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文艺理论基础》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艺理论有深入了解和理解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不仅对文艺的本质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拓宽了我的视野,对世界的认知也有了新的提升。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文艺的本质和意义。
文艺作为一种表达形式,是人类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的载体。
它可以通过语言、声音、形象等方式传递信息和情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感受。
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了解到文艺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个人的创作,更是社会和时代的反映。
文艺作品可以揭示社会现实、塑造人性形象、传递价值观念等。
因此,通过审美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艺的价值和意义。
其次,学习这门课程也让我对文艺史和文艺理论有了更系统的了解。
我学习了文艺发展的历史,了解了不同时期的文艺特点和流派,从古希腊的叙事诗到现代的电影、音乐等,我对不同类型的文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也学习了包括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等不同的文艺理论,这些理论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文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此外,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也培养了自己的批评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分析文艺作品时,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读作品,不拘泥于表面的意义,而是去探索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我学习了如何用批评的眼光来审视文艺作品,分析其优劣之处,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这种批评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都非常重要。
最后,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也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学习过程中,我读了许多经典的文艺作品,欣赏了各种类型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在欣赏和研究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文艺的理解,也增强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我希望自己能够以更深入的方式去欣赏文艺作品,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综上所述,《文艺理论基础》这门课程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和丰富的学习经历。
文艺理论基础
文艺理论基础绪论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
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
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
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
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亚理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
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文艺基础理论----文艺的本质
文艺的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作品的进步倾向、求善倾向所发挥的作用。至于那些丑恶倾向, 不能叫做教育作用。
本节小结
• 文艺的社会作用的发挥,一方面由自 身决定,也与欣赏者有关系。要充分 认识和肯定文艺的社会作用,又不能 过高地估计这种作用。
第一章 文艺的本质
• 研究文艺首先需要解决“文艺是什么”的问题,即文艺的本质和特征 问题,这是文艺的根本问题,核心问题。
第一节 文艺是一种特殊的 社会意识形态
要弄清楚四个问题,文艺怎么产生的?它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如何?它为何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 为社会意识形态,文艺的特殊性的)
• 认为,一切艺术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 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 既吸取了再现论的合理因素,又肯定了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生活,反映社会, 同时又容纳了表现论的正确成分,强调文艺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反映生活 过程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在能动反映轮里也包含形式论和读者论的某些合理 成分。
主观心灵之真(这个比较重要)
• 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地方是: • 1、艺术真实突破生活真实的局限,允许文艺家进行虚构、想象。 • 2、艺术真实摒弃了生活真实中的偶然性、非本质的、次要的东西,保留了 更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带有必然性的方面,常能揭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规律。 • 3、艺术真实融进了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情感,超出了真实纯客观的自 然形态,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较高的审美性。 注意: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 • 艺术真实同生活真实有密切的联系。艺术真实不能脱离生活真实,它是生活 真实的升华和改造,生活真实则是艺术真实的本源和基础。所谓“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的说法,体现了生活真实同艺术真实的关系。
文艺理论基础知识
文艺理论基础知识文艺理论是一门研究文学和艺术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和概念,对于我们理解和欣赏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来谈谈文艺的本质。
文艺作品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和体验的一种方式。
它可以是虚构的,也可以是基于真实事件的。
通过文艺,作者能够传达对世界的看法、对人性的探索以及对美的追求。
比如,一部小说可能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情节,反映出社会的现实问题;一幅画可能用色彩和线条表达出画家内心的情感。
文艺作品的构成要素也是文艺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从文学作品来看,包括人物、情节、环境等。
人物是作品的核心,他们的性格、动机和行为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情节则是一系列事件的串联,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它吸引着读者的注意力。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为人物和情节提供了背景和氛围。
在艺术作品中,如绘画、雕塑等,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则起着关键作用。
再来说说文艺的创作过程。
创作并非凭空而来,它往往源于作者的生活积累、观察和思考。
作者通过灵感的触发,将内心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作品。
在创作中,技巧和手法的运用也十分重要。
比如,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在绘画中运用透视、明暗对比等技巧可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文艺作品的风格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风格,这与他们的个性、经历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有的作者风格豪放奔放,有的则细腻婉约;有的注重写实,有的倾向于抽象。
比如,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迈和浪漫,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文艺作品的接受和欣赏也是文艺理论的重要环节。
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会带着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情感去理解和感受。
不同的人对同一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
而且,欣赏文艺作品还与时代背景有关。
同一作品在不同的时代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文艺与社会的关系也不容忽视。
文艺作品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反映了社会的现象、问题和价值观。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
文艺传播学知识点总结文艺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文艺传播过程、文艺传播现象、文艺传播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文学、艺术、传播、媒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文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文学、电影、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种文艺形式的传播,以及这些文艺形式在传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媒介、技术、社会环境等因素。
文艺传播学旨在揭示文艺在传播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为文艺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提供理论和方法的支持。
本文将对文艺传播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一、文艺传播的基本概念1. 文艺传播的概念文艺传播是指文学、艺术作品在生产、传播和接受过程中的活动。
它包括文学、音乐、电影、舞蹈等各种艺术形式的创作、制作、宣传、传播和接受等环节。
2. 文艺传播的对象文艺传播的对象是各种文艺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音乐作品、电影作品、舞蹈作品、美术作品等。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如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进行传播,向受众传递各种信息和情感体验。
3. 文艺传播的主体文艺传播的主体包括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
创作者是文艺作品的创作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转化为艺术作品。
传播者是将文艺作品传播给受众的中间环节,他们可能是编辑、导演、演员、歌手、艺术家等。
接受者是文艺作品的观众或读者,他们通过接受作品的方式,获取各种信息和审美体验。
4. 文艺传播的形式文艺传播的形式包括传统媒介传播和新媒体传播两种形式。
传统媒介传播主要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传媒所进行的文艺作品传播活动;新媒体传播则是指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兴传媒所进行的文艺作品传播活动。
5. 文艺传播的意义文艺传播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增加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文艺传播的理论基础1. 信息传播理论信息传播理论是文艺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文艺理论基础》是一门学习艺术及文学理论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于文艺的本质、发展及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心得。
首先,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文艺的本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通过学习文艺的发展史及相关理论,我认识到文艺作为一种表达方式,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情感和个人体验的表达,更是一个社会群体的共同思想和情感的集合。
文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通常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反映出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和情感变化。
同时,文艺也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形式的运用,以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其次,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对于分析和评价文艺作品有了更系统、深入的思考。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文艺理论包括主义、形式主义、意象主义、实践主义等多个学派和流派。
对于每个学派和流派,我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进行了反思。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认识到作品的审美价值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它不仅仅是作品表面的艺术形式和技巧,更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深度。
因此,在评价和分析文艺作品时,我们需要关注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内涵,以及艺术形式和技巧与之相结合的方式。
此外,在学习《文艺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文艺创作是一个关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现象的探索过程。
艺术家通过创造作品,诠释人类的情感和思想,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和社会问题,为人们提供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艺术创作不仅仅是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活动,更是社会群体共同思考和交流的方式。
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更加意识到文艺创作是一个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家需要关注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同时也可以通过艺术表达来影响和改变社会。
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我也深刻地认识到文艺教育的重要性。
文艺教育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文艺理论基础
绪论1、文艺理论的内容及关系①文艺理论四个要素,即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②文艺理论五个专题,即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③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流动--反馈"的过程:(文艺本质论)社会生活发生发展论(文艺创作论)艺术家艺术品接受者(作品构成论)(鉴赏批评论)2、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和发展轨迹:①作为框架体系要了解文艺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即:中国古典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②作为发展轨迹要了解代表作家和作品。
例如:中国:孔子、孟子的提法;曹丕、陆机、刘勰的作品;李渔、金圣叹、毛宗岗、脂砚斋、王国维的作品。
西方: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贺拉斯的作品;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理论。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重要名词概念]1、再现论: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它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生活是文艺描写的对象,而文艺家的任务就是用不同的媒介(语言、画布、色彩、线条、音符等)把它再现(复制)出来。
突出的是"镜子说",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和车尔尼雪夫斯基。
2、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艺的表现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3、能动反映说:认为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在文艺作品中,既有对于社会生活的描摹,也渗透着文艺家的主观精神。
文艺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总是要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理想、更典型,达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
4、艺术真实:是艺术家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概括和创造性加工而形成的,相对正确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的形象和情景,它是对生活真实的选择、提炼和集中。
5、文艺的倾向性:指文艺作品中所渗透的文艺家的立场观点、意志、愿望和理想追求,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爱憎态度。
文艺理论
1.文化(1)广义的文化概念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认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上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体。
”(2)狭义的文化概念文化是个人的素养及其程度,包括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掌握知识的多少、涵养的粗细等。
(3)符号学的文化概念。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
2. 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文学是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作家个体体验的凝结;文学是读者与作家,读者与读者沟通情感的渠道;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特点有意象的间接性、概括的广泛性、思想的丰富性。
3. 再现和表现再现是描绘人、事、物的客观情貌,使社会生活中事物再度呈现在文艺作品之中。
它强调了客体的一面。
叙事作品再现成份多一些,如电影、戏剧等,侧重于再现客观生活的情状。
表现是侧重于传达作家主体对社会生活的认识、看法、主张,表达他对事物、人生的主观情感。
它强调了主观的一面。
抒情作品一般表现成份多一些,如抒情诗、散文等,比较侧重于抒发诗人与作家的主观情感。
再现与表现互相包容,不能截然分开。
任何再现都是作家审美认识的结果,都打上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烙印。
同样,任何表现总是来自一定的客观生活,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的再现。
再现是表现的基础和本源,表现是再现基础上的升华与创造。
文学创作对生活反映中,表现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作家对生活的表现能力决定着文学作品的价值的高低。
第3章文学话语4. 本文(文学作品)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还没有被读者阅读的文学作品。
中外文论史上,都曾有人把文学本文的构成看成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本文由表及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文学话语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意蕴层面。
5. 文本文学文本是读者阅读已经阅读,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文本不同于本文(文学作品): 接受美学认为文学本文具有未定性,不是一个自足性的决定性的存在,它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才能完成,才能成为文本(文学作品)。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行为美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行为美
文艺美学基本理论·行为美
行动作为中显示的美,标志着行为主体的完美实现程度,是社会美见之于实行过程的确证。
在具体表现中,小到举止动作,大到护国卫民,在不同时代都与善的规范相联系。
行为美与心灵美是相通的,密不可分的。
行为美是道德上善的高度自觉,在今天就是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
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坚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每个不同岗位上的人,应当忠于职守,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贡献。
社会劳动分工中,要干一行爱一行,认真学习技术、业务,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
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说大话、空话、假话,要注意同志间的友爱和团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
在待人接物中,要彬彬有礼,有良好的言谈举止。
要尊敬老人,尊敬师长,尊敬父母,尊重妇女,保护儿童,帮助残疾人,平等待人。
严格意义上的行为美,不仅指的是一般合乎道德的思想行为,而是一种人格的崇高和伟大。
它鲜明地表现着一个人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己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以社会利益为重。
社会主义的行为美,要求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遵守公共秩序,讲究文明礼貌,自觉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和资源,履行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义务。
为自己的自由去妨碍社会的安定、发展和大多数人的自由,其行为不是美的行为。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科目表
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科目表一、中国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概论2. 先秦文学3. 宋代文学4. 元代文学5. 明代文学6. 清代文学二、中国现当代文学1. 现代文学概论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新文学3. 鲁迅与鲁迅文学4. 20世纪30年代文学5. 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6. 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1. 世界文学概论2. 古希腊文学3. 古罗马文学4. 英国文学5. 法国文学7. 美国文学四、文艺理论基础1. 文艺概论2. 文艺批评理论3. 文艺创作理论五、文学批评与鉴赏1. 文学批评方法论2. 古代文学批评与鉴赏3. 现代文学批评与鉴赏六、文学与社会1. 文学与社会变革2. 文学与文化传承3. 文学与时代精神4. 文学与社会问题七、文学与心理学1. 文学与心理学基础2. 文学与人性探索3. 文学与心理治疗八、文学与传媒2. 文学与电视剧3. 文学与新媒体九、文学与教育1. 文学在教育中的作用2. 文学教育理论与实践3. 文学素养培养以上是汉语言文学专科自考科目表,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以及文艺理论基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科目,可以深入了解文学的起源、发展和变革,掌握文学批评与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了解文学与社会、心理学、传媒等领域的关系,以及文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这些科目的学习将使我们对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自考取得汉语言文学专科学位,将为我们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
《文艺理论基础》学习心得《文艺理论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它是学习文艺的基础,对于提高文艺修养和文学理论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对文艺的理解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的学习心得。
首先,通过学习《文艺理论基础》,我深刻理解到文学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反映现实、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通过文艺作品,人们可以了解世界、感受生活、体味人生的真谛。
文艺作品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表达。
这种认识对于我后续学习和欣赏文艺作品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学习《文艺理论基础》还让我对文艺的分类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文学、音乐、戏剧、电影等各种形式的文艺,包括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对各种形式的文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各种文艺形式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另外,我还学习了一些文艺的基本理论,比如文艺的审美功能、表现形式和审美效果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分析和评价文艺作品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评价作品。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深刻认识到文艺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现实。
文艺作品是艺术家对于社会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也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一种沟通和交流方式。
通过学习《文艺理论基础》,我不仅仅是学习了一些理论知识,更是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洗礼,我开始用更加敏感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欣赏和理解文艺作品。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学习文艺理论是一项需要积极思考和灵活运用的工作。
文艺理论并非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因此,我们在学习文艺理论的同时,也要善于思考和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创作文艺作品。
最后,在学习《文艺理论基础》的过程中,我还加深了对文艺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学习文艺理论,我从一个消费者逐渐转变为一个活跃的参与者。
文艺概论知识点总结
文艺概论知识点总结文艺概论是文学研究的基础课程,它是文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文学理论和实践中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
文艺概论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乎文学的理论和批评,还关乎文学的实践和创作。
本文将对文艺概论的知识要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在学习文艺概论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文艺概论的基本概念1. 文艺的概念文艺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它是通过语言、音乐、舞蹈、戏剧、绘画、雕塑、建筑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
在文艺创作中,作者通过感性的形象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
2. 文艺创作的内容和形式文艺创作既有内容又有形式,内容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题,形式是作品所采用的艺术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作品的完整性和完美性。
3. 文艺作品的审美特征文艺作品具有审美特征,包括感性的、形象的、印象的、想象的特点。
它能够通过感官刺激,唤起观者的情感、思想和联想,使人产生美的愉悦和鉴赏的兴趣。
二、文艺概论的研究方法1. 文艺概论的学科性质文艺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既关乎文学理论又关乎文学批评,既关乎文学史料又关乎文学创作,它还与哲学、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有一定的联系和交叉。
2. 文艺概论的研究方法文艺概论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比较法、实证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理论研究法、实践研究法等。
学生在学习文艺概论时,应该掌握这些研究方法,并且灵活运用,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的发展和变革。
三、文艺概论的学科内容文艺概论的学科内容主要包括文学概论、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研究、文学创作等。
在学习文艺概论时,学生需要对这些学科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本质和内涵。
1. 文学概论文学概论是文学研究的基础课程,它主要介绍文学的定义、分类、特点、功能、价值、发展和变革等内容。
在学习文学概论时,学生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学的概况和演变。
文艺学基础知识与理论
一、名词解释1、文学本体论:文学本体论是美国新批评派理论家兰塞姆提出的术语。
文学本体论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
作为本体的作品并不是指传统理论中的内容或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而是仅仅指作品形式,即所谓“肌质”、“隐喻”、“复义”、“含混”等语言学或修辞学因素。
2、游戏发生说:康德认为艺术活动是人类想象力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是合目的性合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
席勒和斯宾塞发展了康德这一思想,提出了过剩精力这一概念,认为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类除了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外,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人们打发多余时间和精力的方式就是游戏,它是艺术发展的早期形式和艺术的本质。
3、文艺学:文艺学是一门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
一般把文艺学分为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4、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社会交际工具,话语则是其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人与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的行为与活动,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它包含五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
文学作为话语行为,正体现了文学的基本属性:它决不只是个人所有物,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活动;决不是个人言语行为,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话语实践。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
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作意识形态中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
二、理论分析题(30分)请运用文学话语理论,举例分析语境的重要性答:语言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交际总是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这个语言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语境"。
文艺基础知识
艺术流派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等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艺术派别。自觉结合的流派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共同的艺术宣言、共同的活动阵地和组织的刊物。反之,不自觉的结合只有相似的创作见解和艺术风格。
艺术冲动 Leabharlann 又称“创作冲动”。指作家、艺术家创造艺术作品的心理需要或动机,是作家、艺术家在生活实践中由于某种事物的启发和激励而产生的强烈的创作愿望。通常产生于创作活动的开始阶段,其特征表现为作家、艺术家处于强烈而焦躁的情感状态,内心充满着要把某些体验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紧张和努力,艺术冲动要到艺术作品最后完成才能完全释放。
又称“表现手法”。指作家、艺术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达主题思想所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不同种类的文学艺术作品有不同的的艺术手法,如文学手法、音乐手法、绘画手法等。
创作方法
指作家、艺术家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作家、艺术家采取什么创作方法,是受他的世界观、生活经验、艺术修养和心理特性等因素制约的。创作方法往往是文艺思潮或流派的重要标志。
象征主义
即“象征派”。产生于19世纪末的一种文学思想和流派。是西方现代派最早的也是最有影响力派别之一。认为事物都具有相对应的意念含义,人的内心世界与外界事物是相互“感应”的,人的情感与自然是相互“挈合”的人们从任何事物中都能发现其潜藏的象征意义,因而强调运用有物质感的物象,暗示内心的微妙世界,把两个世界沟通起来。代表人物有马拉梅、拉弗格、瓦莱里、梅特林克、摩罗等。
电影构思
电影的剧作者酝酿和考虑电影剧本写作的艺术思维活动。是电影剧作创作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包括从生活素材中选取、提炼题材,从题材中发掘、酝酿主题,塑造人物,组织人物之间的关系,处理矛盾冲突,剧情发展,以及大体上确定结构等,电影剧作构思须做以下考虑:1、主要人物是否明确;2、人物之间关系,即主要矛盾冲突是否清楚;3、主要事件,即主要人物的遭遇和故事是否合理;4、主题思想和立意是否清晰、深刻;5、重要的细节是否具备;6、情节发展线索和转折点是否考虑清楚。电影构思是电影剧作创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构思的周密、巧妙或疏漏、拙劣,会直接影响到剧作的质量。
面向21世纪的文艺基础理论
或急 于 搭 建 体 系 : 回到 起 点 、 准 支 点 以 找 解 决 基 础 理 论命 题 .而 不 是 凌 空 蹈 虚 或
避坑落井。 其次是 面向未来 , 现 “ 体 两翼” 实 一 的综 合创 新 。
的研 究 方 法 ,对 以往 的文 艺 理 论形 态进
从 横 向上 说 , 我们 要 面对 “ 自律 与他 律” 的价 值 选 择 。 艺理 论 建 设 应该 保 持 文 自己 的 民族 特 色 .秉 承 民族 的文 论 血 脉 和 人 文精 神 . 新 镀 亮 自己 的 理论 个 性 . 重 以理 论 的 民族 性 来 赢得 理 论 价 值 的 世 界 性 ; 时 , 这 个 日益 全 球 化 的 时 代 , 同 在 我 们 又需 要 广 撷 博 采人 类 一 切 优 秀 的 理论
设 的新境 界 。
论传 统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对 其 营养 素 的 消 化 式 吸 收 ; 一 方 面要 把 握 好 “ 化 ” 另 同 与
“ 应” 顺 的辩 证 关 系 . 现 文 艺 理 论 的跨 实 文化 对 话 和 中外 互 补 。 所 谓 “ 合 创 新 ” 即运 用 辩 证 思 维 综 ,
的需 要 融 合 为一 .铸 就 一 种 面 向2 世 纪 1 的 新 的 文艺 理 论 体 系 框 架 。它要 求 我 们 通 过 对 文 艺 理 论 的 古 典 形 态 与 现 代 形
态 、 典 形态 与新 创 形 态 的 重 新 审 视 、 经 辨
局 部 突破 带 动 学理 的整 体 建 构 。 因而 , 当 前 的 文论 研 究 应 该 倡 导 回 归本 体 ,而 不
西方文艺理论 资料
1 【1 .直觉主义与意识流】概况直觉主义是20 世纪初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哲学思潮,它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家柏格森。
柏格森直觉主义中所强调的创造性、非理性,以及直觉和无意识等问题,都是西方现代派文学中反复突现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对意识流创作手法的崛起,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n 意识流就叙事的角度由外在的观察转入内心的体验和发现而言,不妨说是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一个延续。
此外,弗洛伊德以无意识为精神的真正实在,以梦为被压抑的本我得以被发泄的主要场所的理论,以及威廉·詹姆斯以流喻意识而强调其绵延不断的心理哲学,也是意识流的主要理论支柱所在。
理论一、直觉主义:柏格森 1 .艺术非功利,艺术是直觉。
2.绵延说,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 ,是真正的时间。
二、意识流:以自由联想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方法。
1 .意识流理论:威廉·詹姆斯2.意识流作家:乔伊斯《尤利西斯》,弗吉尼亚·沃尔夫《墙上的斑点》《达罗卫夫人》评价一、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一表现” 说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即艺术的观点可以上溯到亚里斯多德心赋形式于物的传统,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则更使人想起了柏拉图的诗歌迷狂说。
二、柏氏直觉主义的优缺点优点: 1 。
把艺术活动与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强调艺术的个性、不可重复性和独特性,反对任何机械化、公式化倾向,有一定合理性。
2.把主、客观交融无间的“直觉” 状态看作艺术的至境。
3.从生命的机械化来探讨喜剧性也有独到之处。
缺点:l、完全建立在生命直觉主义哲学基础上,把世界的本体归结为主体心灵,意识的绵延或生命流动,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
2、全盘否定科学和理性,鼓吹唯有神秘直觉才能把握世界的本质,更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片面性。
3.“直觉” 切断了与现实的一切功利关系,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之嫌。
三、意识流优缺点:优点:用意识流手法的创造和实验,对文学创作有重要的推动,其代表作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江西师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713文艺理论基础 考试大纲
江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713文艺理论基础适用专业: 050106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8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考试的内容比例及题型)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第一部分导论约10分第二部分文学活动约30分第三部分文学创造约40分第四部分文学作品约50分第五部分文学消费与接受约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四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答题(简述题):二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辨析题(分析比较):二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论述题(分析综合题):二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文艺理论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等三门专业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其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部分: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文学理论的性质2.文学理论的形态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2.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第二部分:文学活动第一章文学作为活动1.活动与文学活动2.文学活动的构成3.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第二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1.文学的含义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3.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第三章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1.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2.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发展第三部分:文学创造第一章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1.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2.文学创造的主体与客体3.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第二章文学创造过程1.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2.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3.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第三章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艺术真实2.情感评价3.形式创造第四部分:文学作品第一章文学作品的类型与体裁1.文学作品的类型2.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第二章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1.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2.文学典型3.意境4.文学意象第三章叙事性作品1.叙事界定2.叙述内容3.叙述话语4.叙述动作第四章抒情性作品1.抒情界定2.抒情构成3.抒情方式第五章文学风格1.风格的诸种观念和理论2.风格的定义和内涵3.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4.文学风格与文化第五部分:文学消费与接受第一章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1.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2.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第二章文学接受过程1.文学接受的发生2.文学接受的发展3.文学接受的高潮第三章文学批评1.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2.文学批评的模式3.文学批评的实践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材》(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2.陶东风《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四、样卷江西师范大学****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卷)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科目:文艺理论基础注:考生答题时,请写在考点下发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或其他答题纸上的一律无效。
文艺理论要点
文艺理论考试复习要点一、名词解释(4题,共20分)1、话语:是与语言、语言系统、言语和文本等存在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p642、即兴: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的情况。
即兴的特点是乘热打铁。
即兴即是物化阶段语言、文字的操作方式,也是作品定型的必要手段。
p149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和文字符号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的操作手段。
p1494、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
读者这种依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主体呈现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三个层次。
p3245、文学:文学包括广义的文化含义和狭义的审美含义。
广义的文化含义: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的审美含义: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p45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6、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及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的艺术思维过程。
本质上是交织着各种复杂心理活动的思维。
p1307、特征化:作家抓住生活中最富有特征性的东西,加以艺术强化、生发的过程,叫做特征化。
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课程
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课程摘要:一、引言二、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简介1.举办背景2.培训目标3.课程设置三、课程内容1.文艺理论基础2.文学批评方法3.文艺评论实践与创作4.文艺政策与产业发展5.跨学科研究四、师资力量1.专家团队2.学术讲座与交流五、研修成果与影响1.学员评价2.对我国文艺评论事业的贡献六、结语正文:一、引言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是我国文艺评论领域的一项重要人才培养工程,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文艺评论人才,以推动我国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这一研修班进行详细介绍。
二、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简介2.1 举办背景随着我国文艺事业的蓬勃发展,文艺评论在推动文艺创新、引导审美取向、提高公众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相关部门自年起开始举办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
2.2 培训目标全国文艺评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的培训目标是培养一批熟悉文艺理论、掌握批评方法、具备实践能力、关注政策与产业发展的复合型文艺评论人才。
2.3 课程设置研修班课程涵盖了文艺理论基础、文学批评方法、文艺评论实践与创作、文艺政策与产业发展、跨学科研究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员的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
三、课程内容3.1 文艺理论基础文艺理论基础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等内容,帮助学员系统掌握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核心观点。
3.2 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课程涉及形式主义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心理分析批评等多种批评方法,使学员具备扎实的批评技巧和独立的分析能力。
3.3 文艺评论实践与创作文艺评论实践与创作课程注重培养学员的评论实践能力,通过评论实践、创作实践等方式,让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3.4 文艺政策与产业发展文艺政策与产业发展课程关注文艺政策、产业动态和市场趋势,使学员具备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产业发展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文艺包括:文学和艺术。
1、艺术分为: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即文学)。
2、文学艺术的特殊性:第一,从形象特征来看,具有间接性。
第二,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一切艺术的核心因素。
第三,从文学的社会效应看,文学位居榜首。
二、文艺学包括:1、文艺史,主要对象是文艺创作。
从纵向的历时性角度。
2、文艺评论,主要对象是具体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从横向的共时性角度。
3、文艺理论,从宏观视角,总体把握。
三、文艺理论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四种要素:艺术家、艺术品、欣赏者、社会生活。
2、五个专题:文艺创作论、作品构成论、发生发展论、鉴赏批评论、文艺本质论。
3、艺术四要素是美国当代文艺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和批评传统》一书中首先提出。
四、文艺理论的作用有哪些?1、指导文艺创作。
2、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趣味。
3、培养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五、文艺理论的框架体系:1、中国古典文艺理论。
(1)萌芽:春秋时代。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老子的“大智若愚”等。
(2)繁盛:魏晋南北朝。
曹丕写出了我国文艺史上第一篇专题性文学论文《典论.论文》。
钟嵘的《诗品》。
陆机的《文赋》。
刘勰的《文心雕龙》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古典文论形成了高峰。
(3)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严羽的《沧浪诗话》等。
(4)元明以后:金圣叹评《水浒》、毛宗岗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红楼梦》、清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
(5)中国古典文论大多停留在即兴印象式的评点或简略感悟式的泛论上。
2、西方文艺理论。
分古典期和现代期。
(1)柏拉图《文艺对话录》。
亚理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2)文艺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
(3)真正兴盛是在17世纪之后。
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4)西方文艺理论比较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3、马克思主义理论。
与上面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它是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为指导,以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依据,以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为原则。
六、文艺理论的学科特点:1、抽象性。
2、实践性。
3、开放性。
第一章文艺的本质一、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文艺的特殊性是什么?(1)文艺来源于社会生活。
(2)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3)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
2、文艺作品的种类有哪些?(1)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为描写对象的文艺作品。
(2)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
(3)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的文艺作品。
(4)以超现实的、虚幻事物为对象的文艺作品。
(5)以前人留下的资料、作品为题材的艺术品。
3、文艺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最大区别在于,文艺具有审美性。
4、经济基础对文艺的决定、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1)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内容。
(2)决定和制约着文艺的发展变化。
(3)制约、决定着文艺形式的发展变化。
5、文艺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三种:(1)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
(2)对经济基础起破坏和瓦解作用。
(3)在破坏旧的经济基础的同时,积极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建立和发展。
二、文艺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1、再现论。
(1)是西方文艺史上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
源于模仿说。
镜子说的主要代表是达.芬奇。
库尔贝《给学生的公开信》中正式出现“再现”这个术语。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著名观点:美是生活。
(2)再现论把自然、社会生活放在第一位,认为文艺的主要作用就是再现它们。
逼肖现实,是再现论的最高准则。
(3)再现论的最大优点是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色彩,看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将对于这种关系的探讨作为主要目标。
(4)再现论的不足,主要表现为简单化和片面化。
忽视了文艺家的主观创造性。
2、表现论。
(1)表现论的最早源头在中国。
《尚书.尧典》的“诗言志”。
钟嵘的“感物说”。
白居易的“感遇说”等等。
(2)西方的表现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
他十分注重人的心灵美。
朗吉弩斯把崇高称作“伟大心灵的回声”。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指出“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3)对表现论做出明确解释的理论家欧盖尼.弗尔龙。
意大利的克罗齐。
美国的科林伍德。
柏格森。
弗洛伊德。
(4)表现论在文艺本质问题上突出文艺家的决定作用,认定文艺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表现。
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5)表现具有鲜明的主体能动性色彩。
然而,表现论忽略了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过于强调主观表现,带有一定唯心主义色彩。
3、形式论。
又称为“作品本体论”。
(1)形式论的主要代表是20世纪初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文论。
此后有英美批评派和结构主义等。
(2)形式论的主要特点是:把形式看成文艺追求的目标,文艺的本体。
(3)形式论的最大优点是,把文艺作品平移到文艺活动的中心地位,看到了形式美在文艺活动中的独立性、重要性。
(4)形式论的不足:试图割断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文艺家的联系。
试图割断文艺作品与读者的联系。
过于重视形式。
有陷入唯美主义的可能。
4、读者论。
(1)读者论把读者、欣赏者的地位抬高到文艺活动的最高地位。
读者、欣赏决定一切。
(2)它的哲学基础是狄尔泰等人的阐释学。
(3)接受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尧斯和伊瑟尔。
尧斯最先提出期待视野:主体对于文本的思维空间。
包括读者对作者和作者对读者的期待。
伊瑟尔的“召唤结构”:认为任何作品都是未完成的文本,其中存在大量的空白点、未定点,期待着读者、欣赏者去填充。
(4)优点:看到了读者、欣赏者在文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5)不足:割裂了文艺与文艺家的联系。
也割裂了文艺与其自身的联系。
最终割裂了读者、欣赏者与文艺作品的联系。
5、能动反映说:一切文艺作品都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是社会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三、文艺的社会价值1、文艺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2、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3、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地方:(1)艺术真实允许文艺家虚构、想象。
(2)艺术真实更能提示出事物的某些本质规律。
(3)艺术真实具有明确的倾向性和较高的审美性。
4、艺术中的真实也有两类:一是客观生活之真,一是主观心灵之真。
5、文艺的倾向性包括:思想倾向、情感倾向和审美倾向。
6、文艺的社会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一是政治宣传鼓动作用。
一是道德情操的熏陶作用)和审美作用。
潜移默化和逐渐渗透。
第二章文艺的审美特征一、文艺的形象性1、用形象反映生活传达感情是文艺的最基本的特征。
2、文艺与其他科学有哪些差别?(1)反映的对象不同。
(2)反映的方式不同。
3、什么是艺术形象?答:艺术形象是文艺家根据客观现实生活,经过提练、加工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富于感情色彩和审美性的感性形式。
4、文艺形象有哪些审美特征?(1)具体可感性。
是指艺术形象的具体性和鲜活性。
(2)情感性。
是指艺术形象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3)审美性。
是指艺术形象所具有的美学品质和审美价值。
(4)概括性。
是指艺术形象以个别体现一般的特征。
5、艺术形象最基本的要求:简练,明快,集中单纯。
二、文艺的典型性1、典型形象又称艺术典型,简称典型。
在文艺作品中,它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了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2、典型形象与艺术形象的区别:(1)典型形象更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艺术独创性。
(2)典型美更丰富,更集中,更具艺术感染力。
(3)艺术典型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概括程度更高。
3、典型形象与典型性也不能等同:(1)典型性是衡量艺术形象成功与否的一个尺度。
(2)典型形象是艺术中塑造得最深刻、最完美、最成功的艺术形象。
4、典型形象一般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典型情节、典型情感、典型景物等。
5、典型形象的艺术特征:(1)鲜明突出的个性表现。
(2)深刻、集中的共性。
(3)个性与共性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6、典型人物的个性刻画一般要求有三点:(1)独特性。
(2)鲜明性。
(3)丰满性。
7、典型的共性与阶级性的区别:(1)典型的共性表现为一定时代、社会的某种共同的精神特征。
(2)表现为社会生活中某种人类共有的心理情感特征即所谓“人之常情”。
8、老恩格尔说的“这个”指人物鲜明独特的个性。
别林斯基则把典型人物称为“熟悉的陌生人”。
9、所谓“类型”是文艺作品中出现的那些只讲共性、忽略个性的人物形象。
10、类型同典型最主要的区别是:典型十分重视个性特征,强调个性与共性相结合,而类型,只重视共性,忽略个性。
11、什么是典型环境?答:是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生活、形成其性格并促使人物行动的社会环境和历史环境。
“小环境”与“大环境”的有机结合。
1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1)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依据。
(2)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又能影响并推动环境的发展变化。
(3)典型环境必须通过典型人物性格的描写而得到展示。
(4)典型人物的性格发展又是显示典型环境变化的主要标志。
13、“典型化”一般包括:概括化和个性化,两者的统一,便是典型化的基本原则。
具体方法有三种:杂取法;专取法;写真法。
三、文艺的审判意境1、什么是意境?答:是指文艺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2、王国维认为:真感情与真景物的统一是构成诗词意境的根本因素。
提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诗人之境”与“常人之境”等。
3、意境的审美特征有:(1)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2)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3)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4、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意象是物象的人化,情志的物化,是情与物的交流,是意同象的联姻。
涵义:一是指“意中之象”。
一是指“寓意于象”。
5、意象的审美特征有:(1)具体性、直觉性。
克罗齐:直觉=表现=艺术。
(2)寓义性、象征性。
(3)多义性,不确定性。
6、意象的象征性大致可分为三类:(1)比喻写实型。
梅兰菊竹封为花中“四君子”。
(2)历史典故型。
“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则是出于《圣经》故事。
(3)想象独创性。
李白用鸾、凤、虎、豹象征理想境界。
7、意象在文艺作品(诗歌)中的作用有:(1)化抽象概念为具体形象,使意的表达更加鲜明生动,更加含蓄深刻,更富于审美张力。
(2)烘托氛围,比兴兼备,增添情感的气势和色彩。
(3)“立象尽意”,传达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情。
(4)“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用意象传达“言外之旨”。
第三章文艺的起源、发展和继承一、文艺的起源1、模仿说。
德谟克利特。
亚理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类的天性”。
2、理念说。
柏拉图把感性和物质世界只看作是理念世界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