,才 有 可 能 获 得 成 功 的 道 理 。 《 功 的 路 》 课 的 阅读 教 学 中 , 在 成 一 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词语运用训练的。
四 、通 过 拓 展 说 话 进 行 词
语 运 用 的训 练
在 结 束 新 课 时 ,我 安 排 了 一 个 拓 展
(作 者单位 : 湖南省常德 市西湖管理
区中心 小 学 )
叩l 删
创 设 工 具 根 据 三 匹 马 驹 不 同 的表 现 .通 过 联
金 牌 , 们 成 功 啦 !老 师 夸 奖 了 我 们 , 我 我 们 心 里 乐 滋 滋 的 。” 的 说 :他 们 组 夺 得 有 “
了认 读 词 语 的 冠 军 , 得 了金 牌 , 到 了 获 得
系课 文 内容 引 导学 生 理 解 “ 羞 ”乐 滋 害 “
些 词 语 的 运 用 能 力 。而 “ 语 言 描 绘 情 用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874280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d2.png)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阅读教学一直被视为提高学生中文水平的关键,因为它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路和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导学生如何阅读,而是如何在阅读过程中学习并吸收知识。
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成为习作铺路的基础。
首先,阅读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一本好书是可以带领学生走进不同的世界的。
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各种不同的想法、文化和观点,并从中获取更广泛、更深刻的认识。
这些知识能够极大地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思考。
在习作中,学生可以借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文字中,从而使他们的创作更加丰富多彩。
其次,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阅读教学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实践。
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
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识别生词,加深对语法的了解,提高阅读速度等等。
所有这些技能都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阅读教学是习作铺路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此外,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他们还可以学习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有正确的语法和流畅的句子,还需要有新颖的素材和独特的见解。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看到不同的思路和创作风格,并启发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阅读教学可以鼓励学生培养阅读和写作的爱好。
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可以更好地享受阅读和写作的过程。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性,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愉悦和成就感。
这种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持续进行阅读和写作,不断提升他们的中文水平。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6214458c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f.png)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而阅读教学对于习作的提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从中获取知识、灵感和写作素材。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是当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包括散文、小说、报告等,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场景、不同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这些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阅读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文字材料,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故事情节和不同的人物形象,从中获取写作的灵感和素材。
通过阅读一篇故事中的描写,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情节和人物的联想,启发他们创作出自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写作时有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使他们的习作更加生动有趣,更具有表现力。
阅读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逻辑和结构。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文体和不同的写作结构,从中学习到文章的逻辑和结构安排方式。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应该如何安排,以及不同段落之间的过渡和连接方式。
这些阅读中的收获,对于学生提高写作的逻辑和结构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写作技巧,使他们的文章更加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不过,要让阅读教学为习作铺路,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和辅导。
教师需要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优秀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相关的写作训练活动。
可以让学生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写作练习,从中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写作中进行适时的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改进写作的不足之处。
让阅读为作文铺路
![让阅读为作文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c63109e66c85ec3a87c2c5e9.png)
让阅读为作文铺路作文,是语文学习的落脚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读书是基础,读书是积累,读书是吸收。
胸无点墨,怎能下笔成文?记得有专家说:“要把“写”挤进课堂”。
“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
”这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
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
如何做好阅读与写作的工作,这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怎样才能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呢?下面,我将谈谈我的几点小见解:1. 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兴趣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
为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层次,拓宽阅读空间。
从课内到课外、由教室到图书馆、由书本到网络、由报纸杂志到名人名著……寻找不同的文章题材、体裁风格的篇幅,选择读本,给学生开启书单,供其广泛阅读。
让他们从小故事里悟出大道理;从奇妙独特的构思中分析写作技巧;从华美丰富的语言中感悟文采;从多彩多姿的表达风格中,领略人文内涵。
让阅读成为学生闲暇日、节假日的一种不可缺失的享受。
由此激发阅读兴趣,快乐阅读,快乐写作,提升语文素养。
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涉猎。
新课标要求六年制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少于150万字的分量,无疑是我们要注意阅读的广度,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只有广泛地阅读,才能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课本阅读的不足。
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兴趣,有意识地、渐渐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个人特点,兴趣之外的书籍,让学生从单纯的喜爱某方面书籍扩大到阅读有益的、多方面的书籍,走向广泛性阅读。
2. 培养学生科学的读书方法古今中外的善读者,都有自己读书的方法。
我国现代的大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最为推崇的阅读之道是“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读书时,“眼到”“口到”“手到”容易,而要做到“心到”却不容易了。
“心到”就是要在读书时用心思考,真正理解,弄懂弄通。
构建扎实、有效小语课堂教学论文
![构建扎实、有效小语课堂教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18f5f86a0116c175f0e4864.png)
构建扎实、有效的小语课堂教学【摘要】阅读教学应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感悟、理解、欣赏与评价,并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解疑,能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辩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
但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疑惑处加以点拨、讲解,做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质疑解疑展开辩论适度讲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读文本与学生,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作品的再创造,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统一。
但阅读教学一定要删繁就简,返璞归真,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怎样走一条扎实、有效的语文教学之路呢?实际教学中笔者在以下方面作了尝试。
一、引导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学会欣赏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
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广泛的、深入的直接对话,从各个方面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阐述、发现和点评,并直接在课文中圈点勾画,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过程。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
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进而归纳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开展批注式阅读研究的基础: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
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
小学语文论文让词语为阅读探究开道铺路
![小学语文论文让词语为阅读探究开道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deb031c17c1cfad6195fa795.png)
让词语为阅读探究“开道铺路”【摘要】理解词语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好课文词语,这是提高语文课阅读教学探究效率的途径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抓准重点词语,能把握课文内容;推动特别词语,能引领阅读方向;强化对应词语,能突破理解难点;催炼词语想象,能延伸阅读宽度。
语文学习中可以让词语为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自主探究指引方向、开道铺路。
【关键词】词语阅读基础自主探究指引方向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我们教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和文字。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现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虽说方法各异,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求实实在在地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过渡到以阅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课文内容,进而理解课文,作为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对于句子理解、课文理解常常找不到方向,而字、词、句、段、篇中,词语位于字与句的中间,从课程标准的目标描述中,我们认识到构成文本内容的基本要素之一的词语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中年级,我们可以运用好词语,帮助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探究力,让词语引路,带领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大道上。
一、准抓重点词语,把握课文内容词语是一篇文章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重点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它们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要点或中心,在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准确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快速踏上阅读教学的探究之道。
1、关注课题词语,把握课文要点。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都是对课文的指引或提炼,它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题目,找准课题中的主要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学习。
浅议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路基铺设
![浅议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路基铺设](https://img.taocdn.com/s3/m/380f844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7.png)
浅议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路基铺设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两个环节,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语言教学中,阅读和习作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扩展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提高语感和理解能力;而通过习作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要想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之间建立良好的连接,实现有效的互动和提升,就需要在这两者之间铺设合适的路基。
本文将就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之间的路基铺设进行深入探讨。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想夯实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路基,就需要着重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各种文章和故事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提高语感,这对于后期的习作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好书,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后续的习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设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如阅读理解、阅读分析、阅读写作等,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进而提高其习作的质量和水平。
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在阅读教学中为习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铺设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路基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习作是对所学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是实现语言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巩固和提升其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各类写作任务和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实践。
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材料进行写作,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进行习作创作。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和习作风貌。
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指导和点评,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质量。
八年级语文春教案:词语积累,提升阅读水平
![八年级语文春教案:词语积累,提升阅读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b10a96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9.png)
八年级语文春教案:词语积累,提升阅读水平。
一、词语积累,提升阅读水平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化的阅读中,积累词汇成为提高阅读理解和语感的必经之路。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八年级语文春季教案通过词语积累训练,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掌握常用词语,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这样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背单词和填空练习,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
词语积累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不同的词语会隐含着不同的文化含义,通过词语积累,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词汇的拼读意思,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它们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背景故事。
比如,在学习诗歌时,学生可以通过词语积累来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中使用的词汇,从而加深对于整个时期的了解、认识和体会。
二、如何进行词语积累那么,如何进行词语积累训练呢?细节就在于落实。
下面,我分享几个我经常使用的方法:1.单词集锦。
将学习过的生词和常用词收录在一个表格中,加上简单的释义、例句和词组。
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学生反复诵读,从而熟练掌握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迅速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的效果。
2.关联词汇。
将相似或异形的词汇整合到一起,比如“虚伪”、“假装”、“伪装”这几个词语就可以被归纳到一个类里,并注明对应的释义和使用场景。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更具有前瞻性,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词语地图”。
3.常用生字。
将学习过的生字分类归纳,并按照不同的版块逐渐扩大范围。
比如,可以先从人名、地名、职称、动物、植物等方面着手,然后逐渐扩大到日用品、学科名词、专业术语等范畴。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不同领域的词语,从而提高受众的广泛性。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和总结,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三、课堂实践的体会在历时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于词语积累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词语积累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是培养了他们的词汇感和文化素养。
让阅读教学为作文铺路
![让阅读教学为作文铺路](https://img.taocdn.com/s3/m/123b12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9.png)
让阅读教学为作文铺路第一篇:让阅读教学为作文铺路让阅读教学为作文铺路桃江小学唐小杨小学毕业班学生,由于面临升学考试,压力大,课程紧,作业负担重。
很多师生都忙于抓基础,搞写作,却往往忽略了“阅读”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
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很大的影响。
进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我认为重视课本阅读,让课本为写作服务,不失为一良策,首先是在课本阅读中让学生从把握主旨,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学会如何审题,懂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其次阅读中领悟作者写什么,怎样写的道理,再次是让学生写好一课一得,这样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调动了写作的兴趣,同时还为写作积累了材料重视课本阅读,让课本为作文教学服务,其途径是多方面的。
一篇课文在未讲之前,先要学生预习,引导学生切题、解题,从把握内含,理清作者思路入手。
是学好课文的重要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一环。
在平时作文和考场作文中,未看清题目,未理清思路就匆匆起笔行文的学生,可为数不少。
曾经有这样一篇作文,漫画《香蕉皮》命题的宗旨在于指出公共环境,人人有责;社会公德,个个遵守;弯一弯腰,美德弘扬。
凡能抓住这一内含的学生很轻松的就写出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可有的学生由于没有看懂画面,也没有理解文题的要求,结果有的写成踩到香蕉皮的怨恨他人;有的写成有人被诬陷丢了香蕉皮而生气;有的为此而发生纠葛……统统踏上了偏题的歧途。
只有抓住审题这一环,平时就从把握内含入手,从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加以切实的训练,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能从课文的学习中悟出如何安排结构,理清思路,在作文时,很自然的就克服了那种线索不明,顺序混乱,取舍不当的弊病。
学生作文,固然要从大千世界.现实生活中搜给予积累写作材料,但借鉴课文内容及写法,仍不失为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
课文不但提供了丰富的写作材料,同时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手法。
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范列。
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吃透,细细体味,必有收获。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CAI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CAI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_人教版新课标](https://img.taocdn.com/s3/m/ee76dbe12cc58bd63186bd41.png)
小学语文论文-利用CAI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人教版新课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试用修订版大纲就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做了较为明确的要求:“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当前,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演化, 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是由计算机、学习者、教师构成的人机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大容量、高速度地存储和传递教学信息,特别是随着国际互联网(INTERNET)走进学校、家庭,以其海量的信息,为教学提供丰富、直观的感性材料(图形、动画、文字、色彩、声音等)和高效、及时的反馈,借助CAI我们可以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拓展。
一、CAI拓展的内容1.教科书内容。
教科书上有些教学内容,涉及的问题广,距离现实生活遥远,教学难度大,且不易被学生接受。
使用CAI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及时得到事物的信息。
通过多媒体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图文并茂,拓展语文教学的时空,减少了教学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外内容。
古今多少学者说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
”真正在学问上有所造就的无一不是阅读了大量自己感兴趣的课外读物,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内容十分丰富,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海量的知识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在一起,可以使学生足不出户,随意调用全校、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教学软件,广拜天下名师,给学生的拓展阅读提供了可能性。
3.生活内容。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本书,生活就是一所无门的大学。
CAI能创设情境,带领小学生走进辽阔的大西北,遨游神秘的海洋,认识大自然,体验热血沸腾的战争,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词语为阅读探究开道铺路泽国镇凤城小学陈芳【摘要】理解词语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好课文词语,这是提高语文课阅读教学探究效率的途径之一。
在阅读教学中,抓准重点词语,能把握课文内容;推动特别词语,能引领阅读方向;强化对应词语,能突破理解难点;催炼词语想象,能延伸阅读宽度。
语文学习中可以让词语为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自主探究指引方向、开道铺路。
【关键词】词语阅读基础自主探究指引方向语文就是语言文字,我们教语文就是让学生学会祖国的语言和文字。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
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现在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虽说方法各异,但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求实实在在地教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到了中年级,学生开始过渡到以阅读为主的课堂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都要引导学生去探索课文内容,进而理解课文,作为中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并不是很强,对于句子理解、课文理解常常找不到方向,而字、词、句、段、篇中,词语位于字与句的中间,从课程标准的目标描述中,我们认识到构成文本内容的基本要素之一的词语在阅读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中年级,我们可以运用好词语,帮助提高学生的课文阅读探究力,让词语引路,带领学生穿行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大道上。
一、准抓重点词语,把握课文内容词语是一篇文章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文章中的许多重点词语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反复推敲才写出来的,它们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要点或中心,在文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准确抓住这些重点词语,来快速踏上阅读教学的探究之道。
1、关注课题词语,把握课文要点。
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题目,每一个题目都是对课文的指引或提炼,它是文章的眼睛,即“文眼”。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题目,找准课题中的主要词语,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学习。
如在学习《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中,在学习课题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读课题,问:你读了这个课题,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生会答:呼风唤雨。
师:那呼风唤雨什么意思?生:能把风招呼过来,把雨唤出来,形容本领很大。
师:那你知道课文会写什么?生:课文会写怎么呼风唤雨?生:课文会写用什么来呼风唤雨?师:是啊,我们想知道课文是怎么说的吗?让我们赶紧去读课文好好地了解一下吧!学生从课题出发,关注到了课题中的重点词语,准确把握住了课文的学习要点,围绕这个要点开始进入对课文的探究学习,同时朗读课文也显得非常有目的性。
2、关注课文词语,把握课文重点。
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要求之一。
通过词语进行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会是最基本而又最有实效的方法。
很多课文的词语,连起来就是课文的重点内容,这些词语,犹如一颗颗散落四处的珍珠,它们分别镶嵌在课文的各个句段中,在课文探究中,我们选择好这些词语就能很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学指引时我们只要把这些词语用线串起来,开展教学,就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内容。
如在学习《观潮》时,读完词语后,抓住文中的几个重点词语:人声鼎沸、昂首东望、闷雷滚动、山崩地裂、浩浩荡荡、奔腾西去等,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把课文的前后内容用串联的方式说出来,用这样几个词就能很快让学生自主理清文章观潮前后的内容,梳理文章的前后脉络,再如在学习《中彩那天》这课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拮据、梦寐以求、馈赠、闷闷不乐、迷惑不解、富有”等词语,把课文的故事内容进行了整合,效果也是不错的。
3、关注段落词语,把握课文基点。
在课文中,很多段落概括了文章的几个要点,我们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这些基点进行阅读学习,在《秦兵马俑》这一课,发现在这一课有一个段落是个过渡段,它把各个要点做了一个承上启下的梳理,“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里讲述了课文的三个基点:那就是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在课文学习时,就让学生找出这个这渡段落,并读读段中的句子,找出兵马俑特点的信息,并且找出围绕着这个段落中的三个板块内容分别在何处,找准了课文的基点,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内容,就方便了。
4、关注文句词语,把握课文亮点。
课文是由一句一句的语言组合而成的,每位作者的语句或多或少地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述、贴切的表达,这些都是课文的学习亮点,我们学文就是从课文中学习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词语表达运用,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解读中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文笔的精彩,把大榕树写得特别的好,课文中有一个段落是专门写大榕树的,这个段落在学习时就让学生抓住文句中描绘大榕树特点“茂盛”这个词语,去品味作者是如何把这个茂盛写得这么具体生动的。
学生探究这个词语,并去朗读体会这个词语所描绘的句子,反复品味句子表达的精彩之处,让学生对大榕树的茂盛印象深刻,也为后面探讨鸟儿的生活乐园作了一个很好的铺设。
其实像这样的词语在文句中是非常多的,学生从词语的品味中能体会到课文的精彩亮点,为他们的探究全篇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推动特别词语,引领阅读方向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中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词句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其实在教材中每篇课文有许多的关键词句,它们有时揭示了课文的主旨,而这些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又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课堂探究中,我们可以借助这些重点词语的推动,来清晰而高效地引领学生掌握阅读的方向。
如在学习《长城》这一课时,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抓住最后一句话:这样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奇迹!师:你对这段话中的哪个词语特别关注?生:气魄雄伟、伟大奇迹。
师:这句话中点出了气魄雄,伟大的奇迹,那现在我们就去探索课文中哪些地方分别写出了两个内容?之后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准课文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他们会首先从长城的长、长城的坚固、宽来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再感知建筑长城的艰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体会这个工程的伟大之处。
这样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就一目了然了。
再如在《桂林山水》中最后有一段话:“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地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这个句子中”这样的山“与”这样的水“写出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它们分别对应文中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在学习时,就抓住”这样的山“与”这样的水“中的重点词语,把两个”这样“作为文本阅读的契入口,引导学生找到相对应的文本内容,进入对课文的探究,并从中领会品析。
在阅读学习中,抓住了课文的重点词语,教师在课堂上就能牵一点而动全文,层层推进,从而有效而快速地引领学生去探究文本。
三、强化对应词语,突破理解难点每一篇课文都有内容理解上的难点,对此,教学时是一遍又一遍地说、重复,花去了很多时间,有时效果也不理想。
再加上有些内容编排在教材中,讲述的都是以前的社会,现如今学生生活在新时代,两者距离时间很遥远,学生在学习时不能联系现在的生活,他们很难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也就与文本内容难以产生共鸣。
这样的情形下,我们如何强调呢?其实,文章中有许多难点的理解,可以在课文的其他对应内容中强化并加深对它的诠释理解和感悟,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时,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周恩来不能理解,后来他去了租界看到了令人气愤的一幕才真正明白,并下定决心说要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太遥远,还要联系到当时的社会背景,那时候政府无能,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欺凌,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当时的人们无奈,可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是完全不能真切地感受到的,因为现在的中华民族在世界占有一定的地位,他们现在生活在新年代,旧社会那种处处受人欺负的日子只在电视上看到,单单靠老师简单的讲述,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停留在表面,内心不能真切地感受到。
学习时,我们可以出示洋人欺凌中国人的那一幕图片,这个场景是”中华不振“的对应内容,抓住图中人物洋人的神态,引导学生感受”耀武扬威“”得意扬扬“等神态的词语,反复想象洋人欺负妇女的那个场景,反复强调那个画面,调动起学生内在的心理和情绪,不断激起他们内心的强烈愤怒,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洋人在中国的土地上竟然这么欺侮中国人,让这个画面不停地盘旋在学生的脑海中,强化学生对当时”中华不振“的图片印象,引起了与文本的共鸣。
学生也在这样的词语、画面强化中突破了难点。
而且当文本的理解和学生的思想、内心碰撞、激发的时候,理解往往也是最深刻的。
四、催炼词语想象,延伸内容宽度维果斯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
表现,是人固有的言语生命的欲求,作为教师,要唤醒、顺应和养护这种欲求。
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僵死符号。
因此,善用词语,还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
在课文学习中,词语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琢磨,在这个基础上再赋予一定的想象,要让词语在学生的思维中动起来,这样才会把词语理解得更透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自主探究。
如在学习《秦兵马俑》的第八节时,讲述每一个兵马俑神态各异,课文中用“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后面省略了很多兵马俑的神态和作者的想象,在这一部分学习时,我们让”神态各异“这个词语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说说还有哪些神态,哪些不同的动作和猜想,使这个词语变得更加地丰满起来。
同时借助兵马俑”神态各异“的图片帮助学生拓宽想象面,引导学生对这个词语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的想法、思维跟着开始跳跃,激活词语,这样一来,在一定的基础上延伸了这个词语的广度,也拓展了课文内容的宽度,更深入了对课文的自主探究。
中年级的语文教学,词语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主要学习方法,《小学语文教师》的执行主编李振村对阅读教学中的词语也有个人独特的解说,他还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词语好比是水中的鱼儿。
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善于从文本中捞鱼,再把鱼放回水中活起来。
捉鱼放鱼的过程就是在文字里出出入入的过程,就是反复咀嚼品味的过程。
词语能为阅读学习指引方向,在导学设计时,抓住课文中的词语来进行对课文的自主探究,是一条很好的开道之路。
让我们从词语着手,驾驭好它,让它为阅读教学”开道铺路“,带领中年级学生走进文本、走上阅读这条光明大道!参考文献:[1]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