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动变轨问题.doc

合集下载

专题02 变轨问题(解析版)

专题02 变轨问题(解析版)

02.变轨问题—万有引力与航天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r m r Tm ma r v m r GMm 222224ωπ====,轨道半径r 确定后(在轨),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a 2r GM 等也都是唯一确定的。

如果卫星的质量是确定的,那么,与轨道半径r 对应的卫星的动能、重力势能、总机械能也是唯一确定的。

一旦卫星发生了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了变化,上述所有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

一类变轨是卫星因为受稀薄大气的影响速度变小,从而做向心运动,使卫星在更低的轨道运行;另一类变轨例如发射同步卫星,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I ,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1v ,变轨时在P 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1v 增加到2v ,使卫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 II ;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速率为3v ,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3v 增加到4v ,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III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 运行,在P 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 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 【答案】B【解析】从1到2,需要加速逃逸,A 错;2Mm Gma R =可得21a R∝,半径相同,加速度相同,卫星在椭圆轨道1上运动时,运动半径变化,a 在变,C 错B 对;卫星在圆形轨道2上运动时,过程中的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动量方向不同,D 错。

2.如图6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

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A.动能大B.向心加速度大C.运行周期长D.角速度小【解析】根据r m r Tm ma r v m r GMm 222224ωπ====, 得,动能=k E r GMm 2,r 变大,所以动能变小,A 错误;加速度=a 2r GM ,r 变大,所以加速度变小,B 错误;周期GMr T 32π=,r 变大,所以周期变大,C 正确;角速度3rGM=ω,r 变大,所以角速度变小,D 正确。

一轮天体运动中的变轨、对接、追及相遇问题

一轮天体运动中的变轨、对接、追及相遇问题
自主对接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少对地面控制中心的依赖,提高对接的灵活 性和可靠性。同时,自主对接还可以缩短对接时间,提高空间任务的效
率。
自主对接面临的挑战包括航天器导航精度要求高、控制算法复杂以及需 要克服空间环境中的干扰因素等。
遥控对接
遥控对接是指通过地面控制中心对航天器进行远程操控,完成与 天体的对接任务。这种对接方式需要地面控制中心与航天器之间 建立稳定的通信链路,以便实时传输指令和数据。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同向追及
同向追及是指两个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一个天体在另一 个天体的前方,并保持一定的距离,相对地面速度较快的天 体将会追上并超过相对地面速度较慢的天体。
解决同向追及问题时,需要先确定两个天体的相对位置和速 度,然后根据相对速度和时间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后 根据距离和速度关系确定相遇时间。
无人值守对接是指在没有地面控制中心干预的情况下 ,航天器自动完成与天体的对接任务。这种对接方式 需要航天器具备高度智能化的自主导航和控制系统, 以实现自主规划、决策和执行。
无人值守对接面临的挑战包括航天器自主导航和控制 技术难度大、需要克服空间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干扰 因素等。
03
CATALOGUE
遥控对接的优点在于可以对航天器进行精确的操控,确保对接的 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地面控制中心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对接 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遥控对接面临的挑战包括对地面控制中心的技术要求高、通信链 路可能受到干扰或中断以及对接过程中需要快速响应意外情况等 。
无人值守对接
无人值守对接的优点在于可以进一步减少对地面控制 中心的依赖,降低对接成本和风险。同时,无人值守 对接还可以提高空间任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 应对意外情况。

专题02 变轨问题(原卷版)

专题02 变轨问题(原卷版)

02.变轨问题—万有引力与航天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r m r T m ma r v m r GMm 222224ωπ====,轨道半径r 确定后(在轨),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a 2r GM 等也都是唯一确定的。

如果卫星的质量是确定的,那么,与轨道半径r 对应的卫星的动能、重力势能、总机械能也是唯一确定的。

一旦卫星发生了变轨,即轨道半径r 发生了变化,上述所有物理量都将随之变化。

一类变轨是卫星因为受稀薄大气的影响速度变小,从而做向心运动,使卫星在更低的轨道运行;另一类变轨例如发射同步卫星,先将卫星发射到近地轨道I ,使其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率为1v ,变轨时在P 点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1v 增加到2v ,使卫星进入椭圆形转移轨道 II ;卫星运行到远地点Q 时,速率为3v ,此时进行第二次点火加速,短时间内将速率由3v 增加到4v ,使卫星进入同步轨道III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一颗人造卫星原来在椭圆轨道1绕地球E 运行,在P 变轨后进入轨道2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速度都相同B.不论在轨道1还是在轨道2运行,卫星在P点的加速度都相同C.卫星在轨道1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的任何位置都具有相同动量2.如图6所示,飞船从轨道1变轨至轨道2。

若飞船在两轨道上都做匀速圆周运动,不考虑质量变化,相对于在轨道1上,飞船在轨道2上的A.动能大B.向心加速度大C.运行周期长D.角速度小3. 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减小为原来的1/4,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A.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4:1B.角速度大小之比为2:1C.周期之比为1:8D.轨道半径之比为1:24.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微小的阻力,轨道半径将缓慢减小。

天体卫星变轨问题

天体卫星变轨问题

天体卫星变轨问题卫星变轨问题1、“嫦娥三号”探月工程将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假设月球半径为,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飞船沿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的圆形轨道?运动,到达轨道的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到达轨道?的近月点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绕月球做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在轨道?上的运行速率B(飞船在轨道?绕月球运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C(飞船在点点火变轨后,动能增大D(飞船在?轨道上由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动能增大2、中国志愿者王跃参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过程模拟从地球往返火星的一次实验“火星—500”活动,王跃走出登陆舱,成功踏上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目前正处于从“火星”返回地球途中。

假设将来人类一艘飞船从火星返回地球时,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变轨过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在P点速度大于在Q 点的速度B(飞船在轨道?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大于轨道?上运动的机械能C(飞船在轨道?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飞船在轨道?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D(飞船绕火星在轨道?上运动周期跟飞船返回地面的过程中绕地球以轨道?同样半径运动的周期相同 3、如图所示,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率大于在轨道1上的速率B. 卫星在轨道3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1上的角速度C. 卫星在轨道1上的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D. 卫星在轨道2上的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时的加速度4、如图所示,在“嫦娥”探月工程中,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飞船在半径为4R的圆型轨道?0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时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 时,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绕月做圆周运动,则( )A(飞船在轨道?的运行速率大于B(飞船在轨道?上运行速率小于在轨道?上B处的速率C(飞船在轨道?上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在轨道?上B处重力加速度D(飞船在轨道?、轨道?上运行的周期之比有T:T=4:1 IIII5、未发射的卫星放在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时的线速度为v、加速度为a;发射升空后在近地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11动时的线速度为v、加速度为a;实施变轨后,使其在同步卫星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的线速度为v、加速度223为a。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04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的实际 应用
天文学中的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01
02
03
观测双星系统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双星系 统的轨道运动,可以了解 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 化过程。
探测行星
通过观察行星对恒星的引 力扰动,可以间接探测到 行星的存在和性质。
验证物理定律
双星系统的轨道运动可以 用来验证牛顿万有引力定 律和广义相对论等物理定 律。
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
运动轨迹
01
双星系统的运动轨迹为圆形或椭圆形,取决于两颗恒星的质量
和距离。
角速度
02
双星系统的角速度与单颗恒星绕其轨道一周的时间成反比,即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轨道半径
03
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与单颗恒星的质量成反比,即质量越大的
恒星轨道半径越小。
双星系统的观测与计算
观测方法
注意事项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目录
• 变轨问题概述 • 双星问题详解 • 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 •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的实际应用 •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01
变轨问题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变轨问题是指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 个圆轨道变到另一个圆轨道或从圆轨 道变为椭圆轨道,或反之,或经过多 次变轨的过程。
地球物理学中的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地震预测
通过研究地球自转和板块运动等地球物理学现象,可以预测地震 的发生和影响。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分析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可以研究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趋势。
地质勘查
在地质勘查中,需要了解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以发现矿产资源 和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2023新高考天体运动行星周期,线速度,角速度,质量,密度,变轨问题专题

2023新高考天体运动行星周期,线速度,角速度,质量,密度,变轨问题专题

1.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圆形轨道绕月球飞行,测出卫星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运行周期为T ,假若还知道引力常量G 与月球半径R ,仅利用以上条件求出:①月球的密度②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③卫星绕月球运行的加速度④卫星绕月球运行的线速度为2.我国利用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假设探测器在近月轨道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时间t (小于绕行周期)运动的弧长为s ,探测器与月球中心连线扫过的角度为θ (弧度),引力常量为G 则( )A .探测器的轨道半径为θtB .探测器的环绕周期为πθtC .月球的质量为s 3Gθt 2 D .月球的密度为3θ24Gt3.“畅想号”火星探测器首次实现火星软着陆和火星表面巡视勘察,并开展地质构造等科学探测.“畅想号”在地球表面的重力为G 1,在火星表面的重力为G 2;地球与火星均视为球体,其半径分别为R 1、R 2;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火星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G 2R 22G 1R 12B .卫星分别绕火星表面与地球表面运行的速率之比为 √G 1R 1G 2R 2 B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 1gG 2C .“畅想号”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G 2R 2G 1g4.2022年5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 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 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速度小于经过B 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 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动能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5.我国已经发射了一百多个航天器。

其中发射的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已经在轨运行的“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形成组合体,如图所示。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2024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天体运动专题--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一、卫星的变轨、对接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右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 Ⅰ上。

(2)在A 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Ⅰ。

(3)在B 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形轨道Ⅰ。

2.卫星的对接问题(1)低轨道飞船与高轨道空间站对接如图甲所示,低轨道飞船通过合理地加速,沿椭圆轨道(做离心运动)追上高轨道空间站与其完成对接.(2)同一轨道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如图乙所示,后面的飞船先减速降低高度,再加速提升高度,通过适当控制,使飞船追上空间站时恰好具有相同的速度.二、变轨前、后各物理量的比较1.航天器变轨问题的三点注意事项(1)航天器变轨时半径的变化,根据万有引力和所需向心力的大小关系判断;稳定在新圆轨道上的运行速度由v =GM r判断。

(2)航天器在不同轨道上运行时机械能不同,轨道半径越大,机械能越大。

(3)航天器经过不同轨道的相交点时,加速度相等,外轨道的速度大于内轨道的速度。

2.卫星变轨的实质 两类变轨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卫星速度突然增大 卫星速度突然减小 受力分析 G Mm r 2<m v 2rG Mm r 2>m v 2r 变轨结果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圆轨道上运动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轨道上运动 3.变轨过程各物理量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Ⅰ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三、卫星的追及与相遇问题1.相距最近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ωB)t=2nπ(n=1,2,3,…)。

天体运动的变轨问题

天体运动的变轨问题

天体运动的变轨问题赏析空间技术是利用火箭、卫星等进入太空从事活动的技术。

空间技术中,卫星的发射、卫星轨道计算、火箭升空所需燃料计算等都涉及到物理知识。

如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公式;速度、加速度及机械能的概念;失重和超重现象;电磁波;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这类试题往往以信息给予的方式命题,解题关键是对题目正确分析,忽略次要因素,将其抽象为简单的物理模型,然后用所学物理知识求解。

下面,我们就空间技术中天体运动的变轨问题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一、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发射地球同步卫星分三步走。

先用大推力火箭,将卫星送至近地轨道1,卫星与火箭分离后,以一定速度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经过运行几周,卫星调整后在Q点开启发动机,短时间向外喷射高速气体使卫星加速,关闭发动机后,卫星沿椭圆轨道2运行。

到达P点,开启发动机再次使卫星加速,使卫星速率符合圆轨道3的要求,进入轨道3后绕地球做圆周运动。

问题1.卫星在轨道1、2、3正常运行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度小于轨道1上的速度B.卫星沿轨道2运动经过P点的速度小于沿轨道3运动经过P点的速度C.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问题2.卫星在轨道2上从Q点运动到P点过程中,速率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确定问题3.卫星在下列哪些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A.加速上升过程 B.在圆轨道1上运行C.在椭圆轨道2上运行 D.减速下降过程解析:由圆周运动知识v = rGM/知,卫星在轨道3上的速度小于轨道1上的速度。

因沿轨道3运动经过P点的速度大于卫星沿轨道2运动经过P点的速度,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故卫星做离心运动。

而在P、Q点,无论是哪一轨道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加速度a = GM/r2,故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的加速度,卫星在轨道2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它在轨道3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

对天体运动变轨问题的力学分析

对天体运动变轨问题的力学分析

对天体运动变轨问题的力学分析作者:贺加全陶东红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年第01期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如所受到的力突然改变,或物体的速度大小突然改变,物体将如何运动,很多学生对此类问题模糊不清,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一点看法。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如果将物体实际受到的合外力(即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的力)称为提供的力F提,而将根据公式m■=mw2r=m■r计算得到的值称为需要的力F需,物体是否做圆周运动,可能做怎样的运动,应取决于这“两力”的大小,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1.当F提=F需时,供需平衡,物体做圆周运动。

2.当F提3.当F提>F需时,供过于求,物体做向心运动,即靠近原来的圆心的运动。

天体绕行星(或恒星)的运动也遵从同样的规律,当天体绕行星(或恒星)的运动出现上述分析的2、3种情况时,天体运动的轨道将发生改变,即变轨,而不管天体处于何种阶段。

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天体(或卫星)受力变化时,在发射阶段、运行阶段和回收阶段的变轨情况。

一、发射阶段变轨例1.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标志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发射后,“嫦娥一号”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要进行4次变轨,这4次调相轨道段分别为16小时轨道段、24小时轨道段、48小时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而后进入绕月轨道又6次变轨由月球的高轨道到低轨道绕月飞行,成为月球的一颗卫星。

假设地月转移轨道段可以简化为: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在适当的位置点火加速,进入近地点P(地球表面附近)和远地点Q(月球表面附近、近月点)的椭圆轨道运行,如图1所示,若要此“嫦娥一号”进入环月轨道,则必须()A.在近地点P启动卫星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B.在近地点P启动卫星向运动方向喷气C.在近月点(远地点)Q启动卫星向运动方向喷气D.在近月点(远地点)Q启动卫星向运动的反方向喷气【解析】:“嫦娥一号”要到达远地点Q,即应做离心运动,则必须使F提F需,而F提(即万有引力)瞬间不变,则应减小速度以使需要的力m■减小,故应向前喷气以减速,C正确。

天体运动中卫星变轨问题与双星模型问题(解析版)

天体运动中卫星变轨问题与双星模型问题(解析版)

突破20 卫星变轨问题与双星模型问题一、卫星变轨问题1.卫星发射及变轨过程概述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要经过多次变轨方可到达预定轨道,如图所示。

(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

(2)在A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万有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

(3)在B点(远地点)再次点火加速进入圆轨道Ⅲ。

2.三轨道运行物理量的大小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Ⅱ上过A点和B点速率分别为v A、v B。

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时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轨道Ⅰ、Ⅱ、Ⅲ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

【典例1】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中自动交会对接的成功,显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力量的雄厚。

已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实现对接,飞船与天宫二号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二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如不加干预,天宫二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进入天宫二号的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答案】BC【典例2】如图所示,假设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飞行器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3R的圆形轨道Ⅰ上运动,到达轨道的A点点火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到达轨道的近月点B再次点火进入近月轨道Ⅲ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则()A .飞行器在B 点处点火后,动能增加B .由已知条件不能求出飞行器在轨道Ⅱ上的运行周期C .只有万有引力作用情况下,飞行器在轨道Ⅱ上通过B 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Ⅲ上通过B 点的加速度D .飞行器在轨道Ⅲ上绕月球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π R g 0【答案】 D【跟踪短训】1.(多选) 同步卫星的发射方法是变轨发射,即先把卫星发射到离地面高度为200~300 km 的圆形轨道上,这条轨道叫停泊轨道,如图所示,当卫星穿过赤道平面上的P 点时,末级火箭点火工作,使卫星进入一条大的椭圆轨道,其远地点恰好在地球赤道上空约36 000 km 处,这条轨道叫转移轨道;当卫星到达远地点Q 时,再开动卫星上的发动机,使之进入同步轨道,也叫静止轨道。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包教会)

高中物理天体运动热点难点重点卫星变轨问题深度解析(包教会)

卫星变轨问题引例:飞船发射及运行过程:先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椭圆轨道,然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A 实施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飞船变轨前后速度分别为v1、v2,变轨前后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飞船变轨前后通过A 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a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T2,v1<v2,a1<a2 B .T1<T2,v1<v2,a1=a2C .T1>T2,v1>v2,a1<a2D .T1>T2,v1=v2,a1=a2解答:首先,同样是A 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也相等,向心加速度相等。

如果对开普勒定律比较熟悉,从T 的角度分析:由开普勒定律知道,同样的中心体,k=a^3/T^2为一常数。

从图中很容易知道,圆轨道的半径R 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 ,这样可得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大于椭圆轨道的周期T1。

如果对离心运动规律比较熟悉,从v 的角度分析:1、当合力[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大)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外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近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2、当合力[引力]超过运动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小)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内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远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对椭圆轨道,A 点为远地点,由上述第2条不难判断,在椭圆轨道上A 点的运行速度v1比圆轨道上时A 点的速度v2小。

综上,正确选项为B 。

注意:变轨的物理实质就是变速。

由低轨变向高轨是加速,由高轨变向低轨是减速。

其基本操作都是打开火箭发动机做功,但加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一、人造卫星基本原理1、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2、轨道半径r 确定后,与之对应的卫星线速度r GM v =、周期GMr T 32π=、向心加速度2r GM a =也都是唯一确定的。

3、如果卫星的质量是确定的,那么与轨道半径r 对应的卫星的动能E k 、重力势能E p 和总机械能E 机也是唯一确定的。

高中物理《变轨问题》课件

高中物理《变轨问题》课件

Mm r2
可m得a n
a所n 以Gr变M2 ,轨
前后向心加速度之比为16∶1,选项A错;由ω=v 得,变轨前
r
后角速度之比为8∶1,选项B错;由T=2 得,变轨前后周期之
比为1∶8,选项C对。
3.(多选)已知“神舟八号”飞船在离地球表面h高处的轨道上
做周期为T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的半径为R,万有引力常量为
r
飞v 船的GM运,行速度
r
v G第M一,宇宙速度v1=
Rh
,故GRMv<v1,选项B正确;飞
船的向心加速度
an
42
R选项h C,正确;由
T2
G
Mm
R h2
m
42
R及 h
T2
G
得Mm
R2
mg
选g项 4D正2TR确2R。2 h3 ,
人造卫星问题的解题技巧
(1)利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加速度的不同表述形式。
r
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减小。
(2)当卫星的速度突然减小时,G
Mm r2
m
v2 r
,即万有引力大于所
需要的向心力,卫星将做近心运动,脱离原来的圆轨道,轨道
半径变小,当卫星进入新的轨道稳定运行时由 v GM 可知
r
其运行速度比原轨道时增大;卫星的发射和回收就是利用这一
原理。
2.卫星轨道的突变:由于技术上的需要,有时要在适当的位置 短时间内启动飞行器上的发动机,使飞行器轨道发生突变,使其 进入预定的轨道。如图所示,发射同步卫星时,可以分多过程完 成:
A.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1g
G2
B.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G
2
R
2 2

一轮-天体运动中的变轨、对接、追及相遇问题

一轮-天体运动中的变轨、对接、追及相遇问题

02
CATALOGUE
天体对接问题
自主对接
定义
自主对接是指航天器在无人干预 的情况下,通过预设程序或自主 决策,自动完成与目标天体的对 接任务。
技术要求
自主对接需要精确的导航定位技 术、自主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 ,以确保航天器能够准确找到目 标并进行对接。
优点
自主对接可以减少对地面控制人 员的依赖,提高对接的自主性和 灵活性。
遥控对接
定义
遥控对接是指通过地面控制中心的操作人员 远程控制航天器,使其与目标天体完成对接 任务。
技术要求
遥控对接需要稳定的通信链路、精确的指令传输和 熟练的操作人员,以确保对接过程的顺利进行。
优点
遥控对接可以充分利用地面控制中心的专业 知识和经验,提高对接的可靠性和成功率。
无人值守对接
定义
无人值守对接是指在对接过程中,地面控制中心不进行任何干预, 完全依靠航天器的自主控制系统完成与目标天体的对接任务。
利用离心力原理,使卫星 沿着离心方向运动,从而 实现轨道半径的增大。
应用场景
在卫星发射过程中,为了 将卫星送入更高的轨道, 通常需要进行离心变轨。
近心变轨
定义
当卫星的速度大于标准环绕速度时,将沿着近心方向 运动,从而实现轨道半径减小的变轨。
原理
利用向心力原理,使卫星沿着近心方向运动,从而实 现轨道半径的减小。
技术要求
无人值守对接需要高度自动化的航天器和先进的自主控制系统,以 确保航天器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对接任务。
优点
无人值守对接可以大大减少对地面控制人员的依赖,降低对接成本和 风险。
03
CATALOGUE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同向追及
同向追及是指两个天体在同一直线上,一前一后,方向相同,后面的天体 以较大的速度追赶前面的天体。

一轮 天体运动中的变轨、对接、追及相遇问题

一轮  天体运动中的变轨、对接、追及相遇问题

考点3.天体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Mm 2π 2 1.由 G 2 mr ω ,或 ω 判 断 谁 的 角 速 度 大 并出 求ω . r T 2.两 星 追 上 或 相 距 最 近满足:ω A t ωBt n 2 π , (n 1、 2、 3...) 3.两 星 相 距 最 远 满 足 : ωA t ωBt ( 2n 1) π , (n 0、 1、 2、 3... )
3 4 π2 r乙 D.已知乙运动的周期T乙及轨道半径r乙,可计算出地球质量 M GT2 乙
GT甲
r3 M GM 分 析 : 1.由 K 2 得r 丙和乙比较:a G 2 a 丙 a乙 ,v v 丙 v乙 . 乙, 丙 r T r r 丙 和 甲 比 较 :丙 r r甲, ω丙 ω甲, a r ω2 a 丙 a甲;v r ω v 丙 v甲 . a乙 a 丙 a甲, v乙 v 丙 v甲 .故 A对 B错 . Mm 4 π2 4 3π 3 2.对 甲 : G 2 mR 2 ,M ρ π R ρ 2 .故 C错 . R T 3 GT甲
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Mm GM 2 mr ω ω r2 r3
故ω 1 >ω 2 ω 1 >ω 2 =ω 3
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 转角速度相同,故ω 2=ω 3 由v=rω 得v m v r r
向心加速度
GM ,故v1 >v2 r v1 >v2 >v3 Mm GM G 2 ma a 2 ,故a1>a2 r r
1.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面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 追上轨道空间站,可采取最好的方法是( B ) 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D.无论飞船采取何种措施,均不能与空间站对接

天体运动之追及变轨

天体运动之追及变轨

天体运动——追及和变轨1.太阳系中某行星A 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 ,周期为T ,但天文学家在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存在一些偏离,且每隔时间t 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 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B ,它对A 的万有引力引起A 行星轨道的偏离,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 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 的绕行方向相同,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B 绕太阳运行的圆轨道半径为( )A. Rt t T -B. 2.某天体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自转周期为T ,“北极点”处的重力加速度是“赤道”处重力加速度的k 倍(k>1)。

若该天体有一颗近地环绕卫星,则近地环绕卫星的周期为T T T T 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运送两名宇航员前往在2016年9月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宇航员计划在“天宫二号”驻留30天进行科学实验。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对接变轨过程如图所示,AC 是椭圆轨道II 的长轴。

“神舟十一号”从圆轨道I 先变轨到椭圆轨道II ,在变轨到圆轨道III ,与圆轨道III 运行“天宫二号”实施对接,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神舟十一号”在变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B. 可让“神舟十一号”先进入圆轨道Ⅲ,然后加速追赶“天宫二号”实现对接C. “神舟十一号”从A 到C 的平均速率比“天宫二号”从B 到C 的平均速率大D. “神舟十一号”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与“天宫二号”运行周期相等 4.如图(甲)所示, a 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a 的正上方有三颗轨道位于赤道平面的卫星b 、c 、d ,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图(甲)中已标出,其中d 是地球同步卫星.从该时刻起,经过一段时间t (已知在t 时间内三颗卫星都还没有运行一周),各卫星相对a 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图(乙)中的.5.嫦娥二号卫星预计将于2010年10月发射。

图为“嫦娥二号”的姐妹星“嫦娥一号”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其中B、C分别为两个轨道的远地点。

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各类问题

物理必修二天体运动各类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几个“另类”问题天体运动部分的绝大多数问题,解决的原理及方法比较单一,处理的基本思路是:将天体的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方程,向心加速度按涉及的运动学量选择相应的展开形式。

如有必要,可结合黄金代换式简化运算过程。

不过,还有几类问题仅依靠基本思路和方法,会让人感觉力不从心,甚至就算找出了结果但仍心存疑惑,不得要领。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本质,把握解决的关键,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一、变轨问题例:某人造卫星因受高空稀薄空气的阻力作用,绕地球运转的轨道会慢慢改变。

每次测量中卫星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圆周运动,某次测量卫星的轨道半径为,后来变为,以、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的线速度大小,、表示卫星在这两个轨道上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则()A.,,B.,,C.,,D.,,分析:空气阻力作用下,卫星的运行速度首先减小,速度减小后的卫星不能继续沿原轨道运动,由于而要作近(向)心运动,直到向心力再次供需平衡,即,卫星又做稳定的圆周运动。

如图,近(向)心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方向与卫星运动方向不垂直,会让卫星加速,速度增大(从能量角度看,万有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卫星动能增加,速度增大),且增加的数值超过原先减少的数值。

所以、,又由可知。

解:应选C选项。

说明:本题如果只注意到空气阻力使卫星速度减小的过程,很容易错选B选项,因此,分析问题一定要全面,切忌盲目下结论。

卫星从椭圆轨道变到圆轨道或从圆轨道变到椭圆轨道是卫星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卫星定轨和返回都要用到这个技术。

以卫星从椭圆远点变到圆轨道为例加以分析:如图,在轨道远点,万有引力,要使卫星改做圆周运动,必须满足和,而在远点明显成立,所以只需增大速度,让速度增大到成立即可,这个任务由卫星自带的推进器完成。

“神舟”飞船就是通过这种技术变轨的,地球同步卫星也是通过这种技术定点于同步轨道上的。

二、双星问题例: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轨问题——金榜教育1.(安徽省皖南八校2011 届)我国“嫦娥二号" 探月卫星于2010 年 10 月成功发射。

在“嫦娥二号”卫星奔月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过程,是由椭圆轨道 A 变为近月圆形轨道 B ,A 、 B .两轨道相切于P 点,如图所示.探月卫星先后沿 A 、 B 轨道运动经过P 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卫星运行的速度v A= v BB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 A =F BC.卫星的加速度a A >a BD .卫星的动能E kA<E Kb2 宣 2010.我国未来将建立月球基地,并在绕月轨道上建造空间站。

如图所示,关闭发动机的航天飞机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沿椭圆轨道向月球靠近,并将在椭圆的近月点 B 处与空间站对接。

已各空间站绕月轨道为r,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月球的半径为R.那么以下选项正确的是()(1)航天飞机到达 B 处由椭圆轨道进入空间站轨道时必须减速(2)图中的航天飞机正在加速地飞向 B 处(3)月球的质量为( 4)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A .( 1)( 2)( 4)B .( 1)( 3)( 4)C.( 1)( 2)( 3) D .( 2)( 3)( 4)3(海淀一模2010) .在研究宇宙发展演变的理论中,有一种学说叫做“宇宙膨胀说”,这种学说认为引力常量G 在缓慢地减小。

假设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它们的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根据这种学说当前月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与很久很久以前相比A .周期变大B.角速度变大C.轨道半径减小 D .速度变大4.(山东省实验中学2011 届)宇宙飞船运动中需要多次“轨道维持”.所谓“轨道维持”就是通过控制飞船上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飞船能保持在预定轨道上稳定运行.如果不进行“轨道维持”,由于飞船受轨道上稀薄空气的影响,轨道高度会逐渐降低,在这种情况下飞船的动能、引力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将会是()A.动能、重力势能和机械能逐渐减小B.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不变C.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机械能逐渐减小5(江苏卷)、 2009 年 5 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 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 B 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在轨道Ⅱ上经过 A 的速度小于经过 B 的速度(B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动能(C )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A 的加速度6、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形轨道 1 运行,然后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 运行,最后再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形轨道3 运行。

设轨道 1、 2 相切于 Q 点,轨道 2、 3相切于 P 点,则卫星分别在1、 2、 3 轨道上正常运行时,P / ⑴比较卫星经过轨道 1、 2 上的 Q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以及卫星经过轨道2、 3 上的v 2 v 12 P 点的加速度的大小地 1⑵设卫星在轨道 1、 3 上的速度大小为 v1、 v3,在椭圆轨道上 Q 、 P 点的速度大小3分别是 v2、 v2/,比较四个速度的大小Q v 2 答案: 1、 B2、 C3、 A4 、 D v 35、 ABC 解析 :逐项判断A .根据开普勒定律,近地点的速度大于远地点的速度, A 正确;B .由 I 轨道变到 II 轨道要减速,所以B 正确;R 3 c ,R 2R 1 ,所以 T 2 T 1 。

C 正确;C .根据开普勒定律,2TD .根据 aGM ,应等于, D 错误;R2本题选 ABC 。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

难度:中等。

6 解析:同步卫星的发射有两种方法,本题提供了同步卫星的一种发射方法,并考察了卫星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特点。

G Mmma⑴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卫星的加速度是由于地球吸引卫星的引力产生的。

即: r 2可见卫星在轨道 2、 3 上经过 P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卫星在轨道 1、 2 上经过 Q 点的加速度大小也相等;但P 点的加速度小于 Q 点的加速度。

⑵1、 3 轨道为卫星运行的圆轨道,卫星只受地球引力做匀速圆周运动G Mmmv 2GMv由r2r得:r可见: v1> v3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卫星在椭圆轨道上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同,近地点 Q 速度大,远地点速度小,即: v2> v2/卫星由近地轨道向椭圆轨道运动以及由椭圆轨道向同步轨道运动的过程中,引力小于向心力,G Mm m v 2r2r ,卫星做离心运动,因此随着轨道半径r 增大,卫星运动速度增大,它做加速运动,可见: v2> v1, v3> v2/因此: v2> v1> v3> v2/(2008 年高考广东卷)下图是 " 嫦娥一号奔月 " 示意图 , 卫星发射后通过自带的小型火箭多次变轨, 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 最终被月球引力捕获, 成为绕月卫星 , 并开展对月球的探测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射 " 嫦娥一号 " 的速度必须达到第三宇宙速度B. 在绕月圆轨道上 , 卫星的周期与卫星质量有关C.卫星受月球的引力与它到月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D.在绕月圆轨道上 , 卫星受地球的引力大于受月球的引力解析:第三宇宙速度是指卫星脱离太阳引力,进入天空的最小速度;在绕月轨道上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知GMmF万 = r 2mr (2T) 2。

卫星受到月球的万有引力与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卫星的质量m 会约掉,所以卫星的周期与卫星的质量无关;在绕月轨道上,卫星的加速度指向月球球心,由牛顿第二定律知月球对卫星的吸引力大于地球对卫星的吸引力,故选项 C 正确。

卫星变轨类人造卫星在轨道变换时,有卫星主动原因也有其他原因(如受到阻力)速度发生变化导致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相等关系被破坏,继而发生向心运动或离心运动,发生变轨。

例5:( 1998 年高考上海卷)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时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 2 运行。

最后再点火。

将卫星送入轨道 3,轨道1、2 相切于 Q点。

轨道 2、3 相切于 P点。

如图所示,则当卫星分别在 1、 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轨道 3 上的速度大于在轨道 1 上的速度B、卫星在轨道 3 上的角速度小于在轨道 1 上的角速度C、卫星在轨道 1 上经过 Q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 2 上经过 Q点时的加速度D、卫星在轨道 3 上经过 P 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轨道 2 上经过 P 点时的加速度解析: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在轨道 1 和轨道 3 上的运动均可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由GMm mrv2 可知 vGM 即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在r 2 r轨道上运行的速度越小故 A 选项错误。

vr GM 轨道半径越大,卫星咋r 3轨道上运行的角速度就越小,故 B 选项正确;由GMm向知向GMa向的r 2 maa r2大小与 r 2成反比。

在 P点时无论是轨道 2 还是轨道 3 运行,到地心的距离相等,因此加速度相等。

在 Q点时轨道 1 和轨道 2 离地心的距离相等。

因此加速度相等,故选项 C 错误。

例6:( 2010 年高考江苏卷) 2009 年 5 月,航天飞机在完成对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维修任务后,在 A 点从圆形轨道Ⅰ进入椭圆轨道Ⅱ, B为轨道Ⅱ上的一点,如图所示,关于航天飞机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在轨道Ⅱ上经过 A 的速度小于经过 B 的速度B、在轨道Ⅱ上经过 A 的动能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 A 的动能C、在轨道Ⅱ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动的周期D、在轨道Ⅱ上经过A 的加速度小于在轨道Ⅰ上经过 A 的加速度解析:本题考查天体运动的能量、周期、角速度等。

航天飞机轨道Ⅱ上运动时机械能守恒, A点比 B 点的势能大动能小,故选项 A 正确。

航天飞机在轨道轨道Ⅱ上过 A点做向心运动,显然速度小于轨道Ⅰ上 A点的速度,故选项 B正确。

对于航天飞机,轨道半径越大其周期越大,故选项 C 正确。

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知,航天飞机在两轨道的同一点 A 加速度相同,故选项 D 错误。

飞船发射及运行过程:先由运载火箭将飞船送入椭圆轨道,然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 A 实施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所示,飞船变轨前后速度分别为v1、v2 ,变轨前后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 、T2 ,飞船变轨前后通过 A 点时的加速度分别为a1 、 a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T1< T2, v1< v2, a1 <a2B . T1< T2 ,v1 <v2, a1 =a2C .T1 > T2, v1>v2 ,a1 < a2D .T1 >T2 , v1=v2 ,a1 = a2解答:首先,同样是 A 点,到地心的距离相等,万有引力相等,由万有引力提供的向心力也相等,向心加速度相等。

如果对开普勒定律比较熟悉,从T 的角度分析:由开普勒定律知道,同样的中心体,k=a^3/T^2 为一常数。

从图中很容易知道,圆轨道的半径R 大于椭圆轨道的半长轴a,这样可得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T2 大于椭圆轨道的周期T1。

如果对离心运动规律比较熟悉,从v 的角度分析:1、当合力[引力 ]不足以提供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大)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外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近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2、当合力 [引力 ]超过运动向心力(速度比维持圆轨道运动所需的速度小)时,物体偏离圆轨道向内运动,这一点可以说明椭圆轨道远地点天体的运动趋向。

对椭圆轨道, A 点为远地点,由上述第 2 条不难判断,在椭圆轨道上 A 点的运行速度v1比圆轨道上时 A 点的速度 v2 小。

综上,正确选项为 B 。

注意:变轨的物理实质就是变速。

由低轨变向高轨是加速,由高轨变向低轨是减速。

其基本操作都是打开火箭发动机做功,但加速时做正功,减速时做负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