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会少子化的考察

合集下载

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日本人口少子化趋势及影响研究
日本的少子化已经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严峻问题。

2005年,日本首次出现出生人口数低于死亡人口数的人口减少现象,这标志着日本开始进入人口减少社会。

少子化的持续,将使人口减少的速度加快,到21世纪中期日本总人口将不足
1亿,2100年的总人口可能还不到现在的一半。

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也会继续恶化,不久的将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极端“少子高龄社会”将要到来。

迅速减少的人口,不仅给产业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而且也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着力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研究,分析了日本少子化问题产生的原因、少子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整理、分析了日本政府应对少子化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并通过国际间的比较,对现阶段
少子化对策的效果进行了评述,以期给予其他国家一些启示。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摘要】日本少子高龄化的出现非常令人担忧,因为这个问题涉及的不仅是劳动力等的问题,而是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存亡问题。

本文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搜集了一些调查数据,用以明示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的严俊性。

接着对日少子老龄化现象带来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这种现象带来的不良后果。

最后对于应对这种现象的对策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日本社会,少子高龄,社会发展,重视,措施目录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01.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的现状 02.日本少子高龄化带来的影响 (1)2.1“少子高龄化”会导致劳动力不足 (1)2.2导致日本经济潜在增长力降低 (1)2.3日本社会的养老形势日益严峻 (2)2.4国内看护人员严重不足 (2)2.5部分城市人口过少 (2)3.解决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的措施 (3)3.1制定措施鼓励生育 (3)3.2加强对老年人方面的投入 (3)3.3充分发掘社会人员的工作能力 (3)3.4建立专门机构研究解决问题 (4)小结 (5)参考文献 (5)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条件的改善, 几乎直接地导致少子化, 少子化急速进展进而加速高龄化, 招致人口急遽减少, 人口高龄化和低出生率的同时存在,使日本人口结构明显老化。

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已经对日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等产生不良影响,目前已引起日本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调查分析不断提出了解决措施,但是人口这个问题是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目前日本的少子老龄化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问题很多。

本文对日本少子高龄化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共同研究这方面的问题有所裨益。

1.日本社会少子高龄化的现状目前在日本关于少子化的问题还仅仅处在一个议论状态,比如在人口减少的情况下如何提高人口的素质,提高生产率等等。

而尚未出台带有根本性的对应措施。

现任首相在担任官房长官时曾指出,政府内的共识是“从其他国家的实例中可以看出,似乎没有遏制少子化的有效政策”。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

日本少子化趋势分析[摘要] 当代日本,在成为经济强国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社会问题。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率的大幅度下降导致了日本人口结构的少子化趋势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的发展。

本文通过论述日本少子化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了少子化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提出解决少子化现象的对策,为我国少子化问题的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日本少子化生育率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维持人口长期稳定的合计特殊生育率(一位女性一生所生的孩子数)称为人口置换水平,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平是2.1。

少子化是指一国的出生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平。

2007年,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数为1738万人,男孩占51.2%,女孩占48.8%.,比上年总共减少大约14万人。

目前,日本15岁以下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3.6%,而同期中国为21.5%,美国为20.7%,韩国为19.1%。

日本少子化趋势加速又直接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招致人口急速减少。

对于日本来说,其出生人口的变动是从二战以后开始的。

1945年其最高出生人口为269.7万人,随后逐年减少。

至1957年出生人口数为156.7万人。

但在1967年至1974年间的人口出生高峰期,其人口数又有所上升,但过后又开始下降,1980年出生人口数为157.7万人,2000年下降为119.1万人,2009年为106.9万人,预计到2050年日本的总人口将从2000年的1.269亿减少至1.005亿,届时0-14岁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14.6%下降至10.8%。

二、日本少子化的原因(一)婚育观念的改变日本的少子化现象与男女青年的晚婚、不婚和婚后不愿生育的倾向有很大关系。

日本女性的高学历化和从事薪金职业人数的增加导致了其晚婚的观念。

日本女性的平均结婚年龄从1950年的23岁上升为1998年的26.7岁,其第一次生育的平均年龄为27.8岁。

晚婚化一方面引起育龄妇女有配偶率下降,另一方面引起已婚妇女的生育率下降。

浅析日本少子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

浅析日本少子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

浅析日本少子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作者:温鑫玉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1期摘要:少子化现象是日本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少子化现象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变得日益严重,这对日本经济、社会影响十分深重,甚至影响到日本民族存亡与兴衰。

以下,本文将对日本少子化现象及其产生根源进行深入分析,希望能对解决问题有所帮助。

关键词:日本;少子化;现状;产生根源;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都出现了人口少子化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以及一些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少子化现象的出现对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的合理完善存在着威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其人口问题也慢慢展现出来。

从七十年代开始,日本少子化现象开始受到政府的重视,到了九十年代,日本政府开始正式把少子化问题当作重要问题来解决。

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日本少子化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变得更加严重。

近年来,日本人口少子化问题给日本经济与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这引起了社会学者的普遍关注,以下本文将对日本少子化问题现状、产生根源与社会影响做深入分析,以望对少子化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少子化问题现状所谓少子化问题,是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存在少子化问题的国家,其新一代人口增加的速度大大低于老一代人口死亡的速度,导致人口总数不断减少,因而老龄化问题也相应的出现。

少子化问题也意味着总人口中高龄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年轻人口比重逐渐下降的趋势。

近些年来,由于日本少子化现象趋于严重的现状,日本政府与社会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颇为深入。

从日本总务省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用数字来说明日本少子化问题的严重性:截至2010年8月1日,日本15岁以下的儿童一共有174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2.9%,比2009年少了16万人,而人口这一下降趋势已持续了30年之久。

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推测,日本少子化现象仍将持续,而且有严重的趋势。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

日 本 研 究二○○一年第三期日本少子化发展态势及对策天津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史丽华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急剧的人口变动。

少子化(出生率低)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此后日趋突出,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出生率低下,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性问题。

本文就日本出生率的变化及其原因,社会各界所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

一 日本人口与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历了高出生率到低出生率的过程。

据厚生省“人口动态统计”,在战后初期出现了出生率急剧上升的状况。

1947年达到顶峰,为34.3‰,这就是所谓的“婴儿出生高峰期”,新生儿大约为270万人。

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平均出生率分别为20.9‰、17.5‰和17.7‰。

80年代以后出生率大幅度下降,1980年为13.6‰,1985年11.9‰,1990年10.0‰,1995年9.6‰,2000年降为9.5‰。

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率也呈下降趋势。

1980年人口增长率7.8‰,1990年为3.3‰,①世纪之交已接近零增长,为1.1‰。

②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战后初期日本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为4.32,70年代降至2.14,90年代初降到1.50上下。

1999年降至1.34。

一般认为,为维持人口的稳定,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2.1。

由此看来,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已低于人口再生产所需的数值,也就是说,生育水平低于人口的替代水平。

日本人口出生率低,儿童人口占总人口比率的逐步下降,严重困扰着日本社会。

据日本厚生省的社会保险人口问题研究所1997年预测,日本的人口出生率这样低水平持续下去,人口缓慢增长的势头可以延续到2007年,之后人口总量将从增势转为减势,这意味着日本将进入“人口减少社会”。

日本人口的持续低速增长,对日本人口结构及社会经济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对消费市场、行政需求的影响。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扩大托育服务
政府提供普惠性的托育服务,解决年轻夫妇的后顾之忧,鼓励其生育。
01
02
03
建立养老体系
政府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体系,包括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满足不同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提供医疗服务
政府加大对老年人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方便其就医。
推广智能养老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广智能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其家庭负担。
养老服务的建设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实施社会救助
政府对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提供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增加就业机会
政府加大对就业扶持力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其经济收入。
完善保险制度
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
日本政府应对少子高龄化的政策与实践
04
社会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价值观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家庭功能逐渐弱化。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现象对日本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传统的家族观念逐渐淡化,代际关系发生变化,社会文化面临着新的挑战。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尽快解决。随着少子高龄化现象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压力增大、文化价值观念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以保障社会的稳采取综合政策
应对少子高龄化需要政府采取综合政策,包括鼓励生育、支持家庭和改善老年人福利等方面。这些政策需要相互协调,以实现全面的人口均衡发展。
重视教育和职业发展
教育和职业发展是影响年轻人推迟结婚和生育的重要因素。政府应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机会,以促进年轻人的发展和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日本:少子化已成“静默发生的紧急状态”

日本:少子化已成“静默发生的紧急状态”
比例 也 将 从 2 0 1 0 年的 l 3 . 1 %减 至 9 . 1 % 。
与 此 同时 , 预计 l 5到 6 4岁 的适龄 劳 动人 口数量

卫 墓基 ● - “ ▲▲工卫
子育芒 教育 金 b ' U寸 5
岁的人 口减少将格 外明显。 日本新生儿 出生率逐年下 降的趋势 , 反 映出 日本 国 民人 口结 构本 身 已发生深 刻变化。0到 l 4岁的人 口数
量 己从 2 0 1 0年 的 1 6 8 4万 人 , 下 降到了 2 0 1 5 年的 1 5 0 0
GL BAL e d u c a t i o n
日本 “ 2 0 1 8年 问题 ” 出现的根源在于 少子化 问题 。所谓 少子化 , 简单 地说 , 是指生育率 下降 , 造成幼年人 口 逐渐减 少的现 象。更科学的说法 , 是指一国 1 5至 4 9岁 的女性一生预计 生育数量 , 即该 国女性 的 “ 合计特殊 出生 率” , 长 期低于 世界 发达国家人 口置换水平的社会现象。 目前 , 世界发达 国家的人 口置换率维持在 2 . 1的水平 , 若 长期低 于这一数 字 , 则表 明该国存在 少子化 问题 。人 口学 家指 出 , 任何一 个国家 的出生 率如果低于 1 . 5 , 那就应 该划 归到超低 出生率 水平的范围内。 现如今 , 少子化 问题在 不少国家都存在。 亚洲除 了 日本外 , 韩 国、 新加坡、 中国的大陆和香 港及 台湾地 区, 也 都 受少子化 困扰。欧洲 的意大利 、 西班牙 、 德 国、 乌克 兰、 俄 罗斯 、 英国、 法 国, 以及美洲 的加拿大等 , 也都 出现婴 儿 出生率低于 人 口置换 水准 的现象。 少子化会 对教育产生 巨大 的冲击 , 比如 : 并班 、 减班 、 并校 、 废校 、 超额 教师、 无教职 师资 、 代课普遍化、 小班制 盛行 、 师生 关系紧张 、 教 师兼行政 等。那 么, 教 育应 当如何 应对 少子化带来 的 中 击呢?我 们来看看 日本、 韩 国和 中国台湾 是怎么做 的。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论文)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及其社会的影响分析近年来,在日本一直流行着“少子高龄化”这一说法,即“出生婴儿减少,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一现象自20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且愈演愈烈,不仅仅在医疗、福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方面,而且在经济成长、产业的良性发展等方面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已成为日本政府和国民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文章从少子高龄化的现状、成因、社会影响等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的时候,被称为老龄化社会,如果这一比例再翻一番,超过14%的话,就被称为老龄社会。

日本从1994年就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龄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走在日本的街头,老年人的痕迹随处可见,显然,日本是一个老龄化非常明显的国家。

超过65岁的人在日本的总人口中比例已经超过了20%,也就意味着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于是,在街上你可以看到,开出租车的都是老年人,上下班高峰时,地铁里头发花白、西装笔挺的老年人与年轻人一样步履匆匆;在乡村,田地里开着拖拉机往来耕作的人往往也是老者居多。

种种现象会让每一个在日本生活的人觉得:原来少子高龄化问题就在身边,而且越来越严重。

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09年5月29日内阁府公布发表了《平成21年版高龄化社会白皮书》,书中指出:截至2008年10月,日本的总人口达1亿2千769万人,其中未满15岁的儿童人口约1740万人,占全体人口总数比例的13.6%,65岁以上的高龄人口达2822万人,高龄者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2.1%,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高龄化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再次刷新了历史记录。

统计还显示,越是高龄,女性人口越多,其中,65岁到74岁的前期高龄者约1500万人,其中女性比例比男性多出大约88万人,75岁以上的高龄者多出大约1270万人,其中女性比男性多317万人,白皮书还对日本未来社会进行了预测:大约到2020年,日本的后期高龄者将超过前期高龄者。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少子化的进程相比于西欧国家,日本经历了剧烈的人口转变过程,尤其是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根据少子化的定义,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其少子化的进程,至今已经历了四十多年。

1.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日本在二战后出现了两次生育高峰,分别是1947年至1949年的第一次婴儿潮和1971年至1974年的第二次婴儿潮。

第一次婴儿潮可以解释为战后的补偿生育行为,其间出生的人口在日本被称作“团块的世代”。

第二次婴儿潮与第一次婴儿潮相隔24年,恰好是“团块的世代”进入婚育高峰期的时点,反映了人口周期性波动的特点,可以解释为第一次婴儿潮的余波,因此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出生的人口在日本被称为“团块二代”。

第一次婴儿潮期间日本年均出生约27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维持在20‰以上。

第二次婴儿潮期间年均出生约210万人,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 12‰以上。

第二次婴儿潮结束后,日本的年出生人口数再也没有高于过20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一路下降。

从人口出生率和总和生育率的数据来看,在第一次婴儿潮期间,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维持在33‰以上,总和生育率也超过了4.3,此后二者均开始迅速下降。

在第二次婴儿潮期间,由于出生队列的影响,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尚能维持在19‰左右,总和生育率也维持在人口更替水平以上。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的数据来看,第一次婴儿潮期间少年儿童占总人口的比重高达35.4%,第二次婴儿潮期间也维持在24%以上。

2.少子化的预兆期虽然到第二次婴儿潮结束之前,日本的总和生育率总体上还能维持在更替水平以上,并没有真正进入少子化阶段,但是自1957开始,总和生育率有长达18年的时间维持在更替水平左右。

日本人口学界一般认为日本是在上世纪50年代后半段完成人口转变的。

也就是说,日本自完成人口转变伊始,生育水平就长期稳定在了更替水平,为后续的少子化进程买下了伏笔。

因此,可以将1957~1974年的这段时期视为日本少子化的预兆期,或称为潜伏期。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

【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当代日本少子化对策探究】日本少子化的有效对策摘要:日本自1990年“1.57危机”以来,为解决人口减少、少子化现象加剧等社会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少子化对策,但实施效果甚微。

这是日本社会体制的产物,只有对日本的社会体制和相关法规方面进行改革,少子化问题方能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少子化现状;根源;对策多年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2010年日本人口总数将开始转为负增长,2100年将降到47712千人,即仅相当于1960年人口总数的一半略多一点。

如此,日本将不得不继续遭受(包括因劳动人口缩减而引发的社会保障负担沉重、国际竞争力下降等)各种问题的困扰。

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面临日趋严重的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

从出生率来看,日本在二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出现首次高峰期,育龄妇女(15-49岁)的总和生育率(一位育龄妇女一生所生育的孩子数量)在4.0以上。

20世纪60-70年代前半期的经济高度成长期,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开始下降并维持在2.13上下的状态。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标准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为2.1。

即一个国家的育龄妇女的总和生育率应该维持在2.1以上的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才能维持人口的自然替代。

如果一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长期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生育率,则被称为少子化。

197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91首次低于2.0,此后一路下滑,1990年降到1.57,日本称其为“1.57危机”。

少子化问题虽然引起了日本政府和国民的普遍关注,可是,日本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1995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为1.43,1997年又降到1.39。

此时,日本的老年人口为19758千人(占总人口15.7%),首次高于少儿人口,开始进入“少子化”社会。

显然,自1974年以来的30多年间,日本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的生育率。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论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人口少子化和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人口发展的一个趋势,因少子老龄化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日本少子老龄化位居世界之最,论文着重探讨日本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

标签:日本少子化老龄化“少子化”简言之即出生婴儿减少,无法保持现有的人口数量动态平衡之意。

日本1995年生产年龄人口达到最大值,1997年正式步入少子化社会。

老龄化问题伴随着少子化现象的加剧而日益显现,现已成为日本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日本少子老龄化现象的形成与现状日本以1973年的人口数为顶峰,从1974年开始,人口出生率一直低于人口置换水准。

日本在人口转变之后,出现了出生人口持续减少、总和生育率不断下降的情况,总和生育率远远低于更替水平,进入了名副其实的少子化时代。

日本《2009年版少子化社会白皮书》称,日本的劳动力人口(15至64岁)09年为8164万人,到2055年将减少至4595万人。

少子化不仅使日本的人口数量趋于减少,也加速了日本的老龄化进程。

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国家,与少子化同时到来的老龄化问题,使日本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人口年龄结构将严重不合理,呈倒金字塔形,导致人口比例的失衡和人口质量的整体下降。

二、日本少子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少子老龄化的形成给日本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压力,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少子化直接导致日本人口减少。

当未来进入严重的少子化社会后,人口均衡将难于恢复,人口衰退也将不可避免。

其次,少子化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乏力,势必成为抑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再次,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保负担本已沉重。

而经济低迷和少子化进程的不可扼制,必然进一步加重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社会保障系统的负荷。

日本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受到严重的挑战,国民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也在无形中加大了民众的负担,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也逐渐增大。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

浅析日本少子化的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和背景。

认为这是随着高学历化及女性劳动者的增加,日本女性对结婚及生育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追求男女平等,拒绝成为生产工具,以及育儿成本增加导致的结果。

作为严峻的社会问题之一,已深刻的影响到社会、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困扰着日本政府和社会各阶层。

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标签:少子化;原因;婚育观;日本近年来,日本一直被“少子化”问题所困扰。

何为“少子化”,如其字面意思所示,少子化是指生育率下降,造成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

日本当局最新的一项调查显示,日本要维持良好的社会结构,最理想的状况是,每对夫妇生下2.48名孩子。

但在2011年每对夫妇的生育率平均只有1.39,与2010年持平。

合计特殊出生率在2005年跌至1.26的历史最低点后持续上升,但增速有所放缓。

本文将以日本少子化产生的原因为重点进行阐述。

一、日本出现少子化的原因1、晚婚晚育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的婚姻状况直接地影响到人口的发展,并且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

从日本厚生省发表的《人口动态统计》来看,2010年日本人的初婚年龄,男性为30.5岁,女性为28.8岁,而1980年,男性的初婚年龄为27.8岁,女性为25.2岁。

约30年中,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上升了2.7岁和3.6岁。

像这样的晚婚化日渐明显。

初婚年龄的上升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生育年龄的上升。

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由10年前的28.8岁到如今的29.9岁,增长了1.1岁。

同样,日本的生涯未婚率(50岁为止的未婚率),男性从1.7%到20.1%,女性从3.3%到10.6%,以飞速增长。

晚婚化和未婚化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少子化的进展。

2、出生率的低下由于晚婚化且女性最佳生育年龄限制等原因,不得不放弃生育的夫妇在增加。

另外,随着结婚之后还持续原先工作或者生育后想再就职的女性的增加,会有控制生育儿童人数的现象产生。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日本的合计特殊出生率(1名女性终身生育子女人数)为1.39。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

日本少子化的现状随着少子化的迅速发展,生育水平长期处于“低生育率陷阱”中的超少子化状态和人口负增长已成为21世纪以来日本少子化的基本现状。

1.少子化程度不断加深日本自进入少子化阶段后,生育水平下降的速度很快。

日本的总和生育率在1978 年下降至1.8以下(1.79),1989年日本的总和生育率降至史无前例的1.57,甚至低于1966年“丙午迷信”的1.58的水平,引起了日本国民的震动,史称“1.57冲击”。

少子化问题至此才得到日本国民的重视。

此后,日本的总和生育率进而在1992年下降至1.5。

从总和生育率来看,日本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再到超少子化阶段仅用了3年和5年的时间。

从人口出生率指标来考察,日本的人口出生率在1981年降至13‰,同样仅用了3年时间就达到了严重少子化程度。

之后日本的人口出生率继续下降,在1988年降至11‰以下(10.8‰),从严重少子化到超少子化也仅用了7年。

从少年儿童人口系数来看,日本的少年儿童人口系数于1991年降至18%以下(17.7%),达到严重少子化程度,并于1999年降至 15%以下(14.8%),达到了超少子化程度。

日本进入少子化阶段后,少子化程度迅速加深,无论从哪个指标来看,都在10年之内完成了从少子化到严重少子化、进而到超少子化的过渡。

少子化正式开端的1974年,是日本最后一个年出生人数超过200万的年份(约203万),此后年出生人数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萎缩。

根据日本战后的两次生育高峰来看,作为人口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应该再出现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团块三代”。

但是从那几年的出生数据来看,虽然1994年、1996 年、1998年和2000年的出生人数分别相比前一年有微弱的增加,但总体上仍未改变出生人数持续萎缩的趋势,预期的第三次生育高峰并未如期出现。

不断降低的生育水平也直接作用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之上。

在少子化开端的几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尚能维持在10‰左右,此后持续下降。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哇哦!我最近听说日本有好多好多老奶奶和老爷爷,可是小孩子好少哦!我看了好多漫画和动画,里面都是有很多小朋友的,可是现在怎么这么少了呢?有一天,我跟爸爸妈妈一起看了一个关于日本少子化的新闻。

我问爸爸:“爸爸,为什么日本的小朋友那么少呢?”爸爸笑着说:“嗯,宝贝,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眨巴着眼睛问:“复杂?是不是就是不够多妈妈肚子里生弟弟妹妹啊?”妈妈笑着摸摸我的头:“不完全是这样,还有很多原因呢。

”后来,我去找我的日本朋友小明聊天。

我问他:“小明,你们日本为什么小朋友那么少啊?”小明皱着眉头说:“因为大家结婚晚,生孩子少啦!还有,工作太忙,照顾小孩子很难。

”我听了,哇哦一声:“那日本的动画片以后会不会都没有小朋友啦?”小明笑着说:“不会啦,动画还是有的,不过看起来有点不一样。

”我觉得日本的小朋友真的好少好少,就像我学校的操场上人少了一半一样。

我问老师:“老师,日本为什么小朋友这么少啊?”老师蹲下来对我说:“孩子,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方式等等。

”我想了想,“社会经济?那是不是就是大家都想多挣钱所以没有时间要小朋友了?”老师笑笑:“有一部分是这样,不过还有更多复杂的原因呢。

”。

有一天晚上,我看到电视上在讨论日本的少子化问题。

主持人说:“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我跟爸爸妈妈说:“哎呀,日本的小朋友真可怜,以后会不会没有人和他们一起玩了?”爸爸笑着拍拍我的肩膀:“别担心,宝贝,日本人还是很喜欢孩子的,他们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

我听了爸爸的话,觉得虽然日本的小朋友少了,但是大家都在努力,一定能有办法让更多的小朋友出来玩的!。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现代日本少子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21世纪的日本面临着最重要的课题之一是抑制少子化的进程。

日本仅次于意大利和德国,步入世界少子化国家的行列。

如果任其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日本民族将面临严重的存亡问题。

本论文将会在经济方面,教育方面以及日本文化继承方面来分析日本少子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影响;少子化;对策一、日本少子化的现状日本的人口在2003年达到顶峰,从那之后人口一直处于减少状态。

日本的少子化现象是劳动力人口减少,国家税收减少,以至于使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停滞现象,长期来看的话,日本少子化对于日本的存亡有着莫大的关系。

日本少子化现象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并且日本少子化现象给日本社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与出生率高的冲绳县和福岛县等相比,出生率低的反而是京都,北海道,京都府等这样的大都市。

日本的年出生率在1973年一直处于下降的状态,现在的出生率减少到当时的50%。

出生率最高的发生在1971年,当时的出生率是2.16跌落到2003年的1.29。

现在的1.29对于长时间保持人口,日本的少子化对于日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日本社会各层应该对日本少子化现象献言献策。

二、日本少子化现象对经济的影响1.劳动力人口减少每个国家都有人口,每个国家也都有劳动力人口,如果一个国家只有人口没有劳动力人口,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一个悲哀的国家。

但是劳动力人口丰富的国家,是好事也是愁事。

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下降,年轻人越来越少,参与社会劳动力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那么劳动力也就会相应减少。

日本社会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占整个劳动人口的13%,到2025年,将会占到21%,劳动人口的年龄组合发生了许多变化。

一般说来,老年劳动力人口具有相当丰富的经验,但是老年人体弱多病,不适宜高强度的劳动工作,生产效率也会随之下降。

劳动力人口减少,老人所占的比例就会上升,人口老龄化现象就会变得严峻,从而使国家,使社会的养老以及各种保障制度面临着各种压力。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

当代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原因及对策[作者:尹宁宁转贴自:湖南社会学网点击数:6592 更新时间:2008-4-30 文章录入:admin ]1.日本少子化的社会现状日本厚生劳动省发表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日本的晚婚、少子、人口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

日本厚生劳动省下属的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每5年进行一次“出生动向基本调查”。

该所对女方为50岁以下的6949个初婚家庭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初婚年龄男方为28.5岁,女方为26.8岁,与5年前的调查相比,女方晚婚的倾向更加明显。

在结婚不满5年的家庭中,计划要孩子的数量也首次减少到2个孩子以下。

另外,独生子女的家庭也有所增加。

日本总务省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也指出,日本六十五岁以上高龄者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一,居全球之冠,未满十五岁人口跌至百分十三点六,创全世界最低纪录,成为全球最少子高龄化的国家,少子化问题的严重可想而知。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合计特殊出生率(女性一生产小孩数的平均推算值)若低于2.08名,将使得人口迈向减少。

日本的出生率过去三十年来一直减少,去年的合计特殊出生率跌至只有1.25名,而且总人口自战后首次出现「自然减」的现象,显示日本社会步入人口减少的时代。

2. 少子化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说低出生率是造成少子化的主要原因,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是造成低出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二战期间,日本政府鼓励多生育,禁止人工流产;战后日本颁布了《优生保护法》,随着人流解禁,经济逐渐复苏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倾向于少生子女以得到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这样一来,使日本的生育率大幅下降。

从当今日本女性的婚育观转变也不难看出:少子化也来自于未婚率的上升以及晚婚化和晚产化的升高,结婚育儿在人生的优先顺位走低。

日本女性的晚婚,不婚和少生孩子,似乎越来越成为一种“理性考虑”,而不是自然选择。

日本读卖新闻社在2003年进行了婚姻问题的全国舆论调查,其中有52%的人认为“女性不结婚也能够幸福”,而在20—30岁日本年轻人中,接近70%的人认为“没有必要结婚”。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

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一、概述在当今日本社会,少子化现象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这导致了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和少子化趋势的加剧。

在这一背景下,女性自立意识的崛起成为了影响少子化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源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随着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就业机会的增多,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使得她们不再需要依赖婚姻和生育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从而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

社会文化观念的转变也为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角色定位更加多元和包容,女性不再被局限于家庭和婚姻中,而是可以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在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家庭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增强使得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家庭关系更加平等和谐。

从社会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促进了社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国家层面来看,女性自立意识的提升有助于缓解少子化带来的社会压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对日本少子化社会中女性自立意识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少子化现象的本质和原因,还能为我们寻找解决少子化问题的有效途径提供有益的启示。

1. 介绍日本少子化社会现象及其背景日本社会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少子化问题,这一社会现象不仅影响了人口结构,更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即生育率下降,导致幼年人口逐渐减少的现象,已成为日本社会的一大难题。

少子化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经济原因。

自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复苏和工业化进程,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育儿观念逐渐淡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个人自由和事业发展,对结婚和生育的意愿降低。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

对于日本少子高龄化的感想作文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社会观察说起日本的少子高龄化,我可是有一大堆感想。

这不仅仅是个社会现象,更像是一道时代的难题,让人不得不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记得小时候,日本可是个充满活力的地方,到处都是年轻的笑脸和充满活力的身影。

但是,现在看着街上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感觉就像是进入了“老年俱乐部”。

这种变化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老有所依”,现在的日本人似乎越来越依赖年轻人了。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老龄化带来了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比如,老年人的消费市场就变得庞大起来。

你看,那些针对老年人的产品、服务,比如健康食品、旅游套餐、养老社区什么的,都火得不得了。

我觉得,这也算是给年轻一代的一个启示——要想发展得好,就得照顾好老人的需求。

再说说日本的年轻人,他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房价高得吓人,工作又忙,结婚成家更是难上加难。

这种生活节奏,真的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我记得以前有个笑话,说日本人工作的时候,就像在打仗一样紧张;休息的时候,又像在度假一样轻松。

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出了日本人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

不过,面对这样的挑战,日本的年轻人并没有退缩。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应对着这个“少子高龄化”的时代。

有的人选择创业,有的人则投身于公益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觉得,这就是日本精神的最好诠释——坚韧不拔,永不言败。

总的来说,日本的少子高龄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正视这个问题,积极地去解决它。

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未来更加美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对日本少子高龄化社会的认识及措施
消费市场萎靡
03
房地产市场萧条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消费市场萎靡 ,企业收益下降,进而影响投资 和就业。
经济不景气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 求下降,房价下跌,影响相关产 业和经济发展。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适应
要点一
家庭观念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 事业和追求,家庭观念逐渐淡化,导致生育意愿下降 。
少子高龄化的特征
主要表现为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短缺等问题。
日本少子高龄化的现状与趋势
现状
日本是全球少子高龄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老年人口比例和年轻人口比例均处于世界较低水 平。
趋势
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预计未来日本少子高龄化问题将更加严重。
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01
02
03
经济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劳动力短 缺,企业用工成本上升, 对日本经济发展产生负面 影响。
社会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社会福利 负担加重,医疗保障压力 加大,对社会稳定和可持 续发展带来挑战。
文化影响
少子高龄化导致传统文化 传承困难,家庭观念逐渐 淡化,对日本社会文化产 生深远影响。
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
03
借鉴日本经验,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
护理服务。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鼓励生育
通过政策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缓解少子化问 题。
吸引海外人才
吸引海外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增加人口数量和 活力。
提高女性地位
提高女性地位,鼓励女性参与社会和职业发展, 平衡家庭和工作。
THANK YOU
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开支将大幅增加,对财政状况 造成巨大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旨
本文では、日本少子化の現状、原因、影響、対策と未来の予測をめぐって論じている。

日本は1997年から少子化社会になった。

現在、その状況は依然として厳しい。

出世率低下の原因はさまざまな要因があると考えられる。

子育てに対する負担の増大が一番の理由である。

そして経済的不安定の増大になってしまう場合も多い。

出世率の低下については、子供は将来の消費者であるとともに生産活動を支える労働者でもある。

経済活動の基礎となる労働力供給の減少は投資や貯蓄を減らし長期的に所得の向上を抑制する大きな影響がある。

また、若い世代の意識の変化を伴って生じることも大きな問題である。

少子化問題を解決するために、日本政府は自分なりの方法を提出している。

一方、少子化社会に対応した社会保障制度の改正と経済政策の研究に取り組んでいる。

そして、少子化は今後も進展するため、日本厚生労働省では医療制度改革の検討が続い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日本社会;少子化;影響;対策
摘要
本文是从围绕少子化的现状,原因,影响,对策以及未来的预测来论述。

日本在1997年进入了少子化社会。

少子化问题尤来已久,但是状态依然很严重。

考虑出生低下的原因有多种多样的。

抚养孩子的负担感增加是最重要的理由,而且,经济不安定的情况增多。

随着出生率的低下孩子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是支持生产的劳动者,作为经济活动基础的劳动力供给的减少同时导致投资和储蓄的减少。

就会造成长期经济的抑制,而且随着年轻一代思想的变化成为了重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少子化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自己的解决对策。

首先,对应少子化社会改正社会保障制度并且重新研究经济政策。

而且,为了少子化问题的进展,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医疗制度改革将持续进行下去。

关键词:日本社会;少子化;影响;对策
目次
要旨 (Ⅰ)
摘要 (Ⅱ)
目次 (Ⅲ)
はじめに (1)
1.少子化の現状 (1)
1.1少子化の定義 (1)
1.2少子化の現状 (1)
2.少子化の原因について (2)
2.1未婚化と晩婚化現象 (2)
2.2若い世代の意識の変化 (3)
2.3経済的不安定の増大 (7)
3.少子化がもたらした影響 (8)
3.1経済への影響 (8)
3.2社会保障への影響 (9)
3.3子供についての問題 (9)
4.日本政府が少子化についての対策 (10)
5.未来の予測 (10)
おわりに (11)
参考文献 (12)
感謝の言葉 (13)
はじめに
近年、日本の出生率は急激に低下し、合計特殊出生率は昭和40年代にはほぼ2.1程度で安定していたが、平成7年には現在の人口を将来にわたって維持するのに必要な水準である2.08を大きく下回る1.42となった。

このままの状態が続けていくと、日本にとって少子化問題は、政府の課題として今後大きな社会問題になるのではないだろうか、なぜ日本の子供は少なくなってきたのか、そして日本政府はどんな対策を打ち出したらいいのかを考えることになる。

1. 少子化の現状
1.1 少子化の定義
少子化とは、文字通りに出産率が下がり、幼年人口が減ったという現象である。

世界衛生組織によって、女性が一生に生む平均の子供の数である合計特殊出生率が年につれて增えている。

この数値は長期的に人口を維持できる水準(人口置換水準)の2.08よりかなり低いという場合は少子化であると定義されている。

合計特殊出生率とはひとりの女性が15歳から49歳までに生むと推測される子供の数である。

日本はもう少子化社会になった。

1.2少子化の現状
日本総務省統計局の「国勢調査」による人口及び「人口推計」によると、下のグラフ図1の通り子供の割合は13.3%で、36年連続の低下ということがわかった。

(平成17年,公元2005年)
総務省統計局資料「国勢調査表」
このグラフを読むと、昭和25年に子供の割合は総人口の3分の1を超えていたが、第1次ベビーブーム期(昭和22年~24年)の後、出生児数の減少を反映して低下を続け、昭和40年には約4分の1となった。

その後、50年から再び低下を続け、平成7年には0-14歳の人口の割合(16.0%)を下回って(13.8%)となり、平成22年は13.3%過去最低となった。

なお、子供の割合は昭和50年から36年連続して低下している。

2. 少子化の原因について
2.1未婚化と晩婚化からの影響
日本では、子供は男女が結婚してから生まれる場合が大半であるので、結婚しない人たちの割合が増加すれば、子供の出生数に影響を与えることになる。

20代後半から30代の未婚率をみると、1970年代頃まで安定した率で推移していたが、70年代頃から上昇傾向が顕著となっている。

下の総務省統計局「国勢調査報告」(平成17年,公元2005年)によると、1975年に25-29歳の未婚男性では48.3%で、2005年に71.4%になり、25-29歳の女性では20.9%で2005年に59.0%となっている。

出生率低下の原因として、未婚化の進展が主な理由として指摘されるようになってきた。

2.2若い世代の意識の変化
現在の若者たちが結婚したくない大きな理由は家族と一緒に住んでいると、部屋代はかからないし、食事の準備や洗濯物も親にしてもらえるので、経済的に楽だというものである。

給料はほとんど自分のために使っている
ので、まだ結婚するつもりはないと考えている。

(彦根市次世代育成支援行
動計画)そして、仕事や子育てを両立できる環境整備の遅れや高学歴化働く女性の増大、とくに若い世代の女性の労働力率が上昇してきた。

若者の結婚観やライフスタイルが変わってきたことである。

図1は女性の各歳の出生率を示している。

(2010年)すなわち、
出生率上から見れば、1940年から2009年まで日本女性の出生率は
0.3ぐらいから、0.1ぐらいまで下がってきた。

年齢上から見れば、日本女性の出産年齢は25歳から30歳に推移してきた。

つまり、子供を作ろうと考える女性の年齢は三十代ぐらいだった。

などのことが分かる。

図1 各歳出生率の推移
(データ出所: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人口統計資料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