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
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常用穴位艾灸的穴位很多但是最常用的穴位就是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
肾运化的作用。
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
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是: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膏肓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
此穴对于网状内皮系统、呼吸及心血管系统有重要作用,具有益阴扶阳之功。
《千金方》说:"膏肓俞无不治,主羸瘦虚损。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
人体最重要的30个艾灸穴位(附穴位图)有养生有态度有生活有定制一次体验的关注中医艾灸之所以走人寻常百姓家中,与简便的操作、显著的治疗功效、经济实惠和就地取材是分不开的。
艾灸除了治病的同时,还能够起到养生保健作用,这是其它治病方式所不具备的功效,并且无副作用,正因为如此,成为广大患者选择,深受百姓喜爱,千年流传至今。
文末上周养生粥福利公布了,耐心看完人们对于身体上的十二条经脉众多穴位很是头疼,让了解这么多穴位也是很困难的,为了更好的掌握穴位,本编结合穴位、取穴方法和主治病症等方面相互结合,取身上的重要的30个重要穴位,供各位艾灸朋友了解。
了解好这30个重要的穴位,便能够掌握解决身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病症。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背部,后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的姿势,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当前发际上五寸,后发际上七寸,前后发际之间的直线距离相当于12寸(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脱肛、久泻久痢等。
【肩井穴】:位于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肩井穴位于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即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主治疾病:肩背痹痛、上肢不遂、颈项强痛等肩颈上肢部病症。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取穴时正低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主治疾病:热病、痢疾、咳嗽、肩背痛、腰脊强、小儿惊风、中暑、呕吐、风疹等。
【风门穴】:位于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取穴方法:取穴时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或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医推荐艾灸疗法缓解消化不良
中医推荐艾灸疗法缓解消化不良艾灸疗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燃烧艾条艾叶的热量和特殊的药性作用于人体经络,在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的同时,调理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消化系统,特别是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中医推荐艾灸疗法缓解消化不良。
一、胃经和脾经根据中医理论,消化不良主要与理气和补脾胃有关。
在经络中,胃经和脾经与消化相关的脏腑交通。
艾灸可以刺激和调理这两条经络,从而帮助消化系统恢复平衡。
二、艾灸脐部中医推荐艾灸疗法缓解消化不良时,脐部是重要的灸穴。
脐部与人体各个器官、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
艾灸脐部可以通过热力传导作用刺激内脏器官的蠕动和排泄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蠕动,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三、艾灸胃脉胃脉是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胃部两侧。
通过艾灸胃脉,可以刺激胃部经络的气血运行,增强胃脉的养护功能和能量。
艾灸胃脉还可以减轻胃气上逆的症状,如胃胀、嗳气等,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四、艾灸足三里足三里是中医中常用的一个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突骨下方三寸处。
艾灸足三里可以调和脾胃功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效率,从而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五、艾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中,是补充人体能量的重要穴位之一。
艾灸关元穴可以增加身体的阳气,提高消化功能,增加食欲,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问题。
六、艾灸期间的注意事项在接受艾灸疗法缓解消化不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艾灸过程的卫生和安全,避免灼伤和感染。
2.选择艾条艾叶时,应确保新鲜且质量可靠。
3.艾灸过程中要控制好火候和时间,以免过火或过久造成不适。
4.在艾灸过程中尽量保持安静,让身体放松。
5.艾灸后要注意保暖和休息,以便身体适应艾灸后的反应。
总结:中医推荐艾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缓解消化不良的方法。
通过刺激和调理胃经和脾经、艾灸脐部、胃脉、足三里、关元穴等穴位,艾灸疗法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肠道蠕动、提高消化吸收效率,缓解胃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
足三里、身柱、关元、气海、内关、大椎等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穴位位置及作用中医学里艾灸治病、防病的历史悠久,尤其对于阳气不足、身体偏弱、怕冷、手脚发凉、免疫力差、容易感冒、精神萎靡、面色晦暗的人,通过艾灸能达到补益气血、条畅经络、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作用。
艾灸能从整体上改善人体功能,不仅能防治邪毒侵袭,还能抢救危重症患者。
下面介绍中医艾灸改善免疫力的八大要穴。
第一要穴:足三里足三里可以健脾胃,不仅能让人强壮,还能延年益寿、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穴位主要管辖消化系统,同时对循环系统、泌尿生殖系统也有诸多益处。
温灸足三里,能强健脾胃,激活免疫力,加强新陈代谢,排除人体内浊气。
用艾条温灸双侧足三里30分钟,使局部皮肤第二要穴:身柱身柱归属督脉,位于后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中间,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其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
督脉为“阳脉之海”,刺激该穴可宣肺清热、宁神镇咳、补气壮阳、益智健脑。
艾灸时,自然正坐,略向前低头,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身柱,在距离皮肤3-4厘米处进行艾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灸10-15分钟为宜,至皮肤红晕为度。
频率为隔日一灸,1周后可改为每周灸1—2次。
第三要穴:关元关元能让人体元气快速恢复,从而更好地抵御外邪。
关元治疗的疾病非常广泛,它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任脉之会,又是小肠募穴。
它既能补肾,又能健脾,还可调肝,且对小肠的活动有益。
关元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地,是人生之要关,真气之所存,元阴元阳交关之所。
具体位置:在脐下3寸、腹部正中线上。
气海和关元在位置和功能上有相似之处,该穴主治各种气病,如气喘、脐下冷气上冲等,它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略胜于其他穴位。
灸气海时需要注意一点,阳盛体质者必须配合灸足三里以泻火,常须调护脾胃;如果没有发泡,不宜服用热药,发泡则不宜服用凉药。
孕妇禁灸。
气海与关元,两者皆为任脉腕穴,均具有益气作用,可作为日常保健穴。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
艾灸治病配穴一览表(附全身穴位图),终于找到了!一定要收藏!科名病症常见艾灸穴位呼吸系统感冒风门、大椎、太阳、尺泽、合谷、外关、足三里专灸风门、足三里可预防流感哮喘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77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足三里、大椎、定喘、天突、肾俞、风门、丰隆、膏肓俞、太渊、合谷、尺泽。
(支)气管炎、咳嗽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87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肺俞、膻中、肾俞、定喘、天突、足三里、大椎、风门、心俞、丰隆、膏肓俞、脾俞、鱼际。
气管炎风门、大杼、身柱、隔俞、肾俞、肺俞、中府、膻中、中脘、尺泽、丰隆(化脓灸)肺结核体温正常者:肺俞、膏盲、胃俞、中脘、列缺、足三里体温略高者:大杼、身柱、曲池、尺泽,此病亦早灸长灸循环系统高血压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80多个,计26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曲池、百会、风池、合谷、太阳、太冲、三阴交、行间、内关。
动脉硬化大杼、大椎、肾俞、阳陵泉、足三里冠心病厥阴俞、神道、心俞、天宗、膻中、巨阙、曲池、郄门、大陵、太渊、三阴交、太溪心绞痛发作时,灸郄门、内关、膻中减肥、高血脂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1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内关、阴陵泉、内庭、天枢。
心律失常涉及该病症的处方用穴共60多个,计203穴次,其中最髙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内关、心俞、神门、足三里、膻中、三阴交、厥阴俞、太溪。
风湿性心脏病心俞、灵台、肝俞、巨阙、郄门、小海、神门、足三里血液系统贫血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白细胞减少症大椎、隔俞、脾俞、足三里、关元白血病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消化系统胃溃疡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急性胃肠炎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慢性胃肠炎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胃酸过多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胃痉挛中脘、梁门、章门、巨阙、肝俞、胃俞、梁丘、足三里、内廷胃扩张上脘、中脘、气海、至阳、隔俞、脾俞、胃俞、足三里胃下垂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3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胃俞、中脘、脾俞、气海、内关、梁门、中枢。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
艾灸10大穴位,灸通了想病都难!1、足三里功能: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展开剩余95%功能: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
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
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功能:一是能调脾胃;二是能降逆化滞。
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黄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功能:一是能理气活血;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
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功能:一是能清热解表;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最好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1、中脘穴中脘穴位于剑突和肚脐连线的中点,艾灸中脘穴具有良好的温中散寒、止痛的效果。
三伏天气温较高,患者可能会因过食寒凉的食物而引起胃痛、恶寒、食欲减退等症状,此时艾灸中脘穴,可以有效缓解上述不适症状。
2、关元穴关元穴是任脉经上比较重要的腧穴,在脐下三寸,正中线上,艾灸关元穴具有补肾、壮阳固元、温中散寒、健脾胃、滋阴养血等作用,在三伏天进行此穴位的艾灸,对阳气虚、体质虚弱、畏冷困乏、腹泻、早泄等症状均有预防和改善功效。
3、神阙穴三伏天比较炎热,人体消化系统作用会受到一定限制,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通过艾灸神阙穴可以刺激消化系统的功能,增强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另外,人体内的阳气在三伏天内是比较旺盛的,在此时进行艾灸神阙穴可以较好地增强体质,尤其体质虚弱或者肾气不足、阳气不足的患者适当进行艾灸能显著改善不适症状,明显提高身体素质。
三伏天吃什么最健康速看一般来说,三伏可以吃清热解暑、祛湿的食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还可以吃高蛋白的食物,具体如下:1、清热解暑、祛湿的食物:如黄瓜、苦瓜、丝瓜、冬瓜和薏米等,吃这些食物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湿气,还有利于清热解暑和祛火。
2、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胡萝卜、西红柿、黄瓜、油麦菜等,这些食物具有健脾养胃的益处。
3、高蛋白食物:如鸡肉、鱼肉、瘦肉、牛肉、鸡蛋、牛奶等,吃这些高蛋白的食物,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如伤口愈合、蚊虫叮咬消肿等。
三伏可以吃的食物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炎热且易出汗,建议尽量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尽量避免油炸食物、烧烤、啤酒、饮料和其他高糖的食物。
三伏天用什么泡脚去湿气关爱老年人三伏天可以用生姜、花椒、艾叶泡脚去湿气。
1、生姜:三伏天可以在泡脚水里放入生姜,从中医的角度,生姜性温,归脾、肺、胃经,生姜还具有温中止呕、解表散寒、化咳止痰的功效,生姜放入热水中泡脚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能去除体内的寒气和湿气。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
艾灸十大养生穴详细介绍艾灸安全可靠,是养生保健比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适用于艾灸养生呢?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10大保健养生必知穴位:艾灸养生穴:1.足三里-延年益寿穴【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外缘一横指。
【功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衰老、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肝炎、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膀胱炎、遗尿、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眼疾、口腔疾病、耳鸣、耳聋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每次10到15分钟,以局部温热红晕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滚落,艾炷燃近皮肤或有灼痛感时移去,继续试第二壮,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2.神阙-补中益气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腹痛、泄泻、脱肛、水肿、虚脱、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证、不孕、身体虚弱等。
【艾灸疗法】温和灸:艾条点燃后对准神阙,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为度,灸10到15分钟。
隔盐灸:将食盐放入脐中,填平脐孔,把艾柱放置在盐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尽时立即更换艾炷,避免烫伤。
每次灸5-7壮,每日1-2次。
艾灸养生穴:3.关元-培肾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处。
【功能】: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功效。
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能壮一身之气。
【主治】: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外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艾灸疗法】温和灸:距皮肤3-5cm处施灸,感到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宜。
(整理)艾灸穴位图
艾灸穴位图-腿脚部艾灸穴位图:中脘穴脘穴在脐上4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中脘穴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穴位名称:水沟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面部,当人中沟上1/3与中1/3交点处。
主治功效:虚脱,休克,低血压,中暑,昏迷,腰扭伤,口肌痉挛。
其他功效:说明: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与督脉的会穴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图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穴位名称:神庭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功效: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角膜炎,鼻出血。
其他功效:《针灸甲乙经·卷七·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头脑中寒,鼻衄,目泣出,神庭主之。
说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的会穴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名称:曲泉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穴位位置:膝内侧屈膝在腘横纹内侧端上方凹陷处主治功效:癔症、精神病、月经病、阴痒、遗精、阳痿、疝气、膀胱炎、膝关节痛。
其他功效:滋阴、祛湿、肝肾阴虚、沟通肝肾要穴、堪比杞菊地黄丸和二妙丸。
膝盖疾病要穴,降血压要穴。
说明:本经郗穴按摩手法:点按揉稍用力穴位名称:至阳所属经络:督脉穴位位置:在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主治功效:咳喘,胸胁胀闷,胃脘痛,黄疸,四肢肿痛,肝炎,胆道感染,胆结石,十二指肠溃疡。
其他功效:说明:按摩手法:点按揉掌跟按揉稍用力穴位图相对位置请参照蓝色标记穴位名称:鱼际足三里合谷穴位位置:这是一个组合穴位,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和高清图,请按照穴位名称查询获得。
主治功效:畏寒怕冷常感冒关节痛易口腔溃疡爱喝水又口干舌燥夜尿多腰疼腰酸小便赤黄其他功效:以上病症多为肾阳虚,任其发展将引起高血压肾炎膀胱炎糖尿病阳痿妇科病等。
中医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10、长强穴11、足三里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2、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3、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4、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
艾灸治疗大全(超全)家庭常见病艾灸穴位对照表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对于家庭常见病有一定的疗效。
下面是一份艾灸穴位对照表,供大家参考。
艾灸说明艾灸的原则是哪里不舒服就灸哪里,再配合灸一些常用的穴位。
艾灸无需精准的穴位定位,只要知道大概的位置即可。
艾灸方法推荐使用艾灸器具配合艾条、艾绒、艾粒艾灸,方便、安全。
不推荐使用艾条直接灸,因为艾条燃烧的灰烬容易掉在身上烫伤皮肤,而且长时间拿着艾条手臂易抖动也容易烫伤皮肤。
艾灸时间每个穴位20-30分钟。
内科艾灸篇感冒:凤池、大椎、风府、合谷。
急性支气管炎:肺腧、定喘、合谷。
慢性支气管炎:肺腧、膻中、脾腧、膏肓腧、太渊。
咳嗽:膻中、肺腧、膏肓、天突、风门、列缺。
支气管哮喘:定喘、肺腧、膻中。
支气管扩张:孔最、尺泽、膻中。
肺结核:肺腧、太渊、三阴交、膏肓腧、足三里、太溪。
胸膜炎:肺腧、内关、期门、阴陵泉、侠溪、膻中。
膈肌痉挛:中脘、足三里、内关、巨阙。
急性胃肠炎:天枢、中脘、气海、上巨虚。
腹痛:气海、中脘、内庭、脾腧。
胃下垂:XXX、足三里、中脘、梁门、XXX。
胃痉挛:天枢、中脘、梁丘、幽门。
消化性溃疡:中脘、梁门、足三里、胃枢。
肠梗阻:足三里、天枢、支沟、下巨虚。
便秘:足三里、天枢、大横、大肠腧、支沟。
失眠:三阴交、内关、足三里、XXX。
贫血:足三里、XXX。
高血压:足三里、绝谷、曲池、血海。
心绞痛:心腧、至阳、厥阴腧、膻中、少海、内关。
无脉症:心腧、内关、太渊、厥阴腧。
糖尿病:关元、太溪。
脱肛:长强、XXX、足三里。
胆囊炎:阳陵泉、期门、日月、胆腧、太冲、足临泣。
肝硬化:期门、中脘、足三里、水分、三阴交。
遗尿:关元、足三里。
尿潴留:三阴交、中极、膀胱腧。
前列腺炎:阴陵泉、三阴交、气海、中极、会阴、腰阳关。
前列腺增生(肥大):关元、曲谷、肾腧、命门。
阳痿:中极、XXX、肾腧、命门。
男性不育:气海、XXX、三阴交、命门、足三里。
遗精:中极、肾腧、三阴交、XXX、志室。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
中医艾灸穴位疗法下面就详细介绍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足三里、神阙、中脘。
关元穴: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
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神阙:位于腹部脐中,有调理脾胃、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说:“若灸至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说:“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元气坚固,百病不生。
”具体方法:以药末填脐,上放艾炷施灸。
艾炷每次3-5壮,药末可选用肉桂粉、附子泥、蒜泥等。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艾条灸:是以艾绒制成艾条叫做清艾条,市面上一般中药店就有售,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后,在选取好的的位上熏灸的方法。
如果使用的是在艾绒中加入了性温芳香等药物制成艾条药艾条,再进行熏灸,这样的方法则叫做“药条灸”。
艾条灸的方法又分为悬起灸和实按灸等。
这里主要介绍悬起灸。
悬起灸:是将点燃的艾条悬于所需施灸的穴位上熏灸的方法。
艾灸时,点燃的艾条一端距离皮肤约3cm,一般每穴灸5-10分钟,灸至皮肤有温热感、温热发红,而又不致产生灼痛和烧伤皮肤为宜。
艾灸与美容 +15个超级有效穴位 +史上最全的艾灸治病取穴方法艾灸 温灸 疗法 的 作用 功效
一、单纯性肥胖减肥取穴:
1、 大椎。定位: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清热凉血,消炎解毒,对血燥瘀络不通或血液过于粘稠,而造成面部疾患有卓效。
2、 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妇科月经失调,内分泌不平衡,臂部过于肥大及男阳痿、遗精等。
二、实胖型减肥取穴:
1、 关元。定位:脐下三寸。具有强壮和保健身体作用,可增强腹部肌纤维的弹性,可调节女性内分泌平衡,治疗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
2、 大横。定位:肚脐各旁开四寸。主治:便泌、泄泻、腹痛
3、
脾俞。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各旁开1.5寸。可增强肌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使新陈代谢的机能旺盛,促进血液循环的加快和造血机能的提高。同时对腹胀、便血、哎吐、水肿等有效。
的中点处。主治:对臂部和大腿部深层脂肪代谢有促进作用,可提高肌纤维的活力,同时要治疗腰痛和下肢痿痹。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气逆,喉痹卒暗,狂癫,足不收,胫枯,胸腹痛,呕吐,便秘,脚气,厥头痛,眩晕,烦心,面浮肿,四肢肿,身重,经久闭,忽大崩,妇人心痛,诸痰为病,头风喘嗽,大小便涩难。
操作:使用艾灸仪或艾绒作用在以上穴位上,艾灸时间:15-30分钟/次,每天或隔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 转载自东莞同仁艾条批发
4、 迎香穴:抛掉鼻炎和鼻塞
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1) 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
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
三伏天艾灸哪里祛湿1
三伏天艾灸哪里祛湿坚信许多挚友们都知道,每年的三伏每天气最是燥热,那么想要在这个时候艾灸祛湿的话,详细是哪些部位呢?这次我给大家整理了三伏天艾灸哪里祛湿,供大家阅读参考。
书目三伏天艾灸哪里祛湿三伏天怎么减肥三伏天饮食留意事项三伏天艾灸哪里祛湿1:丰隆穴丰隆穴属胃经,又联络脾经。
丰隆穴能调治脾和胃两大脏腑,有很好的除湿、祛痰效果。
丰隆,丰者大也,隆即盛意。
这样看来,丰隆穴好像是使人饱满隆盛,其实恰恰相反,这个穴位有减肥消脂的成效。
取穴:小腿外侧的中点,肌肉较鼓起的地方,这个是祛湿较好的穴位。
手法:每日用艾条灸15分钟即可有效健脾化湿。
2: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也是人体最重要的保健穴位,古人称之为“长寿穴”。
常按摩、艾炙这个穴位可以增加体质,提高机体抗病实力,还有延缓人体苍老、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预防血管硬化、中风的作用。
取穴: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
手法: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灸20-30分钟。
3:合谷穴合谷穴是大肠经的总开关,有“颜面合谷收”的说法,当面部皮肤有红血丝时,可艾灸合谷穴,有很好的缓解效果。
合谷穴具有升清降浊、宣通气血的功能,但体质较差者不宜赐予强刺激,孕妇更要禁忌。
取穴: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手法:艾灸距离穴位3-5厘米,灸至穴位温煦、微微发红即可,10次为一疗程。
每次艾灸10-15分钟,每天一次。
4:曲池穴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合穴,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如同水流合入大海。
曲池穴具有祛除风湿,调理气血的成效、可改善手麻、胸中烦满,改善周边血液循环。
取穴: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
手法:用艾条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
5:隐白穴脾经的重要穴位。
和消化亲密相关的两条经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分别循行和相交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
取穴: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手法:艾条灸5-20分钟。
6:中脘穴中脘穴是四条经脉的会聚穴位,有调理消化系统、补中气、行气活血的成效。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艾灸是一种养生保健非常好的方法,而且针对一些主要的穴位艾灸功效和作用会更好。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介绍下艾灸穴位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艾灸穴位功效和作用1、神阙灸神阙又名脐中,灸此穴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复苏固脱之效。
常灸神阙穴可起到强壮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对消化不良、腹泻、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神阙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舒适感时固定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间隔10~20天再灸。
2、关元灸常灸关元穴(脐下3寸)能防病保健、强壮体质,对全身衰弱、少气乏力、精神不振、下腹部虚寒有防治作用。
灸治时点燃艾条,距关元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20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每周灸1~2次。
秋冬季节可连续施灸,灸十余次后停10~20天,然后再灸。
夏秋季可适当减少施灸次数。
3、足三里灸常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能增强体力、解除疲劳、防衰抗老、祛病延年。
对感冒、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脑出血、低血压、动脉硬化等都有预防作用。
所以古人把足三里灸叫做“长寿灸”。
灸治方法:点燃艾条,距足三里穴3厘米处熏灸,局部有温热舒适感时固定艾条不动,每次灸10~15分钟,以灸至局部稍红为度,隔日灸1次,每月可灸10次。
4、风门灸风门穴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灸风门穴有预防感冒和脑出血的功能。
对肩背酸痛、颈部痉挛、头痛都有防治作用。
如有感冒先兆,可用艾条在双风门穴上各温和灸10~20分钟,使脊背感到暖和,就能预防和减轻感冒。
如感冒迁延不愈,用艾条灸风门,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连灸3~7日,可痊愈。
对曾有过中风病史者,每次灸10分钟,每天灸2~4次,可预防中风复发。
5、身柱灸身柱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儿童做身柱穴保健灸,能促进发育,增强食欲,不易感冒。
无论儿童或成人,常灸身柱穴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人体有34个“超级穴位”,每个都是一味名贵中药!用好可治许多病!
人体有34个“超级穴位”,每个都是一味名贵中药!用好可治许多病!小穴位,大作用我们人体分布着许许多多的穴位,这些穴位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个个有待开发的宝藏。
学会利用这些穴位,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治疗慢性病,让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
穴位按摩,早已经开始融入我们的日产生活,今天小芳就和大家总结了比较重要的15个穴位,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足三里=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
2气海=当参。
补中,益气,生津。
治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体倦无力,食少,口渴,久泻,脱肛。
熟地;养血、滋阴。
3照海=生地。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4胆经的阳陵泉=逍遥丸。
5神门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先按摩心经的神门穴,再按摩脾经的大都穴=牛黄清心丸。
6少府穴=牛黄清心丸。
7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
按揉肺经的尺泽,加上肾经的复溜=麦味地黄丸。
8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
按摩膀胱经的风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加上肺经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
9内庭穴=牛黄解毒丸。
10中府=补中益气丸。
11太白商丘太冲=补中益气丸。
只要按么太白、商丘、太冲三穴合用=补中益气丸。
12太渊穴商丘穴=参苓白术丸。
肺经的太渊穴,脾经的商丘穴=参苓白术丸(这两穴合在一起来用,补肺健脾,功效显著。
太渊与商丘就是免费的参苓白术丸。
参苓白术丸,健脾止泻)。
13大陵穴=吗叮啉。
揉大陵穴可以从心脏借点血帮助运化,为您增加胃动力。
穴性属土,还有健脾的功效。
14商阳穴=开塞露。
这个穴是一个专门治疗便秘的要穴,具体说来,点揉按摩商阳穴,就有排便的感觉。
15商丘穴=消炎大药。
人体自有的消炎大药。
16大都穴=补钙药。
17脾经大都穴=补钙要穴。
(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
)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
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
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
18太冲太溪曲池=降压药。
19人中=急救调气丸。
按压人中可以调血气,阴阳结合,人就能醒。
20耳垂=急救药。
与人中同样作用,因为按人中有后遗症。
艾灸及穴位
下面还要老生常谈艾灸的穴位: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足三里和三阴交。
时间可以循序渐进,自己适应为度,腰腹部总体时间不要低于40-1个小时,肢体每穴10-15分钟。
八髎穴需要40-1个小时。
一定要循序渐进的艾灸,不要急于求成。
中脘: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神阙:该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脐中央。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归来: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
子宫: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八髎:后腰足三里:三阴交: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一、输卵管不通:艾灸妇科常用穴: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背部穴位一共30-40分钟,可以移动艾灸,腹部穴位也是30-40分钟,肢体可以10-20分钟。
二、卵泡发育我这次就是要告诉大家,卵泡成熟并不难,您可以艾灸,可以锻炼,加上饮食和良好的心态,再加上积极地艾灸,那么不用雌激素,照样会有成熟的卵泡。
因为卵泡的正常发育成熟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更需要一定温化作用.生殖系统也一样,卵泡在没有正常发育成熟之前。
短期内硬行强制其排卵,就象拔苗助长,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所以往往西医的强行在短期内运用促排卵药,强制其排卵,虽然卵子也能排出,但由于这样排出的卵子发育不成熟,所以不能正常的受孕。
即便精卵结合,也会容易出现流产,死胎等情况。
从中医讲,主要就是肾虚宫寒,胞宫,胞脉失于温煦气化,濡养不足。
致使卵巢功能低下,卵泡发育不良,出现上述的情况。
我们使用艾灸来调整,往往就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么上面的两个网友反应的也正是这个问题,他们在艾灸一段时间后,就有了成熟的卵泡。
当然艾灸取穴还是那些穴位:中脘,神阙,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男女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艾灸对于这样的患者平时尽量避免饮食生冷寒凉,辛辣燥腻之品,很容易耗损精血,适当饮食一些温润,温和,温养性食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悬灸推荐15个超级有效穴位15个超级有效穴位:1、百会穴2、风池穴3、攒竹穴4、迎香穴5、合谷穴6、内关元7、天宗穴8、中渚穴9、关元穴 10、长强穴 11、足三里 12、三阴交穴13、委中穴、14、内庭穴、15、涌泉穴巧找穴位,巧用穴位:1、百会穴:忧郁烦躁失眠点百会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头部,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端连线的交点处。
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虎口张开,大拇指指尖碰触耳尖,掌心向头,四指朝上。
双手中指在头顶正中相碰触所在穴位即是。
主治:(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开窍宁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神经衰弱;(2)长期按压这个穴位,有平肝息风的作用,能治疗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中风失语、脑贫血、鼻孔闭塞等疾患;(3)长期按压这个穴位,还有升阳固脱的作用,能治疗脱肛、子宫脱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这个穴位,有酸胀感、刺痛的感觉;每次按揉1-3分钟。
2、风池穴:清热醒脑还治感冒位置:属足胆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概与耳垂齐平。
取穴技巧:正坐,举臂抬肘,肘约与肩同高,屈肘向头,双手置于耳后,掌心向内,指尖朝上,四指轻扶头(耳上两侧)。
大拇指指腹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按摩这个穴位,具有醒脑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调理的功效;(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感冒、头痛、头晕、中风、热病、颈项强痛、眼病、鼻炎、耳鸣、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3)每天坚持按摩这个穴位,对高血压、脑震荡、面肌痉挛和荨麻疹也有治疗效果。
自我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从下往上按揉,左右两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约1-3分钟3、攒竹穴:消除疲劳眼睛好属足膀胱经经脉的穴道,在眉毛内侧端,眼眶骨上凹陷处。
主治:(1)此穴对慢性结膜炎、泪液过多、眼睑震颤、眼睛疼痛症状都有明显的疗效;(2)按摩此穴,能够缓解视力不清、眼睛红肿等症状;(3)长期按摩此位,对风热、痰湿引起的脑昏头痛、眉棱骨痛等具有明显的调理和改善作用。
4、迎香穴:抛掉鼻炎和鼻塞属手大肠经脉的穴道。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1)按压迎香穴,能够治疗各种鼻症,如鼻腔闭塞、嗅觉减退、鼻疮、鼻内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2)按压此穴,对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等也有一定疗效;(3)在中医临床中,还利用此穴位治疗面部神经麻痹或痉挛、面部痒肿、面部组织炎、喘息、唇肿痛等;配阳陵泉治胆道蛔虫病。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5、合谷穴:牙痛是病也不怕位置:属于手大肠经经脉上的穴道,当拇指和食指伸张时,在第一、二掌骨的中点,稍微偏向食指处。
作用:(1)合谷穴为全身最大剌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而通经清瘀;(2)能治头面的各种症状,不但对牙齿、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还能止喘、疗疮等;(3)长期按压此位,对反射性头痛、耳鸣、耳聋、扁桃体炎、视力模糊、呼吸困难、肩胛神经痛、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效能;(4)能治疗一些妇科系统的疾病,如痛经、闭经、催产等。
自我按摩:每次按压左右手各1-3分钟6、内关元穴:按抚你的胃,体贴你的心属手心包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皱纹的中央,往上大约三指宽的中央部位。
取穴技巧: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主治:(1)这个穴位对怀孕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泻、痛经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2)长期按压此穴位,对心绞痛、精神异常、风湿疼痛、胃痛、中风、哮喘、偏瘫、偏头痛、产后血晕、忧郁症,具有明显的改善和调理作用;(3)长期按压此穴,还能够治疗失眠、心悸等;配外关穴,治疗落枕。
(外关穴与内关穴相对)7、天宗穴:美体健胸按天宗属于手小肠经经脉之穴道,在肩胛冈中点下窝的中央,或者肩胛冈中点下缘,下一寸处。
主治:(1)按压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经络、活血理气的作用;(2)此处穴位,是治疗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
按此穴位,对于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显的疗效;(3)按压此穴,能够治疗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上肢不能举等局部疾病;(4)长期按揉,还对气喘等症具有改善作用;自我按摩:穴位处有酸胀感,先左后右,如有人帮助,也可双侧同时按揉1-3分钟。
8、中渚穴: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属手三焦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手背部位,小指与无名指的指根间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之感。
主治:(1)此穴位对耳聋、耳鸣、头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疗效;(2)此穴位还能治疗前额疼痛,有止痛的效果;(3)长期按压此穴,对落枕、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状,都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先左后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9、关元穴: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位置:关元穴又称丹田穴。
属任脉的穴道,在人体的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三寸,就是这个位置。
取穴技巧:正坐,双手置于小腹,掌心朝下,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
作用:(1)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能够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子宫脱垂、闭经、遗精、遗尿、小便频繁、小便不通、痛经、产后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状;(2)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尿路感染、肾炎、脱肛、中风、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消化不良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调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压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压基手中指的指甲上,两手中指同时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胀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轮流按揉,先左后右,每次大约1-3分钟。
10、长强穴:便秘腹泻好帮手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
主治:(1)按摩此穴,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畅通,还能治疗便秘,并且能迅速止腹泻;(2)长期按压此穴,具有通任督、调肠腑的作用,对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等疾患,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长期按压此穴,还对阴囊湿疹、引产、阳痿、精神分裂、癲痫、腰神经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改善功能;自我按摩:每天分别用左右两手各揉按1-3分钟,先左后右。
11、足三里:常按足三里,胃病远离你这是一个保健大穴。
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为“三里”,此穴位于人体下肢,为了和手三里区别,故称为“足三里”主治:(1)此穴有养生保健的功能,能够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强壮神经、预防衰老、对结核病、伤风感冒、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心绞痛、脑溢血后遗症具有预防治疗的作用,经常按摩,能够祛病延年,所以也称长寿穴。
(2)经常按摩,能够理脾胃、调气血、补虚弱、防治肠胃疾病,对胃肠虚弱、胃功能低下、食欲不振、赢瘦、腹膜炎、肠雷鸣、腹泻、便秘、消化吸收不良、肝脏疾患、胃痉挛、急慢性胃炎、口腔及消化道溃疡、急慢性肠炎、胰腺炎、腹水膨胀、肠梗阻、痢疾、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疗效;(3)长期按摩此穴对于胸中瘀血、乳瘫、心腹胀满、脚气、眼疾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4)按摩此穴,还能增强下肢体力,防治四肢肿满、倦怠、股膝酸痛、软弱无力等症,对胫腓骨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小儿麻痹、风湿痹痛、末稍神经炎等都有疗效。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钟。
12、三阴交穴:妇科疾病的克星三阴交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
此穴物质有脾以提供的湿热之气,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
三条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
属足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主治:(1)此穴是妇科主穴,对妇科疾病很有疗效,如子宫功能性出血、月经不调、经痛、带下、不孕、崩漏、闭经、子宫脱垂、难产、产后血晕、恶露不行等;(2)按压此穴能治疗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
如遗精、遗尿、阳痿等;(3)按压此穴,能够使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肠绞痛、腹泻、失眠、神经衰弱、全身无力、下肢麻痹、神经痛、脚气病,更年期综合症等得到缓解;(4)三阴交穴能排除瘀血,产生新血,经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减头皮屑。
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钟。
孕妇禁按。
13、委中穴:腰痛背痛求委中属足膀胱经经脉上的穴道。
在膝盖里侧中央。
主治:(1)按摩此位,具有通络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2)长期按此穴位,对腰背、腿部的各种疾病,如腰腿无力、腰痛、腰连背痛、腰痛不能围侧等,都有良好的疗效;(3)长期按此穴位,能够有效治疗四肢发热、热病汗不出、小便难,以及中暑,急性胃肠炎、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颈部疼痛、下肢瘫痪,臀部疼痛、膝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等病症;配大肠腧穴,治疗腰痛;自我按摩:食指放在膝盖里侧,就是腿弯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压,有酸胀感。
每次左右两侧各按揉1-3分钟,也可双侧同时按揉。
14、内庭穴:手肢冰冷找内庭属足胃经经脉的穴道,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叉缝尽处的陷凹中。
主治:(1)对四肢冰冷,喜欢独处静卧,不喜欢听闻人声,就按此穴;(2)对牙齿痛、风疹块、急性肠胃炎能及种急慢性胃炎,具有特殊的疗效;(3)长期按压此穴,对流鼻血、口歪、咽喉肿痛、胃痛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足背痛等,具有很好的保健调理功能;配合谷穴,治牙龈肿痛;自我按摩: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钟。
15、涌泉穴:缓解腰酸背痛找涌泉属足肾经经脉的穴道。
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处,第二、第三趾的趾缝纹头端和足跟连线的前1/3处。
主治:经常按此穴,具有散热生气的作用;(2)长期按摩此穴,能够益肾、清热、开郁;(3)按摩此穴,治疗咽喉肿痛、头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风、高血压、不孕、月经不调、阴痒、糖尿病、更年期障碍、肾脏疾病。
自我按摩:左右脚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