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J2018-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讲解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计算设置学新平法
基础次梁的计算学习
基础次梁钢筋的计算主要是底部和顶部的贯通纵筋、底部非贯通纵筋、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箍筋的计算,算法主要来源于
一、算量基本方法:
(一)、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04G101-3。
1、端部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弯折长度为85页和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
,一共有四种方式可供选择。
16G101-3 第
端部等裁面外伸构造
图001
範E计茸:弼[1阳10仁筠朗丄翊阳匕頂誣姬与底部盘国加訓麦惜默认怪廛为150 ;廣韜E财EMi哺至崔fc &R.
取消
2、端部无外伸时底部和顶部贯通纵筋:
3第93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一项“基础次梁外伸构造”来设置,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端部无外伸构造〔一》S 1 £ J 、"性*
L
'■ ■ ■ ■ ■ ■
1
■ ■ 1*.■ * ■
..................... n
1、
..
1 —
直証貫遴与京音博城館
Uittt
就计按檢.蓿吋OtLlMh
端部无外伸构遗(二)
图003
端部外伸时上部第一排纵筋和下部最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即可,弯折长度为12*d ;底部非底排纵筋伸至边缘弯折15d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
选挥节点构i宣圏
规范茸法:^iE16G 101-3^8553 ”曲次舉纵向髓筋与箍筋构塗亍爲上豳追跆固氏煙>bb/3且艺12七;下都報1W心座冃折・水平段长度默认为bb・bh「制题默认为1丹・
歐消
3、基础次梁顶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max (12*d , bb/2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下部纵筋连续通过支座;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
第三项“基础次梁顶有高差构造”来设置。
软件中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
梁顶有高差钢筋构造
图005
上咅飙筋伸入max (倔心bb/2) 下却纵筋崖箕通过支座 上咅飙筋伸入t ①怜bb/2) 下部纵筋崖箕通过支座 bb wLazcd^l ,bh/2) 11 ii il-fi iir mx(12*dJb/2) ■ -44- 占 J > 1 $ L JL- F 点 规乏尊法:^160101-3^87^.高梁上謊1A®伸至疋迫弯折.穹折辰度默认內L5*d : Q 上部畝筋伸入支屋内长度
规范辩:^l&G101-3^87^.高舉上部引筋畤至疋边寻折.穹折氏度默认詞L5*d ; 曄上韵煽伸入支屋内长度 ±bb/2且直!■・ ibb/2 目 2la.
4、基础次梁底部有高差时纵筋的计算: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为max( 12*d , bb/2 );下部最底排纵筋伸入相邻梁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 ;非底排纵筋伸入支座内锚固,伸入长度为la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04G101-3第37页。
在软件中是通过基础次梁节点设置第四项“基础次梁底有高差构造”来设置,在节点设置中输入放坡角度,底
部钢筋计算时会按照角度计算斜长。
梁底有高吴哪构造
图007
上部纵.筋^Amax(12* d ' bb/2) 下
部最底排筋诵入高鍔梁內非底排
筋呻至对边底筋伸入相邻跨内曲
规花计算:耒険強山丄-溝餌氐「绥眞下部专厨申入瓮翟梁内按度勲认为b「亀養梁T®痕{申入儲粟内任度默认为la
节点二
I- 5、基础次梁支座两端宽度或者纵筋数量不同构造:
此节点来源于16G101-3第87页。
规范规定,当支座两端宽度不同时,上下部宽出的钢筋直锚。
賈出鄧位肉底部各裙価強
支座两边梁宽不同钢筋构造 -——我‘叫图009 L'_ 一
6、跨内上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常规算法。
两种节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修改。
7、跨内下部变截面构造:
软件给出两种算法均是传统算法,高跨的下部钢筋刚入Lae,低跨的下部钢筋有两种构造,可以选择和修改
8底部非贯通纵筋:
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次梁截面高度,he为支座宽,
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计算规则来源于平法16G101-3第85页。
9、侧面构造钢筋:
侧面构造钢筋以大写字母G打头注写,且对称布置,如G8B16表示梁两侧共配置8根构造纵筋,每侧4根;侧面构造钢筋锚入支座内15*d即可;
10、箍筋:
基础次梁跨内的箍筋计算同框架梁,与框架梁不同的是,在基础次梁属性/其他属性中有箍筋是否贯通布置一项,默认为是,表示基础次梁在节点
区默认也要布置箍筋,节点区内箍筋按梁端部箍筋设置;因此,端支座内箍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bhc+起步-s加密)/s加密+1,中间支座箍
筋根数计算公式为N=ceil(支座宽+2*起步-2*s加密)/s加密+1 ;选择否时,在节点区不布置箍筋。
二、软件计算设置:
1、基础次梁下部非通长筋伸入跨内的长度:
来源:16G101-3第85页。
说明:基础次梁底部非贯通纵筋伸入跨内的长度为自柱中线向跨内延伸至L0/3位置,且不小于1.2L0+hb+0.5hc,hb为基础主梁截面高度,hc为支座
宽,对于中间跨非贯通筋,L0取柱中线两边较大一跨的中心跨度值。
影响范围:下部非通长筋的长度;
2、箍筋弯钩角度:
说明:提供135°、90°、180。
三种选择;
影响范围:基础次梁箍筋的长度;
箍筋135度的弯钩= 平直段(10d或75mm勺大值)+1.9d
箍筋90度的弯钩=平直段(10d或75mm勺大值)+0.5d
箍筋180度的弯钩= 平直段(10d或75mnm勺大值)+3.25d
直筋180度的弯钩= 平直段(10d或75mnm勺大值)+2*6.25D
3、附加(反扣)吊筋锚固长度:
来源:16G101-3第79页
说明:锚固长度默认为20*d,可以根据设计情况修改此项默认值;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4、纵筋搭接接头错开百分率(不考虑架立筋):
来源:00G101第25页(选择0时);16G101-1第60页
说明:指在同一截面上的搭接接头的面积百分率;提供0、W 25% 50% 100%四种选择;
影响范围:纵筋的长度;不同的接头率决定不同的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锚固长度;接头率越大,修正系数越大,需要的搭接长度越长;
5、附加(反扣)吊筋弯折角度:
来源:04G101-3 第35 页;16G101-1 第60 页;
说明:梁高大于800时,弯折角度为60,梁高小于等于800时,弯折角度为45,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编辑弯折角度;
影响范围:吊筋的长度;
6、次梁两侧共增加箍筋数量:
来源:16G101-3第79页;
说明:默认为0根,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输入根数,当次梁加筋和箍筋的钢筋信息不同时可以输入根数+级别+直径的形式,计算时即可按照自己输入的钢筋信息计算;
影响范围:次梁加筋的根数,次梁加筋的根数、级别和直径;
7、拉筋配置:
来源:16G101-3第82页;
说明:拉筋默认配置为直径8mm勺一级钢,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拉筋的间距默认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实际工程中拉筋间距不是箍筋间距
两倍时,可以在基础梁属性中拉筋信息一项自行输入想要的间距信息;
影响范围:拉筋的级别、直径;
&箍筋加密长度:
来源:16G101-1第88页;
说明: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2*h , 500),非一级抗震时,箍筋加密长度为max (1.5*h,500 );用户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加
密长度;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9、起始箍筋距支座边距离:
来源:16G101-3第85页;
说明:默认为50;
影响范围:箍筋的数量;
10、侧面构造筋的锚固长度:
来源:16G101-3第22页;
说明:默认为15*d ; 一般情况下,当hw>=450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构造钢筋间距=<200;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1、侧面构造筋的搭接长度:
来源:16G101-1第22页;
说明:默认为15*d ;因基础次梁图集中没有明确说明,因此搭接长度还是取框架梁中的说明;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2、加腋梁箍筋加密起始位置:
来源:16G101-1第86页;
说明:提供两个选项,加腋端部和柱边,加腋端部是指箍筋加密范围是从加腋端部开始,柱边是指加密范围从支座边开始,注意在加腋部位箍筋高度是
一个变值;在16G101-3第86页说明了基础次梁的加腋构造,但并未明确箍筋加密起始位置,软件的这个设置是取自16G101-1第86页框架梁加腋构造的说明;
影响范围:侧面构造筋的长度;
13、基础次梁箍筋/拉筋根数计算方式:
说明:提供(四舍五入+1)、(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向上取整)、(向下取整)七种选择;
注意:当梁箍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时,例如“A10@100/200'或“ A8@100[1500];A10@200[2000];……”,箍筋根数计算按照实际排布情况计算,
不再取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例如梁箍筋为“A1O@1OO/2O0',那么当前跨左右两端加密区按照向上取整+1计算,中间非加密区按照向上取
整-1计算。
计算设置中的“根数计算方式”只适用于箍筋有一种形式时,例如“A10@10O。
影响范围:箍筋数量;
14、宽高均相等的基础次梁L型、十字相交互为支座:
说明:提供两种选择,是和否,默认为否,表示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不会识别为支座;选择是,识别次梁时宽高相等的次梁会识别为支座;影响范围:次梁的跨数,从而影响纵筋的长度和箍筋的根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