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更新)
教育学知识点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教育与教育学知识汇总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
2、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教育中介)
3、教育的起源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4、教育的基本形态
5、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
6、近现代教育
第七章教育研究
第一章教育目标
第二章教学过程
第三章教学内容
第四章教学设计
第五章教学实施
两种教育形态:
7、20世纪以后教育
(1)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3)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含义
(2)教育学根本任务
(3)萌芽阶段特点、创立阶段特点
第二章教育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五章班主任工作与班级管理
第六章课外活动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202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关注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 和认知结构,认为学习是 通过理解、领悟和思维活 动来实现的。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 我实现,认为学习是个人 成长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16
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提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包括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和发展任务。
2024/1/28
12
教育政策的内容与实施
教育政策的内容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 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为准则。它包括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 容等方面的规定。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试验、全面实施等步骤。同时 ,还需要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了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在内的多种方法体系。
2024/1/28
0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与价值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对推动教育理论与实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
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
26
定量研究方法
2024/1/28
定量研究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定量研究方法是通过数量化的手段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 揭示教育现象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它 具有客观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等特点。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50个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必背知识点汇总1. 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目的、原理、方法和组织管理等问题的学科。
2. 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影响和引导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方面。
4. 教育的特点:教育是社会的需要,是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有意识地进行的培养过程。
5. 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讨论方法、实验方法、模拟方法等。
6. 教育的原理:教育的原理包括因材施教原理、循序渐进原理、教与学的一致性原理等。
7. 教育的规律:教育的规律包括个别差异规律、质的飞跃规律、发展与调适规律等。
8. 教育的模式:教育的模式包括授业教育模式、育人教育模式、家庭教育模式等。
9. 教育的评价:教育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注重结果。
10. 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管理包括教育机构管理、课程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方面。
11. 教育的观念:教育观念包括德育第一、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等。
12. 教育的伦理:教育的伦理要求教育者要有责任心、师德高尚、对学生负责等。
13. 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教育、现代教育、中国教育和国际教育等。
14.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传承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
15. 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包括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元评价等。
16. 教育的政策:教育的政策包括普及教育、素质教育、教育公平等。
17. 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留学生教育、国际交流项目等。
18. 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包括课程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
19. 教育的压力与矛盾:教育的压力与矛盾包括学业压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20. 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包括信息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等。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科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学概述1.1 教育学的定义1.2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1.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4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二、教育心理学2.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2 儿童发展心理学2.3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2.4 成人发展心理学2.5 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三、教育社会学3.1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3.2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3.3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3.4 教育社会学的应用四、教育法学4.1 教育法学的基本概述4.2 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4.3 教育法学的相关法律法规4.4 教育法学的应用五、教育经济学5.1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5.2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内容5.3 教育经济学的相关指标和方法5.4 教育经济学的应用六、教育管理学6.1 教育管理学的基本概念6.2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内容6.3 教育管理学的主要理论6.4 教育管理学的应用七、教育技术学7.1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7.2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7.3 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7.4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八、教育评价学8.1 教育评价学的基本概念8.2 教育评价学的研究对象8.3 教育评价学的主要理论和方法8.4 教育评价学的应用九、教育统计学9.1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9.2 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9.3 教育统计学的相关指标和方法9.4 教育统计学的应用这份文档的目的是总结大学教育学科的基本知识点,涵盖了教育学的概述和各个子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主要理论和应用等方面。
通过研究这份文档,读者可以对大学教育学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于从事教育相关工作或研究教育学的人士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着作是学记..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4.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5.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6.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7.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8.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着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9.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10.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1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12.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13.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14.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15.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16.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17.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18.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19.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20.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21.“产婆术”——苏格拉底..22.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23.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2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着作..25.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26.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27.瓦根舍因——范例教学..28.洛克——白板说..29.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30.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3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32.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33.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34.马卡连柯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着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35.马卡连柯——集体教育..36.荀子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37.凯洛夫教育学;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38.罗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39.苛勒——顿悟说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40.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41.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谈话法..42.“三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43.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来实施..44.历史法: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45.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方式..46.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47.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48.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9.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50.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5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5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53.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5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55.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56.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陵节而施..57.“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征..58.初中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孩童的稚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青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这种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状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性的特点..59.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里哺乳期”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阶段..6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6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62.家访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空间广延性..63.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64.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称为校园文化..65.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校风..66.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67.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68.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69.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班级..70.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71.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72.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选择课题..73.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74.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75.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7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77.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78.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79.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80.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81.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综合课程..82.我国初中阶段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83.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分科课程..84.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85.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86.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87.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88.泰勒原理四段论——目标模式..89.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螺旋式90.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从中做学”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论儿童、活动、经验——杜威..91.杜威——“连带学习”: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学习数学了..92.克伯屈——“附属学习”:在学习正规课程的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感的熏陶..93.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94.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创新精神..95.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96.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97.按照课程呈现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98.校园文化——隐性课程..99.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100.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101.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再认..102.花了10分钟背诗;然后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方法属于适当过度学习..103.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104.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105.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106.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107.在儿童早期;促使他们努力获得学习成就的是附属内驱力..108.鲁班由“茅草划破手”发明了锯子;这种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属于原型启发..109.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 110.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属于顺向、正迁移..111.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具体迁移..112.“温故而知新”——顺向正迁移..113.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习的中文语法的理解——逆向迁移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114.总是把前面的学习材料和后面的学习材料搞混;属于负迁移..115.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后;学习别的操作技能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负迁移..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互相干扰、阻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116.“近朱者赤”不属于迁移..117.人们熟悉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能当锤子用..这种现象是功能固着..118.桑代克—尝试错误说;“饿猫逃出迷笼实验”;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而形成的;因此他的观点称为“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119.尝试-错误学习的规律:1、准备律;2、练习律;3、效果律..120.效果律: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当学生获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 121.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到小狗也会恐惧;是刺激的泛化..122.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要求学生区别重力和压力是刺激的分化..123.撤销处分;巩固良好行为;叫负强化摆脱一个厌恶刺激;从而增强其行为..124.效度—一个测验能够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125.信度——指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的程度..两次测验学生分数相同;说明测验信度高..126.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在某次测验中;高水平学生得了高分;低水平学生得了低分..127.考试情绪过分紧张导致遗忘内容属于压抑说动机说..128.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前摄抑制的干扰..129.对前面一组的材料回忆效果不如后面一组好;这是由于受到倒摄抑制的干扰..130.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学科课程..13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132.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133.课外活动的特点: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34.直观性原则:运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正确理解知识和提高认识能力..135.地理老师用地球仪做教具进行教学——直观性原则..136.“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循序渐进原则..137.“欲速则不达”——循序渐进原则..13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启发性原则..139.“道而辅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性原则..140.苏格拉底“产婆术”——启发性原则..141.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142.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143.儿童做加减法时会用数手指的方式帮助自己;这种思维类型是直观动作思维..144.教学过程的特点: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145.讲“果实”这个概念时;列举了苹果、花生等可食果实的例子;也举了棉籽等不可食果实的例子;这种教学方法称为变式..146.儿童在知道“萝卜”“芹菜”和“土豆”等概念时;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上位学习..147.已掌握了“问题”的概念;新学习“结构良好问题”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 148.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数学的实地测算、地理的地形测绘;这种教学方法为实习作业法.. 149.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演示法.. 150.“矫正错误”是注意的调节监督功能..151.上课被窗外的小鸟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属于注意分散..152.教书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等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 153.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借助的是间接经验..15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缺失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需要..155.韦纳——成败归因论..156.对学生进行归因训练时;最好引导学生将考试失利的原因归之于努力不够..157.帕克赫斯特——道尔顿制..158.特朗普制——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159.再造想象:在学习古诗时;头脑中呈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相关形象..160.组织策略:利用图形、提纲..161.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赋予枯燥无味的知识特定的意义;把1421记成“一事二益”.. 162.复述策略:画线163.元认知策略: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监控..164.听到小刀刮竹子发出的声音时觉得很冷;浑身不舒服;这属于感觉的联觉..165.听到一支曲子;便会在头脑中产生相应的视觉现象;这属于感觉的联觉..166.“月朗星稀”属于感觉的对比..167.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更酸;这是感觉的继时对比..168.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理论是经验类化说..169.布鲁纳——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170.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171.人格结构的核心——性格..17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爱好广泛;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稳定性差;见异思迁;注意力容易转移..173.面对“天灾人祸”是情绪状态中的应激..174.当取得第一名时欣喜若狂;这是情绪状态中的激情..175.心情愉悦;平淡的事也能高兴;这是情绪状态中的心境..176.“忧者见之则优;喜者见之则喜”——心境..177.差别感觉阈限—百人大合唱;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十个人左右时;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178.“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格的稳定性..17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格的独特性..180.当面对挫折时;坚强者会奋发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人格的功能性..181.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建立自我统一性..182.小明进入中学后;经常对父母的管束感到厌倦;甚至逆反;总希望脱离父母的监视;这是中学生情绪发展的自主性的特点..183.态度特征: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184.认知方式:场独立型&场依存型、辅合型185.场依存型:人云亦云;没有主见..186.辅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辅合思维的特征;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方式..187.认知风格:一、同时型;二、继时型..188.同时型: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189.继时型:习惯于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步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先后顺序..19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任务难度的不同;所需要的动机强度也不同..1、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2、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3、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低..191.心理健康表现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积极的社会功能..192.高考失利;认真总结分析失利原因;发现自己努力程度不够;决定继续努力;明年再考..这种对待挫折的方式是行为补偿..193.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194.心理辅导的目标:一、学会调适基本目标;二、寻求发展高级目标..195.“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无条件积极关注”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196.强化法:给予肯定;以增强其行为..197.理性—情绪疗法认为造成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是不合理认知;梳理错误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解决问题;即改变认知..198.品德的心理结构:知、情、意、行..199.衡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志是道德行为..200.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属于道德意志..201.科尔伯格—“道德两难故事法”..202.习俗水平包括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203.只要违反了规则并给他人带来伤害;不论动机如何都是不道德的;道德认知属于习俗水平..204.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对权威应该绝对的尊敬和服从..205.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206.社会契约定向阶段:人看重法律的效力;但同时认为契约和法律的规定并不是绝对的;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207.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是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进行思考;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20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个桃..209.维果斯基—文化历史发展观: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210.在解决了困扰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理智感..21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12.形式运算阶段—演绎推理..213.皮亚杰—道德发展理论214.可逆性阶段8~10岁—儿童认为如果所有人都同意的话;规则是可以改变的;同伴间的社会关系;应当相互尊重..215.公正阶段10~12岁—利他主义;以平等为标准..216.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科教学..217.德育过程的实质: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 2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示范法的德育方法..21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个人修养法的德育方法..220.选择有针对性的格言作为座右铭以自律、自励—个人修养法的德育方法..2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实际锻炼法的德育方法.. 2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榜样示范法的德育方法..22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陶冶教育法的德育方法..224.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陶冶教育法.. 225.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陶冶教育法的德育方法..226.班集体的形成:初建期、形成期、成熟期..227.初建期班级成员;每位同学只是按照课表进入同一教室上课..228.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229.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230.明确的共同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231.上课忽然大笑—行为不适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232.沉默寡言—行为不足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不发生..233.经常侵犯他人—行为过度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234.明显干扰课堂教学的行为属于消极的课堂行为..235.班集体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236.班务会常规班会;是班主任按照固定的日程组织安排的班会活动..237.学期结束时;班主任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评析;这项工作属于操行评定..238.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239.课堂纪律发展四个阶段:反抗行为阶段;自我服务行为阶段;人际纪律阶段;自我约束阶段..240.人际纪律阶段:以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行为为取向..24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1、一般教育效能感;2、个人教学效能感..242.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的成败经验而获得强大的过程..243.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244.晕轮效应—当人们在观察某个人时;某一品质在观察者看来是极为突出的;从而对这种突出的品质有了清晰明显的知觉并掩盖了对其余品质的知觉..245.投射效应—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如:老师总是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推测学生的思维方式.. 246.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247.“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疏导性德育原则248.针对我国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品德要求出现的差异甚至对立的现象;应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249.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德育原则是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250.“长善救失”的德育原则是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251.学生的兴趣、好恶、意志以及其他个性品质等因素实际上是指非智力因素..;252.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相对评价常模参照测验.. 253.“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个别化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254.群体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255.课堂管理: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课堂管理..256.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257.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具有主观性的特点..258.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期间;个体表现出同一性对角色混乱的矛盾;因此这一时期以培养建立自我同一性为主要发展任务..259.幼儿看到月亮时;就坚持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同化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景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260.想治好病又怕动手术;属于一种趋避式冲突..261.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262.理性情绪疗法艾利克斯ABC认知情绪疗法A:事件B:对事件A的看法C产生的情绪或行为263.群体的功能264.构建主义。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整理汇总(全)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一、简答题:如何理解教育的本质特点?(P10—12)1. 教育:促进、提升个体和人类素质的活动;2. 教育:通过文化传承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3. 教育:通过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和人的发展。
二、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基本性质?(P13-16)1。
高等教育的高级性;2。
高等教育的专业性;3. 高等教育的学术性;4.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5. 高等教育的主体性。
三、简答题:简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P17-20)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2。
推进科学技术发展;3。
服务社会发展需要.四、选择题:(P19页)1810年,德国的威廉·冯·洪堡创办了柏林大学,提出了著名的“教学与科研相统一”、“通过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的原则。
在洪堡和柏林大学的影响下,“洪堡原则"迅速传至西欧、美国、东欧、日本和中国,成为现代大学共同遵守的一条原则。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一、简答题:中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具有哪些总体特征?其一,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非官无学;其二,官学一体,或官师合一;其三,政教合一。
二、选择题(P24)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机构,它以私人创办为主,积聚大量图书,将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结合在一起,从唐代到清末,存在了一千年之久.三、选择题(P26)作为东罗马帝国的教育中心,其任务是为帝国训练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官吏。
教学内容以七艺为基础,七艺之上设哲学、法律学和修辞学三种。
四、选择题(P27)最初成立的欧洲中世纪大学,具有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和宗教性等特点。
五、选择题或名词解释(P30)1862年国会通过了《莫雷尔法案》(亦称“赠地法案”),规定各州凡有国会议员一名,拨联邦土地3万英亩,用这些土地的收益维持、资助至少一所学院,而这些学院主要开设有关农业和机械技艺方面的专业,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
六、选择题(P30)1904-1918年,威斯康星大学率先提出大学应具有社会服务职能,从而将德国大学拥有的培养人才、发展科学职能又向前拓展了一步。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教育学重点知识点整理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的是(孟子)。
2、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身心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学校教育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在于:第一教师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第二、教师受过专门的职业训练;第三、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
5、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的实践对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发展中的人所具有的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决定了他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所具有的能动性和主体性,决定了他可以成为自我改造和自我塑造的主体。
6、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7、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双轨制学制主要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
单轨制学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
分支制学制是20世纪上半叶由前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我国近代学制的情况: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1904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8、试述现代学校制度的发展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9、古代教育是适应手工生产和自然经济的教育,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两个阶段10、简述原始形态的教育的共同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它旨在揭示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索教育活动的内在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以下是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教育的定义与本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活动的本质特点在于,它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过程,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包括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发展功能则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如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传承和创新文化等。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原始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
到了古代社会,学校教育逐渐产生,如中国的私塾、古希腊的学园等,但教育主要为统治阶级服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近代教育则在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教育逐渐普及,义务教育开始兴起。
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教育的民主化、终身化、国际化和信息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
它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育者的教育理想等。
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
它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机构和组织。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有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类型。
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绪论第一节教育学定义: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任务:就是依照教育的逻辑层次,揭示教育的各种规律,并在揭示规律的基础上,阐明教育工作的与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等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二、教育学的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孔子及其思想总结论语,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合;墨子认为获得知识理解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乐正克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着.主要思想: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严格的视导和考试制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主张启发式教学“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还提出“不陵节而施”,“长其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等.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三、四、独立性态阶段教育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任务和思想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泛智教育;提出便利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捷性的原则.他普及“初等教育”;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被誉为“教育学之父”.卢梭的爱弥儿开创了以研究个体生长发展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为主题的研究领域.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是第一位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讲座的教授.洛克的“白板说”及绅士教育赫尔巴特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科学形态的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的两个基础:哲学的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说以及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特点.五、六、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教育学吸取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并形成很多门类.斯宾塞的教育论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实际上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主张“做中学”;提出儿童中心,经验基础和行动为中心的现代三中心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规律的教育学.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着作.七、八、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各学科相互渗透,逐渐深化,内容更加丰富.1956年,布鲁姆制定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出版了教育过程一书.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一书,全面阐述了他的实验教学论的体系,系统地叙述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介绍了研究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第一章第二章教育概述第一节第二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保证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一、二、教育的基本概念把“教”与“育”连在一起,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人才而教育之”,自此,便有“教育”一词.广义的教育是一切有意识的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的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内容和手段三、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阶段性相对独立性.P18—19四、教育的起源教育的神话起源论;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教育学的心理起源论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社会起源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起源首先是劳动;其次,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最根本的源泉首先是劳动五、六、教育的发展(一)(二)原始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2(三)(四)奴隶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4 最早的学校出现在世界上第一个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埃及;在中国历史上,夏朝就已有名曰“庠”和“序”的学校.学校教育的生产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简答1、2、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3、4、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5、6、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传递成为可能.7、8、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三)(四)、封建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5(五)(六)资本主义社会教育教育特点见P25(七)(八)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它是全民性教育第二节第三节学校教育制度一、二、学校教育制度概述(一)(二)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方针、教育经费控制、教育行政组织系统以及有组织的教学和教育的机构体系.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她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三)(四)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简答,多选1、2、学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制约3、4、学制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5、6、学制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所制约三、四、我国学校教育体制发展概况(一)(二)建国前的学制发展我国的学制,产生于商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始于清朝末年;1902年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1922年又颁布了“壬戌学制”也叫“新学制”即所谓的“六三三制”.(三)(四)、新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4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都应当入学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六、当前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与系统主要类型: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主要学校系统:普通教育的学校系统;专门教育的学校系统;成育的学校教育四、五、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简答1、2、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3、4、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5、6、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7、8、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9、10、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11、12、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第三节、义务教育一、义务教育概述一、义务教育概念: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二、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和普遍性二、义务教育的意义简答1、2、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3、4、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5、6、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三、四、从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义务教育法到新义务教育法的修订实施,我国的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五、六、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的法律保证:义务教育法;实施义务教育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三章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一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一)(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三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四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的变革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在生产的重要途径三教育能够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教育对劳动力的再生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2、教育能使潜在的生产力化为现实的生产力3、4、教育能把一般性的劳动者变为专门化的劳动者5、6、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7、8、教育能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换为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9、10、教育能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第二节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一、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多选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二政治制约着受教育权三政治制约着教育目的四政治制约着教育内容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简答一教育能够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二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的民主意识,促进社会政治民主三教育可以形成积极的舆论力量,促进政治制度的发展第三节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社会文化对教育的作用一宏观上,文化通过为教育提供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对教育发生影响二微观上,社会文化深入到学校内部,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活动内部的文化构成多选1、社会文化影响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2、社会文化直接影响课程文化3、社会文化影响教师文化4、社会文化影响学生文化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多选一教育能够保存和传递文化二教育能偶选择文化三教育能够整理文化四教育能够活化文化五教育能够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吸收和融合六教育能够创造和更新文化第四节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一、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一)(二)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结构二科学技术影响学生(三)(四)科学技术影响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四科学技术影响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手段二、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简答一教育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培养数量足够、质量优秀、结构合理的后备力量二教育能够生产和再生产科学技术三教育能够加速科学与技术的转化四教育能够姜科学技术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第二节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一、二、人的发展的概念人的发展,指的是人从出生到死亡,在身心方面发生的有规律的变化.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人的心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大脑及其神经系统发展情况制约着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并刺激生理的进一步成熟.影响人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四个方面二、人的发展的动力观一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威尔逊把“基因机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二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代表人物:洛克的白板说.华生三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及其作用p68-75(一)(二)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物质前提作用简答/填空1、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3、4、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5、6、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二)(三)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简答1、2、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4、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四)(五)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p72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有指定的教育内容,有活动的计划,有系统的组织和特殊的教育条件,这表明了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简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简答(1)(2)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和指导的活动(3)(4)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5)(6)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7)(8)现代学校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更便利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9)(10)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四)(五)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简答1、2、环境和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或条件性的因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是通过学生主体的参与以及学生身心的活动才起作用3、4、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所付出的精力.所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5、6、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个体活动能够使个体发展由潜在的可能变为现实,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简答(1)(2)人是通过活动而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并获得发展的(3)(4)人的发展方向和水平由活动的性质和水平所决定(5)(6)通过活动人可以改变环境,使之有利于人的发展(五)(六)在遗传、环境、教育问题上的不同观点1、2、遗传决定论内发论桑代克认为:人的智力也同他的“眼睛、牙齿和手指”一样,乃是自然赋予的3、4、环境决定性外铄论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5、6、二因素论第二节第三节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教育要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做到认知与非认知,科学与艺术等方面的统一,教育者在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促进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统一和谐发展,不能片面强调心理或身体的超前发展,注重早教三、四、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头部首先得到发展,而后是躯干和四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教育者在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着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地前进,不能“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表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五、六、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社您发展总体特征,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例如,在学龄前的幼儿阶段,儿童认识事物能力的主要特点是易于形成与事物相对应的、单个的概念.儿童时期掌握事物间联系的程度,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育者必须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表明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七、八、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是不平衡性.例如,身体体重,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水平,而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水平.如在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之后.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后,情感成熟更后,发展关键期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技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九、十、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十一、十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身心发展阶段的顺序性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下,儿童的某些年龄特征的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和存在差异.十三、十四、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在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中,由于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他们在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有的人早慧,有的人大器晚成;有的儿童的身高是早长,有的则是晚长;有的儿童在8岁时,抽象思维已有很好的发展,能够接受中等教育,有的儿童的抽象思维到14、15岁时,才有显着的发展;“因材施教”;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自身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地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第三节第四节初、高等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基本特点: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型、闭锁性、社会性第四章教育目第一节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念95: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及意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教育目的的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1、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二教育目的的功能96:导向、调控、评价和激励功能简一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简答1、对教育的社会性质有定向作用,对教育“为谁培养人”作了明确规定2、对人的培养有定向作用3、对课程的选择及其建设有定向作用4、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定向作用二教育目的的调控作用1、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来进行调控2、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3、通过目标的方式进行调控三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表现为:1、2、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凭借3、4、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三教育目的的类型从教育目的制定的主体上看,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从实现与否上看,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现实的教育目的1、2、国家教育目的:即国家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3、4、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5、6、课程目标:即教育者在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7、8、教学目标:即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或细化.二、教育目的的制定依据(一)(二)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三)(四)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五)(六)人们的教育思想三、几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及代表人物 1011、无目的论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是个人经验的不断扩大和积累,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罗齐: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而是根据个人发展需要而制定的.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4、社会需要与人的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四、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二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1、2、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3、。
教育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 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 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心理方面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
……教育起源:神话、生物(最早)、心理、劳动(马克思主义)起源说。
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填空题……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射击、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答、填空……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式、内容民主化;d.教育自由化。
……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潜能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
第二节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学的研究价值:宏观: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微观(学习研究教育学的意义):a.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b.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c.利于掌握学生思品发展规律,做好教育工作;d.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e.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改。
(完整版)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最新整理)
(二)能动性:①人在发展过程中还会表现出人所有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自决和自我塑造等方面。
②是人的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以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这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以及动物训练之间最根本的区别,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简述人的发展的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制约/简述教育工作应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制约/教育要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10/11/11/13华中论述,10天津简,12/13福建简,13扬州论,13浙江论,10/14南京简,15北京简(一)顺序性①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②就心理而言,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③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是教育的发展着眼于“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脱离实际,又要走到发展前面。
(二)阶段性①人的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年龄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发展特征。
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建立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
②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艾里克森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都是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阶段理论。
③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阶段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教育阶段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相适应。
(三)不平衡性①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同一个体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单个可出简答,整体可出论述)10苏州论,12华南简,13四川简,14北京论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简答或论述)11扬州简(一)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①教育发展的物质条件是由生产力发展所提供的。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大学教育学知识点总结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对象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以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为主要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社会机制等方面。
2.教育学的主要理论2.1 行为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是行为的建立、巩固和调节过程,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塑造和控制。
提出了刺激-反应理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等。
2.2 认知主义教育学注重学生的认知过程以及个体差异,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
提出了激励理论、定义、学习策略等重要概念。
2.3 发展主义教育学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提倡个性发展和多元智能。
强调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了发展阶段理论、情感教育等。
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3.1 实证研究方法采用观察、实验、统计等方法,通过数据分析来验证教育学假设和推测。
强调客观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3.2 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性推理等方法,对教育学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
注重逻辑性、理论性和抽象性。
3.3 实践研究方法通过实践观察、教育实验等方法,探索和改进教育实践。
着重于问题解决和社会应用。
4.大学教育学的应用领域4.1 教育教学设计培养教师对学科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认知,以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学习。
4.2 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制定教育政策,规划和管理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4.3 教育评估与研究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进行评估和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5.教育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教育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多元发展。
教育技术与在线教育的发展将对教育学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学将更加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自主发展。
以上是对大学教育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理论和方法,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汇总
教育学知识点完整版汇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教育活动的学科,它通过研究教育的理论基础、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教育的组织和管理等方面,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以下是教育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教育的定义和特征: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引导和影响人类的发展和行为,使其具备必要的知识、技能、道德和心理素质的过程。
教育具有社会性、有计划性、言传身教、德育与智育统一等特征。
2.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包括智力、道德、身体和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教育的任务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学以致用、教学相长等。
教育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教学、互动教学等,其中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个别化教学方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4.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人对刺激作出响应的过程,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人的思维和认知对学习的影响,构建主义则认为学习是在社会环境中积极地构建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学习模式包括竞争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等。
5.教学设计和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全面和科学的评价,通过考试、作业、项目和观察等多种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
6.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和动机等方面。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和解决教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7.教育管理和组织:教育管理包括学校管理和教育系统管理两个层面,涉及到学校领导力、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等方面。
教育组织则涉及到学校组织结构、班级管理和学校文化等。
8.教育现象与问题:教育学研究的范畴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例如教育公平与质量、学校暴力与欺凌、教育技术与媒体、校园文化与教育、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等。
教育学知识点汇总
教育学一、什么是教育(P7)定义: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狭义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人的身心健康。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教育本质是一种交往活动。
二、教育学(P6)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特征: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任务:探究、揭示种种教育的规律,阐述各种教育问题,建立教育学理论体系。
三、学校教育发展阶段(1)原始教育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具有社会性,无阶级性。
3、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
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
(2)古代教育1、具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执教人员2、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与生产实践队里,鄙视体力劳动和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4、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5、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形式。
(3)现代教育1、教育与生产劳动由分离逐渐走向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2、教育的普及性3、教育制度日趋完善4、创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实行班级授课制。
5、教育手段,方法不断更新,教育内容逐渐科学化。
(4)现代教育趋势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4、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三、教育与经济(P50)1、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物质资源,并制约教育发展的水平与规模。
2、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本,并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和效率。
四、教育与政治a、政治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对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2、对教育制度和管理体制3、对教育资源分配b、教育的政治功能1、促进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的发展2、培养和造就政治人才3、制造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
4、推动民主政治建设五、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制约教育内容。
教育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养人。
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
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2.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3.教育媒介: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育的起源学说: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前苏联】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发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
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31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 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第一节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高等教育(一)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学术性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其本质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1、国外高等教育的演变1.1国外古代高等教育①国外最早的高等教育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甚至更早;②柏拉图在雅典开办的学园(公元前387年)是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的高等学校,也是西欧最早的学术研究机关;学园开设的课程有算数,几何学,天文学,音乐,文学,历史,法律,哲学等。
1.2中世纪大学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的应该是十二、十三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
欧洲中世纪大学被称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最早产生且延续不断的中世纪大学是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和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等。
1.3近代国外高等教育①意大利于1088年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全世界第一所大学。
②威廉.冯.洪堡创办的柏林大学被誉为第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
1.4 二战后国外的高等教育20世纪初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尔斯.范海斯于1904年提出著名的“威斯康星思想”。
它是世界高等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它主张高等学校应该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由此,世界高等教育的职能从教学、科研扩展到社会服务,形成了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
使大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高等农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职能同步得到强化。
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①商代的“右学”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萌芽。
“右学”是集教育、习射、养老于一体的官办教育机构;②稷下学宫(战国齐桓公),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官学为黄老之学。
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③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④鸿都门学(汉代),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
《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2、“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3、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4、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过程。
5、从个人的角度来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体现在:(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or教育媒介or教育措施。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作用)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这是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
中国的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其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孟禄)认为教育是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没有把握教育目的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知识点1.战国后期,在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2.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3.“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书育人。
4.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六艺”和欧洲中世纪“七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5.杨贤江:教育的劳动起源说的代表。
6.孟禄—“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属于心理起源论。
7.洛伦兹发现,刚出生的小鸭子会发生“印刻”,即模仿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进行学习。
8.《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大教学论》。
10.国外(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反对思辨,主张用实证方法研究知识价值,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教导人们为完美生活做准备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一经典课程论命题的教育家是斯宾塞。
12.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目的的培养人。
13.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任何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都离不开教育。
这表明教育具有永恒性。
14.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的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它主要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会性。
15.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两种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16.卢梭——个人本位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17.个体本位论——“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干、生活更加充实幸福。
”18.社会本位论——“造就合格公民”。
19.古希腊斯巴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军人和武士。
20.赫尔巴特——教育永远具有教育性。
“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21.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22.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首次将学前教育纳入学制。
23.夸美纽斯把教师赞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4.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内容观”,“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25.“产婆术”——苏格拉底。
26.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的学者是康德。
27.昆体良——最早提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教学法。
28.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
29.裴斯泰洛奇—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30.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生活教育。
31.瓦根舍因——范例教学。
32.洛克——白板说。
33.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核心:以最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
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
34.华生——《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35.布鲁姆将学生学习结果划分为认知技能、情感技能和动作技能。
36.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近朱者赤、孟母三迁、蓬生麻中,不扶自直37.华生——外铄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38.霍尔——内发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39.亚里士多德提出将人的灵魂分为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伦理的灵魂,并根据主张实施体育、德育和智育。
40.马卡连柯专门从事流浪犯罪儿童教育,著有《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
41.马卡连柯——集体教育。
42.荀子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43.凯洛夫《教育学》,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44.罗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
45.苛勒——顿悟说(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
46.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
47.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双边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叫谈话法。
48.“三结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9.生存教育要以家庭教育为主,学校教育为主干,社会教育为保障,通过专题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大类途径来实施。
50.历史法: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考察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其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51.行动研究法:教育实践工作者在自己的工作环境中,谋求当前问题解决和改进的一种研究方式。
52.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
53.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54.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5.在当代,教育被人们视为一种投资,一种人力资本,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56.马克思认为,复杂的劳动,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教育的经济功能。
57.在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水平。
58.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
59.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0.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6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始于奴隶社会。
62.教育的历史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63.教育的民主性体现为教育的普及、教育机会的均等及传统教育向终身教育的发展。
64.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
65.个体心理通常从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不陵节而施)。
66.“关键期”的存在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特征。
67.初中阶段一方面表现出孩童的稚嫩,另一方面又表现出青年的充满理想和激情,这种错综复杂、充满矛盾的状况体现了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过渡性的特点。
68.人的身心发展有不同的阶段,“心里哺乳期”一般发生在青少年阶段。
6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隐喻了教师劳动具有长期性。
70.“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71.家访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空间广延性。
72.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73.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拥有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称为校园文化。
74.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校风。
75.学校教育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功能体现在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76.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
77.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教育,尤其是学校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78.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层组织是班级。
79.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80.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是开设哪些科目。
81.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选择课题。
82.课程的文本一般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
83.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84.课程计划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颁布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85.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
8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教科书。
87.教学过程中为改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88.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所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提问属于形成性评价。
89.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
90.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91.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
9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93.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结合两门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综合课程。
94.我国初中阶段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95.初中阶段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课属于综合课程。
96.目前我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是分科课程。
97.在中学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物理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98.我国最古老,使用最广泛的课程:学科课程99.当前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学制年限划分采用的是多种形式并存。
100.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
101.新课程改革新增加的两个课程: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102.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103.泰勒原理(四段论)——目标模式。
104.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和深化。
——螺旋式105.主张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从中做学”的课程理论——活动课程论(儿童、活动、经验)——杜威。
106.杜威—“我们所需要的是儿童整个身体和整个心灵来到学校。
”107.杜威——“连带学习”:一个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对数学的厌恶,他在离开学校后很可能不会再主动学习数学了。
108.克伯屈——“附属学习”:在学习正规课程的内容时,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接受的态度、兴趣和情感的熏陶。
109.我国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1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培养创新精神。
111.我国近代第一个学制:壬寅学制。
112.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癸卯学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13.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
114.按照课程呈现的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15.校园文化——隐性课程。
116.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非制度化教育。
117.实质教育论——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能力培养,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
118.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再认。
119.花了10分钟背诗,然后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方法属于适当过度学习。
120.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
121.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的学习动机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
122.认知内驱力属于内部动机。
123.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动机。
124.在儿童早期,促使他们努力获得学习成就的是附属内驱力。
125.共同要素说——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条件就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要素。
126.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属于顺向、正迁移。
127.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具体迁移。
128.“温故而知新”——顺向正迁移。
129.学习了英语语法后,加深了对以前学习的中文语法的理解——逆向迁移(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先前学习的内容产生的影响)。
130.总是把前面的学习材料和后面的学习材料搞混,属于负迁移。
131.从事拧螺丝的工作后,学习别的操作技能都很不麻利,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负迁移。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互相干扰、阻碍,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132.“近朱者赤”不属于迁移。
133.人们熟悉钳子是钳东西的,很难想到它还能当锤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