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合集下载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物质的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物质的量的多少。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1.4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通过摩尔质量将质量转换为物质的量,再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2.3 教学方法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通过计算题目的练习,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能力的培养情况。

第三章:物质的量浓度稀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原理。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物质的量浓度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其中C1表示初始物质的量浓度,V1表示初始溶液体积,C2表示稀释后物质的量浓度,V2表示稀释后溶液体积。

3.3 教学方法通过图示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稀释原理。

利用公式计算练习,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稀释的计算方法。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物质的量的浓度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能力目标: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谨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难点: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误差分析教学过程一、投影: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异:1. 溶质: 以质量表示以物质的量表示溶液: 以质量表示以体积表示2. 单位: 1 摩/升同: 都表示溶质和溶液的相对比值提问:如何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讲解:以配制0.05mol/L的溶液250mL为例,讲解有关仪器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1. 仪器:容量瓶、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2. 过程:(1) 准备工作:检漏(2)操作步骤: 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3)结束工作:存放,整理清洗三、误差分析依据公式 C=n/V 造成浓度误差的原因可由n或V引起。

造成n的误差可由⑴称量⑵转移洗涤造成V的误差可由⑴俯视或仰视造成,⑵未冷却等例如:称量时,砝码有油污或生锈称量时,药品与砝码颠倒量取液体时,量筒内壁上有水称 NaOH固体时,把 NaOH放在纸上量取浓盐酸、动作太慢溶解或稀释溶质的小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未干燥搅拌或移液时,有溶液飞溅出来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四、讨论国外教材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请评价。

例题:1、溶液配制:欲配制 1000 mL 浓度为 0.12 mol·L-1 的 NaOH 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须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为( )1)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2)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3)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4)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方法:不同单位体积的溶液之间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可以通过乘以相应的体积比例进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体积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物质的量浓度相关概念及计算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物质的量浓度问题。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其意义。

3. 推导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自行推导出计算公式。

4.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方法:通过具体例子,讲解不同单位体积之间的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方法。

5. 应用练习: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和换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化学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化学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使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会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教学过程:[引入]:我们知道溶液有浓稀之分,在初中学过可用什么方法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 ×100%溶质的质量(g)溶液的质量(g)=×100%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可以计算出一定质量的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但取用溶液时,一般不称质量而是量一定体积,且化学反应中,反应生成物间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比质量关系简单,因此知道一定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生产和实验都很重要。

[板书]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一、物质的量浓度[设问] 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学生看书后,得出结论][板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举例,由学生推出表达式:溶液的质量分数=[板书] 溶质的物质的量(mol)溶液的体积(L)C=nV 举例,分别得出概念中的要点:①单位:mol·L-1或mol·m-3②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

讨论P561、将342g C12H22O11(蔗糖)溶解在1L水中,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否为1mol·L-1?③是溶液的体积为单位体积,并非溶剂的体积。

讨论:2、从1mol·L-1C12H22O11(蔗糖)溶液中取出100mL,取出的溶液中C12H22O11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④从某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都相同,但所含溶质的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物质的量浓度教案6篇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一、指导思想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长期以来都陷入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困境。

既无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无形象具体的研究对象,如何让概念学习的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此我进行了大量探索,选取了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教学作为尝试。

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下,我力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了物质的量的基础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巩固对物质的量的运用,又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扩充对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2.教学目标分析依据教改的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a.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b.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区别与联系。

c.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能力方法:a.通过课前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过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c.通过对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对比,提高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a.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b.关注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生活、生产问题,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对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c.通过溶液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物质的量浓度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因此将理解并能初步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确定为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因此将在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构建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

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第一课时]教案【课程名称】高中化学-高一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3. 能够应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4. 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2. 根据实际问题计算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难点】
1. 通过实例应用物质的量浓度;
2. 综合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1. 讲授;
2. 讨论;
3.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25分钟)
1.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
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去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通过板书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公式。

3. 实例演练
通过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三、讨论(10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授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通过实例演练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践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方式注重互动和深入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究和思考。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例演练时要采用多组数据,让学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第一章: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及换算关系。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及表达方式。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mol/m³等)及换算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1.4 教学资源PPT课件:《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导入》案例素材:《物质的量浓度应用案例》1.5 教学步骤1.5.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液、溶质等基本概念。

展示PPT课件,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表达方式。

1.5.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及换算关系展示PPT课件,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mol/m³等)及换算关系。

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换算过程。

1.5.3 分析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展示案例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

1.5.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单位及应用进行总结。

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1.6 作业布置练习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及单位换算。

结合生活实际,寻找一个物质的量浓度应用的案例,下节课分享。

第二章:物质的量浓度计算2.1 教学目标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例。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例。

2.4 教学资源PPT课件:《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案例素材:《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实例》2.5 教学步骤2.5.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重要性。

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一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课设计第一课时教课目的:知识技术: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术。

能力培育:从观点的应用中,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和抽象归纳的能力。

科学思想:经过观点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育学生理论联系实质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科学质量:培育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谨慎务实的学习态度。

科学方法:经过实验的教课培育学生认真察看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实质以及独立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点、难点 : 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具准备 :容量瓶、天平、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剂瓶、药匙、投影仪、胆矾教课方法:设疑、启迪、实验、解说等。

教课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类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能够计算必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可是,好多化学反响都在溶液中进行,关于溶液我们往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响中,反响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互相间有必定的关系:比如: 2NaOH~ H2SO42mol∶ 1mol在化学反响的溶液中怎样表现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呢【叙述】初中时学习过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使用时有好多不方便之处。

溶质假如是固体物质,还能够称量,假如是气体或液体,称量它的质量就很不方便。

至于溶液的质量就更不好称量,实验室常用量筒来量液体的体积。

【设问】可否用所量出的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呢【过渡】知道必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运算起来很方便。

往常我们取溶液的体积为 1L。

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就是使用溶液的体积,用升做单位。

【板书】【设问】溶质的量在溶液顶用什么表示呢【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往常是用mol / L 表示。

【叙述】( 1)溶液体积为 1 升,而不是溶剂体积是 1 升;(2)溶质是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用摩尔质量表示。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

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不同单位体积(或质量)的溶液之间,可以通过物质的量浓度进行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不同单位体积(或质量)溶液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3. 开展小组讨论,探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的方法及技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探讨物质的量浓度换算的方法及技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学科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应用和换算方法的熟悉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企业生产现场,加深对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3. 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关系。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浓度、体积浓度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物质的量浓度的运用。

3. 采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如医学、化学等领域。

4. 练习计算: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观察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的理解程度。

2. 练习解答: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中的表现,检验其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掌握。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其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合适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增加课堂趣味性。

3. 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实际案例: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于说明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 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量筒、滴定管等。

2. 教学课件:物质的量浓度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 实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量浓度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解释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质量等的关系。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举例说明计算方法。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应用题目,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探讨物质的量浓度与其他浓度概念(如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的联系与区别。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反思实验设计:根据实验过程中的问题,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九、课后作业1. 计算题目:根据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计算给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表示方法:mol/L(摩尔/升)或g/L(克/升)。

3.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物质的量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4. 物质的量浓度换算:根据不同单位进行换算,如mol/L →g/L,mg/L →μmol/L等。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溶液配制、药物剂量计算、环境污染监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换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表示方法、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利用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及表示方法。

2.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3.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换算。

4. 第四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第五课时:总结与练习。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互相学习和交流。

3.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相关概念。

4. 知识拓展: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及其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化学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转换。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含量的问题。

2. 新课讲解: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

3. 实例分析:分析不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4.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质,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评估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和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课堂上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更准确地完成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的练习题。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程度,以便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七、教学反思1. 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2. 反思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理解困难等,并寻找解决办法。

3.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介绍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药、食品加工等。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c表示物质的量浓度,n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V表示溶液的体积)。

3.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

4.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 (1000ρω)/M(其中ρ表示溶液的密度,ω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溶质的摩尔质量)。

5.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溶液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物质的量浓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的性质,探讨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测量不同浓度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及其含义。

2.掌握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3.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能进行误差分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2.难点: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误差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学习的溶液浓度知识,提问:溶液的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是什么?它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有何关系?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2)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mol/L。

(3)举例说明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换算(1)引导学生回顾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的概念及单位。

(2)讲解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之间的换算关系。

(3)举例说明换算过程。

4.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1)讲解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原理。

(2)演示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步骤。

(3)学生分组实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5.误差分析(1)讲解误差的概念及分类。

(2)分析配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

6.巩固练习(1)课堂练习:计算一定体积、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课后作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并分析误差。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并能够进行误差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导入新课(1)回顾初中学习的溶液浓度知识,提问:溶液的浓度有哪几种表示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是什么?它与质量分数、摩尔浓度有何关系?2.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1)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教案

物质的量浓度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方法及单位换算。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量浓度定义: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2. 物质的量浓度符号:c,单位:mol/L。

3.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c = n/V,其中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4. 物质的量浓度单位换算:mol/L →mol/m³、mmol/L、μmol/L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2. 难点: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物质的量浓度。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3.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如制药、制糖等工业生产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量浓度在化学学科及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活动1.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定某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公式分析实验数据。

3. 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互相交流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公式及单位换算的掌握情况。

2. 练习题:评估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方面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1. 对比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性质,如溶解度、沸点等。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学习物质的量浓度之后学习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课,此实验在高中乃至高校实验教学中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在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此学生必须掌握此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基于此,本教学设计就应本着学生学会实验操作为目的,想方设法的让学生学会实验操作步骤并注意细节问题。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两大部分,一、视频演示。

二、实地操作。

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的尝试,总结和实验,在实验中体会怎样操作和体会实验的快乐。

为此设计以下目标和重难点突破方法。

二、三维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基础上,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及各步的注意事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耳听、目看、书写、脑思的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实验的实地操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对待科学实验的`品质。

2、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与人合作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实验操作体会获得成就的快乐。

三、重点: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

四、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五、重点突破方法:根据有效学习思想和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提高,采用视频观法达到初步掌握容量瓶的使用及溶液配制操作步骤学习,然后进行实地演练进一步巩固容量瓶使用和配制溶液的方法,实地体会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使之深刻。

六、教学方法:以学案-导学教学法为指导,让学生上课有据可依。

细节中采用视频观看、讨论总结、自学阅读、实验实地操作、小组间自评互评、合作学习、快乐学习等教学方法。

七、学习方法:自学阅读法、观察法、实验操作法、互评自评法、合作学习法。

八、导学过程:【复习回顾】溶液的概念: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混合物。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范文

化学《物质的量浓度》教案案例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及应用;3. 能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 利用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 采用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难点:1.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2. 物质的量浓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饮料、盐水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量浓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计算公式,讲解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浓度实例,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等,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知识解决问题。

4.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测定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和实验体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浓度问题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并尝试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和计算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重点难点: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公式c=n/v的运用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法、教学过程:练习一、1、已知在0.5L NaCl溶液中含有0.5mol NaCl,则1LNaCl溶液中含有NaCl mol.2、已知在2L NaOH溶液中含有4mol NaOH,则1LNaOH溶液中含有NaOH mol.3、已知在4H2SO4溶液中含有12mol H2SO4,则1LH2SO4溶液中含有H2SO4 mol.4、已知质量分数为98%H2SO4的密度为1.84 g/ml,取一定量的H2SO4与2 mol的Zn 反应。

问怎样取?取多少?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mol/L或mol/m33、1mol/L表示的意义: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练习二、1、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是表示:1L溶液中含 molNaOH,即含有克NaOH。

2、把58.5gNaCl溶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为1mol/L,对吗?3、配制0.5L,1mol/L的盐酸需 molHCl,即需标态下HCl气体 L,现有73克HCl溶在适量水中,现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小结: 4、公式:c b=n b/vn=N/N a = m/M = c·v练习三、1、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溶液体积溶液名称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名称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2L 硫酸溶液4mol250ml 氢氧化钠120g氯化氢73g 2.5mol/L 10ml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0.25mol/L 氢氧化钡溶液0.5mol/L2、从1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mol,相当于克氢氧化钠。

3、将8g氢氧化钠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高一化学上册《物质的量浓度》教案(1)
重点难点: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公式c=nv的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练习法、
教学过程:
练习一、
1、已知在0.5L NaCl溶液中含有0.5mol NaCl,则1LNaCl溶液中含有NaCl mol.
2、已知在2L NaOH溶液中含有4mol NaOH,则1LNaOH溶液中含有NaOH mol.
3、已知在4H2SO4溶液中含有12mol H2SO4,则1LH2SO4溶液中含有H2SO4 mol.
4、已知质量分数为98%H2SO4的密度为1.84 gml,取一定量的H2SO4与2 mol的Zn 反应。

问怎样取?取多少?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单位:molL或molm3
3、1molL表示的意义: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为1mol.
练习二、
1、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的NaOH溶液是表示:1L溶液中含 molNaOH,即含有克NaOH。

2、把58.5gNaCl溶在1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溶液为1molL,对吗?
3、配制0.5L,1molL的盐酸需 molHCl,即需标态下HCl气体 L,现有73克HCl溶在适量水中,现配成1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结: 4、公式:c b=n b v
n=NN a = mM = c·v
练习三、1、填写下列表格中的空白:
溶液体积溶液名称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名称溶质的
质量物质的量浓度
2L 硫酸溶液4mol
250ml 氢氧化钠120g
氯化氢73g 2.5molL 10ml 氯化钠溶液氯化钠0.25molL 氢氧化钡溶液0.5molL
2、从1L、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ml,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mol,相当于克氢氧化钠。

3、将8g氢氧化钠溶解在10ml水中,再稀释成1L,从中取出10ml,剩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小结:
(1)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不是质量,而是物质的量,溶液是体积。

(2)从一定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均相同,但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因体积不同而不同。

作业:
P62 一、二、三、(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