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实验
船舶内装实训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内装设计在船舶整体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船舶内装设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我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船舶内装实训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船舶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船舶内装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
二、实验目的1. 掌握船舶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 熟悉船舶内装材料的种类、性能及选用标准;3. 了解船舶内装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4. 掌握船舶内装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方法;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内容1. 船舶内装设计基本流程本次实验首先介绍了船舶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构思、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环节。
2. 船舶内装材料实验中,我们详细介绍了船舶内装常用材料的种类、性能及选用标准。
主要包括:船舶用木材、塑料、金属、复合材料等。
3. 船舶内装施工工艺在施工工艺方面,我们讲解了船舶内装施工的基本步骤,包括:基层处理、材料铺设、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等。
4. 船舶内装设备安装与调试实验中,我们介绍了船舶内装设备的种类、安装方法及调试步骤。
主要包括:船舶家具、船舶电器、船舶通风、船舶卫生设备等。
四、实验过程1. 理论学习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讲解等方式,对船舶内装设计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学习。
2. 实地考察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船舶内装设计,我们组织学生参观了某艘正在建造的船舶,了解了船舶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
3.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按照船舶内装设计的基本流程,分组进行以下操作:(1)设计构思:根据船舶类型和功能,提出内装设计方案;(2)方案设计:绘制船舶内装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等;(3)材料选用: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内装材料;(4)施工工艺: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内装施工;(5)设备安装与调试:对船舶内装设备进行安装与调试。
船舶缩尺模型实验报告
船舶缩尺模型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船舶缩尺模型的实验,研究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性,对船舶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2. 实验器材和原理2.1 实验器材本实验使用的器材如下:- 船舶缩尺模型- 水槽- 测力传感器- 测速器- 控制器2.2 实验原理通过在水槽中放置船舶缩尺模型,利用控制器,可以模拟不同的航行条件,如不同的速度、载重等。
通过测量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性,可以进一步分析其稳定性、操纵性等。
3. 实验步骤3.1 准备工作将水槽填满水,并确保水槽底部平整。
将船舶缩尺模型放置在水槽中心位置,并进行固定。
3.2 实验设置根据实验目的,设置不同的实验条件,如速度、载重等。
通过控制器,调节相应参数,并记录下设置值。
3.3 测量数据启动控制器,让船舶缩尺模型开始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利用测力传感器记录船舶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并利用测速器记录它的速度。
同时,还可以观察船舶在水中的运动轨迹和姿态。
3.4 数据记录和分析根据测得的力的大小和速度,可以计算船舶的阻力系数和推进系数,并绘制曲线图。
同时,可以根据观察到的运动轨迹和姿态,分析船舶的稳定性和操纵性。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中得到的数据,我们得到了如下结果:1. 不同速度下,船舶的阻力系数随速度变化的曲线图;2. 不同载重下,船舶的推进系数随载重变化的曲线图;3. 船舶在不同载重和速度条件下的运动轨迹和姿态。
5.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船舶的阻力系数和推进系数随着速度和载重的变化而变化;2. 船舶在不同载重和速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操纵性不同。
6.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利用船舶缩尺模型研究了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特性。
实验结果对船舶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不同条件下船舶的运动规律,并进行进一步的数值分析和模拟研究。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 XXXX2. XXXX3. XXXX。
船舶导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船舶的基本构造、性能特点及其在水上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了解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船舶工程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船舶工程的兴趣和认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三、实验地点船舶工程实验室四、实验器材1. 船舶模型2. 船舶设计图纸3. 测量工具(卷尺、卡尺等)4. 计算器5. 教科书及参考资料五、实验内容1. 船舶基本构造的认识2. 船舶性能特点的了解3. 船舶设计原则的学习4. 船舶工程基本知识的掌握六、实验步骤1. 船舶基本构造的认识(1)观察船舶模型,了解船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船体、船机、船舾等。
(2)结合船舶设计图纸,对船舶各部分进行详细分析。
2. 船舶性能特点的了解(1)了解船舶的稳性、浮力、阻力、推进力等性能特点。
(2)通过实验,观察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3. 船舶设计原则的学习(1)学习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2)结合实际案例,分析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船舶工程基本知识的掌握(1)了解船舶建造的基本流程,如船体结构、船机安装、船舾工程等。
(2)学习船舶维修、保养及检验等方面的知识。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船舶基本构造的认识通过观察船舶模型和查阅设计图纸,学生对船舶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了清晰的认识。
船体、船机、船舾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得到了充分了解。
2. 船舶性能特点的了解实验中,学生观察了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如稳性、浮力、阻力、推进力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对船舶性能有了直观的感受。
3. 船舶设计原则的学习学生学习了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了解了船舶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船舶工程基本知识的掌握实验中,学生了解了船舶建造的基本流程,如船体结构、船机安装、船舾工程等。
同时,学习了船舶维修、保养及检验等方面的知识。
八、实验总结本次船舶导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船舶的基本构造、性能特点及其在水上交通运输中的作用,了解了船舶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船舶工程的基本知识。
船舶认知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船舶认知实验旨在通过参观船舶实物、了解船舶的基本结构、性能和制造工艺,使学生掌握船舶的基本知识,增强对船舶工程的认识,提高专业素养。
二、实验内容1. 船舶分类与特点首先,我们了解了船舶的分类,包括客船、货船、油船、散货船、滚装船等。
每种船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例如,客船主要服务于旅客运输,具有舒适的客舱、餐饮、娱乐设施;货船主要用于货物运输,具有大容量的货舱;油船则专门运输石油等液体货物。
2. 船舶基本结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详细了解了船舶的基本结构,包括船体、船舱、甲板、船舶动力系统、船舶控制系统等。
船体是船舶的主体结构,分为船首、船尾、船中三部分;船舱是船舶内部用于装载货物或乘客的空间;甲板是船舶表面的平面结构,用于人员行走、货物装卸等;船舶动力系统包括主机、辅机、推进器等,负责船舶的航行;船舶控制系统包括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等,保证船舶的安全航行。
3. 船舶性能与制造工艺船舶性能主要包括航速、航程、抗风浪能力等。
航速是指船舶在单位时间内航行的距离,航程是指船舶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距离。
抗风浪能力是指船舶在恶劣海况下保持稳定性的能力。
船舶制造工艺主要包括船体焊接、船体分段组装、船舶涂装等。
焊接是船舶制造中的关键工艺,保证船体结构的强度和密封性;船体分段组装是将船体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进行加工、焊接,最后组装成完整的船体;船舶涂装是为了保护船体,延长使用寿命。
4. 船舶动力系统船舶动力系统是船舶航行的心脏,主要包括主机、辅机、推进器等。
主机是船舶的主要动力源,分为柴油主机、燃气主机等;辅机包括发电机、空气压缩机、水泵等,为船舶提供辅助动力;推进器是将主机动力传递给船体的装置,包括螺旋桨、喷水推进器等。
5. 船舶控制系统船舶控制系统包括导航设备、通信设备、消防设备等。
导航设备包括雷达、GPS、罗经等,用于船舶的航行定位;通信设备包括无线电话、卫星通信等,用于船舶与岸上的通信;消防设备包括灭火器、消防泵、消防水带等,用于船舶的消防工作。
船舶振动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船舶振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船舶振动测试方法及数据处理技术。
3. 分析船舶振动特性,优化船舶结构设计。
二、实验原理船舶振动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如波浪、风力、发动机等)引起的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现象。
船舶振动不仅影响船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还可能对船体结构造成损害。
本实验旨在通过振动测试和分析,了解船舶振动特性,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振动测试仪:用于测量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加速度、速度和位移。
2. 激励器:用于模拟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的波浪、风力等激励。
3.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振动测试仪的信号,并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4. 船舶模型:用于模拟实际船舶的振动特性。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将船舶模型固定在实验台上,连接振动测试仪、激励器和数据采集系统。
2. 设置实验参数:根据实验要求,设置激励器的频率、幅值等参数,以及振动测试仪的采样频率、采样点数等参数。
3. 进行振动测试:启动激励器,模拟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的激励,同时采集振动测试仪的信号。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滤波、频谱分析等处理,得到船舶振动特性参数。
5. 优化船舶结构设计:根据振动特性参数,分析船舶结构设计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果:通过振动测试仪采集到的振动加速度信号,可以看出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加速度较大,尤其在波浪激励下,振动加速度更为明显。
2. 振动速度测试结果:振动速度测试结果表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速度也较大,且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大。
3. 振动位移测试结果:振动位移测试结果表明,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船体、船舱等结构的振动位移较大,尤其在波浪激励下,振动位移更为明显。
六、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船舶振动测试方法的有效性,为船舶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船舶课内实验总结
船舶课内实验总结引言船舶课内实验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验证,巩固和深化学生在船舶原理和设计方面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对我参与的船舶课内实验进行总结和回顾,并就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实验一:船舶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实验一旨在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型船舶模型,然后对该模型进行强度分析。
我们小组按照给定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艺,制作出一个符合要求的船舶模型。
在进行强度分析时,我们采用了应变测试和力学试验等方法,得出了船身结构的强度指标。
实验一的结果令人满意,我们的船舶模型在载重试验中表现良好,未出现明显的变形或破损。
结合强度分析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该船舶模型具备良好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
实验二:船舶操纵性能测试实验二的目标是测试船舶的操纵性能,以评估船舶在不同操控条件下的操纵灵活性和稳定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船舶模拟器,模拟了载重、水深、风力等真实环境条件,并对船舶的转向、加速度、制动力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实验结果显示,船舶在各项测试项目中表现出色。
无论是直线航行还是曲线航行,船舶都能稳定地按照指令进行操作,并且船舶的制动和加速度控制也非常稳定。
总体而言,该船舶具备良好的操纵性能,适用于不同运输任务。
实验三:船舶动力性能测试实验三的目标是测试船舶的动力性能,以评估船舶的推进效率和燃油消耗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实际的动力测试设备,通过测量船舶的推进力和燃油消耗量,来评估船舶的动力性能。
经过多次测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该船舶的动力性能数据。
结果显示,该船舶的推进效率较高,燃油消耗情况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意味着该船舶在实际运输中能够以较低的能耗完成任务,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
实验四:船舶稳性分析和安全性评估实验四旨在对船舶的稳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船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船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船舶的基本构造和主要部件;2. 掌握船舶的动力系统及其工作原理;3. 熟悉船舶的操纵性能和航行条件;4. 提高对船舶安全运行的认识。
二、实验器材1. 船舶模型;2. 动力系统实验装置;3. 船舶操纵装置;4. 相关实验数据记录表。
三、实验原理船舶实验主要是通过模拟船舶的实际运行,研究船舶的动力学、操纵性、稳定性等方面的性能。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船舶动力学:研究船舶在波浪、水流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2. 船舶操纵性:研究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操纵性能,如回转性、稳定性等;3. 船舶动力系统:研究船舶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故障诊断;4. 船舶航行条件:研究船舶在不同海况、气象条件下的航行性能。
四、实验步骤1. 船舶模型搭建: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相应的船舶模型,包括船体、船首、船尾、动力系统等;2. 动力系统调试:对船舶动力系统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3. 船舶操纵实验:在模拟航行条件下,进行船舶操纵实验,观察船舶的回转性、稳定性等性能;4. 数据记录与分析: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船舶动力学实验:通过模拟船舶在波浪、水流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得出船舶的稳性、横摇、纵摇等动力学性能指标;2. 船舶操纵实验:观察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操纵性能,如回转性、稳定性等,分析船舶操纵性能的影响因素;3. 船舶动力系统实验:对船舶动力系统进行测试,分析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及故障诊断方法;4. 船舶航行条件实验:研究船舶在不同海况、气象条件下的航行性能,为船舶安全航行提供参考。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实验,对船舶的基本构造、动力系统、操纵性能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实验结果表明,船舶的稳性、回转性、稳定性等性能与船舶设计、动力系统、航行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3. 在实际航行中,应充分考虑船舶的性能,确保船舶安全、稳定运行。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实验结论,提出改 进意见和建议。
04 实验结果与讨论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数据记录
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中,实验数据的记录至关重要。这些数据包括船舶航行过程中的 各种参数,如航速、航向、船舶姿态、波浪高度和周期等。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通常通过传感器和测量仪器进行,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校准和维护,以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培养创新能力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原理
船舶阻力实验原理
海洋环境模拟实验原理
通过测量船舶在一定速度下的阻力, 分析阻力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 船舶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模拟海洋环境条件,研究波浪、水流 等对船舶和海洋工程结构物的作用和 影响。
范围。
加强国际合作
03
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
的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船舶模型试验池
用于模拟船舶在各种水动力条件下的 运动和性能,测试船舶模型的耐波性、 操纵性和稳定性。
船舶结构强度实验设备
用于测试船舶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强 度和稳定性,确保船舶在各种工况下 的安全性能。
船舶推进实验设备
用于测试船舶发动机和推进器的性能, 包括功率、效率、振动和噪声等。
船舶导航和通讯实验设备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
contents
目录
• 实验概述 • 材料与设备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实验总结与展望
0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
1 2
验证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理论
通过实验来验证船舶与海洋工程中的基本理论和 设计原则,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船舶敞水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和意义本次船舶敞水实验旨在通过在循环水槽中对船舶模型进行单独的水流条件下的性能试验,达到以下目的:1. 配合自航试验,分析船舶推进的各种效率成分,并预估实船推进性能。
2. 分析比较各种船舶设计方案的优劣,选择性能最佳的船舶设计。
3. 进行船舶系列试验,将其结果综合绘制成图谱,供船舶设计使用。
4. 根据船舶试验结果,验证船舶理论,分析几何参数对船舶性能的影响规律。
二、实验原理与背景船舶敞水实验是船舶推进领域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对船舶模型在循环水槽中的敞水试验,可以获取船舶在不同工况下的推进性能数据。
实验原理基于流体力学和船舶推进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似定理:桨模和实桨满足几何相似、运动相似、动力相似,才能将模型试验数据应用于实桨。
2. 雷诺数:桨模试验的雷诺数必须超过临界值,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3. 浸没深度:为了避免自由面兴波和吸入空气对桨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桨模进行敞水试验时,其浸没与水中的深度应满足一定条件。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本次实验使用的设备与仪器如下:1. 循环水槽:用于模拟船舶在水中的运动。
2. 螺旋桨模型:用于模拟实船推进系统。
3.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4. 测速仪:用于测量螺旋桨转速。
5. 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螺旋桨受到的推力。
6. 计时器:用于测量船舶模型在水中的运动时间。
四、实验步骤与数据采集1. 实验准备:首先对实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将螺旋桨模型安装在船舶模型上,调整螺旋桨的安装角度和浸没深度。
2. 实验开始:启动循环水槽,调整螺旋桨转速,使船舶模型在水槽中稳定运行。
3. 数据采集:使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螺旋桨转速、推力、船舶模型速度等数据。
4. 实验结束:关闭循环水槽,整理实验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螺旋桨转速与推力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螺旋桨转速与推力的关系曲线。
根据曲线,可以分析螺旋桨在不同转速下的推进性能。
船的知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船舶的基本构造和功能;2. 掌握船舶的类型、特点和应用;3. 学习船舶的驾驶和航行知识;4. 增强对船舶行业的认识和兴趣。
二、实验内容1. 船舶基本构造与功能;2. 船舶类型与特点;3. 船舶驾驶与航行知识;4. 船舶行业现状与发展。
三、实验过程1. 船舶基本构造与功能(1)船体:船体是船舶的主体,分为船首、船中、船尾三部分。
船首用于容纳主机、驾驶室等设备,船中为船员生活和工作区域,船尾用于容纳货物、燃料等。
(2)主机:主机是船舶的动力源,分为蒸汽机、内燃机和电动机等。
主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螺旋桨,使船舶前进。
(3)驾驶室:驾驶室是船舶的指挥中心,负责船舶的航行、操纵和导航。
(4)船员生活区:船员生活区包括船员宿舍、餐厅、卫生间等设施,为船员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5)货物舱:货物舱用于装载货物,分为干货舱和液货舱。
2. 船舶类型与特点(1)客船:客船主要用于运送旅客,分为邮轮、客货船、客滚船等。
特点:舒适、安全、便捷。
(2)货船:货船主要用于运输货物,分为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等。
特点:承载量大、结构坚固。
(3)军舰:军舰是用于军事目的的船舶,分为航空母舰、驱逐舰、潜艇等。
特点:高科技、高性能、战斗力强。
(4)渔船:渔船用于捕捞海洋资源,分为拖网渔船、围网渔船、钓船等。
特点:适应性强、操作灵活。
3. 船舶驾驶与航行知识(1)船舶操纵:船舶操纵包括转向、前进、后退、靠泊等。
主要操纵装置有舵、螺旋桨、锚等。
(2)船舶导航:船舶导航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利用各种导航设备,确定船舶位置、航线和目的地。
(3)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船舶航行的重要依据,包括风力、风向、海况、潮汐等。
4. 船舶行业现状与发展(1)现状:我国船舶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船舶制造大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船舶的基本构造、类型、特点、驾驶与航行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船舶摇摆实验
船舶摇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测量实船的固有横摇周期、计算无因次阻尼系数;2、通过实验了解船舶重心对横摇周期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船舶的摇荡:横摇、纵摇、首摇、垂荡、横荡、纵荡船舶横摇运动的重要指标:横摇固有周期两者的关系易遭受横摇的程度和横摇的急剧程度自由横摇船舶的稳性:横摇固有周期Ts:横摇摇幅衰减船舶横摇的摇幅衰减情况可以这样表示:将相邻的两个摇幅依次相减,求出每次摆动中的衰减角摆至另一边的 θk+1 ,摇幅已减少,即为:再将一次摆动的摇幅平均,得到代表这次摆动幅度大小的平均摇幅将对应的θm 及△θ 绘制在坐标纸上,横坐标 θm ,纵坐标△θ 。
得到的曲线即为横摇消灭曲线,代表了横摇衰减的情况,也表示了阻尼的情况。
在半个周期时间间隔内,横摇幅值绝对值的变化为:由以上关系可得无因次衰减系数的表达式为:三、实验仪器1.实验用船舶(模);2.倾角测量装置(包括倾角传感器,接口和连线,数据采集计算机)。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确认所有实验设备处于正确的初始状态,包括:船舶(模)的摇摆运动不会受到干扰,倾角测量装置已上电并运行正常;2、运行倾角测量软件;3、给船舶施加倾斜力矩使其倾斜;4、点击倾角测量软件界面上的“开始”按钮,此时开始测量倾角数据并显示在界面上;5、去除倾斜力矩使船舶进入自由横摇状态;6、等待一定时间后,点击倾角测量软件界面上的“暂停”按钮,停止测量倾角数据;7、将记录下来的倾角数据保存在指定的文件中;8、在船舶的某一高度上增加重量。
首先将双面胶的一面贴在亚铁上,然后将亚铁粘贴到船模上。
注意沿船长的方向,亚铁的中心线要与船模的中线一致,避免船舶左右不对称产生固定的横倾角。
将增加重量的船模放入水中,给船模施加倾斜力矩使其倾斜,去除该力矩使船舶进入自由横摇状态,对船模摇摆的倾角进行测量并保存实验数据。
按照这个方法,逐渐增加亚铁的数量,并对其进行摇摆试验,测量其摇摆横倾角并保存数据;9、点击倾角测量软件界面上的“退出”按钮,关闭该软件,结束实验。
船舶操纵与避碰实验报告
实验(实践)1 船舶操纵性试验1.实践内容(1)(选做):旋回试验(满载、压载),实践要求:完成操作、记录、绘图,求出旋回要素。
1)试验方法:(1)保持船舶直线定常航速;(2)旋回之前一个船长时,记录初始船速、航向角、及推进器转速等;(3)发令,迅速转舵到指定的舵角,并维持该舵角;(4)随着船舶的转向,每隔不超过20秒的时间间隔,记录轨迹、航速、横倾角、及螺旋桨转数等数据。
(5)在整个船舶旋回中,保持舵角、转速不变,直至船舶航向角旋回360º以上。
2)实验报告内容(1)初始状态:船舶首、尾吃水、排水量,初始船速、主机转速。
(2)环境条件:水深、波浪(浪级,涌浪的周期及方向)、流向流速、风向风速。
旋回轨迹和旋回要素绘图离、超越角。
1)试验方法:以10º/10º(分子表示舵角,分母表示进行反向操舵时的航向角)Z形操纵试验为例:(1)保持船舶直线定常航速;发令之前记录初始船速、航向角、及推进器转速等;(2)发令,迅速转右舵到指定的舵角(10º),并维持该舵角;(3)船舶开始右转,当船舶航向变化量与所操舵角相等时,迅速将舵转为左舵到指定的舵角(10º),并维持该舵角;(4)当船舶航向改变量与所操左舵角相等时,迅速将舵转为右舵到指定的舵角(10º),并维持该舵角;(5)如此反复进行,操舵达5次时,可结束一次试验。
除上述10º/10ºZ形操纵试验之外,根据需要,还可进行20º/20º、5º/5ºZ形操纵试验。
2)实验报告内容(1)初始状态:船舶首、尾吃水、排水量,初始船速、主机转速。
(2)环境条件:水深、波浪(浪级,涌浪的周期及方向)、流向流速、风向风速。
Z型试验绘图1)试验方法(1)保持船舶直线定常航速;发令之前记录初始船速、航向角及推进器转速等;(2)发令,将主机由全速进车改为全速倒车;(3)船舶开始减速,当船舶对水速度为0时,可结束一次试验。
船舶阻力船模实验报告
船舶阻力船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船舶阻力的船模实验,探究船舶在运动中所受到的阻力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装置和材料:1. 船模装置:用于模拟真实船舶运动的实验装置,包括船模、推进器、测力传感器等。
2. 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船模受到的阻力大小。
3. 航行介质: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我们选择使用同质的水作为航行介质。
4. 启动装置:用于控制船模的启动和停止,确保实验过程的可控性。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安装船模、推进器和测力传感器,并确保各设备的正常运作。
2. 实验参数设置:根据实验需要,设置船模的初始位置、速度和船模与水的接触面积等参数。
3. 开始实验:启动装置使船模开始运动,在船模运动的过程中,测力传感器记录下船模所受到的阻力。
4. 实验数据记录:根据实验参数设置,实时记录下船模受到的阻力大小和相应的运动参数,如速度、时间等。
5. 实验重复:重复实验步骤3和步骤4,进行多次试验,以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6. 实验结束:停止船模运动,关闭实验装置,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整理所获得的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条件下船模受到的平均阻力和标准差。
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探究船舶阻力与船模初始速度、接触面积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3. 结果讨论:根据实验分析的结果,讨论船舶阻力的影响因素,并解释实验结果的合理性。
4. 总结: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提出改进实验设计和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区域的整洁和安全,避免杂物或障碍物对实验的干扰。
2. 操作实验装置时,注意遵守使用说明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作和人身安全。
3. 在实验过程中,严禁向实验区域投掷物体或进行不安全操作,保证实验环境的安全。
4. 当实验装置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实验,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船舶有哪些实验报告
船舶有哪些实验报告引言船舶是一种重要的海上交通工具,它在运输、探险、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为了保障船舶的安全、高效地运行,各种实验报告在船舶设计、建造、运营等环节进行,以确保船舶的性能和结构达到要求。
本文将介绍船舶常见的实验报告。
1. 船舶设计实验报告船舶设计实验报告是在船舶设计过程中进行的,旨在验证船体结构、航行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设计方案。
主要包括船体强度计算、稳性试验、推进系统性能试验等。
船体强度计算实验报告主要针对船体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确保船体能够承受各种载荷和环境力的作用。
稳性试验则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验证船舶的稳定性,包括船舶的倾覆稳定性、纵倾稳定性等。
推进系统性能试验则将船舶的推进系统进行实验,测试其功率、效率和响应性能。
2. 船舶建造实验报告船舶建造实验报告是在船舶建造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确保船体的质量和制造工艺符合标准要求。
主要包括材料试验报告、焊接试验报告、防腐涂装试验报告等。
材料试验报告主要针对船舶所使用的各种材料进行试验,测试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等。
焊接试验报告则是对船体的焊接工艺进行试验,验证焊接接头的强度和质量。
防腐涂装试验报告则对船体的防腐涂层进行试验,测试其耐腐蚀性、附着力等。
3. 船舶性能实验报告船舶性能实验报告主要是为了验证船舶的性能指标和性能参数,以确保船舶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主要包括船舶推进性能试验报告、操纵性能试验报告、船体阻力试验证等。
船舶推进性能试验报告主要是测量和评估船舶的推进性能,包括船舶的最大速度、推力和燃油消耗等。
操纵性能试验报告则是验证船舶的操纵性能,包括转向性能、加速性能等。
船体阻力试验证则是通过不同航速条件下的试验,测量船舶的阻力特性。
4. 船舶安全实验报告船舶安全实验报告是为了验证船舶在不同环境和工况下的安全性能。
主要包括生活舱室逃生试验报告、火灾演练试验报告、沉船演练试验报告等。
生活舱室逃生试验报告是为了验证船舶生活舱室的逃生设备和逃生通道的安全性能。
船舶实验报告
船舶实验报告船舶实验报告引言:船舶是人类创造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其在海洋贸易、旅游业、科学研究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确保船舶的安全性和性能,船舶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文将以船舶实验为主题,探讨船舶实验的重要性、常见的实验项目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一、船舶实验的重要性船舶实验是评估船舶性能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船舶的稳定性、操纵性、航行速度、耐久性等方面的表现,进而优化设计和改进船舶的性能。
同时,船舶实验也有助于验证船舶设计的合理性,确保船舶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二、常见的船舶实验项目1. 模型试验模型试验是船舶实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通过制作船舶的缩比模型,模拟真实环境下的航行情况,以评估船舶的性能。
模型试验通常包括水池试验和风洞试验两种形式,分别用于评估船舶在水中和空气中的性能。
2. 航行试验航行试验是在真实海洋环境下进行的实验。
通过在船舶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和设备,记录船舶在不同航行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如速度、操纵性、稳定性等。
航行试验可以提供更真实、准确的数据,用于验证模型试验的结果。
3. 抗风试验抗风试验是评估船舶在强风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的实验。
通过在风洞中模拟不同风速和风向,观察船舶的偏航角、侧倾角等参数的变化,以评估船舶在强风中的表现。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实验结果的分析是船舶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船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指标,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
同时,实验结果也可以用于改进船舶的设计和优化船舶的性能。
例如,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了解船舶在不同载货量、船速和航线等条件下的燃油消耗情况,从而提出节能减排的建议。
实验结果还可以用于船舶的认证和检验。
根据实验结果,船级社和船舶管理机构可以对船舶的安全性和性能进行评估,并颁发相应的证书。
这些证书对于船舶的运营和保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船舶实验是评估船舶性能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模型试验、航行试验和抗风试验等项目,可以全面了解船舶的性能表现。
船舶机械。实验报告
船舶机械。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船舶机械实验一、实验目标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船舶机械的工作原理及运行特性,掌握船舶机械的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船舶机械是船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船舶的安全与经济性。
本实验主要涉及船舶主机、船舶辅机及船舶泵等关键机械部件。
通过实验,理解船舶机械的工作原理,探究其性能参数及影响因素。
三、实验步骤1. 实验设备准备:准备船舶主机、船舶辅机、船舶泵等实验设备,确保设备完好并符合实验要求。
2. 实验操作: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船舶机械的启动、运行及停车等操作,观察并记录相关数据。
3. 故障模拟:人为设置船舶机械故障,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究船舶机械的工作性能及影响因素。
5.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船舶主机实验结果:记录船舶主机的启动、运行及停车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主机转速、主机功率、燃油消耗率等。
分析数据,得出主机性能参数与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
2. 船舶辅机实验结果:对船舶辅机进行操作,记录辅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
分析数据,探究辅机性能与工作参数的关系。
3. 船舶泵实验结果:对船舶泵进行性能测试,记录泵的流量、扬程、效率等数据。
分析数据,得出泵的性能参数与工作状态之间的关系。
4. 故障诊断与排除:模拟船舶机械故障,进行故障诊断与排除操作。
观察并记录故障现象、诊断方法及排除过程。
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常见船舶机械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技能。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船舶机械的工作特性、性能影响因素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
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深化了对船舶机械的理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继续关注船舶机械的新技术发展,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维修保养水平,确保船舶机械的安全与经济运行。
船舶飞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船舶螺旋桨飞车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螺旋桨部分或全部出水,导致船舶动力性能下降,甚至失去动力。
飞车现象在船舶航行中是一种常见故障,严重时可能导致船舶失控、翻沉等事故。
为研究船舶飞车现象,本实验针对船舶螺旋桨飞车进行了模拟实验。
二、实验目的1. 了解船舶螺旋桨飞车产生的原因;2. 掌握船舶螺旋桨飞车的预防措施;3. 通过实验验证船舶螺旋桨飞车现象;4. 提高船舶驾驶员对飞车现象的认识,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
三、实验原理船舶螺旋桨飞车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时,船舶产生纵摇运动,导致螺旋桨部分或全部出水。
根据船舶动力学原理,当螺旋桨出水时,其产生的推力将显著降低,导致船舶动力性能下降。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实验设备:船舶模型、螺旋桨、水池、风力机、传感器等。
2. 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平台:将船舶模型放置在水池中,安装好螺旋桨、传感器等设备。
(2)调整实验参数:设置不同风速、浪高、船舶吃水深度等参数,模拟不同航行环境。
(3)启动风力机,使船舶模型在风力作用下产生纵摇运动。
(4)记录传感器数据,观察螺旋桨出水情况。
(5)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船舶螺旋桨飞车现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不同风速下,螺旋桨出水时间随浪高增加而缩短。
(2)不同浪高下,螺旋桨出水时间随风速增加而延长。
(3)在相同风速和浪高条件下,船舶吃水深度越大,螺旋桨出水时间越长。
2. 分析:(1)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受到风力、波浪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纵摇运动。
当纵摇幅度较大时,螺旋桨部分或全部出水,导致船舶动力性能下降。
(2)风速和浪高是影响螺旋桨出水时间的关键因素。
风速越大,波浪越高,螺旋桨出水时间越短。
(3)船舶吃水深度对螺旋桨出水时间有一定影响。
吃水深度越大,螺旋桨出水时间越长,有利于防止飞车现象。
六、结论1. 船舶螺旋桨飞车现象是船舶在航行过程中常见的故障,严重影响船舶动力性能和航行安全性。
2. 风速、浪高和船舶吃水深度是影响螺旋桨出水时间的关键因素。
船舶装载实验报告范文
船舶装载实验报告范文船舶装载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船舶的装载原理,掌握合理装载船舶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原理:船舶的装载是指将货物装载到船上进行运输的过程。
合理的船舶装载可以提高船舶运输效益,减少航行费用。
船舶的装载原理主要包括重心计算、稳性计算和浮线计算。
其中,重心计算是指确定货物的质量重心位置,以便保持船舶的稳定性;稳性计算是指计算船舶在货物装载后的平衡和稳定性;浮线计算是指计算船舶在装载后的浮水线位置。
实验装置: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船模、货物模型和测量工具。
船模可模拟真实船舶,货物模型可模拟货物,测量工具包括测量尺、砝码和天平等。
实验步骤:1. 选择合适的船模和货物模型,并将船模放置于水槽中。
2. 将货物模型按照实际装载情况放置在船模上,并记录下货物的质量和位置。
3. 使用测量工具测量船舶在不同装载情况下的各项数据,包括船舶的重心位置,稳定性和浮线位置等。
4.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分析船舶的装载情况是否合理。
5. 根据实验结果,调整货物的位置和质量,重新进行装载,并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找到最优的装载方案。
实验结果:经过反复实验和调整,得到了船舶最佳装载方案。
在这个装载方案下,船舶的重心位置较低且合适,稳定性良好,浮线位置正常。
根据计算结果,船舶在此装载情况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平衡和稳定性,具备良好的载货能力。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学到了合理装载船舶的方法和技巧,可以使船舶能够保持良好的平衡和稳定性,提高船舶的运输效益。
实验结果表明,船舶的装载方案对于船舶的运输效益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和调整。
实验反思:本次实验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但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我们仅使用了船模和货物模型进行实验,未能完全模拟真实船舶的情况。
其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对于货物的装载位置和质量的调整并不是很准确,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精确地测量和调整,以得到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船舶保向性实验报告
船舶保向性实验报告1. 引言船舶的保向性是指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
保向性对船舶的操纵和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对船舶的保向性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介绍一项船舶保向性实验的设计与结果分析。
2.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船舶的保向性能,并分析各种因素对船舶保向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些关于船舶保向性的定性和定量结论。
3. 实验设计为了研究船舶的保向性能,设立了两个实验组,分别为:- A 组:用双桨推进的船只- B 组:用单桨推进的船只实验组将在相同的水域进行航行实验,以收集多组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3.1 实验设备与测量装置实验所用的船只装备如下:- 船只A:双桨推进船,配备舵机和推进器- 船只B:单桨推进船,配备舵机和推进器实验中使用的测量装置有:- 惯导系统:用于测量船只的姿态和运动参数- GPS 定位系统:用于测量船只的位置和速度- 舵角传感器:用于测量船只的舵角3.2 实验步骤1. 将船只A 和船只B 分别放置在水域起点,确保船只位置正确。
2. 启动惯导系统和GPS 定位系统,记录实验开始时间。
3. 启动船只A 和船只B 的推进器,使其开始航行。
4. 根据实验设计要求,进行舵角调节,并记录舵角数据。
5. 通过惯导系统和GPS 定位系统实时记录船只的位置、速度和姿态参数。
6. 当船只到达终点时,停止记录数据,并记录实验结束时间。
4.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船只A 的保向性比船只B 强,表明双桨推进船比单桨推进船在保持直线航行方面更加稳定。
2. 船只的舵角对保向性有重要影响,较小的舵角能够更好地保持船只的直线运动。
3. 船只的速度与保向性也有关系,较低的速度有助于提高保向性能。
4. 船只的航行水域对保向性也有一定的影响,存在一些特定的水域条件,可能会降低船只的保向能力。
5. 结论通过本次船舶保向性实验的设计和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双桨推进船相比单桨推进船,在保持航行直线方面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保向能力。
船舶顺序启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船舶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船舶设备的顺序启动成为保证船舶安全、高效运行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旨在验证某5100TEU集装箱船在主配电板失电情况下,备用发电机自动启动及全船重要设备按照预设顺序自动启动的功能是否正常,并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二、实验目的1. 验证船舶在主配电板失电情况下,备用发电机自动启动并合闸的功能。
2. 验证全船重要设备按照预设顺序自动启动的功能。
3. 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处理方法。
三、实验设备1. 5100TEU集装箱船2. YANMAR 6EY26 L 450 V/60 Hz 1800 kW 发电机组4台3. 主配电板4. 频率表四、实验步骤1. 确保船舶处于正常低速航行状态,所有重要设备均处于自动模式下工作。
2. 脱开No.1主发电机空气开关,拉闸后观察No.2发电机(第一备用)自动启动并合闸,主配电板恢复供电。
3. 观察全船重要设备按照预设顺序自动启动,包括主滑油泵自动启动后不久自动切换到备用泵运行。
4. 在重要设备顺序启动过程中,关注No.2发电机频率波动情况,记录最低频率值。
5. 当顺序启动执行到约15秒时,观察No.2发电机主开关是否跳闸,主配电板是否再次失电。
6. 分别将其它3台发电机设置为第一备用进行配电板失电试验,重复步骤2-5。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No.2发电机在主配电板失电后成功自动启动并合闸,主配电板恢复供电。
2. 全船重要设备按照预设顺序自动启动,包括主滑油泵自动启动后不久自动切换到备用泵运行。
3. No.2发电机在顺序启动过程中频率波动幅度较大,最低达到55Hz,可能影响船舶运行稳定性。
4. 当顺序启动执行到约15秒时,No.2发电机主开关跳闸,主配电板再次失电。
分析原因可能为:a. 发电机频率波动过大,导致保护装置动作;b. 电压波动过大,导致保护装置动作;c. 电气线路故障,导致保护装置动作。
六、故障处理方法1. 检查No.2发电机频率波动原因,如发电机本身故障、负载不平衡等,进行针对性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与海洋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船模拖曳水池实验室2016年6月1日螺旋桨敞水试验一、实验目的(1)对于某一具体的螺旋桨,通过模型试验可以确定实际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2)通过多方案的试验研究,可以分析螺旋桨的各种几何要素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3)检验理论设计的正确性,不断完善理论设计的方法。
(4)通过对螺旋桨模型的系列试验,可以绘制成专用图谱,供设计螺旋桨使用。
现时广泛使用的楚思德B 系列图谱和MAU 系列图谱等都是螺旋桨模型系列敞水试验的结果。
二、实验原理满足以下条件:几何相似; 螺旋桨模型有足够的深度; 试验时雷诺数应大于临界雷诺数。
进度系数相等。
22412252(,)(,)A A V nD T n D f nD V nD Q n D f nD ρνρν==螺旋桨雷诺数采用ITTC 推荐表达式:νπ2275.0)75.0(Re nD v c a +=临界雷诺数一般大于3×105为消除自由液面影响,桨模的沉深深度:m s D h )0.1-625.0(≥三、实验设备主要设备是螺旋桨动力仪 。
四、实验内容敞水试验通常是保持螺旋桨转速不变,改变拖车前进速度。
速度范围应从Va =0至推力小于零的进速之间,在该范围内测点取15个左右。
1、敞水箱安装敞水箱为流线型,螺旋桨的轴从敞水箱的前端伸出箱外,外伸长度必须使桨模位于箱前的距离大于螺旋桨直径的3倍,以避免箱体的影响。
敞水箱样式如下图所示。
动力仪和电机安装在敞水箱内。
2、仪器安装及操作进入数据采集界面,如图所示。
在拖车开动之前,要对采集系统进行调零。
即在水池水面平稳状态下,点击系统设定里面的“调零保存”,使该通道的工程值基本在0附近飘动。
在拖车开动之前,我们要给螺旋桨一定的转速。
具体转速的确定,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由进速系数公式 可知,螺旋桨直径D已定,如果螺旋桨转速n太低,我们需要提高进速V,才能是J达到足够到。
但是进速V的改变,受限于拖车速度。
此时,我们需要根据经验,给予适当大的转速n。
转动螺旋桨,当转速达到我们的要求后,我们先采集一段时间(相当于做系泊试验),然后开动拖车,此时,就不要再人为改变桨模转速。
当拖车速度稳定后,再次采集。
数据稳定一段时间后,再次改变拖车速度,等速度稳定后,再次采集。
每一段速度下,我们要收集桨模转速n、桨模推力T和扭矩Q。
然后进行数据处理,点击自航双桨里面的数据处理,输入你所命名的文件名,然后数据会有如下的显示,如图所示。
用鼠标框出平稳的一段,记录数据即可。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
在上述试验过程中,我们得到每个速度下的桨模转速n,推力T,扭矩Q。
然后还要在0速下,把螺旋桨卸下,转动电机,测量出0扭矩。
然后代入下面的表格中进行计算。
最后从表格中得出螺旋桨敞水性征曲线,如下图所示自航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分析和研究各种效率成分,研究桨、船两者相互影响; 2)预报实船性能;3)判断螺旋桨、主机、船体之间的配合是否良好。
二、实验原理自航试验时,要求船模和桨模的雷诺数超过临界雷诺数。
同时也要求满足弗劳德数和进速系数相等的条件,即为了试验时使各种力都成三次方关系,需要对摩擦阻力进行 修正,增加一个修正值F D ,人为地凑成三次方关系。
该修正 值称为摩擦阻力修正值,即3As Am s s m m s m m s mmv vn D n D v n n T T λρλρ======三、实验过程1.安装调试等准备工作;2.校正零点,采集零负载推力、扭矩;3.在某一航速下计算摩擦阻力修正值F D,在F D附近(从0到2 F D )取5个值,得到某一个航速不同的转速对应的推力和扭矩;四、实验数据及处理根据前面计算的摩擦阻力修正值,对应相应的状态和速度,进行插值得出要求的转速N、推力T、扭矩Q按等推力法进行自航数据分析,计算中已扣除零扭矩Q0。
已有相应的excel计算表格,可以进行较快捷的数据处理。
要处理的数据如下所示。
摩擦力修正值计算见实船性能预报采用(1+X ),K 2方法,根据经验取X =0.05,K 2=0.02。
实船螺旋桨转速:λ/2m S n K N = 实船螺旋桨收到功率:CP Q EHPX DHP ..)1(+=t s = t m[]fm fs f m m m s C K C K C t w t w )1/()1(*)04.0(04.0+++∆--++= (当w s > w m 时,依经验取w s =w m ) ηs = ηm 压载状态预报结果见。
实船自航因子及效率成份预报结果数据处理之后,绘制如下两个图。
五、实验误差1.行车速度不稳定2.电机转速不稳定导致读数的不稳定3.自航阻力和阻力试验阻力值不同船模阻力试验一、实验目的。
(1)确定船体阻力;(2)研究线型和船体参数变化对船体阻力的影响; (3)研究各种附体阻力及其对总阻力的影响; (4)选择优良的线型。
二、试验原理。
(1)二因次法 弗劳德假定:a.船的总阻力分为摩擦阻力和剩余阻力两部分组成。
且认为摩擦阻力仅与雷诺数有关,剩余阻力仅与弗劳德数有关; 因此,有:r mfm tmR R R += 或(Re)()tm fm rm c c c Fr =+根据弗劳德假定,实船的剩余阻力系数和模型的剩余阻力系数 是相等的。
而摩擦阻力是雷诺数的函数且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b.由于流线型物体表面曲率对剩余阻力的影响不甚明显,弗劳德有假定,船的摩擦阻力与同速度、同长度、同湿表面积的平板摩擦阻力相同。
1957年的第八届ITTC 建议取2)2Re (log 075.0-=f c考虑到粗糙度对剩余阻力的影响,引入粗糙度附加值3104.0-⨯=∆f c实船裸体总阻力系数为TSN fs rs f c c c c =++∆实船的总阻力和有效功率为212ts ts s s R c Sv ρ=⋅,kW1000=ts sE R v P(2)三因次法三因次换算方法是1978年第15届ITTC 推荐的方法。
将船的总阻力分为三个部分,即平板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
粘压阻力包括摩擦阻力的形状效应和因边界层分离而产生的旋涡作用。
两者均因水的粘性而产生,所以应为雷诺数的函数。
如果将摩擦阻力和粘压阻力合并计算,并称之为粘性阻力,可以写为:wf t c c k c ++=)1(式中,1+k 为形状因子,k 称形状系数。
它只与船形有关,且认为几何相似的船的形状因子1+k 是相同的。
形状因子根据船模在弗劳德数 Fr = 0.1-0.2 范围内阻力试验结果,按下式确定:(1+k)、A 及 n 等数值均由最小二乘法确定,指数n 的范围为 2.0~6.0。
船的总阻力可以写为we f t R R R R ++=三、实验内容。
1、船模图纸绘制,包含CAD 图纸修改、打印下料图、卡板图绘制三部分。
2、船模水线绘制及装载状态调整2.1 船模水线绘制,制作好船模后,要在船体绘制各个状态的水线,一般船首尾都要画。
这是船模下水后,调整浮态的依据。
2.2 装载状态调整,先对船模空船进行称重,然后根据计算好的排水量,在船模中加压载,使船模达到预定的浮态。
3.仪器安装及接线安装电测阻力仪,陀螺仪,超声波测距仪以及编程软件。
4.数据采集过程在水池平稳状态下,钢丝处于松弛状态时,进行调零。
当船速稳定后,采集数据,进行变速,稳定后采集,采集约10组数据。
四、实验数据以及处理。
模型阻力试验结果及实船阻力换算船模试验阻力曲线、实船有效马力预报曲线和实船纵倾角预报曲线绘制成如图所示。
图1 船模阻力试验结果图2 实船有效马力预报曲线五、试验误差。
试验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池壁影响;尺度效应;拖车速度(加速度、平稳度);轨道平直;消波(开过后,要等一段时间,等水平静后再开);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
附连水质量实验报告一、试验原理附连水质量是衡量船舶航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进行附连水质量试验时,使用测试装置的六自由度平台带动试验船模使其在长度方向上受强迫往复运动,船模沿某一水平方向作周期性往复运动时,其水平运动二阶微分方程为:()m m xcx F +∆+= (1.1) 其中,m 为船模质量;m ∆为附连水质量;x为船模运动加速度;x为船模运动速度;c 为船模运动阻尼系数;F 为船模所受到的外力;()m m x +∆为船模惯性力;cx 为船模阻尼力。
其运动位移为sin x A t ω=,其中2f ωπ=,通过测试装置的控制系统设置位移A 和频率f 能使船模实现该运动。
对位移函数依次求导即可得到船模速度cos xA t ωω= ,船模加速度2sin x A t ωω=- 。
另外,通过六分力天平能够测得船模所受外力F 。
将这四组量置于横坐标均为时间轴的直角坐标系中。
如图1.1所示为船模作往复运动下,最终整理得到的船模位移、速度、加速度与所受外力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在图中竖线所在的时刻,船模速度为0,船模此时的阻尼力为0,提取该时刻的船模所受外力和运动加速度,按公式1.1即可求得船模在该加速度下的附连水质量。
二、 试验仪器六分力天平品牌为德国FC-K6D68,具体型号为K6D68 2kN/50Nm ,如图2.1所示,三个力的量程分别为2kN ,2kN ,4kN ,精度为±1N,三个力矩的量程为20Nm,精度为±0.1Nm ;六自由度平台带动试验船模做正弦运动的最大幅值为50cm,最大频率为1Hz ;数据采集软件与六分力天平配合使用,其窗口如图2.2所示,在使用测试装置进行船模水动力性能试验时,待测试装置平稳工作后再开启数据采集窗口,点击“清零按钮”后再点击“开始采集”按钮,通过六分力天平测得的船模所受力和力矩将显示在该窗口上,其中,窗口左侧显示船模所受力和力矩的实时图像数据,右侧则显示相应的数字数据,待试验结束后,点击“数据查看”按钮查看试验数据,再点击“数据存储”按钮进行数据保存,最后点击“退出”按钮退出数据采集窗口。
三、 试验船模t试验船模如图3.1所示,采用较为简单的箱型船体,其总长为1350mm,型宽为240mm,型深为240mm,最大吃水为120mm,排水量为10kg。
四、试验过程与结果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可信性,选取多组位移A和频率f进行试验,如表4.1所示,试验如图4.1所示。
数据采集软件测得的数据如表4.2~4.7所示。
将每组实验结果与相应的加速度绘制成如图1.1所示图像,即可求出相应的附连水质量。
表4.1附连水质量试验分组编号运动位移A(m) 运动频率f(Hz)1 0.05 0.12 0.05 0.23 0.05 0.54 0.1 0.15 0.1 0.26 0.1 0.5第1组T=2.5+=0.22/0.02=11kg mm∆第2组T=1.25+=0.89/0.079=11.26 mm∆第3组T=0.5+mm∆第4组T=2.5+=4.443/0.394=11.28 mm∆第5组T=1.25+=1.788/0.158=11.32 mm∆第6组T=0.5+=11.089/0.986=11.24mm∆m=(11.24+11.32+11.28+11.84+11.26+11-10*6)/6=1.32kg五、误差分析1.试验过程中船舶不一定完美的按照正弦波的轨迹运动2.试验过程中同学在拖车上走动,影响试验精度。