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年级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
初中三年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三年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初二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
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
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
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
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
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
初三学生心理特点
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
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分析及学习指导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分析及学习指导初中生智力的发展最主要在于其新的思维特点的出现。
在生理上处于青春期的第二个发展飞跃期会出现自我意识的高涨,反抗心理,情绪表现的矛盾性(强烈狂暴性和温和细腻性的共存,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并存,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等比较极端的情绪类型)和人际交往的新特点初一:学生还保留小学生的特点,但在这一时期由于发育速度的突飞猛进,使其在智利能力上有了显著的提高.记忆力系统发展更加完善,记忆能力随着记忆方法与技巧的掌握明显增高.在这阶段学习强度与学习压力骤然增大,学习方法与小学时出现了明显的差别,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成绩也会有较大的变化.新的人际关系需要重新建立。
这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认可、信任的好机会。
初二:初二是一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关键阶段,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成为主导学习成绩的关键点,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成为学习成绩是否优良的主要因素。
初二年级没有刚入学时的天真,又没有初三年级的紧张,也是青春期特征表现明显的一段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
在此期间学生的成人感增强,想极力表现出成人的作风和气魄,摆脱家长\老师,甚至是社会的约束。
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自身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成人感的急速上升与个人独立能力的矛盾日益明显,情绪起伏较大。
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制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精力转化到别的方面,寓于解脱。
尤其是互诉衷肠。
如果班主任能够掌控好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 避免这类事件发生最好。
不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意识,知识价值观的形成。
初三:这个年级段的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已经接近于成人,尤其是心态也相对成熟,稳定.。
但中考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中,中考的压力甚至要大于高考。
在学习压力外, 中考也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许多现实问题第一次摆到了学生的面前, 加之许多社会现象的出现也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会焦躁、不安、失落和有挫败感。
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
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和新学科感到新鲜。
但不久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
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开展学法指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
还要注意不要放任不管不问,不要严管却不解决问题。
初中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此阶段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致使同学们产生青春期烦恼。
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独立性有较大的发展,自尊心增强。
初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独立性获得较大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喜欢同老师平等的讨论问题,喜欢自己自由独立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初三学生的“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
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分析
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分析一、引言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
随着身心的变化和社会的压力,他们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
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的原因和表现,并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对于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方面分析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二、初中生心理发展特点初中生处于12-15岁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处于高峰期。
他们的心理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认知能力发展:初中生的认知能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们开始具备更强的逻辑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对于自我和周围世界的认知也有所提高。
2.情感波动较大: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情绪容易波动,常常表现出喜怒无常、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他们对于自我认知和他人评价敏感,对于恋爱关系也开始产生兴趣。
3.社会性发展:初中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对于社会关系更加关注。
他们与同伴交往增多,对于父母和老师的依赖减弱。
4.自我意识增强: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性格和价值观,对于自我认知和自我概念开始形成。
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一定的想象和规划。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的原因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长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发育: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形态和性别特征发生明显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性激素的分泌增加,身体各部位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初中生对自己身体形态产生强烈关注,容易产生一系列身体形态问题,如担心自己是否足够高大、外表是否美丽、体重是否合适等。
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初中生的焦虑、自卑等情绪问题,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2.学习压力: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面临中考和升学的压力,以及学校和家庭的期望。
学习困难和挫折容易导致心理问题。
初中生面临着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加深、学习方式改变等多种挑战,学习压力逐渐增大。
同时,家长和学校往往对初中生寄予高期望,如要求取得好成绩、升入好学校等,这些都会给初中生带来巨大压力。
初中生各年级学生的特点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六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
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
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
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
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
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
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
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
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确立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时间,获取“一份辛勤一份收获”的愉悦感;形成正确的集体意识及友谊观,克服不良的小团体意识,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适当态度;进行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初一年级(一)一般心理特点1、对学习会产生畏惧的心理。
出入初中,学业相对于小学来说比较繁重,面临的压力也大,学习成绩可能没有小学时那么优秀。
会有一种挫败感。
2、优越感重,不善处理人际关系。
现在一般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的宠爱让孩子产生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自私,不谦让等让孩子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时产生问题。
3、叛逆心理,自我意识高涨,反抗情绪开始强烈。
初中学生不同年级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开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会因不同年级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从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依次介绍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初一是初中阶段的起点,学生通常会面临着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感到新奇和兴奋。
但同时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学科和学习方式。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好奇心强:初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新的学科和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
2.容易分心:初一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
3.厌学情绪:初一学生可能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加和新的学科的难度提高所带来的困惑。
4.关注外貌:初一学生开始比较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周围同学的外貌,有了对比的意识。
初一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表达:初一学生比较直接,容易直言直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善于隐藏情感。
2.依赖身体语言:初一学生倾向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3.留意非言语线索:初一学生对于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通常通过非言语线索来判断,比如声音的变化和眼神的流露。
4.墨守成规:初一学生对于校规和老师的要求较为遵从,往往表现出遵纪守法的一面。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初二学生在初一的基础上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成绩和自我认同开始有更高的要求。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学习压力增加:初二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增加,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复杂的学科和考试。
2.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初二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开始关注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对自己的价值有更高的要求。
3.追求独立:初二学生希望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独立空间,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
4.对未来的选择焦虑:初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学业选择开始产生焦虑和困惑。
初二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和理性:初二学生倾向于用实际的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他们更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持。
初中各年级心理特点
小学各年级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和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的话,尊重老师的行为和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的劳动习惯,对其父母的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和特别敏感;对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的愿望,只是不熟悉学校的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他们渴望参加光荣的少先队组织。
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二年级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他们知道学校的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的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他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和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的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的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的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的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是其共同的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和再现性向创造性的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和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的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的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初中各年级学生特点
初中各年级学生特点初一学生初一对于新生来说是一个适应期调整期,而初一比的主要是学习方法1、学生在校表现:(1)愿意听从老师指导(2)自制力较弱2、学生心理表现:(1)从小学升入初中,步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激动兴奋(新的希望,有“弃旧迎新”的想法)(2)担心(正因为有新的感觉,相对立的新的环境担心适应不了)(3)好奇。
他们的求知欲表现在好奇心上3、学生在家表现:(1)能听父母的话(2)被动式学习,学习由父母掌控4、学习特点:将以前零碎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突出能力的需求。
老师的职责:给些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求知欲和广泛的学习兴趣。
初二初二是关键期分化期,比的是学习能力既没有刚入初中时的天真,也没有初三时的紧张,是青春期特征表现十分明显的一段时期,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多发期”思维发展进入关键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初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记忆力、注意力均得到进一步发展。
1、学生特点:(1)对初一的神秘感和新鲜感消失(2)情绪偏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听家长话b反叛心理,和家长对着干(3)自尊心、自信心较强。
负面会造成心理脆弱,容易受挫(4)对异性产生爱慕,性别意识增强。
男女交往比较敏感开始普遍萌发早恋现象(5)注重同龄人伙伴的交往,成人感往往与现实世界发生矛盾,因此为了使自己得到内心的真正满足,他们往往采取两种方式a获取同龄同伴的认可b追求流行文化。
前者属于不太成熟的小团体,后者使他们的身心受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
于是简单追随、模仿、尝试,带来哥们义气、盲目强调个性等等不良习性。
与此相对的,作为主流文化代表的学校与家庭,与追求流行、崇尚绝对自由、要求独立的内心世界恰恰是相对抗的。
于是,反感、敌对、叛逆、孤独、焦虑、偏激等等敌对行为和心理状态就产生了,与上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也由此形成。
(6)自控能力不强a生活中独立意识的大大增强使,他们对外面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感,同时也开始尝试一些未知的领域加上目前流行文化的影响,容易出现感情困惑,个别学生出现早恋,他们往往是在类似这种尝试中获得一种肯定:我独立了。
一到九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的学生通常是刚刚进入学校环境的孩子,他们对学校和课堂可能会感到陌生和不安。
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够成熟,学习内容相对简单,但学习兴趣强烈,他们喜欢互动和参与,喜欢被鼓励和赞扬。
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老师的关心和帮助。
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二年级的学生通常对学校生活已经习以为常,对学校环境和教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
虽然学习的内容仍然较为简单,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逐渐增强,他们渴望取得好的成绩,并希望在班级中得到认可。
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学习的黄金期,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独立性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把握能力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也进一步增强。
此外,他们开始比较自己与他人的优势和不足,对自己的自尊心产生了更强的需求,喜欢参与竞争,并渴望获得外界的认可和赞扬。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四年级的学生通常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读写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他们开始接触更广泛的学科和知识领域。
他们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也逐渐增强。
在此阶段,学生渴望发掘自己的潜能和优点,开始培养一定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成绩和其他方面的突出表现来获得家长和老师的认可。
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成为学校中的大哥哥和大姐姐,他们对学校生活的规则和班级的秩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同。
学习的难度和内容也逐渐增加,他们需要形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开始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此外,他们对同伴关系和集体意识也有了更多的关注,开始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年,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渴望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同时,他们也开始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对个人价值和自我肯定有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转折点,这个时期的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挑战。
初高中学生心理分析
第二节初中一、初中一、二年级初中,是孩子人生的第二站,告别小学升入初中,孩子的人生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开始了学习的第二个历程,走进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面对一个新的变化。
孩子不但要会学习,还要会考试。
考前心理辅导和调适是我们能够帮上忙的地方,对于考试后孩子的总结提高也可以“助一臂之力”。
初中,尤其是初一、初二阶段,是孩子打基础,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把握好这一阶段,帮助孩子夯实基础,为即将到来的初三中考做好准备。
初中生的智力特点表现为:有益注意在学习中跃居主导地位,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能力的提高;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应的提高;抽象记忆占优势地位,并且对抽象材料的记忆不再依赖具体事物的支撑,学生不用通过实物的具体演示就完全可以记住了,能够理解和掌握一般的抽象概念(如定理,定义)并进行逻辑推导,对许多复杂的现象概括和抽象;初中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思维还具有了独创性和批判性。
1、初中生常见的学习方法七大问题:(1)听课和笔记抓不住要领,效率不高。
(2)死记硬背,不消化理解。
(3)不懂不爱问,有问题不及时请教老师、同学。
(4)不看课本,不复习酒做作业。
(5)忽视基础和基本训练,偏重钻难题。
(6)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7)自学方法差2、影响孩子学习方法不当的多种因素为什么有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呢?这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
现在的中小学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所以,其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力水平、意志状况等。
(1)对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会误了砍柴工,因而不原意或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
八九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一、初二学生现象学习抛弃型这种现象是“初二现象”的首要表现。
“学习抛弃型”学生,自称“天不怕地不怕,更无畏老师打电话”,自以“摸透”了老师脾气,好摆谱,搞恶作剧,玩手段,油嘴滑舌。
面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惯以无所谓自居,学习抛弃型是"初二现象"最棘手的表现之一。
学习沉默型沉默是“初二现象”又一重要特征。
一句话:学生变得不爱发言了。
课堂沉闷,学生不主动,少发言,内心深处缺乏与教师坦诚交流的愿望。
这时候,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的严重现象。
简单讲:有学生掉队了。
这类学生颇似“无人问津的小草”,他们会用破罐子破摔的举动来对待学习学习逃避型这是“初二现象”最为极致的表现。
学生不仅掉队了,而且想听都听不懂了。
他们逃避知识,由于听不懂;他们逃避教师,因为不愿听;他们逃避责任,源于无颜见父母;他们逃避自我,基于不愿剖析自己。
逃课虽少数,但后果严重。
心理特征表现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转折期,而初二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正值14——15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主要特征体现在想的多,坚持做的少、情绪不稳定、意志不坚强、没有正确的人生观;这个时期的学生大都具有过渡性、动荡性、社会性的特征,对异性关注、倾向独立,想脱离家长的管束。
二、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谐的家庭氛围能使孩子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争吵、抱怨、埋怨、冷战等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学习干扰很大。
一对父母争吵时孩子身处其中,然后对母亲说:“我长大后不结婚了,因为婚姻是如此可怕。
”大家看家庭环境多么重要。
此外我想说的是父母难免不吵架,但必须有一个原则:家庭矛盾尽量避开孩子,更不能把孩子拉入其中。
2、学校教育进入中学学习新鲜感的减退,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制约,学校惯以分数来衡量学生。
3、社会环境社会、学校的政治环境影响期,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
4、学生主体遗传基因;没有良好的习惯;学生自己的不够成熟;逆反心理;不合群;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冲突。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
初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措施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应对初三学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信心型(成绩好的)、迷茫型(一般,升学迷茫)和放弃型(基础差)。
在研究中,孩子是主角,而家长和老师则是配角。
一、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进入初三,中考升学压力增大,学生在身体、心理和价值观念上都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心理特点大致有如下几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经常提出各种问题,不轻易接受成人的观点,爱争论,特别希望独立地解决问题,但往往会以偏概全,比较偏激。
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想进重点的欲望陡然提升,其他同学能进重点我也想进重点。
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几次考试不理想就自暴自弃,一点点小小的打击就萎靡不振,丢掉早先的理想。
4.异性交往有所分化,无性别友谊更加牢固而且专一,但个别同学开始思慕起某个特定的异性,进入“早恋”状态。
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易怒、暴躁、不听话、和家长有对立情绪,甚至自残。
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这样的孩子研究成绩和研究心理都有问题,不听讲、不愿意写,只要不谈研究就是好孩子。
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有些孩子已能把握自己,有的孩子则完全不能自我管理。
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与本身实际的研究能力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距离。
二、初三学生的行为特点1.心理浮躁,这类学生研究成绩还不错,但对于研究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绪波动比较大,研究的态度随心情变动,常会显露出自以为是。
成绩掉下来后,就更会自暴自弃,最终一落千丈。
这类学生一定要跟踪的比较及时,适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多作对话工作,否则也是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痛的类型。
2.力不从心,这类学生对自己有要求,也有目标,研究勤奋刻苦,但成绩总不理想。
有的时候表现为忧郁、怯懦自卑、信心不足,又有时表现为烦躁不安、患得患失、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也有的甚至表现为偏激、嫉妒、神经质。
有时还出现了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失眠头晕等现象。
这类学生多集中于女生和性格内向的男生,他们常为自己的成绩不能提高而苦恼不已。
中小学生不同年级段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年级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
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是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
,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
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或受到过老师不当批评指责,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里特点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心里特点都有所不同。
以下是对初中各年级学生心里特点的详细描述。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学阶段适应:初中生是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阶段的过渡期,一年级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适应。
2.好奇心强:一年级学生对新环境和新知识充满好奇,他们渴望探索和学习新的事物。
3.依赖性强: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初中学习环境的不熟悉,他们更加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4.竞争意识: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到各种考试和测评,他们开始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意识,在学习上努力争取好成绩和名次。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发展自信心:经过一年的适应和学习,二年级学生对初中的学习环境更加熟悉,开始逐渐建立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学业。
2.社交意识:二年级学生开始更多地参与班级和校园的各种活动,他们渴望得到同伴的认可和接纳,开始形成自己的社交圈子。
3.学业压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二年级学生开始面临更多的学业压力,他们需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4.兴趣培养:二年级学生开始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更清晰的认识,他们开始尝试和参与各种特长班和俱乐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自我认知深入: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三年级学生对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更深入的认识,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2.进一步独立:三年级学生开始具备更多的独立性,他们可以自主决策和解决问题,减少对老师和家长的依赖。
3.友情重要性:三年级学生对友情的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会主动与朋友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困难,建立更为深厚的友谊。
4.学业选择压力:三年级学生将面临初中毕业和高中升学的选择,他们在学业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规划。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1.高中备战:四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高中升学的备战阶段,他们会更加注重学习,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
了解初中三个年段孩子的心理变化
了解初中三个年段孩子的心理变化,建立具有特点的家教艺术当孩子从小学毕业,考取初中而即将成为一个中学生的时候,做家长的心中总是充满着喜悦和希望。
那么怎样做好进入初中后孩子的教育呢?根据初中生三个教学年级段,我们介绍一些家庭教育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初一阶段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过渡1、适应变化了的学习环境。
初中不同于小学,突出表现为"三多":课多、书多、老师多。
不少孩子感到不习惯,对功课应接不暇。
家长要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不要只重视班主任的课而忽视科任教师的课。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养成科学的作息守时、专注的读书听课、积极的勤学好问、独立钻研问题、自我验收的习惯等。
3、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
中学的学习任务很重,学校把学习方法指导已列入教学内容,家长要积极配合。
一般强调五个环节:①预习②听课③笔记④复习⑤作业。
4、明确智力上要"三过渡",初中一年级与小学高年级在智力培养上既有衔接又有发展,要完成三个过渡:一、在感知方式上,由以听觉型为主转变为以视觉型为主,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在记忆方式上,由以机械记忆为主转向以意义记忆为主。
三、在思维方式上,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要鼓励孩子学会独立地对学习材料进行综合、判断、推理,发展思维能力。
5、加强意志锻炼。
家长要使孩子在不断进步、不断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信心。
初一,学生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新”字:向往新的生活,充满新的希望,面临新的困难。
孩子们在进入中学以后,自己感到长大了,已经是个“大人”了,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在父母、亲戚的心目中,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们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孩子的这些变化,家庭教育也要相应地跟上这一变化。
家长应该把孩子当一个中学生来对待,在教育时,要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愿望,逐步扩大他们在家庭中的发言权,帮助孩子开始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思想。
要与学校配合,珍惜和爱护孩子进入初中时的一些良好特点,并使之充分发扬,为孩子创造一点适应中学学习的条件、帮助孩子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学习方法。
七、八 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分析及对策
8、成长目标和理想不明确。
我校学生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生活环境也相对单纯,没有明显的生存压力,所以他们是“无忧无虑”,对今后的升学和择业目标不明确(有些是不切实际),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热情也是时紧时松。
1、老师应尊重孩子“长大”的心理,同时也要关注存在学生中的“小矛盾”和“小摩擦”,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处理避免扩大化。
2、应进行适当的人际交往关系教育。
6、不能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与学习的关系。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强烈,渴望独立,渴望被认可,但他们缺乏稳定性,情绪易波动,事情达不到理想结果又很容易受挫。渴望朋友,所以更愿意亲近同学,心里话不愿意同大人讲。再加上现代独生子女家庭的特性,所以离开校园他们会借助网络宣泄自己的情绪或者找同学、朋友聊天,甚至慢慢沉迷网络游戏之中。
1、进行青春期知识、自制能力和社会道德意识
教育,通过讲座、团队训练等形式消除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平等正常交往。
2、老师要教会学生分析情绪情感的特点,帮助学生找出情绪波动的原因,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情绪。例如:注意转移,内心渲泄、呼吸调整法等。
班主任要及时谈心、教育并与家长多沟通,“疏”比“堵”更重要。
在自主模式教学中,学科老师既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思维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要实时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给予学生正确方法。
4、自尊心增强,表现意识增强。
知识面和社会接触面的扩大,以及需要的不断丰富,使初中学生的兴趣广度大为增加。现代传媒的发达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从中获取的社会知识和经验希望在老师和同学中得到认可,也渴望有一个展示自我、实现自我的舞台。他们的参与感和表现欲的产生,致使兴趣明显出现了“赶时髦”的特点
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时期是孩子们成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会受到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概述。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适应新环境和适应新生活的过程。
他们刚从初中的小学阶段进入初中,学校和课程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初一学生通常会感到紧张、焦虑和不适应。
他们可能对课程和老师的要求感到困惑,并且容易迷失方向。
此外,初一学生也面临着与新同学的相处问题,他们需要重新建立友谊并融入新的社交圈子。
初一学生还可能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如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使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形象。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自我认知和自我形象的探索。
初二学生开始逐渐对自己的个人特质和兴趣产生兴趣,并致力于寻找自我身份。
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通常更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形象的塑造。
初二学生的朋友圈也扩大了,他们希望通过社交活动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初二学生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求知欲望,但也可能因学业压力增加而感到焦虑和紧张。
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初三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选择职业的压力。
他们通常会感到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初三学生需要在学业和兴趣之间找到平衡,并制定未来发展的计划。
他们还可能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如青春期的发展和性别意识的增强。
初三学生在学习上通常表现出更加自律和专注的特点,但也可能因为学业压力过大而感到沮丧和压力。
总的来说,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受到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影响。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们的心理发展也在逐渐成熟。
初一学生主要面临着适应新环境的挑战,初二学生主要探索和塑造自我形象,初三学生主要面临未来的担忧和选择。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学生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与指导。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应对及中考各科考试重难点分析总结
科学
科学的中考考试内容为: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 力),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科学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五个模块。 学好初中科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细读书,多设问,培养自学能力。主要包括课前阅读, 课堂阅读和课后阅读. 2、细观察,会观察,培养观察的能力 (1)观察要有主次 (2)观察要有步骤 (3)观察时要思考 3、勤实验,会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初中各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中考 各科重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应对
初一的学生年龄是一个躁动不安且多事的年龄。学生的 生长发育加快,性别特征更加明显,成人意识更加觉醒。他 们希望更加独立,不喜欢别人支配自己,管理自己。 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在于学习自信心、交往 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 作为一名学习管理师,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要告诉学 生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 预习、及时复习。与任课老师一起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方法 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阅读和练笔、 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等。另外,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偶 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要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
二、初三学生的行为特点 1.心理浮躁 2.力不从心 3.欲速则不达信心屡遭挫败 4.作息时间不当学习效率不高 5.攻关不下情绪焦虑 6.不知如何应对家长的压力 三、如何应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 1.仔细观察 要细心观察学生,学会与学生对话。学生的内心隐秘 总会通过种种迹象显示出来。
作为学习管理师,要多了解学生,随时把握学生的思 想动机,才能与学生一起克服生理、心理上种种矛盾,顺利 地走过第二次断乳期,顺利地走过初三,做到防患于未然。 2.平等尊重加强交流 在沟通交流时,不能单方面说教,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并且有耐心的倾听。 3.不断鼓励 我们应当采用点头、微笑、倾听,与学生心理沟通,给 学生以积极的评价,适时点拨、鼓励和引导。尤其对于学习 效果不太理想的学生,要经常不断地积极评价,以唤起他们 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都不要 忘记给一点鼓掌、给一点喝彩(但应适度)。 4.适度压力适度焦虑
初三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
初三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
随着中考的一天天临近,初三学生的心理的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发生变化,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调整。
这里一对一辅导机构学思堂教育就简单的整理了初三学生常见心理特点,以及给出了一些应对的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初三学生心理状态
1、压力巨大
人人都想上好一点的高中,尤其是在苏州这样中考录取率只有50%左右的城市,竞争更为激烈。
竞争就会产生压力,只不过不同成绩、不同性格面对压力的状态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2、理想热情打折
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会自暴自弃甚至挫败感增强。
3、异性交往分化
初三同学之间的友谊会一步步加强,但异性吸引同时也在增强,暗恋状态、早恋状态都是较为常见的。
4、厌学情绪加强
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成绩好的学生非常努力,而成绩差一些的反而自由自在,不当回事,这就是厌学情绪在作怪,不愿意学了,说白了基本就是自己放弃自己了,这样的学生应对起来非常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下面会有应对策略。
5、自我管理分化
一部分学生能非常好的进行自我管理,而另一部分则完全管不住自己。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个人对升学的期望值和学习能力之间的不同距离。
文章来源:/study.asp?id=693。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初中三个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
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少年期是性觉醒的开始,对异性产生特殊感情,对性知识的神秘和好奇,这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是少年期重要的生理特点。
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
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
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
小学阶段,教师和家长都保持着相当的权威,而进入中学,由于学生的独立性增强,都会有较多的民主。
比如自己支配更多的钱和时间,能部分参与大人的而有些学生有时会错误地理解这种民主,会渐渐滋生叛逆心理。
从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出勤、清洁、课堂纪律、作业、预习、复习等环节出现漏洞。
教师同样的要求,可在不同学生身上的效果往往大相径庭,如同样要求诚信考试,但有人考场作弊、同样布置卫生扫除,有人中途溜掉、同样要求完成作业,有人抄袭、有人拖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各年级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初一心理一、初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1、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
这是因为刚进初中,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班上同学的学习层次也良莠不齐,尖子生与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差距较为悬殊。
尖子生一入中学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尤其是当今许多学校按孩子的学习基础,分层次编班,层次好的班级的孩子,个个感觉良好,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测验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或者埋怨老师。
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
但不管自信或自卑都对新的学习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展现自我的欲望。
这也是我们家长要把握的教育契机。
2、矛盾的思维方式初一阶段的孩子在小学养成的认知习惯仍然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老师,或者勇敢的对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在这一思想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老师和家长。
他们有了心理话更愿意对同伴讲。
对家长和小学老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上的主要矛盾。
3、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初一阶段的孩子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下课了,他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在一起玩,从而形成了自发的小团体。
星期天,他还常常约小学的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小学,老师少,但总跟班,且管得细,孩子对老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老师增多,但班主任也不是总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
其次,小学时间很长,在此之前,孩子少有改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
新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会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长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
4、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孩子由小学的两门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科;孩子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有的孩子说,初一的学习最紧张,就是指由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
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要顺利渡过这个时期,缩短这个过程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心理和学法上给予及时的指导。
二、初一孩子的心理过渡期的引导1、对孩子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首先,这阶段的孩子正逐步走向独立,希望个体的行为和努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同,这一时期也是孩子责任心培养的重要时期。
要加深孩子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理解,让孩子明确自己与集体的利害关系,自己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己的行为直接关系的班级的荣誉,应该以大集体的利益为重;反过来孩子所在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具备战斗力的话又会使每个孩子受益,从而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增强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意识。
其次,要培养孩子团结友爱的精神,孩子将要在一个大集体中与同学一起生活三年,同时同学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进步。
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同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同时告诉孩子,新的学习生活,新的起点,你与所有同学一样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让孩子放下过去的包袱,也放下过去的殊荣,开始另一段精彩的人生。
家长这样做的目的是:(l)新的集体生活开始了,孩子感觉具体、形象、具有十心灵的震动作用。
(2)使自卑的孩子放下包袱,使自信的孩子做好心理准备,都暗自下决心,要努力!最后,还要鼓励孩子参加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集体意识和归宿感。
比如,让孩子参加本班组织的羽毛球比赛或其它球类活动,跟同学老师一起做集体游戏,如果孩子所在的班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孩子也会觉得特别得意,觉得在这样的班真幸运。
这样,孩子就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大集体的温暖和团结,容易形成团体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反之,那种以为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就会耽误影响学习,从而拒绝孩子参加集体活动的做法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协调人际关系这阶段的孩子所面临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中的人际关系,也即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
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并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这些原则和技巧包括冲突解决、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与支持等。
初一阶段的孩子对老师的情感依赖依然是非常强的,他们特别需要老师的情感抚慰,最怕老师置之不理。
有一位孩子曾对自己的母亲说:“老师很久没摸我的头了”。
他感觉有些失落。
但老师面对的是一个群体,不可能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这时候应该教会孩子善于体谅老师的难处,同时从细微处去发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
比如老师尽管很忙,但依然尽力抽出时间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挤时间创造与孩子接触的条件,尽可能地让孩子完成新旧环境的转换。
甚至老师的批评也是对自己关注和关心的表现;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笑容、一个手势都在传达着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等等。
这样,孩子慢慢就会从小时候老师高密度的关注视野下走出来,慢慢走向独立、宽容和开朗。
同时,让孩子学会处理同学之间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之间的关系,要从两方面进行指导:一方面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使集体责任感成为孩子的准则。
有时解决孩子之间的冲突,用集体责任感来约束,教育效果会更好。
个体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难点。
如果是女孩子,就要让其在于女同学的交往中克服小心眼儿,好猜疑、忌妒心强等性格缺陷,否则会严重影响孩子学习状态。
3、实施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
家长善于表扬,就意味着赢得了教育上的主动权。
初一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肯定,这种愿望比任何时候都强烈。
每次表扬不但鼓舞了孩子,也巩固了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如果家长总是毫无顾忌的批评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反正我是父母眼里的坏孩子了,我还好得了吗?孩子的感情是非常脆弱的。
因此,应以正向激励为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表扬典型的人和事,可以帮助家长实现教育目的。
初一孩子的思维形象性、模仿性更强一些,把教育目标具体化,更切合孩子实际。
它使自卑的孩子鼓起勇气,盲目的孩子找到目标。
心理暗示法也是表扬的一种形式。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可以这样批评他:“这种行为是好孩子该有的吗?”家长对孩子的口头语应是:“这才像乖孩子。
”当孩子预知自己的行动将会达到某个预期的目标时,就会被激励起来。
总之,注意对初一孩子心理过渡期的引导,抓住孩子的心理,有节奏的进行辅导,就能让孩子顺利实现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积极乐观的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初二心理特征很多人认为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的巨大压力,看起来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
其实初二阶段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危险时期,也是一个心理爬坡的时期,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分水岭。
那么初二学生有哪些心理变化呢?在教育实践中,我觉得下面三点家长应该重点关注:一、对异性的关注初二学生心理上的普遍表现是容易兴奋和冲动,神经敏感,产生了爱情的萌芽,大多数早恋的孩子是发生在这一时期,因为现实看到的,还有电影、电视、网络对学生也有很大的影响。
冲动是他们这个时期的最大特征,好奇是他们这时候的心理必然反应,自我抑制能力在这段时间也最低,有时希望尝试的念头还比较强烈。
在本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成绩公布后,我突然收到一个短信:“陈老师,我写的作文是关于早恋题材的,,为什么得分不高,难道十七八岁的我们就不能有情感的萌发吗?难道老师平时要求的写真实的情感是错误的吗?请陈老师给我一个答复好吗?”(注:二(4)班费凡)我后来找这位学生分析了作文写作技法的不成熟,选择材料的不典型,不是这类题材不允许写,而是如何写好的问题。
这里就非常现实的提醒我们家长:早恋现象是现实存在的,并且孩子已经有自己独立的认识,引导问题迫在眉睫。
此外,这次的期中考试,还有一位学生以“早恋不简单”为题目进行作文(注:二(4)班万仪)。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学生平时都是成绩良好,表现优异的很“乖”的学生。
反问一个问题:我们家长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那么对待孩子的早恋问题,家长如何做?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我觉得做好以下两点:1、在家庭中和孩子认真就“早恋”的话题进行一次深入讨论。
家长把握一个原则:不是不准恋爱,而是不到时候;不是不可以恋爱,而是对学习身心有害。
公开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做坦诚的交流,不先下结论,倾听孩子的看法,然后因势利导。
不盲目恐吓,不盲目杜绝,而是疏导为先,说理为本。
2、让孩子有一个家庭的感情寄托。
一些家长平时忽视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忙自己的工作,忙自己的生意,忙自己的休闲娱乐。
几乎不主动很孩子交流,如果谈得上交流的话,就是考试后要分数。
这直接导致孩子和家长心理距离的疏远,在家庭中寻求不到感情寄托的孩子,于是把目光投向异性学生,早恋现象也就发生了。
二、独立倾向明显12-16岁年龄段上,教育学和心理学把这一阶段称为“少年期”这段时间上,心理和生理变化比较迅速, 这一时期他们精力充沛,好奇心强,任何事总想试一试,但他们的愿望与自己的实际能力是有很大的矛盾的,他们的独立性增强了,总想摆脱对教师和家长的信赖,总认为自己不是孩子了。
有事不愿和父母及师长交流,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
当家长老师的总是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不如小学时期听话,很喜欢顶嘴,听不得大人的说教,知心话也不愿和父母说了,不愿让父母进自己的房间了,有自己的秘密了,逆反心理比较重。
所以父母常骂他们“越长越调皮了”。
父母要高度重视对这一关键期和危险期的监护和把关。
实际上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这是少年时期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的反映,所以我们做父母、老师的要明白孩子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是正常的,一方面对不违反原则的行为给予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另一方面我们对这一时期的孩子在教育方法上更应该讲道理,态度不要粗暴,语言不要挖苦,要讲究分寸。
如果还用小学时期的简单说教是不行的,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水平,使他们提高了认识又明白了道理,和家长统一认识,只要从内心服了,教育效果就是良好的。
在初二阶段,最明显的表现是一些容易走极端的学生离家出走,“家”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是一个符号而已,再也没有了温暖的感觉和依恋的理由,与亲人的距离越来越大。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教育?我觉得把握如下几点:1、允许孩子有独立的私人秘密。
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不要乱翻孩子的书包等。
这些行为都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从而拉大与家长的距离。
2、不苛求孩子像童年一样和自己说知心话。
只要孩子能在家长面前从容表达自己真实的对问题的看法,就是家庭氛围和谐融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