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马原题库历史唯物主义

合集下载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历史唯物主义

郑州大学马原题库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167.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之所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C)A.政治因素的作用 B.认识论的影响C.生产方式的落后 D.阶级立场的限制16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不能够……。

(D)A.科学地揭示社会的内部结构B.科学地说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恰当地说明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6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的对立。

(A)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7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得……。

(C)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证明17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A.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7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B)A.精神生活的总和B.物质条件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环境173.历史唯物论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

(D)A.生产关系 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17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的观点。

(D)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社会达尔文主义D.具有合理因素的历史唯心主义17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A.吃穿住行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社会交往活动176.使人与自然界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177.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B)A.人类自身的存在 B.人类的劳动实践C.生态平衡 D.科学技术178.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二者同时都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郑州大学马克思考试多选题库

郑州大学马克思考试多选题库

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起义是(BCD)B、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有(ABC)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4、“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ACD)A、理论脱离实际C、教条主义D、唯理论5、价值的特性有(ABCD)A、客观性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D、多维性6、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ABCD)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B、历史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8、资本积累阐明了(ABCD)A、剩余价值转化为了资本B、资本主义制度下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C、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本质D、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9、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CD)C、无产阶级专政D、社会主义的民主&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D)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D、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1.马克思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所谓“真正的哲学”(ABD)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D.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一生主要完成的重大理论发现是(BC)B.历史唯物主义C.剩余价值学说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的哲学。

(BC)B.费尔巴哈C.黑格尔4.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是……的哲学。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

马原理期末考试题名词解释一、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基本理论观点,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社会变革的动力来自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揭示了历史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指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为了争夺社会利益而进行的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原因。

阶级斗争是阶级之间出现矛盾、冲突的结果,同时也是矛盾、冲突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阶级关系得到根本转变的表现。

通过阶级斗争,人们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三、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在工资之外创造出来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雇主通过占有劳动者的劳动力,把雇佣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占为己有。

剩余价值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根源。

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存在着剥削和压榨工人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四、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指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共享,并对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共同拥有生产资料,生产关系基于合作、协调和互助的原则,人民的利益被放在首位。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的全面发展,并逐步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压迫,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

五、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最高阶段的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共产主义社会是消除了私有制、消除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社会,每个人都按需分配,实现了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追求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六、二重性二重性是指一种事物内部具有两个相对矛盾的侧面或属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改造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原理等。

1.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历史的客观规律包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2.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它反对唯意志论,不把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看成是单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体和发展水平,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

3.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大三马原考试题库

大三马原考试题库

大三马原考试题库# 大三马原考试题库1.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理论贡献是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其主要理论贡献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理论等。

他们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 请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著名政治宣言,主要内容包括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等。

它的历史意义在于为无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的指导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3.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4. 请解释“剩余价值”的概念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从雇佣劳动者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劳动者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

它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主要手段,也是资本主义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5. 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6.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

它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揭示剩余价值来源的理论基础。

7. 请阐述马克思的“异化”概念。

异化是马克思用来描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以及人类本质相疏离的现象。

异化表现在工人的劳动变成了一种商品,工人失去了对自己劳动的控制权。

8.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社会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必须经历的一个较长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需要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9. 请解释“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

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第一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门重要的理论学科,它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基础,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核心,对人类社会发展和人类思维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请你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特点,回答以下问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不同之处在哪里?第二题: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比较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是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两种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请你比较和对比这两种哲学思想:1.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核心概念是什么?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在对待社会历史运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解释上有何不同?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影响和意义分别是什么?第三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原理。

请你就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存在?什么是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是如何决定社会意识的?请举例说明。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对于理解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有何启示?第四题: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矛盾和变化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请你就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回答以下问题:1.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分别是什么含义?2.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概念,什么是矛盾统一规律?请举例说明。

3.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以上是关于马原期末考试大题题目的一些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来回答。

祝你考试顺利!。

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

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

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大学期末马原考试题库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B.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共产主义C.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主义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第一部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德意志意识形态》D. 《哲学的贫困》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自然辩证法D. 社会辩证法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D. 阶级斗争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局限性D. 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包括: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俄国民粹主义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以下哪些问题?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B.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C.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自我调节D. 资本主义经济的自我消亡8.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是:A. 消灭私有制B. 实现共同富裕C. 建立无阶级社会D.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9.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1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 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C. 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D. 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12. 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13. 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研究和系统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之一,承载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一、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之一,它对于认识历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 人类社会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包括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等。

他们提出了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推动的观点。

2. 唯物史观:十八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启发了马克思对于历史的研究。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3. 基于阶级斗争观点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4. 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列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强调社会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和阶级矛盾推动的,主要包括以下核心内容:1.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导致的。

2. 社会历史的发展推动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着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 阶级矛盾决定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核心。

最新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在线测试

最新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在线测试

郑州大学现代远程教育-马克思哲学课堂练习题第一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B)。

B、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A、自然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般规律C、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D、人类各种知识的总汇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

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D)。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C、整体与部分的关系D、一般与特殊的关系4、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D )。

A、是否坚持唯物论B、是否坚持唯心论C、是否坚持辩证法D、是否反映了时代精神的精华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B)。

A、辩证法B、直观性C、形而上学性D、机械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ABDE )。

A、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B、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C、专指各种唯物主义哲学D、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E、马克思主义哲学2、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BD )。

A、《新民主主义论》B、毛泽东思想C、《论持久战》D、邓小平理论E、“一国两制”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史上所产生的伟大变革主要表现在(ABCE )。

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改变了实践观念在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B、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C、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D、实现了科学观和方法论的统一E、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ABCE )。

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思辨性E、不彻底性5、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AC )。

A、人本主义思潮B、存在主义思潮C、科学主义思潮D、实证主义思潮E、唯心主义思潮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马原考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马原考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

来源:凯程考研集训营,资料获取、课程辅导咨询凯程老师第 1 页 共 1 页 马原考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关于政治的学习,大家要多总结、多记忆。

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凯程考研为大家提供了政治马原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一:历史唯物主义第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要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个特点,考试很有可能围绕这三个特点进行命题,单选的几率比较大。

实践的形式主要包括生产劳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第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要通过劳动实践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应当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这部分的知识点基本都是选择题,同学们在审题过程中只要不遗漏细节信息点基本上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政治本身属于相对基础的学科,历年的平均分也在50分左右,进行一些努力可以轻松考到60-70分,但是想要上80分恐怕比较有难度,不仅需要充足的理论知识,甚至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二:辩证唯物主义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3.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知识的学习在于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大家在平常的学习中,要记得积累知识点。

只有大家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熟能生巧。

大家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积累,多总结。

马原概论考试题目

马原概论考试题目

马原概论考试题目
一、题目一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哪些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有何区别?
二、题目二
1.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3.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区别是什么?
三、题目三
1.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历史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四、题目四
1.什么是社会发展规律?
2.社会发展规律有哪些方面?
3.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实践有何指导作用?
五、题目五
1.什么是人的社会性?
2.人的社会性对个体有何意义?
3.人的社会性对社会发展有何作用?
六、题目六
1.什么是阶级斗争?
2.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3.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有何作用?
以上是本次《马原概论》考试的考题,考生需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理论,对题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回答,展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请使用Markdown文本格式回答问题,字数不得少于800字。

历史唯物主义(马原作业)

历史唯物主义(马原作业)

历史唯物主义,又叫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个重大发现之一。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依靠力量。

这一原理要求我党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才能实现奋斗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坚持了群众观点,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力量在人民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坚持了‚群众观点‛。

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了群众观点,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不断取得重大胜利。

在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同样体现和坚持了群众观点。

1.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坚持了‚群众是力量源泉‛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习近平认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

民力无穷,民智无限,正是依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党才能攻坚克难,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

在新时期,我们党要经得起‚四大考验‛和克服‚四大风险‛,必须始终密切联系群众,调动民智,依靠群众的力量。

党员干部的表现群众体会最深,他们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党员干部应该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从群众的监督和评判中获取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力量。

2.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责要问责,违法要追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四风‛严重损害党群关系,‚腐败问题对我们党伤害最大,严惩腐败分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绝不允许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地。

这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具有阶段性、质变由量变引起。

(2)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历史推动力、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习题:请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四个基本原理。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的四个基本原理是:物质决定意识、矛盾普遍存在、事物发展具有阶段性、质变由量变引起。

2.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及其错误(1)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识能够独立地创造和影响物质世界。

(2)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形而上学认为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事物发展是线性的,没有矛盾和阶段性。

习题:请举例说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答案:唯心主义的错误观点是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而这与客观事实相反。

例如,人的思想和行为是由物质的大脑活动所决定的,而不是反过来。

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是认为世界是永恒不变的,事物之间的关系是静态的,而这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相反。

例如,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状态。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及其关系(1)价值是商品所固有的,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数量来决定。

(2)价格是市场上的货币表现形式,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3)价值和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内在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习题:请简述价值和价格的区别及其关系。

答案:价值是商品所固有的,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人类劳动的数量来决定;价格是市场上的货币表现形式,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内在基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剩余价值是指工人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所占有的。

(2)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

马原期末考试题大题及答案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历史的发展是客观规律性的体现。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如何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答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出了他们自身劳动力的价值,这部分超出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即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增加剩余价值,从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

3. 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观点是什么?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都存在着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是主要的阶级斗争形式,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阶级社会。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二重性理论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意义。

答案:马克思认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重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而价值则是商品交换中所体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商品的二重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与资本的关系,以及价值的形成和转移过程。

这一理论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积累和剥削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2.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原因。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此外,资本主义经济的无计划性、竞争和资本积累也加剧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30分,共30分)案例:某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一次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社会矛盾激化。

考研马原核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马原核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

考研马原核心考点: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部分简要概括为“三对概念、五大动力、两种作用”。

一、三对概念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②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③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社会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不变更生产关系,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发展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②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③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及其方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这种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况,它既可以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二、五大动力1.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马原多选题库(108道)

马原多选题库(108道)

马原多选1、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单选题]A 因地制宜B 对症下药?C 注意分寸D 实事求是正确答案:C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单选题]A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 事物的一切运动和变化C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 事物存在范围的扩大正确答案:A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是一种()——[单选题]A 相对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形而上学的观点D 折衷主义的观点正确答案:B4、有一首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亡。

”此话的哲学观点是()——[单选题]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C 事物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量变引起质变正确答案:A5、“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单选题]A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D 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正确答案:B6、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包括()——[多选题]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科学社会主义正确答案:ABC7、下列属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是()——[多选题]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历史唯物主义正确答案:BD8、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是()——[多选题]A 阶级性B 实践性C 客观性D 人民性正确答案:AB9、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是()——[多选题]A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答案:BCD10、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多选题]A 辩证法B 劳动价值论C 唯物史观D 剩余价值学说正确答案:CD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多选题]A 李大钊的理论B 毛泽东思想C 邓小平理论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答案:BCD12、“八荣八耻”的“八耻”是()。

马原唯物史观部分的选择题

马原唯物史观部分的选择题

四、唯物史观部分的选择题1.社会进步的根源和动力是:A.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B.社会基本矛盾C.社会科学的发展D.阶级斗争2.社会意识形态是指:A.社会的感性经验B.全部社会意识形式C.全部社会意识D观念上层建筑3.个人意识是:A.关于个人的意识B.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社会地位的反映C.存在于群体之外的个人实践的产物D.阶级社会的产物和表现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C.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5.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社会科学的关系是:A.绝对与相对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一般与个别的关系D.整体与局部的关系6.阶级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A.政治范畴B.思想范畴C.经济范畴D.政治范畴与思想范畴的统一7.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自然和社会的统一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8.上层建筑是指:A.国家的政治制度B.社会的法律制度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设施和相应的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意识形态9.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是依据:A.统治阶级利益B.全体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C.人们的主观意志D.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10.任何英雄人物的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允许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C.机械论的观点D.宿命论的观点11.政治法律思想是对:A.生产力最直接的反映B.社会存在最直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最直接的反映D.经济基础最直接的反映12.最早提出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A.德国古典哲学家B.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C.封建阶级思想家D.马克思和恩格斯13.在劳动资料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A.动力B.能源C.生产工具D.信息1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B.生产力是普遍的、生产关系是特殊的C.生产力是现实的、生产关系是可能的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15.生产关系体现的是:A.人和自然的关系B.国家和集体的关系C.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的关系D.人与人的关系16.社会基本矛盾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B.生产和需要的矛盾C.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17.群体意识是:A.集体主义的产物B.群体实践的产物C.个人意识的总汇D.群体共同意志的产物18.区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标志是:A.生产对需要的满足程度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D.产品如何分配19.一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即:A.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B.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与国家政权D.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20.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B.阶级斗争的发展中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生产劳动的发展史21.经济基础指的是:A.社会现在的各种生产关系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C.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D.进步的生产关系22.“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种观点的实质是: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唯物辩证法D.自然主义23.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B.自然规律是自然界固有的,社会规律是人创造的C.自然规律自发地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而实现D.自然规律人无法废弃和改变,社会规律则是人可以废弃和改变的24.国家是:A.人们制定社会契约的产物B.调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的产物C.剥削者欺骗被剥削者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合的产物2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A.是自私自利的B.在于其理性C.在于其行为受道德规范的制约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6资产阶级法律的根本原则是:A.天赋人权B.人道主义C.私有财产不可侵犯D.自由平等、博爱27.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A.阶级斗争B.地理环境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D.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28.国家的实质是: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B.全体居民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机关C.阶级统治的暴力机关D.凌驾于阶级之上的独立社会力量29.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B.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的高低C.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D.基本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0.宗教的主要社会作用是:A.培养高尚道德的思想武器B.一切阶级进行斗争的工具C.麻醉人民的鸦片D.动员和组织革命队伍的精神武器31.自然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属于无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32.区分国家性质的主要根据是: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D.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合程度33.承认权威的作用是:A.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B.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34.人类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A.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混为一谈B.否认了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区别C.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客观的辩证的本性D.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35.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A.纯粹是偶然的B.纯粹是必然的C.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36.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是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A.同情无产阶级B.参加工人运动C.继承了前人的积极成果D.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37.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取决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被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38.道德是:A.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B.对经济基础最集中、最直接的反映C.上层建筑的核心D.最抽象的社会意识形式3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国家政治权力B.杰出人物的创造力C.社会生产力D.阶级斗争40.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物质标志是:A.劳动者的技术水平B.科学技术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41.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A.人的自身需要B.人的社会关系C.人类的共同利益D.人的精神属性42.“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社会规律是人创造的43.抽象的人性论是指:A.一种对人类共同人性的科学抽象的理论B.否认人的社会性的唯心主义理论C.一种否认人的共性的错误理论D.-种资产阶级哲学独创的理论4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观点的出发点是:A.社会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原理B.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原理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4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个人的价值在于:A.个人的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B.个人的自我选择和自由发展C.个人主体性的增强和摆脱社会的制约D.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46.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学说47.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表现为:A.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D.三者互为条件,相互依赖48.阶级产生的直接根源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49.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生活的反映50.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生产发展水平表现出来B.社会心理表现出来C.社会制度表现出来D.社会革命表现出来5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A.全部自然界B.人口因素C.地理环境D.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诸要素的总和52.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劳动工具D.劳动者53.生产资料包括:A.生产工具和劳动者B.一切劳动产品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54.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其经济基础的产生,这一事实证明:A.这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般规律的特殊表现B.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决定其经济基础C.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是相互决定的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55.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道德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6.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与反社会分子的矛盾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57.在阶级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政治法律思想是:A.先进阶级的思想B.社会各阶级的共同思想C.劳动群众的思想D.统治阶级的思想58.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C.民主共和制D.统一战线制59.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最终动力C.唯一动力D.直接动力60.人民群众的主体是:A.体力劳动者B.各个时代的进步阶级C.工人和农民D.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群众61.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是坚信:A.群众的意见总是正确的B.群众的觉悟都是很高的C.群众自己解放自己D.群众运动都是合理的62.诸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哲学D.宗教6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B.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C.各阶级意识中的共性D.历史继承性6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地表现为: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意识不依赖于社会存在65.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A.能够进行抽象思维B.开始直立行走C.手脚有了分工D.开始制造并使用工具66.历史唯物主义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作用在于:A.它可以为各门具体社会科学提供方法论的指导B.它可以代替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的研究C.它是一切社会知识的总汇D.它可以作为历史科学研究的出发点67.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A.决定作用B.加速或延缓的作用C.无足轻重的作用D.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作用68.人类生活的首要的基本条件是:A.动物的本能活动B.劳动C.氏族公社制度D.欲望和意志69.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是社会革命的原因C.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原因70.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是:A.生产劳动B.地理环境C.生产方式D.人口因素71.在全部社会关系中,首要和基本的是:A.政治关系B.生产关系C.家庭关系D.思想关系72.把社会规律完全等同于自然规律会:A导致社会达尔文主义错误B.否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C.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更客观D.更精确地把握社会规律7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衣生B.一切社会上层建筑的变化都是同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的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根源于经济基础D.社会中的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着社会的上层建筑性质74.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直接根源存在于:A.生产力中B.生产方式中C.经济基础中D.思想观念中75.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A.最终动力B.基本动力C.唯一动力D.直接动力76.社会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A.是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B.是完全同一的概念C.在一定条件下,社会经济形态指的就是社会形态D.在任何情况下.都可用社会形态来指社会经济形态77.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是:A.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文艺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的生活等于文艺作品C.人民群众的生活高于文艺作品D.人民群众的生活都是文艺创作的典型78.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是:A.社会性A.能动性C.阶级性D.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79.民族心理是:A.一种最稳固、最持久、最强烈的社会心理B.不稳定的社会心理C.同一民族中的统治阶级的社会心理表现D.与同一民族中的各个阶级都无关系的一种抽象的社会心理80.决定社会意识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是:A.社会生产方式B.上层建筑C.精神文明建设D.生产力81.“三纲五常”“忠、孝、节、义”是:A.原始社会的道德规范B.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C.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C.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82.物质文明的基础是:A.社会生产力B.生产关系C.社会的物质财富的多寡D.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83.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这表明此时劳动:A.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事B.已不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C.已成为一种高度的自觉、自由、自主的活动D.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84.促使封建社会崩溃的最终原因是:A.农民的不满和反抗B.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地理环境的变化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尖锐矛盾D.上层建筑的变革85.人的社会属性是指: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C.人总是受社会道德规范制约的D.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86.人的自然属性是:A.人的生物属性B.人的心理因素C.人的一切都具有物质性D.人不能脱离地理环境而存在的性质87.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A.个人决定集体的本质B.集体决定个人的一切C.个人对集体的影响和作用是基本的主要的D.集体对个人的影响和作用是基本的、主要的88.英雄人物是某种外在于人的精神力量的体现者和受托者这迎观点是: A宿命论B.诡辩论C.唯意志论D.社会契约论89.人民群众是一个:A.阶级范畴B.历史范畴C.集体范畴D.非阶级范畴90.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B.民主共和国C人民民主专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91.决定国家性质的是:A.国体B.政体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领导体制92.国体是指:A.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B.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C.国家的经济体制D.国家的领导机关的结构93.政体是指:A.国家的政治体制B:国家政权构成的形式C.国家制度D.政治制度94.人类社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A.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B.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C.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D.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95.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怎样生产与生产什么的统一C.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96.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D.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97.人和物的要素从可能的生产力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因为:A.劳动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B.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把诸要素结合起来C.把科学技术物化在机器工具等生产资料中D.正确调整分配关系的结果98.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A.形式B.内容C.社会基础D.自然前提99.生产力的构成是:A.人和自然条件的总和B.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总和C.参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一切物质、技术要案的总和D.科学技术和人的总和100.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状况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生产关系在社会中是否占统治地位C.促进还是束缚生产力发展D.生产关系是否不断变化101.“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气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是说:A.资本家和封建主使用不同的生产工具B.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C.生产工具是划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D.蒸汽磨比手工磨先进102.唯物史观认为,人口生产:A.是按纯自然规律进行的B.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C.是人们不可控制和无规律可循的D.是由社会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水平决定的103.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A.该社会的政治制度B.该社会的精神文明C.该社会的道德水准人D.该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104.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源于: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精神条件C.人们的自觉活动D.盲目的自然力量105.科学地说明人的自觉活动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的理论基础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原理C.阶级和阶级斗争原理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106.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手工工具的使用B.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生产关系C.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D.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劳动者107.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A.大机器生产B.资本家阶级C.自由竞争D.以生产资料资本家占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文生产关系108.国家属于: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意识形态D.生产关系10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性在于:A.它无需人的活动参与照样进行B.它在人类之前就存在C.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D.它与人的意志毫无关系110.社会意识在阶级社会:A.是不具有阶级性的共同意识B.是都具有阶级性的C.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阶级性D.是超脱于各阶级的物质利益之上的111.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特殊方式是:A.经济制裁B.暴力革命C.军事镇压D.通过思想斗争使先进的意识战胜落后的意识112.宗教是:A.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一种社会心理B.少数人对多数人的欺骗c.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D.统治人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顺倒的反映113.政治法律思想的贯彻是:A.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来实现B.靠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实现的C.靠统治阶级的精神力量来维持的D.靠政治暴力的强制来维持的114.资产阶级人性论的主要特点是:A.重视人的自由B.尊重人的权利C.主张发展人的个性D.主张抽象的人性115.和自由同等程度的概念是:A.平等B.必然C.解放D.随心所欲116.必然王国是指:A.客观规律B.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盲目的必然性支配这样一种社会状态C.处于听天由命、无所作为的状态D.存在阶级压迫的社会状态117.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最根本的原因在于:A.人民群众占人口大多数B.它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C.它具有先进的思想D.它通晓历史发展规律11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A.政治活动B.生产活动C.宗教活动D.科学活动119.英雄史观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意识有能动反作用B.人是社会劳动的主体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历史发展是受偶然性支配的120.“人的价值就在于人自身”这是:A.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B.对人的价值的具体分析C.对人的重要性的肯定D.资产阶级思想家宣扬的错误观点121.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B.社会是不断进步的观点C.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观点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122.阶级的实质是:A.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专政C.不同的社会分工和地位D.一个集团占有另一个集团的财产123.国家是代表:A.统治阶级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剥削阶级利益的D.全体公民的利益的124.国家的类型和形式的关系,实质就是: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国体与政体的关系C.一般与特殊的关系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25.生产力发展的内部动力是:A.人与人之间的矛盾B.生产力内部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的矛盾C.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先进部分与落后部分的矛盾D.生产中主客观因素之间的矛盾126.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A.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归谁所有B.产品归谁所有C.谁占有别人的劳动D.在生产中有无剥削关系127.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等级制B.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一奴隶C.奴隶主占有劳动产品D.奴隶主对奴隶的残酷剥削128.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根据: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29.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经济基础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生产力的发展130.生产力相对于其它社会因素而言的特点是:A.相对稳定性B.变幻不定C.它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D.社会历史性。

2017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试题

人的自觉目的与社会客观规律及其辩证关系的思想及其意


义。
2.《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关于实践标准的思想及 贯
其意义。
2/2
பைடு நூலகம்
句话错在什么地方? 外 10.联系及其特点。
二.论述题 屎
1.试述“以人为本”的哲学依据。
1/2
2.试述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 悸
学原著选读
一.简析题
1.“世界不是既成事务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2.感觉了的东西不一定能够立刻理解它,而理解了的东
西可以更好地感觉它。 切
3.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4.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纤
二.简答题
1 .《反杜林论》关于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思想。


2.《实践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思想的理论贡献。
3.《矛盾论》关于矛盾同一性的思想。 裕
4.邓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断。


三.论述题
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关于 鹰
2017 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 试题
2017 年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试题马克思
主义哲学原理
简答题
1.西周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
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句话包含了什么样的辩证法思想?
2.评析“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3.评析“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4.有人说,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自然会跟着发展。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这句话作一分析。
5. 简述辩证 唯物主义 反映论 与旧唯物 主义反映 论的根

马原期末考题

马原期末考题

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___实践基础上。

⒉.在社会主思想史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_共产党宣言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__。

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4.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__。

斗争性5.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下列选项不是其组成部分的是__-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他都不是1.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2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3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斗争性和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4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的认识方法是矛盾分析法。

5.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___实践2.“学而不思则罔”是指__。

3.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__。

对立又统一4.认识的本质是指__。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能动性创造性默契性5.特别是随着社会分工的进步,人类实践的具体形式日益多样化。

从内容上看实践的基本类型__。

物质生产社会政治科学文化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__。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⒉.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是__。

社会存在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3.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__。

物质生产方式4.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告诉我们_。

人是社会本性5.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1.资本输出的实质是__。

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它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___。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3.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__。

价值规律4.商品的本质因素是___。

价值5.垄断利润是_。

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6.商品的价值量是由__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唯物主义167.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之所以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

(C)A.政治因素的作用 B.认识论的影响C.生产方式的落后 D.阶级立场的限制168.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在于,它不能够……。

(D)A.科学地揭示社会的内部结构B.科学地说明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C.正确理解生产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D.恰当地说明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以及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16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的对立。

(A)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70.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使得……。

(C)A.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被揭示出来B.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作用得到证明C.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科学的论证D.真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得到了充分证明171.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A.人类社会的内部矛盾B.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72.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

(B)A.精神生活的总和B.物质条件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社会环境173.历史唯物论的“社会存在”,主要是指……。

(D)A.生产关系 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17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的观点。

(D)A.历史唯物主义B.历史唯心主义C.社会达尔文主义D.具有合理因素的历史唯心主义175.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B)A.吃穿住行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社会交往活动176.使人与自然界既区别开来又联系起来的基础是……。

(C)A.地理环境 B.生产资料C.生产劳动 D.社会意识177.社会和自然界既对立又统一的基础是……。

(B)A.人类自身的存在 B.人类的劳动实践C.生态平衡 D.科学技术178.在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二者同时都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C)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类的实践活动D.工具的制造和使用179.……的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C)A.生产关系 B.社会意识C.生产劳动 D.阶级斗争180.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结柢是……。

(B)A.古往今来每一个人实践活动所汇集起来的总和B.社会劳动发展的历史C.阶级斗争发展的历史D.不断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和生存欲望的历史181.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是……。

(A)A.生产关系 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182.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183.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是……。

(C)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184.首要的生产力应该是……。

(C)A.生产工具 B.劳动对象C.生产者 D.劳动资料185.在生产力系统的诸要素中,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就是……(A)A.以生产工具为主干的劳动资料系统B.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C.劳动产品的科技含量D.劳动对象的范围大小以及自然资源的多少186.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或者说客观尺度就是……。

(B)A.对劳动对象的改造程度B.生产工具技术的水平C.劳动力的素质水平D.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187.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A.劳动者 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188.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它……。

(D)A.是构成生产力系统的最重要的独立要素B.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C.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组合起来构成现实生产力D.能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89.在现代化的社会生产体系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D)A.“科学—生产—技术”B.“生产—技术—科学”C.“技术—生产—科学”D.“科学—技术—生产”190.所谓“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一种……关系。

(D)A.政治 B.思想 C.血缘 D.经济191.生产关系的最基本方面是……。

(A)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产品分配方式 D.消费关系19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在于……(B)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求C.人民群众进行革命运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D.新阶级的萌芽已经在旧社会的内部形成了19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看它……。

(C)A.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的分配是否公平19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从辩证法范畴的角度衡量,属于……。

(D)A.必然性决定偶然性 B.本质决定现象C.现实性决定可能性 D.内容决定形式195.社会的“经济结构”,在广义上就是指(C)A.生产关系 B.社会的民族构成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经济基础19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C)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197.经济基础就是指……。

(A)A.特定历史阶段上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B.某种单一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关系C.处于社会支配地位的经济关系D.前一社会残存的经济成分和未来社会经济制度的萌芽198.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C)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199.社会基本矛盾指的就是……之间的矛盾。

(A)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B.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C.公有制和私有制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200.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C)A.阶级斗争 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 D.人民群众201.地理环境是……。

(D)A.划分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据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因素C.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D.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02.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D)A.人们的思想观念B.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法律C.民族习惯和民族信仰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03.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C)A.生产关系 B.宪法 C.国家 D.政党204.组成国家的暴力机构中,主要成分是……。

(B)A.警察 B.军队 C.法庭 D.监狱205.国家的本质就在于,它是……。

(B)A.管理全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机关B.实行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C.防备、抵御外来侵略的政治共同体D.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206.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主要根据,就是……。

(B)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B.国体 C.政体D.领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以及综合国力的强弱20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性质的是……。

(A)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的状况C.生产力 D.科学技术20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这两部分是……。

(A)A.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209.在社会的“上层建筑”系统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社会的……。

(B)A.政党与军队 B.政治法律制度C.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D.宗教观念和道德规范210.在历史唯物论对社会结构的划分中,国家应属于……的范畴。

(D)A.意识形态 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211.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根本因素是该社会的……。

(A)A.生产方式 B.政治制度C.上层建筑 D.精神文明状况212.在理论上确定一种社会形态的根本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它的……。

(B)A.生产力的发达程度和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情况D.上层建筑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213.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最终的、决定性的力量,乃是……。

(A)A.生产力水平的提高B.科学文化的发展C.生产方式的进步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214.“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特定的顺序性D.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215.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 D.意识形态216.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归根结柢是由……的原因引起的。

(B)A.政治B.经济 C.精神文化D.科学技术217.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A.经济基础 B.阶级斗争状况C.生产力 D.科学技术218.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是以……为动力的。

(A)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社会物质文明形态的进化219.“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贝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害”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220.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的矛盾。

(D)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21.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A.生产力的发达 B.经济制度的公平C.政治制度的先进性D.思想道德水准的提升222.社会运动的物质基础是……。

(C)A.上层建筑 B.阶级和国家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D.意识形态223.社会分裂为不同的、相互对立的阶级,主要是由于……。

(C)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使用暴力B.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产生了管理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分工C.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财产制D.不同的民族部落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民族习惯224.对阶级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人们……。

(C)A.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不同的分工角色B.在社会生活中所具有的不同的政治态度C.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中所处的不同的经济地位D.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素养上的差异225.在阶级社会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往往就是……的思想。

(A)A.统治阶级 B.被统治阶级C.反映社会发展一般规律D.超越阶级局限性226.阶级斗争是……动力。

(D)A.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B.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C.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227.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就表现在它是推动……向前发展的……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