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教指委培养方案软件工程

教指委培养方案软件工程

教指委培养方案软件工程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行业也日益壮大。

软件工程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多,同时,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也在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因此,对于如何培养优秀的软件工程师,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软件工程师的整体素质,教指委制定了软件工程师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和知识基础,熟悉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2. 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3. 培养具备较强的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够独立或协作参与软件系统的开发和实施工作;4. 培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适应软件工程领域中的团队合作环境;5. 培养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适应软件工程领域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三、培养内容本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网络原理等基础知识。

2. 软件工程理论与方法包括软件工程概论、软件开发方法与工具、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测试与维护等理论和方法。

3. 软件开发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开发技术、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等软件开发技术。

4. 项目实践通过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项目管理能力。

5. 专业实习安排学生到软件公司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了解软件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实际工作需求。

6. 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如移动应用开发、数据挖掘与分析、物联网技术等。

四、培养模式本培养方案采用以课程教学为主、项目实践为辅的培养模式。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教学利用教室教学、实验教学、在线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项目实践通过学校内部的软件工程项目或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项目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能力。

软件工程 学硕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 学硕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学硕培养方案软件工程学硕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软件工程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提高学生的软件工程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发和管理软件项目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软件工程研究和创新能力二、培养课程1. 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基础2. 专业课程•软件需求工程•软件设计与架构•软件开发技术•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软件工程实践项目3. 选修课程•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软件安全与保护•用户体验设计•移动应用开发三、实践教学•软件工程实训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提升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软件企业实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锻炼学生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科研与创新•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科研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配备科研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

五、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创新性的软件工程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

六、考核要求•课程成绩:学生需完成所有课程,并达到一定的课程成绩要求。

•实践能力:学生需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展示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位论文:学生需顺利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综合评价:学生需参加毕业综合评价,包括口试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以上为软件工程学硕的培养方案概述,具体课程安排和要求请参考学校相关文件或咨询导师。

七、学习资源与支持•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提供丰富的软件工程领域的书籍和期刊,支持学生学习和研究。

•实验室设施:学校配备先进的软件工程实验室,供学生进行实践课程和科研项目的实验。

•导师指导:每位学生有专门的导师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研究中的问题。

玉林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玉林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玉林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嘿,亲爱的2024级新生们,欢迎来到玉林师范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我将为你们呈现一份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培养方案。

准备好了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开启这场意识流的冒险之旅吧!我们得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要培养的是具备扎实软件工程基础、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软件工程人才。

简单来说,就是让你们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包括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数学是软件工程的基础,英语则是与国际接轨的必备技能。

计算机基础课程会让你们对计算机有个大致的了解,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专业基础课程这部分课程包括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

这些课程是软件工程的核心,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专业方向课程根据你们的兴趣和市场需求,我们设置了多个专业方向,如、大数据、网络安全等。

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4.实践课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设置了丰富的实践课程,包括实验、实习、项目实训等。

通过实践,你们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二、培养方式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我们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让你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引入企业导师制度我们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导师制度,让你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企业真实项目,提前了解职场需求。

3.强化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工程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我们注重培养你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项目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让你们在合作中成长。

4.激发创新精神我们鼓励你们参加各类竞赛、创新创业项目,激发你们的创新精神,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培养成果1.获得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你们将获得扎实的软件工程基础知识,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2.掌握最新技术动态我们注重更新课程内容,让你们掌握最新技术动态,与时俱进。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本科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符合国际软件工程师(IEEE/ACM)的标准,以及国家相关法规的软件工程师。

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和管理学科知识,具备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能力。

并且能够在大型软件系统开发中承担领导、管理和组织团队工作的复杂任务,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要求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具备宽厚的学科基础知识,较丰富的专业技术能力,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有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信息技术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技能,我们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如下:1. 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计算机网络等)2. 编程语言课程(包括C/C++,Java,Python,等)3. 软件工程基础课程(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测试等)4. 软件项目管理课程(包括项目管理原理,项目管理实践,团队合作等)5.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课程(包括软件质量保证,软件测试方法,软件测试工具等)6. 软件开发与架构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与过程,软件架构设计,设计模式等)7. 软件工程实践与实训(包括实践项目,实验室实训,科研成果等)四、专业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将实践的环节融入到整个专业培养过程中,并制定以下措施:1. 专业实践:开设专业实践课程,邀请业界资深从业人员来校进行专业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与行业相关实践活动。

2. 实习:在专业实践课程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深切了解软件开发的实际环境和工作方式。

3. 毕业设计:在学生即将毕业时,要求学生完成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考核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我们将采取下面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 项目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4版软件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是面向信息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培养软件工程师及相关高级人才,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良好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系统分析与项目管理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目标具体如下:1.基础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坚实的数学和基础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2.专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软件设计与开发的技术和工具。

3.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际项目和实训,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和系统分析能力,使其具备从事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与开发、软件测试与维护等职业能力。

4.创新思维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方案的能力。

5.团队合作精神培养: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多人协作的软件开发环境。

二、课程设置为了培养具备上述目标的软件工程人才,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和需求,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以下课程:1.编程基础:包括C语言、数据结构和算法等基础课程,以建立学生的基本编程能力。

2.操作系统: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和扩展能力。

3.软件工程基础: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质量保证等内容。

4.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介绍数据库的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能力。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以Java为例,介绍面向对象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设计和编程能力。

6.软件测试与维护:介绍软件测试和维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和故障排除能力。

7.项目管理与实践: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项目管理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8.创新实践:通过科研课题和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升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背景与培养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高素质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软件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够适应软件产业的发展需求,从事软件开发、测试、维护、项目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2、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术,如编程语言、开发工具、软件架构等。

3、具备良好的软件工程素养,包括软件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能力。

4、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解决复杂的软件工程问题。

5、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一)基础课程1、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等,为学生奠定坚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2、数学基础课程: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编程语言课程:如 C、C++、Java 等,使学生熟练掌握至少一种主流编程语言。

(二)专业核心课程1、软件工程概论: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对软件工程有全面的了解。

2、软件需求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为软件设计提供依据。

3、软件设计与架构:教导学生如何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架构规划,提高软件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4、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使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技术,确保软件的质量。

5、软件项目管理:教授学生项目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包括项目计划、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

(三)实践课程1、课程实验:结合理论课程,安排相应的实验环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课程设计:针对某一具体的软件项目,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综述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综述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综述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培养软件工程人才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根据我国软件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与趋势,值培养目标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理论知识;2、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3、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和软件设计能力;4、熟练使用软件工程的相关工具和技术;5、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6、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培养方案的内容软件工程的培养方案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基础理论课程,并开设与软件工程相关的课程,如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等;2、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实验、软件开发实践、项目管理实践等;3、专业课程:包括软件工程原理、软件需求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与维护、软件项目管理等;4、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如网页设计与开发、移动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等;5、实训课程:开设一些实训课程,让学生能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6、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学生的毕业之作,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与应用。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毕业设计题目。

三、培养方案的实施为了使软件工程的培养方案能够顺利实施,学校需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1、教学团队建设:学校需要建立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软件工程课程;2、实训基地建设:学校需要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3、教材建设:为了适应软件工程教育需要,学校需要开发一些适合软件工程教育的教材和教辅资料;4、企业合作:学校需要与一些软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5、评估与改进:学校需要按照一定的周期对软件工程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

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软件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1. 介绍软件工程专业是针对培养具备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本文将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2. 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2.1 分析和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2.2 进行软件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2.3 掌握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基本方法和技术;2.4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2.5 具备终身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3. 课程设置3.1 基础课程3.1.1 高等数学3.1.2 离散数学3.1.3 数据结构与算法3.1.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1.5 计算机组成原理3.1.6 操作系统3.1.7 编译原理3.2 专业课程3.2.1 软件工程导论3.2.2 软件需求工程3.2.3 软件设计与架构3.2.4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3.2.5 软件项目管理3.2.6 软件工程实践3.2.7 人机交互设计3.3 选修课程3.3.1 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3.3.2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3.3.3 移动应用开发3.3.4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4.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学生可以熟悉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4.2 实习:学生将在实践环境中参与软件项目开发,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3 毕业设计:学生将独立完成一个软件项目,通过整个项目的开发过程,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5. 培养模式软件工程专业采用综合型培养模式,即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

具体包括:5.1 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5.2 实验和实习:提供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3 项目实践:通过参与实际软件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5.4 创新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或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厦门理工软件工程2023专业培养方案

厦门理工软件工程2023专业培养方案

厦门理工软件工程2023专业培养方案厦门理工软件工程2023专业培养方案1. 专业背景•建设目标:培养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向:面向软件工程领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就业方向: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软件架构设计等。

2. 培养目标•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原理和软件工程理论,具备扎实的编程能力和软件分析、设计、开发、测试和维护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承担软件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工作。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3. 培养课程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需求与规格•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体系结构与设计模式•软件项目实训选修课程•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与大数据•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软件安全与加密技术4. 实践环节实习实训•学生需在暑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提供实际项目开发、测试、维护经验。

•实习单位包括软件企业、科研机构、互联网企业等。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自主选择或参与指导教师指定的毕业设计项目。

•毕业设计项目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5. 实验设施•设有多个专业实验室,配备先进的软硬件设备。

•实验设施可以满足学生实验和项目开发的需求。

6. 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ACM程序设计竞赛、软件设计竞赛等。

•学校将为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总结本方案旨在培养具备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适应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

学生将通过核心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掌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测试等相关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7. 学生培养方案学习计划•学生每学期按照培养方案提供的课程学习计划进行学习,并完成相关课程的学分要求。

软件工程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方向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1)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编写高效算法的能力。

(2)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为学生理解软件与硬件的协同工作奠定基础。

(3)操作系统原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编写高效、稳定的操作系统的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1)软件工程导论: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软件工程思维。

(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介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软件系统设计的能力。

(3)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介绍软件测试和质量保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保证软件质量的能力。

(4)软件项目管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

3. 选修课程(1)Web应用开发:介绍Web应用开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开发Web应用的能力。

(2)移动应用开发: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开发移动应用的能力。

(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介绍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大数据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安排1. 实验课程在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原理等课程中设置相应的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在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软件项目管理等课程中设置课程设计,让学生参与一个小型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和管理,从而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三、实习实训计划1. 实习环节安排学生到软件公司、互联网企业等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2. 实训项目结合学校科研项目或与企业合作项目,设置实际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参与其中,锻炼实际开发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科研创新能力培养1. 科研导师制度为学生设置科研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工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的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要求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是将系统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设计、开发、运行和维护的学科。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具备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能力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掌握扎实的数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掌握软件工程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维护和管理的能力;3. 具有跨学科、跨领域整合能力,能够在工程与科学研究中发挥专长,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4. 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能够承担软件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开发任务;5.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领域内应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 离散数学- 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 数据库原理- 软件工程导论- 编程语言原理与编译技术2. 专业课程- 软件需求工程- 软件设计与架构-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 软件项目管理- 分布式系统- 人工智能基础-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云计算与网络安全- 软件工程实践课3. 选修课程- 计算机视觉- 自然语言处理- 机器学习- 软件体系结构- 敏捷开发方法与实践- 互联网创新与创业三、实践教学1. 实习实训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习,与企业合作,实践软件工程相关技术和方法,在实际项目中参与软件开发和测试工作。

2. 课程设计开设软件工程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课程,学生通过独立或小组设计、实现、测试和展示软件系统,提高软件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软件工程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科技创新来解决实际问题,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展现自我价值。

四、指导与评价1. 指导和辅导设置专业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个人指导关系,帮助学生规划学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学业辅导和心理支持。

软件工程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第一部分: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程序设计基础内容: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数据结构与算法内容:介绍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算法,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内容:介绍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4)操作系统原理内容: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培养学生对系统软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专业核心课程(1)软件工程导论内容: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软件工程思维和方法。

(2)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内容:介绍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的编程思维和架构设计能力。

(3)软件项目管理内容: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培养学生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

(4)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内容:介绍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软件质量的检测和保障能力。

3. 专业方向课程(1)Web开发技术内容:介绍Web开发的基本技术和框架,培养学生Web开发的能力。

(2)移动应用开发内容: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基本技术和平台,培养学生移动应用开发的能力。

(3)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内容:介绍大数据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第二部分:实践环节1. 实习环节要求学生在校外软件公司、科研院所或企业部门进行实习,参与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测试和维护,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和文档撰写,培养学生软件开发项目管理和实践能力。

第三部分:创新实践1. 科研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的能力。

2. 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软件开发、设计和创意竞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第四部分:综合评价1.学分要求、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学科竞赛综合评价,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 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软件工程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计算机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为基础,以工程学知识和方法为工具,以软件工程技术和实践为内容,解决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全面培养掌握软件工程方法、技术和工具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软件工程理论和方法,具备系统理解和分析软件系统的能力;2.具备熟练的程序设计和实现能力,有较强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3.具备软件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了解软件工程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及前沿问题,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适应能力;5.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英语阅读、写作能力,具备文献检索和资料查找的能力。

三、主干课程设置1.计算机组成原理2.操作系统3.数据结构4.数据库技术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6.软件工程7.软件测试8.项目管理9.算法设计与分析10.计算机网络11.人机交互12.计算机图形学13.大型数据库系统14.分布式计算15.嵌入式系统设计16.系统仿真与建模17.软件体系结构18.软件项目实训19.专业英语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课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验课主要包括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管理等实践性环节,实验内容涵盖各类计算机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2.课程设计通过对课程设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项目实训项目实训是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担当软件工程师角色,学习软件项目管理、团队合作、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等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4.实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软件工程的行业实践情况,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校将组织学生进行暑期实习,以便学生能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对软件工程实际工作的认识。

五、综合素质教育软件工程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知识教育、数理基础教育、通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身心素质教育等。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目标软件工程是一门涉及软件开发、设计和维护的学科。

许多企业和组织对软件工程师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培养具备扎实的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

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旨在: -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编程能力和软件开发技能; - 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 培养学生的软件质量控制和项目管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

实施步骤步骤1: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的课程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软件工程能力。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程设置: - 计算机基础: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 编程语言:学习多种编程语言,如Java、C++、Python等,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

- 软件工程导论:介绍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对软件工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 软件需求工程:学习如何获取、分析和管理软件需求,培养学生的需求工程能力。

- 软件设计与架构:学习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 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学习软件测试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软件质量控制能力。

- 软件项目管理:学习软件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除了以上课程,还应设置一些选修课或实践课,如软件工程案例分析、软件工程实践、软件开发实习等,以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步骤2:实践项目为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我们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实践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是个人项目或团队项目,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学习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并培养团队协作、沟通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项目还可以与企业或组织进行合作,提供真实的软件开发环境和场景。

步骤3:实习机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的软件工程行业,我们需要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二、培养方案内容1.课程设置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应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

基础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学、英语等;专业课程包括软件工程、网络技术、数据库等;实践课程包括项目实践、实习等。

此外,还可以设置相关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实践能力培养-项目实践:每学期安排学生参与一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由导师指导,培养学生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和技术能力。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软件公司、研究机构等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并与实践导师进行交流和指导。

-开放实验室:提供开放实验室供学生自由开展软件开发和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3.创新能力培养软件工程领域不断发展,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训练:开设科研训练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的选题、立项、实施和总结,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创业教育: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支持,鼓励学生将创新成果应用于实践。

4.团队合作培养软件工程项目通常是多人合作完成的,因此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团队合作:每学期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一个软件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建设培训:开设团队建设培训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技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三、评价体系为了评价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学业成绩:包括各门课程的考试成绩和实践项目的评估成绩。

-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实习等实践活动的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创新能力:通过科研训练和创业教育活动的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项目团队合作和团队建设培训的评估来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能够在软件工程和相关领域从事高层次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够胜任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部门从事软件开发、系统分析和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方案1.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制培养模式,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学制内,按照导师的指导和要求,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

2. 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2)专业选修课程:软件测试、软件质量保障、软件需求工程、软件构造、软件过程改进、大型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开发等;(3)科研训练:包括论文选题、文献综述、研究方向确定以及实验室实践等课程。

3. 科研实践(1)培养研究生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每位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等环节;(2)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4. 导师指导(1)研究生导师要按照学校规定的管理制度,积极培养和指导学生,要求做好研究生学术传帮带的工作;(2)研究生导师要定期组织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指导学生解决科研中的难题和困惑。

5. 毕业论文要求研究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撰写一篇符合学术规范和学校要求的硕士学位论文,通过答辩后方可毕业。

三、培养效果评价1. 学术水平评价:通过学术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学术会议报告、学术交流等方面衡量研究生的学术水平;2. 实践能力评价:通过研究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实验室实践、工程项目参与等方面评价研究生的实践能力;3. 社会评价:通过研究生参与的学科竞赛、社会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评价研究生的社会贡献和认可度。

结语:软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根据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以期培养更多的高水平软件工程人才,促进软件工程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计算机科学导论》: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数据结构与算法》:介绍基本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思维和编程能力。

(3)《操作系统原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核心课程(1)《软件工程导论》:介绍软件工程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包括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内容。

(2)《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介绍面向对象的编程和设计思想,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和系统设计能力。

(3)《软件项目管理》: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项目计划、进度控制、风险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软件测试与质量保障》:介绍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软件质量控制和保障能力。

3.选修课程(1)《Web前端开发》:介绍Web前端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工具,培养学生对Web应用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2)《移动应用开发》:介绍移动应用开发的相关技术和平台,培养学生对移动应用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3)《大数据技术》:介绍大数据处理和分析的相关方法和工具,培养学生对大数据应用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习实训在学习的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到企业或院校的实验室进行实习实训,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系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全部环节,锻炼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

三、教学资源学校要配备完备的教学资源,包括计算机实验室、图书馆、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和相关学术期刊,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充足的支持和保障。

四、师资队伍学校要拥有一支具有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求教师能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软件工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2024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培养高质量的软件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目标1.基础理论知识: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软件工程理论基础,掌握计算机原理、算法和数据结构等基础知识,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软件开发、测试、部署和维护等实际操作的技能,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方法和工具开发高效可靠的软件产品。

3.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成员有效地合作解决软件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4.创新能力: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应对软件工程领域中的新挑战和新问题,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

二、培养环节1.课程设置:设置一系列的必修和选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软件工程基础课程、编程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

同时,增加软件工程实践课程,包括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软件测试与质量保证、软件项目管理等。

2.实践教学:注重实践教学,增加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实践的比重。

通过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实训,使学生了解真实的软件工程项目和企业运作模式,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4.科研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科研项目和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5.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开设人文社科类课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加强英语教育,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三、评估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评估学生在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培养情况。

软件工程特色化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特色化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特色化培养方案软件工程的特色化培养方案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建设特色化培养模式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明确建设特色化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原则。

特色化培养模式可以包括课程设置的特色化、教学内容的特色化、实践环节的特色化以及教学方法的特色化等方面。

通过建设特色化培养模式,可以形成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鲜明特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和产业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二、优化课程设置软件工程领域的知识面非常广泛,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非常多。

因此,在特色化培养方案中,应该合理设置相关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实践环节课程等。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可以确保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拓宽实践渠道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特色化培养方案中应该重视实践环节的设置。

可以通过开展实验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形式,拓宽学生的实践渠道,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技能,并且了解行业的实际情况。

四、加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特色化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相关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引入具有行业背景、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行业实践课程、企业导师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从业需求,并且提前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五、注重软件工程创新创业教育软件工程人才需要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因此在特色化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相关教育。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开展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在将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六、加强软件工程实践教学软件工程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在特色化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相关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引入具有行业背景、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行业实践课程、企业导师辅导等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了解从业需求,并且提前适应未来的发展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软件开发、软件管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以及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本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软件开发与应用计算机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掌握软件基础理论知识和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3.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4.受到良好的软件工程训练,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5.具备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某一应用领域软件分析、设计、开发、维护等工作的能力。

6.对软件系统、信息系统具有系统级的认识能力。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8.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外语应用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专业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主要课程:离散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概论、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软件需求分析、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操作系统原理Ⅰ实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软件需求分析实验、软件项目管理实验、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实验等。

七、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工学学士九、课程结构:通修课33学分学科基础课36学分专业核心课15学分专业选修课40学分公共选修课6学分实践课程35学分总学分165学分,其中理论课总学分109.5学分,占总学分66%,实验(践)课程55.5学分,占总学分34%,选修课比例35%。

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软件工程专业单位:周学年学期理论教学暑期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入学教育毕业鉴定军事训练公假考试寒暑假期教学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一1 15 1 (0.5)2 1 2 42 15 2 2 1 2 6 二3 13 2 2 1 2 44 15 2 2 1 26 三5 15 2 1 2 46 14 2 3 1 2 6四7 8 6 3 1 2 48 15 (0.5)合计95 6 3 6 11 3 15 1 2 7 14 34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软件工程专业单位:周课程编号项目周数学分学期1 2 3 4 5 6 7 8400001 军事训练 2 2 2130097 思想政治课实践1 1 1 1600001-3 社会实践(暑假) 6 2 2 2130088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1 1 1130094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 1 1130098 思想政治课实践2 2 2 2130089 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 1 1 1130090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1 1 1130091 操作系统原理Ⅰ课程设计 1 1 113009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 1 1130518 软件工程课程实践 2 2 2130519 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 2 2 2130093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 1 1 1130096 创新实践每周2学时130095 生产实习 6 4 6 130520 毕业实习 3 2 3 130521 毕业设计15 13 15 合计46 35 3 4 4 4 2 5 9 15理论课教学安排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必修课)总学分其中实验学分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备注(学分分配)1 2 3 4 5 6 7 8通修课701001 形势与政策课 2 1 1 1 1 1 1 1 1 401001 军事理论 2 20210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0210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0210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021003-4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4 4051001-4 综合英语Ⅰ—Ⅳ12 3 3 3 3051005-8 英语网络自学(4) 2 2 2 2111001-4 体育Ⅰ—Ⅳ 4 2 2 2 2501001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 2 2 合计33 15 9 12 8 1 1 3 1学科基础课062301、02 高等数学Ⅰ10 6 4 132033 计算机导论 3 0.53062307 线性代数 2 2 132034 C语言程序设计 4 1 4 132035 离散数学 4 4 132037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4 1 4 06230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3 132036 数据结构 4 1 4 132038 软件工程概论 2.5 3合计36 3.5 9 18 10专业核心课133040操作系统原理Ⅰ 4 0.5 4133041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4 1 4133042软件需求分析 3 1 3133039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4 1 4合计15 3.5 8 3 4 专业选修课40 3 3 12 15 7公共选修课 6 4 2实践教学35总计165 20.5 24 27 25 19 20 22 10 1理论课教学安排表软件工程专业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选修课)总学分其中实验学分各学期周学时分配备注1 2 3 4 5 6 7 8专业选修课134065 *C++程序设计 3 0.5 3134066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0.5 3134501 人机交互技术 3 0.5 3134043 Java程序设计I 3 0.5 3134502 *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 3 0.5 3134053 软件体系结构 3 0.5 3134054 Linux程序设计 3 0.5 3134045 编译原理 3.50.5 4134044 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30.5 3134055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Ⅱ 3 0.5 3134056 软件工程经济学 2.5 3134503 J2ME技术30.5 3134057 *软件项目管理 3 0.5 3134504 软件系统设计 3 0.5 3134058 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 2.50.5 3134059 软件过程与管理30.5 3134060 算法设计与分析30.5 3134011 微机原理及应用II 40.5 4134046 软件平台与中间件技术 2.5 0.5 3134047 企业资源计划ERP 2.50.5 3134028 多媒体技术I 30.5 3134505 J2EE技术30.5 3134506 .NET环境与程序设计30.5 3134061 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 2.50.5 3134048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 2.50.5 3134049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 2.50.5 3134050 网络安全技术 2.50.5 3134051 第二外语 4 4134052 计算机辅助设计 3 0.5 3134062 知识产权与软件保护 2 2134063 IT职业战略 1 1134507 技能认证 1 1 文献检索 2 2134068 专业英语 2 2合计93.5 13.5 6 3 22 34 33注:以上课程每生至少选修40学分。

另选修校级公共选修课6学分,其中至少选修2学分艺术类课程。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性说明一、选课说明根据IEEE-CS/ACM制订的计算机教育标准CC2005及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结合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特色,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为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适应学生就业、学生兴趣、特点和发展的需要。

本教学计划在专业课程中按专业方向设立了若干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1-2个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学习。

二、任选课程选课的说明1、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模块:●方向指选课程:.NET环境与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J2EE技术;●方向任选课程:编译原理,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体系结构。

2、软件工程技术课程模块:●方向指选课程: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软件过程与管理,软件体系结构;●方向任选课程: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软件工程经济学,企业资源计划ERP。

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模块:●方向指选课程: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J2ME技术;●方向任选课程:J2EE技术,.NET环境与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与开发技术。

4、嵌入式软件技术课程模块:●方向指选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Linux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原理与设计;●方向任选课程:编译原理,微机原理及应用II,J2ME技术。

5、外包软件开发课程模块:●方向指选课程:第二外语,计算机辅助设计。

三、技能认证考试说明为了全面拓宽学生就业面,采取学分政策引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NIIT、Java以及国家相关专业认证考试,取得相关证书者记1个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