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合集下载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关键信息:1、二十四节气的完整名称2、二十四节气的排列顺序3、每个节气的大致时间范围11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111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 2 月 3 日至 5 日之间。

意味着春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回暖,万物复苏。

112 雨水,在每年的 2 月 18 日至 20 日左右。

此时降水增多,雨量渐增。

113 惊蛰,大约在 3 月 5 日至 7 日。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春雷乍动,惊醒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114 春分,一般在 3 月 20 日至 22 日。

这一天昼夜平分,此后白天渐长,夜晚渐短。

115 清明,在 4 月 4 日至 6 日之间。

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有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等习俗。

116 谷雨,时间为 4 月 19 日至 21 日。

此时降水明显增加,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12 立夏,表示夏季的开始,通常在 5 月 5 日至 7 日。

气温逐渐升高,雷雨增多。

121 小满,约在 5 月 20 日至 22 日。

意味着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

122 芒种,一般在 6 月 5 日至 7 日。

此时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是农民们忙碌的时节。

123 夏至,在 6 月 21 日至 22 日。

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124 小暑,大约在 7 月 6 日至 8 日。

标志着炎热天气的开始,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

125 大暑,在 7 月 22 日至 24 日左右。

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13 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通常在 8 月 7 日至 9 日。

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加大。

131 处暑,约在 8 月 22 日至 24 日。

标志着炎热暑天即将结束,天气逐渐干爽。

132 白露,一般在 9 月 7 日至 9 日。

中国24节气全释

中国24节气全释

中国24节气全释中国24节气是传统农历的一种时间划分方式,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周期变化的观察和认识。

这些节气分别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与气温、天候和农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全年24节气的释解既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1. 立春: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季的开始。

立春之后,大地渐渐回暖,农事活动逐渐展开。

2. 雨水:雨水代表着冬天逐渐结束,春天临近。

此时,气温逐渐回升,雪融化成为雨水。

3. 惊蛰: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气候由寒冷转暖。

4. 春分:春分标志着春季的正式来临,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春分之后,阳光逐渐增强,气温逐渐回暖。

5. 清明:清明节气是传统的祭祀节日,也是春季的重要节气。

此时,天气渐暖,万物开始复苏。

6. 谷雨:谷雨是表示播种后期降雨对庄稼生长的意义。

雨水充足,对青黄不接的庄稼来说是好事。

7.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变热,进入了炎热的季节。

8. 小满:小满表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此时庄稼开始结实,但还没有完全成熟。

9. 芒种: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

10. 夏至:夏至是夏季的中期,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之后,天气逐渐转凉。

11. 小暑:小暑表示夏季的第四个节气,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天气开始到来。

12. 大暑: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气温最高,人们需要注意防暑。

13. 立秋: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秋季的开始,夜晚渐渐变凉,白天的温度逐渐下降。

14. 处暑:处暑表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炎热依然,但已经不像大暑那么热。

15.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天气开始转凉,露水开始出现在草木上。

16. 秋分:秋分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到来,昼夜平分,天气渐渐凉爽。

17. 寒露:寒露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渐渐变冷,出现露水。

18. 霜降:霜降表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此时天气逐渐寒冷,大地开始结霜。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

二十四节气表简表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文化,它们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作为基础,标志着季节变迁和自然界的规律。

下面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春节:正月初一,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开始,人们迎接春暖花开的季节。

雨水:农历二月中旬,意味着降雨增多,农田开始需要浇水。

惊蛰:农历三月初,代表春雷开始震响,万物苏醒。

春分:农历三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清明:农历四月初,是祭奠祖先和扫墓的传统节日。

谷雨:农历四月中旬,天气潮湿,谷类作物开始生长。

夏至:农历五月中旬,太阳直射地面达到最高点,白昼最长。

小暑:农历六月初,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

大暑:农历七月初,酷暑时期的开始,人们开始采取防暑措施。

立秋:农历七月中旬,季节开始转凉,意味着秋天的到来。

处暑:农历八月初,表示暑天逐渐减少。

白露:农历八月中旬,意味着天气渐凉,露水逐渐增多。

秋分:农历九月中旬,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寒露:农历九月底,意味着天气开始变冷。

霜降:农历十月初,正式进入霜降季节。

立冬:农历十一月初,天气变冷,冬季开始。

小雪:农历十一月中旬,意味着天气进一步寒冷。

大雪:农历十二月初,天气更加寒冷,预示着雪的降临。

冬至:农历十二月中旬,白昼最短,夜晚最长。

小寒:农历一月初,寒冷的季节开始。

大寒:农历一月中旬,代表最寒冷的时期。

立春:农历二月初,意味着春天的开始,循环重复。

以上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简表,这些节气标志着中国丰富多彩的农事活动和传统节日。

透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规律,保护环境,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

希望大家能够在每个节气中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并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节气中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分别为干支历寅月、卯月、辰月、巳月、午月、未月、申月、酉月、戌月、亥月、子月、丑月的起始。

立春:又名立春节、正月节、岁旦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时为立春。

现行是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定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

干支纪元,以寅月为春正,立春为岁首。

立春,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在传统观念中,立春具有吉祥的涵义。

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依据斗转星移定岁时。

天维建元,从寅开始,如《淮南子·天文训》收录:“帝张四维,运之以斗,月徙一辰,复返其所,正月指寅,十二月指丑,一岁而匝,终而复始”。

十二月运行,周而复始,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回寅”,春回大地,进入全新的循环,万象更新,新岁开启。

建寅的正月,又叫做“元”月,立春为元月元日,立春是干支(岁、摄提)的历元。

《史记.天官书》将立春称为“王者岁首”:“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始也”。

春季为四时之首,立春又是春季之始,立春既是“四时之始”,又是一岁之首。

立春是“四立”之一,反映着冬春季节的更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春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风和日暖、万物生长的春季。

立春,在自然界,最显著的特点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时至立春,在我国,北回归线(黄赤交角)及其以南一带,可明显感觉到早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而在以北大部分地区,只能是说进入春天的前奏,万物尚未复苏,还处于万物闭藏的的冬天。

对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来说,距北回归线(黄赤交角)越远,进入春天越迟。

24节气有哪些

24节气有哪些

24节气有哪些24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计算方法,也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农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太阳在地球上的运行情况而确定的2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对应着一种特定的气候现象和农事活动。

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24节气中都有哪些。

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年的开始。

立春大约在每年的2月3日或4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立春之后阳光渐长,天气逐渐转暖,万物开始复苏,春意盎然。

雨水:雨水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出现在每年的2月18日或19日。

雨水时节,降水相对较多,气温逐渐回暖,寒意渐渐消退。

同时,雨水也为当地的农作物的灌溉提供了水源。

惊蛰:惊蛰是指蛰居的动物受到惊醒而苏醒的节气。

它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出现,标志着春雷初鸣。

此时阳光更加明媚,气温逐渐升高,万物复苏。

春分:春分是秋分之后、夏至之前的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

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并向北半球的南极倾斜。

清明: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出现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清明时节,万物生机勃勃,气候温和,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光。

同时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

谷雨:谷雨是指春天时播种的谷类作物进入成熟期的节气。

一般在每年的4月19日或20日出现。

此时春雨为谷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利于作物的丰收。

立夏: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一般在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出现。

立夏之后,昼长夜短,阳光更加炽热,气温逐渐升高。

小满:小满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5月20日或21日出现。

小满时节,作物逐渐进入成熟期,小麦的籽粒开始饱满,这也是农民们为夏季大丰收而喜悦的时刻。

芒种:芒种是指杜鹃花穗上的结实成熟。

一般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出现,此时稻谷的苗势开始茁壮,农民们忙于进行水田耕种的工作。

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夏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完整版)二十四节气大全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

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 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 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 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 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 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 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 指导农事活动, 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

一、立春1.介绍: 立春, 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又称“打春”, “立”是“开始”的意思, 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

立春之日, 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 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 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 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 “春”表示季节, 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

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 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 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 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2、由来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 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 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 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

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 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意思春天从此开始。

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 直到1913年, 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式下了一个文件, 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

此后立春日, 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3、习俗立春亦称“打春”、“咬春”, 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 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 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 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24节气

24节气
中文名称:二十四节气 英文名称:twenty-four solar terms
定义1:根据视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 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 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 寒、大寒。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二十四节气对应日期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 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 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 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 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二 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 的。
节气划分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编辑本段
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但却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划分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 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 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2012/3/5
w
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 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 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 回归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

二十四节气详细解释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历法中重要的时间划分方式,他们是农历中每个15天为一个节气,在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每个节气代表着一定的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详细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春季节气1.立春: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表示春天正式到来,人们开始备耕春耕。

2.雨水:雨水时节,春雨贵如油,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

3.惊蛰:惊蛰是虫类开始活跃的时节,表示冬眠的生物开始苏醒。

4.春分:春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标志着昼长夜短,气候变暖。

夏季节气5.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正值春耕时节。

6.谷雨:谷雨时节,稻谷开始穗长,预示着夏季的到来。

7.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气温逐渐升高,农作物生长迅速。

8.小满:小满时节,麦田开始结实,表示五谷丰登的希望。

秋季节气9.芒种:芒种是夏收的开始,人们开始忙于收割农作物。

10.夏至:夏至时节,白昼最长,代表着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11.小暑:小暑是炎热的开始,人们需在炎热的天气中工作。

12.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冬季节气13.立秋:立秋是秋季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人们需开始准备过冬。

14.处暑: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气温逐渐凉爽。

15.白露:白露时节,晨起露水凝结,代表着季节由暖向凉的过渡。

16.秋分:秋分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气候凉爽宜人。

冬季节气17.寒露:寒露是露水开始凝结成霜的时节,表示寒冷的气温即将到来。

18.霜降:霜降时节,气温骤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19.立冬:立冬是立冬节气开始,天气逐渐转冷,进入寒冷的季节。

20.小雪:小雪时节,气温开始骤降,表示初雪即将降临。

冬季节气21.大雪:大雪是入冬的最后一个节气,雪花飘落,预示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

22.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代表着北半球整个冬季的开始。

23.小寒:小寒时节,气温骤降,开始进入寒冷的季节。

24.大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人们需做好保暖工作。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

二十四节气有哪些节气名称及概述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时间节气划分方式,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轨迹和地球季节变化的规律而定。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

下面将会列举出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简要概述。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表示春天开始的好时机。

意味着寒冬渐渐过去,阳光明媚,气温开始回升。

雨水:意味着降水量开始增多,雨水渐渐增多,表示春季的到来。

这个阶段一般是降雨最多的时候。

惊蛰:意为“蛰伏的动物惊醒”,代表春天渐近的预兆。

此时寒冷的天气逐渐消退,大地回暖,万物复苏。

春分:春分表示昼夜相等,标志着春季正式来临。

它代表着冬季的结束,昼夜渐长,气温逐渐回升。

清明: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气温回升的时候,大地万物开始萌发。

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扫墓缅怀亲人。

谷雨:意味着农作物播种的好时机,是春季收获的领头节气。

此时,谷类作物开始成熟,也是春季田间劳动的黄金时间。

立夏:表示夏天的开始,此时阳光变得更加强烈,气温也开始回升,是草木茂盛之时。

小满:是春季种植作物的好季节,也是夏季的前奏。

此时田野里的作物开始渐渐长大,人们正式进入夏季农时。

芒种:指谷类作物籽粒成熟的时期,此时气候渐热,万物茂盛,稻谷、麦类等开始陆续成熟。

夏至:夏至是一年的中心点,也是阳光最直射的时刻。

此时,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晚最短。

小暑:气温开始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天正式开始。

小暑一般是最热的季节之一。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这个节气里气温达到最高峰。

此时,人们需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身体健康。

立秋:是代表秋季来临的节气。

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

处暑:处暑是像往常一样炎热的日子,但可以感觉到一丝凉意的时候。

这意味着炎夏即将过去,秋季的气息逐渐强烈。

白露:白露是秋季的开始,意味着天气逐渐凉爽,晨起时,地面上会有露水。

秋分:秋分和春分一样,是一年中昼夜相等的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

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二十四节气时间表2024年小寒阳历2024年01月06日 04:47大寒阳历2024年01月20日 22:06立春阳历2024年02月04日 16:25雨水阳历2024年02月19日 12:12惊蛰阳历2024年03月05日 10:19春分阳历2024年03月20日 11:04清明阳历2024年04月04日 14:57谷雨阳历2024年04月19日 21:55立夏阳历2024年05月05日 08:03小满阳历2024年05月20日 20:53芒种阳历2024年06月05日 12:02夏至阳历2024年06月21日 04:43小暑阳历2024年07月06日 22:11大暑阳历2024年07月22日 15:34立秋阳历2024年08月07日 07:59处暑阳历2024年08月22日 22:43白露阳历2024年09月07日 11:00秋分阳历2024年09月22日 20:31寒露阳历2024年10月08日 02:49霜降阳历2024年10月23日 06:04立冬阳历2024年11月07日 06:12小雪阳历2024年11月22日 03:49大雪阳历2024年12月06日 23:12冬至阳历2024年12月21日 17:18节气是按阴历算还是按阳历算节气是按照中国农历来计算的,属于阴历的一部分。

因为中国农历的日期和季节与太阳的运动和地球的位置有关,所以节气的时间是根据农历来计算的。

节气是一天还是一段时间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化的时间点,通常是一个日期点。

因此,可以说节气是一天。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二十四节气表

二十四节气表

立春:每年的2月4日或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每年的2月19日或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每年的4月20日或21日,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每年的5月5日或6日,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每年的5月21日或22日,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每年的6月5日或6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每年的7月22日或23日,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每年的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每年的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每年的9月7日或8日,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冬季开始小雪:每年的11月22日或23日,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二十四节气介绍

二十四节气介绍

天气逐渐转凉,夜晚露水凝结 ,寒意渐浓。
此时正是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 ,农民们忙于抢收抢种。
人们开始注意添衣保暖,以防 感冒等疾病。
秋分:昼夜再次平分,秋季中点
秋分是秋季的中点,通常在每 年的9月22日或23日。
这一天昼夜时间几乎相等,之 后白天逐渐变短,夜晚变长。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 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 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 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 也一次次地下降。
顺应自然规律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人们应该 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倡导绿色生活
在节气文化中倡导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如春分时节植树造林等。
加强生态教育
通过二十四节气文化加强生态教育,提高人们的 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
二十四节气在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化传播
将二十四节气文化推向世界,加强与国际 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气候特点
小满节气期间,我国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而北方地区尚未进入雨季,降雨量 很小甚至无雨。
农事活动
小满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均气温在22℃以上,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则开始 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此时,农事活动也进入了繁忙阶段,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防 治病虫害。
芒种:有芒作物成熟,抢收抢种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左右。
此时正是秋收之际,农民们忙 于抢收农作物以防受冻害。
天气逐渐寒冷,开始出现霜冻天 气,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影响。
人们要注意做好农作物的防寒 保暖工作,并及时收获储存。
05 冬季节气阐释
CHAPTER
立冬:冬季开始,万物收藏
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 节气,标志着冬季的 正式开始。

列举24节气

列举24节气

列举24节气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这些节气反映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部分节气的解释和意义:立春:春季的开始,标志着万物复苏,阳气上升。

雨水:降雨开始,滋润大地,有利于春耕和植物生长。

惊蛰:昆虫开始活动,春雷响起,象征着春天的力量。

春分:昼夜平分,气候适宜,是种植春季作物的好时机。

清明:气候宜人,草木茂盛,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节日。

谷雨:降雨有利于谷物生长,是丰收的预兆。

立夏:夏季的开始,气候逐渐炎热,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

小满:农作物籽粒开始饱满,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芒种:适合种植有芒的作物,是农忙的开始。

夏至: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标志着夏季的极点。

小暑:开始进入暑热天气,但还不是最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要注意防暑降温。

立秋:秋季的开始,气温逐渐下降,农作物成熟。

处暑:暑热结束,天气逐渐转凉。

白露:夜间温度低,出现露水,标志着秋季的到来。

秋分:昼夜平分,气候宜人,是收获的好时机。

寒露: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保暖。

霜降:开始出现霜冻,进入冬季的前兆。

立冬:冬季的开始,天气渐冷,要注意保暖和储备物资。

小雪:开始下雪,标志着冬季的到来。

大雪:降雪量大,是冬至前的预兆。

冬至: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标志着冬季的极点。

小寒:开始进入严寒天气,要注意保暖。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要注意防寒保暖。

这些节气的命名和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它们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环境和农作物的关注和尊重。

24节气是什么

24节气是什么

24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季节和气候,是汉族先民智慧的结晶。

根据长期的生产经验和工作经验,他们将一年分为24个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夏、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为了方便大家记住,人们还编写了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夏满芒夏夏相连。

秋露秋霜降,冬雪冬小寒。

这首歌有四行,每行描述一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分为六个节气,所以叫二十四节气歌。

四季节气的内容立春代表春季的开始。

立春之后是雨水,这时期气温回升,降雨开始,万物萌动。

雨水之后便是惊蛰。

春雷惊醒了冬眠的动物,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这一时期要注意防病虫害。

春分时,春季已经过去一半,慢慢到了清明——春耕春种的好时节,民间也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

伴随着雨量的增多,迎来谷雨,农作物生长旺盛。

立夏代表夏季的开始,立夏之后是小满时节,小满小满,麦粒渐渐饱满,有芒的作物渐渐成熟,迎来收割的繁忙时节,也就是芒种。

夏至到,盛夏即将开始。

小暑是指炎热开始,大暑是炎热到了极点。

立秋代表秋季的开始,暑去凉来,炎热即将过去,即处暑。

气温下降,寒气升起,水汽凝结为白色的露珠,即白露。

秋分之后,寒气更甚,气候由凉变冷,即寒露。

天气越来越冷,开始降霜,即霜降。

立冬之后,万物开始闭藏。

寒潮和冷空气袭来,小部分地区开始降雪,即小雪。

天气越来越冷,降雪的范围越来越大,即大雪。

冬至过后,天气渐渐寒冷,进入小寒节气。

小寒之后天气更冷,被称为大寒。

此时,春耕夏耕,秋收冬藏,循环往复。

24节气简介

24节气简介

24节气简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气候和农事传统,在这二十四个节点,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和季节的轮回。

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象征意义,本文将为您介绍二十四节气的简介。

春节:也叫大年初一,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人们会进行丰富的庆祝活动,如高歌、放鞭炮、赏花灯等。

立春:标志着农历的春季开始,预示着春天的来临。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春饼、放风筝,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雨水:这一节气意味着冬天的雨水开始增多,也是农田开始灌溉的时候。

人们在这一天会有祈求雨水的习俗。

惊蛰:惊蛰意味着蛰伏在地底的动物开始苏醒,也是春雷开始响起的时候。

这一天,人们会用红色或绿色的东西来祈求平安。

春分:在这一天,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象征着平衡和和谐。

人们会采摘春菜、植树等来迎接新的季节。

清明:清明节是传统的扫墓日,也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哀悼。

人们还会在这一天踏青、玩耍、放风筝等。

谷雨:在这一天,春天的降雨量达到了最高峰,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十分关键。

人们会有吃谷雨的习俗,以祈求丰收。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温度逐渐升高。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立夏粥、戴艾叶等活动,以预防夏季疾病。

小满:小满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进入快速生长期,也是农民们繁忙的季节。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新糯米饭,祈求五谷丰登。

芒种:芒种意味着杂粮的穗开始成熟,农田需要杂草,也是农夫们忙碌的季节。

人们会采摘芒种作物,如大黄瓜、马蹄等。

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冬至是黑夜最长的一天。

人们会举办一些庆祝夏至的活动,如吃长寿面等。

小暑:小暑标志着气温继续升高,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

人们会在这一天吃荔枝等水果,以消暑。

大暑: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需要做好防暑工作。

夜晚是大暑期间比较凉爽的时候,人们会在这个时间户外活动。

立秋:立秋意味着秋季的开始,是传统的重要节气。

人们会在这一天进行一些栽种、种植树木等活动,以迎接秋季的到来。

处暑:处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暑气开始减退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以上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人对于时间的划分,是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产物。

它以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不仅是人们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传统习俗。

二十四节气间隔时间,在历法上以每两个节气的时间间隔为准。

在这个时间体系中,每个节气持续的时间大致均在15天左右。

这种规律的安排不仅满足了农业生产的需要,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时间的精确掌握。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在不同年份会有微小的差异,由于地球自转轨道上的微妙变化,每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在一个小时以内。

这个微小的变化对于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它们的累积起来,却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时间体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不仅被用作安排农事活动和天气预测的依据,也与节日、习俗以及中医养生等方面相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以立春为例,它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是农历的第一个节气。

人们以此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展开种田备耕的工作。

在立春这一天,人们还会进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红纸、祭祖等。

春分节气则是昼夜平分的时刻,标志着春天进一步深入。

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进行打春活动,如踏青、扬鞭策马等。

同时,也有一些祭祖的习俗,用以纪念先人。

夏至则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节气,它标志着夏天的正式开始。

在夏至这一天,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来欢庆夏天的到来,如祭神、祭龙舟、吃粽子等。

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不仅仅是时间的划分,更是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敏感反映和对于时间的重视。

它们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并在特定的节气中开展相应的活动,塑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和民俗习俗。

二十四节气的间隔时间虽然微小,但它们的精确度和规律性体现了人类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和掌控。

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严谨的时间体系,在农田、庙宇、家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4节气内容

24节气内容

24节气内容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的时间划分方式,它将一年分为24个时段。

每个节气都与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下面将为您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1. 立春立春是农历年的开始,它标志着春季的到来。

立春之后,阳光渐渐明媚,气温逐渐回升,大地开始苏醒,生机勃发。

2. 雨水雨水时节,降水量逐渐增多,雨水是春季播种的主要水源。

雨水节气也标志着农田开始耕作,农民们忙着整地、播种,为春耕做好准备。

3. 惊蛰惊蛰是春雷始鸣,蛰伏的昆虫开始苏醒的时节。

此时气温回升,天气多变,春雷频繁,春姑娘也开始到访,万物复苏。

4. 春分春分时天空的阳光直射地球赤道,白昼和黑夜时间相等。

此时农田的湿度适宜,农作物生长迅速,是农民们忙于耕种和磨刀的时期。

5. 清明清明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重要的二十四节气。

清明时节,阳光明媚,气温适宜,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机。

人们还要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6. 谷雨谷雨时节,雨水充足,田野湿润。

此时正是小麦、油菜等作物长势最好的时候,农民们忙于田间地头的耕种和施肥。

7. 立夏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天气逐渐炎热起来。

此时,人们注意防暑降温,农民们忙于播种夏瓜、夏菜等作物。

8. 小满小满是田间作物开始进入灌浆期的时节。

此时农民们要及时浇水,保证作物及时吸收水分,促进作物生长。

9. 芒种芒种时节,各类农作物陆续结穗,并开始抽穗、开花,预示着夏收已近。

此时农民们忙于除草、防虫等农事活动。

10. 夏至夏至是一年的中期,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最北,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此时天气炎热,农田生长迅速,农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保护作物。

11. 小暑小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此时天气酷热、湿度高,人们要注意防暑降温,农民们则忙于收割、晒干谷物。

12. 大暑大暑时节,天气炎热,正值盛夏之时。

此时正是农作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农民们忙于收割水稻、玉米等夏季作物。

13. 立秋立秋标志着秋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简介

二十四节气简介

22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 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我国古 代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 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23
“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 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 三候雉始鸲”。
24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我古代将 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 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二十四节气
作者:梦伴你读书

春 夏 秋 冬

立春 正月节 惊蛰 二月节 清明 三月节 立夏 四月节 芒种 五月节 小暑 六月节 立秋 七月节 白露 八月节 寒露 九月节 立冬 十月节 大雪 十一月节 小寒 十二月节

雨水 正月气 春分 二月气 谷雨 三月气 小满 四月气 夏至 五月气 大暑 六月气 处暑 七月气 秋分 八月气 霜降 九月气 小雪 十月气 冬至 十一月气 大寒 十二月气
04
春 分
太阳黄经为0°。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 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 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 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 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 北半球春季开始。
05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此 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 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 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 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 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11பைடு நூலகம்
“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 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我国古代将小 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 鹰始鸷。”
12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最后一 个节气。斗指未,太阳黄经为120°,于公历7月22日—24 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 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最炎热的节 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什么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春雨惊春清谷天,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满芒夏暑相连,即: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处露秋寒霜降,即: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即: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这样一摆出,立刻能看出前半四个立字后,紧跟着后半开始,又见“春夏秋冬”四个大字领头。

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

后半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

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可见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季“一分为两半”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分、秋分 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即平分的意思。 “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 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 日和 日和9月 日左 般在每年公历的 月20日和 月23日左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 表示降水开始, 右。 雨水 表示降水开始 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 日前后 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 月18日前后 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 春雷乍动, 为雨水。 惊蛰 春雷乍动 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 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 公历的3月 日左右为惊蛰 日左右为惊蛰。 公历的 月5日左右为惊蛰。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 收成情况; 收成情况;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 尤其是惊蛰, 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 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歌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 创的文化遗产, 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 指导农事活动, 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 户的衣食住行。 户的衣食住行。 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 年来, 由于 年来 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 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 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 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 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 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 幅员辽阔,地形多变, 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 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 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 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 个节气。 处暑、小寒、大寒 个节气。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 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 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 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个 节气。 反映降水量) 节气。( 反映降水量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 个节气。 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 分别表 示四季的开始。 即开始的意思。 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 日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 月4日、5月5日、 月 日 8月7日和 月7日前后 日和11月 日前后 月 日和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 表示夏天、 夏至、冬至 表示夏天 冬天到了。 即到的意思。夏至日、 “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 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 日和 日和12月 一般在每年公历的 月21日和 月22 日。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 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 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 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 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 雨水为正月中, 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气和中 气统称为节气。 气统称为节气。 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所谓“ 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在农历中, 在农历中,以立春为二十四个节气 的头一个节气。 的头一个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古代天文学 为了充分反映季节气候的变化, 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 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 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并根据一年 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 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 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 这二十四个节气是: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所谓上半年来六廿一, 所谓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 廿三的意思是: 月 月为上半年; 廿三的意思是:1月-6月为上半年; 月为上半年 7月-12月为下半年。上半年逢 日、 月为下半年。 月 月为下半年 上半年逢6日 21日 必定是个节气,下半年每个 日 必定是个节气, 月的8日 日是个节气。 月的 日、23日是个节气。一般相 日是个节气 差一、二天。(都是公历) 。(都是公历 差一、二天。(都是公历) 就是说节气的日期在上半年是每月 6号和 号 在下半年是每月 号和 号和21号 在下半年是每月8号和 号和 23号 号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 季节、 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 气候、 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 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 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 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 冬四个季节。 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 文角度来划分的, 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 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 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 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 含有天气晴朗、 清明 含有天气晴朗 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 历每年大约4月 日为清明 日为清明。 历每年大约 月5日为清明。 谷 雨水增多, 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 雨水增多 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 日前后为谷雨 日前后为谷雨。 的生长。公历每年 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 小满 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 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 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 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 日这天 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 月21日这天 为小满。 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开始。每年的6月 日左右为芒种 日左右为芒种。 开始。每年的 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满、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 熟和收成情况; 熟和收成情况; 惊蛰、 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 尤其是惊蛰, 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 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 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 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 二十四节气指出气候变化、雨水多 寡和霜期长短, 寡和霜期长短,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对 天文、气象、 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和总结 的结果, 的结果,对农事耕作具有相当重要和深 远的影响, 远的影响,一般更适用于黄河流域一带 的农事活动。 的农事活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 自从西汉起,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 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 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 进行播种、 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 活动。几千年以来, 活动。几千年以来,一直是深受农民重 视的“农业气候历” 视的“农业气候历”。
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 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 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 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 秋两季的中间, 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 样长。 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 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 个节气。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至8个节气。(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个节气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 四立” 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 地球每 天 时 分 秒 绕太阳公转一周, 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 小时还要自 转一次。 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 赤道面不是一致的, 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 的倾斜, 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 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来讲, 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 度时, 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 度时 天文上就称为夏至; 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 度时称为冬至; 太阳直射在南纬 度时称为冬至 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 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 季的中间了。 季的中间了。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 二个月里面。 二个月里面。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 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 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 象的变化。 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 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 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 一年划分为春、 冬四个季节。 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分、秋分、夏至、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 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 立春、立夏、立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 开始。 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 气反映气温的变化, 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 时期寒热程度; 时期寒热程度;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 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 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 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 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 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 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 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 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 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 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 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