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考试总结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要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第四纪的定义背景: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人类考古学。
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内容:①第四纪沉积物的研究;②第四纪的地层研究;③第四纪的生物界和古人类的研究;④第四纪的古气候的研究;⑤第四纪的构造运动及其新形成的构造研究;⑥地貌及地貌形态所反映的内外力相互作用过程的研究;⑦海面变迁的研究。
3地貌学的概念:研究地球表面各种地形形态、成因和发展的科学,叫地貌学。
4地貌学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貌或地形,即各种规模的地表起伏的总和5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关系:①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②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③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为兄弟学科。
6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①地址历史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②气候变化显著;7冰期:地球上大规模出现冰川的时期;间冰期:两次冰川之间的温暖时期;冰进:伴随着气候的继续变冷,冰川的厚度不断增大,其分布范围也不断向周围扩大,这个过程叫冰进;冰退:这种由于冰川消融所引起的冰川厚度变薄以及冰川边缘和末端向着中心及源头退缩的过程叫做冰退。
8第四纪堆积物的基本特点:①第四纪堆积物普遍覆盖于大陆地表,在大多数场合下,都与下伏前第四纪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②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与现代地形联系密切;③在大多数场合下,第四纪堆积物所经受的剥蚀破坏及构造变形比较轻微;④ 第四纪堆积物的厚度就,与第四纪构造运动和地形起伏有联系;⑤绝大部分第四纪堆积物是松散的;⑥第四纪堆积物中所含生物残骸的石化程度较浅;⑦在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特别是在陆相沉积物的沉积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间断;⑧第四纪堆积物的形成过程,当前仍在进行;⑨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复杂。
9第四纪与人类:10地形的形态A地形分级:地球最大规模的地形是地球整体的表面形态,称为行星体地形。
在行星体地形下可以分如下几级地形。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考试总结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考试总结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1、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2、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内力地质作用造成地表大型的地貌骨架,或隆起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海洋盆地。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削平,低地填高,于是地表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各种地貌。
5、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 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同时也存在冷暖、干湿的波动),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6、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7.地貌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8、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9、地貌的形态测量特征有: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10、地貌的成因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抗蚀性)如对河流分布和溶蚀地貌的影响,并受气候条件和时间的限制○2地质构造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构造形态在地貌上反映为两种基本形式(顺构造和逆构造地形)。
如背斜顾、向斜山、大的构造控制主要山系、河流沟谷)2>.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外力地质作用是基本动力“如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冰川、河流、风、温度变化)3>.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气候、新构造运动、植被、土壤和人工活动等11、地貌年代是指地貌形态形成的年代。
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简答题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简答题1、第四纪特点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大规模冰川作用:第四纪更新世气候冷暖交替,这一现象是史无前列●活跃的地壳运动:包括剧烈的水平运动和垂直升降运动2、2008年的国际地质大会上第四纪的共识(1)第四纪(系)为一个完全正式的地层单元,为新生代(界)的一个纪(系)处于新近纪(系)和古近纪(系)之上;(2)第四纪(系)的下限置于Gelasian阶的底部,对应MIS103,其年代为2.588 Ma;(3)更新世下限与第四纪一致,位于Gelasian阶的底部;(4)之前选定的意大利南部的弗里卡(Vrica)剖面(之前上新世/更新世界限的层型剖面)的卡拉布里阶(Calabrian)作为更新世的第二个阶。
3、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研究内容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4、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的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它们阐述地球最近代的历史。
地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剥蚀与堆积的关系,而目前地表形态大都形成于第四纪,第四纪地层正是近期地貌演变的天然记录,因此,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地表形态形成过程的同时,也就形成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过程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
5、第四纪地层划分方法(1)岩石地层学方法(2)生物地层学方法(3)年代地层学方法(最可靠的)(4)地貌学方法(5)气候地层学方法(6) 构造方法(7) 比较岩石学方法(狭义的岩石地层学方法)(8)古人类与考古地层学法(9) 地球化学方法(10)古地磁方法6、第四系标准地层确定不能单纯依据岩石本身性质的原因(1)沉积物具很强的区域性;(2)同期、不同环境里和不同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各不相同的地层;(3)不同期、相似环境里和同样的地貌单元上,可形成彼此相似的地层。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第一章、第二章绪论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1、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现象恢复历史)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3、第四纪的6个特点4、第四纪的分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5、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6点岩成岩厚不含6、第四纪的5个言行及其相应的命名法7、常见的成因类型(书上给出了5个)8、三大沉积物系统9、地貌的基本形态、组合形态、正形态、负形态10、地貌形态的3个测量指标及其细化概念(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11、地貌形成的2个动力及其相应的定义、发展趋势与7点相互关系12、地貌的4级地貌和山地、平原的成因分类(顺地质构造地貌、逆地质构造地貌)13、地貌发展的旋回性的定义14、地球环境变化的3个动因15、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的基本特征、气候变化的方式16、新构造运动的定义、划分17、人类活动影响地球那几个圈层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1、风化作用的定义、影响因素并且其主要因素是哪个2、风化作用的4个作用阶段及其产物3、风化作用的2个主要作用类型及其相互影响4、残积物(风化壳)的定义、岩性组成(3个)5、残积物的结构构造(带)(构造残积亚带)6、残积物的4个类型7、土壤的形成、成分组成----------可以用此来区别风化残积物和松散堆积物8、土壤的3个成层结构(其结构发育状况取决于土壤类型)及其土壤类型的2个取决9、古土壤的定义9.块体的定义10、斜坡的划分、斜坡上块体的稳定性取决因素11、崩塌、山崩、塌岸、塌陷、塌方、冰崩、雪崩、崩塌陡坎、倒石堆、倒石锥、错落、撒落、滑坡12、倒石堆与倒石堆堆积物的特征13、滑坡要素(滑坡周界)、滑坡的形成条件、发生过程14、泥流、(土层)蠕动、偏流、面状洗刷作用15、斜坡洗刷带的划分16、坡积物的定义、其岩性的划分、坡积裙的定义第四章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一流水1、流水的划分、水流的2个运动状态及其特点、发生的位置2、河流侵蚀河床的基本过程3、环流的分类及其定义与形象因素4、河流洪水位、平水位与超洪水位的定义4河谷的定义及其横剖面形态的划分及其详细介绍5、河谷纵剖面的定义和分类6、河谷形成的一般情况7、河谷的3个形成阶段和3个类型8、河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定义9、河床的定义并且按照什么来分类10、河床的4个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1、河床的3个侵蚀地貌以及3个堆积地貌12、河漫滩形态特征的划分、物质组成的划分及其河漫滩形成的3个阶段(牛轭湖、深切河曲、离堆山)13、冲积物(冲积层)的定义14、砂砾的3种运动方式和取决?15、颗粒在河流中的沉积主要取决于?16、流水中的颗粒的沉积特征主要取决于?17、河床沉积物中弯曲河道的3个划分17、河漫滩沉积物的定义及其3沉积带18、冲积物的3个组合类型19河流阶地的形态要素和结构(阶地海拔高度)20、河流阶地的三类六种类型21、河流阶地的3个成因22、河流袭夺的定义23、水系的定义、水系格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24、主要水系类型(书上给出了8个)25、水系袭夺26、洪流的定义和划分(曹洪相沉积物、漫洪相沉积物)27、洪积物与其他扇形堆积物区别的基本特征28、洪积物扇形岩相的3个划分29、洪积扇及其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30、冲沟的定义与4个形成发展阶段31、冲出锥的定义32、泥石流的定义、特点、运动介质、运输能力、形成条件33、泥石流堆积物的特征二湖泊与沼泽沉积物1、湖与海的分别?2、湖泊的成因分类3、湖泊按含盐量可分为几种?4、淡水湖碎屑沉积物的3个分布带5、淡水湖化学沉积物的2个分类5、盐湖沉积物的3个阶段7、沼泽的定义与引起因素(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8、高位沼泽、地位沼泽、沼泽化地区的定义9、沼泽堆积物的组成、形成与其主要部分10、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1、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堆积物、岩溶(喀斯特)的定义2、岩溶形成的5个条件及其主要取决3、水的流动状态的4个分布带及其相应的范围4、溶蚀基准面、深部岩溶的定义5、岩溶地貌按出露分为哪两类并且其详细分类(石牙、溶沟、石林、岩溶漏斗、峰林、峰丛、溶蚀洼地、孤峰、盲谷、干谷、落水洞、竖井、溶洞、地下河、伏流)5、岩溶漏斗的成因5、峰丛与峰林的区别溶蚀洼地与岩溶漏斗的区别5、伏流的定义及其与地下河的区别和伏流的形成位置6、岩溶堆积物的定义和按照分布位置的划分及其每个划分下的详细分类(蚀余红土、石灰华、滴石、石钟乳、石笋、石柱、流石)7、岩溶旋回8、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一冰川1、冰川冰、冰川的定义1、雪线的定义(冰雪积累区、冰雪消融区)1、成冰作用的定义、2个阶段和特点2、冰川的2种运动方式(涌流冰川)3、导致冰川运动2个主要的因素(重力流、压力流)4、冰川的类型及其详细分类(冰川物质平衡、)4、典型冰斗的3个明显组成部分5、冰蚀地形的定义及其6个分类(伸张流、压缩流)6、冰碛物的定义、磨圆度(冰川条痕石、冰川擦痕)6、典型冰川擦痕的3个特征7、冰碛的3个成因分类8、冰碛的3个地貌9、冰水、冰水沉积物的定义10、冰水沉积物的分类(2个)及其每个分类的详细分类(冰水山、冰水冲积平原、冰水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冰湖底沉积物、冰砾阜、冰阜阶地)二冻土1、冻土的定义(永久冻土、季节冻土、低温寒土、连续多年冻土、岛状冻土)2、冻土形成的首要条件2、冰的垂直分布带3、冻土的4个影响因素4、冻土的2个分层5、冻融作用6、冻土地貌(4个)7、冻融构造(4个)8、冻融土9、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1、风搬运颗粒的运动方式的那一段2、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的成因3、风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成因4、荒漠的类型5、风成沙的定义与结构构造6、黄土的定义、主要特征、成因(湿陷性)7、黄土地貌按地质营力的分类及其详细分类第八章海洋和海陆叫替代地貌和沉积物1、海洋环境地貌(4个)2、海滨(海岸带)的定义与分类3、现代海岸的三个部分的组成及每个部分的定义4、海岸带的3个主要水动力作用5、波浪的几个重要要素(4个)5、在垂直海岸不同水深地带,波浪对海底的作用5、海啸与风成波浪的区别6、横向流的产生机制7、波浪的折射与沿岸流产生的机制8、海岸地貌的分类9、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10、陆棚沉积物的5个分类11、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及其沉积物的特征12、大洋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3个)和沉积物地特征(3个)13、海陆交替带的定义14、河口区的3个分段15、三角洲沉积物的三个平面分布带16、三角洲沉积物的剖面结构17、河口湾沉积物的一般特征(2个)。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要点总结
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2、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3、地貌的组成要素:形态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
4、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海拔高度(分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2、坡度(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3、地面破坏坡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5、冰斗:是冰川在雪线附近塑造的椭圆形基岩洼地,是雪蚀与冰川剥蚀的结果。
夷平面: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表面。
是一种陆地抬升或侵蚀基面下降,侵蚀作用重新活跃,经过一个时期后所残留的地表形态。
风化壳: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具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所以风化壳和残积物是同义语。
风化壳的物质组成:由原岩岩屑、风化残积矿物及地表新生矿物组成。
岩溶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机械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为辅,引起岩石的破坏及物质的带出、转移和再沉积的综合地质作用。
岩溶:是岩溶作用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
岩溶形成的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岩石的可溶性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结构和构造。
1、岩石成分对溶蚀率的影响:可溶性岩石主要有碳酸盐类岩石、硫酸盐类岩石和卤盐类岩石三类。
其中碳酸盐类岩石分布很广,其矿物成分主要是方解石或白云石,在各种碳酸盐类互层的情况下,岩溶发育取决于优势易熔岩石的含量。
2、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岩石结构对溶蚀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岩石结晶颗粒的大小、结构类型及原生孔隙性。
(二)岩石的透水性:岩石的透水性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和裂隙度,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1、成分纯、刚性强的岩石透水性好。
2、厚层的可溶性岩石教薄层可溶性岩石的透水性好。
3、构造发育的地段岩溶作用强、(三)水的溶解性:水的溶解力主要取决于水中CO2的含量,纯水的溶解力是极其微弱的,只有含有CO2的水才具有溶解性。
(4)--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程期末考试4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 n gj g h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第4套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8×4=32)1、岩溶作用2、地貌的形态3、荒漠4、岩屑型风化壳5、汊河型河床6、古地磁年代学7、新构造运动8、冰期与间冰期二、简答题(6×7=42)1、简答晚更新世到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及特征。
2、简答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3、简答斜坡上的重力地质作用。
4、简答什么是坡积物。
5、简答怎样确定冰碛物的存在。
6、简答新构造的标志。
7、简答植被的分带及各带特征。
三、论述题(2×13=26)1、试述新构造运动的研究方法。
2、试述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岩溶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地区,凡是以地下水作用为主,地表水作用为辅;以化学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破坏的过程。
2、地貌的形态: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3、荒漠:气候干旱、地面缺乏植物覆盖,组成物质粗瘠的自然带,称为荒漠。
是干旱区大型地貌组合,有岩漠、砾漠、沙漠、泥漠。
4、泥漠:是由粘土物质组成的荒漠。
它常形成在干旱区的低洼地带或封闭盆地的中心,洪流自山区搬来的细粒粘土物质在这里淤积形成泥漠。
5、汊河型河床:河床宽窄相间,窄段为单一河床,宽段由一个或几个江心洲间隔成两股或多股汊道。
6、古地磁年代学:利用岩石天然剩余磁性的极性正反方向变化,通过与标准极性年表对比,间接测量获得岩石年龄的方法。
7、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是新第三纪(N )以来发生的地壳构造运动。
课程答案网课刷课f ly i n gj g h8、冰期与间冰期:冰期是第四纪时期全球性的降温期,此期内发生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在大陆冰川作用区,大陆冰川从高纬向中纬扩大,引起生物群从极地向赤道迁移;在高山区,高山上部的山岳冰川向山下或向山外围扩大,生物群垂直分带向下迁移;间冰期是两次冰期之间全球性的增温期,地表大量的冰雪消融以致消失,大陆冰川消失或向高纬后退高山区由山下向山上后退,但有大量的新生种产生。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复习资料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考试复习题1、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概念:地貌学是研究固体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演化和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形态,即地形。
因而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第四纪沉积地貌的岩性、成因、分布和特征;(2)第四纪气候变化和海平面波动对地貌形态以及地貌特征对生物演化、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
(3)研究地球表层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演化,以及地貌对人类工程和地质灾害的影响。
(4)断层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规律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2、第四纪下限问题所谓第四纪下限就是第四纪的起始时间,或者新近纪与第四纪的分界,也是上新世与更新世的分界;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争议颇多的问题。
确定第四纪下限的依据;冰川活动这是早期第四纪下限确定的主要依据,第四纪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气候变冷在中低纬度山区出现了冰川活动,且发现与上新世完全不同的环境特征,但是后来在其它地方发现的更早的冰川活动让人们对这一标志产生了动摇。
气候变冷全球性的气候变冷是第四纪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第四纪频繁出现的冰期与间冰期是第四纪下限的确定很难统一。
动物化石哺乳动物(真马真象真牛)化石的出现可作为第四纪开始的标志,在欧亚这一标志很清楚。
人类出现和人类文化人类的出现和演化是第四纪的标志性事件,早期的石器测定年代与通用的第四纪年代相当。
沉积--构造事件第四纪的陆相地层发育与老地层有明显差别,第四纪环境变化显著,在地层中有反映。
第四纪下限的方案:第四纪下限的划分方案归纳起来有4种,有些已经被放弃了。
0.70-0.80MaB.P 这是根据冰川活动标志提出的,这一方案不符合现在的研究成果已被弃用。
1.80-1.90MaB.P 这个划分方案得到了软体动物和哺乳动物动物化石,人类出现等标志的支持,得到一些学者的采用。
2.50-2.60MaB.P 此方案划分的依据是:全球降温,北极冰盖扩张,欧亚地区出现针叶树和草本植物等,2008年国际地层表第四纪下限采纳了这个方案。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绪论要点: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根据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2)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
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发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研究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方法去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
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进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进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筑、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进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两者联系: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不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类同,而且研究方法亦有许多相似的地方;3.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它们也有紧密联系,地貌工作者必需具有较充实的第四纪地质理论基础,才有可能对地貌发展的趋向进行预测性的研究, 研究第四纪地层时又往往借助于地貌学的方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地貌学是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2.地貌学的理论和方法又是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研究的重要手段,所以地质界认为地貌学是动力地质学或物理地质学的一部分;3.第四纪地质学是历史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第四纪自然环境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貌学2、地下水3、河流侵蚀基准面4、风积物5、雪线6、河流阶地7、风化作用8、侵蚀阶地9、冻土10、风的搬运作用二、填空题1、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规律的学科。
2、根据第四纪时期的气候特点、生物特征、人类文化等,把第四纪进一步划分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个世。
3、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有地形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的侵蚀作用有两种作用方式,一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 ,二是河流的_________________.5、根据碎屑物质含量的不同,洪流分为暂时性洪流、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三种。
6、根据地貌的成因、规模,把地貌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小型地貌五个等级。
7、根据第四纪沉积物形成环境把沉积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海陆过度沉积三大体系8、确定地貌形成的相对顺序可以根据地貌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_____关系和过渡关系。
9、斜坡上的块体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依据其运动速度和方式,将斜坡的重力作用类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流动作用。
10、对斜坡的演化发展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是戴维斯(W. M. Davis)的_________________,二是彭克(A. Penck)的_________________。
11、暂时性流水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
地貌学与第四纪期末考试重点剖析
戴维斯三要素说地质结构(岩石与地质构造) 营力发育阶段(时间和阶段)即“地形是构造、作用和时间的函数”。
三要素说的提出,明确了地貌形成的内因是岩石与构造,外因是营力,以及其形成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必然经过不同的阶段。
正向构造(背斜、穹隆、地垒)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地堑)与低地相一致,此两者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内力作用造成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并引起岩层的褶皱、断裂、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除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外,内力作用一般不易为人们所觉察,但实际上它对于地壳及其基底长期而全面地起着作用,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地球上巨型、大型的地貌,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造成的。
2、外力是指地球表面在太阳能和重力驱动下,通过大气、水和生物等因素引起。
它包括岩石的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以及各种地壳表层载体(流水、冰川、风力、海洋的波浪、潮汐等的)的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以及生物甚至人类活动的作用等。
外力作用非常活跃,而且易被人们直接观察到。
第四纪的基本特点人类的出现;大规模的冰川作用;十分活跃的地壳运动第四纪的沉积物的成因类型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是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
单斜构造地貌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它可能出现在已被破坏的背斜两翼,已被破坏的穹窿构造的四周,盆地的外围,掀斜的水平岩层或断层的掀斜层等处。
单斜地貌主要有单面(斜)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组成山体的岩层倾角一般在25°以下,山体沿岩层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一坡与岩层倾向相反,坡陡而短,称为前坡或单斜崖,造崖层由硬岩层组成。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复习重点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题型及复习重点说明:(1)总分100分。
题型可能包括以下五类,各类型可能所占分数的比例并非最终考试题型分数的比例;(2)该重点并不涵盖所有考试内容,所以复习时除针对重点外,还要阅读和理解课件和教程上的其它内容。
为方便大家复习,复习重点中标出了参考页码等信息,有的有参考答案,但并不意味这些是重点中的重点。
一、填空(每空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_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_______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地貌学是以地球表面的起伏形体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研究地表起伏及其发生、发展、空间分布和组织结构规律的科学。
2.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中更新世的______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第四纪中国北方出现的有代表的动物群:早更新世的泥河湾动物群,中更新世的周口店动物群,晚更新世的萨拉乌苏动物群。
二、判断题(每题1分,可能占10分)如:1.地貌学属于地球科学,而第四纪地质学属于历史地质学。
(对)2.冰斗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因此大陆冰盖地区可以经常看到冰斗地貌。
(错)三、名词解释(每组3-5分,可能占20分)如:1.顺构造地形与逆构造地形:地形正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称为顺构造地形。
正向构造与低地相一致,负向构造与高地相一致,称为逆构造地形。
2.准平原/夷平作用/夷平面:山地经外力作用剥蚀,变成较平坦的地区,这种近似平原的地形叫做准平原。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地壳运动处于上升时,使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又会受到侵蚀破坏变为山地,但在山顶部分还残留着古平原面,这种地形就称为夷平面。
如果山地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则会形成若干个分布在不同高度的夷平面。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篇)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篇)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考试重点内容整理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第四纪资源开发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摇杆、测量、土地规划、军事、物探、旅游等。
2、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概念(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3、第四纪地质历史的基本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运动;(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4、第四纪划分方案按照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
相应的地层分别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和全新统(Q4)。
中国传统上把第四纪(系)二分,只分为更新世(统)(Qp)和全新世(统)(Qh)。
5、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有化石及古文化遗存。
6、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标志(1)沉积学标志:第四纪沉积物的岩性、结构、构造、产状和沉积体形状等特征;(2)地貌标志:剥蚀和堆积地貌是第四纪沉积物成因研究的一种特有标志;A.直接标志:堆积地貌形态;B.间接标志:剥蚀地貌形态及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物理、化学、生物标志。
A.物理环境标志:包括对沉积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气温、降水、外动力作用类型、强度及其方向、古地磁环境等参数;B.化学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有关的水体、大气、土壤和地下水等的化学成分与区域地球化学性质;C.生物环境标志:指与沉积物形成有关的指示性动植物化石和遗迹。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期末总结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2.第四纪地质学: 研究距今2.6Ma内的沉积物、地层、生物、古气候、海平面变化、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的学科。
第四纪下限:全新世:1.17万年;第四纪:2.588百万年3.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内容相同,研究方法亦有有许多相同之处;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也有紧密联系。
4.第四纪特点:人类出现:由猿演化为人是哺乳动物演化中的重大事件,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因此有人把第四纪称为“人类纪”或“灵生纪”;大规模冰川作用:地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全球性冰川作用(Z,C-P,Q),最近一次是在第四纪,因此第四纪又称“冰川时期”;活跃的地壳运动。
第二章地貌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 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 地貌的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一个地貌基本形态是由一个单一的地貌过程形成的。
例如冲沟、沙丘等。
3. 地貌的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如盆地、沙漠等。
4. 夷平面: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
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地形面——地表面具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指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的形态分为:基本形态和形态组合基本形态—指那些成因单纯、体积小、单个分布的地貌形态。
形态组合—在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在成因上有联系、在形态上无联系的地貌组合在一起。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高度: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从图上读取。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试题及答案-知识归纳整理
知识归纳整理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试题及答案【篇一: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 3.地形线 4.地形面 5.地形点 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 8.地貌的形态组合 9.地文期 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 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怎么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举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 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6.举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 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 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12.什么是举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根据? 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思量哪些因素? 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 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 16.地貌有几种分带?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 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 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 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 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想法? 24.什么叫坡地?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书上知识点小结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本上的知识点第一章、第二章绪论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现象恢复历史)地貌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四纪的6个特点第四纪的分类与其所对应的时间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特征—6点岩成岩厚不含第四纪的5个言行及其相应的命名法常见的成因类型(书上给出了5个)三大沉积物系统地貌的基本形态、组合形态、正形态、负形态地貌形态的3个测量指标及其细化概念(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地貌形成的2个动力及其相应的定义、发展趋势与7点相互关系地貌的4级地貌和山地、平原的成因分类(顺地质构造地貌、逆地质构造地貌)地貌发展的旋回性的定义地球环境变化的3个动因第四纪气候变化的的基本特征、气候变化的方式新构造运动的定义、划分人类活动影响地球那几个圈层第三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1、风化作用的定义、影响因素并且其主要因素是哪个2、风化作用的4个作用阶段及其产物3、风化作用的2个主要作用类型及其相互影响4、残积物(风化壳)的定义、岩性组成(3个)5、残积物的结构构造(带)(构造残积亚带)6、残积物的4个类型7、土壤的形成、成分组成----------可以用此来区别风化残积物和松散堆积物8、土壤的3个成层结构(其结构发育状况取决于土壤类型)及其土壤类型的2个取决9、古土壤的定义9.块体的定义10、斜坡的划分、斜坡上块体的稳定性取决因素11、崩塌、山崩、塌岸、塌陷、塌方、冰崩、雪崩、崩塌陡坎、倒石堆、倒石锥、错落、撒落、滑坡12、倒石堆与倒石堆堆积物的特征13、滑坡要素(滑坡周界)、滑坡的形成条件、发生过程14、泥流、(土层)蠕动、偏流、面状洗刷作用15、斜坡洗刷带的划分16、坡积物的定义、其岩性的划分、坡积裙的定义第四章流水、湖泊和沼泽地貌与沉积物一流水1、流水的划分、水流的2个运动状态及其特点、发生的位置2、河流侵蚀河床的基本过程3、环流的分类及其定义与形象因素4、河流洪水位、平水位与超洪水位的定义4河谷的定义及其横剖面形态的划分及其详细介绍5、河谷纵剖面的定义和分类6、河谷形成的一般情况7、河谷的3个形成阶段和3个类型8、河流侵蚀基准面、海平面和河流均衡剖面的定义9、河床的定义并且按照什么来分类10、河床的4个类型及其相互关系11、河床的3个侵蚀地貌以及3个堆积地貌12、河漫滩形态特征的划分、物质组成的划分及其河漫滩形成的3个阶段(牛轭湖、深切河曲、离堆山)13、冲积物(冲积层)的定义14、砂砾的3种运动方式和取决?15、颗粒在河流中的沉积主要取决于?16、流水中的颗粒的沉积特征主要取决于?17、河床沉积物中弯曲河道的3个划分17、河漫滩沉积物的定义及其3沉积带18、冲积物的3个组合类型19河流阶地的形态要素和结构(阶地海拔高度)河流阶地的三类六种类型河流阶地的3个成因河流袭夺的定义水系的定义、水系格式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水系类型(书上给出了8个)水系袭夺洪流的定义和划分(曹洪相沉积物、漫洪相沉积物)洪积物与其他扇形堆积物区别的基本特征洪积物扇形岩相的3个划分洪积扇及其洪积扇与冲积扇的区别冲沟的定义与4个形成发展阶段冲出锥的定义泥石流的定义、特点、运动介质、运输能力、形成条件泥石流堆积物的特征二湖泊与沼泽沉积物1、湖与海的分别?2、湖泊的成因分类3、湖泊按含盐量可分为几种?4、淡水湖碎屑沉积物的3个分布带5、淡水湖化学沉积物的2个分类5、盐湖沉积物的3个阶段7、沼泽的定义与引起因素(水体沼泽化、陆地沼泽化)8、高位沼泽、地位沼泽、沼泽化地区的定义9、沼泽堆积物的组成、形成与其主要部分10、流水、湖泊和沼泽堆积物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五章岩溶地貌及岩溶堆积物1、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堆积物、岩溶(喀斯特)的定义2、岩溶形成的5个条件及其主要取决3、水的流动状态的4个分布带及其相应的范围4、溶蚀基准面、深部岩溶的定义5、岩溶地貌按出露分为哪两类并且其详细分类(石牙、溶沟、石林、岩溶漏斗、峰林、峰丛、溶蚀洼地、孤峰、盲谷、干谷、落水洞、竖井、溶洞、地下河、伏流)5、岩溶漏斗的成因5、峰丛与峰林的区别溶蚀洼地与岩溶漏斗的区别5、伏流的定义及其与地下河的区别和伏流的形成位置6、岩溶堆积物的定义和按照分布位置的划分及其每个划分下的详细分类(蚀余红土、石灰华、滴石、石钟乳、石笋、石柱、流石)7、岩溶旋回8、岩溶研究的实际意义第六章冰川和冻土地貌与堆积物一冰川1、冰川冰、冰川的定义1、雪线的定义(冰雪积累区、冰雪消融区)1、成冰作用的定义、2个阶段和特点2、冰川的2种运动方式(涌流冰川)3、导致冰川运动2个主要的因素(重力流、压力流)4、冰川的类型及其详细分类(冰川物质平衡、)4、典型冰斗的3个明显组成部分5、冰蚀地形的定义及其6个分类(伸张流、压缩流)6、冰碛物的定义、磨圆度(冰川条痕石、冰川擦痕)6、典型冰川擦痕的3个特征7、冰碛的3个成因分类8、冰碛的3个地貌9、冰水、冰水沉积物的定义10、冰水沉积物的分类(2个)及其每个分类的详细分类(冰水山、冰水冲积平原、冰水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冰湖底沉积物、冰砾阜、冰阜阶地)二冻土1、冻土的定义(永久冻土、季节冻土、低温寒土、连续多年冻土、岛状冻土)2、冻土形成的首要条件2、冰的垂直分布带3、冻土的4个影响因素4、冻土的2个分层5、冻融作用6、冻土地貌(4个)7、冻融构造(4个)8、冻融土9、冰川、冻土研究的实际意义第七章风力地貌和堆积物与黄土1、风搬运颗粒的运动方式的那一段2、风蚀地貌2、风积地貌的成因3、风积地貌的类型及其相应的成因4、荒漠的类型5、风成沙的定义与结构构造6、黄土的定义、主要特征、成因(湿陷性)7、黄土地貌按地质营力的分类及其详细分类第八章海洋和海陆叫替代地貌和沉积物1、海洋环境地貌(4个)2、海滨(海岸带)的定义与分类3、现代海岸的三个部分的组成及每个部分的定义4、海岸带的3个主要水动力作用5、波浪的几个重要要素(4个)5、在垂直海岸不同水深地带,波浪对海底的作用5、海啸与风成波浪的区别6、横向流的产生机制7、波浪的折射与沿岸流产生的机制8、海岸地貌的分类9、大陆架的主要地貌特征10、陆棚沉积物的5个分类11、大陆坡的主要地貌特征及其沉积物的特征12、大洋盆地的主要地貌特征(3个)和沉积物地特征(3个)13、海陆交替带的定义14、河口区的3个分段15、三角洲沉积物的三个平面分布带16、三角洲沉积物的剖面结构17、河口湾沉积物的一般特征(2个)。
第四纪地质学及地貌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是以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基本知识为主体,并吸收沉积学、自然地理学、古气候学、古生物学、新构造学和地质年代学等有关知识组成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两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
课程知识的应用价值(填空or简答)1、第四纪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地质研究2、工程建筑3、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4、其他第二章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问题第一节第四纪分期与堆积物特征现代第四纪:是综合性的,是指约2.4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
第四纪的特点:1、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发生过多次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
2、人类极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
3、显著的地壳运动。
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
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类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
6、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强度与日俱增。
第四纪分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和全新世(Q4)第四纪沉积物的特征(填空or简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的风化6、含有化石及文化遗存第二节地貌的形态地貌:是指地面上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高低起伏,有地形面、地形线和地形点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地形面:是地表面具有不同坡度的面。
地形线:是指两种地形面相交而成的线。
地形点:是两条以上地形线相交的点。
地貌形态测量指标:1、高度分为绝对高度(即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两种地貌形态之间的高差,如阶地面与河床平水位间高差、溶洞底部与河床高差等。
2、坡度:是指地貌形态某一部分地形面的倾斜度,如夷平面、阶地面和斜坡的坡度等。
3、地面破坏程度常用的有地面刻切密度、地面切割深度和地面破坏程度数据等。
4、地貌的形态类型正形态:高出周围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1、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2、地貌学(Geomorpholog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成因、发展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3、内力地质作用造成地表大型的地貌骨架,或隆起为高山、高原,或下沉成为海洋盆地。
4、外力地质作用主要是将地表夷平,使高地削平,低地填高,于是地表就出现了千姿百态的各种地貌。
5、第四纪历史有如下的基本特点:(1) 经历时间短暂(2)第四纪古气候变化显著:古气候以显著变冷为特征(同时也存在冷暖、干湿的波动),多次出现冰川活动。
这也是它与第三纪的主要区别。
(3)第四纪生物演化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人类,(4)第四纪以松散堆积的沉积物为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沉积物尚未完全固结成岩(5)第四纪地壳的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为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的频繁发生。
6、新构造运动是指自新近纪至今发生的地壳运动,由新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质构造称为新构造。
7.地貌基本要素:地形面、地形线、地形点8、地貌基本形态是指地貌形态中较小、较简单的小地貌形态(Ⅴ级地貌),如:冲沟、沙丘、角峰等9、地貌的形态测量特征有:高度、坡度和地面切割程度10、地貌的成因研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问题:1>.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1岩性(抗蚀性)如对河流分布和溶蚀地貌的影响,并受气候条件和时间的限制○2地质构造地貌对构造的适应性、构造形态在地貌上反映为两种基本形式(顺构造和逆构造地形)。
如背斜顾、向斜山、大的构造控制主要山系、河流沟谷)2>.地貌形成的动力(内、外力地质作用是基本动力“如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冰川、河流、风、温度变化)3>.影响地貌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气候、新构造运动、植被、土壤和人工活动等11、地貌年代是指地貌形态形成的年代。
常分为:地貌相对年代和地貌地质年代。
12、地貌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和继承性。
13、斜坡上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并有水或其它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叫滑坡。
14、滑坡的要素: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动带、滑坡床15、滑坡的形态特征1. 滑坡壁2. 滑坡台阶3. 滑坡洼地和滑坡湖4. 滑坡舌和滑坡鼓丘5. 滑坡裂隙和擦痕(结合图P16)16、影响滑坡的因素(一)岩性:软弱层、松散堆积(泥、页、板岩,煤层、粘土、黄土)(二)构造构造面(层面、断层面、节理面、不整合面)(三)地貌:山间谷坡,河、湖、海岸坡(四)气侯:暴雨、长期降雨、融雪(增重、润滑)(五)地下水(增重、润滑、浮托)(六)地震:诱发作用(七)人类活动:破坏天然平17、滑坡的整治(排、挡、减、固)治理滑坡的措施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对滑坡的作用,即排除滑坡地表水、地下水和防止水对坡脚掏蚀;二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即改变滑坡外形,降低滑坡重心和修建支挡建筑物而增加滑坡抗滑力18、泥石流形成的条件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即失稳的大量松散岩土物质(固体碎屑),相应水体和促使这两者迅速起动、汇集、混合、运动和停积(或遭稀释消亡)的地貌条件。
地貌条件的影响:一为通过地势(或底床)条件为泥石流提供位能,赋与泥石流一定的侵蚀、搬运和堆积能量;二为在坡地或沟道的一定演变阶段内,提供足够数量的物质(水体和土体)20、有利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地貌部位和类型可以有以下几种:①河流的汇合处;②平原或盆地底部;③两大地貌区的分界处;④河谷阶地;⑤海滨和岛屿。
21、水流的基本特征:水流分层流、紊流、环流、旋涡流P2422、E=0.5QV2 流水的动能与流量和流速平方成正比23、M = CV6 搬运物的重量与起动它的水流速度的6次方成正比:24、侵蚀—冲蚀、磨蚀和溶蚀搬运—推移、跃移、悬移、溶移25、侵蚀沟的发展阶段细沟、切沟、冲沟、坳沟26河谷发育与地壳运动的关系先成谷、迭置谷先于构造隆起的河谷,地壳局部抬升,河谷仍能够切穿上升的高凸部分,河流保持原来的流路,形成的深切峡谷,称为先成谷迭置谷:在构造形态形成以后发育的河谷,在河流切穿上部的松散层后继续下切,松散层中的河谷遗留下来,不协调地叠置在基岩之上,称为迭置谷27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大量松散固体碎屑,并且为水饱和的快速流体。
常在暴雨或融雪时期突然爆发具有极大的破坏力28、河流下切侵蚀的深度不是无限的,往往受到某一基面的控制,当侵蚀到该面后,不再具有下蚀能力,这种极限面称为侵蚀基准面29、复杂的河床纵剖面具有不规则的外形,纵剖面上有许多阶梯,称为裂点。
30 深切曲流:曲流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早期发育的曲流保持弯曲形式,深切到基岩中,形成深切曲流---是地壳迅速上升的标志31、河漫滩的形成:雏形河漫滩、原始河漫滩、河漫滩、牛轭湖32、凸形河漫滩(微地貌):天然堤、决口扇、漫滩沼泽、集水河道、远汇点支流、废河道33、、阶地的成因:构造运动、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34、根据阶地的结构和形态特征划分为: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嵌入、内叠、上叠、掩埋)35、河流袭夺:P46分水岭两侧的坡地,如果岩性、坡度以及其它自然条件差异不大,剥蚀速度和河流侵蚀速度差异也不大,则在长期作用下,分水岭逐渐变低,坡度变缓,分水岭位置基本不变;如果两侧岩性强弱不同、坡角不同、降水、日照等有显著差别,溯源侵蚀强的河流促使分水岭向另一侧缓慢移动,以至于袭夺了相邻河流的上游地段。
36 树枝状水系:支流与主流成锐角相交,片面呈树枝状,发育在地面比较平坦,岩性均一格状水系:主流与直流以直角或近似直角相交水系呈方格状,受地质构造控制平行状水系:主流与支流呈平行状排列,常发育于较大构造控制的平行山岭地区37 岩溶(Karst)作用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地表及地下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及卤素岩类等)所进行的以化学溶解作用为主、机械作用为辅的溶蚀作用、侵蚀-溶蚀作用以及与之伴生的堆积作用的总称。
38、真岩溶是指发育在碳酸盐岩石以及岩盐、石膏等可溶性岩石中的岩溶。
假岩溶包括各种类似岩溶的现象如:碎屑岩岩溶、黄土岩溶、热力岩溶39、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一、岩石的可溶性(取决于岩石的成分和结构)二、岩石的透水性三、水的溶蚀性四、水的流动性40、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一)气候影响(二)地层组合、厚度及产状的影响(三)构造的影响(1.所处大地构造区2.断裂3.褶皱一、阶段性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幼年期:石芽、溶沟漏斗青年期:逐渐形成地下水系,漏斗、落水洞、干谷、盲谷、溶蚀洼地;洞穴内:石钟乳、石笋、石柱壮年期:溶蚀洼地、溶蚀盆地、峰林老年期:孤峰和残丘41、永久积雪区下部边界线称为雪线。
由松软的新雪变成致密的冰川冰称为成冰作用。
它经历了由新雪变成粒雪,再由粒雪变成冰川冰两个阶段。
42、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冰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这远望去犹如匍匐的羊群,故称这些小丘为羊背石,可以判断冰川的移动方向43、冰斗为位于冰川的源头,是一个围椅状洼地。
在冰川发育初期的冰川围壁的基岩在冰劈的作用下不断崩塌后退,冰斗被不断拓宽。
44、冰碛物的基本特征1.冰碛物往往是巨砾、角砾、砂、粉砂和粘土的混合堆积。
粒度相差十分悬殊,明显地缺乏分选性。
它以含有大量砾石为基本特征。
2.冰碛物的岩性特征冰碛物的岩性成份严格地受冰川起源区和流动区基岩岩性的控制。
因此,对冰碛物的砾石成份及其百分含量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冰川运动方向、确定作用中心和划分冰碛层。
3.冰碛层的结构冰碛物不具层理,但在冰碛物中可夹有砾石、砂或粘土所组成的透镜体。
它们主要由于冰下湖、冰面湖及冰内流水沉积的结果。
4.冰碛砾石的磨圆度冰碛物中的砾石总的说来没有经过磨圆,大多数是棱角状的,但由于早先已经磨圆的砾石也可以再受冰川搬运而混于未磨圆的冰碛砾石中,因此,冰碛物中也可以存在磨圆的砾石。
5.冰碛砾石的表面形态冰碛砾石在搬运过程中,由于与基岩摩擦或相互摩擦,经常产生非常光滑的磨光面。
有时几个磨光面相交组成多棱冰碛砾石,表面有几组交叉平行的钉头形擦痕,通常称具有擦痕的冰碛砾石为“条痕石”。
这是冰碛物最典型的特征之一45、风蚀作用: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46、荒漠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四种类型47、荒漠化系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48、黄土地貌(Loess landform) 黄土地区在地表流水等外力作用下常切割成很多沟谷和沟涧地,形成许多特殊的正向和负向地形称黄土地貌49、黄土的类型:黄土、次生黄土、黄土状黄土50、目前发现的三部最完整的地球气候史书:极地冰芯、深海沉积物和中国黄土。
51、黄土的性质(1) 颜色:多呈浅灰黄色、灰黄色或褐黄色。
(2) 成分:包括黄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三部分。
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土为主,其次夹有少量的细砂和粘土。
从区域分布上看,自西向东,自北向南,颗粒由粗逐渐变细。
黄土的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其次为长石,还有少量的粘土矿物黄土的化学成分以SiO2占优势,其含量在50%以上。
其次是Al2O3,CaO及铁、镁、钾、钠的氧化物。
(3). 黄土的结构疏松,胶结差,(4). 具有多孔性,肉眼能见到大的孔隙。
(5). 构造上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
(6). 富含钙结核,一般在10~15%之间。
(7). 具有湿陷性。
黄土遇水浸湿后,大量的可溶性盐类、粘土、细颗粒物质沿着大孔隙或垂直节理流失,(8). 黄土中常含有古土壤层52、我国的黄土地层常分三期,即早更新世(Q1)的午城黄土,中更新世(Q2)的离石黄土和晚更新世(Q3)的马兰黄土。
53、黄土沟(各)间地地貌有黄土塬、黄土墚和黄土峁。
54、黄土分布区常见问题 1.冰雹 2.泥石流和山洪 3.水土流失(片流和暴流侵蚀造成了水土流失)山岳和丘陵的高程分类的一盘。
坚硬的岩层构成山脊,山脊沿构造走向延伸,两坡不对称猪背山是单面山的一种特殊类型,岩层倾角较大,顺层坡与切层坡的坡角近于对称56、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第四纪的构造运动(2)第四纪古气候(3)第四纪生物界(4) 第四纪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的成因类型(5)第四纪海平面变化57、冰期:指地球上冰川规模扩大,气候显著变冷的时期。
年平均气温较现今低8~13℃,此时极地和高山冰盖扩大,并向中纬度推进,引起生物群的迁移或部分绝灭。
间冰期:指两次冰期之间的温暖时期。
此时大陆冰盖缩小,并向极地后退(或高山冰川后退),同样引起了生物群迁移,但伴之以生物繁荣。
58、我国冰期的确定和划分是以中国东部为基础的。
可以划分为五个冰期和四个间冰期59、海平面变动就是地质历史时期中的海侵和海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