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及行为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结构演变与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结构演变与经济
• 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的位次由第29位跃居第 3位。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亿美元扩大到。 2007年的21737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104.3倍, 年均增长17.4%。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 0.8%提高到7.7%。我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对 外贸易大国。 • 进出口贸易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 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
2000
0
农村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率差异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85.0 1978 1980 1982 1984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农村居民 城市居民
125.0 120.0 115.0 110.0 105.0 100.0 95.0 90.0
78 19 81 19 84 19 87 19 90 19 93 19 96 19 99 19 02 20 05 20 08 20
第一产业 增长率 第二产业 增长率 第三产业 增长率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的消费结构演变与 经济增长
刘国亮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glliu@
•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 二、消费需求增长与消费结构演变 • 三、公共投资增长与经济波动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 • • • • 快速的总量增长 工业化的结构特征 地区间的差异性 膨胀性波动 日益增加的开放性
1990
SupplySupply-side tax cuts Jobless Recovery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7年 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2007年比1978年增长近10倍, 年均增长8.6%。 •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 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 • 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 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 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 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 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

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比较研究:1978-2010薛鹏;徐康宁;王倩【摘要】The consumption demand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th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It is also one of the current hotspots in macro-economics research field. Based on statistical data and using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his paper studies and compares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atus just from aspects of consumption tendency,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since 1978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aper expresses and draws some significant views and conclusions.%消费需求是国民经济运行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当下宏观经济调控的着重所在。

文章以统计资料为依据,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消费倾向、消费支出和消费结构三个方面,全面研究和比较了1978‐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状况;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与结论。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2(000)001【总页数】11页(P55-65)【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消费结构;ELES模型【作者】薛鹏;徐康宁;王倩【作者单位】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1189;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淮安2233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3.552007年至今,受美国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等爆发影响,中国经济的外需层面频频遭受严重冲击!另一方面,近些年在中央科学发展观的指引和实践下,我国政府屡出重拳直击民生和发展问题,既狠抓“三农”、关注弱势群体,又严格要求并认真落实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等。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及行为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消费需求、结构及行为变化
20201192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进入城镇居民家庭2014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89台空调68台移劢电话991台而且部分城镇居民经过多年癿资金积累期已具备了从万元级向十万元戒几十万元级以上消费过渡癿能力汽车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居民消费需求有了明显癿提高
3、引进新的消费行为
中国的传统消费行为与观念,一直奉行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改革开放以来,在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消费观与消费行为的
Thank you! 同时,在一部分消费者中也开始引进西方盛行的信贷消
费行为。追求超前消费、享受消费的消费观念。这种消 费行为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超前需求,另一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改
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为17175 元是 1979年 387.0 元的 44.4倍,增长幅度惊人。
2、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在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 “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 收音机,消费重点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80年 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 潮,这一时期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在城市经历了以 排浪式消费方式普及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 费结构剧变期,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
2、由传统购物到网络购物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 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十几年前,人们 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而 且买衣服也要凭票供应。如今,居民穿着各式各样、五 颜六色的服装。据统计有80%的人选择到购物中心、百货 市场购物,20%的人选择网络购物。居民的消费行为有了 质的飞越。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消费需求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张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梅⒄沟墓丶?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

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

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

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张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

(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

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

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内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

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摘要本文根据2001-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的情况,从方差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费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从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其他商品及服务等方面的支出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分析得出:我国农村居民在吃住方面的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而在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方面的支出比重在增加,消费结构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但农村居民生活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消费结构水平仍较低。

最后,为改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状况、开拓我国农村市场,推进我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农民购买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农民消费结构等建议。

关键字:农村居民家庭消费结构方差分析一、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占全国人数三分之二以上。

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于国家发展和繁荣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农村居民的消费是否稳定发展,农村市场是否旺盛,直接影响着社会总需求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从2000年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我国正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个充满活力、欣欣向荣的中国,越来越引起世界的瞩目。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农村居民年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上升到2010年的5919元,名义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12.21%。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1.1%。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文采用2001—2010年相关数据(见附录Ⅰ),考察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时序变动趋势,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所经历的深刻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社会结构的重塑和调整。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系统梳理和分析这一过程中社会结构变迁的特点、动因以及影响,以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变迁做出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我们将回顾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背景,分析当时社会结构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接着,我们将按照时间线索,逐步展现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重点关注城乡结构、职业结构、人口结构、阶层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因,包括经济政策调整、社会制度改革、科技进步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对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出这一过程中蕴含的规律性和趋势性特征,以及社会结构变迁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将对未来社会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二、经济结构的变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迁的深度和广度,堪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和服务业社会的转变。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特别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迅速,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这种转变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率,也促进了就业结构的多元化。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非公有制经济,包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比重不断上升。

这种变化不仅提高了市场的竞争性,也激发了经济的活力。

特别是在创新、就业和经济增长等方面,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再次,在区域结构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经济增长迅速。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

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1. 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1)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

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

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演化轨迹与未来需求趋势

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演化轨迹与未来需求趋势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 高,我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并 引起了国内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对这一问题有代 表性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主要有:收入对食物消费的 影 响 在 不 同 阶 段 存 在 着 明 显 的 差 异 [1] (罗 国 亮 , 2004);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东、中、西部地 区农村居民食物消费水平与收入增长呈现的东高西 低的态势一致[2] (李哲敏,2006);一些城市居民食 品消费水平受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正由数 量型逐步向质量型转化[3] (郝凯,2006);由于未来 预期的不确定性,习惯的储蓄偏好影响居民食品消 费水平的提升[4] (于华,2007);粮食消费持续减 量,肉蛋奶及水果消费增加,消费结构逐渐发生变 化[5] (王恩胡,2007) 等。但尚未见诸对城乡及不 同地区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行系统研究并对未来消 费需求趋势做出相关预测的相关文献报道。本文则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在 地域、城乡和居民内部间的三个层面上分析居民食 品消费差距及其变化特征,并对未来的消费需求做 出预测。
较全国平均水平而言,中部地区居民其他副食品消
费处于较低的水平,消费结构较为单一。
上述四个地区食品消费中,人均奶制品及干鲜
瓜果消费量的城乡差异最为明显,各地区间人均奶
制品的城乡消费差距都超过 5 倍以上,而中部地区
的差距高达 10.5 倍;对于干鲜瓜果的消费而言,西 部地区的城乡消费差距最大,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 是农村居民的 3.6 倍,同时这一地区居民人均消费 量比其他地区低 10kg 左右。由此反映出我国城乡居 民消费差距依然很大。在各类副食品消费中,只有酒 类食品的城乡消费差距最小,甚至在东中西部地区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高于城镇居民,这主要是由消 费、生活习惯不同所产生的。

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
年份 化学纤维 纱(万吨) 布(亿米) 丝(万吨) (万吨)
1980
1985 1990
45.03
94.78 165.42
292.60
353.50 462.60
134.70
146.70 188.80
3.54
4.22 5.66
消费结构的第二次转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消费结构第二次转型,是家用 电器消费快速持续增长,就是向“用”的方面转型。
活动一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 消费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种变化与生活质量有什么关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消费结构发生了三次转型, 每次转型都带动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高潮。
消费结构的第一次转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消费结构第一次转型,是粮食 消费比重下降,服装消费比重上升,即由“吃” 向“穿”的方面转型。
以上这类现象从消费结构看,存在的问题 是什么? 消费结构的不合理!
合理消费
(1)含义
在一定消费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消费结构的 优化,以提高消费的效益。
吉芬之谜
经济学家吉芬 观察到,1845 年爱尔兰发生 过土豆价格上 升与需求增加 同时存在的反 常现象。 购买量 价 格
消费的刚性与弹性
1.刚性大,弹性小:某种消费支出项目与家庭
消费结构变化和进步的趋势
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的消费结构向高层 次的消费结构转化。
生存消费比重 物质消费比重 享受和发展消费比重 精神消费比重
非耐用消费品 消费比重 自给性消费比重
耐用消费品和服务 消费比重 商品性消费比重
恩格尔系数下降
生 产 发 展 社 会 进 步
消费水平 提高
生 活 质 量
消费结构 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发展状况及改进对策2011-07-07 15:54:30作者:胡建兰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浏览次数: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程使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大为丰富,极大推动了我国民生改善的步伐,中国人民在经济、教育、医疗、社会关系、个性自由等几乎所有人类发展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是,由于经济、社会、资源及实践中的偏差等多方面的制约,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与问题。

一、中国民生现状(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统计,中国人类发展指数(HDI)从1975年的0.530上升到2008年的0.793,排名从1999年的全球第105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81位,成为发展中国家人类发展指数提高最快的国家之一。

1.生产力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1979—2008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高6.8个百分点;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财力的增加对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经济和社会中的薄弱环节、切实改善民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自然灾害的冲击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大幅提高,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也大幅提升。

据世界银行统计,1978年,我国人均GNI只有19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达到277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

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979—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2%,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在1979—2007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1%。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贫困标准),城镇家庭为57.5%;1996年中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50%以下,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2000年也下降到50%以下,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整体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2010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816元增长到40621元,年均增长率为7.5%。

其中,工资性收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逐渐减少,房地产租金收入和股权投资收入等非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提高,这也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收入结构变化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两个方面始终占据着消费支出的主要份额。

同时,文化娱乐、旅游、教育支出等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为多元化和高品质消费。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矛盾。

从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仍然依靠工资性收入;从消费结构角度来看,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并多样化,尤其是高端、质量优良的消费品消费逐年增长。

可以预见,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可能会增加未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人口、家庭结构变化分析江苏省统计局2009-02-27 10:37:02人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承担者和一切社会生活的出发点。

家庭则是构成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改革开放30年来,南京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不懈地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人口家庭结构,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一、改革开放以来南京人口的发展状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把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

1980年,南京市明确规定生育政策为:晚、少、优,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1979年至1981年,在全市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配备计划生育专职或兼职干部,同时将计划生育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1982年国家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写入了《宪法》,计划生育工作得到更加全面深入地开展。

同年,南京市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83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南京市计划生育试行细则》,对严格控制生育第二胎、杜绝多胎作具体规定,人口出生率在前期一路回落,从1980年的13.91‰降至1985年的10.16‰。

但由于受60年代自然灾害后期至70年代前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期(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期从1949年底到1958年末,这期间全市人口由256.7万人增加到311.93万人)出生人口已进入婚育期的影响、加上改革开放之初市区外来人口流入量增加,计划外生育现象较多。

农民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也有所抬头,致使计划生育管理的难度随之加大。

从1986年开始,低生育水平出现较大反弹,1986年、1987年、1988年出生率分别为12.6‰、14.7‰、14.94‰,1989年甚至达到16.54‰,出现了南京市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期。

进入90年代,全市坚持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使人口出生率得到更为严格的控制。

《【社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社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 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社会结构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摘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社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不足,基本温饱走向了小康型、富裕型。

城市居民消费逐渐阶层化,模式多元化,消费识别功能增强。

在此期间,社会结构的变化对消费结构的变迁起到了决定性左右。

伴随着社会全面高速发展,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社会结构消费结构人均消费水平社会财富当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伟大实践,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大大加快了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

与此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结构体系已基本形成。

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社会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大转变。

一消费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关系消费结构与社会结构具有内在联系性。

按照xx理论的解释,消费分为生存性、发展性和享受性三种层次。

最低层次的消费是纯粹的物质消费,只看重物品的使用价值,以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第二个层次是交换价值的消费,即商品的含金量,以证明自己的购买能力,炫耀自己的金钱和富有;最高层次的消费则是对商品符号价值的消费,即在消费中突出商品的符号价值,以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品位。

消费的这种层次性与社会成员的分层结构是高度相关的。

对于社会地位较低的阶层来说,他们的消费可能主要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更看重的是消费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而对于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阶层来说,他们的消费则更多地用来满足发展和享受性需要,更看重的可能是消费的符号价值,如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就认为,消费者的阶级定义与三类商品的消费有关:第一产业相应的主类消费(如食物);第二产业相应的技术类消费(如旅游与消费者的资本装备);第三产业相应的信息类消费(如信息商品、教育、艺术、文化和闲暇消遣)。

在社会结构底层,局限于主类消费,在社会上层成员的消费则更多转向第二、第三类消费,所以,消费的分化与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很强的关联性。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

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变化一中国城市居民收入水平变动特征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进行了33年。

在这一过程当中,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大大增强,这30多年的发展成就了中国的经济奇迹。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城市居民的生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变,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居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同时社会变革也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如住房、医疗以及教育等压力。

在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关于居民收入的政策导向: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居民收入及消费的变化,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城镇居民带来持续的收入增加,但居民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率逐步下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从1978年至2011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它的持续提高说明中国的综合国力正在不断增强。

“十一五”期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到2010年达到39.8万亿元(折算为58793亿美元),已超过日本同年54742亿美元的GDP数值,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经济增长带来了居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富裕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扣除价格因素,是1978年的5.59倍,年均增长8.54%。

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0.7%,转移性收入增长12.8%,经营净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0.5%,由此可以看出财产性收入在城镇居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迅速提升。

中国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中国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

中国消费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废话:改革开放以来,消费需求始终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需求结构逐渐失衡,投资需求增长逐步加快,消费需求增长日显趋弱。

目前,中国的消费率与美国已相差20个百分点。

因此,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必须千方百计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这一经济发展思路,是近期官方所一再倡导和强调的。

首先,中国具备夸大消费需求的基础条件。

中国的消费品市场非常丰富,这种商品资源十分充足的状况是中国扩大消费需求的基础保障;另外,中国的居民消费基础较强。

近年来,城镇居民支付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消费十万元级或几十万元级的商品创造了条件。

同时,居民信用消费潜力巨大。

居民所拥有的这些巨额金融资产以及如此高的储蓄率,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宏观政策的实施,中国自主经济增长能力不断增强。

从目前居民收入水平、消费升级现状、市场需求潜力以及国外消费发展规律等方面看,中国已进入以消费需求为主推动经济增长的新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结构变化显著,消费方式逐步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和享受型。

随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升级,中国住房、汽车、教育、电子、保健等升级消费品销售旺盛,市场需求增长也越来越快。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200美元,这意味着,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将蕴藏着更大的消费需求升级的潜力,同时也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以消费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快速发展时期。

消费需求升级,对经济拉动作用极强。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汽车、住房产业都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在现代经济中起着其它行业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一个国家居民一旦进入到以住行为主的消费阶段,如果能够顺势调控,其消费结构升级所拉动整体经济增长的动力将是很强的,并将带来较长时期的景气繁荣。

中国在未来二十年内,消费拉动是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

解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

解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

解析当今中国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social structure)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包含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就业结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结构、社会阶层结构等若干重要子结构,其中社会阶层结构是核心。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人员流动性增强,个人与社会组织的依存关系大大减弱;同时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的问题,即有的社会管理体系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因此,完善社会结构,促使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互相适应已成为当下中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社会结构严重滞后于经济结构的主要原因,是我们没有适时抓好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

”著名社会学者陆学艺认为,我国在解决了短缺经济等问题后,进入了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但由于我们缺乏经验和理论准备不足等原因,没有及时对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形成的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体制实行必要的改革,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严重不足。

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但因欠账太多,社会事业仍很薄弱,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中等收入者占大多数的社会,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或“纺锤形”社会,是比较稳定的社会,也是理想的现代化社会结构。

与之相对的则是传统的“金字塔形”结构,即少数人居于社会上层,中间呈过渡状,而下层很大的社会结构。

在社会结构的变化中,我们终将变成所希望的“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过去是金字塔型,多数人是低收入,高收入的人很少。

我们不希望变成“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格局。

可如今超高楼价,使得中国的中产阶层非但没有成为社会的中坚层,反而成为社会的夹心层。

而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中产阶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财产概念,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主流的价值观、生活理念以及政治态度。

无论划分标准有何不同,中产阶层是现代化社会结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天然的“稳压器”。

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化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异

人口年龄结构、城市化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异

响。 由于人 口城市 化不能与经济发展 水
平同步 那些滞 留于农业 部 门的过剩 劳 动力不 能得到及 时转移 ,导致劳动 力资 源不能在城乡之 间实现台理优化 配置,
劳动力 的边 际生产 率不能较快提 高,劳
甸曩提 出的背景
我 国经济经过2 多年 的高速增 长 O
制约我 国经济增长 的经济因素 已由资源
维普资讯
人口年龄结构 城市化与 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变异
文, 范元伟
一 ,
改革 开放 以来中国人 口城市化 虽然呈现 加速推进 的发展新态势 但 仍明显滞 后 于非 农化和 经济发 展水 平 。8 年代 以来 0 非农化 率与城市化 率的比值基本上一 直
约束和 供给约束转变 为需求约束和 结构
维 持在 16 . 的高水 平上 ,城市 化滞 后 于 非农 化的程 度趋于加 深 。 ̄ 2 o 年 如 Jo o 果 人均 G P  ̄ 8 o lO 美 元 ,按 照 钱 N 达 Jo — O O 纳里 发展模 型 ,城 市化率应达到6 %左 0
构 的老化必然会 导致消费 需求 水平和结
构 发生变化 。本 文试从城 市化 发展状况 和 人 口年龄结构 变化等角度对 当前我 国
了。因此 ,要使消 费需求增 加和需求 结 构转变 ,先决条件之 一是提 高人 口城市 化水平 ,使得它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
消费需求萎缩 的原因进行分析 , 以探求 扩 张消费需求的途径 。
移致 使人 r及职业 在空间 上的流 动和迁 l 移,劳动力 资源得 到不断地优化配 置 。
由于迁移促使迁移 人 r 的边 际生产率也 l 相应 地不断提 高,同时 因过剩 部 门劳 动 力的转移和释放 使得未转移 的劳动力 的劳动生产率也相应 提高 , 由此 导致所 转 移的劳动力和未 转移的 劳动力 的收入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及政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及政策建议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特征及政策建议作者:常兴华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第16期一、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近几年开始放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城镇居民从改革初期的“吃—穿—用”为重心的消费模式,演变为目前的“吃—娱乐文教服务—穿—住—用—行”为重心的消费模式。

如果将吃、穿、用、行视为基本消费的话,那么,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比重的快速上升则显示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良性变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居民总体消费结构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城镇居民食品类消费、衣着类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其中,2006—2010年间,食品类消费、衣着类消费支出占比虽然在下降,但降幅开始趋缓。

二是居民居住类消费、医疗保健类消费、交通通讯类消费和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消费的支出比重都呈上升态势;而近几年来,交通通讯类消费呈迅速上升态势,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有所下降。

三是城镇居民家具、家庭设备及服务类消费的支出比重先是有所徘徊,然后呈下降势头。

总起来看,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步伐有所放缓。

(二)农村居民生存性消费模式特点开始发生变化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收入的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征主要是:物质消费支出基本稳定,服务性消费支出比例持续上升;食品支出比例逐步下降,衣着支出比例相对稳定,居住支出比例不断上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后,人均住房面积的增长速度开始逐渐放慢;用品支出比例较为稳定,农村传统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在这一时期接近饱和。

进入21世纪后,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逐步进入成熟阶段,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开始从温饱型阶段向小康型阶段迈进。

近几年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了新的变化特征。

从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看出,农村居民生存性消费模式特点开始发生变化,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2000年为49.1%,2005年降至45.5%,2010年进一步降至4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009年为17175 元是 1979年
387.0 元的 44.4倍,增长幅度惊人。
2、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在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居民消费主要追求 “三转一响”的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 收音机,消费重点主要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80年 代中期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热 潮,这一时期大约延续了十年左右。在城市经历了以
改革开放以来 居民消费水平、结构、行为的变化
天道酬勤网络旗舰店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化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经历了数次变迁,
消费需求、结构以及行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
居民消费经历了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性 和享受性消费转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消 费变化带给市场的冲击和对我们每个消费者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消费结构的调整将直接影响
中国的传统消费行为与观念,一直奉行勤俭节约、量入为出。
Thank you!
变了居民的消费行为。
结语

马克思说过:“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它也不 能停止生产,因此,每一个生产过程,从经常的联系和 它的不断更新来看,同时也就是再生产过程。” 也就
是说,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消费,
社会再生产便无法继续进行,消费既是生产的起点,也 是生产的终点。研究消费水平、结构以及消费者行为, 对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THANKS
谢 谢 观 看
到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需
求、结构及行为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和剖析。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化
1、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腾飞阶段,人均收入达 到中低等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1979—200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32%,其中 “八五”计划时期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达到年均增 长26%的高速度,大大超过了人均GDP11.4% 的年均增长
颜六色的服装。据统计有80%的人选择到购物中心、百货 市场购物,20%的人选择网络购物。居民的消费行为有了 质的飞越。
3、引进新的消费行为
改革开放以来,在保持中国优秀传统消费观与消费行为的
同时,在一部分消费者中也开始引进西方盛行的信贷消 费行为。追求超前消费、享受消费的消费观念。这种消 费行为一方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超前需求,另一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改
加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追求食品的营养性、均衡性和
多样性,保健、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
2、住房消费

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面积在大幅度提高。据统计,住房制度
改革以来,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每年都在增长,居民住
房条件明显改善,从无房住、租房住向有房住、住好房转 变。统计调查显示,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978 年的 6.7 平方米逐步提高到1985年的10 平方米,1995 年提高 到16.3 平方米,2002 年为22.8 平方米,2007 年约为28
平方米,2008年提高到30.0平方米。
3、医疗消费

从1992年-2010年这 18 年时间序列变化来看,医疗保健 类消费支出比重虽然不大,但上升较快。人均医疗保健类 消费支出2010年 856.41 元,几乎是1992年 41.51元的 20.63倍,而同期人均消费支出仅增加了 9.59倍。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化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1、消费行为变化的特点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开始高速发展,居民的消 费行为在这段时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消费层次的攀升, 消费内容的细化,使得居出由实物型消费向服务型
家庭的第二大消费。
1、食品消费

在整个生活消费中,食品消费仍然占主导地位。从改革开
放至今,恩格尔系数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特别是1994年恩
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这说明中国从温饱社会向小康 社会转变。现在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高、大型超市的进驻以 及餐饮业的迅猛发展,为城市居民的消费提供了便利条件, 也促进了人们对食品消费质量的提升。人们的食品消费更
消费逐步转化、由“趋同式”消费向“个性化”消费、 “单一性”消费向“多元化”消费转变的特点。
2、由传统购物到网络购物

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生活中人们印象最深刻、最直观、 最生动的变化莫过于衣着服饰的变化。十几年前,人们 服装主要以“灰白”、“军绿”为格调,样式陈旧。而
且买衣服也要凭票供应。如今,居民穿着各式各样、五
排浪式消费方式普及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
费结构剧变期,以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为主 要代表的新四件成为集中的消费热点。
2、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
新四件基本普及后,电话、空调、家用电脑又逐渐 进入城镇居民家庭,2014年末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拥 有家用电脑89台,空调68台,移动电话99.1台,而且 部分城镇居民经过多年的资金积累期已具备了从万元 级向十万元或几十万元级以上消费过渡的能力,汽车、
住房等高档消费品进入城市家庭,居民消费需求有了
明显的提高。
老四件
新四件
一、居民的消费水平变化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三、居民的消费行为变化
二、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环境的改善,居民生 活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继续由吃、穿、用向住、 行、休闲娱乐、健康方向转化,消费精彩纷呈。住房 保持旺盛需求,私家车、手机带动交通通信支出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