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

合集下载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

《方剂学》习题含答案补益剂习题1.四君子汤的主治病证为:CA.脾胃虚寒B.湿困脾阳C.脾胃气虚D.脾阳不足E.脾虚泻泄1.四君子汤加上何药名异功散:CA.半夏B.桔梗C.陈皮D.枳壳E.木香2.四君子汤的功用是:DA.益气养胃B.健脾养胃C.补益肝脾D.益气健脾E.益气补血3.理中丸与四君子汤中相同的药物是:DA.白术、干姜、人参B.甘草、人参、干姜C.人参、茯苓、炙甘草D.甘草、人参、白术E.人参、茯苓、白术4.参苓白术散在何方的基础上加砂仁、山药、莲子、白扁豆、薏仁、桔梗而成:A A.四君子汤B.异功散C.六君子汤D.玉屏风散E.补中益气汤5.长于渗湿止泻的方剂是:DA.补中益气汤B.香砂六君子汤C.四君子汤D.参苓白术散E.异功散7.参苓白术散的主治病证是::AA.脾虚挟湿B.脾胃气虚C.气虚下陷D.气虚发热E.脾肾两虚8.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EA.益气补中,健脾和胃B.健胃益气,和胃渗湿C.健脾益气,调补脾胃D.燥湿健脾,行气和胃E.益气健脾,渗湿止泻9.参苓白术散的病机是:EA.阳虚水泛B.脾胃气虚C.寒湿因脾D.脾肾气虚E.脾胃气虚,湿自内生10.下列哪项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症:E A.脾胃虚弱,神疲食少B.脾胃气虚,发热自汗C.清气不升,久疟久痢D.清阳下陷,久泻脱肛E.误下伤中,心下痞满11.“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EA.白虎汤B.白虎加人参汤C.竹叶石膏汤D.青蒿鳖甲汤E.补中益气汤12.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为:BA.白术B.黄芪C.甘草D.当归E.人参13.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BA.生脉散B.补中益气汤C.参苓白术散D.玉屏风散E.四君子汤14.补中兼疏,“以补为固”的方剂是:D A.当归六黄汤B.真人养脏汤C.牡蛎散D.玉屏风散E.桑螵蛸散15.玉屏风散的组成为:BA.黄芪、白术、甘草B.白术、防风、黄芪C.茯苓、白术、黄芪D.黄芪、白术、人参E.人参、白术、甘草16.玉屏风散证汗出的病机是:AA.卫气虚弱,不能固表B.营卫不和C.外感风寒D.暑热耗气伤阴E.脾胃气虚,阳浮于外17.防风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DA.疏风透疹B.祛风散寒C.祛风止痉D.走表祛风E.祛风升阳18.玉屏风散主治:BA.营卫失调,恶风自汗B.表虚自汗,易感风邪C.阴虚火旺,汗液外泄D.诸虚不足,算汗盗汗E.暑热耗气,短气自汗19.患者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脉虚,宜用:A A.玉屏风散B.桂枝汤C.牡蛎散D.生脉散E.补中益气汤20.生脉散的功用:DA.益气养阴,敛汗止咳B.清暑益气,养阴生津C.益气养阴,生津止渴D.益气生津,敛阴止汗E.以上都不21.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作用的方剂是:D A.桂枝汤B.补中益气汤C.四君子汤D.生脉散E.牡蛎散22.生脉散的组成为:BA.人参、白术、甘草B.人参、麦冬、五味子C.五味子、麦冬、甘草D.知母、人参、杏仁E.知母、人参、五味子23.患者体倦气短,口渴多汗,咽干,舌红,脉虚,宜用:E A.补中益气汤B.玉屏风散C.人参哈吤散D.四君子汤E.生脉散24.六君子汤是由四君子汤加何药组成的:AA.半夏、陈皮B.枳壳、陈皮C.砂仁、半夏D.木香、砂仁E.半夏、木香25.下列方剂中何方为“培土生金”法中的常用方剂:B A.补中益气汤B.参苓白术散C.归脾汤D.生脉散26.何方主治营血虚滞证:A A.四物汤B.归脾汤C.当归补血汤D.胶艾汤E.八珍汤27.当归在四物汤中的作用是:A A.补血活血B.滋阴养血C.养血润燥D.活血止痛E.以是都不是28.归脾汤与四物汤共有的药是:A A.当归B.人参C.酸枣仁D.白芍E.甘草29.归脾汤中包含的方剂是:D A.四君子汤B.四物汤C.酸枣仁汤D.当归补血汤E.保元汤30.主治脾不统血的方剂是:C A.四物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胶艾汤31.下列方中,既具有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作用,又具有补气摄血之功效的方剂是:C A.八珍汤B.当归补血汤C.归脾汤D.固冲汤E.炙甘草汤32.某女性患者,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食少,面色萎黄,月经超前,量多色淡,苔白脉虚,治宜选用:DA.温经汤B.四物汤C.逍遥散D.归脾汤E.固冲汤33.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作用的方剂是:BA.八真汤B.归脾汤C.炙甘草汤D.四物汤E.生脉散34.当归补血汤中黄芪用量五倍于当归,其用意是:CA.补气摄血B.补气行血C.益气养血D.补气和血E.以是都不是35.当归补血汤中黄芪与当归的用量比例是:AA.5比1B.5比2C.5比3D.5比4E.以上都不是36.气血两亏,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者,治宜选用:C A.白虎加人参汤B.竹叶石膏汤C.当归补血汤D.补中益气汤E.生脉散37.属于六味地黄汤中“三泻”的药物是:DA.茯苓、泽泻、山茱萸B.茯苓、丹皮、山茱萸C.山药、泽泻、山茱萸D.茯苓、泽泻、丹皮E.茯苓、山药、山茱萸38.六味地黄丸中的君药是:CA.山茱萸B.山药C.熟地D.茯苓E.丹皮39.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是:EA.肝阴虚B.心阴虚C.脾阴虚D.肺阴虚E.肾阴虚40.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治宜用:D A.右归饮B.大补阴丸C.右归丸D.六味地黄丸E.地黄饮子41.六味地黄丸加何药为都气丸:B A.枸杞B.五味子C.麦冬D.知母E.黄柏42.六味地黄丸中“三补”的药物是:C A.熟地、山茱萸、丹皮B.熟地、山药、泽泻C.熟地、山茱萸、山药D.山茱萸、山药、丹皮E.茯苓、泽泻、丹皮43.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BA.养心安神B.滋阴补肾C.健脾和胃D.滋阴疏肝E.滋阴降火44.知柏地黄丸的功用是:B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肾纳气D.滋补肺肾E.滋肾养肝明目45.杞菊地黄丸的功用是:C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6.都气丸的功用是:D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7.麦味地黄丸的功用是:EA.滋阴补肾B.滋阴降火C.滋阴养肝明目D.滋肾纳气E.滋补肺肾48.大补阴丸的主治证是:EA.肾之阴阳两虚证B.肾阳不足证C.真阴不足证D.肝肾阴虚证E.阴虚火旺证54.一贯煎的功用是:BA.补肾养肝B.滋阴疏肝C.清胃滋阴D.滋阴补肾E.滋阴养血55.胁肋疼痛,吞酸吐苦,舌药少津,脉虚弦,治宜用:E A.逍遥丸B.四逆散C.龙胆泻肝汤D.小柴胡汤E.一贯煎60.肾气丸中桂枝、附子的意义是:EA.温肾暖脾,以助阳气B.温肾助阳,散寒通脉C.补阳益精,温肾纳气D.补火暖土,散寒止痛E.益火之源,以消阴翳B型题:A.四君子汤B.补中益气汤C.参苓白术散D.生脉散E.六君子汤1.以黄芪作为君药的方剂是:B 2.体现培土生金法的方剂是:C 3.体现甘温除热法的方剂是:BA.人参B.白术C.黄芪D.升麻E.茯苓4.玉屏风散的君药是:C5.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C 6.四君子汤的君药是:AA.表虚自汗证B.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C.脾胃气虚挟湿证D.脾胃气虚下陷证E.脾胃气虚证7.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D 8.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是:A 9.参苓白术散的主治证是:CA.麦冬B.桔梗C.升麻D.五味子E.防风10.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含有:C11.参苓白术散组成中含有:BA.白术B.防风C.五味子D.人参E.麦冬12.玉屏风散与补中益气汤中共有的药物是A:13.生麦散与四君子汤中共有的药物是:DA.生脉散B.玉屏风散C.参苓白术散D.四君子汤E.补中益气汤14.证见身热自汗,面色白,食少乞短乏力,大便稀溏,脉虚软无力,宜选用:E 15.证见自汗恶风,面色白,舌淡,脉浮虚,宜选用:BA.六君子汤B.四君子汤C.玉屏风散D.补中益气汤E.参苓白术散16.具有益气健脾功用的方剂是:B17.具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功用的方剂是:E18.具有益气固表止汗功用的方剂是:CA.阴虚火旺证B.肝肾阴虚证C.肾虚气喘证D.肺肾阴虚证E.真阴不足证19.知柏地黄丸主治证:A20.杞菊地黄丸主治证:B21.麦味地黄丸主治证:DA.滋阴补肾B.滋阴纳气C.滋阴降火D.滋补肺肾E.滋肾补肝22.六味地黄丸的功用是:A23.大补阴丸的功用是:CA.黄芩B.丹参C.麦冬D.木香E.生地28.归脾汤中有;D29.生脉散中有:C30.泰山磐石散中有:AX型题:1.具有补中益气的方剂有:A、B、E A.补中益气汤B.四君子汤C.四神丸D.生脉散E.参苓白术散2.参苓白术散配伍砂仁的意义是:B、C、D、E A.止呕B.醒脾C.行气D.和胃E.化滞3.下列方剂中均含有黄芪的是:A、C、D、E A.玉屏风散B.生脉散C.补中益气汤D.归脾汤E.当归补血汤4.四君子汤的临床表现有:A、C、D、E A.面色白B.舌淡苔腻C.气短乏力D.食少E.脉虚弱1.归脾汤的功用包括:A、B、D、EA.益气B.健脾C.滋阴D.养心E.补血问答题:1.试述补益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

邓中甲教授《方剂学》讲稿

方剂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邓中甲教授主讲目录01、绪言、总论02、发展简史03、第二章方剂与治法、第一节治法概述04、总论:方剂与治法(二)05、吐法的适应症特点、和法定义06、和法常用分类、消法定义07、消法和下法在适应症方面的区别08、方剂的配伍(一)09、方剂的配伍(二)10、方剂的基本结构(一)君臣佐使11、方剂的基本结构(二)、方剂的组成、药味与药量的变化12、剂型更换的变化13、总论小结。

各论、第一章:解表剂、第一节:辛温解表、麻黄汤14、麻黄汤(二)、桂枝汤(一)15、桂枝汤(二)、九味羌活汤(一)16、九味羌活汤(二)、香苏散17、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止嗽散18、止嗽散(二)。

第二节:辛凉解表、银翘散(一)19、银翘散(二)、桑菊饮、麻杏石甘汤20、麻杏石甘汤(二)、越婢汤、柴葛解饥汤。

第三节:扶正解表、败毒散(一)21、败毒散(二)、参苏饮、麻黄附子细辛汤(一)22、麻黄附子细辛汤(二)寒下:大承气汤23、各论第二章泻下剂、第一节:寒下法、大承气汤及附方24、温下法、温脾汤、大黄附子汤。

第三节:润下法、麻子仁丸、济川煎(一)25、济川煎(二)、第四节:逐水、十枣汤。

第五节:攻补兼施、黄龙汤26、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一)27、大柴胡汤(二)、蒿芩清胆汤。

第二节:调和肝脾、四逆散(一)28、四逆散(二)、逍遥散(一)29、逍遥散(二)、痛泻要方(一)30、痛泻要方(二)第三节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及附方第四章清热剂清气分热白虎汤31、竹叶石膏汤。

第二节:消营凉血、消営汤及附方、犀角地黄汤32、第三节:清热解毒、黄连解毒汤、凉隔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33、仙方活命饮(二)第四节:清脏腑热、导赤散、龙胆泻肝汤(一)34、龙胆泻肝汤(二)、左金丸、苇茎汤、泻白散、清胃散(一)35、清胃散(二)、玉女煎、葛根芩连汤、芍药汤(一)36、芍药汤(二)、白头翁汤小结第五节清虚热、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汤(一)37、当归六黄汤(二)第五章:袪暑剂、治法特点、香薷散、新加香薷饮38、清暑益气汤。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二)

《方剂学》试题三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及其的一门学科。

2.九味羌活汤主治,证。

3.大黄牡丹汤的功用是,。

4.少阳湿热证,应选用(方)治之。

少阳阳明合病,应选用(方)治之。

5.普济消毒饮中具有“火郁发之”之义的药物是、。

6.小建中汤中桂枝与芍药的用量比例是;桂枝汤中芍药与桂枝的用量比例是。

7.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补气生血,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剂是。

8.四神丸的功用是,。

9.治疗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而致神志不安的常用方剂是。

凉开剂适用于证。

10.越鞠丸的君药是。

补阳还五汤是治法的代表方剂。

二、A型题(每题1分,共20分)1.寒热错杂,正气虚弱的久泻久痢,宜选用()A.芍药汤B.白头翁汤C.四神丸D.乌梅丸E.真人养脏汤2.连翘在保和丸中的作用()A.清热解毒B.辛凉透表C.透热转气D.清泄胸膈之热E.清热散结3.乌梅在二陈汤中的配伍意义是()A.涩肠止泻B.收敛止血C.生津止渴D.收敛肺气E.安蛔止痛4.藿香正气散主治证的病机是()A.外感风寒,内有痰饮B.外感暑热,内有湿滞C.外感风寒,内伤湿滞D.脾虚食停,生湿化热E.脾虚湿停,郁而化热5.治疗外感温燥证,下列方中宜首选()A.麻黄汤B.桂枝汤C.桑杏汤D.桑菊饮E.杏苏散6.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数。

宜选用()A.消风散B.败毒散C.犀角地黄汤D.清营汤E.升麻葛根汤7.血府逐瘀汤主治的病证是()A.膈下血瘀证B.少腹血瘀证C.胸中血瘀证D.两胁血瘀证E.头部血瘀证8.麻黄与白果在定喘汤中的配伍关系是()A.升降配伍B.散收配伍C.散中寓收D.收中寓散E.相须为用9.症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秘。

治宜选用()A.安宫牛黄丸B.紫雪C.至宝丹D.紫金锭E.苏合香丸10天王补心丹的功用是()A.滋阴清热,养血安神B.养血安神,清热除烦C.滋补肝肾,养心安神D.益气补血,养心安神E.滋阴养血,清热除烦11.真人养脏汤补涩不滞,是因为方中配伍了理气药()A.陈皮B.青皮C.木香D.砂仁E.白豆蔻1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A.补中益气,升阳举陷B.益气升阳,固脱止血C.益气生津,敛阴止汗D.益气补血,健脾和胃E.益气升陷,敛阴止汗13.桂枝汤、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中相同的药物是()A.桂枝、芍药、甘草、大枣B.桂枝、芍药、甘草、生姜C.桂枝、芍药、生姜、大枣D.芍药、甘草、生姜、大枣E.桂枝、甘草、生姜、大枣14.患者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方剂学》试题及答案

山东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试试题姓名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10分)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书,被尊称为“方书之祖”。

()2.运用败毒散治疗热毒痢,称为“逆流挽舟”法。

( )3.十枣汤虽名曰“汤”,但实际剂型是散剂。

( )4.龙胆泻肝汤配有滋阴养血的当归、生地,故可治疗肝火上炎兼阴血不足的虚实夹杂证。

()5.普济消毒饮主治白喉。

()6.苇茎汤组成中的“三仁”是指桃仁、薏苡仁、冬瓜仁。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辛凉解表的代表方,故肺热壅盛而无表证之咳喘不宜使用。

()8.桃核承气汤由调胃承气汤加桃仁组成。

()9.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怀牛膝。

()10.阴疽,患处色白漫肿,酸痛不热,脓液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应选阳和汤治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中成药药典是()A《太平圣惠方》B《成方便读》C《圣济总录》D《普济方》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有关君药的含义,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治疗主病B 治疗主证C 在方剂中起主要治疗作用D 用量居方中各药之首E 在任何方剂中必不可少3. 九味羌活汤的组成药物,应除外下列哪一项()A 防风、苍术B 细辛、川芎C 生地、黄芩D 白芷、甘草E 前胡、枳壳4.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共有的药物是A 桑叶、竹叶、连翘、薄荷、桔梗B 连翘、薄荷、芦根、桔梗、甘草C 银花、连翘、薄荷、桔梗、甘草D 竹叶、连翘、薄荷、芦根、甘草E 银花、连翘、薄荷、芦根、甘草5.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在组成上共有的药物是A 大黄B 枳实C 芒硝D 厚朴E 甘草6.组成中含有肉苁蓉的方剂是()A麻子仁丸B增液承气汤C五仁丸D济川煎E黄龙汤7.加味逍遥散由逍遥散加下列哪组药物组成()A黄芩、黄连B丹皮、栀子C黄芩、栀子D黄芩、丹皮E黄连、栀子8.防风通圣散的主治证是()A少阳阳明合病B风热壅盛,表里俱实C协热下利D表邪未解,里热炽盛E水湿壅盛,表里俱实9.清胃散的组成是()A 当归、石膏、生地、丹皮、升麻B 当归、黄连、生地、丹皮、升麻C 黄连、石膏、生地、丹皮、升麻D 甘草、黄连、生地、丹皮、升麻E 当归、黄连、甘草、丹皮、生地10.治疗口渴面赤,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之证,宜首选()A 凉膈散B 八正散C 导赤散D 小蓟饮子E 六一散11.芍药汤的功用是()A 清热止利,和中缓急B 清热燥湿,行气化滞C 清热燥湿,调气和血D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E 养阴清热,调和气血12.青蒿鳖甲汤的主治证是()A阴虚火旺,发热盗汗B虚劳发热,骨蒸潮热C温病后期,余热未清,津气两伤D温病后期,邪伏阴分E温病后期,阴虚风动13.理中丸的君药是()A人参B干姜C白术D人参和干姜E白术和干姜14.当归四逆汤主治()A 血虚寒厥B 阳郁厥逆C阳虚寒厥D亡阳肢厥E热盛厥逆15.泄泻日久,饮食不化,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者,治宜首选()A 补中益气汤B 健脾丸C 参苓白术散D 真人养脏汤E 四君子汤16.由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续断、糯米、黄芩、砂仁组成的方剂是()A 归脾汤B 生脉散C 补中益气汤D 泰山磐石散E 玉屏风散17.肾气丸中轻用附子、桂枝的意义主要是()A 温肾壮阳B 阳中求阴C 阴中求阳D 少火生气E 温阳化气18.治疗喑痱,应选用下列何方()A 龟鹿二仙胶B 七宝美髯丹C 右归丸D 左归丸E 地黄饮子19.天王补心丹组成中的“三参”是()A人参、沙参、丹参B人参、玄参、丹参C沙参、玄参、丹参D人参、玄参、苦参E人参、丹参、苦参20.苏合香丸的功用是()A 行气开窍,温中止痛B 化痰开窍,辟秽解毒C 芳香开窍,消肿止痛D 芳香辟秽,温中止痛E 行气解郁,化痰定惊21.胃虚痰阻气逆,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者,治宜选用()A 旋覆代赭汤B橘皮竹茹汤C丁香柿蒂汤D半夏厚朴汤E半夏泻心汤22.定喘汤的用方要点不包括()A 咳嗽气喘B痰多色黄C壮热烦渴D舌苔黄腻E脉滑数23.温经汤的主治证是()A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B 血海虚寒C 产后瘀阻胞宫D 血虚寒凝经脉E 冲任不足,血虚瘀阻24.大秦艽汤的组成药物,除外()A川芎、独活、防风B白芷、细辛、甘草C人参、桂枝、荆芥D熟地、黄芩、石膏E生地、当归、白芍25.川芎茶调散中用量最重的药物是A 川芎B 白芷C 薄荷D 羌活E 清茶26.麦门冬汤的功用是A 滋养肺胃,化痰散结B 养阴润肺,和胃化痰C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D 养阴生津,和胃降逆E 养阴润肺,化痰止咳27.防己黄芪汤的组成药物是()A 防己、黄芪、茯苓、白术B 防己、黄芪、茯苓、甘草C 防己、黄芪、茯苓、生姜D 防己、黄芪、白术、甘草E 防己、黄芪、白术、生姜28.实脾散与真武汤两方组成中共有的药物是()A 附子白术干姜B 附子白芍茯苓C 附子白芍生姜D 附子茯苓干姜E附子茯苓白术29.下列哪项属于清气化痰丸的组成部分()A 瓜蒌、黄芩、胆南星、枳实B 瓜蒌、黄芩、杏仁、甘草C 瓜蒌、黄芩、陈皮、甘草D 桔梗、黄芩、半夏、枳实E 桑皮、黄芩、半夏、茯苓30.下列哪项不是乌梅丸的组成部分()A 黄连黄柏B 生姜半夏C 附子桂枝D 人参当归E 蜀椒细辛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止嗽散的组成中有()A桔梗、荆芥B紫菀、百部C白前、甘草D前胡、杏仁E半夏、茯苓2.普济消毒饮中升麻、柴胡的配伍意义是()A疏散风热B升提清气C引经D火郁发之E解肌透疹3.清暑益气汤的组成中有()A石斛、甘草B麦冬、甘草C黄连、知母D竹叶、西瓜翠衣E西洋参、粳米4.仙方活命饮的功用是()A 化痰通络B 清热解毒C 活血止痛D 消肿溃坚E 分利湿热5.黄龙汤的组成中有()A大黄B人参C芒硝D枳实 E 当归6.炙甘草汤的功用是()A 益气养血B滋阴降火C通阳复脉 D 滋阴补肺E健脾和胃7.半夏厚朴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 咽中如有物阻B舌苔白腻C口苦口干D脉弦滑E进食时吞咽困难8.涩精止遗的代表方有()A 固冲汤B 金锁固金丸C 缩泉丸D 四神丸E 桑螵蛸散9.清燥救肺汤证的临床表现有()A头痛身热B干咳无痰C气逆而喘 D 舌红少苔 E 脉虚大而数10.组成中含有二陈汤的方剂是()A 半夏白术天麻汤B 杏苏散C 温胆汤D清气化痰丸E 贝母瓜蒌散四、默写方剂歌诀(每首2分,共10分)1.芍药汤2.玉女煎3.吴茱萸汤4.八正散5.复元活血汤五、填空题(每空格0.5分,共14分)1.“七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剂学实验范例》课件

《方剂学实验范例》课件

方剂的配伍与制备
总结词
方剂的配伍与制备是实现处方意图的关 键步骤,需要遵循科学的配伍原则和制 备工艺。
VS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方剂配伍的基本原则,如君臣 佐使、七情和合等,掌握常见方剂的制备 工艺,如煎煮、浓缩、干燥等,以确保制 备出的方剂符合处方要求。
方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
总结词
制定和执行方剂的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措施 是保证方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详细描述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根据处方需求选择适当的中药 材,并能够运用各种鉴别方法,如外观鉴别、显微鉴别和理 化鉴别,确保所选取的药材质量上乘、真伪辨别。
中药饮片的炮制
总结词
中药饮片炮制是方剂制备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方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详细描述
学生应掌握常见的中药饮片炮制方法,如炒、炙、煅、煨等,理解不同炮制方法对方剂药效的影响,并能够根据 处方需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技术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方剂学实验的技术手段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新的技术和方法 将不断涌现和应用,为方剂学实验提供更加先进和准确的手段和方法。
人才培养
未来方剂学实验的人才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应该加强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和教学水平。
详细描述
学生应了解方剂质量标准的基本内容,如性 状、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并能够运 用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如HPLC、GC等,对 方剂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同时,学生还应 掌握如何根据质量标准对方剂进行稳定性考 察,以确保方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质量 稳定。
03
方剂药理学实验
药理学实验的目的和原理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清热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清热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第五单元清热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清热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气分热、血热、脏腑热以及虚热等里热证。

要点二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要辨别里热证的部位,若热在气而治血,必将引邪入里;热在血而治气,则血热难平。

2.要辨明里热证的性质,分清虚实,对于屡用清热剂而热仍不退者,为阴虚火旺,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其阴复则热自退。

3.要分清里热证的真假,不要为假象迷惑,若为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

4.对于热邪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温热药或用凉药热服法。

5.要注意顾护脾胃,因苦寒之品容易伤阳败胃,必要时可配伍健脾和胃之品。

细目二清气分热要点白虎汤《伤寒论》【组成】石膏一斤知母六两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热证或肺胃气分热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或滑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方证是由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病邪传气分所致。

里热炽盛无表证,故壮热面赤,不恶寒而恶热;热灼津伤,乃见烦渴引饮;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则汗出;邪热盛于经,鼓动脉道,故脉洪大有力。

治以清热生津为法。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阳明经热邪,透热出表,除烦止渴,故重用为君药。

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泻肺胃实热,又能生津止渴,为臣药。

君臣相须为用,既可大清气分之热,又能滋阴生津,功效倍增。

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为佐使药。

四药合用,使热邪得清,津液得复,诸症自愈。

【加减化裁】临证时凡外感热病属气分实热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可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息风;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两方均含有石膏、粳米、甘草,都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气分热证。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2024鲜版

先秦时期
《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医学著 作奠定了方剂学的理论基础。
明清时期
温病学派的崛起,创制了大量治疗温热病 的方剂,如吴又可《温疫论》、叶天士《 温热论》等著作,丰富了方剂学的内涵。
汉代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了辨证论治、 理法方药为一体的医学体系,使方剂学形 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宋金元时期
指导临床用药
通过对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安全、有效地用药 。
促进中药新药研发
通过对古方、验方的研究和开发,可以创制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的中药新药。
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 组成部分,也将在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3/27
参加学术交流
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活动,与同行 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
28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9
8
君臣佐使理论及应用
• 君臣佐使理论:是中医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 君药加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佐药有三种意义,一是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 次要兼证的药物;二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的药物;三是反佐药,即根据病情需 要,使用与君药药性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使药有两种意义,一是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 以达病灶的药物;二是调和药,即具有调和诸药作用的药物。
《方剂学》完整PPT课件
2024/3/27
1
contents
目录
2024/3/27
• 方剂学概述 • 方剂组成与结构 • 常见中药方剂类型及特点 • 经典名方解析与临床应用 • 现代创新中药方剂研究进展与挑战 • 方剂学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提高

《方剂学》特色简介

《方剂学》特色简介

《方剂学》特色简介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临床运用的学科,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本课程应安排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之后进行。

方剂,是在辨证论治确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照组成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是临床辨证论治的主要工具之一。

一、方剂学的主要内容教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是总论,重点介绍方剂学发展简史、治法与方剂以及方剂分类、组成和配伍、剂型、用法的基本知识;下篇各论,主要是根据治法、功用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温里、补益……等19类。

选入基础方、代表方以及临床常用方共362首,其中正方182首,附方180首。

最后还附有“常用中成药选录”、“方剂歌诀”和“方名索引”。

每类方剂分为概说、正方、小结、复习思考题四个部分。

概说的内容包括每类方剂的定义、治法、功用、适应范围、使用注意,以及这类方剂的适应证、临床特点、常用药物、配伍方法、代表方等。

正方内容有方名与出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运用、附方、文献摘要、临床报道、实验研究等项,小结内容是将每类方剂提纲挈领地予以综合、对比,分别各方的异同。

复习思考题,是根据本章方剂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培养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方剂学的目的和任务方剂学则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主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方剂学的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引导学生掌握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方剂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并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基础。

三、方剂学的作用中医临床治疗疾病,选药配伍组成方剂,是主要手段,而方剂学研究的内容,又是以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前期基础学科的内容为基础的,因此,方剂学在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是中医学理、法、方、药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善于联系已学基础学科的知识,互相印证,既能使已学的基础理论为加深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服务,又能通过有目的的联系,进一步加深理解已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好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概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概述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概述细目一方剂与治法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按照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妥善配伍而成的,俗称“处方”。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的治疗方法。

要点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方从法出”。

治法是指导临证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治法是方剂的理论根据,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

要点二常用治法中医学的治法极为丰富,目前一般将诸多治法概括为“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种方法。

1.汗法汗法是通过发汗解表、开泄腠理、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外感六淫之邪由肌表随汗而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表证,麻疹初起疹出不透,水肿腰以上肿甚,以及疮疡、痢疾、咳嗽、疟疾而有寒热表证者。

2.吐法吐法是通过催吐,使体内有形之邪随吐而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痰涎、宿食或毒物停留在咽喉、胸膈、胃脘,急需去除的病证。

因吐法易损胃气,故体虚气弱,孕妇或新产之后,均当忌用或慎用。

3.下法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下二便,以祛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胃肠有实邪阻结,大便不通,或泄泻不爽,以及瘀血、结痰、积水肿胀等证。

4.和法和法是通过和解或调和的作用,使半表半里之邪或脏腑、阴阳、表里失和之证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肠胃不和、寒热错杂、表里同病等证。

5.温法温法是通过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等作用,使在里之寒邪得以消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中焦虚寒,寒饮内停,阳气衰微,以及寒凝经脉等里寒证。

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内生之寒,温必兼补。

6.清法清法是通过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热在脏腑,以及虚热等里热证。

7.消法消法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驱虫等作用,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有形实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疗方法。

《方剂学》总论

《方剂学》总论

• 佐药:1,佐助药:即协助君,臣药以加 强治疗作用,或直接治疗次要的兼证。

2,佐制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
臣药的毒性与烈性
• (十枣汤中的大枣)。
• 3,反佐药:即根据病情的需要,用与君药性 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芍药汤中的肉桂,芍药汤主治湿热痢疾初起, 以芩连黄寒清热燥湿止痢,加肉桂防止冰伏湿 遏),
方剂学
<绪言>
• 方剂(处方) 是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 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按 照组方结构的要求,妥善配伍而成的。
• 方剂学是研究和阐明治法与方剂的理论 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 主要基础学科之一。
• 方剂学的任务:1,分析运用

2,临证组方
• 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
• 学习方剂学的方法:1,理解
《济生方》《苏沈良方》
• 金元四大家的方剂学代表作。
六,明清时期
• 《普济方》61739首方, • 是现存最大的一部方书。 • 《医方考》第一部方论专著 • 《证治准绳》 •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 • 《本草纲目》单方11000首 • 《医方集解》 • 《成方切用》 • 《古今名医方论》
• 七,近现代时期 • 《中医方剂大辞典》96592首
• 酒有活血通络,易于发散和助长药效的 特性,故适用于祛风通络和补益剂中使 用。
• 6,丹剂 • 7,茶剂 • 8,露剂 • 9,锭剂 • 10,条剂 • 11,线剂 • 12,栓剂
• 13,冲剂 • 14,片剂 • 15,糖浆剂 • 16,口服液 • 17,注射液
第六章,方剂的服法
• 1,服药时间: 病在上焦,宜食后服;病 在下焦,宜食前服。补益药与泻下药宜 空腹服,安神剂宜临睡服。

《方剂学》习题及答案解析

《方剂学》习题及答案解析

《方剂学》习题及解析第一单元总论一、A11、最早归纳并系统论述“八法”的是A、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B、明·张介宾《景岳全书》C、清·汪昂《医方集解》D、唐·王焘《外台秘要》E、清·程钟龄《医学心悟》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A、汗法、吐法B、下法、清法C、和法、温法D、清法、补法E、宣法、通法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法范畴的是A、消导食积B、消痞化积C、通导大便D、消痰利水E、消疮散痈4、下列病证中不宜使用下法治疗的是A、宿食B、结痰C、积水D、蓄血E、痞块5、下列方剂中不属于汗法范畴的是A、再造散B、杏苏散C、败毒散D、普济消毒饮E、升麻葛根汤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和法范畴的是A、透达膜原B、消食和胃C、分消上下D、调和营卫E、舒肝和胃7、下列哪一项不是丸剂的特点A、不易变质B、服用方便C、吸收缓慢D、药力持久E、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病证8、下列各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A、寒药热服B、热因热用C、以泻代清D、火郁发之E、壮水制火9、下列各项中,属于使药功用范畴的是A、缓和君、臣药之峻烈B、消除或减低君、臣药之毒性C、协助君臣药治疗兼证D、针对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E、引药至病所或特定部位10、决定方剂功用、主治的主要因素是A、药物B、配伍C、剂量D、剂型E、用法11、“君药分量最多”的正确理解是A、君药药量在全方药物总量中所占比例最大B、方中君药用量最大、作用最强C、君药必是方中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D、方中君药比其作为臣佐使药的用量相应较大E、各君药用量之和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12、下述各类药物中不属于佐药范畴的是A、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B、引导诸药至病所的药物C、用以消除或减低君臣药毒性的药物D、用以制约君臣药峻烈之性的药物E、针对次要兼证、兼病或某一症状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13、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方剂组成原则要求的是A、辨证审因,随证立法,依法制方B、方中诸药,主次有序,分工合作C、君药的药量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D、君药的数量不宜过多,药量相应较大E、不一定君臣佐使俱全,但君药不可缺少14、下列各项中符合方剂组成原则要求的是A、每方必须君、臣、佐、使俱全B、方中诸药均须有相应的针对症状C、方中必有一药专作引经之用D、君药的用量必须在全方总药量中所占比例最大E、方中诸药既须主次有序,各司其职,又须密切配合,相与宣摄二、B1、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 、由大承气汤化裁为小承气汤属于<2> 、由半夏泻心汤化裁为生姜泻心汤属于2、A.药味加减的变化B.药量增减的变化C.剂型更换的变化D.药味加减与药量增减变化的联合运用E.药味加减与剂型更换变化的联合运用<1> 、由四逆汤化裁为通脉四逆汤属于<2> 、由逍遥散化裁为黑逍遥散属于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医门八法》中概括总结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泻下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泻下剂

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章节讲义方剂学——泻下剂细目一概述要点一泻下剂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大便秘结、胸腹积水等里实证。

要点二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泻下剂是为治疗里实证而设,必是表证已解,里实已成者,方可应用。

若表证未解,里实已成,则需衡量表里轻重,采用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之法。

2.老年体虚,新产血亏,病后津亏,以及孕妇、素有出血疾患者宜慎用。

3.中病即止,慎勿过剂。

4.禁忌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细目二寒下要点一大承气汤《伤寒论》【组成】大黄四两厚朴(炙)半斤枳实五枚芒硝三合【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1.阳明腑实证。

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

2.热结旁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3.热厥、痉病和狂证。

见有里热实证者。

【组方原理】一者,由于伤寒之邪化热,内传阳明,邪热与燥屎相结,热盛伤津,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不通,矢气频转,脘腹痞满而硬,疼痛拒按;四肢禀气于阳明,阳明经气旺于申酉时,里热炽盛,蒸腾于外,故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浊气上攻,心神被扰,则谵语;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均为热盛伤津,燥屎内结之象。

治宜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二者,由于里热炽盛,燥屎结于肠中不得出,以致少量粪水从旁而下,色纯青而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干舌燥,脉滑实。

治宜通因通用,泻热以存津液。

三者,由于实热积滞闭阻,阳热受遏内郁,不能外达四末导致阳盛格阴,故见四肢厥冷而为热厥;实热内结,热盛伤津,筋脉失养则症见抽搐而发为痉病;阳明热甚,上扰神明,则神昏谵语,发为狂证。

治宜急下热结,保存阴津。

上述各证虽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但其实质都与实热内结有关,根据“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故可同用下法治之。

方中大黄苦寒,泻热通便,既泻热以除病因,又通便以治主证,且生用并后下,荡涤之力更锐,治“实”而为君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鞠丸中行气解郁的药是?香附
五苓散中桂枝的功用是?温阳化气
主治喑痱证的代表方剂是:地黄饮子
炙甘草汤主治:阴血不足,阳气虚弱证
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功用的方剂是:归脾汤
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是:补气益气汤
十枣汤中大枣的功用为缓和药性
麦门冬汤的功用是?清养肺胃,降逆下气
温脾汤的主治证为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
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泄火解毒
二陈汤的君药是?半夏
具有"阴中求阳"配伍特点的方剂是:肾气丸
当归四逆汤主治证候为手足厥寒,腰腿疼痛
下列何项体现了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寒热并用,邪正兼顾
下列何项不是平胃散的功用?止痛
四逆汤主治证候为四肢厥逆,神疲欲寐
患者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舌苔厚腻,脉滑,治宜用。

保和丸
白虎汤的功用是清热生津
患者一身面目俱黄,黄色鲜明,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数,治宜用。

茵陈蒿汤
银翘散出自于温病条辩
镇肝息风汤中配伍茵陈、麦芽、川楝子的意义是清泄肝热;疏肝理气
越鞠丸的组成是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包括当归、白芍、大枣、桂枝
温脾汤的药物组成含有大黄;干姜;附子
主治咳喘的方剂有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清燥救肺汤;麻杏石甘汤
肾气丸的主治有小便不利;小便反多;脚气;转胞;少腹拘急
银翘散和桑菊饮共有的药物是连翘;桔梗;甘草;薄荷
主治胁痛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逍遥散;四逆散;复元活血汤
逍遥散既是调肝健脾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方。


恶汉发热,无汉而喘,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紧,宜用小青龙汤治疗。


八珍汤由四君子汤和四物汤合方而成。


归脾汤可以治疗出血病证。


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为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辛苦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血府逐瘀汤的功用是活血祛於,行气止痛。


四君子汤与理中丸的组成均含有人参、茯苓、甘草。


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吐酸吞水,苔白,脉弦,属小柴胡汤之主治。


麻子仁丸润下通便,但组成内有小承气汤所含有的全部药物。


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组成内均有人参、半参、甘草、生姜、大枣。


辛凉平剂为桑菊饮,辛凉轻剂为银翘散。


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的配伍作用是补气生血。


外感风邪,无论是有汗还是无汉,均可用桂枝汤治疗。


旋覆代赭汤中以旋覆花、代赭石并用为君,取代下气消痰涏,降逆除噫气之功。


小柴胡汤中柴胡与黄芩的用量是8:3。


四逆汤的组成是附子、干姜、甘草、大枣。


苏子降气汤主治证中的上实为痰热壅肺,肺失宣降。

错牡蛎散益气固表,故仅能治疗自汗。

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